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考回武大泡MM)
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
原因归结为:
(1)、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效率远远高于一般个人或非正式组织。
(2)、大众媒介的信息更加可靠,真实。
B、 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是什么?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在群体传播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媒介)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把关的行为是一个组织性的行为。
2、 传媒进行信息取舍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真实、及时、新意、新闻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课本P163)、社会目标、宣传目标
3、 把关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把关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价值和信息要素的分析。也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在内。原因如下:
(1)、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有取舍的活动。
(2)、对法西斯集权主义的批判。(匈牙利 卡尔.曼海姆)
此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分析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认为法西斯实力破坏了包括家庭在内的中间群体,使人们变成孤立的,分散的“大众人”,并通过暴力强制和宣传加以操纵,使他们变成法西斯的狂热支持者。
(3)、大众传媒在其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B、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传播学大纲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绪论、绪论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总类以及人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2.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3.狭义的传播学则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之为大众传播学。
4.传播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有商业、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20C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代表:传播学“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学5W公式的创始人,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内容分析法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等理论,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库尔特-卢因:提出“守门人”理论卡尔-霍夫兰:个人差异论,控制实验法威尔伯-斯拉姆: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的开山鼻祖6. 传播学的研究流派(1) 经验学派:也称传统学派、实证学派,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涉取营养,将传播定位于一种行为,视传播为人们互相影响彼此行为、心理状态的社会互动过程,也被约翰-费斯克称之为“过程学派”。
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想象的社会科学学派。
其实验室研究的特点是严格的控制与操作,相信数字测量和数字模式,重视实际经验的观察和推论,强调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的主要表现:(a)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b)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c)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实证传播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的13项里程碑项目,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传播媒介的效果。
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佩恩基金研究”是第一个真正的传播研究,20世纪20年代首次将统计方法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使得内容分析、受众研究等传播研究方法开始成型。
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重点笔记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过程的科学,旨在了解传播消息的过程和影响。
它既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通讯,也涉及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
传播学概论是学习传播学的重要课程,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历史、研究方法和未来。
传播学概论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它们主要有传播者、受众、传播过程、传播环境、传播结果和传播关系等。
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发起者,受众则是传播的主要接收者。
传播过程指的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活动,传播环境指的是传播消息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传播结果是传播过程的最终产物;而传播关系则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概论还包括了传播学的历史,从印刷术到社会网络,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传播学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选择。
传播学概论还涉及传播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语言分析法等。
传播学概论还涵盖了传播学的未来,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传播中的应用以及传播的全球化等。
传播学概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播学,从而更好地做出判断,合理利用传播技术提高传播效果。
因此,能深入理解传播学概论,是学习传播学的关键。
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
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决非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使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传播的特定特性。
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在这些关系中,某些信息是共享的。
我们要明确了解的一点是: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
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
它本县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的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
信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
因此,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
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都(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
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理发、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第二节传播的开端说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也许太夸张了,但是这些生物也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
第一批互相传播的动物和在夏威夷登陆的第一批会传播的人之间发生的情况,是感官越来越远地延伸以掌握更多信息、声音和姿势越来越远地延伸以发送更多的信息、使人的信息始终比较便于携带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与人本身更可分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那样来看,马歇尔·麦克卢汉把媒介比喻为人数的延伸是正确的说法,尽管这个过程早在我们认识到媒介之前很久就在进行了。
第三节语言的产生"汪汪"理论 "感叹"理论 "唱歌"理论 "约克一约克"理论关于语言的诞生,有一派认为不管怎样它同工具的发展是相关的。
武汉大学《传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2
(二)定义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习,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人怎样受影响、 相互影响,怎样报道消息、接收新闻及思想,怎样受教育、教人、娱乐。 其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展
第二讲 传播学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理论与模式 一、传播学研究概况 (一)西方传播学研究概况 1.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德创始 西默尔 (2)美国源流 杜威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帕克 米德: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行为主义 李普曼:作为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目录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传播学研究概况及其主要理论与模式 第三讲 传播者研究/控制分析(一)传播者及其把关人理论 第四讲 传播者研究/控制分析(二)四大控制观念体制 第五讲 传播内容研究/内容分析:符号与意义 第六讲 传播媒介研究/工具分析(一):麦克卢汉及其理论 第七讲 传播媒介研究/工具分析(二)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第八讲 受传者研究/受众分析:关于受众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九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讲 态度研究 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讲 导论 一、传播 传播活动无所不在,太普遍未引起广大注意 “传播是社会的粘合剂” (一)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是对一组信息、符号、意向的分享。”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双向互动的活动。 霍本:“传播即用言语交流思想的过程。” 3.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伯纳德贝雷尔森:“所谓传播就是通过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作为媒介的符号传送。”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
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
第一节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概念:1.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问答:1.传播学为什么首先诞生在美国?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
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
(1)媒介背景传播机构或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
由此实现了新闻性传播活动的独立化、职业化。
17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世纪后,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
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
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
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
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
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
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2)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
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一、问答1.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40年代粗具规模。
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术渊源:①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②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①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四大先驱者一,威尔伯·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是第一个把传播学进行系统化阐述的人,而且,他不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的研究机构,同时也是给“传播学”命名的人。
所以,一般认为施拉姆是传播学之父。
二,四大先驱者1,拉斯韦尔。
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2,勒温。
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把关人”理论。
3,霍夫兰。
将心理实验的方法引入了传播领域。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从而成为否定早期“子弹论”重要依据。
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4,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理论。
②麦克卢汉的着眼点是传播渠道……,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传播渠道。
麦克户汉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
区分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煤介传递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接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种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
而目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③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一,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而多重结构就是社会传播系统得本质特点. (1)从事传播得双方即传播者与受传者都可以被瞧做就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得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她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就是孤立得,而就是分属于不同得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得运行又就是在更大得社会结构与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得,与社会得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得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得关系.(每个系统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她系统处于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该模式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体,指家庭、邻里和帝密伙伴;更大的社会系统,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社会总系统,民族或国家的系统。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作者以对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岛民的联想开篇,进而逐渐地展开。
初次看到这样的开篇,着实令人新奇不已。
第一节从“传播”的含义讲起。
作者提出“本书主要是论述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
刚看到时对作者的这一说法有点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地有些明白起来。
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含义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
因此,在研究传播时,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
作者给了“传播”一词以冗长的解释,到最后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刚刚接触的本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感觉。
第二节——传播开端,讲到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些生物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
第三、四、五节从语言、文字到大众传媒,沿着历史的轨迹说明传播的发展。
语言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步。
具有人的属性的动物把声音同某些经验或行为相联系,在使用中渐渐地把这些联系抽象化,逐步地就产生了语言。
作者认为“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不赞同,就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
文字的发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作者深信文字不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且认为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在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多的来往和频繁的接触之后出现的。
另外,文字还反映了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古腾堡所做的以及自从他的时代以后大众媒介所作的,就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机器复制信息,无限制地扩大一个人分享信息的能力。
在今天,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正承担着主要的职责。
大众媒介还成了信息所走的道路上权力很大的把关人。
现代媒介和现代生活是相互影响、不可分解的。
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这一章的导言部分,首先点出了“传播起什么作用”难以用言词说明,原因是:(1)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无所不在的活动;(2)利用传播的各种理由往往是非常复杂而且不一定能从表面看出的;(3)传播的实际后果并不始终是有意的后果。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传播学这门学问啊,可真是有意思!它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新奇的概念和有趣的现象。
先来说说传播的类型吧。
人际传播,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啦。
就比如说,我和我的好闺蜜一起逛街,她跟我分享最近遇到的烦心事,我呢,认真倾听,然后给她出出主意。
这过程中,我们的眼神交流、表情变化、肢体动作,甚至说话的语气,都是传播的一部分。
她可能会皱着眉头说:“哎呀,我最近可倒霉了!”那皱眉头就是一种非语言的传播,让我更能感受到她的苦恼。
而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别担心,都会过去的!”这一拍一安慰,也是在传递关心和支持。
再讲讲群体传播。
想起上次参加的同学聚会,那场面可热闹了。
大家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各自的近况。
有人兴奋地讲着自己升职加薪的好事,眉飞色舞的;有人则吐槽工作中的压力,一脸无奈。
这时候,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就发挥作用啦。
比如班长,他总能把大家的话题引导得更有方向,让讨论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而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可能一开始只是默默听着,但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也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参与到交流中来。
大众传播更是无处不在。
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各种新闻资讯、娱乐八卦扑面而来。
电视里的广告不停地播放,试图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就像那个特别魔性的洗发水广告,总是重复着那句“去屑实力派,当然XXX”,听得我都能背下来了。
还有那些热门的综艺节目,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我记得有一次看一个选秀节目,选手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台下的观众欢呼雀跃,而我坐在沙发上,也跟着紧张激动,好像自己也置身其中一样。
组织传播也很有说道。
就拿我实习的那家公司来说吧,每周的例会那是必不可少的。
领导在上面讲着这周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我们在下面认真记录。
有时候,部门之间还会为了某个项目的方案争论不休。
有一次,为了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方案,市场部和研发部的同事各执一词。
市场部觉得要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优势,研发部则强调技术创新和质量保证。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
传播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从传播的范围来看,有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就是我们在自己头脑里思考、回忆、分析等内心活动,这是最隐秘的一种传播。
人际传播呢,就是你和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聊天、写信。
群体传播则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或兴趣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像一个班级讨论活动方案。
组织传播发生在正式的组织内部,比如公司里的会议、通知。
大众传播就很常见啦,像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这些媒体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影响力可是相当大的。
二、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传播的过程。
比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它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简单明了,让我们一下子能抓住传播的关键环节。
还有香农韦弗的模式,它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
就好像我们打电话时信号不好,声音断断续续,这就是噪音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三、传播的功能传播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首先是监测环境,它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比如通过新闻报道,我们知道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哪里出台了新政策。
其次是协调社会,让不同的人、群体能够相互理解、合作。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通过沟通协调大家的工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再者是传承文化,把先辈们的智慧、经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像我们学习历史、传统习俗,都是在传承文化。
然后是提供娱乐,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的素质、立场、动机都会影响传播的内容和效果。
专业的传播者,比如记者、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准确的判断能力、扎实的写作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等。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现象。
以下是对传播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和记录。
一、传播的定义和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信号传递等。
传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人际传播:这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等。
人际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2、群体传播:发生在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的传播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团队会议等。
3、组织传播:在组织内部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协调等。
4、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模式1、直线模式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代表,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个模式简单明了地阐述了传播的基本要素,但忽略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反馈。
2、循环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认为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来回流动。
3、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将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传播的功能1、监测环境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
2、协调社会促进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例如通过传播达成共识、解决冲突等。
3、传承文化传播能够传承社会的文化遗产,使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4、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消遣和娱乐。
四、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决定了传播的内容,还影响着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传播者的角色包括:1、信息的收集者和筛选者需要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传播。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1.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学科,又是一门边缘学科,他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的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p1)2.传播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写到: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美国学者皮尔士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P2)3.传播与信息: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他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构成的。
(p5)4.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p5)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p10)6.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7.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信息如何在各种社会情境中产生、传递、接收和理解。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类型的传播现象。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比如朋友之间的聊天、家人之间的沟通。
群体传播则发生在具有共同目标和身份的群体中,如小组讨论、团队协作。
组织传播涉及企业、政府等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流动。
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最经典的线性传播模式是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将传播过程分为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五个部分,强调了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但忽略了反馈和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影响。
2、控制论传播模式以维纳的控制论为基础的传播模式,如德弗勒模式,增加了反馈环节,认识到传播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可以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
3、互动传播模式以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为代表,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循环互动来完成传播过程。
4、系统传播模式如赖利夫妇的模式,将传播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传播的类型1、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个人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如思考、回忆、想象等。
2、人际传播这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其特点包括直接性、随意性、双向性和反馈及时等。
3、群体传播指在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
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等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4、组织传播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活动。
包括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等方向。
5、大众传播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向广泛的、不特定的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具有传播者专业化、传播手段现代化、传播内容大众化等特点。
四、传播的功能1、监视环境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各种信息。
传播学概论部分内容笔记
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信息传递的载体。
传媒机构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
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
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理论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2、二战以后美国把传播学最发达。
3、把关人是库尔特·卢因(美)提出的。
4、哈特把有史以来的媒介划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3)机器媒介系统。
5、赖特的第四种功能。
提供娱乐。
6、20世纪30年代研究传播的效果的核心。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7、首次从科学的角度整理总结以往传播学的学者。
施拉姆8、控制论模式有几种代表性。
(???)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9、拉斯韦尔的5W模式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10、麦克卢汉电视是冷媒介,报纸是热媒介。
11、“知沟”理论导致人类知识沟不断扩大的原因。
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12、主我客我提出者。
G.H.米德(美)13、镜中人提出者。
C.H.库利(美)14、拉斯韦尔提出被赖特把什么改成社会化。
文化传递功能15、传播的螺旋的核心观点。
效果观。
(???)16、麦克罗汉理论的中心点。
媒介即讯息。
17、反馈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一模式。
控制论模式。
18、新闻框架的四种功能。
(1)提供问题定义;(2)阐释事件原因;(3)提供道德评价;(4)示意解决方案。
19、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可将传播过程分为哪三种主要模式?(1)线性传播模式;(2)控制论传播模式;(3)系统论传播模式。
二、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议程设置功能: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5、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信息世界的大门。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的传播学概论的知识点,咱们一块儿来瞧瞧这其中的奥秘。
先来说说传播的定义吧。
传播呀,简单说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比如说,我跟您在这儿唠嗑,把我知道的事儿告诉您,这就是传播。
它可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像电视节目、广告、网络文章,那都是在传播信息。
传播的类型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际传播,这就好比咱俩面对面聊天,能看到彼此的表情,听到语气,感觉特亲切。
还有群体传播,像一群朋友聚在一起讨论去哪儿玩,这就是群体在传播想法。
大众传播更是厉害啦,报纸、电视、广播,能把消息一下子传给好多好多人。
说到传播的模式,那可有不少经典的。
比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了啥(Says What)、通过啥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有啥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像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能明白传播的各个环节。
传播效果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
就拿“魔弹论”来说,以前人们觉得传播的信息就像子弹一样,打到谁身上谁就会受到影响。
可后来发现,哪有那么简单呀!受众可不是傻傻地等着被影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也是个关键。
比如说,我想跟您形容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得用合适的词儿和语气,这就是编码。
您听了我这话,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这就是解码。
但有时候编码和解码会出岔子,闹出笑话。
传播中的媒介也很重要。
从古老的书信到现在的手机,媒介一直在变。
以前写信得等好久才能收到回复,现在发个微信,瞬间就能交流。
再讲讲传播中的噪音吧。
这可不是咱平常说的那种吵闹的声音,而是会干扰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
比如说,信号不好,听不清对方说话;或者语言不通,理解不了意思。
在生活中,传播学的知识无处不在。
就拿我上次参加的一个活动来说吧。
那是一个公益讲座,主题是环保。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
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
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二、什么是传播(一)传播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受者、受众)4)传受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物质决定精神交往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它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
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传播: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刻板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选择的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媒介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们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信息传递的载体。
传媒机构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
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
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理论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其理论依据集中在媒介对人的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忽略了人的理性活动。
5、如何正确认识媒介工具和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革中的作用呢?马哲观点:决定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基本因素是:生产方式和内在的矛盾运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有制约作用媒介技术和工具属于生产力的方面,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媒介被人创造,利用和控制。
社会的各个因素都对其有制约着其活动。
B、媒介技术和工具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媒介内容及媒介形式的影响)1、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是什么?媒介不仅利用其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和性格。
电视人:注重感官刺激,行为方式感性化,与印刷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比,缺乏社会互动,容易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容器人:在电视媒体包围中成长,人的内心世界呈“罐”的容器状。
感觉孤立,封闭,希望与人接触,但是接触仅仅是一种容器的碰撞,无法深入人心内部,因为彼此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于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2、媒介依存症的特点是什么?(1)、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无法自拔。
(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3)、满足于媒介的虚拟活动而逃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3、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的概念是什么?电视不仅本身作为一种人们欲望追求的对象,同时它也在把充满诱惑力,丰富的意境展现于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人们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C、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1、什么是新媒介?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传播媒介。
2、新媒介的特点是什么?(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
(传统媒介的单向性)意义:改善了受众被动性,增强双方的互动性。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意义:为人们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传统媒介资源的稀缺性)意义: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条件(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统媒介的地域性)意义:把人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3、什么是电子乌托邦?对美俄借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4、如何看待电子乌托邦和媒介技术的思想?单纯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而且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
简单的断言传播技术或工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稚的。
媒介是中性的,自身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善或者社会恶。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利用它传播什么。
(二)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传媒机构,其属性决定着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A、传播者与大众传播1、什么是大众传媒?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称之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大众传媒的力量是所有传播者中最强大的?)(1)、地位稳固(始终保持其信息发出者的位置)(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
(个人活动的组织性、信息产品的组织性)(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4、如何看待互连网媒体以及出现的电子媒介?网络仅仅是一个硬件平台,而不是传播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使用这个设施进行信息生产、处理、传播的人或组织。
其也成为大众媒介的发展新空间。
传统媒介进入互联网传播,逐渐在互联网传播中确立了新的领导地位。
原因归结为:(1)、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效率远远高于一般个人或非正式组织。
(2)、大众媒介的信息更加可靠,真实。
(3)、大众传媒在其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B、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1、传媒的经营目标是什么?积极收益目标(经营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宣传目标)2、什么是传媒的经营目标?(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一)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盈利是目标之一。
收益来源于:广告和产品的销售。
压力来源:广告主和消费者。
3、什么是传媒的宣传目标?(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二)传媒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对某种思想进行宣传,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
信息生产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直接相关的精神生产,每种社会信息产品中都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特定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因此各种利益集团和政党都把传媒当成自己的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4、宣传目标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言论活动----具有直接的宣传功能,传媒组织可以通过社论,评论等形式直接宣扬某种思想。
报道活动-----具有间接的宣传功能,,主要是在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刊载上贯彻传媒的方针和意图,达到潜移默化。
5、什么是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三)(权力的基础,制约的标准)(1)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3)传媒是某些稀有资源的使用者,作为公共菜站的使用人,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B、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是什么?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
在群体传播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媒介)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把关的行为是一个组织性的行为。
2、传媒进行信息取舍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真实、及时、新意、新闻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课本P163)、社会目标、宣传目标3、把关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把关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价值和信息要素的分析。
也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在内。
原因如下:(1)、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有取舍的活动。
(2)、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利益一致的内容更容易优先传播。
(3)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虽有个人参与,但是个人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十、大众传播的受众A、大众与大众理论1、什么是受众?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者受传者。
2、什么是大众?大众的特点是什么?(大众论、精英论)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呈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分布。
(1)、规模巨大——数量上超过其他各类群体(2)、分散性和异质性——成员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不同的阶级(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相不认识(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不同(5)、无组织性——大众缺乏自我意识和我约束,不作为一个主体行动,其行为靠外部刺激形成。
(6)、同质性——成员虽不具有相同的社会属性,但是有同一的行为倾向。
3、大众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大众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出于贵族立场对人民大众的攻击、对法西斯体制的批判、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法国托克威尔、西班牙奥特伽)此观点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
认为大众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如果这种非合理的人群成为政治支配力量,必将损害有少数贵族精英创立的文明。
大众的崛起会对“有理性”的社会精英产生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沦丧和国家的没落。
(2)、对法西斯集权主义的批判。
(匈牙利卡尔.曼海姆)此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分析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认为法西斯实力破坏了包括家庭在内的中间群体,使人们变成孤立的,分散的“大众人”,并通过暴力强制和宣传加以操纵,使他们变成法西斯的狂热支持者。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李斯曼、孙豪瑟)这些理论的目的是在于考察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兵力现象。
密尔斯:白领阶级和蓝领阶级成为战后美国社会的主流,构成美国社会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