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塑艺术
【VIP专享】山西为何敢称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看完您就知道了!

山西为何敢称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看完您就知道了!
上图为五台山南禅寺唐代彩塑。
山西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散布于境内各处历朝寺观中的彩塑造像多达13000余尊。
晋城青莲寺(唐代彩塑)
泽州玉皇庙(宋代彩塑)
定襄洪福寺(宋代彩塑)
新绛福胜寺(宋代彩塑)
大同华严寺辽代彩塑——合掌露齿菩萨。
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
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
平遥双林寺(明代彩塑)
平遥双林寺(明代彩塑)
长治梁家庄观音堂(明代彩塑)
五台山殊像寺(明代彩塑)
灵石资寿寺(明代彩塑)
隰县小西天(明代彩塑)
图为汾阳太符观明代彩塑,山西传统彩塑以其广泛的题材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多元的样式技法,多彩的艺术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完备的艺术体
系而成为研究与学习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本文作者:哪好玩啥好吃。
赋予时代气息的造型艺术——山西历代彩塑

赋予时代气息的造型艺术——山西历代彩塑山西彩塑分布大致有五个区域,由北向南晋北地区,五台山地区,晋中平遥地区,晋东南地区,晋西南地区。
晋北地区自古就是辽金重地,辽国西京所在,所以多辽金彩塑;五台山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塑像,佛殿传承可谓香火不断,作为皇家寺院重地,清代尤其鼎盛;晋中平遥地区,明代晋商活动集中,尤为富庶,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精彩的明代彩塑。
晋东南多宋代遗构寺庙,相应保存了较多宋代彩塑;晋西南则多为金元作品典型。
下面,我们捋着历史的脉络,进行一次三晋大地的彩塑之旅吧!青莲寺下寺(唐)青莲寺弥勒坐像榆社出土的唐代石刻造像,相比较青莲寺的泥塑作品来说,造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虽然一个是石雕,一个是泥塑。
青莲寺泥塑造型笔者认为应该是山西诸多彩塑中唐代气韵最足的,因为它作为泥塑来讲,保留了许多石雕减法造型的特征。
南禅寺(唐-明)南禅寺保留了唐代佛坛,上面布局了唐代彩塑一套,保留了唐代彩塑的基本布局状态。
唐代彩塑的木骨架很好的保留。
所以现在看到的彩塑的动态姿势保持了唐代风格。
佛光寺东大殿(唐-明清)佛光寺东大殿历代维护较多。
明代的重塑,清代的重妆,历代不间断的维护,使得彩塑成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镇国寺万佛殿(北汉)洞窟感类型的空间感十足。
要说佛殿是由石窟寺变化而来,镇国寺万佛殿的洞窟感还是很强烈的。
一堂晚唐风格的佛像,加上建筑与雕塑间这种空灵的美感,假如除去佛祖背后清代的背光,是不是有唐代莫高窟的即视感呢?不论佛殿还是彩塑,唐韵十足,造像的布局与建筑物的空间感受,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
不愧这里有“小佛光寺”的称谓。
薄伽教藏殿(辽)大同作为辽代的西京,华严寺作为辽代皇家寺院,仅存的薄枷教藏殿保留了辽代整堂原装彩塑,实在是珍贵。
著名的露齿菩萨菩萨身形婀娜多姿,尚有大唐遗风。
飘带衣纹的处理干练大方,形体直截了当。
塑造手法感觉狂放不羁,契丹草原豪放的艺术气概。
守卫该殿的四大天王。
狂野的姿态和不羁的造型处理,正式草原文化的体现。
中国古代彩塑文化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彩塑文化的艺术价值及其传承中国古代彩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智慧。
彩塑,简单来说便是用彩色料在雕刻作品表面刻绘不同的图案,从而使得雕像变得更加生动。
彩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艺术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并深受欣赏。
自古以来,彩塑文化就已经有着许多代的历史,从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彩塑文化不断地演进发展。
唐代著名的彩塑是赵佶的“五台山菩萨”,宋代有“慈航普度塔”,元代的彩塑文化更是达到了中国彩塑文化的巅峰。
彩塑不仅是历代君主为表达自身宗教信仰而制作的礼佛之物,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彩塑的艺术性源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以富于变化的色彩、生动多样的造型和雕刻技法为主要特点。
彩塑作品既有民间艺术的朴实自然,也有官府艺术的雍容华贵。
彩塑作品不仅可以展现宗教信仰、历史事件、民间传统等方面,而且还直接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技巧,使人们在欣赏彩塑作品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气息。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民众审美意识的逐渐升级,彩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许多传统的彩塑艺术家已逐渐减少,这使得彩塑文化在传承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社会成员仍存在对彩塑文化的认知差异,而彩塑作品在古代社会中既是宗教的事物,也是历史的见证,因此社会成员的关注和欣赏也受到了限制。
针对这样的情况,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一直在努力促进彩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推出相关的文化建设项目和加强艺术教育,让民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彩塑文化的价值和历史背景。
同时,也通过组织各种展览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彩塑艺术品,促进彩塑文化的传承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彩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珍爱和传承。
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彩塑作品,以及组织相关的艺术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彩塑文化,也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中国彩塑艺术

请概括莫高窟盛唐彩塑的艺术特点
人物丰满圆润,肌骨匀称,神 情庄重、细腻,使佛国中的众 神像世间人物一样,具有鲜明 的性格特征,从而产生亲切的 生命感。佛国人物世俗化了。
薄
的具严
迦 教 藏 殿 菩 萨 像
风 韵 。
体 、 精 细 、 繁 密 中 增 添 了 婉 丽
谨 写 实 和 世 俗 化 的 倾 向 , 又 在
观 音 , 是 佛 教 中享有很大声誉。使
天津泥人大放异彩、
成为民族艺术奇葩
的,是"泥人张"的
彩塑,它把传统的
捏泥人提高到圆塑
艺术的水平,又装
饰以色彩、道具、
渔
形成了独特的风
樵 问
格。
答
花
木
岳
兰
飞
七 子 夺 梅
和 合 二 仙
思考题:
比较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宋塑 《侍女像》、张明山的《渔樵问答》 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辽 代 的 彩 塑 发 展 了 盛 唐 彩 塑 的
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阁有40尊宋代彩塑,原为历代高僧座像, 罗汉像
通称罗汉。这些罗汉形象具体逼真,相貌动势不一,似以真 实人物为依据。
圣 母 殿 内 侍 女 像 (宋)
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主像 圣母设在大殿正中,其余侍从为劳役。 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 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这些塑 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 像塑造的更好。身材比较适度,服饰 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 龄或长或少,身段或丰满或俊俏,面 庞过圆润或清瘦,神态或幽怨或天真, 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与 真人身高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阿难、菩萨、天王 第45窟
阿难年轻持重,菩萨 温情,天王凶猛。但 三者又是一个和谐的 总体,同侍于佛侧, 神情相应,就连手臂 的高低起伏也无不与 主尊内在配合。
彩塑名词解释

彩塑名词解释
彩塑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又称为木塑彩塑。
它是用木头
雕刻成各种形象,然后上色装饰而成的艺术品。
彩塑具有丰富多样的
主题,常见的有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动物、植物等形象。
制作彩塑需
要经过选择木材、刻削雕刻、雕塑造型、上色、烘干等多个工序。
通
过细致的雕刻和精巧的色彩运用,彩塑展现出鲜明的造型感和立体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彩塑作品常常用于庙宇、寺庙、宫殿、园林等场所进行装饰和陈设,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
成部分。
浅谈山西彩塑艺术风格

浅谈山西彩塑艺术风格山西彩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源于山西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彩塑是一种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捏、塑、粘、涂、彩绘等技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其造型生动、色彩斑斓,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西彩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相当高的艺术地位。
一、历史渊源山西彩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的陶塑工艺,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山西地区就已经有了陶塑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陶塑工艺逐渐演变成为了山西彩塑。
在汉唐时期,山西彩塑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宋明清时期,山西彩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艺术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二、艺术特点1. 生动传神:山西彩塑的作品注重塑像形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鸟,都能看到作者表现生活、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精神。
其人物形象多为历史人物或者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塑像的表情、动作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山西彩塑的动物造型也十分传神,塑像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动物的形态,活灵活现,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2. 色彩斑斓:山西彩塑在彩绘方面也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色彩斑斓、艳丽夺目。
在彩绘工艺上,山西彩塑大量采用了传统的彩绘技法,以亮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作品的丰富层次和立体感。
这种鲜艳的色彩搭配,使得山西彩塑在艺术表现上更加饱满,更加生动。
3. 民间风情:山西彩塑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它的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俗风情等,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和形象为主要表现对象。
这些民间题材在塑像中得到了鲜活的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山西彩塑的艺术风格浓烈、朴实、丰富,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艺术传承山西彩塑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珍贵遗产,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山西彩塑在传承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方面,由于市场的竞争和文化的冲击,很多传统彩塑工匠难以为生,他们的手艺和技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位一体石窟艺术:莫高窟的彩塑

三位一体石窟艺术:莫高窟的彩塑一、莫高窟的彩塑是如何制作的彩塑是莫高窟艺术的主体内容,现存上起东晋十六国晚期,中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下至西夏、元,历时一千余年间所造2000余身,其中基本完好和保存原貌者近半数。
彩塑的制作方法及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圆塑、浮塑和影塑。
莫高窟彩塑全面系统的反映了我国彩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部真实系统的彩塑史。
1.圆塑彩塑艺术之一,用具有可塑性的泥土材料制作的适合从不同角度观看的立体造像。
敦煌石窟的圆塑制作根据所塑形像的大小,方法可分为三种:(1)小型塑像,先用木料削制成造像的大体结构,再在表面敷以细质薄泥进行塑造。
(2)中型塑像,大小与人等高,用圆木根据造像动态扎制骨架;部分人体构件,如手掌用木板制作,手指以铁条制成,手臂则以圆木削制成有榫的配件,上泥前用芨芨草或芦苇捆扎,然后表层敷泥塑制。
(3)大像,与前两种不同,不用木质骨架,而是在开窟时,预留塑像石胎,在石胎上凿孔插桩,表层敷泥塑成。
前两种方法制作的彩塑又称木骨泥塑,第三种通常称为石胎泥塑。
此外,所用的泥分为两种:粗泥,用澄板泥加麦秸塑制人物大样;细泥,用澄板泥、细沙、麻或棉花等材料塑人物的表层、衣褶、佩饰、五官等。
敦煌圆塑多塑造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菩萨、供养菩萨等主体性造像。
图1莫高窟第328窟西壁龛内南侧阿难(木骨泥塑)盛唐第328窟阿难塑造于盛唐,位于主室正龛龛内佛像南侧。
阿难,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喜庆,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侍佛二十五年,多闻佛法,长于记忆,故称“多闻第一”。
此身塑像保存完好,将阿难塑造成一踌躇满志的少年弟子形象。
其身躯斜,两手笼于袖内,昂首挺立于佛侧,面相饱满圆润,双目微微睁开,凝视着空茫,好似在谦恭的出神聆听。
金碧辉映的锦襦与姿态的从容洒脱相得益彰,神情的文静稚气与忠厚憨直也掩不住这位贵族少年睿智的流露。
图2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石胎泥塑)初唐北大像莫高窟第96窟,唐代称北大像,俗称大佛殿。
浅析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魅力

浅析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魅力彩塑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
天津泥人张彩塑不同于一般传统的民间泥塑,它在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改进,泥人张的艺术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能真实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大方。
漫长的彩塑发展历程中,经历几代彩塑艺术家的传承,泥人张彩塑蕴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彩塑作品是造型和彩绘完美结合的产物。
纵观整个彩塑的发展历史,泥人张彩塑这门独特的艺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而造型逼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形象,极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因此,泥人张彩塑是依靠艺术形象的造型和神态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彩塑作品,是每个彩塑艺术家衡量作品成败的标准。
形和神始终是彩塑的一道生命线,同时契合时代精髓,具备时代气息、形神兼备的彩塑艺术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发欣赏者心灵的共鸣。
一、形神兼备的发展起源对于中国彩塑艺术而言,“形神兼备”是古老的话题,也是历史弥新的话题。
“形神兼备”的思考和研究,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彩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庄子的形神思想在哲学里已趋成熟。
1/ 6“以形写神”被历代艺术家们所推崇,顾恺之的美学思想主张传神达意,要求形神关系的高度统一。
形神兼备不仅在绘画中是主旨,也是彩塑创作的生命。
二、形神兼备在彩塑创作中的重要性1.泥人张彩塑创始人张明山正是靠“袖中塑像、形神兼备”这一绝技闻名。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彩塑创作的造型法则。
彩塑作品传神与否是艺术家们对创作的基本追求,形是外在的,是指形体结构等;神是内在的,是人物的内涵、心理、精神气质等。
形神是和谐的统一体,形是神的基础,没有形不存在神,神是形的实质,创作形式为了表达其神。
泥人张彩塑擅长用线来表现,用线刻画出泥人身体各部位的结构和衣纹,力求线条交织错落、重叠产生美感,充满画意的神韵,毛发、胡须等也乐于用线条刻画出它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彩塑

圣母以外,其余43尊彩塑分列龛外两侧。其中, 宦官像5尊,女官像4尊,侍女像34尊。这43尊彩 塑,年龄大小不同,体形不同,服饰不同,面部 表情、内心世界的活动不同,从中可以看出她们 在宫廷内所处的地位、职务不同。刚刚入宫的少 女,天真无邪,一脸雅气,充满幻想;久居深宫 的年长侍女则饱尝宫廷生活的痛苦,精神上经受 着压抑、摧残,充满着悲伤、忧郁、怨艾直到愤
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
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 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 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治百病, 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 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 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
据传,水母性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
不幸的是,她出嫁后横遭婆母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 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 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 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翁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 水即满翁。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 发现,一次她趁柳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 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 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 水瓮。
赏析作品:
山西现有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其中唐代八 十二尊,最有名的有五台山南禅寺彩塑,佛光 寺彩塑;晋城古青莲寺彩塑等;五代时期十一 尊,最有名的是平遥镇国寺彩塑;宋、辽、金 时期三百九十四等,最有名的是大同华严寺辽 塑、太原晋祠、长子法兴寺、晋城二仙观宋塑、 朔县崇福寺、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金塑等;元代 三百八十六尊,最有名的是晋城玉皇庙二十八 宿彩塑;明代五千八百七十八尊,最有名的是 平遥双林寺彩塑和隰县小西天彩塑;清代彩塑, 山西有六千余尊。
泥塑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 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山 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非物遗产
天津“泥人张” 无锡彩塑
惠山泥人 南京泥人
凤翔 高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浚县 潮汕
天津泥人张作品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梦娃天津泥人张彩塑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180 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 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 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 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凤翔彩绘泥塑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 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 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 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 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只有胡深、胡新民、 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雕塑大师钱绍武讲解我国特有的彩塑艺术

雕塑大师钱绍武讲解我国特有的彩塑艺术山西的彩塑,大概占全国彩塑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作风演变也极具代表性,但多为唐宋以来的作品。
因此从渊源来说,不得不推到北魏、北齐,因此这里略谈了麦积山和敦煌的彩塑。
同时也举了几个别处的彩塑,以示比较。
我国的彩塑艺术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日本除外,因为日本在我国唐宋以后,从各方面吸收了我国的文化精华)。
据我所知,欧洲各国都有木、石、陶的彩塑雕刻。
却并没有在干泥塑作上上色描绘的传统。
我们的泥塑彩绘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呢。
根据我自己从民间艺人学到的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塑作对象的基本比例和动作,先立一木制骨架,然后分三层用泥,塑造形体和衣纹。
第一层泥,是用三分之一的沙子(用大量的沙子是为了降低收缩率),三分之二的泥(膠泥)和麦秸(剁碎、适量)。
第二层是同样比例的泥沙,麦秸换成麻刀(剁碎)。
第三层是同样比例的泥沙,加上碎棉花(撕细、和均)。
从法兴寺残塑中见到了相当大量的谷糠,大概应在第二层用,代替麻刀和麦秸。
塑造最后一层时可用毛笔沾水反复刷刮,以求平滑。
工具都以木制,但用以造型的头部平面都要钉以小钉,有如牙刷,当然可以稀疏的多,因为泥中有棉木纤维,必须连刮带耙方能拉出平面。
塑造完毕即凉干若干天,塑像必将收缩,特别各处骨节都形成断裂,须用原材料紧密补实,然后再凉、再补,一般须三月有余,以补到无从再裂为止。
于是以细棉纸粘膠水全部糊遍,不使有空隙透气,干后即以蛤蜊粉填死磨光。
最后施以彩绘。
彩绘是彩塑的要害阶段,所谓“三分塑七分画”(这是强调画的重要性而言,事实上当然是塑造第一)。
我们从宋元彩塑来看,画的技术实在是十分高明的。
彩塑的优点比起木、石、陶来都要自由得多,因此大大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衣纹动作尤其增加了可塑性和多样性,更不用说它造价的低廉和时间的节省了。
而且如果条件较好,只要不加人为的破坏,则保存时间也并不低于木、石、陶。
因此非但古代传统应该重视,即使现代也有其特殊的生命力,只要看“收租院”直到现在还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美,就是一个明证。
中国彩塑艺术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课时: 1课时课型: 欣赏课教材分析:雕塑艺术以其立体造型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
其实,雕塑艺术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童年玩泥、玩积木的游戏就是一种尝试雕塑艺术的活动。
同时这节欣赏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彩塑艺术,对彩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2.学法:欣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下面我们来上课!(1分钟)二:引入新课:同学们去过莫高窟吗?莫高窟是我国一个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5分钟)三:讲授新课:(40分钟)1.什么是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宋代彩塑艺术是中国彩塑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出现于北宋时期。
其特点是以写实化为主要特征,注重形态结构的准确表达,通过细致的描绘打造出真实的形象,表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人物形象的写实化宋代彩塑艺术中的人物形象都虽以写实化表现。
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对于其面部特征、肌肉轮廓等细节都进行了极为精细的描绘。
例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图》中的佛首塑像,佛祖的五官、双目、耳垂、鼻梁、唇线等都体现出强烈的真实感,使人们可以感受到佛祖生动、神圣的形象。
二、场景的写实化宋代彩塑艺术中的场景呈现也十分注重写实化,通过精细的塑造和色彩运用能够将人物以及布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例如《大足石刻》中的佛教故事场景,塔上的卫士、白象以及后方山林等细节都进行了精心雕刻,在场景中通过层层的细节呈现使观者能够透彻地感受到天成造化之中的生活场景,这种真实与唯美的结合也是宋代彩塑艺术独特的展现方式。
宋代彩塑艺术中的色彩运用也以写实化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色彩的组合能够打造出真实的视觉效果。
例如《五福临门》的立像,五个福星的肌肤、服装等都进行了不同的色彩组合,使其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同时,相辅相成之中,颜色也显得更加协调和谐,使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真实,在视觉上也带来了某种舒适感。
四、技术手法的写实化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也表现在艺术家精妙的技术手法上。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需精确描绘人物形态,均匀用色,还需要通过准确的刻线和雕刻技巧来表达人物与场景形态的难以形容的微妙之处。
例如《千手观音》等彩塑作品,在表现千手观世音的手势姿态、眼神等细节时,制作者需通过精确的线条运用和手工雕刻技巧,方可精确地表达出来。
总之,宋代彩塑艺术以其写实化的特点,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神圣而美丽的景象,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宋代彩塑艺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富有特色和魅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雕塑、绘画和彩绘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在宋代彩塑艺术中,有一种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写实化。
写实化是一种艺术手法和风格,它追求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再现,以求达到真实、恰到好处的表现效果。
本文将从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入手,探讨其在艺术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一、宋代彩塑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彩塑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彩塑艺术是一种集传统技艺和创新意识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使用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通过雕塑表现对象的形体和特征,再通过彩绘表现对象的面部和服饰等特征,从而达到了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
在宋代,彩塑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受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宋代是一个重视文人墨客文化的时期,文人们追求清新淡雅、优美和清丽之美。
在彩塑艺术中,人物形象常常扮演着主要角色,艺术作品往往以生动的形态和栩栩如生的表情展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物形象的写实化表现在宋代彩塑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写实化表现是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塑和精湛的彩绘技巧,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面部表情和神态上具有写实的特点,还在服饰、动作和姿态上展现出真实可感的生活气息。
通过这种写实化的表现形式,彩塑艺术成功地捕捉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精髓和风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人物形象外,宋代彩塑艺术还在造型结构上进行了写实化的表现。
艺术家们在塑造作品时,结合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对艺术形式的把握,力求做到结构清晰、比例协调、形态逼真。
他们不仅注重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塑造,还对细节部分进行了精心的雕琢和处理,以呈现出真实、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彩塑审美散论

中国传统彩塑审美散论
中国传统彩塑的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
历史上,彩塑艺术在礼仪活
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被人们广泛的使用。
彩塑审美通过各种特殊的材料,形状和色彩,用于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营造具有各种特殊意义的氛围,代表某种表达方式
或文化观,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彩塑审美主要反映的是审美观。
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对自然与人类把握的艺术
形式。
自然与时间的循环,是通过彩塑审美中的造型,材料,色彩,空间等元素呈现出来的,彩塑有助于表达人类总体节奏和气势,把握宇宙秩序。
此外,彩塑审美还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视自然作为一种生态系统,人可以调整自然而自然也
能影响人类。
彩塑审美还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礼仪,尊卑,责任和平等的强烈要求,以及对人性的
崇拜。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表现人的彩塑,以及长久以来的弘扬美德与修身的精神,都体现
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性。
彩塑审美不但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文化上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彩塑具
有深远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追随者。
由于它的独特的创新性和巧妙的组合,彩塑审美一直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文化研究中,它依然起着独特的
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彩塑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融合了文学、艺术、考
古学等学科的思想,在把握自然与人的关系、尊重礼仪、重视文化观念、表达思想和情感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将它保存下来,从而
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

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研究
宋代彩塑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展现
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而其中的写实化特征更是让人深感震撼。
首先,宋代彩塑艺术注重表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它不仅通过精细的雕刻和
刻画,刻画出了人物的肢体和面部特征,而且还利用色彩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比如,王家台南宋时期出土的《李纲铁塑座像》就通过熟练的雕刻和栩栩如生的表情,生
动地再现了李纲那刚正不阿的形象和雄浑坚毅的气质。
其次,宋代彩塑艺术注重环境场景的再现。
它不仅通过平面绘画和浮雕技法,表现出
建筑、山水等环境元素的真实性,而且还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运用,准确地再现不同的场景
和氛围。
比如,南宋时期的彩塑《山门寺十八罗汉像》中,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具体的色彩
运用,再现了每个罗汉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精准地表现出了寺庙的整体氛围
和建筑风格。
最后,宋代彩塑艺术注重物质材料的真实性和质感。
它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精细雕刻和
色彩处理,表现出不同物品的独特质感和质地。
比如,南宋时期的留园建筑雕塑就采用了
一些高档材料,如金属、玉石、陶器等,通过细致的处理和精湛的技术,实现了对不同材
料的高度还原,并营造出了独特的贵族风范。
综上所述,宋代彩塑艺术的写实化特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宋
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遗产之一。
相信在未来的
发展中,它将继续发挥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传统工艺江苏扬州传统彩塑

传统工艺江苏扬州传统彩塑江苏扬州传统彩塑工艺江苏扬州传统彩塑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它以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扬州本土的民间艺术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江苏扬州传统彩塑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渊源扬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唐代就有了制作彩塑的传统。
然而,真正兴盛起来的彩塑工艺始于明代。
明代中叶,扬州建府,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艺术活动也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其中包括了彩塑工艺的兴起。
彩塑工艺的制作技法和艺术表现逐渐成熟,备受当地人民和官方的喜爱与青睐。
二、制作工艺1. 材料准备传统彩塑制作所用材料主要有泥、竹片、木屑、石膏粉等。
泥要求新鲜、细腻,竹片要求平整,木屑要求细腻,石膏粉用于调制粘合剂。
2. 制作手法传统彩塑主要采用空心构造。
首先,用细竹片做成骨架,然后用泥把骨架包裹住,形成雏形。
接着,用泥塑建筑出各个部位的细节,并进行润色,使其更加生动。
最后,用颜料进行上色,增加彩塑的艳丽度。
3. 精细加工制作彩塑的最后一步是加工,这一步十分关键。
传统的彩塑工艺师多经过数十年的修为,手法熟练且精湛。
他们运用刀、锉、砂纸等工具,在彩塑表面进行切割和打磨,使得彩塑的细节更加精致,并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三、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扬州传统彩塑工艺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然而,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的努力,扬州彩塑得以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扬州传统彩塑工艺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创新思维不断涌现。
彩塑作品由传统的人物形象逐渐扩展至其他题材,如动物、植物及现代风格的塑像。
彩塑作品也广泛运用于城市景观建设、民俗活动、节庆庆典等各个领域。
传统工艺在现代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但扬州传统彩塑工艺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焕发出勃勃生机。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扬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瑰宝,让扬州传统彩塑在时代的长河中绽放光彩。
彩塑人物技法分析报告

彩塑人物技法分析报告彩塑人物技法分析报告彩塑人物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品,通过对雕塑的人物进行彩色绘制,使其更加生动鲜活。
彩塑人物技法做到了形象逼真、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等特点,以下是对彩塑人物技法的分析报告。
首先,彩塑人物技法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选择人物形象时,彩塑工匠会选择在历史、传说、戏曲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彩塑工匠会注重捕捉人物性格、神态、动作等细节,使得彩塑人物更加逼真、立体。
其次,彩塑人物技法注重对色彩的运用。
彩塑人物采用了彩色绘制的技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彩塑工匠根据每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绘制,使得彩塑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
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彩塑工匠还注重运用明暗、光影等技法,使得彩塑人物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第三,彩塑人物技法注重对细节的表现。
在彩塑人物中,工匠们注重对人物细节的精细塑造和表现。
他们通过对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睛、手部肌肉等细节塑造,使得彩塑人物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细节的表现上,彩塑工匠还注重对服饰、饰品等元素的处理,使得彩塑人物更加真实、细腻。
最后,彩塑人物技法注重整体的美感。
彩塑工匠在制作彩塑人物时,不仅要注重人物形象、色彩、细节等方面的处理,还要注重整体的美感。
他们会通过对人物的姿态、造型等方面的把握,使得彩塑人物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彩塑人物技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的运用、细节的表现和整体的美感等方面的处理,使得彩塑人物更加生动鲜活、形象逼真。
彩塑人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严仁波像》 张明山(第一代)/作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文 张 錩艺术的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它是各历史时期一切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的代替旧的,过去的传统孕育着发展。
正如现代的文明是从古代的文化发展而来,如同马克思指出的:没有奴隶制度就没有希腊、罗马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希腊和罗马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近代欧洲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彩塑艺术,包括了宗教彩塑、石窟彩塑、民俗风情彩塑等。
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在其传承与演进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孕育了巨大的艺术活力,创造性地形成新的造型特点、新的样式风格。
秦汉以前作为明器使用的彩俑,以它古拙质朴的塑造与彩绘结合的技巧,奠定了隋唐以后彩塑发展的基础;而隋唐又在新的外来艺术营养的滋养中有了新的变化,从朴素到精炼,从古拙到成熟,但它又不失秦汉以前塑造与彩绘结合的技巧,以及追求神韵的艺术特点。
宋朝上承晚唐修长纤细的造像传统,又形成《聊斋故事系列—小谢》 张錩 (第四代) /作流畅、俊美、典雅的风格,下启元、明、清风俗小品彩塑的发展。
传统彩塑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也愈加丰富,给人类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至今仍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彩塑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沃土,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技巧都表现了民族的艺术风格。
分析其创作,有两种倾向:一是服从于宗教和功能需要,二是描写社会生活及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内容。
前者是以精神信仰为导向,后者是以启发、认识、追求美好生活情感为目的。
但两者在每一时期都有发展,在内容风格上互相影响,在艺术技巧上互为启发和推进,它们在互动渐进中形成传统彩塑创意巧妙、造型优美、线形流畅、色彩明快的统一的艺术创作语言。
这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的感知力。
我们的艺术先辈运用其艺术语言作为建构艺术形象的媒介手段,通过构思想象创造了众多不朽的彩塑艺术精品。
从它们的造型特征、线形样式、色彩关系的综合表现中,可见传统彩塑的精妙。
鲁美版高中美术选修工艺:抟泥寄情——彩塑

彩塑一铺 第45窟 盛唐
气
势
逼
亭
人
亭
的
玉
天
立
王
的
菩
萨 智Biblioteka 慧无边的
人物形象丰满圆润,肌骨匀
迦
称,神情庄重、细腻,佛国人物
叶
世俗化有了初步的表现。
第 4 5 窟 局部
山
侍 女 像 (
宋
代
)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内
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 实地表现了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从而反映 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关系的一个侧面, 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 一”的风格。
头
部
特
写
侍
女
像
侍女像的头部,神态
生动。少女纯真动人之态, 呼之欲出。
童子参观音山西平遥明代彩塑
清 代 彩 塑
渔
樵
问
渔
答
樵
问
答
膀宽体健、气质豪爽的樵夫与
局
体态瘦弱、面含微笑的渔翁,似乎
部
是在收工的途中相遇,互致寒喧。
陕西凤翔泥塑 《大公鸡》河北高碑店泥塑
河南淮阳《泥泥狗》
河 南 民 间 小 泥 人
彩塑
欢抟迎泥寄批情—评—指彩塑正
彩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雕塑方式。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在成型的 泥质雕塑的表面绘上一定的色彩和纹饰,从而 形成有一定色彩效果的立体造型。以人物、动 物造型为主。
彩塑 材料:以粘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 糅合成的胶泥为材质。 过程: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 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
俄罗斯民间彩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目:中国古代彩塑艺术
姓名:孟祥忠
班级:2008级1班
学号:20080941018
指导老师:李臣英
课题: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教材分析:雕塑艺术以其立体造型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
其实,雕塑艺术
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童年玩泥、玩积木的游戏就是一种尝试雕塑
艺术的活动。
同时这节欣赏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
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
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
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彩塑艺术,对彩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
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点。
教学重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
的典型作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下面我们来上课!(1分钟)
二:引入新课:同学们去过莫高窟吗?莫高窟是我国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
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
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
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
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
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
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5分钟)
三:讲授新课:(40分钟)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
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
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
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
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
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
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
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
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
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
《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
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
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彩塑,这些彩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雕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
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
(4分钟)
五:作业布置(练习):
写出你所了解的所有中国古彩塑以及对它们的欣赏体会。
课题(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
一、石窟彩塑
1. 古多精美
2..严谨写实
二、庙宇彩塑
1. 栩栩如生,手法纯熟(《侍女像》)
2.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童子参观音》)
三、民俗彩塑
1.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
2.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渔樵问答》)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说课方案设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2008级X班的XXX同学,说课题目是《》,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参考:
本课程主要选自……….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教学重点:
(1)、………… ,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
(2)、…………. ,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由于……..。
4、教学难点:
(1)、………….,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
(2)、………….,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由于………。
二、教学对象分析
1、
2、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设计:
2、学法设计: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堂课所用时间为40分钟,在教学中,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使他们…………,所用时间为2分钟,在导入新课中,用…..分钟……;在教学本课主要内容中,由于………..,所以用…..分钟,最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讲授本课
(1)、首先,………………………..。
(2)、………………………………….。
(3)、……………………………………..。
(4)、………………………………………..。
4、总结
5、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