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d6161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9.png)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延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背景和人民英雄的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教案针对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剖析,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延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背景和人民英雄的事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准确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表达个人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事迹的敬意。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事迹的敬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延安这座英雄城市的感情认同。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延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标题和段落,预测课文内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3.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课前预习后,进行整篇课文的阅读。
•学生根据问题逐段阅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细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讨论答案。
4. 延伸阅读(20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篇与延安历史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分享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5.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延安这座英雄城市给他们的感触和启示。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e17a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2.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相关资料: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延安?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延安的哪些景色?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气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5c1a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657a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延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2.教案、教学PPT等教辅资料。
3.板书、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延安的历史风貌,引发学生兴趣。
2.询问学生对于延安的印象,引导他们进入话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
2.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对延安的情感如何?3.教师带领全班共同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创设情境1.小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关于延安的短小说或诗歌,展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议。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2.带领学生反思自己对于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和态度。
五、课堂延伸1.邀请历史或文学爱好者到班级分享关于延安的知识。
2.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延安的文化和风貌。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延安的情感和理解。
2.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学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1.总结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和传统的热爱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21cf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e.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仔细观看,稍后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好,图片播放完了,谁来说说看 ?师∶哦,你说你看到了宝塔山,知道它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你曾经和爷爷去延安旅行时见过它。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过目不忘啊,请坐。
师∶嗯,你也有想说的。
你知道南泥湾,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展,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师∶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看来课下没少读书,请坐。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通点啊 ?师∶被你们发现了,它们都在陕西省延安市。
师∶延安可是有名的红色圣地,我们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很多影响中国的重大决策都从这里发出。
那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祁念曾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一起走进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一遍课题。
师∶老师听到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字音,"延安"的"延"是前鼻音,读yan,来,我们再读一次。
好,这次读准确了。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谁来分享下你对延安的了解?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没错,延安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所在地。
师∶还有吗 ?师∶嗯,是我们国家的革命圣地,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师∶看来你认真预习课文了,请坐。
师∶除去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还要补充一点。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
也是一部真正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延安,我把你追寻》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师∶好,老师读完了,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_27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_27](https://img.taocdn.com/s3/m/1dbd516eb307e87101f696cd.png)
延安,我把你追寻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了解延安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 了解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懂得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学唱歌曲《南泥湾》。
2.查找延安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欣赏歌曲《南泥湾》。
一.了解延安,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延安宝塔山图片,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延安的资料简介延安。
2.板书课题,读诗题。
3.复习诗歌的主要特点——韵律优美,语言凝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1.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提示:注意节奏,适当突出韵脚,结构相同的句子稍作处理,读得要有变化。
】2. 小组合作朗读,准备展示。
3.小组上台展示。
4.学生评价,交流。
5.老师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诗歌。
三.品读诗歌,了解延安精神。
1.自由朗读诗歌,联系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想一想,诗人追寻了延安的哪些事物,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是追寻延安的什么?【提示:阅读诗歌,找出关键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它们的含义。
】2.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再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3.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那延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联系搜集的资料、歌曲《南泥湾》和课文说一说。
4.小组上台展示,同学评价补充。
5.老师小结,课件出示延安精神。
四.联系实际,理解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1.想一想今天,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为什么还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提示:阅读第五节,并联系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交流,补充。
五.仿写诗歌1.课件出示原诗和改写后的一节诗,读一读,比较不同,进一步感受诗歌押韵,韵律优美的特点。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874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a.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此篇文章介绍了作者追寻革命故事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充满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忠诚和奉献精神等正能量。
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延安这座特殊的城市,缅怀革命先辈,树立追求美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基本语言信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认识党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的关系。
(3)了解延安这个特殊的城市,体验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技能。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精神。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与主旨。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延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和活动体验时代的真实与美好生活。
(2)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追寻”所蕴含的意义,拓展思维领域。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让学生观察延安图片,并了解延安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预读环节(10分钟)让学生自读或老师给予导读,了解课文的主题、大意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
3.阅读理解环节(25分钟)(1)让学生逐段跟读,并在适当时间提问,了解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情况。
(2)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讨论和分享。
4.语言运用环节(10分钟)(1)教师给出相关词语、句型和结构的解释,引导学生在适当时间进行语言操练。
(2)教师提供相关写作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创作性写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1d1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描述延安的风貌和重要历史事件。
3.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对延安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描绘延安的风貌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难点1.意识到延安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2.理解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设计。
2.教学资料准备:教材《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文章《延安我把你追寻》,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2.讲解文章内容(15分钟)–分析文章中描写延安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整理出关于延安的重要信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朗读文章(10分钟)–学生轮流朗读文章《延安我把你追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延安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引导他们对延安抱有敬畏之心。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主题和情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感知到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来拓展学生对延安和其他地域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以上就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创新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c780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6.png)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cd424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1.png)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能够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表演手段,生动地朗读诗歌。
4.培养学生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情感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诗歌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难点1.理解并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表演手段生动地诠释诗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配乐和音响设备。
4.表演服装和道具。
5.制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分工。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延安的风貌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集体跟读,理解诗歌的意义。
3.播放配乐,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三步:表演展示(2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表演,展示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表演技巧。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表演体会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对于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步:评价总结(5分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延安的重要性和建设。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朗读诗歌,还能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意义,培养对延安的探究精神和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六、课后作业1.总结今天课堂中表演过的诗歌,写下自己对延安的理解和认识。
2.为延安画一幅插图,展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以上就是本节课《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优质教案设计,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延安,感受延安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2023最新-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5e0d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5.png)
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延安我把你追寻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出示课件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出示课件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出示课件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ac49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e.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559fc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f.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
(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0ac8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a.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ddef4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b.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历史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文本。
2.与延安革命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延安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写一写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和追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be69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58083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0.png)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优秀9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生: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二。
检查预习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生: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三。
自学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
朗诵感悟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
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程序: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a026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4.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追寻延安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处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革命历史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课文:准备好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延安的自然风光。
然后,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延安的精神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a52b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e.png)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其他同学,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过程中给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中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之情。重点讲解课文的背景,使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讲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对延安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延、寻、念、昔”等,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表达对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的诗歌。它是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赞颂,也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歌的每一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并理解其用法。
(3)分析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举例:讲解“你是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中的比喻手法,使学生理解比喻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4)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通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
优质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
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