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讨论
其他原核微生物
2
讲授/讨论
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的致病性
掌握、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的结构特点和形态特征
讨论
真菌学
2
讲授/讨论
细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
掌握霉菌和酵母的结构和功能、菌落特征
批阅作业
病毒学(形态、结构)
2
讲授/讨论
(Prerequisite)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钱秀萍(Xiuping Qian)
吴明媛(Mingyuan Wu)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无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药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开课时间为第4学期。教学内容分为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两部分。微生物学部分主要介绍细菌、放线菌、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病毒的结构、功能和致病性、细菌的营养生长和代谢、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遗传和变异,以及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免疫学部分主要介绍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超敏反应、免疫学应用。课程教学采用讲授、阅读、分析、讨论、展示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趋势,熟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应用,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乐于思考、团队合作的素养。
课堂测试、
PPT讲述
补体系统
2
讲授/讨论
临床病例分析某种疾病与补体之间的关系
掌握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和生物学作用
讨论
细胞因子(分类、作用)
免疫学教学大纲
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讲教师: 李铁民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答规律。
教学对象:本科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时数:51学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形成过程,以及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学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学基本概念(0.5学时)一、免疫二、免疫学三、免疫的三大功能第二节免疫学形成过程(1学时)一、免疫学的开创期二、传统免疫学时期三、近代免疫学时期四、现代免疫学时期第三节免疫学的发展特点(0.5学时)一、广度的交叉性二、深度的多层次性三、发展上的高速度复习思考题:1、何为免疫,免疫学?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3、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抗原(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性,以及免疫佐剂等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意性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抗原的概念(0.2学时)第二节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0.5学时)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免疫途径四机体应答性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1学时)一抗原特异性的研究二抗原决定簇第四节抗原的分类(0.3学时)第五节重要抗原(1学时)一病原微生物二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三嗜异性抗原四白细胞分化抗原五血型抗原六主要组织七自身抗原八肿瘤抗原第六节免疫佐剂(1学时)一免疫佐剂的种类二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三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复习题:1.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4.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5.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6.Rh抗体与ABO血型抗体有和区别?Rh抗体为什么只能在Rh ̄者体内产生?Rh抗体生成后可能产生什么后果?第三章免疫球蛋白(6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和特点,以及抗体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学时)一基本结构二肽链功能区三酶解片断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1学时)一同种型二同中异型三独特型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学时)一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二激活补体三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四通过胎盘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1学时)一IgG二IgM三IgA四IgD五IgE第五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1学时)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二轻(κ)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三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第六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1学时)一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复习题: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2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3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4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是什么?5针对Ig同种异型决定簇(遗传标志)的抗体能否与下列Ig 分子或其功能区起反映?A.γ2λ2B.ε2κ2C.δ2λ2D.(μ2λ2)5E.κ型L链V区F.λ型L链C区6试比较各类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8何谓克隆抗体(M C Ab)?简述制备M C Ab的原理.第四章补体系统(3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补体的激活调控.教学重点和难点:补体的激活途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征二几种重要的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第三节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二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三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第四节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一补体受体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第五节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一补体含量增高二补体含量降低三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型缺陷复习题:1、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4、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明其调节作用机制.5、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6、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7、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断,可引发何种生物学效应?8、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第五章免疫系统(8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免疫细胞特点和功能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第一节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第二节免疫细胞一造血干细胞二淋巴细胞三抗原呈递细胞四其他免疫细胞第三节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概念二.细胞因子的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复习题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2、简述T、B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3、试比较T H1和T 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同点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4、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5、单核吞噬细胞具有那些主要生物学功能?6、比较Tc、k和LAK细胞的作用特点.7、试比较B1和B2细胞亚群的主要特征8、何谓抗原呈递细胞?简述其组成及功能.9.细胞因子有哪些基本特性。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介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药学应用的课程,属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包含免疫学内容的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医学类、药学类、生物类专业必开的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1.课程描述:该课程涵盖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个部分,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免疫学是从微生物学分离出的一个独立学科,免疫学的发展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已经成为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
生物学和免疫学都已经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各自发展成为重要的两个学科方向,并且是两门独立的重要课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跨多学科的课程。
课该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跨学科性。
微生物研究内容涉及了生物学的多个学科,如形态学结构、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分类学、传染与免疫学等。
其研究范围已经深入与扩大到工业、农业、海洋、水产、宇宙、食品、医药、畜牧等领域。
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交叉形成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则是数、理、化、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结果。
免疫学是以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免疫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医学多门学科知识,如组织解剖、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
免疫学是内容抽象、系统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理论性强的生命科学前沿学科。
组成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借助血管、淋巴管连接,遍及全身各处。
众多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相互反应,由多种传导信号系统介入,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免疫功能。
诸如此类构成了免疫学的复杂网络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成就,免疫学在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功能各有不同、互为基础的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1440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学时:72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部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沈关心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陈蔚峰主编,《医学免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专业的学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限选课。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有两门课程和并而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原则的科学。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免疫应答及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其任务是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操作技术,有助于今后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从而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教学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
;2、熟悉内容:要求理解并记住基本概念和特点;3、了解内容:要求理解,一般不强调记住。
掌握和熟悉内容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或辅导,学生应重点学习。
了解内容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简介或由学生自学。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 1第1章抗原 3第2章免疫系统 3第3章免疫球蛋白 4第4章补体系统 2第5章细胞因子 2第6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第7章免疫应答 2第8章超敏反应 2第9章抗感染免疫 2第10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1第11章细菌学概论8第12章消毒与灭菌 4第13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6第14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自学第15章真菌学 2第16章病毒学 6第17章抗生素 1第18章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自学第19章微生物与药物变质自学第20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2第21章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1复习总结与答疑辅导 4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提倡双向交流式授课,注重启发式教学,讲授内容应“少、精、宽、新”,授课教师可对内容精选、重组、整合,有些章节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总学时数:32先修课及后续课:《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和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以后学习其他医学等课程及从事医药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形成、预防、诊断、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依据这一宗旨,本课程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免疫等内容,其中临床免疫为学生自学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刺激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规律。
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总学时按30学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绪论重点: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3、免疫的类型第一篇抗原重点: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一抗原决定簇(AD)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难点: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种类2、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特异性的关系第二篇免疫系统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4、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5、MHC、HLA、HLA复合体概念6、HLA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医学的关系7、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8、中枢免疫器官场所9、外周免疫器官10、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1、抗原提呈细胞12、自然杀伤细胞难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CDR与HVR概念、功能区、水解片段)2、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3、HLA复合体结构4、HLA复合体遗传特征5、重要的CD分子的功能5、粘附分子的作用6、T 细胞发育分化7、B 细胞发育分化8、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面标记9、抗原特异 性淋巴细胞亚群第三篇免疫应答重点:1、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2、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 过程4、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6、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7、 抗原的调节8、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W 9、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0、临床常 见疾病 难点:1、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基础2、APC 、TH 和B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3、各型超敏 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第四篇免疫学应用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5、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指定阅读参考 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
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
2024年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微生物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微生物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等。
2.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元素、维持生态平衡等。
(2)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环境保护等。
3.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抗原:能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
(2)抗体:免疫应答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
(3)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反应。
4.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骨髓等。
(2)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5.免疫应答的过程(1)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等。
(2)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B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疾病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微生物学概述、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真菌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等;2、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细胞的功能与分类、抗原与抗体、细胞因子等;3、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抗感染免疫、疫苗与免疫预防等;4、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微生物在医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现象和反应,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自主拓展知识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报告等;2、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和分布。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设置为一门课程。
本课程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主要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三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则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及消毒、灭菌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90,电视教学时数18,实验课学时数27。
本课程为5学分。
第一篇基础免疫学概述(1学时)[教学内容]一、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学要求]掌握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了解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3学时)[教学内容]一、中枢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二、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要求]掌握T、B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总学分:2教学目的与要求:免疫学是与微生物学同时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随着研究的进展,免疫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已经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 成为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学科,并有力地推动着现代生命科学的不断前进。
免疫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免疫血清学技术三部分内容。
其主要讲述内容是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成分、各种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与调节以及各种免疫学血清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并有重点的介绍一些新的免疫学知识,如各种与免疫调节有关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膜分子(CD、MHC)等。
另外,由于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等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为学习后继的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章目名称学时分配1绪论27抗感染免疫12免疫系统48人工免疫13抗原29血清学试验概述0.54抗体410凝集性试验15体液因子411免疫标记技术16免疫应答812有补体参与的试验113中和试验0.5绪论(2学时)第一节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史本章重点:科学理解免疫的概念难点:免疫的特性和功能第一章免疫系统(6学时)第一节免疫器官第二节免疫细胞本章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难点: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的主要特性、功能及主要表面分子第二章抗原(2学时)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第二节构成抗原的条件第三节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第四节半抗原-载体现象第五节抗原的交叉性第六节抗原的类型第七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本章重点:抗原的概念、特性、分类以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难点:构成抗原的条件以及抗原特异性的决定因素第三章抗体(4学时)第一节抗体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三节抗体的特性与功能第四节抗体的基因与生物合成第五节单克隆抗体本章重点:抗体的概念、特性、分类、功能以及抗体多样性的分子机制难点:抗体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抗体的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制备的机理第四章体液因子(4学时)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念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第三节细胞因了的生物学活性第四节补体的概述第五节补体的激活第六节补体活化的调控第七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本章重点:补体的概念、一般性质及其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特征难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补体激活的激活物质、激活途径及其过程第五章免疫应答(8学时)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应答概述第三节抗原的提呈第四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五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第六节免疫应答的调节第七节免疫耐受第八节超敏反应本章重点:细胞免疫的概念、一般过程及生物学意义;体液免疫的概念、一般过程及生物学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介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药学应用的课程,属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包含免疫学内容的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医学类、药学类、生物类专业必开的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1.课程描述:该课程涵盖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个部分,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免疫学是从微生物学分离出的一个独立学科,免疫学的发展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已经成为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
生物学和免疫学都已经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各自发展成为重要的两个学科方向,并且是两门独立的重要课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跨多学科的课程。
课该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跨学科性。
微生物研究内容涉及了生物学的多个学科,如形态学结构、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分类学、传染与免疫学等。
其研究范围已经深入与扩大到工业、农业、海洋、水产、宇宙、食品、医药、畜牧等领域。
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交叉形成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则是数、理、化、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结果。
免疫学是以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免疫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医学多门学科知识,如组织解剖、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
免疫学是内容抽象、系统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理论性强的生命科学前沿学科。
组成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借助血管、淋巴管连接,遍及全身各处。
众多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关系,而是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相互反应,由多种传导信号系统介入,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免疫功能。
诸如此类构成了免疫学的复杂网络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成就,免疫学在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功能各有不同、互为基础的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创新,分子免疫学的进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近年来,- 1 -不断有免疫分子被相继发现,免疫学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更新,据统计,20世纪共有11位免疫学家由于在免疫学上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正是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免疫学的有关内容渗透到许多其他相关学科,如微生物学、病理生理、病理解剖、药理、生化等。
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同时形成了免疫学另一特点即知识进展更新快。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物、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第三大产业。
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为生产对象的生物产业,所用的菌除了来源于现有的从自然界筛选或选育的菌株,也来源于或将来源于正在采用现代生物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改造(改良)或创造的一批具有强大外源基因表达功能的菌种(株),特别应用于生化药物、基因药物的生产,以及用于疑难疾病治疗的以核酸为靶标的新药物生产,微生物工业新产品(如降解性塑料、DNA芯片、生物能源等)的生产。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
所谓临床免疫是指将免疫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
主要内容是免疫病理(免疫功能异常是如何导致疾病,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免疫学诊断(方法特异,敏感)和免疫学治疗(利用免疫学原理预防治疗疾病)。
免疫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内、外、妇、儿、检验、口腔、眼科、神经内分泌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免疫性疾病,免疫学预防,免疫学治疗。
与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相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实验技术体系较为独特,是从事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微生物相关产业、临床医学必须依赖的技术。
2.设计思路:在《高等学校药学本科专业规范》中规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生物学与医学基础课程体系的课程之一必须开设,这是基于微生物学、免疫学与药学的密切相关性(微生物学、免疫学与药学的关系请见图1)。
微生物中有的类群是药物作用的目标,有的类群是药物的来源,有的菌株是药品生产的“工具”;免疫学涉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疾病与防御和治疗的关系、免疫治疗的药物等。
该课程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课程内容的也是参照《高等学校药学本科专业规范》要求、结合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进行的选择与编排的,为未来从事与医学、药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图1. 微生物学、免疫学与药学之间的关系图通过学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使学生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了解各类微小生物(原- 2 -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态分布、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熟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掌握抗生素药效学研究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和掌握免疫应答的规律,了解免疫学知识在解释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面的应用,以及当前新的进展。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和基础免疫学等。
课程知识点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和培养特征;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增殖过程;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微生物菌种选育和菌种保藏;微生物生态;传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病理;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生物制品及其应用等。
3.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先修或并行的课程为有机化学,并行课为生物化学。
该课程为药学分子生物学(媒介、工具、生物反应器)、药理学(作用靶标、活性筛选与评价)、天然药物化学(药源、合成生物学)、海洋药物学(海洋微生物药源)、生物技术制药(微生物发酵生产)、海洋学Ⅲ及海洋学实习(海洋微生物类群)、GMP实习(质量控制)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实验技能方面的专业素质没有特别要求。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重点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机制、检验诊断要点及特异性防治原则,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也为未来从事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药品质量控制与保证等方面的工作做基础技术准备。
三、学习要求《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即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课程内容体系繁杂,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均有交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自身发展速度快,以新发现、新理论为基础的新技术转化、技术辐射速度快,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基于上述特点,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适当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追索知识的源头和前沿进展,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英语应用等方面提供训练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通过教师“导演”,使学生有效地“动”起来,了解常用的学习工具,培养持续学习能力,达到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形式包括:讲授、小组作业、课堂随机测试、课堂问题讨论、学生专题讲解等。
四、教学进度- 3 -1 绪论 6 微生物知多少?1、什么是微生物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3、微生物与我们4、微生物的发展和微生物学的分支5、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巴斯德的贡献、科赫的贡献、科赫原则。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微生物学发展过程;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学生课外小组学习,课堂交流。
提供视频资料。
2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81、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群体形态2、放线菌细胞的形态、构造繁殖菌落特征3、他原核生物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古生菌重点是细菌,难点是细胞壁结构与功能,支原体细胞膜,放线菌。
学习各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古生菌的细胞结构、生活史和培养特征,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随堂测试、视频学习。
配套的实验内容包括细菌染色形态学观察、放线菌观察。
3第二章真核微生物41、真核微生物的特点及主要类群2、酵母菌细胞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3、霉菌细胞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酵母菌的繁殖及生活史,霉菌的特化结构。
学习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重点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繁殖方式和酵母菌的生活史。
学生小组学习作业,个人时事作业。
配套的实验内容包括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定、霉菌的观察。
4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41、病毒的形态构造、病毒的繁殖方式2、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病毒与实践病毒结构、增殖过程;病毒一步生长曲线。
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病毒和亚病毒形态构造和组成;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掌握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原性反应的基本概念。
学生检索作业随堂测试视频学习艾滋病专题5第四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培养基3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4、培养基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培养基的种类营养类型,主动运输,实践中对本章知识的灵活运用。
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和设计原则,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随堂测试。
配套的实验内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中多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实验中多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 4 -6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31、微生物的生长测定方法: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生长曲线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4、微生物培养方法概论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细菌生长曲线,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