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百分数的学习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百分数的学习百分数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运算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单元作业。
作业一:比较大小1.班级有60名学生,男生占40%,女生占60%,请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多少人?2.商品原价100元,现在降价20%,请问现价是多少元?3.甲班考试平均分为80分,乙班考试平均分为90分,乙班的平均分比甲班高多少百分比?4.甲班有40名学生,其中30%参加了篮球比赛,乙班有50名学生,其中50%参加了篮球比赛,请问哪个班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更多?作业二:计算百分数1.小明在一次测验中得了88分,满分是100分,小明的得分是多少百分比?2.一块布料原价80元,现在打7折出售,出售价格是多少元?3.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0人参加了足球比赛,请问参加足球比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多少百分比?4.商品原价100元,现在降价30%,请问现价是多少元?作业三:百分数应用1.小明的体重是50千克,他减肥后的体重减少了20%,请问减肥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电视剧《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率为3.2%,请问该节目有多少观众?3.一辆汽车车身上的黑色部分占总面积的40%,白色部分占总面积的30%,其他颜色部分占总面积的30%,请问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4.班有80名学生,其中60%会游泳,每天放学后,他们一起去游泳,实际有多少人参加游泳?以上就是百分数的学习单元作业设计,通过这些作业,学生可以巩固百分数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他们对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这份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作业设计作业清单:
一、基础巩固
1.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写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
二、实践操作
1.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了解它们的特征。
2.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方体物品,记录长、宽、高。
三、拓展提升
1.计算一个给定尺寸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设计一个长方体纸盒,要求满足一定的尺寸和容量要求。
四、综合应用
1.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粉刷面积、包装礼盒所需材料等。
2.探究将一个正方体切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
五、思维挑战
1.给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2.设计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智力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涵盖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实践操作和拓展提升,以及综合应用和思维挑战,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三角形》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三角形》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三角形》单元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三角形的学习是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我们设计了以下作业,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包括三角形的定义、边、角、内角和、外角等。
2、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作业设计的具体内容1、基础题:请列举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边、角以及内角和。
2、稍难题: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应用题: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厘米,底边上的高为5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4、拓展题:有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边长为10厘米。
求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高和面积。
三、作业的完成方式作业的完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1、书面作业:学生需要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可以选择手写或使用电子设备。
2、在线作业:教师可以将作业发布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
四、作业的评估方式作业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我们建议的评估方式:1、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分,给出ABC等级或分数。
2、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看其是否使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3、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看其是否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4、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设计的反思与改进在作业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3.按要求填表。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11.8039
10.9991
13.8754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4.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27×0.32 0.17×0.45 1.25×0.31
3.列竖式计算。
5.2×6= 5.2×5= 0.402×8= 0.035×600=
(设计意图:熟练列竖式时的“对位”;积是小数时,末尾的零要去掉;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对位练习。)
4.一本故事书6.8元,买这样的23本需要多少钱?(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会解题思路不变,只是计算有变化。)
(设计意图:明白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2.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52×23= 3.06×14= 10.3×710= 2.5×40=
(设计意图:让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过程,注意积的末尾有0的要把0划掉,同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3.单位换算。
0.4时=( )分 3.25时=( )时( )分
6.在探究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和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第一课(节)作业:小数乘整数
课堂作业:(随堂完成,15分钟。)
1.口算。
3×0.5= 0.7×4= 2.1×3= 5.2×4=
1.1×8= 9×0.8= 1.5×2= 0.2×5=
2.不计算,判断以下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32.7×0.24=78.48 41.5×4.6=19.09 2.03×0.02=0.406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内容:本次作业涉及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面积等内容。
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四则运算(300字)1.计算下列算式:①12+32-18=②74×5=③63÷9=2.用算式表示下列问题:①小明有10本书,他又买了6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②妈妈给小红买了5个苹果,小红自己摘了3个,她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第二部分:小数(300字)1.用小数表示下列分数:①1/2=②1/4=③3/5=2.计算下列问题:①0.5×3=②2.4+1.8=③5.6÷2=第三部分:分数(300字)1.计算下列算式:①3/4+1/4=②2/3-1/6=2.将下列分数转化为小数:①1/10=②3/5=第四部分:面积(300字)1.填空: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________。
②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________。
2.计算下列面积:① 长方形长为8cm,宽为5cm,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② 正方形边长为6cm,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设计说明: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巩固和练习四则运算的能力,涉及到加、减、乘、除的运算;2.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数和小数运算能力;3.作业设计注重多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作业中的题目设计要简洁明了,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困扰,以确保他们的学习进程。
四、补充说明:1.作业设计量适当,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进度,题目可以有一定的难易度分布。
五、作业要求:1.写清楚问题的编号,并把答案写在横线上;2.数字运算要写清楚过程;3.每题答案要标明单位。
六、评价方式:1.作业按时提交;2.答案正确,计算过程清晰,得高分;3.答案错误,计算过程不清晰,扣分。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学期《圆柱与圆锥》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1 .知识网络2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H)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在知识系统上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但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难:1、平面图形经过旋转成几何体,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对圆柱、圆锥侧面的认识,是学生从“整体辨识”到“局部刻画特征”的又一个提升。
2、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学习,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讲圆锥(或圆锥)的底面半径(或直径)及圆柱(或圆锥)的高分辨清楚,特别是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在计算时学生可能经常出现错误。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综述:《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对学过的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用估算解决问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本册中计算内容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对运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适度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针对练习和改错练习,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初步运算能力。
”同时,在教学“例4”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单元知识1.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运用旧知迁移——口算时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口算。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把减数看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可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也可以减去一位数,再减整十数;对于不退位的减法,还可以分别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数相减再把差加起来。
口算方法要强调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口算。
《第一单元 数一数》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数一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基本数字的认识与理解;2. 提高学生数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4.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家庭作业:请学生在家中数一数家里的各种物品数量,例如:碗筷、水果、玩具等。
每数一个物品都要用笔记录下来,同时请家长辅助记录,以便于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 课堂作业:在课堂学习中,老师会准备一些实物图片,例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同时,老师也会提供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们通过识别数字来练习数数。
3. 实践活动:老师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或社区内数一数各种物品的数量,如树木、车辆、人数等。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数字的实际感知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家庭作业:请家长监督学生完成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表达。
2. 课堂作业:请学生们在数数时保持安静,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注意不要重复或遗漏。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实践活动:请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意安全,并尊重他人。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会鼓励学生们在后续的活动中积极参与。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老师会根据这些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2. 评价方式:老师会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进行。
口头评价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书面评价则是在作业完成后,老师会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分数,以便于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们可以通过作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如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数数的能力等。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小熊购物基础性作业比较大小:2×6+2○2+6×25+4×2○5+4+22+2×2○2×2+23+2×6是把()和()两个算式合起来的。
填空:7×()+5=54乘加、乘减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是因为在具体情境中,只有先算乘法才有实际意义。
发展性作业乘加、乘减运算的读法练习,为突破列式计算做准备。
2×6+2可读作:2乘以6的积加2,和是多少?仿写:。
5+4×2可读作:5加4乘以2的积,和是多少?仿写:。
2×6-2可读作:2乘以6的积减2,差是多少?仿写:。
5-4×2可读作:5减4乘以2的积,差是多少?仿写:。
小熊购物基础性作业计算:12-3×2把6×7+5=47分成两个算式是:。
把3×8=24,30-24=6合成一个算式是:。
5×6-13可以表示为形式:,请填空后仿写。
25-3×8可以表示为形式:。
6+5×3可以表示为形式:。
6×5-3可以表示为形式:。
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几岁?发展性作业乘加、加乘运算可以解决买两种东西,一种东西买几个,另一种东西买一个的问题。
也可以表示方阵排列后还多出几个人,求总人数的问题等等。
5+4×2可编出数学题:。
5×4+2可编出数学题:。
乘减运算可以解决有两种东西,其中一种东西买几个,另一种东西只买一个的价格差、重量差等相差多少的问题。
也可以解决买几个某种商品,还缺多少钱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算法,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积累了把相同数位对齐的活动经验。
整数与小数三者加减法计算的本质都指向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教材注重通过数形结合、具体情境、数位顺序表理解算理。
需要关注相同数位对齐,估算、口算、笔算融合,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策略等算法。
渗透转化思想,通过纵向比较,将整数、小数、分数的算理融通,深入理解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结合情境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和算法上的联系。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验算习惯。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小数加、减法计算(1)基础性作业口算:3米6分米-1米7分米4厘米=6.66+0.02= 6.66+0.2= 6.66+2=用画一画的方法说明白5.93+2.5的计算过程,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用竖式计算:33.27+7.53= 7.2-6.45= 50-43.3=亮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2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发展性作业计算并说说你的发现:5.55+4=5.55+0.4=5.55+0.04=在方框里给竖式添上运算符号,然后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减法竖式成立。
3 4 3 5 6 4—————————————————————1 1 02 4 8 23 0 4每人创编1道小数加法题、1道小数减法题,小数位数不超过两位。
单元作业设计模板小学数学
单元作业设计模板小学数学3.已知底面直径为8cm,高为5cm。
改写:圆柱是一个常见的立体图形,它由两个相同的圆面和一个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组成。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研究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课时作业:基础性练:1.填空题:1)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矩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 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2厘米,侧面展开图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
3) 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6分米。
2.判断题: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错误)2)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正确)3) 圆柱的侧面展开只能是一个长方形。
(正确)4) 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错误)5) 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做圆柱的高。
(正确)6) 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正确)实践性练:1.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的长和高有关系。
2.可以用一张正方形纸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正方形纸的边长有关系。
第二课时作业: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1.已知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为94.2平方厘米。
2.已知直径为6cm,高为10cm的圆柱的表面积为150.8平方厘米。
3.已知底面直径为8cm,高为5cm的圆柱的表面积为150.8平方厘米。
方形纸片剪下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锥,圆锥的高为10厘米,剩下的纸片可以剪成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的圆锥,圆锥的高为多少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一个圆柱形的水桶,高为8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装满水后,把水分别倒入一个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锥和一个底面半径为15厘米的圆锥中,问哪个圆锥的高更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8厘米,高为12厘米,把它削成一个底面半径为4厘米的圆锥和一个圆柱,圆柱的高为多少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0厘米,把它削成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锥和一个圆柱,圆柱的高为多少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XXX () centimeters and a height of () centimeters.XXX: A cylindrical water pipe with a length of 12 meters and a nal diameter of 1 meter is made up of 20 ns。
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二、单元目标:1.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3.四则运算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找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加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加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二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积木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乘法接龙”,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四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除法挑战”,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五课时:1.复习:通过数学游戏“四则运算大挑战”,复习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2.错题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解答。
3.拓展:通过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总结四则运算的应用和要点,鼓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1.手抄题板法:利用手抄题板和算式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
2.导入情境法:通过数学游戏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学实例和练习题;2.数学游戏材料:找规律、积木计算、乘法接龙、除法挑战、四则运算大挑战;3.手抄题板和算式卡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上第六单元《混合运算》单元 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一、填空。
(每空2分,共42分)1.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先算()法,后算()法。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
2.再算式770-140÷2中,要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3.在算式(16+26)÷2中,要先算()里面的()法,再算()法,结果是()。
4.用360减去442除以2的商,差是()。
5.7个15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有6间教室,每间有20台电脑。
现在每间教室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电脑多少台?列式为()。
7.三年级有女生160人,男生140人,共有学生()人。
如果每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列一个综合算式是()。
二、比一比。
(每空2分,共8分)90×2+6 90×(2+6) 690-35÷5 (690-35)÷5670-(99-9) 670-(99+9) 80÷2÷4 80÷(2×4)三、选择。
(每题2分,共8分)1.58+76- =120,里应填()。
A.16B.15C.142.128减去6与7的积,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128-6)×7B.128-6×7C.128-(6×7)3.(35+40)×3 35+40×3, 里应填()。
A.>B.<C.=4.爸爸拿了200元钱去超市,买书用了124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列式为()。
A.(200-124)÷2B.200-124×2C.200×2-124四、辨对错并改正。
(每题2分,共4分)1. 64-54÷9=10÷9 改正:=1......1()2. 880-80÷2=800÷2 改正:=400 ()五、计算。
1.直接写得数。
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教材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
单元内容
第二单元:以内20得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单元得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就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得减法,简称“2以内得退位减法”。0
二就是“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用“2以内得退位减法”与以前学过得加0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本单元得教学要求: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以内退位减法得算理,掌握2010以内退位减法得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以内得退位减法。0、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2、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她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3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得作用。
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还可以怎样提问?怎样解答?
三、作业设计理由
1、提高2以内进位加法得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相加算减”做0准备。
(1)结合具体题目与直观学具,进行算理与算法得回顾。
(2)对2以内进行加法得3道题进行随机得口算练习,并针对易错题目60重点练习。
(3)填空练习,如8+()=,5+()=等。1113
经过实践探索,优化数学作业基本到达了原定得研究目标,取得了较为满意得效果。
二、单元作业内容
第一课时作业
1、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1-=-=919 162、用您喜欢得方法计算。
1-=-=-=-=18939 129 199
第二课时作业
1、口算
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瞧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小学数学学科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
课后作业一、夯实基础
1.
d=6cm r=2.5cm
2.甲圆的半径是乙圆半径的3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倍
A.3
B.6
C.9
3.时针长6厘米,如果走1圈,它的尖端走过的距离是()厘米
A.37.68
B.18.84
C.28.26
二、能力提升
1.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
弧敞肩石拱桥,它的设计示意图如右图:请你计算出阴影部分的周长。
2.两只蜗牛在比赛爬行,(如下图所示,单位:cm),甲爬外面花了
6分钟,乙爬里面花了5分钟,甲、乙蜗牛爬行的路程比是():(),
甲蜗牛的速度是乙蜗牛的()
三、创新拓展
装卸工人把4根圆柱形钢管用铁丝捆扎在一起
(如右图)。
钢管的横截面直径是10厘米,如果
铁丝接头处的长度忽略不计,捆扎2圈,需要多
长的铁丝。
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教材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内容第二单元:20以内得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本单元得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一就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得减法,简称“2以内得退位减法”。
二就是“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用“2以内得退位减法”与以前学过得加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本单元得教学要求: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以内退位减法得算理,掌握2以内退位减法得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以内得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研究,使学生学会与她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得作用。
二、单位工作内容第一堂课作业1.用一根小棍子把它放进去,算算。
11-9=16-9=2、用您喜欢得方法计算。
13-9=12-9=19-9=18-9=第二课时家庭作业1、口算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着卡片说要填多少()。
6十()=128十()=13十()=117十()=14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得过程。
第三课时家庭作业1、口算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瞧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二()=115十()=14十()=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得过程。
第四节课作业做一些口算,说说计算过程。
12-5=11-4=12-4=11-3=12-3=11-2=第五类家庭作业完成课本p20的“做和做”:小明家有14只鸡与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思考:这道题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第六课时小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
圆白菜比大白菜多有多少作业树?单元作业设计小学数学还可以怎样提问?怎样解答?三。
操作设计的原因1.提高2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加减法”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1-9=16-9=
2、用您喜欢得方法计算。
13-9=12-9=19-9=18-9=
第二课时作业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瞧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4、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
画图既可以将学生对题目得理解与认识外显出来,又可以将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便于分析与解决问题。
四、作业实施与反思
传统作业观认为: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得重要环节,重在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尤其就是数学作业,似乎担负着更为繁重得任务。一个普遍得现象就就是数学作业得密度大、容量高、质量低,给学生造成了沉重得学业负担与思想包袱。同时由于作业得批改也占用了数学教师得大量时间,这也就是造成目前老师生活质量低得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来自教学一线得教师,对于上述司空见惯得现象经历了一个“接受---质疑---改革”尝试得蜕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深思:布置数学作业得真正目得就是什么?作业得内容与形式又就是什么?取得了多大效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对作业得态度更多得就是抱怨与抵制?造成这种现象得根本原因就是什么?下面就是我得一些初步尝试:
这样得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得口算能力,为应用“相加算减”作好准备,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得灵活性。
2、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得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基于一年级学生得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进行“动作或图形表征”、“口头语言表征”与“数学符合表征”之间得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得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得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得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她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得作用。
二、单元作业内容
还可以怎样提问?怎样解答?
三、作业设计理由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得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相加算减”做准备。
(1)结合具体题目与直观学具,进行算理与算法得回顾。
(2)对20以内进行加法得36道题进行随机得口算练习,并针对易错题目重点练习。
(3)填空练习,如8+()=13,5+()=11等。
(4)拆数练习,如12=10+()=9+( )=( )+( )……
3、12—6=6,说一说想得过程。
第四课时作业
口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第五课时作业
完成教科书P20得“做一做”:
小明家有14只鸡与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思考:这道题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第六课时作业
小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经过实践探索,优化数学作业基本到达了原定得研究目标,取得了较为满意得效果。
3、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得练习,提高学生得运算能力。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得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不但要关注学生得计算就是否正确、迅速,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得运算能力。除了练习内容得丰富外,教师还应不断变换练习得形式,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而且在听到两个数相减时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得过程。
第三课时作业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瞧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单元作业设计
教材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单元:20以内得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单元得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就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得减法,简称“20以内得退位减法”。
二就是“解决问题”,主要就是用“20以内得退位减法”与以前学过得加法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本单元得教学要求:
首先,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得数学作业观。我以为,作业作为一种信息反馈,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加深知识、思想及方法得理解,发展数学思维与能力;养成独立、合作等良好得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得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作业得批改,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便于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进度等。
其次就是作业得内容。以前,我得数学作业就是一统制:同一内容,同一难度,同一要求。为了确实促进每一位学生得发展,这个学期以来,将作业分成A、B、C三组。具体而言,A组就是基础习题,适合中下层学生完成;B组作业就是提高型习题,基础中略带灵活性,适合中上学生;C组作业就是发展型习题,思维含量较高,综合型较强,适合数学尖子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