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性质1、2、3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等式的性质1、2、3。
2.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黑板3. 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不等式知识。
2. 提问: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a+c>b+c(c为任意实数)。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b,ac>bc(c为正数)。
3.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3:如果a>b,c>d,ac>bd(c、d为任意实数)。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举例讲解不等式性质1的应用。
2. 举例讲解不等式性质2的应用。
3. 举例讲解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时五、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2. 提问: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呢?六、拓展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4:如果a>b,a/c>b/c(c为正数)。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5:如果a>b,a^n>b^n(n为正整数)。
七、例题讲解(10分钟)1. 举例讲解不等式性质4的应用。
2. 举例讲解不等式性质5的应用。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 本节课讲解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性质1、2、3、4、5。
2. 学生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乘除性质;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不等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 不等式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用“<”、“>”、“≤”、“≥”表示;3. 示例:2>1,3<4。
二、不等式的同向相加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示例:若a>b,则a+c>b+c(c为任意实数);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三、不等式的反向相减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 示例:若a>b,则-a<-b;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四、不等式的乘除性质1. 性质定义: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示例:若a>b,则ac>bc(c为正数);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
五、不等式的大小比较1. 性质定义:比较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2. 示例:若a>b 且c>d,则ac>bd;3. 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并解释原因。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解释原因;2. 课后作业:选择一道与不等式基本性质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解答等情况。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性质;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不等式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1. 性质定义:解不等式,找出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2. 示例:解不等式2x-3>7,得到x>5;3.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并写出解集。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 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 采用例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的不等式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点,如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
2.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3)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一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 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b.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c. 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2. 例题及练习题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提问:不等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示不等式?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如购物时比较价格、比赛成绩排名等。
七、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巩固不等式性质的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掌握不等式的运算规则;3. 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3的推导;2. 不等式运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不等式知识;2. 提问: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二、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运算规则(15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讲解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则;3. 举例说明不等式运算的运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 强调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六、不等式的应用举例(15分钟)1. 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问题、比赛评分等;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七、不等式的综合训练(15分钟)1. 给出一些综合性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提高解题效率;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正确率。
2. 强调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九、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 选择一些不等式的应用题目,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不等式根本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不等式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关集中心校七年级数学组导学案专用纸主备人:胡伟审核人:使用人:第11周讨论时间: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解决方法: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的导出,采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归纳猜测结论、验证等环节来突破的.并在理解的根底上加强练习,以期到达学生稳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讨论、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设计流程问题:等式有哪些性质?〔学生交流3-5分钟〕学生答复等式的性质: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已学过的等式性质内容的记忆,及表达语言的准确性;〔2〕学生对等式性质得出过程的回忆.探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学生读文8-10分钟后,研讨并解决下面问题〕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A位于表示b 的点B的右侧,画图表示.〔一〕做做1.请你在上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a+3和b+3的点来,哪个点在右侧?并用不等号连接下面的式子: a+3______b+3.类似地,应有 a+c______b+c.2.如果在a>b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多举出几组数据,结合数轴来比拟出两组数的大小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如果a>b,那么 a+c>b +c,a-c>b-c.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二〕探究1.根据8>3,用“>〞或“ 8×2_______3 × 2; 8×〔-2〕_______3×〔-2〕.8× _______3×; 8×〔-〕_______3×〔-〕.8×0.01______3×0.01; 8×〔-0.01〕_______3×〔-0.01〕.2.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3.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4.你有什么发现?再举几例,验证你的结论.通过多组数据,观察、思考、一起探究两组数的大小关系.学生在填空的根底上分组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的讨论.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时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并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比照,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如果a>b,并且c 〔三〕例题例根据不等式的根本性质,把以下不等式化成x>a或x2;〔2〕2x20.学生独立完成,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填写答案,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稳固不等式的性质.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说出填空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2〕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的掌握情况.解:〔1〕 x-l>2,x-l+l>2+1〔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 x>3.〔2〕2x 2x-x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2〕, x20 〔不等式的根本性质3〕, xa或x 〔四〕教后检测1.如果a〞或“a或x8x+1;〔3〕 x>-4;〔4〕-10x 〔五〕当堂训练1.在以下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根本性质.〔1〕假设a-3<9,那么 a ______12;〔2〕假设-a<10,那么a______ -10;答:〔1〕a<1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 2.a<0,那么〔1〕a+2 ______2;〔2〕a-1 ______ -1;〔3〕3a______ 0;〔4〕a-1______0;〔5〕|a|______0.答:〔1〕a+2<2,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2〕a-1<-1,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3a<0,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根本性质1,得a-1<-1.又,-1<0,所以 a-1<0.〔5〕因为a<0,所以a≠0,所以|a|>0.〔此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根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根底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 是非负数等.〕 3.判断以下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口答〕〔1〕因为7.5>5.7,所以-7.5<-5.7;〔2〕因为a+8>4,所以a>-4;〔3〕因为4a>4b,所以a>b;〔4〕因为-1>-2,所以-a-1>-a-2;〔5〕因为3>2,所以3a>2a.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3.〔2〕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3〕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2.〔4〕正确,根据不等式根本性质1.〔5〕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2〕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根本性质3〕〔学生在答复此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4.按照以下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1〕由-2<-1,两边都加-a;〔2〕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5.用不等号填空:〔1〕当a-b<0时,a______ b;〔2〕当a<0,b<0时,ab ______0;〔3〕当a<0,b>0时,ab ______0;〔4〕当a>0,b<0时,ab ______ 0;〔5〕假设a ______ 0,b<0,那么ab>0;〔六〕教后反思第2篇:根本不等式教学设计根本不等式一、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用新课程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①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②要创设几何和代数两个方面的背景,从数形结合的高度让学生了解根本不等式;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证明根本不等式;④用根本不等式来证明一些简单不等式.第二层面:过程与方法,通过掌握公式的结构特点,适当运用公式的变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去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走进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②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运用性,体会数学的微妙,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设计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天平测量的问题,另一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试验,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和理解根本不等式,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环节:探究交流,发现规律.我在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数据去比拟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并通过小组折纸试验,通过这样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三个环节:启发引导、形成结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根本不等式进行严格的证明,包括了比拟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而学生对作差比拟法是比拟熟悉的,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过程要加强引导,并组织学生去探究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标准证明过程,为今后学习证明方法打下根底.第四个环节:训练小结,稳固深化.学习根本不等式最终的目的表达在它的运用上,首先在例题选择上,注重让学生充分认识和间的关系,给出一般的结论,在练习中我选择了题组形式,目的是与让学生强化对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第五个环节:研究拓展,提高能力.我设计了一道关于例题的变式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通过适当的变形将其化为例题中出现的形式,表达化归的思想,最后设计三道思考题,两道进一步稳固化归思想及应用根本不等式的条件,一道需要分类讨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好展示自己能力的时机,得到进一步提高.最后我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自行归纳我们这节课当中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最后一问中,让学生去总结在使用根本不等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条件.虽然我没有点出“一正二定三相等〞这样的结论,但已潜移默化为我们下一节课使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本节课重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例子理解根本不等式,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灵活使用化归思想把问题转化为运用根本不等式,以及根本不等式成立条件中包括等号成立的条件.在这一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根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包括它的成立条件,在这一节课中我的总体想法是通过互动,发现规律,直接猜测,指定验证,得出结论,最后灵活运用这个结论来解决问题.四、本节课亮点:1.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3.实现课堂三大转变:①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②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的体验和感悟;③变模仿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4.课堂小结采取问题式小结给学生留下满口香.导入新课探究: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用投影仪给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并介绍此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通过直观情景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推进新课师同学们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如何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根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2.进一步掌握用根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3.审清题意,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不等式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是根本不等式应用举例的延伸。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4.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这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得探究有很大的正迁移作用,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气氛很浓,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图片上的男孩和女孩因为年龄发生了争执。
男孩说:“我今年7岁你6岁,你比我小”女孩说:“再过两年我就比你大了”男孩大声嚷到:“错错,现在你比我小,以前你也比我小,以后你还是比我小,你永远都比我小!”看到男孩理直气壮的样子,我想是个什么理让这男孩这样有底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课件)二,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一)探究(1)我们把这些不等式和6<7比较下,不等式的两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以上的几个式子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同学回答)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难怪男孩说他永远比女孩大的哦,原来他凭的是这个理,在这我要给这男孩点个赞哦!他一语就说出了不等式的这条性质(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还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实例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这条性质。
(展示课件)(在一架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砝码质量为a和b:1、天平倾斜,说明a b(填=、<或>)2、再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添加质量为c的砝码,天平的倾斜情况会怎样变化?用式子表示为:3、再在天平的两端分别减少质量为c的砝码,天平的倾斜情况又会怎样变化?用式子表为:4、天平的倾斜情况保持不变,说明了不等式的)(3)这条性质用简洁的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二)练习:请看下面几个题用“>”或“<”填空:(1)已知a>b,则a+3____b+3;(2)已知a<b,则a-5_____b-5(三)讲解例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 >a或x< a的形式:(1)x + 6 > 5 ;(2)3x < 2x -2 .三,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一)探究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请看表格!2,对照各自的表格小组内开始讨论。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2.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形.(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勇敢尝试、探索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数学教案-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二)。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2.学生学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下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二)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三)疑点弄不清“不等号方向不变”与“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四)解决办法讲清“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的一组比较大小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与等式性质的对比中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3.通过教师的板书及学生的互动练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二)整体感知通过具体的事例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再反复比较三条性质的异同,从而寻找出在实际应用某条性质时应注意的使用条件,同时注意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1、2进行比较:相同点为不管是对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同点是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情况下等式仍然对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却不一样,在用同一个正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方向不变;而在用同一个负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这是在不等式变形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1)用“>”或“<”填空.①7+3____4+3 ②7+(-3)____4+(-3)③7×3____4×3 ④7×(-3)____4×(-3)(2)上述不等式中哪题的不等号与7>4一致?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3换成5,-3换成一5,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0呢?为什么?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6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学生活动:看课本第57~58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区别、联系?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下面尝试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①若,则,;②若,且,则,;③若,且,则,.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不等式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①若,则.②若,且,则,这些先不要向学生说明.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1)(2)(3)(4)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解:(l)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得(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2,得(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4得【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例2 设,用“<”或“>”填空.(1)(2)(3)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例2,由3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其他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最后与书中正确解题格式对照.解:(1)因为,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性质1,得(2)因为,且2>0,由不等式性质2,得(3)因为,且-4<0,由不等式性质3,得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注意问题: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1)用“>”或“<”在横线上填空,并在题后括号内填写理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2,3分别用A、B、C表示.)①∵∴()②∵∴()③∵∴()④∵∴()⑤∵∴⑥∵∴()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烘托学习气氛.答案:①(A)②(B)③(C)④(C)⑤(C)⑥(A)【教法说明】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是应用不等式的哪条性质,是怎样由已知变形得到的.注意应用不等式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2)单项选择:①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②由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③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是任意有理数④若,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B.C.D.师生活动:教师选出答案,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答案:①A ②D ③C ④D(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 ) ②∵∴( )③∵∴( ) ④若,则∴,(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答案:①√②×③√④×【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教师应讲清楚.(四)总结、扩展1.本节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2.注意事项:(1)要反复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2)当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一定要看清是正数还是负数,对于未给定范围的字母,应分情况讨论.3.考点剖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历届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P61 A组4,5.(二)选做题:P62 B组1,2,3.参考答案(一)4.(1)(2)(3)(4)5.(1)(2)(3)(4)(5)(6)(二)1.(1)(2)(3)2.(1)(2)(3)(4)3.(1)(2)(3)九、板书设计6.1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二)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若,,则.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若,,则.二、应用例1 解(1)(2)(3)(4)例2 解(1)(2)(3)三、小结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四、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盒子里有红、白、黑三种球,若白球的个数不少于黑球的一半,且不多于红球的,又白球和黑球的和至少是55,问盒中红球的个数最少是多少个?第5篇教学设计初二下册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设计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解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不等式学习。
2. 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习题,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记忆和运用。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 引入绝对值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不等式解题方法。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将不等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
3. 自我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有关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等式有什么性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2.1 展示不等式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2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并总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3.1 出示例题,讲解例题的解法,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3.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练习4.1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
4.2 学生总结练习中的经验教训。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不等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3. 引导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巩固练习1. 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并讲解,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十、布置作业1. 请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进行不等式性质的探究,发现更多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乘除相反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3. 利用PPT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性质的应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不等式基本性质。
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评估学生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举出生活中的不等式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十、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练习册。
3. 实际问题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不等式基本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一些有关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举例:若a>b且c<0,则ac<bc。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负数在乘法性质中的影响。
-难点3:将不等式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并正确应用基本性质。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购物预算问题,学生需要将预算限制转化为不等式,并利用性质进行求解。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2.2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2)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3)加法性质:如果a>b,那么a+c>b+c(c为任意实数);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能够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他们在讨论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问题。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还不够精准,有时会导讨论更加高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大家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 交流.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1.2 A )第二张:(记作§1.2 B )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大家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生]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师]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师]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5∴3+2<5+23-2<5-23+a <5+a3-a <5-a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师]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下面继续进行探究.[生]∵3<5∴3×2<5×23×21<5×21. 所以,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生]不对.如3<53×(-2)>5×(-2)所以上面的总结是错的.[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生]如3<43×3<4×33×31<4×31 3×(-3)>4×(-3)3×(-31)>4×(-31) 3×(-5)>4×(-5)由此看来,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非常棒,那么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某一个数时(除数不为0),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推导.[生]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因此,大家可以总结得出性质2和性质3,并且要学会灵活运用. 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π42l >162l 的正确性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周长为l 的圆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π42l 和162l ,且有π42l >162l 存在,你能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释吗? [生]∵4π<16 ∴π41>16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 π42l >162l 3.例题讲解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 -5>-1;(2)-2x >3;(3)3x <-9.[生](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x >-1+5即x >4;(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x <-23;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3,得x <-3.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4.议一议或除以某一个数时就能确定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能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在本题中讨论的是字母,因此首先要决定的是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某一个数的正、负.本题难度较大,请大家全面地加以考虑,并能互相合作交流.[生](1)正确∵a <b ,在不等式两边都加上c ,得a+c <b+c;∴结论正确.同理可知(2)正确.(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c ,得ac <bc,所以正确.(4)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c ,得c a <cb 所以结论错误.[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吗?[生]不同意.[师]能说出理由吗?[生]在(1)、(2)中我同意他的做法,在(3)、(4)中我不同意,因为在(3)中有a <b,两边同时乘以c 时,没有指明c 的符号是正还是负,若为正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则不等号方向改变,若c=0,则有ac=bc,正是因为c 的不明确性,所以导致不等号的方向可能是变、不变,或应改为等号.而结论ac <bc.只指出了其中一种情况,故结论错误.在(4)中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c ≠0,但不知c 是正数还是负数,所以不能决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若c >0,则有c a <c b ,若 c <0,则有c a >cb ,而他只说出了一种情况,所以结果错误.[师]通过做这个题,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生]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时,关键是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改变与否.[师]非常棒.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而且做过一些练习,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请大家对比地进行.[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两条.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Ⅲ.课堂练习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 -1>2 (2)-x <65 [生]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1,得x >3(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乘以-1,得5x>-62.已知x>y,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1)x-6<y-6;(2)3x<3y;(3)-2x<-2y.解:(1)∵x>y,∴x-6>y-6.∴不等式不成立;(2)∵x>y,∴3x>3y∴不等式不成立;(3)∵x>y,∴-2x<-2y∴不等式一定成立.1.本节课主要用类推的方法探索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化简或填空.Ⅴ.课后作业习题1.2Ⅵ.活动与探究1.比较a与-a的大小.解:当a>0时,a>-a;当a=0时,a=-a;当a<0时,a<-a.说明: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字母的所有取值进行讨论.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是b,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对调,得到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那么a与b哪个大哪个小?解:原来的两位数为10b+a.调换后的两位数为10a+b.根据题意得10a+b>10b+a.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同时减去a,得9a+b>10b两边同时减去b ,得9a >9b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9,得a >b.参考练习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 -2<3;(2)6x <5x -1;(3)21x >5;(4)-4x >3. 2.设a >b.用“<”或“>”号填空. (1)a -3 b -3;(2)2a 2b ; (3)-4a -4b;(4)5a 5b;(5)当a >0,b 0时,ab >0; (6)当a >0,b 0时,ab <0;(7)当a <0,b 0时,ab >0;(8)当a <0,b 0时,ab <0.参考答案:1.(1)x <5;(2)x <-1;(3)x >10;(4)x <-43. 2.(1)> (2)> (3)< (4)>(5)> (6)< (7)< (8)>.。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
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和斜线形式。
演示如何书写不等式,并强调箭头和斜线的区别。
1.3 不等式的解集解释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演示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包括用数轴表示解集的方法。
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介绍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即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通过示例解释传递性质的应用。
2.2 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即如果a < b,则a + c < b + c(c为正数)和a c > b c(c为负数)。
通过示例解释同向加减性质的应用。
2.3 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即如果a < b,且c为正数,则ac < bc和a/c > b/c (c不为零)。
通过示例解释反向乘除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直接解不等式、同向加减、反向乘除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先解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质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3.3 不等式的应用介绍不等式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最值等。
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不等式的性质练习4.1 简单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简单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4.2 复合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复合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应用5.1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提供一些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性质2、性质3)。
3.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及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存在。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阐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应用。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考察其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第5-6课时:通过例题解析和练习,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 若x-6=10, 则x=16( )( 2 ) 若3x=15, 则 x=5 ( )( 3 ) 若x-6>10 则 x>16( )( 4 ) 若3x>15 则 x>5 (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温故知新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问题;3. 能够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1.3 不等式的性质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2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3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第三章:解简单的不等式3.1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2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3.3 解不等式组。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4.2 解不等式得到答案;4.3 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练习5.1 填空题;5.2 选择题;5.3 解答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2.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每章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 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教案;3. 练习题;4.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
第六章:不等式的扩展性质6.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如果a < b且b < c,a < c。
6.2 不等式的对称性质:如果a < b,则b > a。
6.3 不等式的多变量性质:解涉及多个变量的不等式。
第七章:不等式的图形表示7.1 直线与不等式的关系:直线y = mx + c与不等式y > mx + c的关系。
7.2 平面区域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图形表示及解集的确定。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式子)到不等式的两边,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图形解集,增强直观感受。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
3.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案附件:练习题:1.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a) 2x > 3xb) 5(x 2) < 3(2x + 1)c) 4x 12 < 3(2x + 6)2. 解下列不等式:a) 3x 7 > 2b) 2(x 5) > 15c) 5x + 6 <= 4x + 20答案:1. a) 不成立,因为2x < 3x;b) 成立,因为5(x 2) = 5x 10,3(2x + 1) = 6x + 3,5x 10 < 6x + 3;c) 成立,因为4x 12 = 4(x 3),3(2x + 6) = 6x + 18,4(x 3) < 6x + 18。
2. a) x > 3;b) x > 10;c) x <=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数的基本事实,能够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基本性质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在不等式证明中逐渐掌握基本性质,并有运用基本性质的意识。
能够用类比的方法从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推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运用基本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以人们常用的长与短,多与少,轻与重等现实中存在的数量上的不等关系来引入数学中人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事物的不等关系。
说明研究不等式的出发点是实数的大小关系,并举例说明:
(i ) 设存在a,b 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的点分别是A,B ,当A 在点B 的
左边时,a 与b 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a<b )
(ii ) 设存在a,b 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的点分别是A,B ,当A 在点B 的
右边时,a 与b 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a>b)
(i )(ii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数轴,呈现出相应的图形,并让全班一起回答,把答案写在对应图形的右边。
由上面两个实数的不等关系以及已经学过的等式关系,得出实数a,b 存在的三种大小关系并且构成了实数的基本事实。
a>b ⇔ a-b>0.
a<b ⇔a-b<0.
a=b ⇔a-b=0.
引导发问:当a>b (或a<b, a=b )时, a-b 的差是什么结果?与0比较有怎样的关系? 由上述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提问学生) 总结:由上述基本事实可知,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转化为比较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这是研究不等关系的出发点。
二.练习巩固
例1. 比较)2)(3(++x x 和)9)(4(+-x x 的大小.(答案:> )
让学生思考片刻,让学生说出解答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写出详细过程。
最后总结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考察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来解答,并说明这种方法是作差比较法。
三.以旧推新
在学习和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运用基本性质,那么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我们要怎么去研究和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提示语发问,引起学生思考,并且加以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实数的基本事实以及两个实数的三种关系,而这三种关系又可以分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既然如此,它们之间应该会有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可不可以试着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推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让一些同学回答,教师再进行完善,并写在黑板的草稿区。
由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容易得到不等式的两个性质:
性质1:a>b ⇔b<a (对称性)
性质2:a>b,b>c ⇔a>c (单向传递性)
由等式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法则是否可以推出不等式的相应的性质?尝试和学生一起思考,先在黑板试着写出不等式的相应性质,并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去说明其正误。
尝试写出:
a>b ⇔a ±c>b ±c
a>b ⇔ac>bc
学生很容易判断前者是成立的,而后者不一定成立,与c 的取值有关,从而总结得出以下性质:
性质3:a>b ⇔a ±c>b ±c
性质4:a>b ,c>0⇔ac>bc
a>b ,c<0⇔ac<bc
由此可以说明性质4中大小符号的变化与所乘的乘数有关,提醒学生注意。
说明不等式除了以上性质,还有其他的基本性质:
性质5:a>b>0⇔)2,(≥∈>n N n b a n n
性质6:a>b>0⇔)2,(≥∈>n N n b a n n
给学生演示性质5,6的证明过程。
说明这些基本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和运用的基础,提醒学生在运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实数的符号(是否大于0)。
四.推论证明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得出不等式的相关推论。
性质3推论:
(i ) 如果a+b>c ,那么a>c-b
(ii ) 如果a>b,c>d,那么a+c>b+d
(iii ) 如果a>b,c>d,那么a-d>b-c
对这3个推论都让学生思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证明,1分钟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推论(i )(ii)的证明过程,并强调运用的是哪个性质,推论(iii )让一个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来回答解答过程,并要说出是依据什么性质。
教师板书过程。
性质4推论:
(i ) 如果a>b>0,c>d>0,那么ac>bd
(ii ) 如果a>b>0,c>d>0,那么c
b d a > 让学生思考片刻证明过程,推论(i )让学生回答解答过程及依据,教师完善并板书。
推论(ii )由教师引导思考过程和方向: 要证
c b
d a >,即证c d 11>,在已知c>d>0的前提,问学生c
d 11>的证法。
学生可能会运用函数的单调性质来证明,说明这个方法可行,并要求学生思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该怎么证明,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并运用基本性质证明。
让学生回答c
d 11>的证明过程:
由c>d>0,得出cd>0,c-d>0,01>cd , 则011>-=-cd
d c c d , c
d 11>⇒ 接着证明推论(ii ): 由a>0及性质4,得
0>>c a d a 由a>b>0, c>0,01>c 及性质4,得0>>c
b c a 由性质2得,c
b d a >。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重复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是作差比较法,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推论,强调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要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性质及其推论。
作业:课后习题1.1的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