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理
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与灵感思维
![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与灵感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d954490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9.png)
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与灵感思维作者:连山、普杰本文从分析大脑的结构入手,通过大脑神经元工作模式和记忆的探讨。
分析了大脑的有意识思维活动和潜意识思维活动的转换过程,提出灵感是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工作的结果。
大脑,神经元,记忆,潜意识,灵感牛津大学教授科林?布莱克摩尔在《思想激起》(Mind Machine)中指出:“人类的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机器”。
这部机器有10124个基本工作单元(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同时于10神经元进行联系。
这是构成这部“最复杂的机器”的硬件。
意识功能是大脑中的量子、生物、化学、物理等功能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甚至还包括精微物质和超精微物质作用的过程。
这些超精微的,精微的,量子的物质的运动或转化规律和模式构成这部“最复杂的机器”的软件。
说的再实在些,每个人的硬件构成几乎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人们之所以有千差万别的智力层次,最关键的在于思维模式和思维加工所具备的素材的积累多少。
不同的个体由于先天的,环境的,教育的,社会的不同经历,形成了思维定式和文化底蕴。
这种思维定式和文化底蕴又分为显意识阈和潜意识阈二部分。
通常人们只承认显意识阈的,不承认潜意识阈是显意识阈表象的基础。
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是大海里的冰山,人们看到的海平面以上部分是以庞大的海平面以下部分作为基础来支撑的。
人们的绝大部分的思维活动都在潜意识阈进行,那里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活动,即便是人们睡眠时也在活动。
而这种活动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程序。
我们称其为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
本文要从大脑的结构,神经元活动,记忆,工作模式的转换等方面来讨论大脑的自动化思维系统与灵感思维的关系。
1、三个不同层次的脑如果解剖大脑在大脑壳体的底部,你会发现一个与蜥蜴、鳄鱼、鸟类中发现的几乎一样的东西,科学家称其为“爬行动物”脑。
爬行动物脑主要控制、掌握着人的本能。
如:呼吸、心率等。
更重要的是它记载着40多亿年以来生命进化的全部信息,并拥有着与宇宙意识场的沟通的能力。
灵感的原理
![灵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7a4d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f.png)
灵感的原理灵感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创造力,是人类大脑极富创造性的一种体现。
它常常让人们在某个问题上突破困惑,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
灵感的原理,可以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知道,大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器官,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
这些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
当我们面对某个问题时,相关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形成一个思维路径。
然而,当我们受到新的信息、感觉或刺激时,这个思维路径会被打破,从而导致神经网络的重组。
这就是灵感产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换句话说,灵感是通过重新组合现有的思维路径和概念,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关联。
另外,创造力和灵感还与我们的记忆和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善于联想和记忆的系统。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在面临新问题时,大脑会不断地在记忆中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尝试将这些信息组合成新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灵感产生的原理之一。
不仅如此,大脑的工作方式还涉及到创造力和灵感的产生。
大脑通过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来处理信息,即集中模式和发散模式。
集中模式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思维方式,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和任务。
而发散模式则是一种自由、非线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创造新的联想和连结。
灵感往往是在发散模式下诞生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常常在休息、放松、沉思的时候,或是在没有具体目标和压力的情况下,更容易获得灵感。
此外,情绪和心理状态也对灵感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创造思维和灵感的产生。
当人们处于愉快、放松、积极的心情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提升大脑的创造力和灵感。
最后,环境和文化也对灵感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创造力需要一个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氛围。
当人们身处一个开放、包容、刺激的环境中时,他们更有可能获得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和想法。
而文化也能够对个体的创造力产生影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灵感。
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什么是灵感思维)
![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什么是灵感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3bbd306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c.png)
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什么是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由于直觉和灵感在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直接性、快速性和奇特性往往给人以神秘感,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研究。
但是,目前对这两种思维的研究也还多是探讨性的,在本节我们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谈一些基本看法。
二关于灵感思维1.什么是灵感思维灵感带有很大的神奇色彩,是千百年来认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难解的谜。
在历史上,神赐论者认为灵感是神所赐予人的神灵之气;不可知论者虽然将灵感的发生由“神”转向了“人”,但又认为灵感扑朔迷离、恍惚莫测而不可知;天才论者认为灵感是天才人物的一种得天独厚的素质的自然流露;描述论者认为灵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状态,但只限于灵感光顾时的真实写照和维妙维肖的描述。
在人类对灵感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科学研究的水平限制,长期以来未能彻底揭开灵感之谜。
历史发展到今天,由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灵感在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也越来越认识到对灵感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代,第一次鲜明地将灵感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提出来的是钱学森教授,而且他的科学卓见为从本质上揭示灵感之谜透出了一线黎明的曙光。
灵感思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它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突发性。
灵感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出现,使长期苦思冥想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
在时间上,它不期而至,突如其来;在效果上,突然领悟,意想不到。
这是灵感思维最突出的特征。
②偶然性。
灵感在什么时间可以出现,在什么地点可以出现,或在哪种条件下可以出现,都使人难以预测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给人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之感。
③模糊性。
灵感的产生往往是闪现式的,而且稍纵即逝,它所产生的新线索、新结果或新结论使人记不住、想不起,记忆力问题怎么办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eae3f7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a.png)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灵感是指突然产生的创造性思维或灵感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个想法、一个观点、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经验、知识、情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灵感产生的条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对灵感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通常更容易产生灵感。
其次,个人的情感状态也会影响灵感的产生。
当一个人处于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他更容易产生灵感。
另外,外部环境也是灵感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创造灵感。
灵感产生的过程也是多样的。
有时候,灵感可以突然而瞬间地出现在人的脑海中。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去表达自己的灵感。
有时候,灵感是通过一种渐进的过程产生的。
一个人可能会在长时间的思考、观察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想法或观点。
无论是突然而瞬间的还是渐进的,灵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思维的跃迁。
这种跃迁可能是由于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或理解,或者是由于对已有知识的新的组合和整合。
灵感的产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它需要个人的直觉、想象力和创造力。
直觉是指人们在没有经过推理和分析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直觉判断来得出结论或做出决策的能力。
想象力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新的想法和图像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人们能够产生新的、有独创性的思维和想法的能力。
灵感的产生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过程。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灵感。
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灵感。
因此,要想产生灵感,个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有一定的开放心态和创造思维。
此外,个人还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并尝试去解决它们。
灵感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经验、知识、情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灵感的产生需要个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有一定的开放心态和创造思维。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8bf6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b.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的灵感思维是艺术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灵感思维的来源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情感体验和学术知识等,需要艺术家具备敏感的感知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它能够推动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形成艺术作品的灵魂和内在价值。
灵感思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感知和表达。
感知是指艺术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包括对色彩、形状、声音、气味、质感等多种感官的敏感度。
而表达则是指通过语言、图像、音乐等方式将感知到的信息表达出来,并转化成一种具有意义的艺术形式。
在灵感思维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敏锐的感知力:艺术家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力,能够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引发灵感的产生。
这种敏感性不仅仅来源于艺术家自己的生命体验,还需要通过阅读、旅行、观察等多种方式积累。
2. 深刻的思考力:艺术家需要具备深刻的思考力,能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种思考能力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等。
3. 创新的能力:艺术家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能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
这种创新能力需要具备艺术家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4. 个性的表达力:艺术家需要具备个性的表达力,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一种具有意义的艺术形式。
这种表达力需要具备厚重的个人生命体验和积累的艺术造诣。
总之,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对于艺术家来说,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还需要具备创新和个性的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创作实践的不断探索,在艺术生涯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华。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9de9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1.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是一种灵感思维的体现,它是艺术家通过感受、观察和思考,将内心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形式上的艺术作品的过程。
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艺术家思考与表达的核心,也是作品赋予独特个性与灵魂的源泉。
灵感思维是艺术家寻求创意的基础。
艺术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够获得灵感的萌发。
灵感可能来自于大自然的美景,来自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可能来自于人类情感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感知和理解这些灵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创造力,从而将其融入到作品中去。
正是灵感思维的深入,使得艺术作品在内容上更加深刻有趣,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灵感思维使艺术家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观点,而这些特点会在灵感思维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灵感的思考和理解,将其转化为艺术语言。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进行间接表达。
这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艺术家的作品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注意。
灵感思维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
艺术家通过对灵感的思维和研究,能够突破以往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动艺术的发展。
灵感的思维方式非常灵活,它可以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也可以是与时俱进地捕捉社会的变化和潮流。
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独特的创新性,从而为艺术领域带来新鲜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灵感思维并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艺术家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事物。
艺术家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捕捉灵感并进行思维的转化。
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培养个人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灵感融入到作品中去。
灵感思维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艺术家思考和表达的核心,也是作品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源泉。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0c97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2.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是一种需要灵感和思维的结合的活动。
灵感是创作的起点,是艺术家灵魂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思维则是创作的指引和逻辑的展现。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和思维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成就了一幅幅优秀的艺术作品。
我们来谈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的理解。
灵感,是指灵魂深处的激情和情感,是触发创意的火花和冲动的源泉。
艺术家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和感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然后将这些灵感转化为作品的表达。
灵感是艺术的源泉,是创作的灵魂,没有灵感,艺术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
除了观察和感知外,灵感的产生还需要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修养。
只有经历和感悟过各种不同的生活和人文景观,才能够拥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创作灵感。
李白的诗歌中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的抒发,这些都是来自于他广泛的阅历和对生活的深度感悟。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修养可以为艺术家的灵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深刻的表达。
让我们来谈谈对艺术创作中思维的理解。
思维,是对灵感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展现,是将灵感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艺术创作中,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灵感进行分析和整理的过程,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借助逻辑和理性进行表达的过程。
思维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灵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整理。
艺术创作需要对灵感进行思考和理性的加工,只有通过思维的整合和分析,才能够把零散的灵感组合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仅需要具有逻辑分析的能力,还需要有着对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和洞察力。
画家梵高在创作《向日葵》时,是通过对日光和向日葵的色彩和形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整理,才创作出了这幅富有光芒和生命力的杰作。
思维可以帮助艺术家在创作中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在艺术创作中,思维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灵感进行加工和升华,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文学,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式,需要艺术家运用思维进行加工和选择。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028e8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过程,其中灵感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心灵和思维的力量,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核心。
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灵感思维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和灯塔,是他们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不竭动力。
那么,对于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灵感思维是创作的起点。
在艺术创作的起点,常常是因为一些外在的事物或内在的情感刺激,使得艺术家的心灵和思维受到激发和启发。
这种激发和启发会激发出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感,促使艺术家开始思考和创作。
比如一幅画的灵感可能来自于一朵鲜花、一片云彩或者一段音乐;一首歌的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琐事、一次旅行或者一段情感经历。
这些灵感思维的源泉可能来源于艺术家对于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也可能来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来自何方,灵感思维都是艺术创作的起点,是艺术家必不可少的素材。
灵感思维是创作的动力。
艺术创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思维,而这些灵感思维又成为了创作的动力。
有时候,艺术家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陷入了创作瓶颈,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候灵感思维就能够给予他们新的灵感和思路。
在他们灵感思维的推动下,他们会找到新的出路和方向,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热情。
在创作的过程中,灵感思维会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意力,促使他们不断创作,不断突破自我。
正是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思维,艺术家们才能够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艺术世界带来新的惊喜和震撼。
灵感思维是创作的灵魂。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艺术家通过灵感思维来构思和表达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灵感思维,作品才能够有灵气和生命力,才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就好比是一种灵魂的沟通和交流,使得艺术家和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和互动。
没有灵感思维,作品就会失去了生命力和灵气,就只是一种平淡无奇的表现,无法打动人心。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31dc2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c.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1. 引言1.1 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艺术创作中,灵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创作的源泉,是创作者构思和表达作品的灵魂。
灵感可以是突如其来的,也可以是在平凡生活中获得的。
无论是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还是从人物行为中汲取灵感,都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
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引导作用,它指引着创作者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挖掘出内心深处的创作潜能。
有时候,一丝微不足道的灵感可能会引发创作者创作出一幅杰作,让观众为之倾倒。
灵感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灵感,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打动观众的心灵。
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只有通过深刻理解和运用灵感,艺术创作才能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创意,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美和力量。
1.2 对灵感思维的定义对灵感思维的定义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灵感的启发和思维的引导,创作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创作主题。
灵感思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艺术家从日常生活中或者内心深处发现创作的灵感和素材,进而转化成具体的艺术作品。
灵感思维还有助于创作者培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使作品更有个性化和感染力。
通过灵感思维,艺术家能够打破传统的束缚,挖掘内在的创造力,并且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作品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灵感思维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表达,能够丰富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艺术创作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正文2.1 灵感的来源与获取灵感的来源与获取是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阅读、旅行、观察、思考等各种方面。
生活即是艺术的源泉,一个艺术家能够从日常的琐事中获取灵感,从而产生独特的创作方式。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3be27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1.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摘要】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灵感的来源与激发,以及灵感转化为创作的过程,揭示了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
进一步讨论了思维方式对灵感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不同艺术形式中的灵感思维。
通过探讨灵感思维与艺术创作的互动,揭示了灵感思维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
结论部分强调了持续发展灵感思维的重要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灵感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对艺术创作的质量和创新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思维、灵感来源、创作过程、思维方式、艺术形式、互动、重要性、影响、持续发展。
1. 引言1.1 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艺术创作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艺术创作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引发思考和共鸣,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艺术创作还可以启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艺术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艺术创作,人们可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期望,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创作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更能够启发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思考和探求。
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心灵寄托,更在于其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1.2 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灵感思维可以被视为艺术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灵感之源,驱动着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它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之火,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是艺术家产生灵感的源泉。
第六章 灵感思维
![第六章 灵感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8aa8efc910ef12d2af9e72e.png)
3 触发灵感:对问题已进行较长时间探索的 基础上,在接触到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时,瞬 间引发出所思考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的思 维方法。 案例1 声音驱蚊 案例2 防滑球鞋 案例3 足球球门网的发明
4 逼发灵感:受危机紧迫等因素的驱使,头 脑中突现解决面临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的 方法。 案例1 茅台酒获奖 案例2 徐敬业避险 案例3 涮羊肉的来历
四、运用灵感思维的主观条件 1 要有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或主题 2 要有必须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 3 要对问题做较长时间的思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疾:《青玉案》
三、灵感思维的运用 1 自发灵感:即在对问题进行较长时间思考 的过程中,所思考问题的答案或启示在头脑 中突然闪现的思维方法。 案例1 寥基成与“液体手套”的发明 案例2 洛克菲勒与“38滴型”焊接机 案例3 吉雅朗与透明信封的发明 案例4 罗斯福与联合国的命名
2 诱发灵感:即思考者根据自身的生理、爱 好、习惯等方面的特点,采取某的方法。 (1)清晨卧床 (2)沐浴。“三B思考法”(Bed,Bath,Bus) (3)听音乐 (4)散步 (5)浏览报刊 (6)找一个适合自己思考的空间
第六章 灵感思维
一、灵感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是指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 发思维状态。 (二)特征: 1 不期而至 2 伴随激情 3 稍纵即逝 4 粗糙模糊
二、灵感思维的客观依据 (一)人类对灵感的认识历程 1 第一阶段,认为灵感是“天赐神授”论。 柏拉图:“灵感是神的诏语” 管仲:“思之不得,鬼神教之。” 2 第二阶段,认为灵感是天才特有的一种素 质。 3 第三阶段,认为灵感是潜意识的再现。
4 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5 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6 要在一定时间的紧张思考后转入身心放松 的状态 7 要及时记录灵感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c17a61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浅谈对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理解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常常被视为创作的灵魂,是创作者完成作品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灵感思维并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联想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感知思维等。
艺术创作中灵感思维的应用使得创作者可以突破既定的框架和思维定势,创造出流畅、奇妙、意义深远的作品。
首先,联想思维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联想是指一种不造作、随意地进行思维重组的过程,是敏锐的思维和直觉的结合。
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常常通过发散思维、彼此关联的事物或思维的比拟、类比、随意联想等,来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灵感。
比如,许多画家在创作时会运用联想思维,通过对于形状、颜色、原材料等的奇妙联想,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直觉思维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直觉是指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不需要推理、判断和逻辑推断,直接感性反应产生的经验。
在艺术创作中,直觉思维常常被用于捕捉那些不可预测、无从解释的灵感。
创作者会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感性认知,通过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直觉地表达出自己心灵深处微妙而感性的情感世界。
蒙德里安的“构成艺术”以其抽象、直觉的特点,成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直觉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想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
想象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凭空想象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艺术创作中,想象思维的应用常常可以创造出新的观点和全新的创作方向。
例如,在文学创作中,想象思维可以让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情节,创造出虚拟世界中的人物、事物和环境,让读者置身于故事的世界中。
而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想象思维同样成为艺术家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重要工具。
最后,感知思维也不可或缺。
感知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光、影、形、色等感官引发的一种思考方式。
在艺术创作中,感知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总是要通过光、影、色等各种感知信息,才能准确地传达出艺术家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灵感思维的本质规律
![灵感思维的本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accbb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1.png)
灵感思维的本质规律推荐文章生活中的发散思维例子经典案例热度:发散思维的经典例子热度: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热度:安全管理的底线思维热度:八上历史思维导图图片与期末复习提纲热度: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今天,小编为你介绍灵感思维的本质规律探微,希望能帮到你。
灵感思维是在显意识的配合下,潜意识蕴育成果的闪现。
灵感思维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这些智慧的火花是如何产生的?一、灵感思维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实践经验灵感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作用于人脑的结果。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便能充分地看出经验对于人脑产生灵感的影响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验时回忆到相对论灵感来临时像"突然黑暗里透出了光亮"。
"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各种精神失常现象,我好象处在狂态里一样"。
俄国作家契柯夫在回顾自己创作的成功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尔达河岸边,脑子里的发条就忽然卡地一响,一篇小说就此准备好了"。
经验所以对于人脑产生灵感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经验在自然与灵感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经验属于潜科学范畴,科学经验是人们在科学探索中,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地对客观事物的形态、属性、过程和规律性的体验和感受。
经验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能使社会实践的要求转化成科学家或艺术家产生灵感的课题信息或创作动因,作为意识的经验,能够将社会实践提出的要求,列入科学家科研的议事日程或艺术家创作的活动内容;其次,经验的直接感受性、可描述性、可类比性、偶然性等特征,能促进人们去抽象、概括和总结事物的本质规律,提高思维水平,最终促成灵感的产生;再次,由经验产生的灵感,便于社会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
灵感思维-详解
![灵感思维-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42faafccc175527062208cc.png)
灵感思维-详解灵感思维(Inspirational Thinking)目录• 1 什么是灵感思维• 2 灵感思维的特点• 3 灵感思维的方法• 4 灵感思维的训练什么是灵感思维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灵感思维,即长期思考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
灵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灵感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杰出的文艺创作,往往是灵感这种智慧之花闪现的结果。
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灵感与创新可以说是休戚相关的。
灵感不是神秘莫测的,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发性的思维形式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一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灵感思维的特点1、突发性和模糊性由于是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所以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独创性独创性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不具有独创性,就不能叫灵感思维。
3、非自觉性其他的思维活动,都是一种自觉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思维的突出性,必然带来它的非自觉性。
4、思维灵活活动的意象性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
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5、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
灵感思维的方法1、久思而至久思而至指思维主体在长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况下,暂将课题搁置,转而进行与该研究无关的活动。
恰好是在这个“不思索”的过程中,无意中找到答案或线索,完成久思未决的研究项目。
论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理
![论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e0420cbed5b9f3f80f1c03.png)
论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理作者:孟占伟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摘要]灵感思维在科研过程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灵感的产生有着典型的自组织机理。
思维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是产生灵感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灵感的源泉;随机涨落是产生灵感的契机。
理解灵感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捕捉灵感。
[关键词]灵感自组织[中图分类号]B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06-02人类科学史已经充分表明,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通过灵感思维活动形式实现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得到梦境的启示,灵光一现发现了苯环结构;阿基米德从水桶溢水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查德威克从居里夫人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而顿悟发现中子,等等。
那么什么是灵感呢?所谓灵感,是指人们的思维过程达到高潮阶段时突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产生的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思想闪光和顿悟。
灵感是突然闯入人脑的“闪念”,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把握。
灵感思维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现象,已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主体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灵感的产生具有典型的自组织特性。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学的核心部分之一。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有某种默契而形成的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为人类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这里灵感思维的过程就是自组织的过程。
就灵感的产生而言,它在潜意识层次无意识地孕育和准备,在显意识层次表现出来的自发性,不可预见性,这两者都是灵感自组织特性的重要表现。
下面本文将借助自组织理论对灵感的产生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维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是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自组织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阐述灵感思维的特征及其生成
![阐述灵感思维的特征及其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d811e189f242336c1fb95e31.png)
阐述灵感思维的特征及其生成灵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神赐的灵气”,“上帝的启示”原本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后来被认为是天才人物一种得天独厚的素质。
灵感一般是在创造主体在集中精力常时间反复思考却又无法解决问题时突然产生,使主体在片刻之间形成新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灵感的迸发,以大脑皮层的高度诱发为前提。
创造主体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对客体对象进行一定时期的专注探索和思考,把创新对象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进行相关类比,把握其内在的关联点,然后再由特殊的媒介诱发而出,是长期思考不得其解后的突然迸发。
灵感具偶然性、突发性、跃迁性和情绪性的特点。
灵感虽然是突如其来的,它发生的过程却是高度有序化的。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1926年提出的创造“四段说”,灵感发生过程也可以分为准备、潜伏、顿悟、判断四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以及从前人经验中获取知识,得到启示;潜伏阶段(酝酿阶段)是冥思苦索,其中包括利用传统知识和方法,这一阶段,灵感在无意识部位“孕育”或思维;到了顿悟阶段,创造主体经酝酿后豁然开朗,即突然出现灵感或产生顿悟;判断阶段即用逻辑力量检验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严密性或可能性,对生成的灵感进行验证。
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灵感。
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艺术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顿悟性思维。
它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运动的统一体,是灵感产生的源泉。
灵感的产生也代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
关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因持续思索,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柏拉图曾说过:“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灵感思维——精选推荐
![灵感思维——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a460b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2.png)
灵感思维一、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
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从艺术方面来讲,灵感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的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形式。
二、灵感灵感(inspiration)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
这种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
简而言之,灵感就是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新想法(new idea)。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灵感是大脑的一种特殊技能,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一种高级的感知能力。
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我认为现在不能以为思维仅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类,还有一类可称为灵感。
也就是人在科学和文艺创作的高潮中,突然出现的、瞬息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它不是逻辑思维,也不是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持续的时间都很长,以致人们所说的废寝忘食。
而是灵感时间极短,几秒种而已。
总之,灵感是又一种人们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
”三、灵感的特点其一,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灵感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今人们还没有找到随意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
人不能按主观需要和希望产生灵感,也不能按专业分配划分灵感的产生。
其二,灵感产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现象,任何能正常思维的人都可能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
无论是贫民还是权贵,不论是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贫困地区的文盲都会产生灵感。
其三,产生灵感几乎不需要投入经济成本,而灵感本身却是可能有价值的。
灵感价值的大小也是随机的,不会因为你高贵就让你产生高贵的灵感,也不会因为你低贱就只让你产生低贱的灵感。
灵感一旦实现了其价值,则可能使其主人高贵。
鉴于灵感价值的特点,可以将灵感看作有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是只有智慧的动物人才能生产的!其四,灵感具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灵感是如何在大脑产生
![灵感是如何在大脑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cad7ae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4.png)
灵感是如何在大脑产生推荐文章灵感思维产生的关键热度:容易让人产生灵感的十五首音乐热度:什么时间最适合灵感的产生热度:什么环境适合产生创意灵感热度:梦中怎样产生灵感热度: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今天,小编为你讲解灵感产生的生物基础,希望能帮到你。
灵感产生的生物学基础现在让我们用科学手段来进一步深入地观察和研究灵感产生的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
根据以上举例和大量实践,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灵感与心情宁静、心平气和的入静状态相关,与睡眠休息相伴,与闭目养神密不可分。
然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灵感往往与α型脑电波在相同的生理状态和条件下伴随出现。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人类和动物的心脏、肌肉会产生心电、肌电,我们的大脑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
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电压在微伏量级,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6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θ、α、β四个波段。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一般婴儿、智力发育不成熟的患者,或是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脑电图可出现这种波型。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受到挫折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型极为显著。
但此波往往亦为少年儿童(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
人在闭眼并安静时该节律最为明显,当安静沉思到一定状态时,在大脑局部区域,如枕部,脑电呈现出谐振状态的α型纺锤波。
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6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体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
有人认为,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人类的睡眠疲劳以及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灵感源于思考
![灵感源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a0285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1.png)
灵感源于思考思维的力量是无限的,而灵感则是思维的产物。
在人类的进步和创新中,灵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还是生活中的点滴改变,灵感都是推动力量。
那么,灵感从何而来?如何激发与培养灵感?本文将探讨灵感的来源和灵感的培养方法。
一、灵感的来源1. 观察力的提升观察力是灵感之源。
当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发现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就可能激发灵感。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类行为,寻找细节并在其中发现新的联系与可能性,将为我们带来无穷的灵感。
2. 阅读与学习书籍是知识的仓库,阅读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领域的素材。
通过深入学习各类专业知识,我们能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中发现灵感的蛛丝马迹。
3. 与他人交流与他人的交流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也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分享和碰撞,会带来新的观点和创意。
而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从而激发出新的灵感。
二、灵感的培养方法1. 练习思考灵感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思考中逐渐形成。
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是激发灵感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启发思维,通过做思维训练题来提升思维敏捷度,同时培养头脑风暴和逻辑思考的能力。
2. 创造触发机会创造触发灵感的机会也是培养灵感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旅行、观影等方式,暂时跳脱日常生活,触发新的思考和创意。
亦可定期留出一段时间专注于思考,远离干扰,发散思维,尝试新的观点和角度。
3. 记录与整理灵感经常是短暂的,所以要及时记录下来。
可以携带笔记本或手机记录灵感的瞬间,将其记录成文字、声音或图片。
随后,进行整理和回顾,挖掘其中潜藏的创意,并与平时的思考和研究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接纳失败与反思灵感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反思的过程。
接纳失败和困难,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也是培养灵感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失败经验,找出问题所在,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为下一次的尝试积累更多灵感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理
[摘要]灵感思维在科研过程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灵感的产生有着典型的自组织机理。
思维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是产生灵感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灵感的源泉;随机涨落是产生灵感的契机。
理解灵感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捕捉灵感。
[关键词]灵感自组织
[中图分类号]b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06-02
人类科学史已经充分表明,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通过灵感思维活动形式实现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得到梦境的启示,灵光一现发现了苯环结构;阿基米德从水桶溢水的现象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查德威克从居里夫人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而顿悟发现中子,等等。
那么什么是灵感呢?所谓灵感,是指人们的思维过程达到高潮阶段时突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产生的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思想闪光和顿悟。
灵感是突然闯入人脑的“闪念”,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把握。
灵感思维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现象,已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主体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灵感的产生具有典型的自组织特性。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学的核心部分之一。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有某种默契而形成的特定结构与功
能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为人类对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这里灵感思维的过程就是自组织的过程。
就灵感的产生而言,它在潜意识层次无意识地孕育和准备,在显意识层次表现出来的自发性,不可预见性,这两者都是灵感自组织特性的重要表现。
下面本文将借助自组织理论对灵感的产生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维系统开放、远离平衡态是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自组织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因此,开放、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灵感是大脑长期准备的产物,并非突然从外部降临于头脑中的。
它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挖掘,是瞬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心领神会。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大脑必须处于开放状态并不断的吸取外界信息,才能克服大脑思维过程中所表现的无序状态。
也就是说科学研究主体在研究发明过程中,必须不断的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领悟。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研究主体需要经历多次甚至无数次失败,从而促进矛盾愈来愈尖锐,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研究者仍然日思夜想,进入“如痴如醉”的境界。
在这种状态下,科学研究主体必须远离平衡,不满足已有的理论和知识。
使思维系统在远离平衡态下
全面开放,只有这样,最终才能突破陈旧观念,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出现灵感,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象征着历尽千辛万苦,突然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问题的赫然出现,这就是灵感。
这个阶段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思维系统的开放、远离平衡态是产生灵感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灵感产生的源泉
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各要素或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根本机制。
在非线性作用下,系统产生整体行为。
思维系统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也就是说,在我们科学创造抑或艺术创造中,思维系统实则经历了十分强烈的非线性反应过程。
在这之后,方可产生灵感之光,达到创造的高峰。
所以,我们把这种思维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称作创造性思维之源泉。
灵感的本质是一种人脑中显意识领域与潜意识领域之间思维信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和相互融合的思维整体过程。
也就是说,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而灵感的产生主要是在潜意识领域完成的。
在潜意识领域,大脑中的各种新旧知识相互碰撞,相互作用而进行着非线性思维运动,正是这种非线性思维运动碰撞出灵感之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线性思维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日本著名科学家白川英树(1936-)因为发现导电塑料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化学奖。
当白川英树被问到什么是他偶然机遇中发现的
价值并将它作为研究的起点时,他回答说,当看到反应器中的白色薄膜时,他就意识到了它可能会是很重要的。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半导体聚合物,而当时这项工作不只他们在做,国际上也有同行在做,所以当他一发现这个现象,就意识到那会与他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是没有想到后来的研究导致了对导电聚合物的开发。
白川英树为什么一看到“反应器中生成的银色薄膜”,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呢?这显然是在“反应器中生成的银色薄膜”诱导下出现了灵感。
这种灵感可称作“诱发型灵感”。
那么,灵感的产生经历了什么过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做这项研究时,白川英树肯定做了许多实验,也得到许多这方面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都储存在他的潜意识领域之内,在他的显意识领域关于半导体聚合物的逻辑思考,虽然没有找到答案的结果,但这种逻辑思考思维过程所形成的思维内容作为新信息潜入到了他的潜意识领域,并因“银色薄膜”信息的诱导,使得在他的潜意识领域内新旧知识相互碰撞,进行着非线性思维运动,从而出现了灵感。
三、随机涨落是灵感产生的契机
自组织理论认为,有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
扰动就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称为涨落。
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是一种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事件。
思维系统中,这种涨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系统内部,思维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在潜意识和显意识领域都存在着剧烈的非线性思维运动。
在这种相互运动和相互融通中导致随机涨落。
也就是说。
科学研究主体要储备足够多的知识,并且通过逻辑思考产生的信息积淀到潜意识领域,在潜意识和显意识思维综合运动中导致随机涨落,出现灵感。
灵感可分为“冥想型灵感”和“诱发型灵感”两种类型。
“冥想型灵感”是潜意识中相关信息的涨落而获得的,而“诱发型灵感”是由于外界信息的触发,使思维系统形成涨落而爆发出的灵感。
综上所述,灵感的产生与自组织机制密切相关。
搞清它的产生机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捕捉灵感。
善于捕捉灵感的人,都十分聪明,颇有点神秘性。
但他们都是经过刻苦学习、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
钱学森教授也指出,灵感是有的,但是你首先得去追求它,你不去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
所以,我们在自己人生道路上要刻苦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灵感。
【参考文献】
[1]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山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80,425.
[2]于海波.论教育系统的自组织机制.中国科学报,2002.
18.
[3]刘卫平.论灵感直觉思维创新的机制与规律.自然杂志,2001.1.
[4]刘国建.论灵感与直觉思维的自组织机制.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1.10.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20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