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发展历史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建陶产业分布情况及特点

1、“三山两江一海”的建陶产业格 局 往常提到中国建陶的产业格局,必言“三山两江一海”,

Baidu Nhomakorabea

“三山”其所指的就是: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 “两江”其所指的就是:四川夹江、福建晋江;“一海” 其所指的就是:上海。 到目前为止,其中泛佛山地区(佛山、肇庆、清远、河源 等广东地区)建陶产业仍是中国建陶产业的重中之重,年 产量 20多亿平方米,占全国总量的40-50%;以博山为 名的山东产区包括淄川、临沂等地;墙地砖产量十多亿平 方米,是泛佛山地区以外中国最大的建陶产区;以唐山为 代表的河北地区,目前建陶产业份额已经微不足道,以惠 达为代表的卫生陶瓷颇具竞争力;以晋江为代表的福建产 区(含闽清地区)建陶产量达 5亿多平方米,其中外墙砖 产量据称占全国70%;以夹江为中心的四川产区,年产 量 5亿多平方米;以上海为中心华东产区,产量约 1亿平 方米,占全国的2%份额,但质优价高,独树一帜。 随着近几年建陶产业的扩张、转移、再布局,这种“三山 两江一海”的格局正在被全面打破,颇具规模的建陶产业 新的格局已经形成。
(2)福建产区

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在业内有广东 人“造砖”,福建人“卖砖”一说。福建 过去是墙砖、地砖齐头并进,现在已转移 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走出了 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福建陶瓷企业 多小厂、小窑、小压机。但选择了打特色 牌,也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
(3)华东产区

以上海、浙江为主,涵盖江苏、安徽等省。得益 于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东基地依托市 场和人才两大优势,其产、销、研能力不断发展 壮大,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 华东产区的建陶产品走高端路线,价位很高,可 以这样说,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树立品 牌、维护价格等方面,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但 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 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中价产 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华东产区的代表品牌 有:诺贝尔、斯米克、亚细亚。
(5)西南产区
(6)华北产区



华北产区以山东淄博、临沂,河北的唐山、高邑、邯郸为 主要产地,淄博的陶瓷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淄川、博山和 张店,其中,淄川主要生产建筑陶瓷,博山以日用陶瓷为 主,张店既有日用陶瓷也有建筑陶瓷;临沂也是山东的一 个重点陶瓷产区,其陶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杨寨。山东 产区目前已细分成出口陶瓷、高档宾馆用瓷、高级玻璃陶 瓷、建筑陶瓷等。 河北唐山能源丰富,有耐火矾土,硬质、软质黏土,石英、 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其陶瓷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 方陶瓷产生了较大影响,华北产区代表品牌有唐山惠达陶 瓷集团的“惠达”品牌。 华北产区最大的优势,是其销售区域的辐射面很广,可达 东北、华北、华东,辐射半径很大。在这样一个大的辐射 面中,中、低档陶瓷制品很有优势;其次是在能源上也有 相对优势。华北建筑陶瓷企业中公有企业占一定的比例, 所以在机制上不够灵活,而平均技术水平又与广东有一定 差距,产品以中偏低档为主。
(2)第二阶段约为1986——1992年,这是国有陶瓷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段时期,国有陶瓷企业获得迅猛发展, 乡镇企业开始兴起,佛山陶机行业开 始发展,佛山陶瓷在我国的行业龙头 地位开始得到认同,1990年北京建亚 运村,80%的陶瓷产品来自佛山,而 在产品上,耐磨砖开始规模生产,抛 光砖的研制成功为佛山产区大量生产 抛光砖准备了条件。
2、我国建陶业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考察我国陶瓷墙地砖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据 其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下几个阶段,而其中行 业的主要变革均发生在广东佛山: (1)第一阶段约为1979—1986年,这是陶瓷 墙地砖在全国范围内的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国营陶瓷企业开始兴起,1985年,我 国从意大利引进的第一条年产 90万平方米的彩釉 砖生产线在佛山投产,之后佛山陶瓷企业不断引 进喷雾干燥塔、自动压砖机、辊道窑等新设备、 新技术。为佛山在我国陶瓷墙地砖生产的龙头地 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建陶的发展历程
1、我国建陶业的起源

我国的制陶历史源远流长,而陶瓷墙地砖的萌芽 于二十年代上海,但在解放以前的墙地砖生产只 有象征性意义;墙地砖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以后的事。在这短短30年时间里,我国陶瓷 墙地砖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在产量、品种、 品质、规格、花色以及生产基地的布局等方面都 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直至成为世界上头 号墙地砖的生产大国。目前,我国陶瓷墙地砖总 产量达45亿平方米以上,占据全球产量的半壁江 山。
(4)第四阶段为1998——2006年,民营陶瓷企业成为陶瓷行业的主导力量。


这一时期,民营陶瓷企业和陶机行业获得迅猛发 展,民营资本成为该产业发展主要力量。2000年 之后,广东的建陶业逐步步入成熟阶段。以新中 源为代表的各大企业集团为降低生产成本,开始 构造新的生产布局,纷纷进行技术改造或到燃料 和原材料优势区域投资设厂,而一批新兴企业也 开始扩张规模,跟进投资。从而开始形成以佛山 为商务中心,以其它优势区域(包括原材料、燃 料、地理位置、投资政策等)作为生产基地的新 形态。 由于全国各大陶瓷生产产区的形成,加上供大于 求的市场状况日益明显。个性化装修兴起热潮, 各种营销模式层出不穷。2000年初新中源推出展 厅营销模式,并先后建立起:新中源、朗高、新 南悦、等十一座豪华展厅。
二、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 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 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 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 器,称其为"原始瓷"。“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 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当时的 “钧、哥、官、汝、定”并称为五大名窑。元代青花和釉 里红等新品迭出;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 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与青 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 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 非常,各有特色。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 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精巧华丽、美 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 令人叫绝


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 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共拥有建陶企业 100余 家,生产线 300多条,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平方米,产量 占全国的20%。 西南产区的优势是能源、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虽然 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西 南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产区 幅射面较窄,几乎只覆盖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和部分 西北区域。虽然四川陶瓷价位低,但西南地区整个的消费 水平也较低,不可能发展太快。二是西南地区的运输也相 对比较困难。比如,从广东运一台压机到内蒙,运费比到 四川还低。三是四川的陶瓷企业规模还是较小,还形不成 规模效应,相对成本比较高。加上煤气、电的价格迅速上 升,而且供电、供气量不足。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但 是,由于广东陶瓷企业的投资介入,“夹江陶”的形象大 提高,未来的前景光明。如 2000年在声势浩大的西部大 开发浪潮中,新中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进四川夹江投 资设厂,引进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与欧洲专业陶瓷 技术公司联手开发新产品。西南产品的代表品牌有新中源 集团旗下的系列品牌(珠江、圣卡、天伟、巴丹、陶仙坊) 和重庆的四维品牌。
(4)华中产区

华中产区包括江西、湖南(临澧、衡阳、岳阳)、 湖北(宜昌、蕲春)等地,江西产区的全面崛起 是我国建陶产业新格局变化中最为引人注目的, 以高安、景德镇、丰城、九江、萍乡为主体,随 着众多知名品牌(新中源、斯米克、金意陶、箭 牌、欧神诺、东鹏、马可波罗、新明珠、欧雅、 欧文莱、简一、诺贝尔等)的进入,江西地区在 2007年建成了3万多亩的建陶产业工业园,引进 了 200多亿人民币的投资,3-5年之后这些项目 全面建成投产后,其建陶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与 佛山陶瓷、福建外墙产品、上海周边建陶企业形 成全面竞争,大量减少后者在全国市场的份额, 特别是在江西周边地区的市场;湖南岳阳、临澧、 衡阳,湖北宜昌、蕲春产区的建陶企业,凭借地 处中部、长江黄金水道等区域条件,在华中地区、 长江流域地区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
(1)广东产区: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包括佛山、清 远、高要、潮州),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佛山陶瓷无论 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 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 国建陶的潮流。广东产区代表品牌有:新中源、 马可波罗、东鹏、冠珠、鹰牌、蒙娜丽莎,而新 中源这一个建陶航母以其规模优势与雄厚的实力 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整个陶瓷产业的 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我国陶瓷行业整体水 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5)第五阶段为2007年后,陶企纷纷大举扩张,形成全国建陶产业新的格局

由于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和高能耗产业 的调控,很多综合实力差的中小建陶企业 纷纷被政府限令整改或叫停,而一些生产 实力较强的集团化大型陶企放眼全国,全 面扩张。新中源集团作为建陶航母,在成 功建立夹江生产基地之后,又投入约 30多 亿元相续在湖南衡阳、江西高安、沈阳法 库、湖北当阳、河南鹤壁建立生产基地, 形成十大生产格局,由于多品牌、展厅营 销模式成功的推出以及对外的规模扩张, 再加上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产品研发实力 和产能优势,新中源被媒体誉为建陶业的 “超级航空母舰”。
第一章
中国建陶发展史
一、

China中国的由来

China,C大写,这是中国的意思;china,c小写,则是瓷 器的意思。 外邦对中国的称呼,最早源于古梵文 “支 那”Cina(China即支那的音译),明代中期葡萄牙人把 瓷器带到欧洲,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支 那瓦)称乎来自中国的瓷器;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支那 瓦指的就是中国瓷器。包括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于中 国瓷器,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柜以陈列各式瓷器。 于是英国社会以中国瓷器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 瓷器逐渐成为客厅和卧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放在 ware之前,可知 China国名,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 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 China一词也随 着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 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和由此而引发的陶瓷 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 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结合在一起。
(3)第三阶段约为1993——1995年。乡镇集体企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全国各地都争上陶瓷墙地砖生产线,“要 发财,搞建材”成为一个相当时髦的口号; 除广东外,山东、福建、四川、江西等产 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94年前后,一 批有外资(台资)背景的企业在上海、浙 江等地投资设厂,从而形成今天建陶业在 高价产品上较有影响力的华东产区。因市 场对佛山陶瓷需求的拉动,以石湾、南庄 为代表的乡镇陶瓷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空 间,新中源集团在此阶段开始进入陶瓷生 产领域。
2、七大集群的建陶产业新格局

变化中的建陶产业新格局对我国建陶产业 的整体影响作用是明显的,建陶产业新格局 将促进全国建陶总量进一步增长的同时, 全面提升我国建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促 使全国建陶市场进一步细分,市场区域化 特征更加突出,产品销售半径逐步形成,已经 形成广东、福建、华东、华中、西南、华 北、东北等七大陶瓷产区。各产区的主要 情况如下:
(7)东北产区

辽宁法库县在 2002年开始发展建陶产业,建立 了“沈阳法库陶瓷工业城,是国务院正式批准以 陶瓷产品生产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法库凭借丰 富的陶土资源、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投资 成本低和市场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 签订 132条生产线,拥有水晶砖、亚光砖、抛光 砖、精细陶瓷、日用瓷、艺术陶瓷等多种产品; 又规划出 4700亩工业园地,兴建佛山、潮州、 韩国、和西班牙四大工业园;现在,法库已被国 家级行业协会命名为“东北瓷都”,而新中源也 斥资 5亿在法库建立生产基地,加速了东北区域 的市场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