智能输液系统开题报告
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智能控制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1世纪过去的头十年,先后涌现了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活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医院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应用于现在医院中不仅可以更好的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医院内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现代化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促进现代医院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智能化医院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医院的安全、设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使智能化系统能为医院业务管理、设备运行以及对外服务提供一个运行平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医院建筑管理自动化、医疗管理自动化、安全防范多媒体化、办公管理智能化;最终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数字化医院。
医院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医用信息智能系统、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及智能化基础平台四个方面。
而实现这些系统功能的核心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
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执行器等部分。
(1)、控制器:从最初的单一地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到如今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微控制器,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
控制器的发展正朝着微型、低功耗、功能齐全等方面发展。
应用最为广泛的微控制器包括51、PIC、AVR等系列的单片机,还包括DSP、ARM芯片等功能齐全的控制器。
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提高CPU的处理能力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功耗、体积、价格、性能等因数。
最近几年32位的单片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处于领先地位的如ARM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不久之前最新的64位单片机也已经问世,例如东芝公司的TX49系列和TX99系列单片机。
智能点滴系统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一)立项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用到对液体的温度、流量或者滴速进行控制,如人工肾机的透析液储液罐中透析液储量、自动洗胃机中冲洗液的液量、中药使用的药浴机中煎药锅中的水位等,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输液量与输液速度需要精确的控制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如今,静脉输液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注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医院及医疗事业。
据统计住院情况可知,病人的输液率能够高达70%~80%。
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体质虚弱、不清醒或医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到关于输液过程中的动态信息,而导致在输液时出现不良的后果。
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是人工监控输液装置,依靠软管夹来控制速度,药物的有无、流速和温度将会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若滴速设置不当,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严重时将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在输液完毕时,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血液回流甚至是形成空气栓塞而猝死。
但若处理过早,又会造成药液的浪费等弊处。
因此常引来病人的不满甚至投诉,使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且辛苦。
而医院方面也因为这个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低温输液反应也是困扰医护人员多年的难题。
当低温药液进入静脉后,极易使患者出现冰冷、酸胀麻痛等不适的感觉。
扬中市会引发血管痉挛、寒战、胸闷、气促等症状。
尤其是术后的患者、婴儿、老年患者、发烧患者、低温大容量输液会造成凝血机能障碍、伤口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延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以前医护人员和家属大都采用在进针部位热敷的方法补救。
这种方法不但使用不便。
而且药液温度忽高忽低,对药性的稳定性和疗效有一定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本项目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辅以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码管、蜂鸣器、加热器等电子元件,通过远程监控的方法实现输液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测来解决上述问题。
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医院点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智能控制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21世纪过去的头十年,先后涌现了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医院智能化等一系列全新的生活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医院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应用于现在医院中不仅可以更好的节省人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医院内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使现代化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促进现代医院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智能化医院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医院的安全、设备、信息的有效管理;使智能化系统能为医院业务管理、设备运行以及对外服务提供一个运行平台,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医院建筑管理自动化、医疗管理自动化、安全防范多媒体化、办公管理智能化;最终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数字化医院。
医院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医用信息智能系统、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及智能化基础平台四个方面。
而实现这些系统功能的核心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
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执行器等部分。
(1)、控制器:从最初的单一地以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到如今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微控制器,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
控制器的发展正朝着微型、低功耗、功能齐全等方面发展。
应用最为广泛的微控制器包括51、PIC、AVR等系列的单片机,还包括DSP、ARM芯片等功能齐全的控制器。
未来单片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提高CPU的处理能力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功耗、体积、价格、性能等因数。
最近几年32位的单片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处于领先地位的如ARM嵌入式处理器系列。
不久之前最新的64位单片机也已经问世,例如东芝公司的TX49系列和TX99系列单片机。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输液器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项基本医疗设备,一直以来都是医生们治疗患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以往,为了达到不同治疗目的,医生们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输液器,使用起来耗费时间、费力并且不经济。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应运而生。
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将不同的功能集合于一体,可以轻松实现人工输液、输血、化疗及静脉注射等多种功能。
此类产品的问世,简化了医生操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快捷、舒适的输液体验。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希望能够在医疗领域中推广应用。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制造工艺,探索减轻医生操作负担的设计方法、生产技术改进等。
2、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研究,探究其在人工输液、输血、化疗及静脉注射等相关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3、分析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市场需求、前景,提高其商业化应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设计方法及市场调研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主要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数据、政策等资料,了解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实验法:进行样品制造及实际应用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与应用不断改进设备设计,改善设备性能。
3、设计方法:针对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优化设计。
4、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状况、需求情况,为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四、预期结果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有:1、开发出性能更加优良、具有更高性价比的新型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
2、探究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输液器产品选择。
3、为多功能一次性输液器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决策支持,拓展其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作者:————————————————————————————————日期:太原工业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刘轩学号:122039321 系部:自动化专业:自动化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史建伟(讲师)2016年2月29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毕业设计, 应该使自己了解输液点滴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构成,完成液位点滴控制系统的单片机控制硬件和软件设计。
充分掌握单片机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完成整个系统从工作过程、硬件设计说明、软件设计说明和系统仿真,且做出实物演示。
为自己在毕业后从事控制系统及大学四年知识的综合应用、熟练使用和设计相关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病人住院时,静脉输液是临床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治疗手段。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其缺点是护士要不断的巡视同时还必须有人陪护人力资源占用很大还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另一种是自动化输液泵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人力资源占用的问题,但成本较高,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输液成本,这种成本最终加到患者身上这种输液方式因成本较高在实际中很难普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时代的进步。
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输液点滴控制系统被广泛运用到医疗,服务等各个行业。
如何人性化的管理点滴输送和调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面对医疗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实用、先进、高效的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能够设计出一套好的控制系统是很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对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才开始从事智能输液监控设备产品的研发。
于向英等利用弹簧变形和输液瓶质量变化的原理研制出一种医用输液报警器,但该设备误差较大,每次使用前需根据输液容器进行质量调整,弹簧移动易产生疲劳,使用和维护非常不便:赵金农等设计了一种微型激光输液报警器,利用激光多普勒原理检测流速。
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及关键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液体点滴控制系统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类重要设备,主要用于输液操作,以满足病人的营养和药物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和需求也不断扩大。
在使用过程中,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如何设计一套优秀的液体点滴控制系统,成为了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目前,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传感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液体的流量和滴数。
2. 控制算法的不断完善: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日益成熟,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滴数。
3. 界面设计的不断优化: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界面设计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易操作。
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 液体容器的选择: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容器材质和容量的不同会对液体的流动速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容器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2. 控制器的选型:液体点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优秀控制器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3. 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体点滴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环境、液体性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本课题拟探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和计划如下:1. 研究液体容器的特性和适用范围,探究不同容器的优缺点。
2. 研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控制器的性能和特点,深入分析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3. 研究液体点滴控制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实时性和鲁棒性,探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本课题拟完成一套完整的液体点滴控制系统设计,具备以下特点:1. 选择最适合的液体容器,保证液体的流动速度和稳定性。
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种系统通过将传感器与监控器连接起来,能够实时监测输液过程中的液体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
这不仅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精准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使用门槛较高,价格昂贵,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而言无法承受,因此有必要开展稳定可靠且价格实惠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硬件设计:设计并制作传感器、监控器以及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
2.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功能。
3.网络通信设计: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4.实验测试:对设计开发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监控精度等性能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医疗机构的输液安全性。
2.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其压力,确保患者安全。
3.为相关领域开展分布式监控系统研究提供实用参考以及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硬件设计:根据文献调研情况,设计传感器、监控器以及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并进行实际制作。
3.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开发适用于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的软件程序,并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功能。
4.网络通信设计: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控制。
5.实验测试:对设计开发的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监控精度等性能指标。
智能输液系统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智能医用输液系统的设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 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 级2
姓 名石海峰学 号
指导教师陈鸿雁系 主 任王先全
时 间2016年1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智能化控制研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日益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重点,因而设计一种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的全程监控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远程监控实现输液实时监测为目标,通过下位机采集各床位患者的输液信息,再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达至上位机,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等功能。单片机输液点滴速度控制的发展在今和未来将成为医疗设施发展的趋势,毕竟,单片机凭着优越的性价比,与以往的点滴滴速控制系统相比,其单片机价格便宜,操作易于实现,而且对滴速的控制要求精度也较高。再者,单片机操作多机控制系统,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人为控制下有时候如不小心将会为安全设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人工控制滴速精度也很难掌握,而使用单片机设计只要在设计时考虑周到,运行起来就不会带来这种问题了,因此,单片机滴速控制系统将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顺应科学技术而发展的,医疗的安全问题更离不开科学,把高科技应用到医疗事业中来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与补充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用单片机系统和传感器设计医用智能输液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电路,液速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数据存贮、历史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红外收发二极管来监测液速。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速度。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设计与制作开题报告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设计与制作开题报告摘要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输液过程中的流量及持续时间,保证患者获取有效的治疗药物和营养,减少药物滥用、错误使用以及乱用对患者的有害影响。
因此,输液点滴监护系统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输液点滴监护系统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通过继电器控制,使用STC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采用LCD 屏来显示输液流量和持续时间的过程,从而达到了自动控制输液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输液点滴监护系统;STC单片机;LCD屏;继电器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系统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多变性的需求,需要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由流量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显示器构成,它可以控制输液流量和持续时间,确保患者获取合适的营养和有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输液点滴监护系统的研究和制作在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2.系统架构和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输液点滴监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包括流量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显示器。
液体点滴速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书)
;..
,.
首届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诊断工作会议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 办,有来自30个公司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代表到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远程监控 系统开放式体系、诊断信息规程、传输协议及对用户的合法限制等,并对未来技术 发展作了展望。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基于Internet的下一代远程 监控诊断示范系统,这项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制造业、计算机业和仪器仪表业的Sun、 HP、Boeing、Intel、Ford等12家大公司的热情支持和通力配合。之后,由这些公司 共同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系统Testbed。Testbed 用嵌入式Web 组网、用实时JAVA 和Bayesian Net初步形成在Internet范围内的信息监控和诊断推理。
;..
,.
五、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七、系审查意见 备注
医院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医院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疾病是临床医学中诸多治疗手段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大多数治疗都会采用静脉输液来进行,然而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和人体本身体质上的差异以及药物的不同,需要的输液速率和剂量都因人而异。
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及医疗机构临床输液中采取的应对措施都基本是人工操作的,将输液瓶挂在专门的输液架上,利用势能差产生的压强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到病人体内,由医务人员、患者或陪侍观察药液余量,再通过转动输液器上的手动滑轮来调节输液速度,这些都是一个大约值,对每一个护士来说都不能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输液过程异常、输液速度发生异变或监控处理不及时而引发医疗事故的概率较高,例如:当输液完成需要换药液时,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凝血堵塞针头等情况,轻则影响治疗,重则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造成医疗事故。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劳动负担重,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
所以这种人工操作必须用自动化监控系统代替。
为此,结合临床实践,开发基于光电技术、单片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的医院输液控制系统来代替人工监护,实时反映各个病人的精确点滴速度,使护士能够在护士室就监控到若干病房的输液情况,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及病人和医务工作人员不断观察输液是否完成而形成的压力,又提高病人的治愈效果减轻医疗负担,也实现了医院护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并且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功耗越来越低,价格也更实惠,为开发一些实用设备提供了很大便利。
这也为此类系统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优势。
目前,国内有不少做得较好的医院输液控制系统,但由于经济、设备安装等一些实际原因而导致并没有进行推广,大部分医疗机构还是采用人工办法,至多临床上使用国内外生产的蠕动泵式单立输液器等自动输液器,而这些输液器一般只有滴液完成报警和液体阻塞报警等功能,不具有集中监测和控制单位输液量的功能;也有部分医院采用以病人求救线作为CAN 总线实现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设计[2]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绝大多数中小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缺少此类设备。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缓式输液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缓式输液器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缓式输液技术越来越成为医院中普遍使用的医疗设备之一。
它采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流速和剂量,避免输液发生超量或过快的情况,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自动缓式输液器价格较高,而且功能复杂,使用不太方便。
因此,我们将探究自动缓式输液器的设计,通过使用单片机实现对输液速度的控制,提高设备的性能,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二、研究意义1. 提高自动缓式输液技术的成熟度和普及率。
2. 降低自动缓式输液器的成本,使更多的医院和病人能够受益。
3. 探究单片机控制输液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4. 在设计中融合医学知识和自动控制技术,为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三、核心内容本项目的核心内容是设计一款自动缓式输液器,并通过使用单片机实现对速度的控制,提高设备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 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研究,选择适合自动缓式输液器的单片机控制器以及电路板设计。
同时,引用医学知识,确定液体输送的设计参数,例如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和输液容量等等。
2. 建立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的程序进行流量、压力的检测和控制,实现自动的缓式输液。
在设计中加入实时的数据显示和警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方便性。
3. 对自动缓式输液器进行实验测试。
通过测试结果的分析,不断优化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预期结果1. 完成一款自动缓式输液器的设计,实现对输液速度的精确控制;2. 通过实验测试,验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3. 推动自动缓式输液技术的发展,为医院和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对传统输液器的取代。
五、论文结构本文预计按照以下结构编写:第一章:绪论,介绍自动缓式输液器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梳理,介绍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液体输送技术的知识。
液体点滴速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书)
输液(俗称打点滴)是临床医学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病人输液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病人体质虚弱、昏迷、入睡或者医护人员正在别处忙碌等而无法留意到输液的全过程,从而需要专人监护,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劳动负担,也不利于病区的综合管理,当输液完毕,若处理不及时,病人的血液就会因空管而倒流至输液针管内,时间稍长会使扎针处严重肿胀,重则出现扎针处疼痛难忍。若处理过早,即药液还未完全输尽就摘瓶取管则又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因此常引发病人的不满以至投诉,这也使医护人员非常无奈。本课题就是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报警监控的方法实现医院输液情况的实时监测,并通过单片机与数码管来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本课题对实现医院现代化、信息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5、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远程监控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展开了积极的研究。1997年1月, 首届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诊断工作会议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主办,有来自30个公司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代表到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远程监控系统开放式体系、诊断信息规程、传输协议及对用户的合法限制等,并对未来技术发展作了展望。由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发基于Internet的下一代远程监控诊断示范系统,这项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制造业、计算机业和仪器仪表业的Sun、HP、Boeing、Intel、Ford等12家大公司的热情支持和通力配合。之后,由这些公司共同推出了一个实验性的系统Testbed。Testbed 用嵌入式Web 组网、用实时JAVA 和Bayesian Net初步形成在Internet范围内的信息监控和诊断推理。
(1)许多国际组织,如MIMOSA(MachineryInformat ion Manag ement Open System Alliance)等,也纷纷通过网络进行设备监控与故障诊断咨询和技术推广工作,并制定了一些信息交换格式和标准。许多大公司也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Internet的功能,如Bently公司的计算机在线设备运行监测系统Data Manager 2000可以通过网络动态数据交换(Net DDE) 的方式向远程终端发送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著名的Nat ional Instruments公司也在它的产品LabWindows/CVI以及LabVIEW中加入了网络通讯处理模块,因而可以通过WWW、FTP、E-mail方式在网络范围内进行监控数据的传送。法国/ ALARM0研究组对生产过程的智能报警和监控系统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多个项目中进行了应用。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从站的设计开题报告
[14] JERRAM P, POOL P, BELL R, et al. The LLLCCD: Low Light Imaging without theneed for an intensifier[Z]. Proc. SPIE, 2001, 4306年12月23日—2011年12月27日查阅相关资料
2012年03月07日—2012年03月14日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03月15日毕业设计开题,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03月16日—2012年03月29日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设计方案
2012年03月30日—2012年04月04日确定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金美.基于51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J].科技信息,2003
[2]张江伟,夏淑丽.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J].技术在线,2010.27
[3]杨欣宇.基于AT89C51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03
[4]王梦蛟.智能液体点滴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09
脉动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医疗手段,目前大小医院中所使用的静脉输液器都是悬挂在病人的上首才能输液,输液速度难以准确监制,这使对输液速度要求比较严格的病人不能很好的治疗,并且输液监控报警器笨重、体积大、价格高,增加了医院的费用。所以针对目前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可以智能监控液体点滴,对液体滴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构建合理的通信协议,实现主站与从站之间的可靠通信,并且系统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可以克服管理复杂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必将深受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设计与制作开题报告
输液点滴监护系统设计与制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药物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提供营养支持。
然而,不合理的输液操作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阀门未关闭等,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为了提高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和制作一个输液点滴监护系统非常必要。
该系统旨在实时监测输液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并通过报警提示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干预,以避免可能的错误操作。
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和传感器装置,可以提高输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设计拟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结合传感器控制和数据处理技术,设计和制作一个输液点滴监护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模块:通过安装合适的传感器装置,实时监测输液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输液速度、液体剩余量、输液阀门状态等。
2.控制模块:采用嵌入式控制器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模块的反馈信息,对输液过程进行控制。
例如,当检测到输液速度过快时,控制模块自动减小输液速度。
3.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将传感器获取的输液参数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显示在界面上。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界面直观地了解输液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输液错误。
4.报警模块:当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例如输液速度异常、输液阀门未关闭等,系统会发出报警提示,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干预和处理。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传感器选择和布线、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以及界面设计等。
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预期成果通过设计和制作输液点滴监护系统,预期可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完善的输液监护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全面监控和控制,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实现对输液参数的实时处理和显示,提供直观的界面供医护人员参考。
基于单片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开题报告太原⼯业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姓名:刘轩学号:122039321 系部:⾃动化专业:⾃动化论⽂题⽬:基于单⽚机的输液点滴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史建伟(讲师)2016年2⽉29⽇毕业论⽂开题报告⼀.论⽂研究⽬的及意义:通过本次毕业设计, 应该使⾃⼰了解输液点滴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构成,完成液位点滴控制系统的单⽚机控制硬件和软件设计。
充分掌握单⽚机和传感器的⼯作原理和特性,并完成整个系统从⼯作过程、硬件设计说明、软件设计说明和系统仿真,且做出实物演⽰。
为⾃⼰在毕业后从事控制系统及⼤学四年知识的综合应⽤、熟练使⽤和设计相关⼯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病⼈住院时,静脉输液是临床中⼀种⾮常普遍的治疗⼿段。
⽬前临床静脉输液有两种⽅式。
⼀种是传统的⼈⼯⽅式,其缺点是护⼠要不断的巡视同时还必须有⼈陪护⼈⼒资源占⽤很⼤还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另⼀种是⾃动化输液泵这种⽅法虽然解决了⼈⼒资源占⽤的问题,但成本较⾼,医院在使⽤过程中增加了输液成本,这种成本最终加到患者⾝上这种输液⽅式因成本较⾼在实际中很难普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信息时代的进步。
国家⼯业的迅速发展,输液点滴控制系统被⼴泛运⽤到医疗,服务等各个⾏业。
如何⼈性化的管理点滴输送和调换是提⾼医疗质量的⼀个重要⽅⾯。
⾯对医疗业竞争⽇益激烈的现实,如何加强管理、提⾼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之⼀就是建⽴实⽤、先进、⾼效的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能够设计出⼀套好的控制系统是很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对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内才开始从事智能输液监控设备产品的研发。
于向英等利⽤弹簧变形和输液瓶质量变化的原理研制出⼀种医⽤输液报警器,但该设备误差较⼤,每次使⽤前需根据输液容器进⾏质量调整,弹簧移动易产⽣疲劳,使⽤和维护⾮常不便:赵⾦农等设计了⼀种微型激光输液报警器,利⽤激光多普勒原理检测流速。
智能输液系统研究报告
智能输液系统研究报告智能输液系统研究报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输液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输液系统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输液的系统,它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流量和剂量,提高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系统设计:智能输液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它负责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剂量。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电子器件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输液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液体传输技术:智能输液系统主要通过注射泵或电动泵来实现液体的传输。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泵的结构和用材,提高了泵的精确控制能力和耐用性。
3. 安全性和监控系统:智能输液系统在输液过程中需要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输液状态和液体剂量。
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用于监测输液速度、液体浓度和患者的生理参数。
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提醒医护人员。
4. 数据管理和追溯系统:智能输液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患者的输液数据,包括输液时间、剂量和速度等信息。
研究人员设计了数据库和追溯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智能输液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智能输液系统的精确控制能力可以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欠注或过注现象,减少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其次,智能输液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智能输液系统还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然而,智能输液系统在研究和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其次,系统的研发和改进需要长时间的实验验证和临床试验,进展较为缓慢。
最后,智能输液系统的使用需要医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综上所述,智能输液系统是医疗领域中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智能输液系统的探索和研发,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九位医用自动点滴机(工作台循环运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目的、意义:透皮技术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新突破,这一技术的关键时克服人体皮肤对药物透析的障碍以及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利用度。
需经大量的实验进行科学的求证。
实验过程需对实验药剂进行接收。
本设计就是为满足这一实验要求设计一台液体盛接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实验液体通过针管流出(约一滴/20秒),注入工作台上的12排瓶内。
实验持续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72小时。
工作台间歇进给。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引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TDS系统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提供了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等。
TDS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
但是,由于皮肤角质层的限速屏障作用,大多数药物的透皮性很差,透皮给药后,渗透速率和渗透量达不到治疗要求,所以在研究透皮给药系统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提高药物透过皮肤的量就成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促渗透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更多的药物开发成TDS制剂成为可能。
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中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中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________ 智能医用输液系统的设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2
姓名石海峰学号
指导教师陈鸿雁系主任王先全时间2016 年1 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智能化控制研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日益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重点,因而设计一种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的全程监控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远程监控实现输液实时监测为目标,通过下位机采集各床位患者的输液信息,再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达至上位机,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等功能。
单片机输液点滴速度控制的发展在今和未来将成为医疗设施发展的趋势,毕竟,单片机凭着优越的性价比,与以往的点滴滴速控制系统相比,其单片机价格便宜,操作易于实现,而且对滴速的控制要求精度也较高。
再者,单片机操作多机控制系统,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人为控制下有时候如不小心将会为安全设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人工控制滴速精度也很难掌握,而使用单片机设计只要在设计时考虑周到,运行起来就不会带来这种问题了,因此,单片机滴速控制系统将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顺应科学技术而发展的,医疗的安全问题更离不开科学,把高科技应用到医疗事业中来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与补充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用单片机系统和传感器设计医用智能输液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电路,液速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数据存贮、历史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红外收发二极管来监测液速。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速度。
(3)掌握串口通信方式,实现一个上位机与多个下位机通信来控制整个输液系统。
(4)掌握单片机开发原理及程序编写,完成系统软件部分设计以实现各个要求。
3、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问题:
(1)点滴速度实时监测
(2)电机调整点滴速度
(3)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信
(4)报警设定
关键冋题的解决思
路:
(1)液滴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法,红外测量用调制方法可去除红外线和外界的干扰信号,采用脉冲调制
(2)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使用L297+L298做成的两相双极性步进电机以电流截波方式驱动
(3)单片机与CAN总线控制器连接,彼此通讯,从单片机送来的数据进而控制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蠕泵转动
(4)采用看门狗电路
4、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工具书:需要传感器方面、C语言编程方面、数字电路方面、单片机等工具书,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期刊资料,网络资源等文献查找到。
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装好相应的软件keil,proteus ,进行软件程序编写与硬件电路图的设计和仿真。
实验及调研:需要去医院了解输液系统的应用背景及现存系统的不足,需要单片机开发板。
5、工作方案分析及进度计划
该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部分:点滴速度的实时监测,通过步进电机调整点滴 速度,通过CAN 总线进行上下位机的通信,看门狗进行报警设定以及数据存贮。
(第1-2周):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第3周):做好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第4周):完成概要设计;
(第5-6周):完成详细设计;
(第7-8周):完成硬件电路图的设计; (第 9-10周):完成程序的编码; (第11-12周):完成软件测试; (第13-14周):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第
15-16周):根据导师要求,完善毕业设计和 2016 年 02 月 29 日-03 月 11 日 2016 年 03 月 14 日-03 月 18 日 2016 年 03 月 21 日-03 月 25 日 2016 年 03 月 28 日-04 月 08 日 2016 年 04 月 11 日-04 月 22 日 2016 年 04 月
25 日-05 月 06 日 2016 年 05 月
09 日-05 月 20 日 2016 年 05 月
23 日-06 月 03 日 2016 年 06 月
06 日-06 月 17 日 论文。
报告人:(手签名)
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