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复习讲义】
初中九年级化学系列复习公开课课件精品PPT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⑹有的元素有可变化合价
-3 +5
标出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
化合价用+n或-m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正上方 ,如: NH3 ; 离子所带电荷数用n+或m-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右上角,如:CO32-。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类型
举例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 Mr(O2)= Mr[CO (NH2)2]=
结论
元素的性质,特 别是化学性质与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关系密切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核电荷数与核外 核电荷数= 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 正 电荷
带 负 电荷
举例
Na、Cl
Na+
Cl-
Na+
Cl-
Na
结构示意图特点 Cl
化合价规律及其应用
定义 规律 提示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⑴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
⑵单质中元+1 价;氧通常显 -2 价。
⑷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 正价 ,非金属元素通常显 负价 。
⑸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化合价的 代数和 。
构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如NaCl、MgCl2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一般是是1~3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一般≥4(氢为1) 易得到电子
8(氦为2)
不易 得失 电子 (常称为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 较易发生 化学反应
不易发生 化学反应
= 核外电子总数 ⑵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 不一定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说课稿说课人:颜英莲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由于是一节单元复习课,内容较多,授课形式也不同于一般的讲授新课、没有特定的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复习知识,唤起学生的记忆,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练习,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对于本节复习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三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经常考察的范围,因此对于本单元复习必须做到精细化,在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构成等内容物质结构等内容,要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练习,特别是历年中考题型,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本单元的重要性。
也通过复习再一次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学会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在练习的基础上运用并提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题型的接触,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离子符号的书写,对于化学式中不同数字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五、根据中考的考查要求,主要复习内容如下课题1 原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考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的两种计算方法课题2 元素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考点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⒉纯洁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物质构成的奥秘讲义(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4.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重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二、元素与元素符号(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书写方法:b 、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所有的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C,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c 、分类三、离子及离子的形成(学科内综合考点)(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第四单《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PPt
本单元知识脉络
组成 元素
意义 符号 写法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意义 周期表简介 读法、写法 读法、 表示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与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都计算
定义 存在
纯净物 分子
构 分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
质子 中子
构成
原子核
成 裂
物 原子 质
得 失 电 子 得 失 电 子
结构 核外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量表示方法 阳离子 阴离子 中考第一轮复习 相对原子质量
中考第一轮复习
中考第一轮复习
5、元素、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组成 元素 同 类 原 子 物质 构 成 成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
成 原子 分子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中考第一轮复习
中考第一轮复习
三、元素符号: P75表4-3---要背) 元素符号: 要背) ( 要背
2
中考第一轮复习
中考第一轮复习
练一练
3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
易得到 电子
活泼
结论:(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中考第一轮复习
中考第一轮复习
+1 1
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20 ,该原子核 个电子层, 外有 4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金属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 金属” 非金属” 元素, 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2 。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6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目标:1. 将零散的微粒知识汇总梳理,提炼出物质的微粒观。
2. 会用物质的微粒观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延伸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 它的形成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质微粒观的建立, 是同学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
请同学们结合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回顾总结物质的微粒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课内探究一、联系整合,形成观念探究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其性质1. 请同学们结合干冰、铜、氯化钠、金刚石的实物及构成微粒的图片,说出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你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体温计可以测量体温、氯化钠放在水中为什么不见了的原因吗?从中可以得出微粒的哪些特点呢?3. 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有吸附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结果在C处产生大量白烟(已知浓氨水、浓盐酸易挥发,NH3和HCl气体反应会产生大量白烟,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N:14H:1 Cl:35.5)。
由本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点二:微观角度看变化1.右图是水的两种变化,结合图示回答:①从宏观上甲乙两图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本质有什么不同?②你认为这两个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你能用图示表示这两种变化吗?2.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②写出图2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新生成的粒子是________。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知道以下事实:①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②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④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大量的热;⑤干冰升华时环境温度降低。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城北九义校 罗文国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一)考点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知道无机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二)重要知识点分析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固 体 液 体 气 体( 构成微粒间间隔发生了变化,属物理变化)2、物质的简单分类混合物:空气、溶液金属:Fe 、Cu 、Al 、Zn 、…物质 单质非金属:C 、S 、O 2、N 2、…纯净物有机物:CH 4、C 2H 5OH 、…化合物 氧化物:H 2O 、CO 2、CO 、…酸:HCl 、H 2SO 4、HNO 3、…无机物碱:Ca (OH )2、NaOH 、KOH 、…盐:NaCl 、Na 2CO 3、CuSO 4、…3、在区别混合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时要把握化学概念内涵要素的特点,学会分析各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
4、这部分内容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1)根据定义对常见的典型物质进行分类;(2)根据某些不熟悉的物质给定的性质及其化学式确定其所属类别;(3)根据物质的类别确定其相关性质和有关的化学式;(4)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途或已知物质的用途推测出物质所具有的性质。
二、微粒构成物质(一)考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等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初三复 习资料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看懂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5、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重要知识点分析1、物质都是由一些不连续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分子成构 结 分合 裂 质子(+)原子核(+) 物质 原子 中子(0)失 得 电子(—)构 得 失成 电 电子 子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它们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它们间都有间隔。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构成物质的奥秘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奥秘【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构成物质的奥秘
物质的奥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2.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初步了解各种粒子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质,了解有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联系;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
4.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化学变化:
了解物理和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变化来实现能量转换和材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了解化学结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的四种反应类型,并了解它们遵循的基本规律。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写出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计算简单的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等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高锰酸钾等④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微观粒子间的联系2.原子结构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电子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式:相对原子质量(Ar) =(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 数+ ______________ 数(3)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4.元素元素原子不同点概念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如:氢原子(H)和氢离子(H+)都是氢元素。
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含义元素只分,没有大小、数量(个数)的含义。
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大小、质量和数量(个数)的含义。
应用范围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
用来描述某类物质或某种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微观粒子,在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应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
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态,分别是游离态和。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2)原子序数= ______________数= ______________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周期数= ______________数①每一横行(周期):周期表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 个横行,7 个周期。
②每一纵列(族):周期表中共有18 个纵列,每一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 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 个族。
(3)物质的简单分类5.化合价与化学式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则: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记忆规律:①化合物中,氧通常是 价,氢通常是 价。
②金属元素通常显 价;非金属元素与氢或金属结合时显 价;跟氧结合时显 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同一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④原子团也显一定的化合价(根价),其数值与根离子所带电荷一致。
(3)化学式的书写①单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C 、He 等; 气体单质(双原子分子)用A 2表示(A 表示某种元素),如:O 2、Cl 2 ②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交叉化简。
(4) 化学式的意义N 2 NH 3 Ag 宏观微观单质 单质单 质物物混合物物质氧化物 酸 碱 盐性氧化物性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6.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物质中各原子/离子的个数比(3)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4)某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例题精讲】【例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例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公路上大雾弥漫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例3】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例4】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例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B.液氮C.干冰D.生铁【例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例7】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B.Cu C.CO2 D.HCl【例 8】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
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x=___________。
(2)钒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课堂巩固】0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 .电子数B .质子数C .中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C .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D .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03.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 3+04.在①合金、黄铁矿、石油、纯碱;②N 2、P 、Mg 、O 3;③Al 2O 3、Fe 3O 4、CuO 、SO 3。
三组物质中,每 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 .纯碱、Mg 、SO 3B .黄铁矿、Mg 、Al 2O 3C .合金、O 3、Fe 3O 4D .纯碱、P 、SO 30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06.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一定是( ) A .同一种原子B .同一种离子C .同一种元素D .无法判断07.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铝B .氢气C .金刚石D .氯化钠08.对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8”表示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B .圆圈表示氧原子的原子核C .弧线表示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D .“6”表示氧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09.下列化学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 .三个铁离子:3Fe 2+B .n 个一氧化碳分子:nCOC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Mg +2OD .四个氢原子:4H10.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 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 ;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 ;④两个铁离子:2Fe 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 ;⑥+2价的镁元素:Mg 2+。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⑤B .①④⑤C .①③⑤D .①④⑥11.对2P 2O 5的正确描述为( )A .表示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磷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B .表示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C .表示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有4个磷原子和10个氧原子D.表示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12.从H、O、S、Fe、K、M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酸铁中的阳离子;(2)导致酸雨的气体;(3)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4)构成水的微粒;(5)硫化氢气体;13.(1)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牛奶含钙丰富而又易吸收,且牛奶和钙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右图3-4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1)包装标签中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质量至少要3.3 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g。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为0.1%)(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14.人体摄入铁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乳酸亚铁胶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已知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6H10FeO6。
(1)乳酸亚铁是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_________;(2)乳酸亚铁中碳与氢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15.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请填空:(1)氟元素(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据图可判断出x的数值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填“得”或“失”),所以氟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价。
(2)氢元素与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氢,其化学式为;常温下,氟气(F2)是一种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关检测】0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C.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0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空气中的氧分子和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分子性质相同C.9g水里和9g冰里所含水分子数相等D.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03.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种粒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相同B.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C.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D.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04.枯茗醛(化学式为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讲·物质构成的奥秘A.枯茗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gB.枯茗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枯茗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D.枯茗醛由10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05.ZPT 常用作洗发液的主要去屑因子,分子式为C10H8N2O2S2Zn,ZPT 不溶于水、无异味,具有极强的杀灭真菌作用,下列关于ZPT 说法正确的是( )A.ZPT 中有25 个原子B.ZPT 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ZPT 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D.不溶于水、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06.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物质:Na2S,S,(M),H2SO4,其中括号内的M可能是( ) A.H2S B.Na2SO3C.MgSO4D.SO307.“84消毒液”是一种含次氯酸钠(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的药剂。
下列化学式为次氯酸钠的是( ) A.NaCl B.NaIO3C.NaClO3D.NaClO08.已知某人在体检中发现其尿液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93%,若其他成分中不含氮元素,则该尿样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为( )A.1%B.2%C.3%D.4%09.甲烷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C.该反应中含两种有机物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4∶7第5讲 · 物质构成的奥秘10.某纯净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2O 2=====点燃CO 2+2H 2O ,下列关于X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X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X 属于有机化合物11.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 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