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一、中学生心理特点:1、初中生心理特点: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⑷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⑸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⑹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日趋增强.他们开始以从未有过的认真与严肃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前途.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1.以科学为指针2.以全体为对象3.以活动为前提4.以发展为重点5.以尊重为基础6.以自助为目的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3.能承受挫折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分年段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高一年级学生特点: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成人感”突出.面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强烈希望尽快结交多些新朋友.与初三比较,学科科目大大增加,学科知识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出现不适应现象,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有些同学成绩不如以前“辉煌”,或从“班干部”变成了“平民百姓”,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部分择校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中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如打球、听歌、玩计算机游戏、上网聊天等.高三年级学生特点:1、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情感丰富,易被复杂、新奇事物吸引;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巨大的潜能.有的同学在总复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勇于表现自己,好尝试,追求高远目标.另外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尤其关注自身的发展,考虑升学择业和人生理想问题.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之中.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升学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高考,掌握科学合理的系统复习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控制焦虑情绪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三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总之,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有所不同。
以下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解释:1. 性格多样化:初中生的性格开始逐渐形成,个体差异明显。
有的初中生活泼开朗,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则内向害羞,不善于与人交流。
这种多样性是由于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2. 好奇心强烈:初中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了渴望。
他们愿意主动去探索、去尝试,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3.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关系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对自己的外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追求和期待。
4. 情感波动大:初中生的情感变化较为剧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兴奋不已,但也可能因为一点挫折或失落而情绪低落。
这是由于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够成熟所致。
5. 逆反心理:初中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都会对初中生产生一定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初中生可能会表现出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学校、老师、家长等权威的反抗。
6. 对未来有迷茫感:初中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产生了迷茫感。
他们会面临选择科目、专业等决策,这些决策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他们会有一定的压力和困惑。
7. 需要被理解和关爱:初中生希望被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他们处于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阶段,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理解。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波动,帮助他们解决迷茫和困惑。
通过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我们能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
1.产生成人感: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还没有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2.情感丰富,易冲动:初中生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3.自尊提升:每个初中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只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理解的反映。
他们追求浪漫和放松、自尊、竞争、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4.向上、盲目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扬。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心理上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
以下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认同感。
2.自我中心思维:初中生常常将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私和自立。
3.社交需求增强:初中生渴望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形象,希望被他人接纳和认同。
4.情感变化多端:初中生的情感容易波动,常常会经历情绪高涨和低落的变化。
他们可能因为一些事情感到失望、愤怒或沮丧,但也很容易因为其他积极的事情而感到快乐和兴奋。
5.自我身份: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找自己的身份和方向。
他们会尝试不同的事物,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6.对权威的挑战:初中生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和规则。
他们常常会表现出叛逆和反叛心理,试图寻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7.学业压力增加:初中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变得更多更难。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前途。
8.对未来的担忧: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虑和担忧,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
他们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未来道路。
9.社会适应能力:初中生逐渐融入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开始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他们需要适应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10.对外界评价的在意:初中生开始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外貌有了更多的关注。
他们常常会尝试去满足他人的期望,以获得他们的认同和喜欢。
总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中心思维、社交需求增强、情感变化多端、自我身份、对权威的挑战、学业压力增加、对未来的担忧、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外界评价的在意。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初中是人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了解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身份认同初中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认同。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开始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因此,他们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独立性。
二、情感变化青春期的初中生常常会经历情感上的起伏。
由于身体和荷尔蒙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和敏感的情况。
同时,初中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对浪漫的情感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吸引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感问题。
三、求独立性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并试图脱离父母的束缚。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想要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
这种求独立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但也可能导致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四、对未来的焦虑初中生开始逐渐对未来产生焦虑和担忧。
他们面临由进入高中、选择专业到就业压力等一系列的抉择。
这种不确定性和压力使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和不安。
因此,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五、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对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他们开始追求归属感,并希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在团体中获得认同和赞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忽视重要的学业和家庭责任。
六、学习压力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的增加。
此时他们不仅需要更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
此外,升学压力也使得他们更加紧张和焦虑。
这时,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总结起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身份认同、情感变化、求独立性、对未来的焦虑、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压力等。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初中生心理特征
初中生心理特征1、过度敏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体态上的变化,对自己比较敏感,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因为过度的敏感会让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在面对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就会表现得很在意,不允许自己有不好的一面。
2、过度独立独立性的发展本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趋势,因为初中生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他们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不用依赖父母,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还不够,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父母也不要对孩子太放松,要学会适当的引导。
3、过分的自我掩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掩饰自己的弱点、劣势,化妆、美容、挑选适合自己体形的服饰,就是一种自我掩饰,这不仅可以增强自信,也给他人愉悦的美的感官享受,初中生也是一样,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就会对自己的一些确定想要掩盖,想要在别人展现更完美的自己。
4、过分的自我表现只要社会上有两个人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现自己,初中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候在一些场合当中,他们就会表现得很夸张,就会让其他的同学对他产生厌烦。
初中生很叛逆怎么办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对于初中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不能在他犯错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批评,应该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家长的眼里,自己不会那么的糟糕,因为父母的赞扬也会让他有更多的信心和安全感。
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在和叛逆期的小孩进行沟通的时候,父母补课一用命令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在交谈的时候,可以和小孩交换一下双方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可以和他们多商量,让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
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家的温暖。
初中生心理变化是很大的,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多注意他们的行为变化,在平常的时候多和小孩一起谈谈心,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爱就可以了,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孩子就会信任自己的家人,当他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主动和父母分享。
初中生 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价值、形象和地位产生更多的关注。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长相、穿着、社交关系等方面,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
2.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初中生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更加希望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权。
他们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个人才华。
3.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往往面临着情绪波动和困扰。
他们可能经历焦虑、压力、挫折感等情绪,需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4.社交需求增强: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融入集体,与同龄人建立更紧密的友谊关系。
他们渴望获得认同和关注,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5.价值观开始形成:初中生对于价值观的认知开始形成,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对于现实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并在日常行为中逐渐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需要给予关注和理解,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个人潜能的发展,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初中生是13-15岁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如下:一、心理特点:1.身心发育不平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但心理发育还没有跟上。
他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的不适和疲劳,容易疲倦和焦虑。
2.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关注和比较,容易出现自卑感。
3.情绪波动明显: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
4.独立性增强:初中生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决策权,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许多限制和约束。
5.对未来产生焦虑:初中生面临升学、职业选择等重大决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会导致焦虑和困惑。
二、应对策略:1.加强身体锻炼:初中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球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2.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初中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3.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初中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参加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来释放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引导正确的升学观念: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升学压力,让他们明白升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鼓励他们发展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
6.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初中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做出理性的选择。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应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初中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心得体会
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不同,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
2. 追求独立性:初中生希望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不愿意被他人过多地干预。
3. 注意力不稳定:由于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4. 情感波动大: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
基于以上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生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关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 提供合适的自主空间:初中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
3. 关注情绪管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初中生的情绪波动,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考虑到初中生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5. 强化班级管理:初中生正处于对自我行为规范的探索期,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班级管理,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初中生是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 自我认知不断深化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渐清晰,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肯定和指导,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长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 情感波动大初中生会经历许多情感波动,包括好奇、焦虑、挫折、激动等等。
情感问题可能对他们的研究和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其情绪变化,了解其内心感受,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3. 社交需求强烈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互惠互利的人际关系,同时关注其社交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育初中生呢?1. 给予肯定和支持。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自我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交地位和人际关系,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
此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3. 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初中生不仅仅需要研究学科知识,还需要获得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等。
4. 关注情感问题。
初中生可能会经历情感波动,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5. 培养良好研究惯。
初中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初中生需要关注其身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关注情感问题,最终实现其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初中生期间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理特点1. 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特征开始显露。
这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和困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自我认同和身份问题初中生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所属的社会群体。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同,并可能因为与同伴之间的比较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3. 家庭和同伴关系的转变在初中阶段,孩子们与家庭的联系逐渐减少,而与同伴之间的联系却增加。
他们可能面临与家庭的冲突和矛盾,并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4. 学业压力和竞争初中生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研究任务和竞争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困难和时间管理问题,同时还要应对考试和升学压力。
对策1. 提供信息和支持为初中生提供关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变化。
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研究和社交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
3. 加强家庭沟通和理解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家庭活动和共同参与,加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问题。
4. 教授应对压力的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初中生压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技巧,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竞争。
同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策需要综合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情况。
通过给予关爱、支持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的困惑和挑战,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育迅速,心理特点较为明显。
以下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1. 自我认同感变化明显:初中生对自我认同感的追求更加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份认同产生较大的关注。
2. 自我价值评价压力增大:初中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地位、研究成绩和外貌等方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较为敏感,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做出过分的评判。
3.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青春期身体激素分泌的变化,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个体差异也表现明显,可能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 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初中生对未来的规划和选择感到困惑,面临着诸多选择,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对策为了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需要关注和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
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注重自我认同感的培养:鼓励初中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初中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减轻他们过分关注他人评价的压力。
3. 提供情绪管理的支持:给予初中生充分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情绪缓解渠道,如自我调节和倾诉。
4.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减少对未来的迷茫和压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初中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
三、总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关注并解决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的问题。
通过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挑战,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进入初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性,并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特点、能力和梦想,并努力寻找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2.成长焦虑:初中生在学业、社交以及身体上都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与同学的关系、身体发育等问题,这种焦虑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自卑等问题。
3.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生开始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并试图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经验的积累来塑造自己的身份。
他们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试图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才能。
4.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对同伴的评价和认同非常重视,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赞同和支持,并希望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5.独立意识的崛起: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试图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独立思考和决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
6.心理脆弱性:初中生的心理脆弱性比较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
他们对批评和否定比较敏感,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
因此,他们需要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能力。
2.加强同伴关系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初中生提供与同龄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会,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和同伴关系。
3.引导自我认同的探索: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初中生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情感丰富多变1.1、情感波动大初中生的情感波动较大,可能在短期内经历高兴、悲哀、愤怒等多种情绪。
1.2、情感表达不成熟他们可能会通过哭闹、暴躁等方式表达情感,缺乏成熟的情感表达方式。
1.3、易受外界影响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同伴、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为频繁。
二、自我意识增强2.1、自我认知深化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对自己的认知逐渐加深。
2.2、自我评价敏感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着敏感的自我评价,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2.3、自我意识矛盾初中生在自我意识增强的过程中,可能会浮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否定的矛盾。
三、社会认同需求强烈3.1、同伴关系重要初中生对同伴关系的需求较为强烈,同伴间的交往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2、社会认同感强烈他们开始在社会中寻觅自己的定位,希翼被他人认同和接纳。
3.3、群体意识增强初中生更加注重群体意识,愿意与同龄人一起做事,追求团体认同感。
四、独立性意识逐渐形成4.1、自我决策能力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具备自主思量和决策的能力,表现出对自我生活的独立性。
4.2、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情绪等,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4.3、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初中生的独立性意识虽在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对家长、老师等成人的依赖。
五、认知能力逐渐成熟5.1、思维逻辑性增强初中生的思维逐渐具备逻辑性和系统性,能够进行较为理性的思量。
5.2、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
5.3、思维趋于独立初中生在认知能力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开始表现出独立思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增强、社会认同需求强烈、独立性意识逐渐形成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等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有所不同。
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
1.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生正处于身份认同的探索阶段。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他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与同伴比较以寻求自我认同感。
这种探索的过程可能导致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焦虑。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2.情感的起伏初中生的情感起伏较大,他们可能在同一时间体验到的喜怒哀乐并存。
这主要是由于身体和荷尔蒙的变化所引起的。
他们可能会更加敏感和易怒,但也会对朋友和家人表达深情。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妥善处理情绪,建立积极的情感表达方式。
3.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初中生非常重视和同伴的关系。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可,对同伴的看法非常在意。
友谊的建立和保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鼓励初中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提供友善和支持的环境。
4.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会地位有更多的关注。
他们可能更加自我批评并对自己的弱点感到焦虑。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他们的优点和成就,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5.学业压力的增加初中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
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应付考试和测试。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和焦虑。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6.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初中生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和大学选择。
他们可能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确定。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和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选择,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结: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认同的探索、情感的起伏、社交关系的重要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业压力的增加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初中生是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正面临着身体和情绪上的巨大变化。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家庭教育策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初中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下:1.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与他人的差异,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2.自我评价敏感: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成绩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负面评价可能导致自卑感,正面评价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3.独立意识强烈:初中生希望更多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渴望独立和自主决策。
家长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从小事情中学会独立。
4.人际关系复杂化:初中生开始建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对同伴的看法和交往方式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家长应关注他们的伙伴选择,并提醒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5.自我中心思维:初中生还处于自我中心思维阶段,很难完全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基于以上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家庭教育策略: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初中生保持密切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2.肯定和鼓励:初中生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家长应该经常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他们自信和成就感。
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接受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3.激发兴趣爱好:初中生对各种兴趣爱好非常感兴趣。
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团和俱乐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能力和全面发展。
4.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家长可以逐渐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权利,如管理个人学习时间和财务开销。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学会自主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5.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朋友圈子,并教给他们倾听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辅导方法现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年级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是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
,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
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
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
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
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
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
增强其自信心。
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
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
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
但我们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
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
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
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
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
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
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
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
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
最后,我想说一说掌握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
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
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
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
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
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
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例。
两句老话,黄毒猛与虎。
玩物丧志。
切忌,切记。
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
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
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她)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健。
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
因此,抽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
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下一次教育。
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
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
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
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初中教育阶段,初二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这些势必增加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难度。
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初二学生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一、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情绪。
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指导。
(2)动荡性初二学生与初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由于初二学生心理不稳定性,易变化,既造成初中阶段学生不良行为及犯罪率增高,又产生诸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初二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
(3)闭锁性初二学生的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
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
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
有时,细心观察会发现,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否则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
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述。
(4)社会性初二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
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初二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
随着交往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初二学生生理变化特征。
人的生长期是指自成胎起,到二十四岁左右身体停止生长发育为止。
这一阶段,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对他(她)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13——15岁是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
首先,身体外型剧变:身高长高。
进入初二后的学生平均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
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女生在初二上期身高增长要比男生平均要高些,而初二下期,男生增长要明显得多。
同时,体重也迅速增加。
从外形看,已近似成年人,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脏器官和组织机能健全,并迅速发展和增强。
其次,男女第二性征差异显著。
随着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男女之间的外表,体形就会产生明显差别。
女性比较纤弱,皮肤细腻,皮下脂肪比较丰满,嗓音尖细,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等。
男性比较高大,肩膀宽大,皮肤较粗糙,喉结突出,声音低沉,有胡须长出,面部可能生粉剌等。
这些随着性发育而产生的男女身体各部位的特征,医学上称为第二性征。
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男女学生出现明显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表现对异性有好感和想接近的心理。
有性冲动和欲望。
女性爱美、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引起异性和他人注意。
在性意识、性冲动的作用下,学生表现为想入非非的“白日梦”在梦中产生假想以求心理满足。
在此阶段,女生的书信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多,出现“单相思”的情感,往往与高年级男生接触频繁。
由于缺乏性教育和社会上对性意识的神秘化,学生就会产生性迷惑和性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性意识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这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本能反映和心理欲望,并非是一种不良的冲动;另一方面,这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与动物有本质不同,必须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的制约。
因此,学校和家庭,在初二阶段加强性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初中二年级是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
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如孤独、忧郁,情绪波动,苦闷的交织时期,容易受不良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