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最新9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最新9篇)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能力2、欣赏课文人物出场描写的艺术本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研究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有四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即“人物的上场”、“人物的亮相”、“人物的表演和有关介绍”。
难点是要学习在相同的叙事模式中发现不同这需要对学生自然而又深入的引导。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明确学习探讨的方向和范围,我先向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有关资料(教材全解),并安排学生预习,在前一课时的基础山进一步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然后各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探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化和细化讨论。
最后在我主持下各组交流研究学习心得。
选择同一话题的小组可以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对方的观点。
交流中,我尽量做到不失时机的点拨并注意内外勾联,由表及里,彼此相较。
这样,通过课前的铺垫和课中的点拨组织讨论,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竞答,比较分析,就将学生的研究阅读与老师的鉴赏指导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一)明确研读范围1、导语1、回答,教师总结:两人进门的“声音”和方式相当于“上场”,服装和神态的描写相当于“亮相”,贾母对王熙凤的玩笑、《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评论是“介绍”,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表现和宝黛相会是“正式表演”。
2、学生分配研读问题;然后每一组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习研读问题与预习里的内容近似即:一是比较两人进门的方式;二是比较两人的亮相和介绍;三是研究凤姐的表演;四是研究宝黛相会。
(二)、研读课文同学明确本组的研读任务,同组之间展开讨论,我巡视并参与个别组的讨论。
花时3至5分钟。
因为有预习提纲,同学对两个人的全过程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分配研读任务,目的是让每一小组对其中其中一个环节有深入的钻研。
(三)研读交流每一组推选一个同学作主要发言,本组同学补充,其余小组如有独到的见解也可补充,同一问题不同小组之间甚至可以展开辩论。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知识目标】一、初步了解《红楼梦》、曹雪芹及其创作概况。
二、学习刻画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的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三、掌握重点词语【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能结合个人的理解初步独立鉴赏分析人物个性*,并且能比较准确地表述。
【情感目标】一、能正确评价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个性*特点,并且正确认识宝、黛的爱情观及伦理价值观。
【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一影观赏教学、文学评价写作)【重点与难点】一、学习刻画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风的性*格特点的艺术手法及作用是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结合个人的理解初步独立鉴赏分析人物个性*,并且能比较准确地表述是难点。
第一课时一、结合《导学》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略)1、引导学生从《导学》提一供的材料中捕捉筛选自己需要掌握的重点信息,适当扩展补充明清小说的承前启后的历史影响2、重点词语: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嗔视纨绔阜盛乖张纨挎杜撰顾盼神飞雕梁画栋孽根祸胎不经之谈敛声屏气二、导入新课〖章回小说〗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古典长篇小说惟一形式。
每回都有能概括全回内容的标题,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元末明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到明清出现如《西游记》《金一瓶梅》《红楼梦》等以“神魔”“世情”为题材的作品,故事情节更为复杂,描写更细腻,人物更鲜明,章回小说艺术也更为成熟。
(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明朝《金一瓶梅》)〖作者〗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别号雪芹、芹溪、芹圃。
康熙时曹家为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时,因受宫廷争权牵连,曹家从此败落。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早年为豪华的贵公子,中年贫居北京西郊,靠卖画和朋友接济度日。
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据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
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描写(第三课时)

性格: ?
简介: 生性脆弱,多病爱哭,因
为父亡,寄居在外婆家, 虽然外婆十分疼爱,我还 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黛玉生在破落的世家
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 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 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 加上“支庶不盛,子孙 有限”,门庭便有些荒 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 样。林黛玉幼年丧母, 年幼多病,上无母亲教 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 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 她只好依傍外祖母。
相貌: 最是极好
性格: ?
简介: 贾府的“老大”,我是“混
世魔王”“不通世务,怕读 文章”,我的名言是“男人 泥做的,女人水做的” 。
“宝玉的悲剧在于他的狂痴,狂痴在于他的更多的悟性, 在于他悟到的比别人多却不想不能去做任何事,他的悟 性是消极的、无建设性的。”
“他绝望于整个人生却又执着于人生中的知己、爱情、 友谊乃至亲族感情。他预感到了全部悲剧的结局却并不 准备抽身退步也缺少抽身退步的任何实际可能性。…… 他预见到了全部毁灭却又亲自一步又一步的走向毁灭— —有进无退。他的呆傻实际上是他的非流俗的表现,是 他有一个超常的精神世界感情世界的表现,是除黛玉外 再不可能被任何人理解——虽然表面上他被众人宠爱— —的结果,是他的思虑的深刻性的表现。”
对天命的反抗 对世俗的鄙弃 对平等的追求
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 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枯木代表林,“枯木”是说油尽灯枯, 既有林家绝嗣的覆灭,也有林黛玉枯萎 的生命。冰雪聪明,最终却泪枯而死。 雪埋金钗,薛宝钗孤独一人死去。
贾宝玉
昵称: 混世魔王
特点:前呼后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深受宠爱,心狠手辣 (用黛玉“纳罕”和贾母的戏谑来衬托)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通过多本文的学习,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重点: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如果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你了解曹雪芹吗?你看过《红楼梦》吗?一。
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刻印了《全唐诗》;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写作经历:写于凄凉困苦的晚年。
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二、人物分析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
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名师教学设计(3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综合运用2、教学对象分析及策略:现在高一文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4、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版本。
而评定《红楼梦》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脂砚斋之外,还有一个名叫畸芴叟。
现在,在“红学”这一学问当中,成就颇高的,除了“红学”创始人胡适之外,还有周汝昌、周思源、胡文彬、刘心武等人。
希望大家下去可以找些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看一下,对《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而且,大家也可以上网去看《百家讲坛》的相关视频。
【预习作业】1、阅读课文,查找曹雪芹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
2、《红楼梦》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如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的普及,梳理并熟悉故事情节【教学重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为依据,对课文进行梳理【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教学过程】:导语:在昨天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遇到了不少不理解的字词,下面为了给大家扫清阅读障碍,我们先学习基础知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背景。
(2)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力,感受贾府的氛围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林黛玉的形象,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背景。
(2)对林黛玉形象深入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红楼梦》整部作品,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
(2)收集相关资料,如人物关系图、作品背景等。
(3)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
(2)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3)提前阅读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提问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预习情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
3. 课堂讲解(1)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形象,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对林黛玉进贾府相关章节的阅读。
2. 写一篇关于林黛玉形象的分析essay。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进贾府》选⾃《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为⼤家整理了关于这篇课⽂的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林黛⽟进贾府教案1 教学⽬标: 1.从分析林黛⽟、贾宝⽟、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物的⽅法。
2.了解贾府这⼀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3 第⼀教时 明确⽬标: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导⼊新课 ⼆、解题 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得硕亭·《草珠⼀串》 2.介绍贾府中⼈物关系。
贾敷 宁国公贾寅-贾代化贾珍――贾蓉 贾敬(秦可卿) 惜春 贾琏 贾赦巧姐 (刑夫⼈)(王熙凤) 迎春 贾珠 贾兰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李纨) (史太君-贾母)(王夫⼈)元春 宝⽟ 探春 贾敏 林黛⽟ (林如海) 注:画线者均已离世。
3.介绍与课⽂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可分为⼏部分? 明确:①线索――林黛⽟进贾府 ②情节 开头:黛⽟进贾府 主体:黛⽟与众亲戚见⾯ ①拜见贾母及众⼈(舅母⁄表嫂⁄三姊妹) ②初见凤姐(重点)→⾼潮 ③拜见两位舅⽗(未见) ④陪贾母晚餐 ⑤宝黛会⾯(重点)→最⾼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结 本⽂第⼀次向读者展现⼩说中众多⼈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次描写⼩说中的⼀批主要⼈物;第⼀次描写⼩说主⼈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教时 明确⽬标: 贾府典型环境分析 教学过程: ⼀、理清⾏踪 浏览全⽂,画出黛⽟的⾏踪⽰意图。
(即贾府⽅位⽰意图) 明确: ⼆、贾府环境分析 (⼀)贾府的“硬件” 未进府之前,“林黛⽟常听她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的⼀双慧眼⼀层层铺陈开来。
看课⽂思考,这贾府的硬件有什么特点? 明确: 宏伟的外观:三个“⼤”字→地位显豁⾼贵 垂花门 贾母正房⼤院抄⼿游廊轩峻壮丽 穿堂 讲究的布局仪门硬件 贾赦处⼩巧别致 厢庑游廊 荣禧堂:五间⼤正房→轩昂壮丽 荣禧堂匾额 华贵的陈设富贵显赫⁄奢华⽓派 贾政处⽿房陈设 (⼆)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了⾼门⼤户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贵。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导读:目的: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封建意义了解旧社会豪门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
了解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不同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要点:《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难点: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方法:解析、点拨、探讨过程:一、总结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探究写作特点(一)、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
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黛玉方进入房时,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一《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学习的难点是如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同时要注意一些古今词义的变化。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引导学生:《红楼梦》写人物已经改变了以往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单一化的写法,塑造出成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
这样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明白《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还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林黛玉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和深刻的。
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活跃调节课堂气氛。
但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
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说出自己对文中林黛玉的理解。
在指导理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人物眼中不同的林黛玉,不同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具体的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1、关于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可从语言、容貌入手,学生一般也能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2、优美的语言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出的社会背景。
2.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生各抒己见,师引领学生说出《红楼梦》)二.了解作者及背景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你看过《红楼梦》吗?你了解曹雪芹吗?(生各抒己见,师补充。
)2.《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节选部分,林黛玉是谁?她与贾府里的主要人物有怎样的关系?(生可能知道一些,师补充带领学生了解贾府人物关系)3.林黛玉为何进贾府?: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母姐妹”。
三.整体感知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线索――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2.林黛玉进贾府主要看到了贾府的哪两个方面?环境、人物四.文本研习贾府环境描写: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
文章主要表现在哪里?体现贾府环境怎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外观宏伟。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布局讲究。
例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的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的教案教案: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主要内容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历和她在贾府的生活。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同时对《红楼梦》的整体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她的性格特点;2. 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理解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把握,封建家族观念的理解。
难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封建社会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红楼梦》原著;3. 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红楼梦》第三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服饰、仪态、言行举止等特点,思考她为何要进贾府。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三回,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如她的聪明才智、敏感多疑、骄傲自尊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所反映的封建家族观念,如婚姻包办、家族利益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如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姻问题,林黛玉与王熙凤的冲突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封建家族观念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6. 课堂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封建家族观念,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设计如下: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聪明才智、敏感多疑、骄傲自尊封建家族观念:婚姻包办、家族利益8.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请简要描述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模板(通用5篇)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模板(通用5篇)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教案。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如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看当代小说,总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作者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
《红楼梦》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却能做到各具情态。
今天我们就以王熙凤和林黛玉为例,来感受曹雪芹浓妆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写。
二、出示学习目标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凤:后人在提到王熙凤时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我们找到描写王熙凤的段落(5、6段)。
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比较集中,都在这两段。
我先找位同学读王熙凤的出场。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刻画人物的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所以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人物的出场描写。
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贾宝玉的出场就采用了预先铺垫、设置悬念的方法。
我们刚刚所读到的王熙凤又是怎样出场的呢?设想:此时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贾府上下个个循规蹈矩。
突然,屋外传来旁若无人的笑声,王熙凤如众星捧月般出场了。
这样的出场方式体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张扬。
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那种描写?——细节描写。
接下来是什么描写?——外貌。
记得读王熙凤的穿戴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为什么要对王熙凤施以浓妆?——突出她的贪婪与俗气。
再往后是对王熙凤肖像的刻画。
应该说,王熙凤是美丽的,因为她的眼是丹凤眼,眉是柳叶眉,可为什么曹雪芹在给她美丽的同时,又说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结合后面那几句话分析一下。
俗话说: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3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学习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学习方法:1、诵读教学法。
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
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3、点拨教学法。
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及其作用。
2、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情节结构。
二、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荧屏。
而在我国同样有一部长篇小说很受人们欢迎,以不同的形式在荧屏上展示,它就是《红楼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2、简介作者曹雪芹,名霑,号雪芹。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
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
中职语文教案:林黛玉进贾府(全3课时)

第二回 ——贾府人物 上下关系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教后札记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语文
上课
日期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分析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写法。
二、知人论世(8分钟)
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
第二部分( 2— 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精选8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1[教学要点]1.鉴赏《红楼梦》各不相同的人物出场。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鉴赏人物的出场1.研究贾母的出场①学生朗读贾母出场的描写(“黛玉方进入房时……方略略止住”)。
②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③提问: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定若干名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明确:《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会环绕在她的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因此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受到贾母的疼爱。
2.研究王熙凤的出场(1)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
(2)多媒体显示王熙凤出场的片断。
(3)提问:试分析凤姐出场的时机、方式和出场后的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她的出场为最佳时机。
因为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妇,贾母的孙媳妇,却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按她的身份,她应常在贾母身边随侍,应该和李纨等人一样随贾母一起出场。
但那样安排难以显出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性格。
因此,经过精心构思,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与外祖母等人见面叙谈之后,使她能单独出场、单独活动来自我表现,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以及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干。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出场方式。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分析教案(一)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方案授课班级11级连锁经营与管理班学生数19 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授课内容《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王熙凤人物分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梳理文本,了解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掌握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信息整合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从人物身上得到借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学重点鉴赏王熙凤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引导品味小说语言,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2.如何利用文本渗透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视频教学法、职业对接教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意图教学时间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导语:《红楼梦》中贾府人口众多,关系复杂。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许多的人物,重要的、次重要的,都一一登场,如何将这些各具特点的人物在这么简短的篇幅中介绍清楚是需要很高的写作功力的,曹雪芹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今天我们就以其中一个人物的描写作为这节课研读的中心内容,去领会《红楼梦》“看似平淡而内涵深厚,仿佛无心却有意为之”的艺术特点。
观看《王熙凤出场》片段,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人物——王熙凤提高学生注意力利用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1分钟3分钟阅读文本鉴赏人物1.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描写语句。
2.研究王熙凤(引导学生朗读品味)①出场——“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②肖像——“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③见林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忙转悲为喜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一面又问婆子们……”;④回王夫人——“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3.归纳王熙凤性格特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文字所蕴藏的独特匠心,品味语言的魅力。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其在贾府中的处境。
(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写林黛玉进贾府来反映封建社会家族矛盾和女性命运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女性命运,树立平等、尊重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贾府中的处境。
(2)作者通过描写林黛玉进贾府来反映封建社会家族矛盾和女性命运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分析林黛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理解封建社会家族矛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林黛玉进贾府》,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贾府中的命运。
四、课后作业2. 推荐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章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是否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对下一次的教学做出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情节,深入剖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时)教案
[教学要点]
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2探究阅读: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3探究阅读:赏析文的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联系整部《红楼梦》来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观点一:《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
这“无才补天”的顽石后化为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被一个和尚携入下世,即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那块玉。
衔玉而诞本很“奇异”,加上贾府继承人的身份,宝玉自然被父亲寄予厚望。
这“通灵宝玉”就承载了贾政要求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补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
但是宝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
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
观点二:宝玉摔玉的直接起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一动作充分体现出宝玉的妇女观。
亘古以来,男子一直把妇女视作花鸟、玩物和工具。
宝玉骂“连人之高低不择”,说明了他对妹妹
的尊重,认为自己这个“泥做”的男人根本不能和“水做”的女儿相提并论。
宝玉摔玉,实际上摔的是男权主义、大男子主义,表现出他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思想。
二、探究阅读:人物的“哭”与“笑”
提问:文中共2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后明确:节选部分共有2处直接写笑。
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
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
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
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
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
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
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
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
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
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
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
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
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
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
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
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
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2提问:本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
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
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
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
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
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
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
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要与封建束缚决裂的反抗精神。
三、探究阅读:认识“凤辣子”的“辣”
学生思考后,教师可指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声音“辣”。
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
2体态容貌“辣”。
如“三角眼”“吊梢眉”及含威不露的“粉面”。
3衣着“辣”。
她浓妆艳饰,遍体锦绣,色调何其热烈。
4语言“辣”。
心思“辣”。
恭维黛玉,其实是讨好贾母,获得“特权”。
四、探究阅读:赏析文的对比手法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归纳:
本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对比,从开头的黛玉母亲“你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到最后的宝黛相见无不体现出对比的特点。
人物描写上有主要人物出场的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肖像描写上有贾氏三姐妹“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比较,有三姐妹与王熙凤的比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也有宝玉、黛玉肖像的对比,黛玉眼中的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人物服饰上有三姐妹、王熙凤、贾宝玉之间的对比;人物语言上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体现各自身份的对比等等。
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
如黛玉的小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可见,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五、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
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
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
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
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六、布置作业
有条的可以阅读小说《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光碟。
2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红楼梦》第九十七回黛玉焚稿的内容,体味她的
心理活动。
黛玉那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地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
”说着又喘。
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
黛玉点点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
雪雁不解,只是发怔。
黛玉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
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在盒内。
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
黛玉便拿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
紫鹃道:“姑娘歪歪儿罢。
”黛玉又摇摇头儿。
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
黛玉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
”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
紫鹃劝道:“姑娘歇歇罢,何若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
”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份儿,那里撕得动。
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
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
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
”紫鹃打量他冷,因说道:“姑娘躺下,多盖一罢。
那炭气只怕耽不住。
”黛玉又摇头儿。
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
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
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
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
得两只手来扶着他。
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
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也不敢动。
雪雁又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
紫绢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
”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
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
此时紫鹃却够不着,干急。
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连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
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上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
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倒,心里突突的乱跳。
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着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不怕一时有什么原故。
好容易熬了一夜。
参考答案:
黛玉原来认为自己在贾府中找到了一位知己,却不料听说了宝玉和宝钗订婚的消息。
此时她自料万无生理,于是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
黛玉一生以诗为侣,她用整个身心写成的那些诗篇,是她的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
因此,在她生命终止的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
“焚稿”的情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心境,并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