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4.1电阻
文档: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4.1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1节,具体内容如下: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单位及常见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2.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3.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4. 讲解欧姆定律及其应用;5. 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定律公式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在5V电压下通过的电流是多少?答案:I=U/R=5V/10Ω=0.5A;2. 题目:一个电流为2A的电路,电阻值为5Ω,求电压是多少?答案:U=IR=2A×5Ω=10V;3. 题目: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是1A,若电压提高到20V,通过的电流是多少?答案:I=U/R=20V/10Ω=2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是否清晰?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否讲解透彻?3. 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否熟练掌握?4. 针对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电阻箱,进一步了解电阻的调节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电阻。
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作用,它的大小用欧姆(Ω)来表示。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欧姆定律的表述: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和测量,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掌握其基本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记忆,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解释其基本含义。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 I:与电压 U 成正比,与电阻 R 成反比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为5 Ω的电路,当电压为 10 V 时,求电流大小。
答案:I = U/R = 10 V / 5 Ω = 2 A2. 题目:一个电流为 2 A 的电路,当电阻为10 Ω时,求电压大小。
答案:U = I R = 2 A 10 Ω = 20 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学具:导学案、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4.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计算家庭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电流I = 电压U / 电阻R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I ∝ 电压U,电流I ∝ 1/电阻R应用:计算家庭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作业设计答案:电流I = 220V / 100Ω = 2.2A答案:电压U = 3A 40Ω = 120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欧姆定律,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物理九上第14章 导学案【电阻、变阻器】
苏科版物理九上第14章:导学案【电阻、变阻器】北丁集中学初三物理导学案(电阻)学习要求1.经历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各种尝试,初步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途径.2.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会读写电阻的单位.3.会用“转化”的思想寻找比较电阻大小的正确方法;会有意识地用“变量控制”的思想去寻找合适的电阻丝、设计恰当的电路、统筹规划合理的实验步骤.4.知道影响金属的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长度、横截面积与电阻大小的定性关系,体会电阻的大小由导体自身决定,知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学习指导1.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电路两端的____,具体可以改变给电路供电的干电池的__或学生电源的___;二是改变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的___.2.电阻表示_________.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________作用越大;反之,导体的电阻越小,表示其对电流的______越小.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①自身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②外界因素:,一般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导体的电阻与其他的外界因素如电压、电流(.有关、无关)4.控制变量法是我们在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是否有关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经常其中一个因素,而让其他因素,从而确定这个因素与所研究的物理量的关系.对涉及的因素逐个地加以判断,最后再综合解决.例如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相同或不变,改变,观察变化情况来判断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典型范例例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中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这种说法对吗?例2.A、B、C三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已知A、B等长,但B比A 粗;C和A等粗,但C比A长,则三个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是.活动与探究在家里或者到实验室连接如图1所示的实验,在A、B两个夹子中间分别夹上身边常见的物体,如橡皮、直尺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以确定这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同时再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A B验来确定一杯液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观察自己家中的用电器(不要随意动手),看看哪些部分是绝缘体,哪些部分是导体,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各有什么作用?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由实验可知,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电路两端的,二是连接在电路中的.2.在甲、乙两个不同导体两端加相同的电压,但产生的电流I甲>I乙,则甲导体的电阻(选填“>”、“<”或“=”)乙导体的电阻.3.电阻是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电阻,其国际单位是,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⑴0.7MΩ=Ω=kΩ;⑵8Ω=kΩ=MΩ5.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还与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电阻越大.6.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那么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对于这段导体来说,当通过它的电流是2A时,它电阻是Ω;当它两端的电压是0V时,它的电阻是Ω.二、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关于导体电阻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A.粗的铜导线比细的铜导线电阻小B.粗细相同的铜导线,长的比短的电阻大C.铁导线比铜导线的电阻大D.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粗的比细的电阻小8.对一段导体,下列措施中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A.将导体压短变粗B.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C.增大通过导体的电荷量D.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9.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材料组成的导体的导电性能的优劣,我们把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m2的某种材料在20℃时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的电阻率决定于()A.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B.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C.导体的材料D.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三、实验题10.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即每次需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的电阻,然后进行比和(填写代号即可).⑵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两根导线进行比较.⑶如选用了A和D两根导线进行测试,则是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的关系.北丁集中学初三物理导学案(变阻器)学习要求1.通过用铅笔心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活动,了解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道理.2.通过阅读说明书、观察、尝试、操作、归纳概括等活动,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规格、原理、接线和使用注意点.3.指导学生从仪器的说明书获取仪器的构造、使用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指导1.滑动变阻器是根据改变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的原理制成的.2.某个变阻器上标有“10Ω0.5A”字样,这表示此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A,通常在使用前应将电阻值调至.3.图3表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⑴电阻值变大的是;⑵电阻值变小的是;⑶电阻值不变的是;3.对于滑动变阻器,应掌握以下几点:①原理:通过改变来改变电阻.②使用时应从两端的接线柱和两端的接线柱中各选一个接入电路,即丙图3“ ”,所以其有效接法共有四种.③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放置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 位置处.④使用时 使通过的电流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会 .4. 如图8所示,小明同学想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请你帮他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正确的接法.⑵小明同学按照同学们设计的正确方案,先后进行了四次不同的实验,但他忘记了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请你帮他在下表中填好. ⑶从上述实验中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让你辅导下一组同学做同一个实验,你会给他们哪些提醒和辅导?典型范例例1.如图2所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 向C 端滑动时灯变亮,则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正确的接法是( )A .C 接M ,D 接NB .A 接M ,B 接NC .C 接M ,A 接ND .A 接M ,D 接N活动与探究1.台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照明灯具,请你利用节假日到商场去做一个调查,看看我们常用的台灯有哪些种类?它们发光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你能联系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结合上面的调查,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找一些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台灯.思考与练习一。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上册《14.2变阻器》导学案(苏科版)
14.2 变阻器学案【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正确分析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预习指导】1.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怎样非常简单方便地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3.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学习过程】(一)变阻器活动一: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电流连续变化设计能使电路中小灯泡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路图,按图连成电路想一想:要注意观察什么?试一试: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当M 向左移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灯亮度_____。
当M 向右移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灯亮度_____。
议一议:这个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值能变化的电阻器件叫变阻器,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当介绍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滑动变阻器(元件符号 ) 活动二: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结构:○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连接: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________有几种正确的连法?分别如何变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 使用接线柱 连入电阻线 滑片移动方向 灯泡 亮度 电流表示数 1 A 、B 2 A 、C 3 A 、D 4 B 、C 5 B 、D 6 C 、D M N 1 4 3 2 NM(三)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和使用规则活动三: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最大阻值R Max(R P≤R Max);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Max(I P≤I Max)使用规则:在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在接入电阻最大端(你知道为什么吗?)【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到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困惑?【教学后记】14.2 变阻器 学案·课时检测主备人:谢春 2011年11月3日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某同学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灯泡的亮度,想使滑动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关于将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 接D 、N 接BB.M 接B 、N 接AC.M 接D 、N 接CD.M 接A 、N 接C2.如图所示,旋盘式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少?________3. 有几位同学拿来一个滑动变阻器,看到铭牌上标有“20 Ω 1 A ”的字样,这几位同学讨论时说出了以下几种对铭牌意义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阻的最小值是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 AB.电阻的最小值是20 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 AC.电阻的最大值是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 AD.电阻的最大值是20 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 A4. 实验课上,老师给出的器材如图所示.(1)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请你用线连接实物,并画出电路图.(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应滑到_____端.(3)想使小灯泡变亮,滑片应向_____端滑动,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4)开始实验后,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亮,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发现移动滑片P 时,灯忽亮忽熄,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灯的亮度几乎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亮,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教学内容1. 了解生活中常见家用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3. 理解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
4. 学会使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家用电器,了解其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电路中的各个部分。
3. 掌握电路的两种状态,并能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用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路的基本概念。
难点:电路的两种状态的理解,电路图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用电器模型、电路图示、电源、开关、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台洗衣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作用、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知识点讲解:(1)家用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3)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开路。
3. 例题讲解:用洗衣机、灯泡、电源、开关等教具,现场演示电路的连接过程,让学生理解电路的通路和开路状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尝试绘制不同电路图,并分析其通路和开路状态。
5. 知识拓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故障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家用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
3. 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开路。
4.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家用电器,并简要介绍其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根据给出的电路元件,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判断其通路和开路状态。
3.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用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两种状态。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1章“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本章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2. 电压、电流的概念:电压是电势差的量化表示,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3. 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电灯、电视、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压、电流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
难点: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视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电路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如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3. 知识讲解:讲解电压、电流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压、电流的实际意义。
4.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家庭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作业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家庭电路的组成2. 电压、电流的概念3. 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家用电器,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2. 家庭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什么?请用公式表示。
3.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包括电源、开关、电线、插座等。
答案:1. 答案略。
2. 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公式为:U = IR。
3.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电流的概念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3.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家用电器的节能情况,提出节能建议。
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苏科版)《11.3 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二:导学流程活动一:1.回顾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2.介绍所要探究的斜面的实验装置,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可以解决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3.实验过程中拉动小车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活动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测量次数F/Ns/G/Nh/Fs/(N•)Gh/(N•)⑴⑵⑶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考虑摩擦等阻力影响,能否找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活动三:1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2.其中表示____,F表示_____,s表示_______________。
3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活动四:1.1=__________2.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________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3.1的功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1 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11—30所示的几种情景中,判断人是否做功, 为什么?(a)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__________________()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汽车还是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d)运动员踢了足球一下, 球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_________________活动六:如图所示,在平地上,用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他做了多少功?活动七: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 移动到B,又移动到,如图所示。
11.4功率(1)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4功率(1)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此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关于11.4功率的导学案,我将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理解功率的概念,并学会计算功率。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活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功率的概念,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功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将功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道具学具:笔记本、笔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观察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和功率的变化,引发孩子们对功率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分组让孩子们利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功率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将功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享彼此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将功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观察孩子们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运用所学的功率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课程,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功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11.4功率(2)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4功率(2)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以《11.4功率(2)导学案江苏省高邮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功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功率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功率知识进行计算。
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功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功率的概念。
例如,可以让一位学生用小车拉着另一个学生,通过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让学生们感受到功率的不同。
2. 理论教学: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率=力×速度。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功率的概念,并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计算。
例如,可以让每组学生用小车拉着另一个学生,测量不同力度和速度下的功率,并记录下来。
4. 合作交流: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3 欧姆定律 导学案
欧姆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2、尝试采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5、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课前复习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物理属性,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_____________。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_ 、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变阻器,其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目的是为了。
3.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开关应处于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位置注意认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柱。
闭合开关前应电路,确认电路无误后方可进行试验。
四.课堂学习【问题】怎样才能使得灯泡发光程度变暗呢?【探究活动】:(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跟和有关。
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探究一: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1.方法;控制不变、改变,观察如何变化。
为了控制电阻不变,可以使用,利用和分别测量流过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
2.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请在虚线框中画出。
3.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R = Ω实验次序电压U/V 电流I/A123探究二: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1.方法:应控制不变,改变,观察的变化情况。
2.实验电路图是什么样的?3.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U = V实验次序电阻R/Ω电流I/A123(1)分析与论证:方法:①数据分析法②图像分析法:在下面两个图中,分别画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画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I/A I/A0 U/V 0 R/Ω③得出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关系(二)欧姆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可以变形为_________和________;。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苏科版)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学案(1课时)预习反馈:1.在实验室中常用 法测导体的电阻,它是分别用 和 测出电阻两端的 和通过电阻的 ,然后根据公式 求出导体的电阻值.本实验中除了需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被测电阻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2.下列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必要的实验步骤,其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 .闭合开关 B .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C .计算被测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 D .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数值E .断开开关F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值G .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H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新课探究:1.关于伏安法测电阻:①原理:R =IU;②根据原理确定主要的测量仪器为:电压表和电流表;③实验中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误差,具体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或增加滑动变阻器来实现.2.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特点:I 1=I 2=I ;②电压特点:U 1+U 2=U ;③电阻特点:R 1+R 2=R .3.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特点:I 1+I 2=I ;②电压特点:U 1=U 2=U ; 典例精析:例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以下规格的器材:电流表一只(量程0~0.6A ,0~3A ),电压表一只(量程0~3V ,0~15V ),干电池两节,滑动变阻器一个(0~20Ω),开关和若干导线.⑴某同学按图14所示的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表的指针均不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断路或它的接线接触不良B .电压表断路或它的接线接触不良C .开关短路D .滑动变阻器短路⑵估计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为10Ω,为测量比较准确,则电流表选用的是 量程,电压表选用的是 量程.⑶实验时,两表读数如图15所示,则通过R x 的电流为 ,R x 两端的电压为 ,实验测出R x 的阻值为 .21 0 123 0 5 10 图15- 3 0 0.2 0.4 0.0 1 2 - 0.63 3图a P V ASb R xR精析:⑴由题目知闭合开关,两表均无示数,说明该电路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所以首先排除C 、D 选项.如果B 选项正确,则必定有电流通过R x 和电流表,那么电流表应该有示数,所以只有A 选项正确.⑵所给电源为1.5V 的两节干电池组成,故电源电压为3V ,所以电路中最大的电压为3V ,这样电压表的量程选0~3V 为好.当滑片P 移到阻值为零时,只有R x 起作用,电路中电流最大,由欧姆定律得出最大电流为0.3A ,也说是说电流表的量程选0~0.6A 为好.⑶由表读数:电流表为0.2A ,电压表为2V ,则R x =I U =AV2.02=10Ω.全解:⑴A ⑵0~0.6A 0~3V ⑶0.2A 2V 10Ω.点评:选择合适的器材、排除电路故障是我们在实验中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要边实验边思考,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锻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如图16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 从a 端向 b 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V 的示数变大,A 的示数变大B .V 的示数变大,A 的示数变小C .V 的示数变小,A 的示数变大D .V 的示数变小,A 的示数变小精析:灯L 和滑动变阻器R 串联,A 测电路的电流,V 测滑动变阻器R 两端的电压.当P 由a 滑到b 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A 的示数变小,据U L =IR L 知,灯两端的电压变小,由U R =U -U L 知R 两端的电压变大,即V 的示数变大.全解:选B . 点评:根据电阻变化来推知电流变化,这是欧姆定律最基本的应用,我们要熟练掌握.如果再能够应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解决此类问题,就会使解答变得更加简洁 教学反思P 图A Va bLS R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当堂检测主备人:申裕龙 2011年9月12日1.一盏弧光灯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应是40V ,通过它的电流是10A 。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导学案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2. 电阻的性质: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 电阻的测量:利用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电阻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灯泡、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中电阻的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 例题讲解:利用欧姆定律,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电阻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性质和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大小。
2. 答案:(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电阻的作用是限制电流的流动,保护电路。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docx
《11. 1杠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杠杆以及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导学流程活动一:由图11-1,自己先做做看,思考并回答:1•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 2.有哪些不同 的方法? 3.哪一种方法更方便、省力?活动二:通过观察图11-2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 么共同之处?什么叫杠杆?通过上述实验强调杠杆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是 _________ 0 结合实际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___________________ o活动三:结合图11—3, 1.介绍有关杠杆的名词:支点: ____________ (O)。
动力: _________ (Fi)。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线:就是 3.力臂的画法:(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活动四:画出下图所示杠杆力Fi 和F2的力臂。
活动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图11—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⑶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次测量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六:1.分三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中:(教师课堂演示) 测量次数 Fi/N/i/cm Fz/N IJcm1 2 32. ⑴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 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 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给我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的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活动七:结合课本P4杠杆的应用和分类1.省力杠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臂杠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课本匕的常见器具进行杠杆分类: ____________ 分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八:生活•物理•社会1.生活中的剪刀:裁缝用的剪刀的刀刃比家用的剪刀要 _________ ; 理发师用的剪刀手柄 ______________ ;阻力: _________ (F 2)O 动力臂:(11)阻力臂: ________________ (12) F1剪铁皮剪刀的动力臂比____________ ;园艺师使用了哪些剪刀?各有什么特点?2•当人举哑铃和托铁球时,人的手臂可以看成是一个什么杠杆?活动九:1.课本例题估算大象的质量,写出已知、求、解、答。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欧姆定律复习教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3 欧姆定律复习教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述,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学关系。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为例,让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述,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电压和电阻,求电流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欧姆定律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I = U/R2. 电阻:R = 材料× 长度 / 横截面积3.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I ∝ U(电压越高,电流越大),I ∝ 1/R(电阻越小,电流越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段导体的长度为2m,横截面积为4cm²,材料未知,求该导体的电阻。
答案:R = 材料× 长度 / 横截面积2.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0V,电流为2A,求电路中的电阻。
答案:R = U/I = 10V / 2A = 5Ω3.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4Ω,求电路中的电流。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14.1电阻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认定目标1.知道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知道电阻用R 表示,知道电阻单位是欧姆,还有千欧,兆欧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其大小只由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决定,还受温度影响,与电压、电流无关 4.知道定值电阻器及其在电路中的符号5.辨别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了解常见材料导电性能或绝缘性能;了解半导体、超导体及其广泛应用先学先思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大小,用字母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单位的符号为___________.2.电阻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绝缘体;导电性能比较好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绝缘性能比较好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导体就是导电性能介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如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半导体。
后教后导探究导体电阻的实验:①如图,AB 之间是一段导体,与灯泡L 串联在电路中。
欲改变灯泡亮度(改变电流),可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改变电源的_________,还可以换接不同的导体在AB 两点之间。
②你猜想导体电阻可能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③本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导体AB 间电阻的大小的,这种实验方法是叫__________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指导1.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本节的难点。
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F(1)设计实验方案①选取实验工具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
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
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3.根据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如指甲剪、钓鱼竿、剪刀、筷子、天平、独轮车等。
并能按照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的关系分析和判断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臂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1)要省力就要多移动距离;(2)要省距离就要费力,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曲型范例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k 正确的是( ) A .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 .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D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精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
如图所示。
(图删去)全解:应选(c )点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如图(a)、(b)所示,虽然力的作用点A 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力臂也不同。
例2.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 ,爸爸重750N 。
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 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F题精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首先要弄清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本题中阻力为爸爸对杠杆的力F 2=750N ,阻力臂为L 2=0.5m,动力为张华对杠杆的力F1=250N ,动力臂即为张华离转轴的距离。
全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 L 1=12F F L 2=N N 250750×0.5m=1.5m答:张华应该坐在离转轴1.5m 处。
活动与探究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它的中点用线悬挂起来,铁丝恰好平衡。
如把其右半段对折起来,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呢?为什么?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
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我们在日常使用的工具中很多是利用杠杆知识制成的,我们分析杠杆时,首先要找到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 ,然后分析杠杆的受力情况,即使杠杆转动的力叫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
2.杠杆有三类,既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在撬棒、天平、铡刀、扳手、酒瓶起子、理发剪刀、钓鱼杆等常见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
3.一把杆秤自重不计,提纽到秤钩的距离是4㎝, 秤砣重为4.9N ,用这样的杆秤来称量质量为2㎏的物体, 秤砣离提纽 ㎝时,秤杆平衡。
4.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工具车上的起重臂就是一个 费力杠杆.使用它的具体好处是 。
二、选择题5.下图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6.一根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将比被称物体的实际质量( )A .偏大B .偏小C .相等D .无法判定7.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 .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 .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 .增大动力臂,省力D .减小阻力臂,省力8 .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 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A .费力、省距离的杠杆B .省力、费距离的杠杆C .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D .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9.一均匀杠杆A 处挂2个钩码,B 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的质量均为50g ,在A 、B 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A .杠杆仍平衡B .杠杆的左边向下倾C .杠杆的右边向下倾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三、作图、实验题10.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第11题图O A第10题图第9题图1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 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实验中,王亮同学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马欣同学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们共同通过实验,获得了一组数据。
如下表。
法存在什么问题?三、计算、论述题1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 端细线下所挂50N 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当在B 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 作用时,木杆恰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
已知OA=15cm ,OB=5cm , 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少?相关链接能把地球举起来吗?传说,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曾产生过撬动地球的假想。
他在给叙拉古国国王希罗的信中写道:“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立足点,我就能移动地球。
”国王看信之后立即召见了阿基米德,并说:“当着众神起誓,你真的能移动地球吗?”阿基米德不慌不忙地用撬石头的例子作比喻,向国王讲了杠杆的原理,然后坦率地回答说:“不,我只是根据原理作了这样的假想。
事实上,我也站不到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去,也找不到这样长和坚固的杠杆,也找不到搁杠杆的支点。
”国王弄懂了这个第12题图道理,很高兴。
二、滑轮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5.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6.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7.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指导1.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
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 ,即不省力。
如图(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
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
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1/2G ,即省一半力。
2. 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
“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绳子,既省力又方(b)(a)便;而“最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
(3) 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 ,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 ,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 物,则存在以下关系s=nh,v=nv 物,n 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由关系式F=n1G ,当n 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 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
(如下图所示)曲型范例例1图中给出两组滑轮组(a )、(b ),若它们分别提起同一重物,请画出其中最省力的一组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精析:“省力”就是在动滑轮个数相同时,尽量采用绳子与动滑轮相连股数较多的方法;或在动滑轮个数不同时选用动滑轮多的一组,因此,应选用(b )组滑轮组。
全解:如图(c )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一是滑轮组的省力多少是由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决定的;二是装配滑轮组。
(a) (b) (c )例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拉动重1000N 的物体A ,所用拉力F=100N 。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2m/s.求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和2秒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不计滑轮重和轮和轴之间的摩擦)精析: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 ′的关系为s=n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也等于物体移动速度v ′的n 倍,即v=nv ′。
全解:设n 是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f 为物体与水平平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本题中,n=2,由F=n1f 得 f=nF=2×100N=200N 物体移动的速度v ′=n v =2/2.0s m =0.1m/s 2s 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S ′=v ′t=0.1m/s ×2s=0.2m.点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速度与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问题,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