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教案首页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免疫学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例如,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针对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的免疫疗法。
疫苗研发
疫苗的研发是临床免疫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机 制,可以设计和优化疫苗,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实现免疫检测的远程监控和实 时反馈,提高检测的便捷性和 及时性。
发展新型免疫检测技术
探索新的免疫检测方法和技术,如量子点、纳米材料等新型标记物,提高免疫检测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合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展多组学免疫检测,实现更全面的免疫功能 评估。
开发新型的免疫细胞分析技术,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技术等,对免疫细胞进行更深 入的分析和鉴定。
肿瘤的免疫诊断与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 期发现肿瘤并监测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攻 击,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 细胞疗法等,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 的手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详细描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发光,通过检测化 学发光强度对目标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物科学研究。
免疫印迹技术
总结词
一种用于检测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分析 技术。
优化免疫检测方法,如采用信号 放大技术、酶联免疫技术等,以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1、了解免疫学检测技术与方法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地位。

2、熟悉临床免疫学的重要任务、内容及发展新动态,现代免疫学检测的发展趋势和进展,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及我们的任务和要求。

3、掌握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学、免疫应答、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临床免疫学。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

2、熟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3、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及特点,抗原、免疫球蛋白、前带、后带、免疫复合物、亲和性、亲合力的概念。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了解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基本概念。

2、熟悉免疫原、半抗原的制备过程,抗血清的制备。

3、掌握免疫佐剂的特性及应用原则,免疫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抗血清鉴定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1 、掌握 McAb 及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 HAT 培养基的筛选机制。

2 、熟悉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第五章凝集反应1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直接反应、间接凝集反应 ( 间接血凝试验、胶乳试验 ) 及其应用 ( 抗原的检测、抗体的检。

2 、熟悉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参血凝试验。

第六章沉淀反应1 、掌握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原理与方法。

2 、熟悉液体内沉淀试验 ( 絮状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 ) ;掌握单向扩散试验、双向扩散试验、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熟悉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

3 、了解免疫浊度法 ( 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测定法 ) 的原理。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1 、掌握免疫电泳技术原理;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免疫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放射免疫技术1 、掌握放射免疫技术基本类型及原理、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放射免疫分析及免疫放射分析的原理。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用)Ⅰ前言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

临床免疫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些特定疾病过程中检验理论、临床应用、方法评价及实际应用的科学。

临床免疫学以基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医学课程为基础,通过检验理论及实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44学时;理论与实验之比1.05:1。

四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兰兰,3版,2003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介绍免疫学发展简史。

了解临床免疫学发展历程。

熟悉临床免疫学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临床免疫学、免疫应答、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二)熟悉免疫学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现代免疫学检测的发展趋势,免疫学检测技术在参与免疫性病理损伤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检测中的作用。

(三)了解免疫学检测与方法在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一)临床免疫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范畴,免疫调节与信号传导。

(二)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免疫及基因治疗。

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一教学目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抗体高变区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学习免疫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特点,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免疫学的基础。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言《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力求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能适应社会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课的宗旨是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以实际工作中常用检验项目为基础有选择性安排好实验课,对实验课内容所测样本来源指教师要有意安排些临床病人阳性血样及有干扰的特殊样本,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多总结多观察,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为将来临床实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技能的培训,掌握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仪器使用等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室内质控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验过程如有失利找出失败的原因,明确纠正方法,客观书写实验报告,严禁造假。

通过实验课的考核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实验课的考核重在实验课课堂中,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根本,熟练的技能是基石,教师应并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分。

在《临床检验免疫学》课程中,实验课占本学科总成绩的40%,即总分40分,学生必须完成实验考核并达到24分以上方能参与理论考核。

课程总学时学时分配:《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总学时为75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5学时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直接凝集实验目的要求:本实验主要锻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理解阴性、阳性对照设置,标本连续倍比稀释等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结果。

熟练掌握玻片法和试管法凝集试验的原理,掌握其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1.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2.肥达氏反应(试管法)学时:2学时实验二单向/双向免疫扩散技术实验目的:本试验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种基本的免疫学方法,熟练掌握单扩/双扩实验的原理,了解操作方法。

正确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一些基本特性,理解沉淀反应原理及判读方法。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教学⼤纲《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Ⅰ前⾔本⼤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使⽤。

编写本⼤纲的⽬的是要求学⽣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习亲⾃动⼿操作。

现将⼤纲使⽤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为使学⽣和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纲每⼀章节均由教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便于学⽣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纲核⼼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般内容。

三参考学时为44学时。

四使⽤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实验指导》,⼈民卫⽣出版社,刘辉,2版,2003年。

Ⅱ正⽂实验⼀抗体的制备(综合性实验)⼀教学⽬的通过制备抗伤寒沙门菌抗⾎清,熟悉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及抗⾎清的鉴定⽅法。

⼆教学要求(⼀)掌握抗体产⽣的原理。

(⼆)熟悉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三)了解抗⾎清的分离和保存三教学内容(⼀)免疫原(抗原)的纯化和制备。

(⼆)实验动物的选择条件。

(三)免疫⽅案的设计。

(四)动物采⾎和分离⾎清。

(五)抗⾎清效价滴测定定(试管法凝集试验)。

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教学⽬的学习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及操作⽅法。

⼆教学要求(⼀)掌握单向免疫扩散实验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及操作⽅法。

(⼆)熟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判断。

(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法学评价。

三教学内容(⼀)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测定免疫球蛋⽩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测定免疫球蛋⽩影响因素。

实验三胶乳凝集试验⼀教学⽬的学习类风湿因⼦(RF)测定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要求(⼀)掌握胶乳凝集试验的原理、⽅法及结果判断。

(⼆)熟悉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三)了解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绒⽑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法及结果判断。

三教学内容(⼀)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原理。

(⼆)⾮特异反应的判断和排除。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大纲(本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大纲(本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大纲(本科)Clinical Immunology and Immune Lab Diagnosis学分:6;学时:72(其中:讲课学时42;实验学时: 27 ,考试3)一、课程概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它主要讲述临床免疫学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及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以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诊断的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掌握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并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由于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工作的能力。

第一章超敏反应性疾病教学大纲[掌握]1.掌握Ⅰ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原理、特点、方法,临床意义;血清中特异性IgE和非特异性IgE的检测原理、方法及意义。

2.掌握PEG沉淀比浊、固相C1q法、胶固素法、固相mRF抑制试验、Raji细胞试验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原理及优缺点。

3.掌握Ⅳ皮肤试验、斑贴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评价。

掌握Ⅰ、Ⅳ型皮试的区别。

[熟悉]1.熟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特点;脱颗粒试验和激发试验的原理。

2.熟悉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特点。

3.熟悉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特点。

熟悉热凝聚的人IgG(HAHG)代替CIC的标准品的优缺点。

4.熟悉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的机制、特点。

熟悉传染性变态反应概念。

[了解]1.了解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与Ⅰ型超敏反应性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及意义。

2.了解Ⅱ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3.了解Ⅲ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了解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的进展及临床意义。

4.了解Ⅳ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免疫层析测定 ICA
ICA 试剂条结构示意图
01
02
03
04
ICA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
ICA 间接法测抗体
*
ICA 结果观察
*
阳性
01
阴性
02
无效
03
膜固相免疫测定的特点
*
优点
不足之处
简便,快速
敏感度略低,价格略高(与ELISA比)
单份测定
精密度较差
保存期长(优质试剂)
*
自动分析系统 ( 仪 器 + 试 剂 ) 校准品
生化自动分析系统
生化测定
分析物+ 试剂
产物
吸光度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学反应
温度、时间
(化合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光光度计
波长(nm)
*
免疫自动分析系统
02
分析物+ 试剂
04
产物
07
温度、时间
09
均相免疫测定
*
免疫自动分析系统
均相免疫测定(B,F不需分离)
直接在生化自动分析仪中 测定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
检验项目的发展 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演讲人姓名
感染性疾病 HIV感染, HBV, HCV感染 SARS,禽流感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CK-MB 心衰 BNP
以微孔膜(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
01
以有色微粒(红色的胶体金)为标记物
02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英文名称:Clinical Immunology Laboratory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62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30 实验课学时:32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生理代谢的调节及对外来病原菌的防御功能,当免疫反应调节异常或缺陷时,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与免疫疾病有关的活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是医学检验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供五年制本科临床检验专业)。

为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检验医学教育不断完善,遵循五年制检验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原则,力求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能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实例等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

实验课是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免疫学检验,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掌握】免疫应答各个阶段,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免疫学检验包含内容。

【熟悉】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作用,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

【了解】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方法。

思考题:1、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3、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掌握】抗原抗体反应概念、原理是什么,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反应特点,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教学组2007-01-01目录前言 (1)大纲说明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有基本内容及要求 (2)第一章概论 (2)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2)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2)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 (3)第五章凝集反应 (3)第六章沉淀反应 (3)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 (4)第八章放射免疫技术 (4)第九章荧光免疫技术 (4)第十章酶免疫技术 (5)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5)第十二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5)第十三章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 (6)第十四章吞噬细胞检测及应用 (6)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 (6)第十六章细胞粘附分子测定及应用 (7)第十七章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 (7)第十八章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应用 (7)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7)第二十章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 (8)第二十一章 MHC与H LA检测及应用 (8)第二十二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 (8)第二十三章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 (9)第二十四章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9)第二十五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9)第二十六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0)第二十七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0)第二十八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0)第二十九章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11)第三十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验 (11)参考书目 (11)课程学时分配 (12)前言《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临床免疫学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以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诊断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掌握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临床免疫学基本概念、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操作免疫学检验方法,解读免疫学检验结果;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临床免疫学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对医学检验工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临床免疫学基本概念的介绍;2.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和原理;3.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约30分钟)(1)临床免疫学基本概念的介绍:讲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和原理:讲解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如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及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3)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介绍免疫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例如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2.实验操作(约60分钟)(1)实验前准备:准备免疫学检验所需的试剂和标本,例如抗体、抗原、试剂盒等。

(2)实验操作: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

(3)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结果解读,讲解如何根据免疫学检验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3.案例分析(约30分钟)(1)选择典型案例: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案例,根据病史和检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

(2)讨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交流各自的分析和判断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2.案例分析报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考试:组织一次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临床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临床免疫学相关的教材作为参考;2.实验设备和试剂:免疫学实验室所需的设备和试剂;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临床免疫学案例,作为学生分析和讨论的材料。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Immun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ical Diagnosis课程代码:26410082学分:4.5学时:99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3实验学时:36)先修课程:人体结构学、人体机能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建议自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教材:(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李金明,刘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夏圣,杨曙梅.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第1版,镇江:出版社,2014.)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免疫学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部分为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四大临床专业技术之一。

它主要讲述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和分子的组成,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免疫应答如何参与临床免疫学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掌握免疫学发展史的概要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优秀的科研和执业道德;掌握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课程目标2:应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诠释临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5)掌握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结合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抗原提呈)。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B细胞的分类及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难点:BCR的基因结构及基因重排,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BCR抗原识别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第十章T淋巴细胞(一)课程内容(1)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分化、TCR的重排、T细胞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与中枢免疫耐受的建立;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分化。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教案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
难点: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基本内容
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讲解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0min
讲解免疫缺陷病检测20min
5min
小结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发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所致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两大类。免疫缺陷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感染;高发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有一定遗传倾向。AIDS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犯CD4+T细胞以及表达CD4分子的巨噬细胞等,导致CD4+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检测主要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和吞噬细胞等方面的数量和功能检测。
熟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
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
1.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免疫缺陷病的实验检测:
时间安排:2.0学时
教学方法:CAI讲授结合板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第三节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原因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第四节免疫缺陷病检测
一、T细胞缺陷的检测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教学设计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教学设计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免疫学和检验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免疫学和检验诊断技能,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以及患者治疗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免疫学基础1.免疫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2.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3.免疫学研究方法4.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理2. 免疫学与疾病1.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2.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3.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检验学基础1.检验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检验学方法和技术3.检验学中的统计学概念和应用4. 检验学在临床免疫学中的应用1.免疫学检验常用方法和指标2.检验结果的解读和诊断要点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以多媒体技术辅助,结合实验室实践操作,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主要通过PPT课件的呈现、黑板板书、图示及媒体等形式进行,以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内容。

重点突出实践中应用,辅以案例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实验本次课程的实验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将为学生提供知识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免疫学和检验学知识。

实验教师负责组织分组实验,就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标准操作程序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3. 小组讨论在实验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包括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小组讨论也将围绕免疫学和检验学的相关知识展开。

四、教学评估教师根据以下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估:1. 学习成绩的评估学生在听讲、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的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作业包括实验报告和学习笔记。

3. 平时表现的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实验室中的表现,包括对课程有关问题的提问和回答、团队合作、课堂纪律、实验室规范等进行评定。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设备、教学用具及实验材料,以及资料文献等教学资源,由教学部门统一安排采购,由实验室和教学部门共同管理并妥善保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荧光免疫技术(fluoroimmunoassay)是免疫标记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将免疫学反应酶异性与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结合起来。

基本原理是:利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使之在涂片上或组织切片上以一定的条件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特异性地结合,通过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使标本结合的荧光素激发而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可以判断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有无。

荧光免疫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

第一节荧光的基本知识一、荧光现象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光的激发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

二、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1.发射光谱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相对强度。

2.激发光谱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的荧光发射强度。

3.荧光效率荧光物质不会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成为荧光,荧光效率是指荧光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变序为荧光的百分率。

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荧光强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发光强度)不同的荧光物质各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即在某一特定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和最发射峰。

选择激发光波长在最接近于荧光物质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而且测定光波长也设定在最接近于最大发射光波峰时,可得到最高的荧光效率。

4.荧光寿命指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

5.荧光的猝灭指荧光物质的荧光辐射能力在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发生减弱的现象。

一些化合物有天然的荧光猝灭作用而被用作猝灭剂,用以消除(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不需要的荧光。

在荧光免疫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猝灭物质有亚甲蓝、碱性复红、伊文思蓝以及低浓度的过锰酸钾和碘溶液等。

6.荧光偏振荧光偏振可用下式说明P=(F H-F L)/(F H+F L)式中:P表示偏振度;F H表示激发光起偏器和荧光检偏器的透射轴方向平行时测得的荧光强度:F L是上述两者方向互相垂直时测得的荧光强度。

当P=0时,说明完全不偏振;P在-1至 +1之间即为部分偏振。

三、荧光物质在荧光免疫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物质有: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 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 nm,可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2.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RB200)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 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呈桔红色荧光。

可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常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50 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 nm,呈橙红色荧光。

4.藻红蛋白(R-RE)最强吸收光波长为565 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78 nm。

R-RE可以有效地与FITC一起共用488 nm激发光,常用于双色免疫荧光染色。

其他荧光物质有:1.镧系螯合物某些3价稀土镧系元素经激发后也可发射特征性的荧光,其中以Eu3+应用最广。

Eu3+螯合物的激发光波长范围宽,发射光波长范围窄,荧光衰变时间长,适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2.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荧光底物)某些化合物本身无荧光效应,但经酶作用后所形成的物质则是强荧光物质,可以用于酶免疫荧光分析。

第二节荧光抗体的制备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荧光抗体是将荧光素(如FITC)与特异性抗体以化学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一、抗体与荧光素的结合用于标记的抗体应具有高特异性及高亲合力;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者易于清除;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

常用的标记蛋白质与荧光素的结合方法有搅拌法和透析法两种,纯化方法可采用透析法或层析分离法。

二、标记抗体的纯化标记抗体完成后,还应对标记抗体作进一步纯化,以去除未结合的游离的荧光素,纯化方法可采用透析法或层析分离法。

三、去除过度标记的蛋白结合的荧光抗体,并不是均一的,有的过量结合,有的未结合。

过量结合者是非特异荧光着色的来源之一,而未结合者有抑制特异性荧光抗体反应的作用,两者皆应去除。

荧光素结合到蛋白上的量的重要指标是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F /P),其测定和计算方法是:将制备的荧光抗体稀释至A280≈1.0,分别测读A280(蛋白质特异吸收峰)和标记荧光素的特异陬收峰,按公式计算。

(FITC)F/p=(2.87×A495)/(A280-0.35×A495)(RB200)F/P= A515/A280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越少。

一般用于经过固定的标本的染色,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者以F/P=2.4为宜。

将适当的F/P值的标记蛋白收集可用于不同的实验。

四、除非特异反应抗体和鉴定荧光抗体活性其目的是去除那些非期望抗体或交叉抗体,即去除嗜异性抗体。

可采用肝粉吸收法,用于吸收的脏粉最好是与试验标本同种的动物脏器。

荧光抗体活性的鉴定可用琼脂双扩散法对抗体效价进行滴定,荧光抗体的琼脂双扩效价一般大于1:16。

第三节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免疫荧光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荧光抗体可与标本切片中组织或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洗涤除去游离的荧光抗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黑暗背景上可见明亮的特异荧光,即可对标本中的抗原物质进行鉴定。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一、标本的制备荧光显微技术主要靠观察切片标本上荧光抗体的染色结果来对抗原进行鉴定和定位。

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应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并在染色、洗涤和封埋过程中抗原应尽量不发生溶解和变性,也不扩散至临近细胞或组织间隙中去。

标本切片要求尽量薄些,以利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

常见的临床标本主要有:组织、细胞和细菌三大类。

按不同标本可制作成涂片、印片或切片。

组织材料可制名成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石蜡切片因操作烦琐,结果不稳定,非特异反应强等原因已很少在荧光显微技术中应用。

组织标本也可制成印片,方法是用洗净的玻片轻压组织切面,使玻片粘上1~2层组织细胞。

细胞或细菌可制成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二、荧光抗体染色根据染色的方法不同可将免疫荧光技术分为不同的实验类型,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将荧光素标记在已知的特异抗体上,直接与待检的组织片相应的抗原反应。

其优点握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间接法的染色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片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 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

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证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IgM抗体。

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禾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间接法也可用于检测抗原,其先将已知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待检的组织片作用,再用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第二抗体)探测特异抗体(第一抗体)是否与待检的组织片中的抗原结合判定组够片中是否有相应的抗原存在。

三、荧光显微镜检查经荧光抗体染色的标本,需要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显微镜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基本工具。

其主要结构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与普通显微镜不同之处在于光源、滤板以及不吸收紫外线能聚光器和镜头等,根据光路又可分为透射光及落射光两种形式。

荧光显微镜检查要选择好光源和滤光片。

观察FITC标记物可选用激发滤光片BGl2,配以吸收滤光片OG4或GG9。

(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备注观察RB200标证物时,可选用BGl2与OG5配合。

阳性细胞的数量和荧光强度均可作为荧光显微镜检查的定量或斗定量的指标。

第四节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在临床检验上已用作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检验及自身免疫病的诊断等方面。

在细菌学检验中主要用于细菌的鉴定,标本材料可以是培养物、感染组织、病人分泌排泄物等。

与其他鉴定菌的血清学方法比较,免疫荧光法较快、操作简单、敏感性高,但在细菌实验诊断中,一般只能一种补充手段使用,而不能代替常规诊断。

色疫荧光间接染色法可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回顾诊断。

免疫荧光法还检测自身抗体的良好工具,在自身免疫病的实验诊断中应用广泛。

(教案末页)小结荧光的基础知识,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荧光抗体的制备:抗体与荧光素的结合、标记抗体的纯化、荧光抗体活性鉴定。

荧光显微技术:标本制作、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原理,荧光色素、荧光效率、荧光抗体、荧光寿命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简述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原理2、试述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实施情况及分析1 授课内容熟练,重点突出。

2 授课时结合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

3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吸引学生们得注意力,收到学生好评。

4 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直观、内容丰富及灵活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