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比较——古典绘画

合集下载

论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

论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

追求。
西 方古典艺术理论 中的个别 性与典 型性统一 的“ 模仿 说”
与 中国古典 艺术理论 中的个体 意志与客观规 范的统一的“ 言志
环境 与 审美 理 想 , 构 成 了东 西方 世界 不 同的艺术 审美追求和 发展脉 络。把 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与 中国古典 绘画进 行 比较 , 就不 难看 出两者 在审美哲 学 、
点。这 就构成 了人类艺术古典美 的历史形态。 最后 , 让我们放 眼于更 大的人类 文明发展 的角度 , 看看截
首先 , 我们 从 艺术 本体 的认 知上
来看 两者的共同之处。
中 国古典绘 画与 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在对 艺术本体 的认知 上 , 都 没 有实 现艺术 的本体化 。西方古典 艺术 的创
式, 在 本 质 上 仍 然 有 共 同 与 共 通 之 处 。虽然两者 的美学倾 向和发展道 路
不 同, 但两者 追 求和 谐 的终极 理 想是

画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 的外在形式属性 。西 方注 重“ 形式和
谐” , 而东方侧 重于“ 心理和谐” 。在 艺术创作 和欣赏 中, 西方人
致 的。
作观 念注 重“ 美” 与“ 真” , 把 艺术 的创 作和 欣 赏看 成追 求知 识 、 真理 和上 帝 信仰 的活动 。中国古典 艺术的创作观
念 注重“ 美” 与“ 善” , 把 艺术的创作和欣 赏看成传播教 化 、 塑造 人格 、 独善其身 的内在修养之道 。两者 都停 留在 对艺术本体认 知的 同一阶段 , 都属于古典 绘画形 式审美范畴 , 缺乏对 艺术 自
爱血镦 1 i 开 充
I L _ 一
■ —'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艺术在题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中西美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题材在两个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差异。

一、宗教题材宗教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常见的一个题材。

在中西方的宗教艺术中,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崇拜。

在基督教艺术中,对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徒的描绘是最常见的。

这些作品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表现神圣的形象。

而在中国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佛陀、菩萨和罗汉等形象被描绘成庄严肃穆的样子,通常用金色来装饰。

中西方艺术在宗教题材上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反映了两个文化对于宗教的不同理解和美学观念的差异。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经常描绘了战争、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等。

这些作品通常注重表达对历史事件的颂扬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艺术家们运用绘画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历史的辉煌和英雄的形象。

而在西方古代的历史题材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圣经故事、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事件等。

这些作品运用绘画技巧和立体雕塑来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达历史的意义。

无论是中式的历史题材作品还是西式的历史题材作品,都呈现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视和热爱。

三、风景题材风景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都存在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强调中庸之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山水构图和墨色的运用是重要的技巧。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更注重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呈现。

西方古代的风景画通常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来表达,细腻的色彩和精细的画笔技巧使画作看起来栩栩如生。

四、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是中西方古代美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通常描绘宫廷美女、文人雅士和历史人物等。

在人物画中,中国古代的画家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空间的掌控来表达人物的特质。

而西方古代的人物画则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精确表达。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方美术题材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将从题材的差异、表现手法的不同和艺术
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题材差异
中西方美术在题材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在古代中国,以人物、风景、花鸟等自然
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这些题材既有其特定的实际意义,又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蕴。

而在西方美术中,虽然也有关注自然和人物,但更多
地关注肉体、情感、信仰和精神上的表达,例如宗教题材、肖像画、静物画等。

二、表现手法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表现手法上存在较大区别。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写实,重视笔墨的表现,
尤其注重状物的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描绘,追求光影效果和
说服力。

在构图上,中国古代绘画偏向静态,追求象征和意蕴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倾
向于动态,追求空间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三、艺术特色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艺术特色上也存在许多不同。

中国古代美术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
影响,追求的是“神韵合一”的境界,注重审美的精神内涵,倾向于以“神”为主,形神
兼备。

而西方美术则更注重外在的视觉效果,重视真实感和表现力,强调“形”上的表现。

总之,中西方美术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彼此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差异都给我们
带来了不同的美学享受和思考,也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中西古代人物绘画比较

中西古代人物绘画比较

中西古代人物绘画比较摘要:中国和西方古代人物画的风格形成有着差异巨大的民族特色和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人物画对外形要求不苛刻,讲究表现人物精神,注重“以形写神”。

而西方的人物绘画受民族宗教影响很大,在科学探索的精神基础上求真求实,西方画家注重对人物的进行再现和描绘,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理性求实精神与悲壮热烈气质的追求。

中西方在绘画材质方面,绘画的功能性和写实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中西古代人物画也不完全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个体,在探索中,它们还是有融合渗透的艺术共同点,相互影响和发展。

关键词:中西古代人物画比较民族意识审美人物画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的花园中绽放奇葩。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人物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

这里,我们对中西古代人物绘画进行分析,看看古代中国和西方在人物画上有怎样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对中西的艺术比较,宗白华先生说:“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番礴,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相的刻画。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

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

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1】。

”它非常透彻地表现了中西艺术的差异,而在古代人物画中,这种差异更是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艺画术美错误!术错误!111029003611级软件工程项梦霞一、中西绘画审美得观念及表现形式得差异就“观念”来说,中国人向来感性,向来善于寄托情怀,中国画就是按照中国人特有得表现形态发展而来得。

中国古人写诗大都抒发感受情趣,文化系统也离不开情感,很少有物创作尤为重要,表现方法主要依线条为主,一条线包含了结构造型囊括了所有情感。

而一幅好得西画首先具备得就是“真理”,更偏重于对内在结构得描绘强调客观现象.她们瞧重素描关系,立体效果,明暗调子,注重用点,线,面相结合得原理来描述对象与营造气氛,一幅好得素描里必然出现鲜明得调子充足得结构关系。

从古典画派得经典之一安格尔得绘画中就能瞧出着一点,她得油画把素描关系放在第一,充分得利用点线面得相互结合来塑造画面来驾驭色彩。

还有德国画家德加得素描,瞧过荷尔拜因得素描得人无一不为她对人得造型精准而折服,但瞧德家得素描却常常被她用明暗用明确简单得素描关系所营造得气氛所感染,我们会不经意得感受到画面得真挚与诚恳。

二、中西绘画审美在空间表现上得差异在空间得表现上,中西两方也存在着分歧.我们在前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得说国画注重意境,其实国画之所以给人强烈得意境效果还有个空间分布上得原因,国画上得树就是成片得,山就是成群得,主要用分散得视点来塑造画面空间。

这样得分散能形成一种气氛,放眼瞧去就就是一片气息,没有过分强调某个个体,而就是着重去强调群体带来得视觉效果。

让人感觉到树不仅仅只就是树而就是处在被树环绕得一息境界之中,着重境界中有大气,有飞禽走兽,有大地万物,有无声无息正在繁衍着得生命.国画用分散得眼光瞧世界,瞧到得不就是一花一木得繁荣而就是一种生态一种世故人情得风情万种。

而西方绘画拿集中得眼光瞧事物,她们有她们准确得焦点,有明确得定点,她们会合理得安排光线来自何方,与国画恰恰相反她们尊崇自然,画面事物有主次之分,相对国画而言更为直接与理智,西画研究焦点有让事物更为清晰更为真实可信得目得,她们会为一个局部费上很大一趁功夫,会把一个事物完整得描述出来,服从来源于大自然得一切实物。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艺术应当模仿自然 ”。 达芬奇: “绘画为自然的孙儿”。
(揭示出事物发展普遍性和必然性规律)
春秋战国哲学家老子: “ 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神本质。)
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 创造,必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绘 画的发展上最初都为人物画,题材多为宗教服 务。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的风景画、静 物画发展过程开始都作背景、陪衬,而后逐渐 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中西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 系上都有由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趋向。中国 绘画早期也重视对自然和实景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踏歌图》马远(南宋)
《花卉图卷》徐渭 (明)
《孟蜀宫伎》唐寅(明)
《有舞者的风景》1648年 克洛德·洛兰(法国)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筛麦妇》1854年 库贝尔(法国)
我们在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时,会发现这 些中、西绘画作品画面上有一个明显的不 同,这个不同是什么?
人文绘画
西风潇潇下木叶,江山青山愁万叠。 常年悠悠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
《竹石图》郑板桥(清)
《 渔父图》吴镇 (元)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中国古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归宿,历来强调“画者,文之极也”,题 跋能表达或深化了绘画的意境,表现画家的哲学美学观念,隐现出对自然,对人类的哲人之思。
科学绘画
中国画画面上经常出现诗文题跋,而西画没有题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花卉图卷》徐渭 (明)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中国画上的这些题跋还有什么内涵 和作用?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大文明的绘画,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情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在绘画领域中,中西方在创作思想、技法表现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绘画体系。

而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壁画。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绘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的不同,为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和题材提供了不同的基础。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神秘、诗意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的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对形式的创新。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表现形式,它追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绘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在西方,绘画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它注重对色彩、形态、光影等视觉现象的再现。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追求的是对现实的精确再现和对观念的传达。

三、题材:中西方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画家一般需要通过对题材的再现和对画面的构图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情感。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选择相对更加广泛,除了表现自然的题材外,西方绘画还会表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的再现通常需要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处理。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 格的比较及代表作 赏析
contents
目录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与创新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
01
CATALOGUE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绘画材料与工具的比较
绘画材料
代表作品
《抢夺留西波斯的女儿们》、《阿波罗与达芙妮》
印象派绘画
总结词
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运用,追求自然、清新、轻快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印象派绘画作品以日常生活、风景等题材为主,如莫奈的《睡莲》和塞尚的《苹果与橘子》,通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和 色彩运用,展现出自然之美和日常生活之趣。
代表作品
《睡莲》、《苹果与橘子》
表现形式
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意境的营造,强调“留白”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细节的表现,追求真 实再现。
02
CATALOGUE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文人画
总结词
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内敛的意境,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底蕴。
详细描述
文人画强调笔墨的运用,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表 现出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致。其代表作有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明代文徵 明的《山水图》等。
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探索新的媒介材料
尝试使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 ,如综合材料、数字绘画等,可 以突破传统绘画的限制,为中西 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提供更多
可能性。
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艺术交流的增多,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艺术家们将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创作自由。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古代中西美术在题材上存在着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题材,来研究其间的异同之处。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宗教题材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都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主题。

佛教美术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佛教故事或者佛家典籍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表现。

而道教美术则注重描绘道教神仙和神话传说。

儒教美术则以文人雅士的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

在西方,基督教是宗教美术的主要题材。

教堂的壁画、祭坛画和大型绘画作品中,经常描绘基督、圣母玛利亚、圣徒等宗教人物以及宗教场景,例如耶稣受难、末世审判等。

二、肖像题材肖像是古代中西美术的另一个重要题材。

在中国,肖像画起源于汉代以来的墓室彩画中,主要描绘了贵族、官员、文人、女性、儿童的肖像画。

而在西方,肖像画也是艺术史上的一大主题。

从中世纪的堂皇肖像到文艺复兴的写实肖像、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肖像,各个时期均有着不同特色的表现方式。

三、历史题材历史题材在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中国历史题材绘画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明朝画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画家翁方纲的《清明上河图》。

而在西方,历史题材主要是描绘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事件,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世纪》和法国革命时期的《奔马》。

四、风景题材风景描绘是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中国画以山水、花鸟、园林等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而在西方,则以风光、海滩和城镇等场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例如威尼斯风景画家提香的《圣马可广场》,以及荷兰画家描绘的水边风景。

总之,中西方古代美术在题材上都有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这些古代美术题材表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对于当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庞大不同,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以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当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善恶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转变,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偏向于光学意义上的,加倍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试探。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专门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超级写实的,对,更多。

中国画是写意的,那个写意可不是可能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中国画不但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那个中国画里表现得超级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画人物动身,可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所以在中国从色彩、构图、黑白、线条,方方面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从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这就是中国人天然地有电影的思维、运动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中国画意象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成心,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融合,天人合一。

固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融合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再也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气宇标准。

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没必要去知,更无心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核心透视,而善散点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转变;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画;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古代中西美术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的美术传统。

这两种美术传统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的一些内容。

1. 历史题材古代中国美术中有许多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百子图》等。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了历史事件、宫廷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等。

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历史题材则更加强调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历史,例如雕塑作品《拉奥孔和云妮吃葡萄》、画作《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等。

2. 宗教题材宗教题材在古代中西美术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美术中的宗教题材通常描绘佛教、道教、儒教等的神像、仪式和信仰活动。

例如《千手观音图》、《明代千壸佛像》等。

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宗教题材则以基督教为主题,描绘了耶稣、圣母玛利亚、圣经中的场景等。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

3. 风景题材古代中国美术中的风景题材重视山水的表现,尤其以山水画闻名。

古代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例如《千里江山图》、《庐山真面目》等作品。

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风景题材则更加注重逼真的绘画技巧,如荷兰画派的风景画中常常表现了田园风光和城市景观。

例如鲁本斯的《流亡者之地》、米勒的《乡村花园》等。

4. 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是古代中西美术中的主题之一。

古代中国美术中的人物题材通常描绘皇帝、后妃、宫廷大臣等宫廷人物,同时也有描绘社会百姓生活的作品。

例如《皇帝出巡图》、《兰亭序》等。

而古代西方美术中的人物题材则更加强调个体的形象和情感表达,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弗朗西斯哥雅的《肖像》等作品。

古代中西美术的题材选择和表现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美术注重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作为题材,追求意境和神韵的表达。

而西方美术则更加注重个体形象和情感表达,在历史、宗教、风景和人物等方面表现较为丰富。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现象,其呈现的艺术形式和主题也
大致有所差异。

本文将就古代中西美术题材进行详细比较。

一、宗教题材
中西方文化中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艺术中,宗教题材往往表现
为佛教和道教的题材,佛教题材多是佛像、佛教故事;道教题材多是石刻、石碑。

而西方
艺术中,天主教的题材几乎占了绝大部分,以耶稣、圣母等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塑的数量非
常之多。

二、历史题材
中国古代绘画中,历史题材为常见的绘画题材,历史题材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
英雄人物,如《精忠报国图》、《望江亭图》等;二是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
游记》等。

西方艺术中历史题材则多是古希腊神话,如《勒阿弥俄娜》,以及中世纪的骑
士文化,如《亚瑟王》。

三、风景题材
中国古代绘画中,风景题材有山水画、花鸟画等,其中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形式,如北宗、南宗等。

西方艺术中的风景题材多被表现成城镇、公园等,以及自然风光等。

四、人物题材
中西方的人物题材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人物题材表现为官员、皇帝、妇女等;
而西方艺术则多是贵族、王室和神话人物的刻画,如《蒙娜丽莎》、《大卫》等。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古代美术题材有很大的差异。

从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
和人物题材几方面来看,中西方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不同,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各自有所偏向。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写实与写意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画的重要区别是,一个注重写实,一个注重写意.所谓写实,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的面貌,强调事物形态的真实性.西方绘画这种写实的观念,受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模仿说的影响.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最早阐述了“美的艺术”的特征,并把“美的艺术”称为“模仿的艺术”.模仿说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也是亚里斯多德艺术理论的基础.12世纪中期后,由阿拉伯传入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学说,包括艺术模仿理论,经过西方基督教的改造和融合,纳入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成为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理论.实际上,基督教绘画的写实观念,早在亚里斯多德理论传入欧洲之前就已经存在.这种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自于基督教教义本身.基督教教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及人的躯体,都是上帝创造的.基督教神学家还多方论证上帝创世的真实可靠性.在这“信仰的时代”里,艺术家是“忠于上帝”的工具,必须全身心地为宗教服务,按照宗教的观念和教会的要求,描绘苍天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草木、飞禽鸟兽,表现它们的真实存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要注意表现人体的比例、结构,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出来的,画家必须小心翼翼的表现人,不能歪曲人的形象.石涛山水作品基督教美学家还认为,一切美都来源于上帝,美的根源只在上帝,只有上帝才是美的本体,才是美本身.中世纪美学家奥古斯丁说:“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这实际上把真与美,都归于上帝.因此,表现美,是为了上帝,因美来自上帝.表现真,也是为了上帝,因为真是上帝创造的.12世纪中期后,亚里斯多德学说传入西欧,神学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上帝是美的根源的学说,另方面,将亚里斯多德的艺术模仿自然的学说,经过改造,融进了基督教神学之中.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自然万物的根源和制造者,上帝虽然不创造艺术品,但它创造的自然产品,却可以为艺术家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若干范例,准备好各种要素,而艺术家不能创造自然产品,他要创造艺术作品即人工产品,就必须以上帝创造的自然产品为范例,模仿上帝创造的活动方式.他说:“艺术的过程必须模仿自然的过程,艺术的产品必须模仿自然的产品.学生进行学习,必须细心观察老师怎样做成某种事物,自己才能以同样的技巧来工作.与此同时,人的心灵着手创造某种东西之前,也需要受到神的心灵的启发,也必须学习自然的过程,以求与之相一致”西方文论选上卷.可见,托马斯·阿奎那的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自然主义地反映自然和客观现实,而是要求自然的模仿与艺术家的主观精神结合起来.这是他以神学改造亚里斯多德“艺术模仿说”的结果.总之,基督教神学美学家,主张艺术反映真实,反映自然,但他们的真实观来自上帝,是由上帝创造的真实.莫迪里阿尼油画作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艺术家则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科学来探讨艺术美的规律.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为绘画和雕塑的主要创作手段.绘画被视为一门科学,如司汤达所说,大卫画派实际上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就跟数学、几何、三角一样”.达·芬奇说:“镜子为画家之师”,“面前摆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达·芬奇论绘画.阿尔伯蒂在论雕刻中也说:“就雕刻来说,需尽量像人.”事实上,达·芬奇、拉斐尔、大卫、安格尔、伦勃朗等画家,都是运用科学理性进行创作活动,他们追求物象的质感,形体的真实.他们所描绘的绸缎、天鹅绒、大理石、金属、肌肉等,达到了可触、可及、有冷有暖的真实感.达·芬奇在画论中说:“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也就是说,最美的作品,应是描绘真实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虽然继续表现传统的基督教题材,但由于追求真实,他们笔下的神灵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人物,而是具有人性特点的现实人物形象.与西方绘画写实手法不同,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写意,就是不刻意追求视觉效果,不模仿物象的外在真实,画家抓住客体中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达深邃含蓄的意境,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传达画家的心意志趣.画家所描写的物象,与客观的实际事物并不完全相同,在形似与神似间,更突出神似,在客观与主观间,更突出主观精神的自我表现.画家不追求形体的真实,而是追求“气韵生动”,意境的深邃.追求神似,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原则.龚贤 1687年作湖山天青立轴中国画的写意观念的形成,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宗教观有密切关系.中国文人士大夫出身的艺术家,基本上是以老、庄思想来理解佛教和道教的,他们的绘画,也主要是依据老、庄的审美思想来创作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庄子的“道通为一”的观点,都是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息,变化不已,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有机生命整体.特别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思想,成为道教和禅宗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思想认为,在精神上,人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息息相通的,都是“道”的体现.因此,表现“道”的变幻之美,朦胧之美,表现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就成为古代画家创作的追求.对于山水画来说,画家们不仅要画出山水之形,更重要的是,要“迁想妙得”,抓住山水的“神”,这个“神”,就是“道”的宇宙本原.只有将万物生命的本质,与人的灵性融为一体,即外在的山水与内在的心灵相互贯通,才能形成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在这一境界里,物我、物物的界限已泯没,时空的方位也不复存在,便出现了“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雪中芭蕉的景象.沈括解释说,这种景象,是“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回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南宋时期的水墨画家马远、夏圭等人的行笔简率,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如着名的泼墨仙人图,都明显地受到写意之风的影响.写意对元、明、清画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窠石平远图北宋郭熙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创作中,中国画的写意,并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写实,而在一幅画里,必须既有虚处,又有实处.有虚无实,不成其为画;有实无虚,也不成其为画.只有虚虚实实,虚实相间,在似与不似之间幻化奇妙,笔到意到,使人浮想联翩,才能达到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与西方追求写真的绘画相反,中国写意画更注重“虚”,认为虚处比实处更重要.如潘天寿所说:“空白处理不好,实处也搞不好.所以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分重视.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可以借用作画理.就是说黑从白现,对空白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处理好画面的黑实之处”潘天寿谈艺录.写意画由于对“虚”和“无”的重视,进而产生了“妙在无处”清代王昱东庄论画的理论.中国写意画之妙,就妙在“无”处,也就是妙在无笔墨无形象之处,即“无画处皆成妙境”.但中国画中的这种“虚”,并不是西方画家的牛吃草,什么也没有,曰草被牛吃了,牛吃完草走掉了,只剩下了一张白纸.中国写意画创作,遵循着老子的“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辩证思想.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当然,首先要有意境,否则虚而无物”潘天寿谈艺录.这就是说,“无”,有着它特定的内容,“无”首先是一种意境表现,使人们在“无”中,感受到宇宙间生命的意义,感受到画家的个体精神.这种艺术创造思想,给中国画家带来极大的自由,因而使中国绘画能较早地进入了真正的艺术天地.中西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差别,一些西方美学家也看得很清楚,如英国美学家哈·奥斯本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认为:西方古代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的区别,西方自然主义追求表面真实,追求戏剧性的情节和激动人心的场面,而中国古代美学思想,重视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宇宙原理的“道”,以及与“道”默契协调在一起的艺术家的人格.所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先驱,现代西方的美学思想,应当走中国的道路.哈·奥斯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中西艺术的差别,并肯定了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意义,这是十分难得的.四景山水图南宋刘松年。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

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

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

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

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

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

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

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者:益智中学蔡艳艳
一、中西方古典绘画相似的发展历程 岩画——壁画——丝帛画(画布)
岩画:
阿尔塔米拉岩洞长270米,深邃曲折。超过150幅岩画集中在深180米 处,多数是简单的风景画和动物画。
小库孜巴依岩画(狩猎图)
新疆阿尔泰岩画
将军崖岩画 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
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霍贝玛 乡间村道
郭 熙 早 春 图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揭示出事物发展普遍性和必然性规律)
春秋战国哲学家老子: “ 天人合一”、“大象无形、五色 令人目盲”。
(中国古代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表现客观事物的精神本质。)
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 的创造,必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 现在绘画的发展上最初都为人物画,题材 多为宗教服务。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与西 方的风景画、静物画发展过程开始都作背 景、陪衬,而后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中西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都有由注重 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趋向。中国绘画早期也 重视对自然和实景的描绘。
西方古典绘画(油画)——油彩、画布、笔、刀
四、中西方古典绘画不同的绘画风格
西方古典绘画(油画)——写实 中国古典绘画(国画)——写意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张萱 周昉 《唐宫仕女图》
文征明小楷题款: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
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 若王摩诘之《雪溪图》、郭忠恕之《雪霁江行》、李成 之《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 岩积雪》、赵承旨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 霁》、王叔明之《剑阁图》皆着名今昔,脍炙人口,余 皆幸及见之,每欲效仿自歉不能下笔。曩于戊子(1528)年 冬同履吉(王宠,1494-1533)寓于楞伽僧舍,值飞雪几尺, 四顾千峰失翠,万木僵仆,乃与履吉索素缣乘兴濡毫为 图,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 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虽不能追踪古人之 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减也,因识岁月以归之。 嘉靖壬辰(1532年)冬十月望日衡山文征明。
达芬奇名作欣赏 《蒙娜丽莎》
达芬奇名作欣赏 机械、解剖图
丝帛画(画布)——亚麻布
二、中西方古典绘画相似的分类 1、山水画——风景画
二、中西方古典绘画相似的分类 2、人物画
二、中西方古典绘画相似的分类 3、花鸟画——静物画
三、中西方古典绘画(成熟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 中国古典绘画(国画)——笔、墨、纸、绢、砚、国画颜料
为什么古代中、西绘画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东、西方绘画的异同,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深一层次探究, 是观察方法的不同;再深一层次剖析,是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 化背景的差异。这是当时古希腊哲学与中国春秋战国哲学不同的美术观 念所决定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艺术应当模仿自然 ”。 达芬奇: “绘画为自然的孙儿”。
丝帛画(画布)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名称】湖南长沙楚墓<龙凤人物图> 【类别】中国古画、中国帛画 【年代】春秋战国 【文物原属】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文物现状】湖南省博物馆藏 帛画,墨笔,设色,纵:31.2厘米、横 23.2厘米。
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 )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
生殖崇拜岩画
• 新疆昆仑山《羊与手印》
壁画:
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 窟
254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北魏
尸毗王割肉贸鸽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元
•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米 开 朗 基 罗 画 像
米开朗基罗与尤里乌斯二世
西斯廷天顶画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来自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透视方式 散点透视 ( 三远法)
西
焦点透视
(平行、成角)
审美特点 写意、重画家主 写实、注重客观
观情感的表达
现实的描绘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花篮图》 宋代 李嵩 《水果篮》 意大利 卡拉瓦乔
邹一桂 白海棠图册(清)
•西 斯 廷 内 景
• 创造亚当
局部
• 失乐园
我的胡子朝向前 我的脑袋弯向肩 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脸上画满了图案 我的脸看不清道路 只能摸索向前 前身的皮肉拉长 后身的皮肉缩短 像是弓绷上了弦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 壁画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 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 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折枝”构图法。他使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 具体观察角度与环境的限制 。
西方传统静物画追求写实 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 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 觉效果。
蓝色花瓶里的花束
扬.勃鲁盖尔 [17 世纪初]
王冕 墨梅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比较:
西方 静物画 中国 花鸟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