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或比较

合集下载

杜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比较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杜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比较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大学答题纸(20^6—2017学年第_2_学期)课号: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改卷教师:___________ 学号:156004022 姓名:段昊雪得分:______________浅析杜威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一、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代表作品为《主义与教育》,其思想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论课程与教学。

杜威主以活动经验、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

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五步教学法。

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

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这些教育概念,都是根据他的理论观点,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来的。

他猛烈抨击“传统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漠视儿童的才能和兴趣、使学习成为儿童的沉重负担、残害儿童的健康等诸种弊病;反对“传统教育”以生硬灌输的方式传授过时的书本知识,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认为“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对当时的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杜威的这些教育观点,就其强调教育对象的特点、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比较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同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而言,是有合理因素的,在当时也是比较新颖的。

从兴趣的角度看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的异同-精选教育文档

从兴趣的角度看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的异同-精选教育文档

从兴趣的角度看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的异同杜威在其所著的《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等著作中对教育现象作了“进步”与“保守”、“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等划分。

他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以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的教育统称为“传统教育” , 而把自己所倡导的以儿童自身、以个人经验和活动教学为主的教育称之为“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

由于理论上的误读和误解, 人们有意无意地为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贴上了“传统”与“进步”的标签, 似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

从兴趣这一角度看, 二者的教学思想存在着相同的地方, 本文旨对这一问题在理性上做点分析, 以更清楚的了解两位教育家有关兴趣方面的理论客观的对待两种教学思想的异同。

兴趣教学思想无论在中国古代, 还是古希腊、罗马等西方教育史中都有提及。

早在孔子时期, 他就提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三哲虽不曾明确的提出兴趣的重要性, 但是在各自的教育思想中都有所体现: 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的提问从学生熟悉的事物说起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柏拉图让儿童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理性之乐”使人获得幸福。

近代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开篇提到: “大教学论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 或使学生感到厌恶, 它能够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到赫尔巴特时 , 他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相应的学科。

杜威对兴趣学说的研究也非常多 , 散见于《我 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等著作中。

另外 , 他还专门出版 了《兴趣和意志训练》的关系一书来研究“兴趣心理学”。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纳尔评价说 : 兴趣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主题”和“中心概念” , “赫尔巴特的有意义的贡献之一就是把兴趣看作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杜威的著作则更加强想的重要乃至核心概念。

我们不妨从对兴趣的研究入手 , 来分析两种教学思想的异 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异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异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异同?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

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 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进步教育的代表”“适用主义教育的代表”。

这两位伟人,常常被人们当作是相互对峙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但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两者的教育思想除了差别,还有许多共通之处。

不一样之处:一、教育目的不一样。

赫尔巴特重申教育是人将来生活的一种准备 ; 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可以充足考虑少儿的本能与需要 ; 固定的教育目的缺少灵巧性,不可以适应不停变化的详细状况。

“教育过程在它自己之外无目的 ; 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 ; 在它自己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有名的教育目的论。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一样。

赫尔巴特重申“旧三中心论”即教师、教材、讲堂。

他重申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 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即少儿、活动、经验。

他重申少儿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少儿为中心,要求尊敬少儿的本性。

三、课程方面不一样。

赫尔巴特重申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略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杜威一直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预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少儿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他重申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归纳。

四、教课方法不一样。

赫尔巴特重申教师的讲解,杜威十分尊崇这类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课方法。

这类方法重申教课一定考虑少儿本性发展的特色,一定考虑少儿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别,教课一定考虑儿和需要,使少儿踊跃、主动地学习。

五、教课要点不一样。

赫尔巴特重申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特别关注对学生思想能力的培育和训练,他要修业生一定掌握科学思想的方法。

六、教课过程不一样。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差异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差异

赫尔巴特
•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以道德的养成为 最高目的,主要表现为内心的自由、 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 观念
• 他把教育的基本目标分为两种,即 “可能的目标”和“必要的目标”
• 必要的目标就是指教育所要到达的 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即道德的培 养
杜威
• 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反 对外界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要 求教育要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 使儿童在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 程中得到乐趣。
感谢同学们的观看
May I be strenuous, energetic and persevering ! May I be patient! May I be able to bear and forbear the wrongs of others! May I ever keep a promise given!
1.积极:教学过程理论中注意运用心理 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 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 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2.消极:过分强调教师和课堂的作用, 导致教学模式僵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杜威
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经验的 情境中进行思维。 杜威提出思维的五步法: 1.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 2.从疑难中提出问题; 3.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 5.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 结论。 可以简明地概括为: 困难、问 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
约翰·杜威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 家、心理学家,实用主 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 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 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 与教育》。这一著作与 柏拉图的《理想国》、 卢梭的《爱弥儿》被认 为是人类教育的三个里 程碑。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研究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研究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研究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教育家提出了各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对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以期为现代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思想围绕着实用主义哲学,强调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他认为,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因此,兴趣教育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他主张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他还强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例如,他提倡在学校设立实验室、图书馆和艺术室等,以提供学生学习和探索不同领域的机会。

实践案例显示,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在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杜威曾对芝加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研究。

他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发现那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成绩。

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兴趣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施兴趣教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努力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工作,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海尔巴特和杜威是两位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思想独具特色。

本文旨在比较他们的教育理论的异同,并从中提出可得到的启示。

划分到教育的思想领域,海尔巴特似乎更多的被归类为“学术主义者”,他认为学术保持其原来的独立性,而不听任何人的指挥。

他重视学科知识的积累,认为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启发和新理念的发展,而不是将学科当作工具来获取受益。

此外,海尔巴特强调了教育的“经验启蒙”,他主张老师应用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并有益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杜威的教育思想则更多的被归类为“人本主义者”,他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我尊重和自我控制,即开发学生已有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杜威向学生提出了促进自主学习的观点,并倡导学生更自主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这种自主学习的理念可以通过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用。

综上所述,海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差异明显,海尔巴特强调的是学术的独立性,而杜威着重教育学生自我尊重与自我控制,他们对教育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且都有各自理论强大的支持集体,这一点也可以为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建议,即新兴教师应该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加强个体差异的尊重和认可,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此外,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完善并保持其精神,高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在开拓学科领域的同时,加大对学科思想的增强,使学科更系统地、更丰富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获得实践经验的能力。

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

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

总结:兴趣教育的三部曲
展和教育素养的提高,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育领域,兴趣教育的重要 性不言而喻。本次演示将以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为基础,为大 家展现兴趣教育思想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兴趣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部曲:兴趣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心,强调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以兴趣为主导 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兴趣说”,它构成了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曲:卢梭的自然主义兴趣 说
第一部曲:卢梭的自然主义兴趣说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 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回归自然,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爱弥儿》一书中, 他明确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兴趣说。
第一部曲:卢梭的自然主义兴趣说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而要做到这一 点,首先要和尊重儿童的兴趣。
第二部曲: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兴 趣说
第二部曲: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兴趣说
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进一步发展了兴趣说的理 念。他将心理学原理引入教育领域,强调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 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 积极思考、主动学
第二部曲:如何培养兴趣
3、情感兴趣: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兴趣。学生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同理心、激发情感共鸣,从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为目标的的教育理念。在兴趣教 育领域,赫尔巴特和杜威各自提出了独特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演示将 从背景、问题和目的入手,分别概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分析两者 的异同和,以期为当今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谈一谈赫尔巴特与杜威的“三中心”

谈一谈赫尔巴特与杜威的“三中心”

谈一谈赫尔巴特与杜威的“三中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谈一谈赫尔巴特与杜威的“三中心”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人物思想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在备考中的一个记忆难点,尤其是一些相关人物的思想对比更是占据了相当高的考查比重。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第一篇: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

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

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除了区别,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赫尔巴特学说,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

对于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和理论,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我们今天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促进教育研究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四个方面,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从理论基础的比较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和教育史上其他教育家相比,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以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见长的教育思想家。

这种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善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是他俩能形成独创性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自身条件。

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感到有下列特点:1.重视哲学和心理学对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作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之上。

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

这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人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

赫尔巴特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正是经过赫尔巴特把哲学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毕生努力,教育学才得以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确立。

试比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

试比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

试比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二人对于教育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整个教育界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二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及有共同点,也有分歧。

对他们教育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教育这个概念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非凡的个人经验注定他在教育思想上必定有大的作为。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

古代社会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人,都曾提出过自己的教育体系。

但都没有形成科学规律的形式。

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他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

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

我们内省了解的,只是一些感觉、愿望和观念。

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心灵作用的种种,这些统觉的互相联合或排斥,有一定的机械性。

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说明心灵作用的现象,以奠定近代教育科学化的基础。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建设心灵或培养品德的过程,而建设心灵的原料是教材与课程。

他主张教材应包括两种知识:第一种知识是与外界事物接触的知识,从物体本身、力量性质和自然法则推理而来的实证知识。

第一种知识来自与事物接触感觉,就像未进学校的儿童累积了许多感官得来的具体经验;但是这些经验进入学校后就会发现有许多错误,因为这些知识太偏狭,缺乏有系统的推理。

教师要补救这种缺点,应运用两种方法:一是提示学生接触广泛事物,使得到完整而广泛的见识;二是教导学生从这些感官得来的具体经验,经思考和判断的推理,使得到实证的知识。

简述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异同

简述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异同

《简述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异同》摘要:因此可见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从教育思想和理论内容上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理论联系十分紧密,具有一定一致性,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更为宽泛,而杜威的教育目的比较专一摘要:作为教育学界的两座丰碑——杜威和赫尔巴特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人物,前者代表了传统教育理论学派,而后者开创了现代教育理论学派。

要深入了解并研究教育学理论,就必须对两位教育学家进行学习讨论。

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教育学家理论中的异同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教育理论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在教育学史中,赫尔巴特和杜威可以称得上是两座里程碑——前者被视为传统教育理论学派的代表,而后者被视为现代教育理论学派的开拓者。

一直以来,学界都无法避开二者的理论而讨论教育问题。

因此可见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一、赫尔巴特与杜威之间的联系赫尔巴特,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

他于1806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促进了教育学单独成为一门学科,是传统教育理论学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

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是现代教育理论学派的发起者和创始人。

从教育思想和理论内容上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理论联系十分紧密,具有一定一致性。

1.学习兴趣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培养兴趣的过程。

兴趣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

一方面,任何教学都要建立在学生现有兴趣的基础之上,通过激发和引导的手段,把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之中,这样才会取得最大效果。

另一方面,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兴趣。

只有培养了兴趣,才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也就是赫尔巴特提出的“道德培养”。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学习兴趣也占很大比重。

他认为真正的兴趣可以充当学生现有能力和教育目标之间的中介。

兴趣在教育中能够起到两种作用:首先能够避免将心理过程单纯地理解为一种内部的孤立状态;其次避免将教材理解为与孤立心理状态相对应的外部状态。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凝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中的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而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遭到后人的强烈谴责,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被认为是不足的方面,用科学的眼光的看待他们,因为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人也必然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两位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们理论的适用范围,分析他们的教育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这两位教育家都很看重对道德的培养,在其教育著作中用了不少篇幅论述这个问题。

⑴赫尔巴特的道德理论分析: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他将道德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形成道德。

并且他认为的道德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而这五种道德观念是依据他的伦理学提出,他的伦理学使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简言之即培养怎样的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有两种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其中,可能的目的指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有现实性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打算。

必要的目的是指形成道德。

可以看出他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但通过什么途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赫尔巴特为了培养具有那五种道德品格的理想人格,采用了教育的途径来达成。

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区别和联系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区别和联系
• 赫尔巴特在书中曾形象地把人的自然本性 比作一艘大船,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教师起到舵手的作用。他认为学生心智的 成长完全依靠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 法的刻意追求和定势指导。也就是说,教 师占据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被动的。并且, 在教育管理方面,赫尔巴特强调教师要对 学生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如有必要可采 取强迫作业、威吓和惩罚等具体措施对儿 童进行管理,已达到让儿童屈服权威的目 的。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其 中������ 教育性教学������ 理论仍具有重要的 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历史背景
• 德国的教育理论呈现������ 教育������ 与������ 教学 ������ (教授)理论相分离的局面, 对此, 他描述道: ������ 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显著的标记, 它使我们非 常容易把握研究方向。在教学中总是有一个第三 者的东西为师生同时专心注意的。相反, 在教育的 其他一切职能中, 学生直接处在教师的心目中。 ������ 而这种差异的存在, 造成了������ 教育������ 与 ������ 教学������ 理论彼此独立、相互分离的局面。 随着近代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 这种������ 不完整 ������ 的理论已经无法全面地解释和指导学校教育, 两者走向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生平介绍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 (JohannFriedrichHerbart,1 776-1841)——近代德国著名的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 “科学教育学之父” , “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 谓
• 赫尔巴特( 1776- 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 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在西方教育思想 史上被视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他倡导 “普通教育学”,主张建立独立的教育科学, 并以哲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他 认为: ������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 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 的; 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

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与杜威五步教学法之比较

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与杜威五步教学法之比较

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与杜威五步教学法之比较作者:谭琳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第11期摘要: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与杜威五步教学法之间有着区别与联系,从产生的理论基础、对学生的关注点、提示材料的方法、对学生兴趣的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知,要努力吸取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变革时期人的发展需要探讨新的教育理论与新的教学法理论。

关键词: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杜威;五步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1-0004-04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批判了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解为教师按照心理的统觉过程向儿童提供教材,从而形成四步教学法的学说。

他指出,按照赫尔巴特的理论,“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和联结而塑造心灵。

”“心灵的塑造完全是一个提出恰当的教材的问题。

”“无论教什么,都必须通过这样的过程,因此,不论学生年龄的大小,一切科目的教学完全采用统一的方法。

”①他认为,“赫尔巴特的教育哲学考虑教育的一切事情,惟独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地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

”②为此,他根据在直接经验的情景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观念,提出了反省思维的五个基本阶段,并根据五个基本阶段提出了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后来学者总结其为“五步教学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杜威五步教学法的比较分析,揭示两者的区别及相似或相通之处。

一、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杜威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一)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念积极活动的过程。

他认为,教学只有在儿童已有的经验(统觉团)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没有经验任何事物的儿童,是不能接受教学的。

”③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与联合、统觉团的形成。

历史趣谈: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谈: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 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赫尔巴特的生平介绍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什么关系
导语: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科学之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下面介绍一下赫尔巴特的生平。

赫尔巴特画像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1799年,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裴斯泰洛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赫尔巴特却并没有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之后,赫尔巴特居住在朋友的家中专门攻读哲学。

1802年,赫尔巴特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且留校任教。

1809年,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生活常识分享。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凝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中的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而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遭到后人的‎强烈谴责,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被认为‎是不足的方面‎,用科学的眼光‎的看待他们,因为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人也必然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两位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们理论‎的适用范围,分析他们的教‎育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这两位教育家‎都很看重对道‎德的培养,在其教育著作‎中用了不少篇‎幅论述这个问‎题。

⑴赫尔巴特的道‎德理论分析: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他将道德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形成道德。

并且他认为的‎道德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而这五种道德‎观念是依据他‎的伦理学提出‎,他的伦理学使‎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简言之即培养‎怎样的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有两种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其中,可能的目的指‎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有现实‎性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打算。

必要的目的是‎指形成道德。

可以看出他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但通过什么途‎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赫尔巴特为了‎培养具有那五‎种道德品格的‎理想人格,采用了教育的‎途径来达成。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差异性比较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差异性比较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差异性比较作者:张伟李兴韵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6期【摘要】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都对前人的教育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发展,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们的教育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他们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论三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差异性比较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著作。

人们甚至把“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等同于“科学教育理论”。

他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步骤、教学的材料、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结果等一整套具有科学性的教学体系。

杜威是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评论家,阅历广、著作多。

他一生中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还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是美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赫尔巴特被称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

为了更进一步区别他们为什么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代表,本文具体研究和探讨了他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论的差异性。

一、培养德行与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的差异性比较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五种道德观上,即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仁慈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和公平的观念。

同时,他还提出实现这种教育目的的三个手段: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

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外部指导,其措施包括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权威与爱等。

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有注意和统觉,其途径分为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

赫尔巴特认为,训育是一种持续的诱导工作,通过交际、榜样和启发诱导等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其措施有抑制、赞许和奖励等。

从“兴趣”地角度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地教育思想

从“兴趣”地角度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地教育思想

从“兴趣”地⾓度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地教育思想从“兴趣”的⾓度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摘要]在教育前进的发展史中,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视为“传统教育”的核⼼代表和“进步教育”⾸席发⾔⼈,且都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凡的意义。

从“兴趣”的⾓度出发进⾏剖析,通过对“兴趣”的思想基础、定义、种类、教育意义的四个⽅⾯来阐述⼆者对于“兴趣”这⼀教育重要议题。

反思前⼈的思想是为了获得更⼤的进步,于是笔者分析⼆者“兴趣”观的异同来启⽰今天的教育。

[关键词]兴趣赫尔巴特杜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近现代对教育有着重⼤影响的教育家,⼀个是叱咤19世纪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个是影响20世纪现代教育的领袖。

虽然他们对于教育的思想、信条和研究⽅向各执⼀⽅,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共通性的就是从⼼理学的⾓度对⼉童兴趣的关注和研究。

同时兴趣是贯彻赫尔巴特和杜威思想的⼀条线索,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去解读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兴趣”教育观(⼀)“兴趣”的思想基础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教育科学之⽗”。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的是⾄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必须关⼼学⽣将来作为成年⼈本⾝所要确⽴的⽬的,为使他们顺利地达到这些⽬的⽽事先使其做好内⼼的准备。

由于⼈的追求是多⽅⾯的,因此,教育的⽬的也应当是多⽅⾯的。

具体可将教育的⽬的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的”和“必要的⽬的”。

所谓“可能的⽬的”,指与⼀个学⽣将来所以选择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的。

这也可以称为“多⽅⾯的兴趣”。

为了保证实现这种教育,教师必须发展学⽣多⽅⾯的兴趣和多⽅⾯的感受性。

所谓“必要的⽬的”,指⼀个学⽣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达到的⽬的,也就是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格。

(⼆)“兴趣”的定义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位对兴趣概念做出界定,且将其作为⼀个教育科学范畴进⾏专门研究的教育家。

特尔巴特认为,“所谓‘兴趣’,是⼼理上的积极活动,也意味着⾃我活动,是⼈的意识的内在动⼒,是同‘漠不关⼼’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事教育历史研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握好社会背景与人物特性的关系;教育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
一、其思想都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赫尔巴特所处的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但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却还没有实际力量从封建贵族手中夺取政权,表现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封建制度不满;另一方面,畏缩不前,屈服于封建势力。

杜威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南北战争大规模扩张和改革的时期。

由于当时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以及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深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不断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派标榜自己的教育为现代教育,和赫尔巴特形成对立面。

二、其思想都以哲学为核心,把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并对其教育研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18岁时进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习法律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

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

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为其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其教育思想都以社会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

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

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

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
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这就是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

四、把道德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务。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

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为此还规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应体现在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没有认识到它的道德责任,它就是不忠实的和盗用公款的,它就没有做到设立者对于它的要求”。

“学校的社会性,总的说来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

”他正确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一切观点。

在道德教育上,赫尔巴特与杜威都认为,没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不同点:
一、背景不同。

包括出身背景,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大背景。

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的奥登堡,父亲是当地的律师兼议员,他幼年受过母亲良好的教育。

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

1799年与费斯泰洛奇结成忘年之交,明确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起点。

形成了其形而上的实在论哲学观基础。

并且,其思想具有保守性,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

受到来自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倡导者莫理斯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复兴的影响。

形成了其唯心经验论的哲学基础。

其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形成对立面,试图用智慧的方法和教育的力量克服经济危机。

二、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

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
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
赫: 提出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的观点。

将教学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分公式化。

杜:从实用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强调课程适应社会。

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赫: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

这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

杜: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五、对儿童的管理态度。

赫: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

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学校组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

同时,不放任。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
不同点:
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它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

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它也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后来被他学生所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相同之处:
赫尔巴特与杜威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因此教育思想必然有很多不同之处。

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他们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同之处。

一、强调教育培养的人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强调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赫尔巴特提出三阶段说,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