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汉代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重点难点突破
名校模拟演练
C.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预测数据库
1~6 7~12
13~14
[思路解析]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是指专
制的空前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
重点难点突破
3.君主专制强化,容易助长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虽然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从而巩固国家统一;但过度的 集权于中央也有其危害性,因为它容易损害地方的自主性、
名校模拟演练
预测数据库
1~6 7~12
积极性、独立性。
13~14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1)中央: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阁臣有 票拟权。 (2)监察:地方设按察司。 2.清朝
重点难点突破
繁荣,关键在于科举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在一起,扩大了 统治基础,即向庶民开放政权。
名校模拟演练
预测数据库
1~6 7~12
13~14
[答案]
B
4.(2010年江苏南通高三三模)《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
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
[思路解析]
明代内阁负责对大臣奏章提出处理
建议,供皇帝参考,内阁的“票拟”只有经过皇帝“批红”之 后才有效力,因此明代内阁相当于皇帝机要秘书机构,并非法 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更不具有统领六部的法 定权力。清代的军机处则仅是在内廷“跪受笔录”,军国大 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重点难点突破
原创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 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4
2.唐中期节度史与藩镇割据
唐中期,节度史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 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10
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 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11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19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
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
影响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 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5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阅读教材13页思考:与前朝 相比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 哪些创新?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朝中期的节度使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原因:吸取前代教训;巩固统治 “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兵:______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科举制
(1)背景: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重门第, 影响皇权);庶族地主要求参政。 (2)过程: 隋朝形成;唐宋发展完善;明清僵化 (3)影响:打破垄断,扩大来源;提高素质, 加强集权;公平公正,重学风尚;八股僵 化,缺乏创新。
合作学习: 隋唐时期中央行政制度有何创新?它的 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尚 门 草 书 执 书 审 下 议 拟 行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①形成历程: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形成,唐朝确立并 完善。 ②名称及其职能: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中书省(掌决策,颁拟皇旨)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③关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和监督。 ④影响: 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政府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维护封建统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历朝基本 沿袭,影响深远;重大创造,标志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的成熟; 。
朝代 秦朝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中央集权) 阶段 皇帝制度、三公九 郡县制 卿 重用亲信,削弱相 郡国并行; 权 “推恩令” 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后藩镇割 据 中书门下;三分相 加强对军事、行 权 政、财政控制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形成
高考历史线索特征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与特征
1.知识线索
三、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 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效地组 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 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在统一 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④对 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 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 护了国家利益。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 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水平的提高。
3.典型例题 二、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及趋势 【典题2】 (2013· 重庆文综· 5)《明史 》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 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 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 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 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 此表明,明朝内阁 题干佐证选项信息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典型例题
一、揭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内涵
【典题1】 (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 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 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 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 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 出当时( 理解关键信息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 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 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解析审题 角度释解 对点突破
突破 1、(2013· 广东潮州二 高考命题常会设置迷惑项 【解析】材料本身没有反 模)有学者指出:“古来 来考查中央集权与君主专 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 映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内阁 制的概念内涵。复习备考 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 官员事务是否繁忙 ,故排 时,抓住“演变”,归纳 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 除 A、C两项;D项不准确, 区分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强 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服从皇 化皇权措施与加强对地方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 帝命令的信息;“惟揣摹 管辖的中央集权措施;从 祖、清圣祖(康熙)四人 此样本为急”体现了在清 演变分析其趋势,透过趋 而已。”这里的“国家政 代僵化的政治体制下 ,官 势揭示演变的本质,从皇 体”指( ) 员拘泥规制的情形 ,故选B 权与相权斗争的必然性、 A .王位世袭制 项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等认识 B .宗法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 D .郡县制▼ 权制度的内涵。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
•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到 了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 贞观年间,以明经和进士为主;开元年间,开始任 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 宋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为三级(乡试、省 试、殿试),大大增加了录取名额。 • 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 的思想。
3、发展演变(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职能 监察 朝代 部门名称
秦
汉 宋
御史大夫 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 通判 督察院、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按察使司
明清 中央 (顶峰) “科道”
地方
隋唐 谏议 宋
门下省 谏院
4、评价
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 不能杜绝腐败和低效
Ⅲ、选官制度 (读教材,填表格)
朝代 西周 制度 标准
世卿世禄 血缘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军功 西汉初 汉武帝 察举.征辟 品行 东汉末、魏 九品中正 门第 晋南北朝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掌握了察举六名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 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 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 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根据材料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
三、宋代:设“中书门下”、“枢密院
”和三司分割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公元前221年建立,随后历代强化.秦以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化中央集权,随后有了刺史等.在唐实行道,州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宋在地方军政分离,设通判地方财政几乎全部上缴,元明清主要是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流官和后来的改土归流.中央则将相权集中归到皇帝手中.(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
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
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
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6
知识迁移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 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 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 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最新版整理ppt
19
最新版整理ppt
20
图表释义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 推行于西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至 确立于元
时代 时期趋向瓦解
元建立前
与中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中书省
央关 中央政府,诸侯的 下属的地方行政 的派出机构,
不 系 权力和地位可以世 机构,官吏由皇 行政长官直接
9
(二)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发生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形成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
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 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 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 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 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2
秦汉---明清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秦朝
郡
汉末魏晋
州
县
郡
县
唐朝 宋朝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元朝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明朝
承宣布 政使司
府
县
清朝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5)通过对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晰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法:演讲法、讨论法★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汉时期“汉承秦制”,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后来三公权力逐渐被内廷的尚书台所取代;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宋元时期,基本形成中书省主政,枢密院主军事的局面,北宋又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人教历史必修一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天下之势,方病大 肿。一胫之大几如要 (腰),一指之大几 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伸),一二指搐, 身虑亡聊。失今不治, 必为锢疾,后虽有扁 鹊,不能为已。
——贾谊《治安策》
祸祸亦
“
大 。 ”
小 ; 不 削 , 反 迟 ,
反 。 削 之 , 其 反 亟 ,
今 削 之 亦 反 , 不 削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哪朝解决的最好?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做法后来被宋沿袭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宋朝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政参 事知
枢 (三衙)
密
院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军
军
司
司
元:中书省制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
孝悌 廉正
门第
才学 知识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作用: 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 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了生产实用 性知识
作业: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 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院(掌军权)、三 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利,使皇帝 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 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 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还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判断正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吸收秦朝速亡教训基础上的合理选择。
(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暴政而非是郡县制,所以,汉初改变郡县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不是吸收秦亡教训的合理选择。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思考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答案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课堂设问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 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7、清朝:军机处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军机处
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无专官,军机 大臣、军机章京都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 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 无傣禄。其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遵循,完全 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无规定, 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 旨办事而已。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 值房,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 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个 裁决,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回顾)
二府三司制 4、宋代:
皇帝
三省
中 书 省 尚 书 省 六部 门 下 省
二府 中书 门下
宰相
三司 三衙(殿前
司马军司步军 司)禁军
枢密 院
枢密使 调 兵 权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
参知政事 (副相)
统 兵 权
三司使 计相
行政
军政
财政
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探究三: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其实是变相重设的宰相,依据材料说明这种说法对吗?为什 么? 探究四:有人认为张居正的权倾一时说明了内阁制严重削弱了君主的权力。这种说法对 吗?
5、元朝: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皇帝
户 盐 弊: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枢密院 财 铁 政部 政局动荡 军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中央集权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1、萌芽(战国):韩非子法家思想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商鞅建立县制。
2、确立(秦朝):秦统一后,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
政治上,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在文化上,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又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纲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3、巩固(西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创立,唐太宗时完善)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②科举制,(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集中军权,设枢密院、行更戍法;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权,派文官担任地主高官,并设通判与之相牵制。
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集中财权;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司法官吏,集中司法权。
发展科举制(严格程序;完善方法;增加名额)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其他地方设置行省,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统管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7、强化衰落(明清):(1)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
(2)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贵族组成,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示意图
中书门下
军权 行政 财权
权
枢
密
三司
使
使
参知政事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使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名词解析】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 东府,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 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 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 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 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 礼五房。五代、宋因之。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 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最高长官 行使宰相的职权。
郡统辖。 实质:名为“推恩”,实为软性削藩
影响: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但是诸侯一直存在。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 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 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 这种做法( )
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 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
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 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实权的行政区
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 ,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
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 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可
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 知,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中央集权与
【答案】D
部编版高一政治史《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读思考与讨论: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每阶段调整的具体措施怎样? 总体上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 现怎样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B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侯,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
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
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赵翼《22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
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采取了那 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宰相赵普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兵:收__精__兵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2、措施 权:削__实__权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钱:控__财__权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北宋中期“三冗” “二积”局
回顾思考: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规
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汉朝: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王国问题
2、王国问题的解决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 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 量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
地”。
------《元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唐朝实行节度使导致权力的分散国家动乱、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元朝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
五代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xù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又有何影响?
北宋地方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酎( zhòu )金夺爵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
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
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堂实录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为削弱。
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内容分析: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三)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
环节
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
习过程的
观察和考
查,以及及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20分钟> 布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
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学生自己先预习一
遍教科书,再从网
络、课外读物中搜集
一些关于古代中国
君主与宰相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科举考试等内容的
资料,基本了解从汉
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的史实,并进一步布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的习惯
置学生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些特点。
问题导入<2分钟> 秦统一以后开创了一系列
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
后这些政治制度随之消亡
了没有呢,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直接了当
导入新课,
使学生迅
速进入汉
到元政治
制度演变
的内容。
学习新课
<4o 分钟> 一、地
方政
治制
度的
演变。
1、西汉的郡国并行
制和汉武帝的推恩
令
2、唐朝的节度使和
藩镇、北宋分割限制
地方权力
4、元朝的行省制度
学生讨论
1、学习从汉到元地
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之后,分析其演变的
趋势是什么,反映了
什么样的特点?
2、根据君权相权演
变的史实,分析从汉
到元中央政治制度
演变的特点
3、从汉到元选官用
1、老师注
重补充材
料,让学自
主学习,自
主分析,尽
可能让学
生动手、动
口与动脑
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二、中
央政
治制
1、两汉的内外朝制
度
2、唐朝的三省六部
度的演变制
3、北宋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
官制度的变化分析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什么特点?
与探究的
学习习惯。
2、采取列
表法,培养
学生概括
能力及自
主学习的
习惯
三、选
官用官制度的演变1、察举制
2、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
本课小结<3分钟>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四、教学反思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
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实录
陈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