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第3课古代印度
C • 2. “种姓制度”是古代( )的社会制度。
•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中国
• 3.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古印度种
A 姓制度划分,他的等级应该是( )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D 4.下列示意图中,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5.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
A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C.真主安拉 D.穆斯林
6.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 现象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A 12.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1、古代埃及:位于
流域。
尼罗河流域
2、约公元前
,尼罗河流域陆续出
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种姓制度使得印度社会 矛盾尖锐,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反对婆罗门 特权。
乔达摩·悉达多
4、传播:
⑴时间:前3世纪开始 ⑵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入内地, 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⑶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部编)《古代印度》ppt完美课件
5.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象征慈悲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象征愿力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 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 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 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 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
古代印度的成就:阿拉伯数字
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哈拉帕 文明的产生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 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 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汉谟拉比法典 阿拉伯数字 C.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②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 D.古埃及文明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 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印度洋
东:孟加拉湾 南:印度洋 西:阿拉伯海 北:喜马拉雅山
位于亚洲南部,三面环海,属 于热带季风气候。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浅谈一下地理环境对古印度文明形 成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影响: ① 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
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 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② 河流与平原为人类提供了交通之利, 便于人们互通信息和组织合作。
材料1: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 知纺织陶冶。……他们一入印度,便把土著人民征服下来, 定居于旁遮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 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周谷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后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 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1张PPT)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种姓制度激 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了印度社会 的发展。种姓制 度虽已废除,在 当今印度社会仍 有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不可接触者”——贱民。 (1)婆罗门:(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2)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吠舍:(农民、牧民、商人)从事农、牧、商业; (4)首陀罗:(被征服者)从事农、牧、渔和手工业; 3.特点:种姓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如来佛祖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2.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第3课 古代印度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C
___吠___舍____
农民、牧民、手工 供,供养第一、第二等
业者、商人
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D
__首__陀___罗___
被征服者、贫困破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产失去土地的人
三个等级服务
3.探究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社会 关系。
种姓制度说明了古代印度四个等级地 位不平等,界限森严;佛教却说明了古代 印度人渴望“众生平等”。
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4)知识与技能知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古代印度国家的时间和经过。
知道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知道印度种姓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理解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知道佛教产生的概况,理解其迅速传播,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的历史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方法。
进一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尝试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宗教是意识形态之一,理解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懂得尊重别人宗教信仰的道理。
为人类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而自豪。
二、重点1、吠陀时代2、种姓制度3、佛教产生背景三、难点1、雅利安人;2、吠陀;3、种姓制度;佛教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1.吠陀时代(1)产生的背景:雅利安人先后进入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建立20多个国家。
[提示:雅利安人: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Ariya,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外貌与土著差别很大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
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是在南俄草原,后来从这个地区向亚洲和欧洲迁移。
其中的一支──印度-伊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荡之后定居在中亚两河(阿姆河与锡尔河)平原。
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称印度-雅利安人(在古代印度文献中只称雅利安人);而另一支进入伊朗,称伊朗-雅利安人。
18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古代印度雅利安人所操的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等具有共同之处,遂用“雅利安语”来概括上述相互有关的语言(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其后有些人便据此错误地假定,所有使用“雅利安语”的古代或近代民族必然源出同一祖先,即所谓的“雅利安人”。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8张PPT)
使社会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1.佛教创立的背景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佛教创立的概况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唐太宗时,有一位著名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一人历经了千难万险前往天竺……他是谁?他为何要去天竺?天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2.知道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的内容,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3.掌握佛教的创立,知道佛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佛教的向外传播
A
中考试题链接
3.(2024·江西·南昌二模)婆罗门教宣扬,最初有一个充塞于宇亩的“原始巨人”,后来他的身体分割而成世界万物。婆罗门和刹帝利分别生于原始巨人之口和臂膀,吠舍和首陀罗则源于原始巨人的双腿和双脚,因此四个种姓的区分是神圣的。材料表明古代印度()A.各等级之间可通婚 B.种姓等级来源于佛教C.国王的等级最高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30张PPT)
约BC23世纪
出现早期城市国家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一些小国
约BC324年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练习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3.பைடு நூலகம்姓制度的特点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基础主干落实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文明再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时期: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版图: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2)经济:农业和工商业比较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等级阶层权利或义务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不可接触者贱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2.主要教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外传:(1)时间: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路线:重点任务驱动【思辨启智慧——悟森严等级】材料一(1)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种姓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森严的种姓制度感悟颇深。
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想象,把吠舍对婆罗门的抱怨写成一段文字。
(4分)答: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
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一样拥有特权,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意思相近即可)【故事触宗教——知佛教发展】材料二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
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早期文明
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
中亚雅利安人 侵入印度,出
现许多小国
阿育王宣 扬佛教
孔雀王朝 鼎盛时期
约公元前 23世纪
摩亨佐·达罗遗址
约公元前 18世纪
哈拉帕遗址
公元前 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 324年
公元前 187年
桑 奇 大 佛 塔
大约10世纪,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被印度教取代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 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的发展。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城市遗址
知识拓展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在今 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发现了摩亨 佐·达罗城市遗址。城市规划非常 先进,被分为几个部分,包括一座 位于高处的“城堡”和地势较低的 城区。它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供水 和排污系统。1980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遗址作为文 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实质: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
(4)内容: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 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 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 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 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4.孔雀王朝(第三任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
材料研读
孔雀王朝实行有组织的垦荒,建立了许多移民村 ……水利灌溉……有渠道、水池、水井,村社有管理水 利的人员……孔雀王朝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有了提 高。经济作物如棉花、麻等种植面积也较前增多。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印度河和恒河的自然条件
气候: 温暖湿润 河流: 定期泛滥 土壤: 平坦肥沃
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文明的产生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二、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衰历程
1、哈帕拉和摩亨佐∙达罗(出现文明)
2、公元前15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 入侵,建立一些小国(建立国家)
3、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半岛(鼎盛时期)
实质: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引起人民的不满, 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社会动乱。
四、佛教的产生
1.背 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社会矛盾尖锐,阻碍社会发展。
2.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4.佛教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 ②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 “极乐世界”。
③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5.佛教的传播:
佛教外传
(开始于前3 世纪阿育王统
治时)
北传佛教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越南
锡兰 东南亚 (缅甸、泰国等国)
南传佛教
6、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知识小结
印度河 恒河
种姓制度
古
印
度 阿拉伯数字
文
明
佛教
维护奴隶主 统治的工具
1.来自中亚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 A. 希腊人 B.苏美尔人 C.波斯人 D.雅利安人
2.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①吠舍 ②婆罗门 ③首陀罗 ④刹帝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3.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 “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 A.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
第3课古代印度
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
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今斯里兰
卡),传到缅甸、泰国、柬
埔寨等国。
12
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13
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古
代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印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度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佛 教义:众生平等,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孔雀王朝 是印度文明最强盛时期,首都华氏城。
3、文化:阿拉伯数字,“黄金之国”“大象之国”
4、古印度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贱民
5、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教义(2) (为什么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为什么得到下层民众的支 持)、传播(南、北)
14
1.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几乎都存在。在古代如图 所示的区域主要传播(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 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由雅利安人建立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D.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8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 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 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 首陀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地 点: 创始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 励1000美元》
种姓制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 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 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 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 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 陀罗。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 劳动力的投入等; ②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③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 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④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第3课 古代印度(17张PPT)
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
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 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
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 求不得,五阴炽盛。 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佛教的传播
北传佛教
兰盆节)
•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 又名腊八节,或佛成道节)
九日)
• 观音菩萨出家(九月十 九日)
重要节日: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 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印 度
中 亚 东南亚
南传佛教
中国
朝鲜
日本
蓝毗尼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佛教文化
佛教节日
• 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 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 •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 九日) •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
• • • • • •
• •
• • • • • • • • • •
• •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 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 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 10、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8、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 滋有味。 19、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20、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第三课_古代印度
通过一个表格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古代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重要河流 幼发拉底河,底 格里斯河 地域范围 今伊拉克 政治特色 王朝更替频繁 古代埃及 尼罗河
今埃及
法老专制统 治 文字名称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文明成果 《吉尔伽美什》 金字塔 《汉穆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 河 今印度,巴 基斯坦等 种姓制度
印章文字 佛教,《摩 柯婆罗多》 《罗摩衍那》
材料二:必须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用并非一概是消极的。它 的积极一面是使印度民众在异己的文化或征服者面前有一种一致 感。它还使个人在自己的团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促进各种形 式的相互帮助。尽管种姓内部存在斗争,但各个种姓都知道相互 合作,特别是在各地村民议事会的立法和行政上。 ——(美)菲利普· 李· 拉尔夫等著《世界文史》
2. 四大种姓指的是什么 ?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种姓梵语中 称瓦尔那,我们称种姓,是源于《大唐西域记》翻 译。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时候,曾用种姓来区别征 服者和被征服者。 后来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社会分化的加剧, 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出现了四大种姓 集团。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 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乔答摩· 悉达多
名悉达多,姓乔答摩
在印度佛教的鼎盛时期? 佛教的传播:
3.佛教的传播
北路
印度 南 路
传播方式:对印度佛经的翻译和注释 建佛寺、造佛像、立佛塔 传入中国的时间是西汉末年,大规模传播是东汉时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34张PPT)
中亚
中国
(公元前 1世纪)
朝鲜、 日本 越南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锡兰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26
佛教传播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玄奘取经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 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
佛教的传播 斯里兰卡
缅甸 印 度 教
6、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柬埔对寨周(边吴地哥区窟)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泰影国响。
29
佛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是不信奉婆罗门的神, 尤其反对婆罗门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因此得到 社会基础: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 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 劳动人民的 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 精神寄托: 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 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它种姓的人都可以吃。 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 来,父子世代相传。 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 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罗多》 《罗摩衍那》
佛教及佛教文化
10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原人,印度婆罗门教与印度教创 造神梵天之称号。依《梨俱吠陀中 之原人歌》所载,此神具有千头、 千眼、千足,为现在、过去、未来 之一切,乃不朽之主宰。由其头/嘴 上生出婆罗门,由肩上/双臂生出刹 帝利,由腿上生出吠舍,由脚上生 出首陀罗。由心中生出月亮,由眼 中生出太阳,由气息中产生风,由 脐上生出空界,由头上生出天界, 由脚上生出地界。
第三课,古代印度
佛教传播路线图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西汉末传入中国
东汉 白马寺 中国最早佛教寺院 佛教传播: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教
佛教
时间
地点
创始 人
教义
经典
建 筑
节日
浴佛节 涅槃节
公元前 古印度 乔达摩 众生-- 《金刚经》 寺 6世纪 忍耐-悉达多
·
驱赶,屠杀,奴役土著居民,占领 河流上游,后来定居发展。
约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开始 出现一些小国
二、种姓制度 古印度文明的成就: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的文明标志
1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2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3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 级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 1、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 2、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 • 3、古印度文明的遗址-------哈拉巴 与摩亨佐•达罗 4、古印度文明出现的时间:公元前23世纪 -----18世纪,最后消亡;
古
古巴比伦
古
古
雅利安人于 公元前1500 年左右入侵 印度;
第三课 古代印度
自学成才
• 1、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 •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哪个民族 侵入印度? • 3、哪个王朝的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最鼎盛的时 期? • 4、外来民族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 级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有哪几个等级?国 王成为行政的最高统治者在该制度中处于哪个 等级? • 5、佛教的创立的时间和地点及人物分别是?
宗 教
• 世界三大宗教: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 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
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