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阅读附答案
晏子谏景公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的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7a8b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d.png)
晏子谏景公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①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②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①晏子:名婴,齐国宰相。
景公:齐国国君。
②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意为听您的话;受到教诲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
(1)①晋见或拜见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
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
(任选一人作答。
)。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阅读附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a7f092e3f5727a5e962f4.png)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阅读附答案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不霁(雨雪停止)奋袖出臂(举起)B.公被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请焉(请求)C.婴闻古之贤君(听说)宴酣之乐(畅饮)D.逸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冽(寒冷)【小题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4】文意理解。
(4分)(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1)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小题4】(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中的“请”应是请教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
![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08eb74028915f804dc2ea.png)
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5篇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7adf3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4.png)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5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1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对曰()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通“披”穿着。
(2)回答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2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景公之时文言文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
![景公之时文言文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ce50e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e.png)
景公之时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之时文言文及翻译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二、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
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三、点评: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有医者自称善外科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自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簇在膜内须亟治。
”医者曰:“此内科事,不意并皆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二、翻译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
有一位偏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腹内隔膜里,请这位医生给他医治。
医生就拿并州剪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d6256ff00bed5b8f31d07.png)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2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2分)①公被狐白之裘被:②饱而知人之饥饱: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 B.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3.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
(2分)参考答案:20.①通“披”,穿着(1分)②吃饱(1分) 21.C (2分)22.(2分)(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
(共9分)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②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康:大路。
1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d06432eff9aef8951e061e.png)
景公之时|晏子谏齐景公|雨雪不寒|晏子春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3、对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不霁奋袖出臂B.公被狐白之裘则又请焉C.婴闻古之贤君宴酣之乐D.逸而知人之劳水尤清冽14、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15、翻译下面句子。
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文意理解。
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3、B 14、B15、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6、公被狐白之裘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的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be34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参考答案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
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ae7b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1.png)
《晏⼦使楚》⽂⾔⽂阅读及答案 ⼀、晏⼦谏杀烛邹 景公好⼷,使烛邹主鸟⽽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可。
”于是召⽽数之公前,⽈:“烛邹!汝为吾君主鸟⽽亡之,是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是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勿杀!寡⼈闻命矣。
”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仆。
③⼷(yì):将绳⼦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前列出这些罪过,晏⼦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丢失了,是第⼀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杀⼈,是第⼆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轻视⼠⼈,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请⽰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你的指教了。
” 1.晏⼦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
但是晏⼦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进⾏讽谏的⽅式⽅法,易于被⼈接受。
2.景公听了晏⼦列举烛邹“罪状”的⼀番话后,说:“勿杀!寡⼈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会失信于天下⼈,甚⾄会失掉民⼼。
4.请解释⽂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杀⼈(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亡之(死或逃⾛)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因为) ④景公好⼷( 射) ⑤寡⼈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的故事,说说晏⼦在说理⽅⾯的技巧。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https://img.taocdn.com/s3/m/15c047f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8.png)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小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六年级文言文,本店铺整理了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更多相关学习资料请关注本店铺!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023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3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4228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0.png)
2023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阅读答案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2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注】○1晏子:名婴,齐国宰相。
景公:齐国国君。
○2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阅读训练】试题一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D.五谷不收谓之饥(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B.蹇叔之子与师C.与嬴而不助五国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
/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
/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
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
在阅读散文之前,可以先看一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和做题的效率。
带着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读的过程中把相关内容标记出来,读完文章以后再仔细分析。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整理汇总1.在文章中找到概括全文的句子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中有一种是在文章中寻找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f70eabb4cf7ec4afed04e.png)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答案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其名。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霁:天晴。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③婴:晏子,名婴。
④闻命:听从教诲。
⑤里:里闾乡里。
⑥循国计数: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3分)(1)公被狐白之裘(2)与饥寒者(3)孔子闻之曰6.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无案牍之劳形 B.劳其筋骨 C.无奔走之劳矣D.不劳而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文:(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8.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来源试卷:2015福建省龙岩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考点分析:2015中考答案解析:5.(3分)(1)被通披,穿着(2)给(3)听说6.C(3分)(原句劳解释为辛苦,劳累。
A、B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劳:劳动)7.(4分)(1)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2分)(2)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
(2分)8.(3分)一开始,景公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能体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虚心接受晏子的批评(1分),知错就改,心胸宽广(1分)。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辛苦。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题目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84af0a32d7375a51780a5.png)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题目及答案《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
下面是网的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晏子使楚》的阅读原文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
但是晏子却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解释加点的词语。
雨雪不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雨雪不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94ae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c.png)
雨雪不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雨雪不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雨雪不寒(7分)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① 霁:雨雪天晴。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③闻命:听从教诲。
小题1:解释划线字。
(2分)
(1)公被狐白之裘()(2)逸而知人之劳()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齐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通“披”,穿(2)轻松
小题1:于是命令拿出衣服和粮食,救济饥寒交迫的'人。
小题1:他有一颗仁慈之心,并且能够知错就改,一心想治理好齐国。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学会理解和概括内容。
总结齐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0bd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参考答案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
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
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景公闻命》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景公闻命》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3c1d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1.png)
【初中文言文阅读】《景公闻命》阅读答案景公闻命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景公闻命在宫王时代,雨和雪持续了三天①.公共被子②狐狸白色的皮毛,坐在大厅的一侧③当晏子走进房间时,有一个房间④.正式日期:“奇怪地!雨下了三天雪,但并不冷。
”晏子说:“天气不冷吗?”公众的笑声。
颜子日:“婴儿味古之贤当你吃饱的时候你知道你的饥饿,当你温暖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寒冷,当你自由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劳动。
现在对你更好了。
”正式日期:“好的我听到了我的命运。
”但它能制造皮毛、小米、饥饿和寒冷。
[笔记]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同“披”。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一会儿。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儿味古之贤国王()(2)放松并了解他人的劳动()二、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但它能制造皮毛、小米、饥饿和寒冷 3、“雨和雪持续了三天”京公为什么这么想“天气不冷”?4燕子是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一、(一)听说(二)辛劳二、(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三、公被狐白之裘。
四、敢于直谏(善于进谏)关心人民(爱国主义和关心人民)。
《晏子谏景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2)
![《晏子谏景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34598a8f5acfa1c7ab00cc0d.png)
阅读文言文选段《晏子谏景公》,达成 12~15 题。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
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 说明 ] 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转晴。
③堂侧陛:
朝堂的台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2. 给下边句子用 ?划出两处停留。
(2 分)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13.解说下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
(1)公被狐白之裘 ____(2)晏子对曰___
..
14.将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晏子入见,立有间(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15.. 晏子奇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2 分)
12. (2 分)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13. (2 分)(1)通“披”,衣着。
(2)回答
14.(6 分)(注意增补的词语一定翻译出。
)
(1)晏子进去朝见(景公),站立了好一会儿。
(2)(景公)于是命令(部下)取出衣服和粮食赏给受饿受冻的百姓。
15.(2 分)晏子奇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示意景公,使景公顿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不霁(雨雪停止)奋袖出臂(举起)B.公被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请焉(请求)C.婴闻古之贤君(听说)宴酣之乐(畅饮)D.逸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冽(寒冷)【小题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4】文意理解。
(4分)(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分)答案【小题1】B 【小题2】B【小题3】(1)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小题4】(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中的“请”应是请教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A 中的“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的意思,C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用法,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用法,后法是语气词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B项中的加点字都是“于是,就”的意思.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
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
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与、万钟、加”等。
“与”根据语境,此句中应译为“给,发放给”,“万钟”句中代指高位厚禄. “加”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为“好处”。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是因为他“被狐白之裘”.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晏子是善良正直的人,他能体察百姓的疾苦,敢于劝说也善于劝说君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举止做出综合的理解,概括时既要语言简洁,用词准确,又要有根有据,不可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