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分析研究
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10f011ff00bed5b9f31dd3.png)
试论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摘要: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门富于“行”的学科,更是富于“思”的学科。
在感性的工学产品设计中,不仅仅要谈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等涉及“怎么做”这一“行”的方法论问题,更要论“为什么要这么做”。
往往背离目的的设计活动无论在其后的设计实践中如何精彩与动人,都是失败的。
本文对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从其本质、特性做了一一阐述,最后讲述如何进行概念设计的前期构思与创作,提出探索未来设计的各种可能。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一、工业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是由英文“industrial design”翻译而来,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于1919年首次提出的,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用语。
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
适应物品特质,不单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概念设计起源于德国学者pahl和beitz,1984年他们在《engineering design》一书中提出了“概念设计”的概念,将概念设计描述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
在其之后,英国lancaster 大学french教授也在他的《conceptual design of engineers》一书中提到了概念设计,他认为概念设计首先要弄清楚设计的要求和条件,再利用简图形式来表达广义解。
二、概念设计的前期构思与创作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起指导性作用。
产品概念设计通常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行为和结构。
功能是产品实现的用途,行为是产品的工作原理或功能实现方法,结构是产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组成关系。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d7bc9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d.png)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儿童餐椅为例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儿童餐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fedc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1.png)
3、引导消费潮流:感性工学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趋 势,进而引导产品设计顺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先机。
参考内容三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和矫正的机会。 其中,下肢假肢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然而,传统的下肢假肢设计往往注重功能实现而忽略了使用者尤其是儿童的感受, 使得假肢佩戴者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念引入儿童下肢假 肢产品设计领域,提高假肢产品的舒适性、适配性和使用体验,成为了一个值得 研究的问题。
1、感官测试:通过运用人体工学和心理学知识,设计师需要对儿童的感官 进行测试,了解他们对颜色、材质、形状等方面的偏好,从而为餐椅设计提供依 据。例如,通过测试发现,儿童更喜欢采用明亮的颜色和柔软的材质,因此设计 师可以在设计中加入这些元素。
2、用户测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邀请儿童和家长进行用户测试,让他们 在实际使用中提出反馈和建议。这些反馈将有助于设计师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 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例如,在用户测试中,如果发现座椅宽度不够适合儿童的 体型,设计师可以调整座椅宽度,以满足更多儿童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现有儿童餐椅存在以下问题:款式单一, 缺乏个性;色彩单调,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审美需求;材质不够柔软舒适, 无法满足儿童的身体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运用感性工学方法来优化儿 童餐椅设计的必要性。
四、感性工学在儿童餐椅设计中 的运用
在儿童餐椅设计中,感性工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问题和假设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儿童下肢假肢产品设计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问题:如何将感性工学 理念应用于儿童下肢假肢产品设 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Z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Z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b20a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9.png)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范敏娜 邢亚龙基于感性工学的Z 世代国潮连衣裙设计研究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GUOCHAO DRESS FOR GENERATION Z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摘要: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感性意象挖掘Z 世代消费群体的感性需求,探索Z 世代国潮连衣裙的设计路径。
收集女装及国潮感性词汇,对Z 世代调研并构建国潮连衣裙意象尺度图,结合购买意愿数据分析得出其对于国潮连衣裙的感性需求。
得到符合Z 世代感性需求的国潮连衣裙意象特征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要素。
运用设计要素进行国潮连衣裙设计实践并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为同类服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性工学 Z世代 国潮 连衣裙 意象尺度 中图分类号:TS9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20-0124-05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ceptual engineering,combining withperceptual images to explore the perceptual needs of generation Z consumer groups,and to explore the design path of GUOCHAO dress for generation Z.Collecting perceptual words related to women's clothing and Guo Chao,investigating generation Z and construct on the GUOCHAO dress image scale map,then analyzed the perceptual demand for the GUOCHAO dress combined with the purchase intention data of generation Z.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GUOCHAO dress that meet the perceptual needs of Generation Z are obtained and transformed into design elements.Conducting the GUOCHAO dress design practice by using above design elements and take validat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clothing design.Keywords :KANSEI engineering Generation Z GUOCHAO Dress Imagery scale引言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c5d18d02d276a201292e07.png)
感性工学在产品识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产品识别是企业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叙述了一个在产品识别设计过程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的消费者形象感知与具体有形的产品识别设计联系起来,如何在设计要素和心理意象语汇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本文提出在整个产品识别设计的设计风格定位与设计检验阶段引入感性工学的意象尺度法,能够有效解决前述问题,提高产品识别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企业形象产品识别感性工学意象尺度法1.导论没有产品和服务支持的品牌仅仅是一个苍白的商标。
在制造型企业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集中体现了企业各方面形象,要建立起对消费者具有丰富含义的品牌形象,要以直接提供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为基础。
产品识别是企业争取市场份额,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稳定形象并形成品牌忠诚的重要手段,要求在企业的各类产品生命周期中,将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鲜明而统一整体感受①。
然而,在品牌林立,并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今天,如何让产品识别,从企业的核心文化,品牌诉求等抽象的文字显现为具体有形的产品形象,如何将抽象的消费者形象感知与具体有形的产品识别设计联系起来,是摆在企业和设计相关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引入感性工学运用在产品识别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识别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产品识别产品识别(product identity)是指企业在系统层面,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并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对所生产的各类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进行统一设计,从而建立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设计风格。
早在上世纪初,皮德﹒贝伦斯全面负责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如宝马汽车、布劳恩电器、索尼、松下等都强调企业的产品按照风格统一的原则加以系统设计,形成鲜明而统一的整体形象。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33e3eb25c52cc58bd6bed5.png)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推广应用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王戈卓,王述洋(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足和科技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超越了人的功能需求而进入了感性需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以集成式厨房为实例,介绍了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感性需求;感性工学;需求分析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462(2007)01-0039-02ResearchonApplicationofKanseiEngineeringtoDemandsAnalysisofProductWANGGe-zhuo,WANGShu-yang(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eilongjiangHarbin150040,China)Abstract:Withtheabundanceinsocialsubstancean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perceptualdemandofproductdesignexceedspeople’sfunctional.Thepaperstatedbrieflythebasicconceptandcategoriesofkanseiengineering,andadoptedpracticalexampleofintegratedkitchentoexplainitsapplicationindemandsanalysisofproduct.Keywords:perceptualdemand;kanseiengineering;demandsanalysis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对人类需求的发现、分析、归纳、限定以及选择一定的载体和手段予以开发和推广。
它是以生活开始,又以一种产品作为载体将设计师的认识和判断物化的过程,并通过市场渠道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0d7d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c.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感性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感知、情感和体验的学科,它在产品设计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因此,探索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需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产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通过运用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设计师可以将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
例如,某汽车品牌采用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动感的外观线条,以展现其运动性能和时尚感,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需要关注产品的材质选择。
材质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接触点,对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材质,设计师可以传达出产品的质感、舒适度和品质感。
举个例子,某家具品牌使用高质量的实木材料制作家具,以突出其自然、环保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吸引注重生态环境和品质的消费者。
另外,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可以运用声音、光线和触觉等非视觉元素。
声音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为产品增添情感和个性,例如,某音响品牌在设计产品时注重音质的优化,以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光线的应用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例如,某酒店采用柔和的灯光设计,为顾客创造出温馨和舒适的用餐环境。
触觉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强产品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例如,某智能手机在触摸屏上设置了震动反馈,使用户在操作时能够获得实际的触感反馈。
综上所述,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外观设计、材质选择和非视觉元素的运用,设计师可以有效地表达产品的特点、品牌形象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未来,随着感性工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个性化、情感化的产品将进入市场,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体验。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00b0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e.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造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车辆的性能,还关系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论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提高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汽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觉、情绪、认知等主观因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理论。
它通过分析人的感性认知,运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产品设计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审美性是指汽车造型要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功能性是指汽车造型要与车辆的性能相协调,满足消费者对车辆使用的要求;人性化则是指汽车造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设计师可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使汽车造型设计更具针对性。
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汽车造型设计,可以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和感性认知,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案;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汽车座椅、驾驶室等内部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汽车造型设计和优化。
以某款新型家用轿车为例,该车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结合了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在审美性方面,该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锋利的前脸和宽大的车身等设计元素,使整车看起来更加动感、时尚;在功能性方面,该车充分考虑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需求;在人性化方面,该车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驾驶室布局合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基于感性工学的陶瓷造型设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陶瓷造型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e248a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0.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陶瓷造型设计研究作者:周冬艳吴裔来源:《美与时代·上》2023年第09期摘要:本文采用感性工學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的陶瓷文创产品进行需求研究。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陶瓷文创作品样本,并通过对陶瓷文创销量的分析,确定了以陶瓷杯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提取陶瓷文创样本案例,从评价、文章中搜寻感性意象词语,进行评分筛选,对陶瓷文创杯具样本进行感性意象评分。
通过对数据样本进行造型与感性意象之间的数学模型构建,得出两者关系库,分析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陶瓷文创造型需求。
关键词:感性工学;陶瓷文创;陶瓷杯具;感性意象;造型设计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龙泉青瓷文化基因数据库建设研究”(2022KYY040);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面向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NO.2021C03136)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感性消费时代悄然来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消费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因而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所带来的情感需求[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瓷的国家,陶瓷在中国有着三千年的历史。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且中式美学思想深厚,工艺发展成熟且种类多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丰富,陶瓷艺术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使得传统的陶瓷艺术在如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的陶瓷技艺在历史的进程中虽有丢失,但是大部分得以传承和发展[2]。
在我国现代陶瓷文创产品的发展方面,与日本、欧美等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陶瓷文创存在着与其他文创类产品相似的“刻板”“无新意”等诸多问题[3]。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陶瓷文创产品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体现。
在感性消费时代,陶瓷文创的象征属性、文化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了作为功能性容器的意义。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dc19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5.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人类感知和情感反应为基础,通过分析人的感性需求来指导产品设计的跨学科方法。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体验和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感性工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人的感性和行为的研究,将人的主观感受转化为产品设计的相关参数。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等方面,以使产品与用户的感性需求相匹配。
本文采用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明确了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对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有以下应用:优化设计方案: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目标用户的情感需求,从而优化设计方案,使产品更符合用户期望。
提高产品竞争力:运用感性工学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完善用户体验:通过感性工学的方法,设计师可以用户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反应,从而完善产品的用户体验。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竞争力。
因此,感性工学对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色彩设计在提高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混合感性工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产品色彩设计方法,旨在为产品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在产品色彩设计领域,混合感性工学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受到。
该模型通过将人体感官、认知和情感等因素与产品色彩设计相,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设计分析方法。
混合感性工学模型还考虑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从而使得产品色彩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混合感性工学模型的理论框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色彩选择: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色彩组合。
感性工学在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中的应用
![感性工学在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c3e70c0740be1e650e9ad4.png)
感性工学在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由于消费者对品质和情感化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借助于感性体验购买;对于设计师自身而言,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合理地运用仿生思维,不仅能提高概念设计的质量,还能缩短概念设计的时间。
文章基于感性工学的体系,探讨在产品形态仿生设计过程中应用,使得设计方法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使产品的形态为用户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形态设计方法仿生设计研究1、感性工学及其运用背景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
由于获取和发送信息的渠道增多,产品从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普遍需要转向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消费者方面,从希望有实用的、高品质的产品转而希望使用自己想要的、适用的产品。
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注重人的“感性的时代”,感性是信息化时代的本质特征。
(图1)2、仿生设计学仿生设计学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其实人类很早就会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对自然界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及从自然界学习的自然原理,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卢吉·科拉尼是著名的仿生设计大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
他灵活地运用生态造型并将空气动力学的理性设计融入其中,做出了许多优秀的产品设计。
(图2)2.1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与审美体验产品形态仿生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将生态造型和工业产品融合的过程,通过对生物和自然现象的概括、提炼、强化、变形、转换、组合,从而产生全新的冲击力。
(图3)审美是人们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审美体验把用户的这些不同的感性体验综合考虑进来,对于生态、自然的形态而言,用户在心理上会保持着敬意、亲近及兴趣,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的补偿性情感。
感性工学理论下研究电动工具产品的造型设计
![感性工学理论下研究电动工具产品的造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72ca6c01f69e3143329497.png)
[ D OI ] 1 0 . 1 3 6 1 6 / j . c n k i . g c j s y s j . 2 0 1 7 . 0 6 . 1 4 5
1 引言
感性工学作为在 2 0 世纪 8 0 年逐渐兴起 的现代理论体 系,
在诸如经济领域 、 工程建设等学科 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
e l e c t r i c t ol s d e s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o f s ma l l mo d u l u s g e a r ,d i s c us s e s t he s e l e c t i o n o f h nd a - h e l d e l e c t r i c t oo l pl a s ic t c si a n g ma t e ia r l
感性工 学理 论下研究 电动工 具产 品的造 型设 计
Re s e a r c h o n S c u l p t De s i g n o f El e c t r i c T o o l P r o d u c t
Ba s e d o n Pe r c e p t u a l En g i ne e r i ng Th e o r y
,
a n a l y z e st hea nt i ・ i n t e r f e r e n c eme t ho do f h n d- a h e l de l e c t r i ct o o l , b se a do nt hi s , p a p ra e n a l yz e s heh t nd a - h e l de l ct e r i ct o ol s t r u c t u r e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s t e e l c o n s t r u c io t n .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14a88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e.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对外观和配饰的需求日益增长。
眼镜作为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配饰之一,其设计不仅关乎功能性,更关乎情感与审美。
感性工学作为一种将消费者感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为女性眼镜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以期为女性眼镜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感性工学的概念及在眼镜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和生理感受,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的学科。
在眼镜设计领域,感性工学主要关注消费者对眼镜外观、材质、色彩等元素的情感反应,从而指导设计师进行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
在女性眼镜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用于分析女性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情感需求、心理特点等,进而将这些因素融入眼镜设计中,使眼镜更符合女性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例如,通过分析女性消费者对不同款式、颜色、材质的偏好,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女性心理期待和情感需求的眼镜。
三、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1. 调研与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目标女性消费者进行调研,了解她们的审美偏好、情感需求、心理特点等。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收入、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消费者对眼镜设计的感性需求。
这包括对眼镜款式、颜色、材质、功能等方面的偏好。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对眼镜设计的整体趋势和个体差异。
2. 设计实践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设计实践。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如款式、颜色、材质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眼镜的实用性、舒适性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眼镜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又能满足其使用需求。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法和技术,如仿生设计、情感化设计、色彩搭配等。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的服装风格量化与建模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的服装风格量化与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83ec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3.png)
服装风格量化方法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服装感性特征与人类 感性体验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模与验证
建模与验证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的服装风格量化方法需要进行建模和验证。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特性,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如 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来建立映射关系。
2、产品设计定位
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准确定位。这包括确定 服装的款式、颜色、材料和功能等。感性工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审美倾向 和情感需求,从而指导我们在设计中做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3、体现安全功能性服装的设计 优势
3、体现安全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优势
安全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优势是指产品在保障用户安全方面的独特性能和特点。 通过感性工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对安全功能性服装的关键需求,如耐 高温、防辐射、防水等。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特性, 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内容摘要
在色彩趋势研究方面,我们结合了感性工学理论和实验设计,对色彩搭配进 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引发消费者不同的情感反应,而这 种情感反应又会受到文化、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 消费者对于某些特定色彩的喜好程度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
内容摘要
在感性工学的应用方面,我们将感性工学理论框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 分析消费者对于不同色彩搭配的喜好程度,为企业提供了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方 面的建议。例如,针对某一目标消费群体,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色彩偏好进行 分析,为他们推荐更加符合他们喜好的产品颜色,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
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
![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https://img.taocdn.com/s3/m/e8ab50ded15abe23482f4d34.png)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第5期,2003年9月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Vol.22,No.5,Sep.2003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徐伟峰1,付永民2(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2.焦作工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感性工学是一门新生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且在90年代广泛运用于日本产业界,随后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制定感性工学的研究计划和运作模式.感性工学是时代的产物,是设计由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单向表达转变为双向沟通的必然产物.本文介绍了感性工学的分类,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其在产品造型中的实际运用,为产品的程序化设计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样板.关 键 词:感性工学;产品造型;意象;产品要素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Ο7332(2003)05Ο0406Ο040 引 言在《人体工学》被运用于工业设计之后,人体生理数据为产品设计提供的一套参考标准,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人性化尺度.然而,人们感觉到似乎应该发展一门感觉的、心理的学科以指导设计,于是,感性工学应运而生.虽然人们会以日本学者长町三生为感性工学的提倡者,但是,最早提出“感性工学”一词的是在1986年世界汽车技术会议上日本MAZDA汽车公司的山本健一社长.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产品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了有感情的物.作为成熟的造型设计师,应该将人的感情通过产品造型要素倾诉出来,并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尽管感情的接触既难以把握又转瞬即逝[1].感性工学就是将消费者对于产品所产生的感觉或意象予以转化成设计要素之技术[2],即将人们所具有的感性加以量化,并探索哪些设计定案符合人们什么样的感性.比如,为了设计具“高科技感”的手机,首先应找到手机上不同的造型要素———形(点、线、面的组合)、尺寸、色彩、材质等.通过这些造型要素的组合如何体现手机的高科技感?手机的形状能否体现高科技感,线该硬一些还是软一些,面该平一些还是曲一些?此外,该手机的主色调该如何选择,如何处理表面的质感、纹理、表面粗糙度等.感性工学除了将这些关系找出来之外,还需将这些关系予以量化.量化就是数字化过程,由于手机的高科技感与其主色调有着某种关系,譬如主色调为黑灰色的手机相对主色调为蓝白的手机的高科技的程度要多1分(相对来说,须设定一个参考系),那么这1分就是一个量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感性工学会运用各种工学技术来找到一种体现“高科技感”的造型关系.1 感性工学的分类依据其目的与使用手法不同,感性工学可分为3类[3]:(1)前向式感性工学A类(前向定性推论式感性工学)[3]:也称范畴区分式感性工学,属于定性推论手法之感性工学,与其他感性工学的最大不同在于不使用电脑进行分析,而是以划分层次的方法,逐次将人对物之期望转化为设计要素.(2)前向式感性工学B类(前向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感性工学方法论中最早诞生之手法.一 收稿日期:2003Ο04Ο12;修回日期:2003Ο05Ο14 作者简介:徐伟峰(1978Ο),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的研究工作.般来说,人们可以利用形容词语与形容词语所构成的意象(image )空间来表现他对对象物的感性.先由形容词语调查人的感性,再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构成意象的设计要素.(3)逆向式感性工学:与前向式感性工学不同,属于辅助设计师的设计支援系统,主要用于将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转化为感性评估,以确定这些评估是否符合设计师意图达成的意象.在实用上有不同种方法,较为理想的系统应为:设计师在CAD 系统上绘构想图,经由图像辨析系统区分出不同的设计要素,再利用感性资料库与感性评价系统,进行该设计方案的感性度诊断.2 实施程序分类之后的感性工学在其实施程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将以差异性较大的两种感性工学为例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其实施程序.2.1 前向定性推论式感性工学的实施程序(即前向式感性工学A 类)主要利用层次递推的方法建立树枝状的相关图,从中求得设计上的细节.整个过程无须电脑分析,而是利用“为了满足~~的需要,必须做到的要项有哪些?”的设问方法进行.图1所示为利用感性工学原理开发老年人浴缸的过程.目标市场调查后,设计师需要先设定一个老年人浴缸的主题———关爱,也就是总感性为关爱,为了达到此总感性的要求,设计师们须从总感性下分出许多次感性(如安全、舒适)以求得具体深入地体现关爱.可以设定关爱(总感性)为0次感性,从中可分为舒适、安全、便利这3条1次感性.1次感性又可细分为2次感性,如1次感性安全可分为:防滑性、保护性、防碰撞性、可调节性四条2次感性.如此不断地细分为N次感性,以获得设计上的细节并量化之.如关爱→舒适性→按摩感→冲击感→按摩喷嘴的设计→喷嘴的直径为半厘米,其中,按摩喷嘴为设计的细节,喷嘴的直径为半厘米则是设计的量化工作.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该过程通常须以团队的方式进行,而这团队成员应以对这项议题有充分的了解或经验者为佳.当提出一个议题后,如“为了达到关爱这一主题,需要做到哪些要求?”成员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等手段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思维发散后,又可根据研究课题(如老年人浴缸)可以适当进行收敛整理为3条(如舒适、安全、方便).而区分为几个层次的感性并没有具体数据作参考.原则上以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接近物理特征之角度进行到能够获得细部设计为止.2.2 前向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的实施程序(前向式感性工学B 类)前项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与逆向式感性工学的实施程序相同,在此就对后者不作说明.前向定量推论式感性工学主要以建构感性(意象词语)与形态要素的关系为主要目的,并将结果建构成为专家系统,以供各种不同的咨询服务.因为是用电脑工作,所以也称为电脑辅助式感性工学.704第5期 徐伟峰等: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现以电动剃须刀为例说明其实施程序:(1)收集产品样本.广泛地收集市面上电动剃须刀的产品图片,可以通过相关商品、网站及杂志获得,共收集到110只造型不同的电动剃须刀产品样本.根据产品的造型(限与篇幅,这里不考虑产品的色彩、材质)的相似性,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大差异的代表性产品样本57只.(2)收集感性词语.感性词语的收集可通过相关杂志、广告和商场营业人员和顾客的对话中获取,共收集到近90个感性词语,应用K J法加以分类并进行初步筛选,以剔除相似性过高及不适于评价剃须刀产品造型的感性词语,筛选后挑出43个感性词语.(3)挑选代表性的产品样本.本阶段的目的是从57只剃须刀样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筛选感性词语之用,让10位受过设计相关教育的受测者以主观评判的方式将57只剃须刀依照造型相似的程度区分成10群;以多元尺度法进行资料的精简与分类后,再以集群分析法对各个样本进行分群.将样本分成8群,并计算各个样本与该群的中心点距离,而距离该群中心点最近的产品样本就是该群的代表性样本.共挑出8只代表性的产品样本.(4)形态元素的提取.此阶段的目的在于了解电动剃须刀造型要素对于受测者之影响程度,以了解受测者会注意哪些剃须刀的细节.首先让15名受过设计相关训练的受测者依序观察步骤(3)中的8只剃须刀样本,再让他们决定电动剃须刀的产品造型项目:整体外型、刀头形式、控制面板、开关形式、防滑处理等5项. (5)产品造型的解构与分类.本阶段针对步骤(1)中所述的57只产品样本进行形态解构与分类,结果共包括5个项目与20个类目,如表1所示.(6)挑选代表性感性词语.本阶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首先将步骤(2)中的表1 剃须刀的解构和分类Tab.1 The item and categories of razor项 目类 目整体外形有腰身的(8) 几何块体(9) 颈部弯曲的(11)刀头型式平面单刀头(6)平双刀头(7)圆单刀头(5)圆双刀头(5)圆三刀头(5)控制面板长方形(6) 曲线形(8) 倒三角形(5) 无面板(9)开关形状圆形(6) 矩形(8) 长条形(4) 有机形(5) 长椭圆形(5)防滑处理防滑面(9) 防滑线(6) 无防滑处理(3) 注:括弧内所示数字表示该类目之样本数.43个感性词语与步骤(3)中的8个代表性产品样本加以结合,再让20名受过设计相关训练的受训者进行主观评估.问卷结果依据阶层集群分析法(Ward法),最后依据代表性感性词语分群的平均性及描述剃须刀产品的适用性,将感性词语分为9群,得出9组代表性感性词语,如表2所示.(7)建立产品造型元素与感性词语间的关联性.此为问卷调查的最后阶段,问卷内容由前面所得的57个剃须表2 9组代表性感性词语Tab.2 Nine sets of typical words1.有机的—几何的 6.复杂的—简洁的2.粗犷的—细致的7.大众化的—个性化的3.稳重的—轻浮的8.强烈的—柔和的4.坚固的—脆弱的9.动感的—文静的5.职业的—业余的 刀产品样本及9个代表性感性词语组成,分别对30个受过设计相关训练的受测者进行主观性评价调查.将调查结果分析后可求得感性词语所对应的项目和类目的效用值,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只需选择理想的感性词语,便可得到最能体现该词语的产品造型元素.如:“大众化电动剃须刀”的造型元素为:几何块体(整体表3 与感性词语对应的项目和类目Tab.3 The item and categories corresponding to kansei word编号感性词语造型要素整体外形刀头形式控制面板开关形式防滑处理1大众化几何块体 圆单刀无面板 长方形 防滑线2个性化颈部弯曲的平单刀曲线形 有机形 防滑面3动感的有腰身的 圆三刀倒三角形有机形 防滑面4文静的几何块体 平单刀几何形 长方形 防滑线5坚固的几何块体 圆双刀曲线形 方 形 防滑线6脆弱的颈部弯曲的圆单刀无面板 长椭圆形防滑面804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2卷外形)+圆单刀(刀头形式)+无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长方形(开关形式)+防滑线(防滑处理),同理可得其他感性诉求的剃须刀造型组合.3 结 论感性工学现已广泛运用于日本产业界,包括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一些成功的企业正是因为运用了感性工学原理开发出的消费性产品而获得了不错的销售佳绩,而我国的感性工学研究还未进入起步阶段,这的确值得关注.满足人的需求是设计的主题,利用感性工学这一设计的利器设计出的产品一定能满足主题的要求.参考文献:[1] 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0-22.[2] 周君瑞,陈鸿源,刘家成,等.电动刮胡刀产品造型与感性之关联性研究[J ].工业设计.台湾:台湾明志技术学院工业设计出版社,2000,11,28(2):142-147.[3] 陈国祥,管悻生,庆怡莘,等.感性工学———将感性予以理性化手法[J ].工业设计.台湾明志技术学院工业设计出版社,2001,5,29(1):2-16.Design product forming by the principle of kansei engineeringXU Wei Οfeng 1,FU Y ong Οmin 2 (1.School of Design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 ,W uxi 214036,Chi na ;2.Dept.of Mech.Eng.of JI T ,Jiaoz uo 454000, Chi na )Abstract :Kansei engineering is a new theory systerm started in Japan in the 1980s and applied widely in many fields in the 1990s.Then ,lo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egan to study Kansei engineering and its mode.Kansei engineering is a product of times and also a result of a change that designers communicated with consumers from a single way in early years to a common interaction nowdays.The paper states briefly the basic concept and categories of kansei engineering and adopts some practical examples to explain its application in product forming.It supplies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ample for the procedural design of product forming.K ey w ords :kansei engineering ;product forming ;image ;main elements of product(本文责任编校 胡秀芳)904第5期 徐伟峰等:利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产品造型。
应用感性工学理论实施产品设计的方法探讨
![应用感性工学理论实施产品设计的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ae96715b7360b4c2e3f6423.png)
究开 始 , 市场 是 由消费 者组成 , 而消 费者 在对 产 品感性 的认识 、 自 身 的 需 求 以 及 购 买 力 等 方面 都 可 能 不 同 , 因 此 必 须 对 所 设 计 产 品 进行市场调研 , 明确产 品 的设计定位 。 32 确定设计 要素 围绕将要设计 的产品 , . 查阅相 关文献 , 进行 专 家访 谈 , 分 挖 掘 产 品 的 设 计 要 素 , 后 对 这 些 要 素 进 行 研 究 , 充 然 找 出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要 素 , 此 可 利 用 帕 累 托 图 进 行 分 析 , 后 还 对 最
关 键字 : 感性工学 产品设计 实践方法
一
y a s i au =fpo u tprp ris k n e v le ( rd c o e t ) e 如 人 工 智 能 、 经 网 络 、 用 算 法 、 糊 逻 辑 等 , 建 感 性 工 学 系 神 通 模 构 对模型 进行分析研 究 , 可得到 哪一项造 型要 素影响 感性 , 其影 统 根据社会潮流 或个人 的偏 好倾 向定 期调整 该感性 工学 系统 , ④ 响程 度和范 围怎样 以及 每个造 型要素 之下 的各个造 型特征 对感性 要求每隔几年就对感性数据库进 行更新。 评价 的正负影响等 。 2 感 性 工 学 理 论 在 产 品设 计 中的 基 本 特 征 35 结 果 验 证 为 了验 证 预 测模 型 的正 确 性 ,需 要 进 行 问 卷 调 . 21 产 品 色 彩 的 感 性 特 征 色 彩 是 产 品 设 计 个重要的设计要 素进行分类 , 确定造 型特 征。 33 根 据 产 品 实 例 评 价 感 性 词 汇 选 择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评 价 对 象 . 1 感 性 工 学 的 概 念 的 实 物 或 照 片 让 受 测 者 进 行 评 价 。在 评 价 过 程 中 可 采 用 李 克 尺 度 消 费者 在 购 买 某 种 产 品 之 前 , 然 对 该 产 品 有 某 种 意 向 或预 期 , 必 法 , 称 李 克 特 量 表 , 方 法 要 求 受 测 者 针 对 某 一 叙 述 , 一 个 五 又 该 在 如实用的、 美观的、 高档的、 精致 的等等 , 感性工学技术 即是要求将这 到 九 阶 的 评 价 尺 度 中进 行 主 观 选 择 , 采 用 七 阶 评 价 尺 度 , 尺 度 若 则 种 意 向和 感 受转 译 为设 计 要 素 , 在 新 产 品 的 开 发 中 加 以 运 用 。 并 表 示 非 常 不 同 意 , 度 四表 示 普 通 或 没 有 意 见 , 度 七 表 示 非 常 尺 尺 感 性 工 学 的 实 施 原 则 就 是 通 过 探 索 产 品 设 计 要 素 与 消 费 者 感 同 意 , 其 评 价 结 果 记 录 了 受 测 者 对 该 项 叙 述 的 同 意 / 同 意 的程 不 性诉 求 之 间 的 关联 性 来 研 究 不 同 的 产 品 特 征 对 用 户 产 生 的 情 感 冲 度 。李 克 尺 度 法 与 语 义 区 分 法 相 比 , 能 完 整 地 记 录 受 测 者 对 每 一 更 击, 以选 择最 佳的设计要素组 合使消费者 的满意 度最大化。不 同的 研 究 机 构 和 学 者 对 感 性 工 学 也 从 不 同 角 度 进 行 了定 义 , 如 : 例 日本 项 感 性 词 汇 的 评 价 结 果 , 同 时 能 够 避 免 语 义 区 分 法 中 因语 义 的差 异 不 具 有 相 对 对 比 性 而 引起 的统 计 误 差 等 问题 。 材料工学研 究联络委 员会认为 :感 性工学 是 “ 由解析 人类 的感 经 34 将 感 性 评 价 尺 度 转 换 为 工 学 尺 度 在 将 感 性 评 价 尺 度 转 换 . 性, 有效 结合商 品化技术 , 于商 品诸多特 性中 实现 感性要 素的 一项 可 数 技术 ” 长町三 生认 为 : : 感性 工学 是 “ 将人们 的想象及 感性 等 心愿 , 为 工 学 尺 度 的 过 程 中 , 以采 用 多 元 线 性 回 归 分 析 、 量 化 理 论 I 类、 神经 网络 算法、 遗传 算 法、 粗糙 集分析 等 方法 , 中数 量化理论 其 翻 译 成 物 理 性 的产 品设 计 要 素 , 进 行 开 发 设 计 的 技 术 ” 并 。 类 具体 来说 , 感性 工学 即是 “ 以工学 的手 法 , 法将 人的感 性定 I 是 最 常 用 的 方 法 。 设 数 量 化 理 论 I 用 于 研 究 定 量 的 基 ; 量 与 其 它 各 个 定 性 项 类 隹变 量 化 ( 括 生 理 上 的 ‘ 觉 量 ’ 心 理 上 的 ‘ 受 量 ’, 找 出这 个 感 包 感 和 感 )寻 目组问 的近似 函数 关系 , 每个项 目由数个 类 目所 构成 , 并假 设所有 性量 与 工 学 中 所 使 用 的 各 种 物 理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再 运 用 于 工 程 或 样 本 在 每 个 项 目 中 必 选 且 仅 选 其 中一 个 类 目。 该 方 法 用 于 感 性 工 设计 开 发 ”通 常 , 性 工 学 的 研 究 流 程 可 以概 况 为 以 下 四 个 步 骤 : , 感 常 将 ① 通过调 研 、 验、 实 分析 等 方法获得 消 费者对 产品 的感性 诉 求 ; ② 学 研 究 时 , 将 受 测 者 对 感 性 词 汇 的 评 价 值 作 为 基 准 变 量 , 产 品 建立如下 的预 测模型。 采 用 调 查 或 实 验 法 确 定 产 品 的 设 计 要 素 ; 采 用 计 算 机 辅 助 技 术 , 的造 型特征作 为因变量 , ③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b700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0.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提高以及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日益明显。
眼镜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配饰,其设计风格与审美趋势紧密相连。
特别是在女性消费群体中,眼镜的款式、颜色、材质等元素都成为其选择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对女性眼镜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其情感需求的产品设计。
二、感性工学理论概述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性需求与产品设计的理性分析相结合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感性认知、审美偏好以及心理需求等因素,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女性眼镜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女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三、女性眼镜设计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当前,女性眼镜设计已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然而,在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设计师过于追求新颖的造型和独特的材质,而忽略了女性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另外,对于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女性消费者,其审美偏好和情感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当前女性眼镜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基于感性工学的女性眼镜设计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感性工学理论,结合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女性眼镜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女性眼镜的设计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女性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和审美偏好;最后,结合数据分析,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要素。
五、女性眼镜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1. 了解目标消费者群体: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女性消费者进行细分,了解其审美偏好和情感需求。
2. 把握设计要素:结合感性工学理论,将女性的感性需求转化为眼镜设计的具体要素,如款式、颜色、材质等。
3. 创新设计思维:在传统眼镜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时尚元素和科技手段,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其审美和情感需求的产品。
基于感性工学的筋膜枪外观设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筋膜枪外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5e787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e.png)
基于感性工学的筋膜枪外观设计作者:李雪孟香玲毕乾岩来源:《工业设计》2021年第11期摘要:文章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了筋膜枪造型意象与感性认知映射模型,采用语义差异法和Likert量表对代表性样本进行感性意象认知分析。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得出影响造型特征的主要元素,并依据主要元素对筋膜枪进行造型设计,从而将无形的感性意象词汇转化为有形的造型设计元素,为筋膜枪形态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
关键词:感性工学;语义差异法;筋膜枪;外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S952.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1-0056-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对运动健身环境和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筋膜枪作为近两年新晋的运动后舒缓产品倍受健身人士青睐。
通过对现有筋膜枪外观造型的调研分析发现,它们的造型大多刻意追求简约,意图通过平滑流畅的外观来体现电器产品的科技感,过度简化的设计使产品缺乏情感表达。
感性工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层级,其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过去一直无法量化感性需求的局面。
因此,文章以感性工学理论为依据探讨筋膜枪的外观造型设计流程。
1感性工学概述感性工学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的各种感性需求用工学手段进行量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来探讨“人”的感性与“物”的设计特性之间的关系。
简言之,就是分析人们的感性诉求,依据人们的喜好设计产品。
其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对产品外观造型设计起到有效地指导作用。
2筋膜枪概述筋膜枪,又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是一种软组织康复工具,通过高速电机带动前段按摩头震动冲击放松身体的软组织,起到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其用户群体以青年健身人士为主,他们追求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使用体验,产品的感性设计愈发受到消费者的注重。
为了满足用户群体的感性需求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师愈发注重通过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设计要素来表达用户情感,打破现有筋膜枪外形、功能、色彩,提高产品的创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日本
据研究者介绍,“感性工学”这一名称的确定,来自马自达株式 会社山本建一社长的建议。而正式确立“感性工学”名称,则是在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机工学会议上。
首先将感性工学实用化,生产出第一批“感性商品”是从汽车产 业开始的,当时日产、马自达、三菱将感性工学引入汽车的开发研究
中,一改过去“高级”、“豪华”的设计定位,转为“方便”、“简
基于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的 理论分析研究
1、感性工学的定义 2、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3、感性工学的目的 4、感性工学的分类 5、感性工学的统计分析方法
LG推出液晶新品“XCanvas Quidam”
该产品在连接屏幕和底的颈部采用了很感性的
圆环支架 。圆环支架共有3种颜色。另外,在
通过圆形框架和“隐形 扬声器 (Invisible Speaker)”突出优雅外观的同时,实现了最佳 音效。采用将连接 电视机 背面各 端子 的线缆 简洁整理到一起的“线缆 管理 (Cable Management)”等设计,在隐藏部分的细节方 面下了一番功夫。该产品的厚度方面,32英寸 为79cm,42英寸为88cm,实现了超薄化。
性资讯内容的资料库, 和一个具有正确逻辑推 理能力单元所组成的专 家系统,借此系统即可 进行物理量与感性量之 间的转换工作。
KES又可区分为“顺向型
感性工学系统”及“逆 向型感性工学系统”两 大类。 1.顺向型感性工学系统:将人们感性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元素,进行开发工 作。 2.逆向型或性工学系统:设计师的设计提案转化为感性评估,以确定是否符 合设计师所意图达成的意象。
捷”、“快乐”使用的设计定位。 二十世纪90年代,日本的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和理念。 其中,纤维产业的应用与学术研究超过了汽车产业,处于领先地位。
欧美韩
• 在欧洲,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人类工效学研究室是欧洲较早研究 感性工学的机构,德国的波尔舍汽车公司和意大利的菲亚特汽 车公司都热衷于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 在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运用感性工学技术研制出新型 的家用轿车。 • 在亚洲,日本的邻国韩国,一直在关注感性工学的发展,韩国
现代产品一般给消费者 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 即理性的信息;另一种则是 感性信息。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种是 通过产品的功能、材料、结
构等信息传达产品的基础存
在;而另一种则是通过产品 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
方式传递与产品形态相关的
主要卖点。
感性工学的定义
• “感性工学”的英文表述为Kansei Engineering, Kansei是日本语“感性”即カン セィ的音译。 •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 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 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 分支。
多元尺度法
根据受测者自己设
定的主观标准,判
断各样本之间的相 似程度以及他们对 各样本的偏好。然 后该方法就可在一
利用SPSS进行计算
个多元空间内,计
算出各样本的空间 坐标值。
因素分析法
• 受测者必须先用李克尺度法或语意差异法
对各样本进行评价或判断,以计量数据作
为因素分析输入。
• 通过因素分析法,可得到哪个因素与哪些 变量具有高度关联,以了解该因素的意义, 并赋予适当的名称。
集群分析法
• 集群分析法是一种数值分类法,它能根据
相似性或相异性,客观地将分布于某一计
量空间中相似的事物归集在同一群内。
• 该方法的目的在于辨认某些特性相似的事 物。
• 类神经网络是仿真人类 心智活动所发展出来的 一种会思考的机制,它
类神经网络法
具有自我学习、归纳判
断、经验累积等能力。 左边输入层,用来接收 外界的输入信息;右边 输出层,会将处理的结 果输出到外界;中间隐 藏层的层数及单元数可 视需要而予以增减。
量生理上反应值的变化,如血压、呼吸、
心跳、肾上腺素分泌、排汗等等;将这些
数值转化为舒适性的值。
• 印象法——受测者接受不同程度的外在刺激
后,以问卷的形式让其陈述自己的感受。
以实施方法分类
• 长町三生认为,“感性工学是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 译成物理性的设计元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的技术。”根据长 町三生的论述,将感性工学依实施手法归纳为以下五类: 1、阶层化类目分类法 2、感性工学系统 3、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 4、感性工学数学模型 5、虚拟感性工学
C.如何建立一套基于人机技术的感性工学。
D.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消费者的偏好趋势来修正产品设 计的方向。
感性工学的分类
以测定方法分类
1、表出法
2、印象法
以实施方法分类 1、阶层化类目分类法 2、感性工学系统 3、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 4、感性工学数学模型 5、虚拟感性工学
以测定方法分类
• 表出法——将人们受到外在刺激后,通过测
政府决定在二十一世纪在产业界全面导入“感性工学技术”,
现代汽车和三星电子已有了相当深入的感性工学的研究。
中国
• 我国近年来也有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西
安交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发表了相关论
文。
感性工学的目的
感性工学的目的在于根据消费者的感觉与需求来生产新产品, 有四个要点是它所关注的: A.如何通过人机及心理的估计来掌握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感觉。 B.如何通过消费者的感性来找出产的研究与应用
如Fukushinta等人将此种模 型用于彩色印表机的开发, 他们使用了模糊感性逻辑, 使输出原色变更漂亮并开发
出一台智慧型的彩色印表机。
虚拟感性工学(Virtual Kansei Engineering)
将感性工学手法得到的设计概念,配合虚拟
现实技术,以各种模拟装置予以呈现,利用
全球五大电工品牌之一的奇胜(CLIPSAL),在2007年情人节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由意 大利Bormioll水晶玻璃作为面板的电源开关,其中1000套限量生产的以粉红色系列则作 为情人节礼品出现,可说是赚足了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眼球。
奇胜此次推出“ULTI Impress”水晶玻璃面板可说
是引领设计潮流的标志性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款 人工智能与高科技机械组件构成的、代表着产品 功能发展方向的产品,而且还为未来产品设计提 出了新的要求。那金属质感内壳、灿蓝色的LED 指示灯,尤其是那闪烁着熠熠光芒的水晶玻璃, 带给了广大消费者一场最为绚丽的视觉盛宴,向 人们展现出一个美仑美幻的未来电气时代。
复回归分析法
• 回归分析是将所要研究的变量区分成因变 量和自变量,并根据相关理论建立因变量 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复回归分析中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又称为多元回归 分析。
• 复回归分析法应用于感性工学主要是建立 产品意象与产品造型的对应关系。
结束
统计分析方法分类
• • • • • • 李克尺度法 多元尺度法 因素分析法 集群分析法 类神经网络 复回归分析
李克尺度法
• 采用分级评价尺度,记录了受测者对该项叙述
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相对于语意差异法而言, 李克尺度法可更完整地纪录受测者对每一项叙 述的评价结果。 • 因其不能直接将消费者的感受量化成数据,而 只是对其做种尺度上的评测,故此法多用于心 理感觉研究领域。
阶层化类目分类法(Category Classification)
通过各种感性资 讯,凝聚成产品 概念,再从产品 概念(第0次元感 性概念),向下 逐次展开成树状 结构,直到最后 出现物理量的细 部设计阶层为止。
感性工学系统(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KES) 此系统是由一个具有感
这种多媒体的虚拟空间让参与者亲身体验,
同时验证设计者的构想。
统计分析方法
• 感性工学在工业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 素”: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 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人体 尺度参数与各种心理感受。
• 然而这些测量分析活动涉及大量的数据, 如果没有数理知识做后盾,处理的难度是 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需要合适的统计 方法,用以处理大量的数据。
复合式感性工学系统(Hybrid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
将前面所说的 顺向及逆向两 种感性工学系
统整合成一个
可以双向转译 的混合系统。
感性工学数学模型(Kansei Engineering Modeling)
以抽象的数学型式,演绎感 性工学的构造,使用这套模 型能从感性语汇中得到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