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杜威生平及中国之行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证五四运动
• 他到中国的第5天,五四运动爆发了,杜威目睹了 广大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军阀政府,也目睹 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的同情和支持 • 杜威夫妇原来打算过了夏天就回美国,但他对中 国社会发生的事情非常关注,特别是五四运动激 起了他浓厚兴趣,他想留在中国看一个究竟。 • 当中国学生希望杜威能在中国多待一些日子时, 他非常乐意,并改变了计划,特向哥伦比亚大学 请假一年,后来又续假一年,
教育家杜威
-------------生平及其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组长:阎海源 组员:李 克 肖 遥 王佳楠 卢雪坤 李浩杰 水浩浩 李亚雷
基本信息
• • • • • • • • • 姓 名 外文名 国 籍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 业 毕业院校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美国 1859年10月20日(己未年) 1952年6月1日(壬辰年) 学者 哲学家 佛蒙特大学,霍普金斯大学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
• 一九二八年,杜威曾经去了苏联;并 到过土耳其,协助土国教育之改革; 又到过南非、墨西哥等地。
自由派的教育家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廿六年才退休,退休之后 仍从事著作,并热心于民 本主义之阐扬。在他七十 八岁时,还一度到墨西哥 为苏联托洛斯基(Leon Trotsky辩护,驳斥斯大林 对托氏的指控。杜威是一 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 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
儿时的杜威
•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 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 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 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 位书虫。他十五岁从贝林顿 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 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 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 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 学业
教学生涯开始
•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 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但 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 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
•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从某些方面说来,他 们比我们有更多的民主。……当舆论像这样真正表 达出来时,它却有着显著的影响。”
• 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 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 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 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 “这里的政治气氛又紧张了。据说中国代表团没 有在和约上签字。” • “中国不签和约,这件事所含的意义是什么,你 们是不会想象得到的。不签约这件事是舆论的胜 利,而且是一些青年男女学生们所掀起的舆论。 ”
杜威先生对五四运动的看法
• 五四运动是“中国国家感情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 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 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 基础” • 杜威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 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 随之水到渠成。
晚年的到来
• 杜威曾在八十七岁时再婚一次。他与人合着的《认知与所 知》(Knowing and the Known)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出版。 他一生孜孜不倦的为学精神委实令人敬佩。他九十三岁时 (公元一九五二年)因肺炎去世,
杜威在中国
• 五四运动前夕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 作为五四新知识界的嘉宾被隆重邀请到中国。 • 在此后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里 ,杜威在中国各地巡 回讲学 ,曾到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北京、 上海等13个省市,一共作了200多次的讲演, • 他在20世纪初这一中国历史上新旧力量冲突最为 激烈、社会矛盾和斗争最为复杂的时期来到中国 见证并影响了中华大地剧烈的文化和社会转型, 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华起因
• 尾野教授曾受教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日 本,担任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一九一八年杜威 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 • 杜威的东游是个很好的契机,于是中国有五个学 术团体联名请他 • 五个教育团体请他到北京、上海、南京和其它几 个城市讲演,他也接受了。发起这件事的是胡适 蒋梦麟、陶行知等杜威的及门弟子,代表江苏省 教育会、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知行学会等五个团 体
中国的杜威
1919年杜威 访华时合影。 前排左起: 史量才、杜 威夫人爱丽 丝、杜威; 后排左起: 胡适、蒋梦 麟、陶行知、 张作平
来华之前
• 为欢迎杜威来华,陶行知撰写了《介绍杜威先生 的教育学说》一文,推介杜威的生平和学术思想 发表在3月31日《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 》第6号
• 胡适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实验主义》一 文,系统地介绍了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形成、渊 源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 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 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 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 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 一所乡村学校任教
第一次发表文章
• 在一八八二年,哈锐士接受了杜威第一篇 哲学性的论文「唯物主义之形而上的假设 」(The meta physical Assumpations of Materialism)。稍后,杜威又写了两篇论文 ,交由哈锐士发表。这三篇文章的组织及 系统化的技巧很好,并不以内容见长;但 是对一位青年哲学家而言,自己的论文能 够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 ,是多么大的一种兴奋和鼓舞!
为教师权益努力
在他的鼓励下,美国大 学教师于一九一四年组 织了全美大学教授联合 会(The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四年之后又在纽约组织了 纽约教师联合会(The New York Teachers Union),作 为维护教师权益的一个有 力组织,
出国讲学
• 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 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日本,担任 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一九一八年杜威在 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 • 我国学人蒋梦麟先生也曾在美国受教于杜 威,就近邀请杜威于日本讲学完毕之后来 华讲学。
蒋梦麟先生
奔波国外
传播思想
• 一九一九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 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 胡适先生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 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部分著作
他生于佛蒙特州,在佛蒙特大学读书。后来 他在霍普金斯大学的赫尔门下学习。
•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究 师从皮尔士 • 188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加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工作十年。这十年是他对心理学 有重大影响的时期。 • 1918年,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 • 1919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 地讲学 • 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直到1930年退休。 1928年,杜威曾经去了苏联;并到过土Leabharlann Baidu其,协助土国教 育之改革 • 1952年因肺炎去世,
中国之行开始
• 杜威夫妇在1919年4月30日到达上海,开始了中国 之旅 • 5月2日晚上7时,胡适应江苏省教育会的邀请, 在上海讲演了杜威的实验主义 • 5月3日和4日,杜威在上海的江苏教育会会场演讲 《平民主义之教育》时,有千余青年冒雨赶来, “座为之满,后来者咸环立两旁”。
恰逢五四运动
• 之后,杜威夫妇在蒋梦麟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代表王杰的陪 同下前往杭州 • 讲演期间,蒋梦麟接到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五四学生 爱国运动爆发了,他匆忙赶回了北京,但杜威当时尚不知 晓这场运动的进展,滞留一周后他才回到上海。
杜威的一些成就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 —1952)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 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的代表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进步教育 (Progressive Education) 之父”又“美国十大伟人 之一”和近代四大哲学家 之一”被称为是“教师的 教师”
拜会中山先生
• 5月12日,正在上海的孙中山亲赴沧州别墅,前去拜访杜 威博士,并共进晚餐,两位颇有共同语言的东西方名人因 此有了一次鲜为人知的会晤。 • 在餐桌上,两人就“知行合一”的 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 • 他支持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 因为在他的思想中行为经验即是 根本,而认知不过是行为的工具
杜威教育思想传播的开始
• 一九零四年,因为实验学校的归并问题,杜威不表同意, 遂辞职离去。他离开支加哥大学 • 经由詹姆士及杜威老友卡 特尔(J. Mckeenl Cattel在 哥伦比亚大学的协助,为 他在哥大师范学院谋得一 职。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 教职 • 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是杜威的教学生涯中最长的一 段时期,其间由于接触外籍学生的缘故使他将教育的思想 也能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地。
研习哲学
• 一八八二年的秋天,杜威向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The Johns Hopkins)申请教学奖助金,先后两次被 拒,于是经由他大学时的泰锐教授以及哈锐士的 鼓励,向他的姑姑借了五百元美金,开始了以哲 学为主的研习生涯。 • 在杜威完成其博士学位后,校长吉尔曼曾亲自在 办公室召见杜威,加以鼓励,并劝勉杜威不可过 分手不释卷地孤独自处,并且给杜威留学欧洲的 一笔补助费用。此后,杜威在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担任哲学讲师
孙中山
杜威对于中日的态度
• 尽管杜威也承认日本比中国发展得快,日本人的力量正在 于他们即便在无知时也去行动,通过自己的错误进行认知
• 在日本讲学时,杜威就对 日本军国主义倾向表露出 明显的反感,以至日本天 皇想授给杜威一枚勋章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 他看来,中国决不能走 日本的路子,因为这无 异于饮鸩止渴。
出生环境背景
• 约翰·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 ,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柏林顿市人口 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 爱尔兰和魁北克。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 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 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人民生活习惯,娴习 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 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杜威就是在这样一 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著作介绍
• 杜威一生著述至为丰富。他的早年著作偏重于《 心理学》(1887)及《应用心理学》(1889)
• 后来渐渐转而对教育有兴趣,如《思维术》( 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 与教育》(1938)
• 以后的作品,就比较重在纯粹哲学问题的讨论了 ,如《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 》(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 (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 ──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 1949)等。其它著作尚多,
对中国人物的影响
•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 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 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 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 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 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 影响。
巨大的反响
• 杜威的这些讲演分别发表在《晨报》、《新潮》 等报刊上,全文刊登的讲演词共有58篇,《社会 哲学与政治哲学》《教育哲学》《思想之派别》 《现代的三个哲学家》和《伦理讲演纪略》等“ 五大系列讲演”还被汇编成《杜威五种长期演讲 录》单行本
杜威夫妇的信件
• “顺便说一下,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
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 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 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因为有一个政党不久 也要举行游行示威,学生们怕他们的运动(在同 一时间内进行)会被误认为被政党利用,他们希 望作为学生团体独立行动
践行他的教育理论
• 一八九四年,杜威出任支加哥大学的 哲学、心理学、教育系主任。在这里 ,他跟他的妻子创立了名闻遐迩的实 验小学;并从心理发展的见地,来勾 画出教育的各项理论
在杜威学校,孩子们正在做椅 子(1900
在杜威学校,一男孩正在纺车 上织羊毛(1900)
杜威学校中的作业
杜威学校中的俱乐部课 题(Clubhouse Proj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