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
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 反映,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的。
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個骷顱头?
(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 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
时尚 性感
憨厚 老实
自然特征 社会特征
心理特征
非语言线索
• 面部表情 • 目光
接 触-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诚实直率; 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敌意、爱慕的信号 • 姿势
面部表情--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考考你的观察力
考 考 你 的 观 察 力
三、错 觉(illusion)
---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 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
---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错 觉。
触觉
绝对阈限
夜晚晴朗时可以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安静环境中可以于6米外听见手表秒针走 动声 可尝出7.5升水中加入的1 茶匙糖的甜味
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
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出落在面颊上即有感 觉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募集 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 在床上睡觉,并有 每天20美元的酬劳。 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思考、感觉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
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和处理社会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记忆、推理和判断等认知过程。

2.社会认知偏见:社会认知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偏见,如刻板印象、归因错误等。

这些偏见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3.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它包括喜欢、厌恶、同情等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4.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

它研究人们如何参与合作、竞争、合群等社会行为。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言语、行为或态度产生的影响。

它包括从伦理、权威、群体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6.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人们如何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7.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家庭、团队、社群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团体内部的互动、决策和合作等过程。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内向的人;
第二组中学生:B段-做数学题或听故事-A段,
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外向的人。
实验结果表明:后阅读的材料对被试判断吉姆
的性格起着决定作用,即近因效应存在。
问题
在社会认知中,既存在首因效应,又存在近 因效应,如何解释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呢?
何种情况下首因效应起作用?何种情况下近 因效应起作用?
➢ 消极的一面:
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如露脸、争面子 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如逢迎之道,恭 维和施惠
36
中国人“争面子”由来已久
据明代文献记载,当时的富商们无论对乡邻还 是对自己的日常开销都十分吝啬, “惟娶妾, 宿妓,争讼,则挥金如土。余友人汪宗姬,家 巨万,与人争地数尺,捐万金;娶一狭邪如之。 鲜车怒马,不避监司前驱。监司捕之,立捐数 万金。不十年间萧然矣。至其菲衣恶食,纤啬 委琐,四方之人,皆传以为口实,不虚也。” (谢肇浙:《五杂俎》。)
请代课老师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然后 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
实验结果
第一组被试:
印象:有同情心、
体贴人、有社会能 力、富有幽默感等;
发言行为:
56%的学生积极发 言。
第二组被试: 印象:严厉、专
断;
发言行为:
32%的学生积极发 言。
(二)相似假定作用(Similarity assumption)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 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a.加法模式(特征多少) A:3+3+2+(-3)=+5 B: 3+1=+4 A>B
热情 +3(3) 自信 +1(6) 聪慧 +2(5) 多嘴 -3(3)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涉及到人们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方方面面。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旨在揭示这些影响机制。

本文将围绕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团队合作和决策行为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总结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感知、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其中,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感知和解释,包括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印象形成和判断。

社会知觉的一项重要概念是初印象,即人们在短暂接触之后对他人形成的第一印象。

此外,社会知觉还包括归因理论,即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

人们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交往方式。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其中,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个群体或社会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会认同对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社会规范也是社会影响的一种表现,指的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预期和规定。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受到社会规范的引导,并依据社会规范来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

三、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人们在群体中的协作和合作。

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领导风格、合作动机、沟通和决策等。

有效的团队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共享目标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四、决策行为决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个体或群体在面对各种选择时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决策行为涉及到风险决策、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等方面。

人们在决策中会受到认知偏差、风险偏好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决策问题的看法和选择。

总之,社会心理学涉及到人们在社会情境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多个层面探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思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 第6章

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 第6章
(一)对他人情绪的知觉 研究发现(Krech, 1974),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是 推测、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的重要线索。这些线索被称为表情 线索(expression cues)。
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其 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即面部的情绪表达;其二, 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是身体各部分姿态的情绪表达; 其三,言语表情(speech expression),是言语中声调、快慢、 音色随情绪产生的变化。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 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它因素
(一)知觉者的情绪状况
知觉者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二)投射作用
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使人将自己具有的特征看成别人具有。
(三)内隐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特见解体系。体系中个性品质相互联系, 其中某个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据此进行推断(Kelly,1955) 。
30 25 20 15 10 5 0 控制组 实智商提 高数多于控制组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
认知启发(cognitive heuristics):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 并不对关于他人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 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是人们经常快速 、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法则,很容易出现偏差。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在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中,社会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认知包括了对人、团体、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结合我们所熟知的现象,分析社会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解释。

一、社会认知的基本模型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概念、认知模式和社会认知智能是三个核心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认知模式是个体对社会环境中行为和事件的理解和解释方式;社会认知智能是主体能力之一,指人们面对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运用心智模型和基于人际关系的知识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这些核心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认知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在社会认知的基本模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输入阶段、加工阶段和输出阶段。

输入阶段指的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即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注意、选择、分类的过程;加工阶段指的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比较、评判、推理等,从而构建起关于社会现象的认知结构;输出阶段指的是对认知结果进行应用,即执行行为和作出相应的决策。

这三个阶段构成了社会认知的基本模型。

二、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认知解释1. 群体性决策群体性决策是指一个团队、集体或社群对某个问题进行集体决策的过程。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性决策的解释是参照群体性决策理论和权变理论两种理论进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群体往往会出现决策的缓慢、盲目,结果的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因为群体内部存在信息传递失误、群体压力、择时失误和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等原因造成的。

在群体性决策中,掌握社会认知知识对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社会印象和刻板印象社会印象和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他人和其他社会对象的简略和笼统评价,它们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社会印象和刻板印象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们对其他人的直接观察,而后者是对外界事物的简化概念化。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互动、社会行为和群体动态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行为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感知、记忆、解释和推断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情境的信息。

●社会认知包括注意力、记忆、印象形成、归因(对事件的解释)、判断和决策等过程。

2.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人们在对待社会信息时的系统性倾向,如选择性注意、确认偏误(只关注符合已有信仰的信息)等。

3.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包括自尊、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关注了自我概念如何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4.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个社会群体或文化的归属感。

●社会认同可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国籍等因素,影响着行为和态度。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研究了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包括从同伴、权威人物和社会群体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因素包括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和规范性(社会期望)。

6.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研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领域,包括领导、合作、竞争、归属感和集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探讨了群体内部动力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7.冲突和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合作现象,包括竞争、冲突解决、合作和谈判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争端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8.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探讨了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如何影响行为,以及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研究包括行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等。

9.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思考和行为,通常包括决策、判断、信仰等方面的群体动态。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群体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影响。

10.社会变革:●社会心理学也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如文化变迁、社会正义、偏见和歧视等。

●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社会动态,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经济价值 • 理论价值 • 权力价值 • 审美价值 • 社会价值 • 宗教价值
态度产生于价值 取决于价值 态度是价值的核心
态度的种类
• 一般态度与具体态度 • 个体态度与群体态度 • 认知性态度 情感性态度 行为性态度
态度的特征
• 后天性 • 对象性 • 相对稳定性 • 内潜性
态度的功能
• 社会认知功能 • 调节功能 • 自我防御功能 • 价值取向功能 • 效率改变功能
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Sigall1975)
平均判刑(年) 罪名
吸引人者 不吸引人者 控制组
欺诈 5.45
4.35
4.35
偷窃 2.80
5.20
5.10
社会刻板印象45
概念: 原因: 社会基础 信息简约化 以群体特征概括群体中的个体 突出特征更容易留下印象 改变:46
影响社会认知的主体因素
加:信息简约化的表现
情感 知识 人格特征
态度形成的研究理论
• 1、条件作用论 • 2、社会学习论 • 3、诱因理论 • 4、认知理论
1、条件作用理论的研究
• 态度就是习惯,态度通过学习原理形成。 • 霍夫兰德 • 联想、强化、模仿 • 简单的态度习的理论
强化论观点的社会态度研究
• 社会态度是对社会对象进行好坏 评价的倾向性,通过学习强化而 获得。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 –学习理论的研究
Kelly认为归因时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 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 •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 • 区别性信息——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是否相同
(四)韦纳的归因理论
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 外因与内因 ====奖赏或惩罚 • 稳定与不稳定====行为预期 • 可控与不可控====情感反应

教学计划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

教学计划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

教学计划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教学计划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在社会情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讲授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知识,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教育环境中。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社会认知- 解释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理论- 探讨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推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如何通过认知过程来感知和解释社会现象三、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 介绍社会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人际互动、群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 分析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探讨如何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五、课堂实践和案例分析- 设计社会心理学实践活动,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分析真实案例,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其中的行为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六、评估和总结- 设计社会心理学相关的测验或问卷,评估学生对于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要概念和理论- 鼓励学生思考社会心理学对于个人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价值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全面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教育环境中。

通过课堂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将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将共同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益的支持。

第六章-社会知觉.

第六章-社会知觉.
• 印象: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 社会推理(social inference):社会推理是指个人根 据一定的信息线索,对线索进行整合和解释,形 成关于作为对象的特定人或群体的或是特定事件 的结论的过程。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 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
• 社会认知要比社会知觉复杂得多,在过程上,社会知觉只 是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结果上,社会知觉只是 社会认知的一个部分。
• 二、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知觉:人对物的各种物理特性和时间、运动等方面 的知觉.以人为对象,更关注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信息 提取的倾向和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准 确性。
• (四)中心品质理论 • 上述的加权平均模式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人
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 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 们的总体印象。
• 来源:转引自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45
• 四、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的知觉
• 在对他人形成印象前,需要对他人的某些 方面进行知觉或认知。对他人的知觉内容, 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他人情绪和个性的 知觉和判断(J.S.Bruner & R.Tagiuri, 1954),后来扩充为对他人潜在情感、性格、 意向、思考、能力、特质等的知觉,以及 对人际关系、对他人内在一切心理状态以 及行为等的观察判断,甚至团体特质状态 (H.Tajfel,1981)也成为社会知觉对象。
• (三)加权平均模式
• 许多人在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时,不只考虑积 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 程度(强度),还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按在 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 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 进行平均计算。

心理学角度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角度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角度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个体如何理解、解释和判断社会环境中的信息。

而社会心理学理论则更深入地研究了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现象的知觉、注意、记忆、解释和推理过程。

它与个体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包括认知结构、知觉加工、信息加工和信息获取等。

社会认知不仅仅是个体对社会现象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个体对社会现象进行加工和理解。

二、社会认知的要素社会认知的要素包括注意、记忆、观察、解释和评价等。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如何分配注意力、如何记忆社会信息、如何观察他人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都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

1. 注意: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需要注意他人的言行举止、表情和身体语言等信息。

注意对社会认知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个体捕捉到他人的关键信息,进而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解和判断。

2. 记忆:个体通过记忆社会信息,可以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当前的社会交互中。

记忆不仅帮助个体认知,也影响个体对他人和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3. 观察: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关于他人内在特质和态度的信息。

观察可以帮助个体构建对他人的认知模型,并对他人的社会行为进行解释和推断。

4. 解释:个体根据所获取到的信息,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解释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环节,它涉及个体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构建和知觉加工。

5. 评价:个体对他人和事物进行评价时,会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

评价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它反映个体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立场。

三、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是对社会认知的进一步研究,它探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内化他人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来获取关于他人的认知和情感信息。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对认知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认知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认知的解释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强调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社会认知、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等等。

其中,社会认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定义是:个体通过自身的感知、思考、记忆等心理过程来获取、处理、组织、表达有关社会世界的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个体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涉及到经验、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内在因素,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对人们的思维过程和决策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认知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既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内在心理状况的影响。

人类的印象形成往往受到某些信息的强烈影响,比如第一印象、最后印象等,但这些印象并非完全由外部条件所决定,而是由个人内心情感、信仰、价值观等因素与外部信息相互作用产生的。

这一点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表明了人类个体处理社会信息时既有被动的接受,也有主动的认知加工。

第二,社会信息的处理过程受到认知处理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理解为某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比如人们对于特定类别信息的感知是受限的,可能在处理速度、准确率上出现问题。

同时,认知限制还与个人心理状态、任务特征、记忆能力等因素相关。

第三,信仰的作用是社会认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所持有的一些信仰、价值观念等以及其对这些信仰的投入程度和认可度,会在社会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的宗教信仰可能导致不同的社会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可能并不逻辑合理、客观对等。

因此,当我们考虑社会神话、团体意识等时,就需要认识到信仰的作用。

第四,社会认知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信息选择。

在大量社会信息的冲击下,我们面临的是选择信息的问题,即在哪些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精华部分。

而这个选择过程又可能受到逻辑漏洞、偏见误解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我们对社会事物的理解和评价。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知识点

第六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又可将社会认知称为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

社会认知包括对别人的了解认识、对自己和别人关系的认知、对别人和别人之间关系的认知,还可以包括自我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性,如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完形性。

(一)选择性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大致说来,人们的认知选择决定于两种因素: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

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

选择的依据可以有很多,如依据当前的任务、爱好、你和认知对象的关系等等。

(二)互动性在认知时,通常是一个认知者、一个认知对象,二者是互相影响的、互动的。

(三)防御性在社会认知的过程当中,往往可能会为着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去不自觉地采取一些手段来完成这个认知过程。

(四)完形性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则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描述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个概念)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图式是组织信息的方式,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

同样的认知对象,如果动用的图式不同,会得到不完全一样的认知结果。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从动态上看,社会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最初,认知者只能接收到有关对象外部特征的信息。

在这个基础上,认知者不断拓展认知范围,开始涉及对象的内在属性。

与此同时,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认知对象与周围的人加以对照,试图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一方面,认知者并不忽略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往往把自己同一定的认知对象置于某种关系网络之中,并形成对这种关系的判断。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意愿,因此对自我概念的认知和建立是必要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由自我知觉、自我评价和自我印象组成。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特征和行为的感知。

例如,我有一个高鼻梁,我能够感知出来这一特征。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性格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印象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特征和行为对自己的总体评价,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稳定的自我概念。

二、他人概念他人概念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往。

社会心理学认为,他人概念包括对他人的态度、印象和情感。

态度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好恶、赞成和反对等方面的评价。

例如,某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令人讨厌,或者非常慷慨大方。

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总体特征的认知和理解,这些特征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主观上对他人的感受。

例如,某个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有礼貌、温和、好相处,但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是被其他人所认可的。

情感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体验,这包括爱、恨、喜、悲等情感。

三、群体概念群体概念指个体对群体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习惯和信仰,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概念包括对群体的刻板印象、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

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固定和片面的印象。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黑人是暴力和犯罪的代表,而亚洲人则是勤奋、善良和聪明的代表。

归属感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意识和情感认同,这种认同常常是基于身份、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而社会认知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涉及到个体对他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事件的解释等方面,对于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外貌、行为和语言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价。

社会知觉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貌和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特质和性格。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穿着整洁、举止得体时,往往会认为他是一个有素质的人。

这种社会知觉对于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社会认知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对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价时,由于认知加工的特点和心理机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一些系统性的错误或偏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印象效应”,即个体在初次接触他人时,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对对方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会对后续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社会认知偏差还包括“归因错误”、“确认偏差”、“群体归属偏差”等。

这些偏差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和判断时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

此外,社会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的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能力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社会认知的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

例如,儿童在早期的社会认知中往往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和单一观点的特点,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出更为复杂和全面的认知特点。

社会认知的发展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社会认知还与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个体的社会认知对于其社会行为的选择和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核心品质) (三)中心特性 (核心品质) 阿希的实验: 阿希的实验: S. Asch, 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 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 汇: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 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
6.首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指的是最后的印象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基础和相关概念 知觉(perception): 知觉(perception):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 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认知(cognition): 认知(cognition):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 熟人起作用。 熟人起作用。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 是暂时的。 是暂时的。

第六章 社会知觉

第六章 社会知觉

第六章
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知觉 vs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推理等;社会知觉仅是社会 认知的一部分。
社会知觉 vs 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注人。
社会知觉 vs 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第六章
社会知觉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 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 研究证实(H.H.Kelley,1950) 。
第六章
社会知觉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特征 真诚 A +3 (3) +3 (2) 特征 理解 B +3 (1) +1 (3)
第六章
社会知觉
四、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知觉
对他人形成印象,需要对他人的某些方面进行知觉或认 知。对他人的知觉内容,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发展变 化:
个人属性 对个人的知觉 个人状态 团体属性 对团体的知觉 团体状态 身体特征:容貌、体形、年龄 心理特质:能力、人格 生理状态:疲劳、饥饿、觉醒水平 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向 表现行为:动作、姿势 部分特性:成员资格、人际关系、角色 全体特性:规范、领导、团体特性 团体气氛、士气、活动
评定特征 受欢迎性 婚姻能力 职业地位 高吸引者 65.39 1.70 2.25 一般吸引者 62.42 0.71 2.02 无吸引力者 56.31 0.37 1.70
第六章
社会知觉
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对一种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 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的观念 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学年初,告诉 小学老师根据可靠测验预测,他们 班级里有一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 人的成绩。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 是随机指定学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第六章社会认知1/ 71第一节社会认知的概念一、社会认知的定义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社会认知的图式四、社会认知的范围---------------------------------------------------------------最新资料推荐------------------------------------------------------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定义: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个体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及其行为,而非物或者非人的客观存在;且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

3/ 71相关概念辨析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印象归因刻板印象社会认知社会推理Social inference人际知觉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最新资料推荐------------------------------------------------------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认知的选择性?认知反应的显著性认知的防御性认知的完形特性:“认知分离”??5/ 71三、社会认知的图式泰勒和克劳克(Taylor & Crocker)将其区分为四种图式:人的图式(person scheme)自我图式(self scheme)角色图式(role scheme)事件图式(event scheme)---------------------------------------------------------------最新资料推荐------------------------------------------------------ 四、社会认知的范围对他人外表特征的认知 ? 仪表(appearance)、 ? 表情(expression):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言语表情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7/ 71中国人社会认知的途径我国学者李庆善从汉语谚语出发论述中国人知解人心的五种途径或方法: ? 观语言:“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 观行为:“欲知其人,观其所行” ? 观相貌:“有一分貌,必有一分才” ? 类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省察己心:“难将我语同他语,未必他心似我心”?---------------------------------------------------------------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空间距离原有经验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印象整饰价值观念情感状态认知偏见背景参考9/ 71认知偏见(社会认知偏差):(一)光环作用(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月晕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晕轮效应实际上就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型的结果。

---------------------------------------------------------------最新资料推荐------------------------------------------------------ 苏联学者博达列夫的实验?第一组被试: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第二组被试: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大科学家??请说出你对照片的描述11/ 71实验结果第一组被试: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第二组被试:深陷的双眼:表示了他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认知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沿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心理学凯利的实验1950?告诉学生,教经济学的教授有事要做,故暂请一位研究生代课。

第一组学生:该研究生是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为人热情 ? 第二组学生:该研究生是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为人冷漠?请代课老师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然后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

13/ 71实验结果第一组被试:印象:有同情心、体贴人、有社会能力、富有幽默感等;第二组被试:印象:严厉、专断;发言行为:56%的学生积极发言。

发言行为:32%的学生积极发言。

---------------------------------------------------------------最新资料推荐------------------------------------------------------ (二)相似假定作用(Similarity assumption)?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初次接触一个陌生人,发现他和自己的年龄、民族、国籍和职业等相同时,最容易做出这种假定。

“老乡见老乡”、“华人”、“校友”15/ 71(三)类化原则(generalization)?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之中。

《后汉书.东夷传》中对东北人的表述:“其人(粗)、大疆 (强)、勇而谨厚”---------------------------------------------------------------最新资料推荐------------------------------------------------------ ?《柳边记略》中有更生动的描述:“十年前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则尽所有出享。

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西北炕。

马则煮豆麦蓟草饲之。

客去不受一钱,非但不图报酬,若有所匿,不与人,或与而不尽,则人皆鄙之。

”17/ 71(四)积极偏见(positive prejudice)?又称“宽大效应”,即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

适于对人的估价,不适于对物的估价。

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肯定评价就像奖金,用于别人身上是期待报偿的,即肯定他人是为了让他人肯定自己。

---------------------------------------------------------------最新资料推荐------------------------------------------------------ (五)隐含人格理论(recessive personality theory)?每个人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人格理论,即一套个人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假定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因此是隐含的。

伯曼(Berman)将这种理论又称为“相关偏见” :把认知到的各种特性有规则的联系起来,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人格假定来组织他人的各种特征,形成总体印象。

19/ 71?罗森伯格(Rosenberg)等人发现,大学生在形容他们所认识的人时,最经常使用的词有:自我中心、聪明、友好、雄心勃勃、懒惰等隐含人格理论认为:聪明 & 友好;聪明× 自我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 近因效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卢钦斯提出:人们的知觉顺序会影响认知。

21/ 71卢钦斯的实验??吉姆的生活片段(A段):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

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

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

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

---------------------------------------------------------------最新资料推荐------------------------------------------------------ ??吉姆的生活片段(B段):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

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23/ 71实验结果1:?卢钦斯把两段实验材料进行了组合:第一组中学生:A段﹢ B段,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外向的人;第二组中学生:B段﹢ A段,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内向的人。

实验结果表明:先阅读的材料对被试判断吉姆的性格起着决定作用,即首因效应存在。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结果:2:?卢钦斯又以另一种方式重复了前一个经典实验:第一组中学生:A段-做数学题或听故事-B段,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内向的人;第二组中学生:B段-做数学题或听故事-A段,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外向的人。

实验结果表明:后阅读的材料对被试判断吉姆的性格起着决定作用,即近因效应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