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第一章--引论
第一章 分子生物学引论
(二)DNA重组技术
• DNA重组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 技术科学,目的是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 (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 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产生影响受体细胞 的、新的遗传性状。
• 1962年,英国科学家Kendrew和Perutz由于 测定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高级结构而荣 获诺贝尔化学奖。
•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 证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 代谢的分子机制,而与Iwoff分享了诺贝尔生 理医学奖。Jacob和Monod还首次提出 mRNA分子的存在,对于以后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及其他 工具酶的发现和应用是DNA重组技 术得以建立的关键。
• DNA重组技术是核酸化学、蛋白质 化学、酶工程以及微生物学、遗传 学、细胞学长期深入研究的结晶。
DNA重组技术的应用
• 用于生命现象的基础研究 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控制,特别是启动子和 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分析。
• 生物大分子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必须具备 两个前提: 首先,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三维结 构)。 其次,在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必定存 在着结构和构象的变化。
• 最常见的研究三维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 手段是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
• 目前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已经达到原子 水平。最典型的就是核糖体大小亚基晶 体结构的研究。
• 我们在关心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要关心作 物的质量。将一些用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培 育出的性状,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引入作 物,以改善作物的品质。如将负责淀粉合 成的基因转入马铃薯,使其淀粉的含量大 幅度提高,达到提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目 的。
分子遗传学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4
(3).贝特生(Bateson W., 1906): ①. 从香豌豆中发现性状连锁; ②. 创造“genetics”。
⑷. 詹森斯(Janssens F. A., 1909): 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 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在不同国家用多种植物进行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相似的 杂交试验 Î 获得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Î 证实孟德尔遗传 规律 Î 确认重大意义。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Î 标志着遗传学的 建立和开始发展 Î 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 1910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 Î 孟德尔定律。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1
当时细胞学和胚胎学已有很大发展,对于细胞结构、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 都已比较了解。
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
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从 个体水平Î 细胞水平 Î 建立 染色体遗传学说。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2
(1). 约翰生(Johannsen W., 1859~1927):
遗传学第一章
35
⑷. 艾弗里(Avery O. T., 1944)等用纯化因子研究肺炎 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 蛋白质。
⑸. 赫尔希(Hershey A. D., 1952)等用同位素示踪法在 研究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再次确认了DNA是 遗传物质。
至此,已为遗传物质的 化学本质和基因功能奠定了 初步的理论基础。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8
(6).诱变:
♣ 穆勒(Muller H.T.): 1927年对果蝇用X 射线诱发突变。
分子遗传学资料
名词解释第一张绪论1. 独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椅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队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3. “连锁”: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
4. 分子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第二章基因1.基因: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
2.顺反子:编码单条多肽链的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即转录单位。
3.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4.表观遗传学: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表化的遗传学研究。
5.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放在上不是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
6.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与mRNA的序列相对应。
内含子:基因中不编码的序列。
7.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8.DNA的转座: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9.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10.基因序列:指基因组里决定蛋白质(或RNA产物)的DNA序列。
11.非基因序列:是基因组中除基因以外的所有DNA序列,主要是两个基因之间的间插序列。
12.编码序列:指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13.非编码序列:指基因的内含子序列以及居间序列的总和。
分子遗传学第1章引言
医学应用
开启了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性疾病的新途径, 如基因检测和基因编辑技术。
进化与生态学
揭示了物种间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模式,对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起到了重要的解释作用。
分子遗传学的方法Biblioteka 1蛋白质组学2
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数量、结构和
功能,深入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
基因组测序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全基因组或特 定基因的DNA序列信息。
3
1860s
格雷戈尔·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奠定了 遗传学的基础。
1970s
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如DNA重组和基因 克隆,推动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研究
提供了深入了解生命基本单位的机会,由此解 析各个生物系统的功能和遗传特点。
农业改良
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加速了农 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农业生产的提升。
总结和展望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遗传现象和生命的奥秘,未来将继 续推动着生物科学的前沿。
基因编辑
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直接修改基因组, 实现基因功能的精确调控和基因治疗。
分子遗传学的应用
人类遗传疾病
诊断和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机制,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农作物改良
优化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 品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 经济效益。
进化研究
探索物种形成和进化的分子机 制,揭示生命多样性和生态系 统的复杂性。
2 表达调控
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翻译 和修饰等过程。
3 突变与变异
探索基因突变和基因型变异在个体遗传和表 现上的影响。
4 遗传信息传递
武汉大学分子遗传学笔记剖析
武汉大学分子遗传学笔记(不断更新中)第一章绪论1.1 分子遗传学的含义1.不能把分子遗传学单纯地理解成中心法则的演绎*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传统: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实际: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他首先是遗传学,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摩尔根的《基因论》中心法则只是对基因,性状及突变在核酸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从中心法则到性状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甚至未知的遗传,变异与发育的生物学过程。
分子遗传学不仅盯住DNA/RNA,蛋白质,更要研究活细胞内与遗传便宜有关的一切分子事件。
分子遗传学≠核酸+蛋白质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过程-遗传与变异的过程。
它研究的是动态的生物学过程,而不是脱离生物体,在试管里孤立地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992年,Nature 的主编J.Maddox 曾著文Is molecular biology yet a science?指出:"现在有那么一些叫分子生物学家的人,他们的文章无视全部的动物,植物,也很少言及他们的生理学。
实验的大部分资料来自所谓的\'凝胶\'---""分子生物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定性的科学。
---如果事情只是简单的说明某个基因版本与某种遗传病相关,那么,分离这种片段(如电泳),然后测序足以。
"但是"以往的巨大成就表明,生命过程是由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一些有序事件组成"他说:"在人们长期为细胞生物学现象寻找定性的解释中,他们将会相信细胞只不过是一个充满了分子开关的袋子,他们作为分子传动器或开或关而出现在预定的事件序列中。
要真正在分子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本质,仅仅研究核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是不够的。
分子遗传学所研究的应该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分子事件。
所以不止是中心法则,核酸,蛋白质。
2.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产物(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或理解为狭义的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2
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 (batson)于1905年首先提出的。
12
13
Frankling and wilkins
14
15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此期是遗传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成果累累,
月新年异,而且趋向于应用,大大缩短了转化为生 产力的周期。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1961) 遗传密码的破译(1964) 反转录酶(1975).DNA合成酶(1958),限制性酶的 发现〔1962 .1978),重组技术的建立(1972) DNA测序(1977) PCR技术的建立(1986) 克隆羊的成功(1997) 人体遗传密码草图画世(2000)
33
羊水和胎盘绒毛膜检测
34
35
分子诊断
例:镰状红细胞贫血症的检测 一种常染色体退化遗传病 引起原因:基因的点突变,
丢 失 了 可 被 MstII 或 Cvnl 切
开的一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正常:三条带 患病:一条带 子女1:正常 子女2:患病 子女3:携带者
36
例: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主要是研究遗传物质纵向传 递的规律以及表型和基因的关系。
分子遗传学则偏重研究基因的结构、功 能和横向传递。结构是指其化学本质与 精细结构,功能是指遗传物质的复制、 表达、调控、重组与变异。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遗传: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性状2.变异: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过中出现的差异现象3.分子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4.RNA沉默:在细胞核中,使转录基因中与其同源的DNA序列甲基化而使基因陷于沉默5.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它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二、填空1.分子遗传学着重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2.分子遗传学不等于中心法则的演绎3.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衍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化学4.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应该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分子事件5.操纵子模型对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来说并不适应6.基因组包括单倍体遗传物质中编码的和非编码的全部DNA序列。
核基因组指单倍体细胞核中的全部DNA序列;线粒体基因组指一个线粒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叶绿体基因组指一个叶绿体所包含的全部DNA序列三、简答1、从生化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转变发生的三个大事件。
(1)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20世纪50年代确定了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机理问题(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3)20世纪60年代解决了遗传密码问题(1955年桑格测定了牛胰岛素中Aa残基的准确顺序;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67年“遗传密码字典”的问世)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基因组:一种生物所编码的全部基因2.假基因:与正常基因有相似的序列,但是在编码序列当中往往含有移码或终止密码,从而使此类基因不能产生功能产物或者有一个可以察觉的现象型。
3.顺反子:编码多肽链的遗传单位;基因的功能单位或遗传的功能单位4.开放性阅读框:(ORF)是被起使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
分子遗传学绪论概述 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遗 传 学 ( genetics ) 是 于 1909 年 由 Batesons 首 先 提 出 的 , Gene 是 希 腊 字 根 , 有 出 生 与 祖 先 之 意 , Genetics 含 义 是 出 生 与 祖 先的关系。
遗传学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分子遗传学
授课教师:刘自强 zqliu@
2011年2月
授课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子遗传 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为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2学时,16次课,无实验 考试方式:关于分子遗传某一领域、早退,课堂 提问、讨论及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上讲台 做研究性报告,综述。
丹麦 哥本哈根 Kalckar Lab. 博士后
访问意大利那不勒斯动物研究所时 King’s Lab. London University
Maurice Wilkins
Francis Crick (35y) James Watson(23y)
1951年,剑桥大学 Cavendish Lab.
性格不同,专业互补 紧密合作,锁定目标
功能蛋白质
性状(现象型)
信息源 信息模板 工作分子
生长、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事件
中心法则
分子遗传学的范畴
分子遗传学不等同于中心法则的演绎:分子遗传学 的研究范畴要比中心法则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中心法则只是对DNA编码序列及其表达在分子水 平上的解释,但是从中心法则到性状的形成,仍 然是一个复杂的、语焉不详的过程,它不是中心 法则所能解释清楚的。
DNA 双螺旋模型 1953
Maurice Wilkins (46y)
乳糖操纵子模型 开辟了分子遗传 学研究新天地
分子遗传学 第一章
DNA
RNA
polypeptides
protein
character
个性
★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 高级结构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互作
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
三大主要领域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大主要领域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互作 DNA—protein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 基因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Hormone—receptor
Enzyme—substrate
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结构 基因的复制 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重组 基因的突变
生物技术理论 与应用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蛋白质工程
三大理论发现和三大技术发明
三大理论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DNA双螺旋;中心法则。
三大技术发明:限制性内切酶;载体; 反转录酶。
1.3.3.
分子生物学史的
第一个重要发现
One gene - One enzyme
1941年,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 提出的“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获得1958年Nobel奖)
说明了基因的生化作用本质是控制着酶的合成
生物化学和遗传 学之间的联合迈 出的第一步,也 是分子生物学的 第一个重要发现
1958 J. Lederberg (33y)
Phage transduction
The Nobel Prize 1959
S. Ochoa (54y)
A. Kornberg (41y)
Rich phosphate bonds of ATP --- Energy
Isolation of
第一章 分子遗传学
二、分子遗传学的产生 1、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从分子水平 上解决了遗传机制的问题。 3、遗传密码的破译。 三、分子遗传学的展望 1、对基因的研究 2、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 3、遗传与发育 4、蛋白质遗传 5、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第一章 染色体及染色体畸变
一、核型与核型分析 核型:是指一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条染 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长度、着丝粒的位 置、臂比值、随体的有无、次缢痕的数目及位置。核型 是物种最稳定的性状和标志。通常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中 期时进行核型的分析鉴定。 核型分析:是指利用显微摄影的方法,把生物体细胞 内整套染色体拍摄下来,并按其形态学特征(长度、臂 比值等)排列起来,并进行分析的过程。
4、易位(translocation ) (1)相互易位 (2)单向易位 (3)罗伯逊易位
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效应
三、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1、整倍体
2、非整倍体
1、常规的形态分析 2、带型分析 染色体分带 二、染色体畸变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缺失(deletion) (1) 末端缺失 猫叫综合征
(2)中间缺失
缺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遗传学效应 a. 细胞学
b.遗传学
2、重复(duplication) (1)正向重复 (2)反向重复
3、倒位(inversion) (1)臂内倒位 (2)臂间倒位
分子遗传学
前 言
一、分子遗传学的涵义 分子遗传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遗传变 异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 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 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分子遗传学不同于一般的遗传学,它着重在 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储存、复制、 表达及调控过程。 基因的概念
遗传第一章 绪 论
遗传学 第一章 绪 论
3、达尔文(Darwin C.,1809-1882):
①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提出自然选择和 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高级逐渐进化的。
② 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泛生论”假 说。 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一种胚芽或泛子 (pangens)。
科伦斯(Correns C.): 德国土宾根大学的教授,玉米,3:1
切尔迈克(VonTschermak E.): 奥地利维也纳农大讲师,发现分离现象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遗传学 第一章 绪 论
三人的工作都发表在《德国植物学会杂志》, 都证实了孟德尔法则,这就是遗传学发展史上
著名的 孟德尔法则的重新发现。
遗传学的分支
▪ 按研究的层次分类:
宏观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tics)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核外遗传学 (Extranuclear G.)
微观
即细胞质遗传学 (Cytoplasmic G.)
染色体遗传学(Chromosomal G.)
生化遗传学 (Biochemical genetics)
遗传学 第一章 绪 论
三、研究对象: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和动物以及 人 类为对象,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规律。
•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
遗传学 第一章 绪 论
四、研究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内在规律; (3).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分子遗传学:第一章--引论
Molecular biology yet a science?指出:“现在 有那么一群叫做分子生物学家的人,他们的文章无 视整体的动物、植物,也很少言及它们的生理学。 对这些人来说,实验的资料大部分来自所谓‘凝胶 ……”,“……分子生物学在很大程度上正变成定 性的科学。 ……如果事情只是简单地说明某个基因
版本与某种遗传病相关,那么分离这种片断(如电 泳),然后测序,即已足矣”。但是,“以往几年 的巨大成就表明,生命过程是由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一些有序事件所组成”, “如果在生物的发育过程 中不同部分的出现是决定于分子的形态因子 (molecular morphogen)的扩散作用,那么它们要 用何种浓度才能满足正常的发育?”这就需要研究 活细胞内的动态的、整体性的分子事件才能做出比 较真实的回答。
★在细胞核中: siRNA与某一基因中同源的DNA序 列甲基化,使活性基因沉默(在转录水平上)。
★RNAi属于后成遗传现象。 ★后成遗传:( epigenetic inheritance)一种由蛋白
质或RNA分子所引起的基因表达及表达模式的改 变;这种改变并不涉及DNA的突变,并能在子代 中维持。 后成遗传:( epigenetic inheritance)是指基于非基 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 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 。
★ RNAi所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可以世代传递?
1.3.8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Genomics)
RNAi背景知识介绍
RNAi(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基因阻断技术,它 通过人为地引入与内源靶基因具有相同序列的双 链RNA(有义RNA和反义RNA),从而诱导内源靶 基因的mRNA降解,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从中心法则到性状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复 杂的、语焉不详的生物学过程,它不是中心法则所 能解释清楚的。
1.1.2分子遗传学不是核酸及其产物(蛋白质)的生 物化学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
过程——遗传及变异的过程。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是 动态的生命过程,而不是在试管里或电泳仪上孤立 地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简单的因果关 系。
(alcaptonuria)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这种纯合隐性基因存在不能产生尿黑酸酶,不 能将正常代谢产物尿黑酸分解,从而使尿黑酸 积累在血液中。 基因通过对酶合成的控制而影响遗传性状的发 育。
1.2.4从生化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 20世纪40年代:遗传物质是DNA; 20世纪50年代:1953年沃森(J.Watson)和克 里克(F.Crick)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20世纪60年代:1967年遗传密码表问世。
第一章 引论
1.1分子遗传学的涵义P1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的一门科学。它依据物谢过程的调控。
分子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分子遗传学不同于一般的遗传学。传统的遗传学 “主要研究遗传单元(性状)在各世代的分布情 况”,而分子遗传学则着重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在 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
1.3.5遗传工程 基因工程 转基因 蛋白质工程
1.3.6朊病毒与蛋白质遗传 疯牛病,羊搔痒病; PrPSc病原体,可以作为模板,把细胞中具有 正常功能的PrPC转变为PrPSc; PrPC和PrPSc的一级结构相同,被同一基因编 码,但它们的立体构象不同, PrPSc比PrPC具 有高得多的β折叠结构。
1992年,Nature杂志的主编J.Maddox曾著文Is
Molecular biology yet a science?指出:“现在 有那么一群叫做分子生物学家的人,他们的文章无 视整体的动物、植物,也很少言及它们的生理学。 对这些人来说,实验的资料大部分来自所谓‘凝胶 ……”,“……分子生物学在很大程度上正变成定 性的科学。 ……如果事情只是简单地说明某个基因
要真正地在分子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本质, 仅仅研究核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那些从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干燥”了的生物 大分子的化学研究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分子遗传学 研究的中心内容,更不是它的全部内容。
分子遗传学 所研究的是细胞中动态的遗传变异 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分子事件。很显然,这 些事件决不限于中心法则,也不限于核酸、蛋白 质。 1.2 分子遗传学的产生 1.2.1物理学的渗透—分子遗传学的物理学语言
★在细胞核中: siRNA与某一基因中同源的DNA序 列甲基化,使活性基因沉默(在转录水平上)。
★RNAi属于后成遗传现象。 ★后成遗传:( epigenetic inheritance)一种由蛋白
质或RNA分子所引起的基因表达及表达模式的改 变;这种改变并不涉及DNA的突变,并能在子代 中维持。 后成遗传:( epigenetic inheritance)是指基于非基 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 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 。
★ RNAi所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可以世代传递?
1.3.8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Genomics)
DNA是唯一遗传物质?
1.3.7 RNA干扰 ★1998年在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中发现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 RNAi)现象,随后发现 RNAi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 RNAi定义:是一种RNA对基因表达的干涉现象。 是一些小的RNA分子,它们能引起相应的mRNA降解 及DNA的甲基化,导致基因的沉默。 ★ 小RNA分子(small interfering RNA , siRNA):由 生物体中的双链RNA断裂形成,由21 ~23个核苷酸 组成,引发RNAi现象。 ★在细胞质中: siRNA能与其互补的mRNA结合,使 该mRNA链的某一段成为双链,阻碍了mRNA在核糖 体中的翻译进程,导致mRNA链降解 。
版本与某种遗传病相关,那么分离这种片断(如电 泳),然后测序,即已足矣”。但是,“以往几年 的巨大成就表明,生命过程是由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一些有序事件所组成”, “如果在生物的发育过程 中不同部分的出现是决定于分子的形态因子 (molecular morphogen)的扩散作用,那么它们要 用何种浓度才能满足正常的发育?”这就需要研究 活细胞内的动态的、整体性的分子事件才能做出比 较真实的回答。
1945年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的《生命是 什么》出版; 把生命、遗传、基因彻底分子化; 把信息论、量子力学概念引入生命过程。
1.2.2微生物学向遗传学的靠拢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大规模使用,发生了细菌 抗药性问题; 细菌抗药性是后天获得的定向变异,还是早已 发生的变异而被药物所筛选?
1.2.3生化遗传学的出现 1923年英国人加罗德证明人类的尿黑酸症
DNA RNA 肽链 功能蛋白质 性状(现象型)
信息源 信息模板 工作分子 (生长、分化、发育过
程中的分子事件)
中心法则
分子遗传学的范畴
1.1.1分子遗传学不等于中心法则的演绎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范畴要比中心法则广泛得多,也
要深刻得多。分子遗传学首先是遗传学,它坚实的理 论基础仍然是摩尔根(T.H.Morgan)的《基因论》, 而不是中心法则。
1.3分子遗传学的展望 1.3.1基因的概念
不断的发展 1.3.2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 1.3.3遗传与发育
时序基因;基因发育学; 免疫球蛋白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是不存在 的,但随着个体的发育免疫球蛋白基因发生重 组,使一个有机体可以形成140亿个以上的抗 体; 基因本身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发育过程。 1.3.4自我组合过程 T4噬菌体 核糖体 人工合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