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章节测试第六章 语用
第六章语用一、单项选择题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解析】B 本题考查回环,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式。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运用的就是这种修辞格。
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本题唯有B答案比喻的是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点的描绘,故选B。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解析】A 本题考查拈连辞格,拈连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又叫顺拈。
“人老心却不老。
”句中把“人”的“老”,用到了“心”上。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解析】B 本题考查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浇”、“交”谐音拈连。
前句比喻。
比喻与人相交要真心实意相处。
也说“交人交心”。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解析】A 本题考查仿词,仿词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郎才女貌”是从“两口子”防拟出来的。
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202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一(第六章 语用)(精选试题)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一(第六章语用)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所用的辞格是对偶中的正对。
2、“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芽了”所用辞格是比喻。
3、“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所用辞格是借喻。
4、“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所用辞格是对偶。
5、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6、“这小家伙人小心不小,竟这样神态自若。
”所用辞格是对比。
7、“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急点。
”所用辞格是警策。
8、“南昆仑山上的水,,绿得那么鲜艳,带着一股子甜意。
”所用辞格是“移觉”。
9、移觉是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
10、“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伙儿都很佩服他。
”所用辞格是比喻。
11、“暮色来得很快,只一忽儿,原来七彩缤纷的天幕便像错放了染料一样,幽幽地黑了下来,像我那颗出其不意地黯淡下来的心,,”所用辞格是对比。
12、“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的广告词)”所用辞格是双关。
13、“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她的眼泪像瀑布般直泻下来。
”是“比喻兼夸张”的套用。
14、口头语体就是口头语言。
15、诗广告、书信体小说等形式属于事务语体的范畴。
16、“他身残志不残”所用辞格是拈连。
17、修辞这一术语的含义有()A.1个B.2个C.3个D.4个18、...蓦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宝直叫起来,出惊地喊了一声:“嗳哟!“什么事?”同在那筐子边捋叶的四大娘问了,抬起头来。
六宝觉得自己脸上热烘烘的,她偷偷地瞪了阿多一眼,就赶快低下头,很快地捋叶,一边回答:“没有什么。
想来是毛毛虫剌了我一下。
(茅盾《春蚕》)例中六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A.适量准则B.真实准则C.关联准则D.明白准则19、两位胖胖先生,彼此弯腰拱手,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攀谈──“贵姓?,,“”敝姓钱。
”“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草字阔亭。
”“高雅高雅。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教案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和修辞 学著作,以拓宽视野和增强对修辞的 理解。
持续学习
提醒学生保持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 关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的展望
跨学科融合
随着学科的发展,现代汉语 修辞将与心理学、社会学、 文化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形 成更为丰富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的运用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增强文学表 现力。
反语
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押韵
使诗歌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音乐美感。
反复
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对偶
使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使诗歌更加工整、优美。
讲解了句子的结构、表达 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排比 、对偶、顶真等,以提高 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完整 的文章或语篇,包括文章 的开头、结尾、过渡、呼 应等方面的技巧。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实践
建议学生在日常表达中积极运用所学修 辞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与讨论
建议学生加入相关的学术讨论群体, 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05
现代汉语修辞的 基本概念…
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句子修辞
篇章修辞
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修辞 的定义、特点、原则和功 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 基础。
讲解了如何通过语音手段 ,如押韵、节奏、语调等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探讨了词语的选择、搭配 、锤炼等方面的技巧,以 及如何通过词语的巧妙运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 C )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D )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D )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B )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 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 √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现代汉语》第六章_修辞_练习(有答案)讲课讲稿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
三、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清曹雪芹《红楼梦》)
3.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又称辞格、辞式。
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
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只出现喻体。
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现代汉语修辞学PPT课件
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
用一些文言句式。
.
41
感谢大家的聆听
是 检
进 行
文章境,因提高我们的的阅读欣下赏水平 验 言
因素
关
文
修语
素有
系
语
辞活
和两
境
效动
.
14
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 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 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修辞研究的 虽然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语 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 的,这里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 形式,形势和内容要完美地统 一。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 式美,单纯的追求华丽辞藻的
.
9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 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 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 辞方式都同词语有关,如: 语义相关、反语……
.
10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更为密 切,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 的先决条件。
.
11
对修辞 来说:
语言三要素 是修辞的手 段和基础, 也是修辞要 调动、加工 的语言材料。
对语言三要素来说
小 结
修辞是对他们的综合的艺 术加工,是他们的高级体现
.
12
4、修辞的作用和学习 修辞的目的
.
13
学习修辞的作用:
客方构 更情 和语 果的
观面成 为景 情境 的依语
——
语 情 密语 景一 依据境
境 景 切境 语般 据,既
• 因可以主提语高表达效跟果 境 分 。 也 是
•
素可以观语帮境的助我们正修 辞确地两 种理解为 上别人的
中职教育-现代汉语(北大第二版 下册)课件:6.3 词语修辞.ppt
1.词语色彩的选用
•
词语的感情色彩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人物、事物的褒贬
评价和爱憎感情。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应根据需要,认真
地区分和选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
确地、恰当地表达出来。如果不注意区分和选择,就容易
出现褒贬不当的问题。
1. 词语色彩的选用
•
如有人将持枪拒捕的歹徒写成“顽强抵抗”,把抓歹
而且还是语言交际中岔题、移花接木、双关等修辞手段构
成的重要语言因素。
2. 同义词的选用
•
一组同义词可以把同一概念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
所具有的不同属性的细微差别鲜明地表现出来。
2. 同义词的选用
• 如表示“看”这一动作有很多同义词: • 表示已经看到的,如“看见”“见到”等; • 表示向远处看的,如“望”“眺望”等; • 表示向上看的,如“仰视”“仰望”等; • 表示向下看的,如“鸟瞰”“俯视”; • 表示偷偷地看的,如“窥”“窥视”; • 表示专注地看的,如“盯”“注视”等; • 表示仔细地看的,如“审视”“查看”等; • 表示快速地看的,如“瞥”“扫视”等等。
2. 同义词的选用
•
这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有助
于人们区分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使人们的语
言表达更加精确、严密。
2. 同义词的选用
•
同义词可以满足交际上的需要,构成“委婉语”、
“禁忌语”等,如在某些场合,用“丰满”代替“肥
胖”,用“苗条”代替“瘦”,用“洗手间”代替“厕
• (孙懿华、周广然著《法律语言学》)
1. 词语色彩的选用
• 例②是个公诉词片断, 运用“惊慌失色”“终日惶惶不安 ”“罪行败露”“阴谋”“孤注一掷”“暴力”等感情色 彩鲜明的贬义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被告人手段之残忍, 犯罪后果之严重。公诉人通过这些词语创造了一种令人愤 慨的氛围。这种氛围是富有感染力的,它能激起听众、法 官对被告的愤怒和谴责。所用的语句情感、语势强烈,显示 出咄咄逼人、无可辩驳的气势。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3.反用色彩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 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吴敬梓 《范进中举》
第三节 句子的配置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 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 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 果。
一、长句和短句
• 1、长句:有较长的修饰语或者词组作句子成分而
协调
肠子, 谁的肠子?
语境功能
制约
语音、词汇、语法;规范与偏离
协调
省略
过滤与添加;经济原则
补充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 科学家之争:
四十围是直径七尺,而高达二千尺,岂 不是太细长了吗? ——沈括
古制是围三径一,四十围,是一百二十尺, 围有一百二十尺,直径就是四十尺,怎么 能说是七尺呢?直径四十尺,高二千尺, 正好合适,怎么能以‘太细长’加以嘲笑 呢? ——黄朝英
•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 “艾艾”,算到 1950 年正月 15 元宵节,虚岁 20 ,周 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 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 记》) 只使用短句平铺直叙,却收到了简洁、明快,清晰利 落的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Rhetoric),是指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以达到有效传达信息、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修辞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中广泛应用,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表达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演讲、广告等各个领域。
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和联想,来传达形象、鲜明且易于理解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使得描述更具有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花儿低头微笑”中,将花儿赋予了低头微笑的动作,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感。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表述,以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兴趣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表达的强度和效果。
例如,“他是个世界级的音乐天才”中,对他的音乐才华进行了夸张描述。
4.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使用并列的结构和句式,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和意义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排列,以增强表达的连贯性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鲜明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欣赏他的才华,我尊重他的人格,我羡慕他的成功”中,使用了并列的结构,增强了表达的连贯性和口语感。
5. 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带有否定意义的问句,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语言更具有冲击力和探讨性,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例如,“这样的结果,你难道满意吗?”中,通过反问,强调了对方的不满意。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现代汉语修辞的形式和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修辞不仅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修辞作为一种强调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汉语第六章修辞
词汇研究词义的性 质,词的构成,词汇的组成、 发展、规范等;修辞则着重研究多义词的关联,同 义词的选用,词语色彩显现、词语配合照应以及词 语的仿造、词语的创新和词语的活用等。 语法研究词、 词组、句子等的结构规律及其类型, 它要求把话说得‚通‛——合乎语言习惯;另外, 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因为一句话首先 要求通顺,要求合乎语言习惯,即合乎语法,才能 进一步谈得上讲究表达效果好,才能达到修辞的 ‚美‛,所以讲究修辞是以合乎语法为基础的。
2、平仄相调 平仄是沿用音韵学的术语。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仄声, 平声(阴平、阳平)自成一类,叫 平声。平仄调配得 当,和谐、悦耳,可以构成音律美。 在古代,韵文讲究平仄。到了唐代,人们对平仄的 调配总结出一套规律,并形成了固定的格 式,要求 相当严格。到了现代,对平仄的要求放宽了,但并 不是不讲究,即使是散文,如能 恰当配合,充分利 用它来加强语言的音律美,效果也会好得多。如:
• ①这个枪法实在惊人,落时如乌龙摆尾,举时像鸾凤 朝阳,枪风阵阵, 冷气飕飕。 • 这是《珍珠赋》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能铿锵优美,其 中的四个四字格式的短语不仅平 仄交替而且上下粘连。 以“-”表平声,以“|”表仄声,其平仄如下: • 乌龙摆尾--|| • 鸾凤朝阳-|-• 枪风阵阵--|| • 冷气飕飕||-• 在同篇文章里,还有: • 使天上银河失色|-|--|| • 叫满湖碧水生辉||-||-• 平仄交错,抑扬有致。
(二)修辞与逻辑的关系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正确思 维总是按逻辑结构和逻辑规律组织的 。思维凭借 着语言进行,并且依靠着语言来表达。修辞则是 语言的恰当运用,是正确思维的最佳表达形式。 因此,修辞要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 符合逻辑,就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 ,就谈不上修 辞,逻辑上有毛病,也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是修辞的基础,修辞要 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现代汉语第六章修辞
2. 整句和散句
①整句、散句的含义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 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 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 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其修 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 动感人。
②使用场合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 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句和散 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 句多。
③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 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 “流水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古代的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 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 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 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 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 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一)反语的基本类型
①以正当反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 意思。
②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 面的意思。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 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 自已的狠心贼。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 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 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② 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 混。
③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 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 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 抵触。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 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 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 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
①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 或句子语义双关。例如:
第四节
辞 格
一、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 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
《现代汉语》第六章修辞及辞格2
我梦见了夕阳,披着灿烂的霞光,在巍峨的雪山上, 雪莲盛开的地方。 缭绕的云气在阳光下流动,那是庄严的佛光,传说 雪山的顶上连接着仙人居住的地方,是沟通人间和 仙界的桥梁,有缘的人才能看到。 闪耀的光芒是仙人在给过往的行人赐福。 哦,等一等,让我和你们一起。 我做你们虔诚的信徒,拜倒在你们的身前,请告诉 我那个困惑已久的秘密吧。
语言越来越——鲜活?陌生?
叫板比喻主动挑战,参与竞争。 亮点比喻引人注目的优点。 洗牌比喻对事物进行调整组合。 接轨比喻使不同体制、法规、做法纳入 统一的规范。 盲区比喻尚未被认识的领域。 瘦身比喻对机构的精减压缩。 大鳄比喻很有势力、举足轻重的人物。 放电比喻用眼神或微小的动作传递情感。
2016/12/8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4
修辞的含义
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即修辞规律。 人们对语言运用的方法、技巧的调整和把握,即修 辞活动。 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 达方式,力求使话语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以收 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 或修辞著作。 我们这门课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修辞”这个术 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练习以及语言运用当中的 修辞,是修辞活动。
2016/12/8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14
1 、比喻的含义
㈠ 字面义——比:并列,并排;喻:告晓、明晓
㈡ 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 以彰之——王符 ㈢ 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 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袁辉 ㈣ 比喻定义:是根据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 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表达方式。 比喻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辞格,构成比 喻 三要素,即本体、喻体、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六修辞
一、名词解释;
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
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
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
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
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
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
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
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14、设疑:又称“歧义”,指说话时特意将关键部分隐藏而达成疑义,随后在适当时候补说以消除疑义、明
了语义的辞格。
1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以表达相同、相
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段,包括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基本形式。
16、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并连续说出相关意思,从
而使得内容及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段。
17、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上下递接的辞格。
又称联珠、顶
针。
18、回环:将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手段。
19、映衬: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
20、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辞格,
包括递升和递降两种基本类型。
21、通感:又称移觉,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受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
二、简答题;
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
答:【区别】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语音研究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修辞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规律以提高表达效果,及研究语音现象于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民族风格等。
【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1)语言在突出语义及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修辞内容,形成修辞方式,如歇后语、双关。
(2)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以扩大语音功用。
(3)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修辞与词汇的关系?
答:【区别】研究对象不同;词汇研究词义、词的形成及发展等内容;修辞研究词语于筛选、锤炼、角度上的运用。
【联系】:
(1)词汇为形成各式修辞提供必要条件,如语义双关,对比等,均涉及词汇。
(2)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3)修辞则使词汇在语言运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3、修辞与语法的关系?
(1)修辞以合乎语法为基础,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
(2)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如无语法上的并列句则无修辞上的对比。
【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三大要素。
就修辞而言,三要素是修辞的基础、材料、手段;就三要素而言,修辞是对其加工的综合艺术体现。
】
4、比喻的灵活用法?
答:按照喻词的变化,比喻存在以下灵活用法:
(1)没有喻词的比喻;为适应某种说话而无喻词。
如:我的朋友—书籍。
(2)程度不等的比喻,即强喻;本体与喻体有共同特征,为突出本体特征而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
如:一颗汗珠一颗星,星星不如汗珠明。
(3)否定方式的比喻,即反喻;本体不具备喻体某方面特性,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悟本体事物的特征。
如:生活不像做衣服,不合适可重做。
【回答异同,看分数决定是否名解!!】
5、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答:【同】:都是两事物相比;
【异】:(1)着重点不同;比喻重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事物一主一从;比拟重拟,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描写,甲乙事物浑融一体。
如:例1“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例2“水中有个人的脸,下半截身体长在水里,那是水生。
”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形式不同;比喻的喻体多为名词性词,表实体,如例1中的火焰;且本体与喻体间多为主语与宾语关系;比拟的起作用成分多为动词性词,甲事物与描写事物间为主语与谓语关系;如例2中“水生”与“长”;
(3)意义不同;比喻突出事物的相似点,予人以具体形象感受,如例1中的“火焰”与花颜色相近;比拟则借助二者间某些差异,将甲当作乙,甲乙浑然一体,生动活泼;
(4)要求不同;比喻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本体可不出现;比拟无此要求。
如“痛打落水狗”为比拟,无本体;
6、借代与借喻的不同?
(1)构成基础不同;借代侧重事物的相关性,即本体与借体间存在实在的依存关系,运用时需要具体语境。
如“这一车西瓜值一百张‘大团圆’。
”“大团圆”指旧版的十元纸币上的图案,具有依存关系,故借代为十元纸币;而借喻重事物间的相似性,二者间无必然联系,如“又长又臭的文章”,与“懒婆娘的裹脚”,有相似而不必然联系,为借喻。
(2)作用不同;借代重“代”,用借体代本体,代而不喻。
借喻重“喻”,用喻体代本体,喻中有代;
(3)形式不同;借喻一般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可;
(4)效果不同;借喻曲折,想象意味较浓;借代较直接,重在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
7、排比与层递的不同?
(1)结构不同;排比重形式,要求结构相似或相同;层递则不强调此。
如例1“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是劳动的歌声,是战斗的歌声。
”是排比;例2“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
”是层递;(2)内容不同;排比的内容间是平列关系,如例1中的“歌声”;层递的内容要求存在递
升或递降关系,如例2中的“天-月-年”;
(3)要求不同;排比要求结构不相同时使用提示语串联;层递不要求提示语;
(4)效果不同;排比多项并列,予人以透辟之感;层递步步紧逼,形成磅礴气势;
8、回环与顶真的不同?
(1)形式不同;回环的格式是“甲-乙,乙-甲”,即语序不同,而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
如“长相知则不相疑;不相疑则长相知”;顶真的格式是“甲-乙,乙-丙,丙-丁”,即涉及的几项中前项尾与后项首同而已。
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2)意义不同;回环的作用主为突出事物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顶真的作用主为突出事物间环环相扣、递相依存的关系;
9、排比与对偶的不同?
(1)形式不同;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平行排列,重在加强语势;对偶是两项的对称并列,重在使语义凝集;
(2)字数不同;排比不要求每项的字数完全对等;对偶要求两项的字数完全一致;
(3)词语要求不同;排比常反复出现相同的词语,对偶则力避字面的重复;
(4)语音要求不同;对偶较讲究语音协调,上下句相对词要求平仄对立;排比则无此要求;
(5)意义联系不同;对偶的两个结构在意义上存在正对、反对、串对等关系;排比的各个结构间意义要求平行或相关,不能相对。
例:排比--“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是劳动的歌声,是战斗的歌声。
”
对偶: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谈谈对于“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此说法的见解;
答:第一种说法欠妥。
其将修辞错误地视为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了修辞的作用。
因锤炼词语而咬文嚼字是修辞的部分功能而其,修辞还需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应用及语言风格等问题,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全面的。
第二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却也不合适。
词句的雕琢利于提高修辞的表达效果,但修辞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求恰当地运用各类语言手段,不仅仅为雕琢语句那般片面。
再者选择何种表达方式,达到何种效果,并非仅通过雕琢词句便可,故不能将修辞当做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