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梦溪笔谈两则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初读课文
1、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存在天敌。利用生物的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
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大意: 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
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 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梦溪笔谈》二则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 贻以金钗 胠箧 帅 便实钉之
学习生字
fàn
喻皓
hào
yí
chāi
讫
qì
qūqiè
履
lǚ
shuài dìng
钉板
dìng
注意句子停顿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 4、盖/钉板/上下弥束
句段解释
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 其塔动。
(9)瓦布:盖瓦。布:铺设。 (10)密:私下 (11)使:派 (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 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 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 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 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 《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 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
正当,正在 成为
像
它的
遍地
就 用 子方虫
都,全
成为
十天; 消灭,杀光; 年成; 因.
称,叫 它
句段解释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1.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 2.庆州:宋代州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诸县 3.生:动词,产生,出现 4.子方虫:也作“虸蚄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 种作物 5.方:将要 6.为:成为 7.之:的 8.害:危害(作动词用)
译文: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庄稼大丰收
句段解释
原文: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7.其:那 28.旧:过去 29.曾:曾经 30.之:语气词,不译 31.土人:本地人 32.谓:叫 ,称作 33.之:代指“傍不肯”(子方虫的天敌) 34.傍(páng)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译文:这种虫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它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句段解释
原文: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1.旬日:十天 22.皆:都 23.尽:没了 24.岁:年成,收成 25.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 “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26.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作者介绍
沈括(1031~ 1095),字存中,是我国北宋时代杰 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
他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三 十卷.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气象、农业、 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 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不仅 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 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 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 (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 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狗蝎 (xiē) 大穰 (ráng) 旬日 (xún)
学习生字
喙
(huì)
钳
(qián)
傍不肯 (páng)
字词解释
(1) 方为秋田之害 (2) 如土中狗蝎 (3) 其喙有钳 (4) 千万蔽地 (5) 则以钳搏之 (6) 悉为两段 (7)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8) 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 ,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句段解释
原文: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
译文: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句段解释
原文: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译文: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长得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 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了大地;
句段解释
原文: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14.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15.以:用。 16.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17.搏:搏斗 18.之:代词,代指子方虫 19.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 20.为: 成为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句段解释
原文: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9.一虫:一种昆虫 10。狗蝎(gǒu xiē):学名蠼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 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11.其:代词,它们的 12.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13.蔽(bì):遮蔽。
《梦溪笔谈》两则
——作者:沈括(北宋)
壹
介绍古代科学 成就,激发民 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贰
掌握常见文言 实词和虚词用 法
叁
学习文章简洁 生动、详略得 当的写作手法。
新课导入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多 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提到沈括,我们自 然会想到他的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 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 今天让我 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部伟大著 作的短文。
初读课文
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 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 环境。比如,今年内蒙地区利用鸡来灭蝗虫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
课后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 些“以虫治虫” 的例 子,试找出并写下来。
来自百度文库
逐句翻译,重点词加点 解释,写在作业本上。
初读课文
1、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存在天敌。利用生物的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
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大意: 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
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 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梦溪笔谈》二则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 贻以金钗 胠箧 帅 便实钉之
学习生字
fàn
喻皓
hào
yí
chāi
讫
qì
qūqiè
履
lǚ
shuài dìng
钉板
dìng
注意句子停顿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 4、盖/钉板/上下弥束
句段解释
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 其塔动。
(9)瓦布:盖瓦。布:铺设。 (10)密:私下 (11)使:派 (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 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 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 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 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 《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 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
正当,正在 成为
像
它的
遍地
就 用 子方虫
都,全
成为
十天; 消灭,杀光; 年成; 因.
称,叫 它
句段解释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1.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1078-1085) 2.庆州:宋代州名,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诸县 3.生:动词,产生,出现 4.子方虫:也作“虸蚄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 种作物 5.方:将要 6.为:成为 7.之:的 8.害:危害(作动词用)
译文: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庄稼大丰收
句段解释
原文: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7.其:那 28.旧:过去 29.曾:曾经 30.之:语气词,不译 31.土人:本地人 32.谓:叫 ,称作 33.之:代指“傍不肯”(子方虫的天敌) 34.傍(páng)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译文:这种虫遇上子方虫,就用钳子和它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句段解释
原文: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1.旬日:十天 22.皆:都 23.尽:没了 24.岁:年成,收成 25.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 “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26.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作者介绍
沈括(1031~ 1095),字存中,是我国北宋时代杰 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
他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三 十卷.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气象、农业、 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 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不仅 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 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 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 (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 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狗蝎 (xiē) 大穰 (ráng) 旬日 (xún)
学习生字
喙
(huì)
钳
(qián)
傍不肯 (páng)
字词解释
(1) 方为秋田之害 (2) 如土中狗蝎 (3) 其喙有钳 (4) 千万蔽地 (5) 则以钳搏之 (6) 悉为两段 (7)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8) 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 ,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句段解释
原文: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
译文: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句段解释
原文: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译文: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长得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 有钳,成千上万遮蔽了大地;
句段解释
原文: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14.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15.以:用。 16.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17.搏:搏斗 18.之:代词,代指子方虫 19.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 20.为: 成为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句段解释
原文: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9.一虫:一种昆虫 10。狗蝎(gǒu xiē):学名蠼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 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11.其:代词,它们的 12.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13.蔽(bì):遮蔽。
《梦溪笔谈》两则
——作者:沈括(北宋)
壹
介绍古代科学 成就,激发民 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贰
掌握常见文言 实词和虚词用 法
叁
学习文章简洁 生动、详略得 当的写作手法。
新课导入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多 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提到沈括,我们自 然会想到他的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 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 今天让我 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部伟大著 作的短文。
初读课文
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 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 环境。比如,今年内蒙地区利用鸡来灭蝗虫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
课后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 些“以虫治虫” 的例 子,试找出并写下来。
来自百度文库
逐句翻译,重点词加点 解释,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