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山仰止教学导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高山仰止教案
————————————————————————————————作者:————————————————————————————————日期:
高山仰止
【教学目标】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课的成语。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文句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等。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4.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难点:
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分析子路的性格特征,探讨子路和孔子的关系,理解孔子的人才观。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课时】
3课时
【课文分析】
《高山仰止》讲述孔子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包含两个主要对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因此从孔子对学生,学生对孔子两个方面,我将文句分为四个部分:
(1)孔子对学生:
爱学生的孔子:5.22、11.13、11.9、11.10、6.10(1、2、7、8、9)
善教育的孔子:7.11、11.15、5.7(3、4、5)
别样的孔子:6.28、17.4(6、10)
(2)学生对孔子:
尊敬孔子的学生:9.11、19.23、19.24(11、12、13)
【教学过程】
导入:
1.从题目“高山仰止”切入,解释“高山仰止”之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郑玄作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即对高尚品德的仰慕;“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宋代朱熹则解释为:“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就是说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即是说大山可供人们仰望,大道可供人们行走。)可谓一个崇高、一个直白。“止”为语助词,表示确定的语气。现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比喻道德崇高,行为正大光明,值得效仿。
而高山仰止主要探讨的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这位孔圣人到底有何人格魅力,他又是如何教导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又是如何对待老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
研习:
首先来看看这位爱学生的孔子有怎样的表现。请大家看5.22的文句。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文言知识
(1)读音
斐(fěi)然成章
(2)通假字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3)一词多义
裁:十四学裁衣。(裁剪)跪而自裁。(杀戮)不知所以裁之。(裁剪,引申为节制)(4)古今异义
不知所以裁之:古义——用来……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此。
(5)熟语
斐然成章:形容文章文采可观。亦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有条理的花纹。(近义——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不达意,废话连篇)举例
(6)重点字词
党:指家乡。
吾党之小子:在鲁国的一些跟随他的学生。
(7)深入理解
Q1:吾党之小子有何特点?
A:狂简。
Q2:如何理解“狂简”
A:狂——狂放不羁(轻狂)
宋代的诗人陆游,有一首名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这是他当时的自述。他在少年时代,希望带兵打仗,把金人赶出去,那种幻想中的气魄,非常可爱可嘉;后面四句则说到年纪大了,头发白了,一无所成的感慨。现在引用他的诗“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年轻人虽然富有冲劲,但容易犯轻狂的毛病,太过冲动。(冲动是魔鬼,法国球星齐达内)
B:简——志向高远
因为狂,总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夸下海口,所提出的目标常常不切实际,年轻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就如现代许多年轻人的书刊著作,大谈国家天下事,头头是道,但文章和天下事是完全两回事。要做到事理合一,非有几十年亲身艰苦的经历,是不会了解的。(郭芙蓉、小燕子出走)
Q3:哪些人你认为是属于“狂简”?
A:同学可以自由发挥。
总结:吾党的小子狂放不羁、志向高远,就像一块布匹,已织得斐然成章。但正因为年轻,未经历太多的世事,所以就容易走向轻狂、冲动、夸夸其谈,“不知裁剪的方法”来做成一件漂亮、合身的衣服。不知道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如已经具有了目标和冲劲,缺少方法和经验(比如要才华外露但不能才华毕露;控制自己的好胜心)。所以孔子喊着“归与!归与!”
Q4:这里连续使用了两个“归与”,能体会出孔子怎样的心情?
A:急切归去,“我心归去”“归心似箭”。(叠句的作用: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增强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Q5:尝试体会孔子对学生的情感。
A:对于学生的狂简、文采斐然,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喜悦,感到很欣慰,但是又十分担心他们把天下事看得太过容易,不知为人处世的道理,不知仲裁、裁取,不知什么可以,什么不该,不知什么不能,什么能。(《十八岁和其他》)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读音
訚訚(yín)如也。行行(hàng)如也。
(2)文言句式
闵子侍(之—孔子)侧。(省略句)
(3)重点字词
訚訚如:中和正直的样子。
行行如:刚强的样子。
侃侃如:和乐的样子。
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
然: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焉”。
(4)深入理解
Q1:为什么孔子说子路不能善终?(结合子路的性格特征)
A: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子路的性格是伉直好勇,刚强但有勇无谋。
(二克已复礼【13.3】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率直、光明磊落。)
Q:孔子说子路不能善终,包含着孔子怎样的情感?是不是诅咒子路?(可请同学谈谈理解)A:古语云:过刚易折。刚强之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乱世中非常容易丧命。因而孔子担心子路不会有好的结果,包含了深深的忧虑和牵挂。老师对弟子之爱,已臻关心终身的地步,十分深刻。(父母担心有残疾的子女)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读音
子哭之恸(tòng)牖(yǒu)
(2)文言句式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非夫人恸而为谁?)
(3)重点字词
恸:过分哀痛。牖:窗户。噫:方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4)深入理解
Q1:句式上有何特点和作用?
A:叠句和反问。把孔子伤心欲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Q2: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