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案人教版(精美教案)

合集下载

1.3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教师版)-高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3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教师版)-高二物理同步备课(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碰撞现象中的动量变化。

2.在了解系统、内力和外力的基础上,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守恒定律方程的矢量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回顾】一、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力的冲量。

2.表达式I=FΔt3.方向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方向跟动量变化的方向一致。

4.冲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秒”,符号“N·s”二、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

2.定义式I=p′-p也可以写作:F(t′-t)=mv′-mv。

三、动量定理的应用1.如果物体的动量发生的变化是一定的,那么作用的时间越短,物体受的力就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物体受的力就越小。

2.如果作用力一定时,作用的时间越长,动量的变化量越大,作用的时间越短,动量的变化量越小。

【自主预习】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1.建构碰撞模型:如图中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A,B,当B追上A时发生碰撞。

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

碰撞过程中A所受B对它的作用力是F1,B所受A对它的作用力是F2。

碰撞时,两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时间很短,用Δt表示。

2.推导过程:(1)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物体A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1的冲量,即F1Δt=m1v′1-m1v1①(2)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物体B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它所受作用力F2的冲量,即F2Δt=m2v′2-m2v2①(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的每个时刻相互作用力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有F1=-F2。

【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案】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标解析1.课标内容要求。

动量守恒条件。

2.课标内容解析。

通过对碰撞模型的研究,实验获得总动量保持不变的同时理论推导总动量保持不变,进而讨论动量守恒的条件,并能运用动量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并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键能力1、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模型问题。

(三)物理观念及科学思维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习惯,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1.本节的教学用2课时。

2.多媒体使用建议:PPT课件。

3.教学顺序。

(1)通过对碰撞模型研究,提出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第一节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动量前后总量不变这一规律;理论上,运用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前后之和不变。

(3)碰撞模型中动量守恒,那么动量守恒是否有条件?(4)归纳动量守恒条件,并理解动量守恒的普适性。

(5)以生活实例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正课播放视频牛顿摆学生发现不同碰撞情况下一个守恒的物理量冬奥会冰球碰撞举世瞩目的冬奥会完美闭幕,里面的精彩瞬间让人难忘,播放冰球比赛的视频。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冰球碰后瞬间总动量基本不变,但请问,冰球碰撞后瞬间总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使用tracker软件进行分析,为各小组分组探究打下基础是最后会停下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建立简单碰撞模型进行推导,使用动量定理对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分别研究,再使用牛顿第三定律,系统内力产生的总冲量为0,在外力也为0的条件下,得出动量守恒定律。

学生进一步强化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的关系分组探究桌球碰撞使用track 而软件定量分析碰撞结果播放视频:桌球碰撞同学们,你参加过桌球运动么,我们看到白球和其它球的碰撞会有哪些情况?学生回答碰撞之后,白球可能前进,静止,后退,倾斜飞出等。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2.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三、教具1、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二)教学过程设计1、以两球发生碰撞为例讨论“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推导。

画图:设想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而且v1v2。

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p1+p2=m1v1+m2v2。

经过一定时间m1追上m2,并与之发生碰撞,设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1#39;和v2#39;,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p#39;=p1#39;+p2#39;=m1v1#39;+m2v2#39;。

板书:p=p1+p2=m1v1+m2v2 p#39;=p1#39;+p2#39;=m1v1#39;+m2v2#39;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p和p#39;有什么关系。

设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力的作用时间是t。

根据动量定理,m1球受到的冲量是F1t=m1v1#39;-m1v1;m2球受到的冲量是F2t=m2v2#39;-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t=(m2v2#39;-m2v2) 整理后可得板书:m1v1#39;+m2v2#39;=m1v1+m2v2 或写成p1#39;+p2#39;=p1+p2就是p#39;=p 这表明两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动量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简介
本节课将围绕动量守恒定律展开。

首先,我们将讨论动量是什
么以及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解释动量
守恒定律,包括什么是动量守恒、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以及如何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最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应用动量
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 理解动量的概念,并掌握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并能够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动量守恒;
- 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动量是什么?
- 动量的概念
- 动量的计算方式
- 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2. 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守恒的定义
- 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弹球碰撞问题
- 案例二:火车头碰撞问题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示范法
- 实践演练法
教学过程
1. 简介(5分钟)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动量是什么?(10分钟)- 讲解动量的概念
- 计算动量的方式
- 解释动量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3. 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 讲解动量守恒的定义
- 探讨什么情况下动量守恒
-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动量的实际应用(15分钟)
- 通过案例一题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通过案例二题演示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5. 总结(5分钟)
教学评估
- 学生课前预笔记
- 课堂提问
- 学生课后作业。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目标如下:
1. 科学思维: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动量守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科学探究:在探讨动量守恒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信息,运用实验和数学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 问题:一个物体以速度v1撞击另一个物体,撞击后第二个物体的速度变为v2。请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撞击前第一个物体的速度。
解答:设撞击前第一个物体的速度为v1,第二个物体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m1v1 = m1v2 + m2v2
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撞击前第一个物体的速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一:简单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概念。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内容:1. 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示:m1v1 + m2v2 = m1v1' +m2v2'3.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当外力为零时,物体受到的总动量变化为零,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实验示范,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练习: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2. 分组讨论并呈现各自的解答,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1. 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教案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导入:1. 回顾动量的概念及公式。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会发生改变吗?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小球、直径不同的玻璃瓶等。

2. 实验一:垂直碰撞- 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小球放在平面上,一个小球做静止状态,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3. 实验二:水平碰撞- 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总结:1. 回顾实验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延伸:1. 提出其他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5人教版16.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5人教版16.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案【学习目标】1、能用牛顿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2、了解不同类型的碰撞;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主要特征。

(重点与难点)【知识要点】一、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问题情景: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 1、m 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 1和V 2,V 2>V 1。

当第二个小球追上第一个小球时两球碰撞。

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是V 1′和V 2′。

碰撞过程中第一个小球所受第二个小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 1,第二个小球所受第一个小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 2.推导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1、2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1、F 2等大反响,即 网所以 碰撞时两球间的作用时间极短,用t ∆表示,则有=1a , =2a代入2211a m a m -=并整理得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二、碰撞的种类及特点1.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规律:以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 1v 1=m 1v ′1+m 2v ′2 222111122111222m v m v m v ''=+ 解得:v ′1= ;v ′2=(1)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速度(2)当质量大的球碰质量小的球时,碰撞后两球都向前运动.(3)当质量小的球碰质量大的球时,碰撞后质量小的球被反弹回来.2.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以共同速度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五、碰撞及反冲现象的特点分析1.碰撞现象(1)动量守恒 (2) 碰撞后瞬间系统动能不增原则(3)速度要合理①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在后的物体动量在原方向上不能增加;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前≥v ′后.②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2.反冲现象(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2)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通常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3)反冲运动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动能增加.【典型例题】例1. 质量m B =1kg 的平板小车B 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 1=1m/s 向左匀速运动。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3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

它是除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观点外,另一种更广泛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今后的磁学,电学中也会用到此定律。

二.知识结构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

3,实验验证:两个弹性小球的弹性碰撞。

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由动量守恒有:M1·V1+M2·V2=M1·V`1+M2·V`2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对相互作用情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楚,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5,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注意事项: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

当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应严格检验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学生就需要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的特点。

而动量又是矢量,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

(2)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运动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一、难点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推导。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推导方法。

3.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 教具:小球、弹簧、杆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2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动量概念,例如物体的动量定义为质量乘以速度,提出一个问题:“当两个相撞的小球,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它们会停止移动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知识讲解(40分钟)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两个相撞的小球,弹簧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发现动量守恒定律。

然后,再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在相互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请学生进行口头回答。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推导教师通过推导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解释动量守恒定律:设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末速度分别为v1'和v2',学生利用质量和速度的定义来推导公式。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师通过示例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物体碰撞时的速度和方向问题、物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请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练习与巩固(3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找出以下几个问题中哪个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并解答之。

(1)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而行,碰撞后会发生什么?(2)一个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撞向一个静止的木块,木块会怎样移动?(3)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与一个弹簧发生弹性碰撞,弹簧会受到什么影响?2. 教师进行讲评,对学生练习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自主选取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书面描述和演示展示。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案优秀5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2.实验结论:两物体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注意因为动量的变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实验结论理解为A、B两物体的动量变化相同.(三)动量守恒定律1.表述: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2.数学表达式:p=p’,对由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有:mAvA+mBvB=mAvA’+mBvB’ (1)mA、mB分别是A、B两物体的质量,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注意式中各速度都应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解题时选取正方向后用正、负来表示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3.成立条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系统的动量守恒(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统的总动量守恒.(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足上述(1)或(2),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守恒.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观系统,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观系统,无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四)由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可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设两个物体m1和m2发生相互作用,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是F12,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两个物体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时间△Vt内,分别对物体1和2用动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p=△p1+△p2=0或m1v1+m2v2=m1v1’+m2v2’.例1如图所示,气球与绳梯的质量为M,气球的绳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人沿绳梯向上爬时,对于人和气球(包括绳梯)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解析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守恒的,因为当人未沿绳梯向上爬时,系统保持静止状态,说明系统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么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当人向上爬时,气球同时会向下运动,人与梯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终为零,因此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例2如图所示是A、B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闪光照片部分示意图,图中滑块A的质量为0.14kg,滑块B的质量为0.22kg,所用标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闪光照相时每秒拍摄10次,试根据图示回答: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作用前后滑块A动量的增量为多少?方向如何?(2)碰撞前后A和B的总动量是否守恒?解析从图中A、B两位置的变化可知,作用前B是静止的,作用后B向右运动,A向左运动,它们都是匀速运动.mAvA+mBvB=mAvA’+mBvB’(1)vA=SA/t=0.05/0.1=0.5(m/s);vA′=SA′/t=-0.005/0.1=-0.05(m/s)△pA=mAvA’-mAvA=0.14*(-0.05)-0.14*0.5=-0.077(kg·m/s),方向向左.(2)碰撞前总动量p=pA=mAvA=0.14__0.5=0.07(kg·m/s)碰撞后总动量p’=mAvA’+mBvB’=0.14__(-0.06)+0.22__(0.035/0.1)=0.07(kg·m/s)p=p’,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例3一质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运动的物体,撞上静止于该水平面上质量mB=0.5kg的物体B,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多大?(1)撞后第1s末两物距0.6m.(2)撞后第1s末两物相距3.4m.解析以A、B两物为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中无其他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设撞后A、B两物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以vA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AvA=mAvA’+mBvB’;vB’t-vA’t=s(1)当s=0.6m时,解得vA’=1m/s,vB’=1.6m/s,A、B同方向运动.(2)当s=3.4m时,解得vA’=-1m/s,vB’=2.4m/s,A、B反方向运动.例4如图所示,A、B、C三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0.5Kg,mB=0.3Kg,mC=0.2Kg,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于摩擦最终与B木块的共同速度为8m/s,求C刚脱离A时,A的速度和C的速度.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脱离.A 做匀速运动,对A、B、C三物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案(精选篇2)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基本的动量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学生对动量的概念,帮助其理解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问题:当我们打篮球的时候,为什么只需要轻轻一打,篮球就能飞出远处的篮筐?2.讲解(30分钟)1) 动量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公式为:p = mv2)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为:m1v1+m2v2=m1v1'+m2v2'3.实验(20分钟)准备实验装置,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一:采用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二:采用不同质量物体的非弹性碰撞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和讨论(2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5.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教学资源:实验装置评价方法:学生的小组合作练习和实验结果观察、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四、教学延伸1.在同理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和实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身边事物中动量守恒的现象,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条件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五、教学反思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的设计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动量守恒定律教案(5篇)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第1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试验测定,使同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缘由;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洁的试验事实,能推想物质的组成。

力量目标提高同学试验、思维力量,初步培育同学应用试验的方法来定量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科学方法,培育同学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使同学熟悉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的道理。

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学校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看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动身,通过思索去“发觉”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同学简单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同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熟悉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引导同学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索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同学自己发觉问题同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应当实行"自我发觉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同学各抒己见,最终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

这时老师不失相宜的提出讨论主题:通过试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同学的学习热忱和爱好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同学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物理组梁永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讲述动量守恒定律,它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之后,以动量定理为基础,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等于零时所遵循的规律。

它是动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阶段继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适用,对于微观物体高速运动同样适用;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不仅在动力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在日后的物理学领域如原子物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几大主要方法之一。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在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了动量、冲量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动量定理之后,对于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的相关现象已经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量的观念,为以相对较为复杂的由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类问题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碰撞、爆炸等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学生对于这部分现象比较感兴趣,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这部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从实验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分析、推导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诠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验证。

2.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械等。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

3.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理解动量守恒的观点,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引发学生对动量守恒的思考。

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动量守恒定律。

2. 讲解动量守恒观点: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动量的含义,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含义。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讲解动量守恒的条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条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4. 教室互动: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6. 安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同时,要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观点及其在平时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本节是继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的习题课.主要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在不同条件下,熟练灵活的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碰撞现象,并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熟练的解决相关习题.一、教学目的: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综合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守恒动量分析物理过程,灵活应用动量守恒动量。

四、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和归纳。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系统,判断是否守恒;2.选取正方向,明确作用前总动量和作用后总动量;3.由动量守恒定律P=P /列方程求解。

(二)课堂讨论一)碰撞问题1.碰撞: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2.碰撞的特点:碰撞、爆炸过程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都可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

3.碰撞的分类:对心碰撞(正碰)和非对心碰撞(斜碰)。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D )A .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B .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C .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D .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例2.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与木块共同运动,则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大小是(B) A 、mv 0 ;B 、m M m Mv +0 ;C 、mv 0-m M m v +0 ;D 、mv 0-m M v m +02 练习:甲乙两船质量均为M ,以相同的速率v 相向而行,甲船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随船行驶,不计水的阻力,当他由甲船跳上乙船,再由乙船跳回甲船部上,这样反复跳几次后,乙船速度变为零,则甲船速度为多少?1、讨论动量守恒的基本条件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弹簧振子系统,如图所示,两振子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讨论此系统在振动时动量是否守恒?分析:由于水平面上无摩擦,故振动系统不受外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所以此系统振动时动量守恒,即向左的动量与向右的动量大小相等.例2、接上题,若水平地面不光滑,两振子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讨论m1=m2和m1≠m2两种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分析:m1和m2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和f2=μm2g.由于振动时两振子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f1和f2的方向总是相反的.对m1和m2振动系统来说合外力∑F外=f1+f2,但注意是矢量合.实际运算时为∑F外=μm1g-μm2g显然,若m1=m2,则∑F外=0,则动量守恒;若m1≠m2,则∑F外≠0,则动量不守恒.向学生提出问题:(1)m1=m2时动量守恒,那么动量是多少?(2)m1≠m2时动量不守恒,那么振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与学生共同分析:(1) m1=m2时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开始时(释放振子时)p=0,此后振动时,当p1和p2均不为零时,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总动量仍为零.数学表达式可写成:m1v1=m2v2(2) m1≠m2时∑F外=μ(m1-m2)g.其方向取决于m1和m2的大小以及运动方向.比如m1>m2,一开始m1向右(m2向左)运动,结果系统所受合外力∑F方向向左(f1向左,f2向右,而且f1>f2).结果是在前半个周期里整个系统一边振动一边向左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还没有学过机械能守恒此部分可省略)在m1=m2的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其机械能是否守恒?分析:振动是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能量转化.但由于有摩擦存在,在动能和弹性势能往复转化的过程中势必有一部分能量变为热损耗,直至把全部原有的机械能都转化为热,振动停止.所以虽然动量守恒(p=0),但机械能不守恒.(从振动到不振动)2、学习设置正方向,变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例3、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 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m1+m2)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强调:正是由于动量是矢量,所以动量守恒定律可在某个方向上应用.那么手雷在以10m/s飞行时空气阻力(水平方向)是不是应该考虑呢?(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若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一般说当v=10m/s时空气阻力是应考虑,但爆炸力(内力)比这一阻力大的多,所以这一瞬间空气阻力可以不计.即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板书:F内>>F外时p′≈p.解题过程: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m1的速度v1=50m/s,m2的速度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板书:设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v1=50m/s;m1=0.3kg,m2=0.2kg.系统动量守恒:(m1+m2)v0=m1v1+m2v2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例4、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若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 000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分析:在水平方向火药的爆炸力远大于此瞬间机枪受的外力(枪手的依托力),故可认为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子弹向前的动量等于机枪向后的动量,总动量维持“零”值不变.板书:设子弹速度v,质量m;机枪后退速度V,质量M.则由动量守恒有MV=mv小结:上述两例都属于“反冲”和“爆炸”一类的问题,其特点是F内>>F外,系统近似动量守恒例5、讨论质量为m A的球以速度v0去碰撞静止的质量为m B的球后,两球的速度各是多少?设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水平面光滑.设A球的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列出下述方程:m A v0=m A v A+m B v B①解方程①和②可以得到引导学生讨论:(1)由v B表达式可知v B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这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是吻合的.(2)由v A表达式可知当m A>m B时,v A>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滚动,不过速度已比原来小了。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教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教案人教版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

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

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那么。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

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正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假设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那么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

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 选B。

[错解原因] 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教案人教版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教案人教版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动量守恒的条件。

2.学会选择正方向,化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仅限于一维情况〕,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本节重点。

2.难点是矢量性问题对初学者感到不适应。

三、教学过程本节是继动量守恒定律理论课之后的习题课。

1.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a)系统的F合=0〔严格条件〕例1.质量为1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质量为20g的子弹以20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以100m/s的水平速度从木块中射出,子弹穿出后,求木块速度V分析:由于水平面上无摩擦,故系统不受外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所以此系统动量守恒。

(b) 系统的F内远大于F外〔近似条件〕例2.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假设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000m/s,那么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分析:在水平方向火药的爆炸力远大于此瞬间机枪受的外力〔枪手的依托力〕,故可认为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即子弹向前的动量等于机枪向后的动量,总动量维持“零〞值不变。

(c)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之和为零,在这个方向上成立例 3.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 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m1+m2)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

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2〕、判断是否守恒〔看是否满足三个条件之一〕4〕、设定正方向〔一维情况〕5〕、分析相互作用的始、末态6〕、列式求解例4、质量为30kg的小孩以8m/s的水平速度跳上一辆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平板车,平板车的80kg,求小孩跳上车后他们共同的速度。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人教版.doc

高一物理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人教版.doc

动量守恒定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电教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进行了“利用计算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尝试。

在尝试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的课堂试验,以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为例。

教具准备1、气垫导轨、光电门,接口箱, 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量定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动量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生: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师: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力一段时间以后,其动量变化的规律,那么相互作用的物体,情况又怎样呢?〔展示动画〕站在静止的船上的人,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时,船就会后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两个物体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动量变化服从什么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相撞过程发现动量变化的规律。

(1)两滑块弹性对撞(将弹簧圈卡在一个滑块上对撞)①向学生介绍仪器装置:师:这是水平气垫导轨,上面放有事先测好质量的滑块,冲气时,空气就从小孔中喷出,这样,导轨上的滑块就被悬浮起来,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生:使滑块不受摩擦力或所受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师:轻推一下滑块,滑块做什么运动?生: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师:这是两个光电门A和B,当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滑块上的挡光片就会遮住经过光电门的光线。

挡光片的宽度是10cm,他会遮光一段时间t,这个时间可由接口箱测出,并自动输入计算机。

②介绍实验做法:师:将弹簧圈卡在一滑块上,让两滑块对撞后返回。

光电门测定滑块m1和m2第一次(碰撞前)通过A、B光门的时间t1和t2以及第二次(碰撞后)通过光门的时间t′1和t′2,并将t1、t2和t′1、t′2输入计算机,由编好的程序计算出v1、v2和v′1、v′2进一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p1、p2和p′1、p′2以及前后的总动量p和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目标: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能综合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关问题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力学问题的正确步骤 教学难点:守恒条件的判断,系统和过程的选择,力和运动的分析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讲练结合【讲授新课】、“合二为一”问题: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经过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

例、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甲车上有质量为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

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的水平速 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

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 ()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分析与解:甲、乙两小孩依在抛球的时候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接球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过程。

()甲、乙两小孩及两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沿甲车的运动方向,甲不断抛球、乙接球后,当甲和小车与乙 和小车具有共同速度时,可保证刚好不撞。

设共同速度为,则 :—()()这一过程中乙小孩及时的动量变化为:△X — X( — )(・)每一个小球被乙接收后,到最终的动量弯化为△X — X(・)A P 225 人故小球个数为 N15(个)△P 15、“一分为二”问题: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初速度运动,由于相互作用而分开后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例、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另有一个质量为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 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 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 M :m = 31:2 )解析 :人每次推木箱都可看作“一分为二”的过程,人每次接箱都可以看作是“合二为一”的过程,所以本题为多个分为二”和“合二为一”过程的组合过程。

设人第一次推出后自身速度为 ,贝U :,人接后第二次推出,自身速度为,则(因为人每完成接后推一次循环动作,自身动量可看成增加V =M ^M ^Vi M i M 220 806m/s =1.5m/ s设人接后第次推出,自身速度为,则()M ()若》,则人第次推出后,不能再接回,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得练习: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坐一辆冰撬,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乘的冰撬质量共为乙和他乘的冰撬质量也是。

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m =15kg的箱子,共同以速度v0=2.0m/s滑行,乙以同样大的速度迎面而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

的摩擦。

求甲至少以多大的速度(相对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相撞。

角军析:由于摩擦,甲乙两人及冰撬,木箱系统动量守恒。

甲乙两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有相等的速度,设甲推木箱后,乙抓住木箱后速度为v,取甲初速为正。

‘ (M + m)v0— Mv 甲推出木箱速度为v (M - m)v0 = Mv • mv v—m“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所谓“三体二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三个物体组成,但这三个物体间存在二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

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这二次相互作用过程的特点,有哪几个物体参加?是短暂作用过程还是持续作用过程?各个过程遵守什么规律?弄清上述问题,就可以对不同的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

例、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的、两物块都以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的物块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

与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时,物块的速度是。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个“三体二次作用”问题:“三体”为、、三物块。

“二次作用”过程为第一次是、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而不参加,这过程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第二次是、物块作为一整体与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这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

对于第一次、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过程,设、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 30 kg ,若不计冰面(M 甲m)v0 - M 乙v0 = (2M m)v v =mv°2M m0.4m /s30 2 1545 2 - 30 0.415=5.2m/s乙甲对于第二次、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物块发生持续作用, 设发生持续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 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B m c )V Bc (m A m B m c )V()1 2 1 2 1 2E p = 2m A V o 2(m B m c )V Bc -㊁血 m B mJV()由式()、()、()可得: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时,物块的速度。

、“二体三次作用过程”问题所谓’二体三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但这两个物体存在三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

求解这 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划分三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并能弄清这些过程的特点,针对相应的过程应用相应的规律列方程解题。

例、如图所示,打桩机锤头质量为,从距桩顶高处自由下落,打在质量为的木桩上,且在极短时间内便随桩一起向下运动,使得木桩深入泥土的距离为,那么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桩的平均阻力是多少?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试题。

许多同学对打木桩问题的过程没有弄清楚,加上又不理解“作用时间极短”的含意而酿成错误。

其实打木桩问题可分为三个过程:其一:锤头自由下落运动过程,设锤刚与木桩接触的速度为,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 MV o 2,所以 2gh 。

其二:锤与木桩的碰撞过程,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动量守恒,设碰后的共同速度为,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其三:锤与桩一起向下做减速运动过程,设在木桩下陷过程中泥土对木桩的平均阻力为,由动能定理可得:练习:、如图所示,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的小木块和,它 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卩。

最初木板静止,、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和在木板上滑动,木板 足够长,、始终未滑离木板。

求:()木块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所口 口I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所以MV o M m1 2()^(M m )V ,所以()M 2gh(M m)S解:()木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

对、、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 2mV0 = (m m 3m)V1解得:对木块运用动能定理,有:1 2 1 2 2-'mgs mV1m(2V0)解得:s = 91V0/(50」g)2 2()设木块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所用时间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a^i =」mg/m 二J g ,对木板:a2 = 2」mg / 3m = 2・L g/3 ,当木块与木板的速度相等时,木块的速度最小,因此有:V。

-」gt =(2 七/3)t 解得t =3V o/(5」g)木块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 / = V。

- a,t = 2V0 /5.、如图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长度均为的木块。

木块和木块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完全移到木块上,并且不会从木块上掉下,木块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J。

解:设第块木块的初速度为,对于、两木块的系统,设碰撞后的速度为,据动量对于、整体与组成的系统,设共同速度为,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第块木块恰好运动到第块上,首尾相齐,则据能量守恒有:1 i-mgL .2m y2.3m.V;2 2由联立方程得:卩()第块运动到第块木块上,恰好不掉下,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 2 1 3J mg(1.5L) .2m.V1 --.3m.V22 2由联立方程得:卩故:6」mgL 乞E k 3乞9」mgL二、课后检测、小车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端粘有橡皮泥,车质量为,长为,质量为的木块放在小车 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与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 释放,使物体离开弹簧向端冲去,并跟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如果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_AcjmJ _八 i__•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为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为—M•车向左运动最大位移小于 -M、质量为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如图所示),求小球落至最低点时速度多大?(相对地的速度)、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和,已知,,有一质量为表面,由于和、间有摩擦,滑到表面上时最终与以 的共同速度运动,求:()木块的最后速度; ()离开时的速度。

答案:()()、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做抛球游戏,甲站在一辆平板车上,车与水平地面间摩 擦不计•甲与车的总质量 ,另有一质量 的球•乙站在车的对面的地上,身 旁有若干质量不等的球•开始车静止,甲将球以速度(相对地面)水平抛给 乙,乙接到抛来的球后,马上将另一质量为’的球以相同速率水平抛回给甲,甲接住后,再以相同速率将此球水平抛给乙,这样往复进行 •乙每次抛回给甲的球的质量都等于他接到的球的质量为倍 ,求:()甲第二次抛出球后,车的速度大小()从第一次算起,甲抛出多少个球后,再不能接到乙抛回来的球答案: () 丄,向左()个10质量为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小车上点,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点静止开始释答案:2MgL,M m的小物块以的水平速度滑上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和,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 质量m e = 0.1kg 的滑块,与间有摩擦,以 v c =25m/s 的初速度滑到的上表面,由于摩擦作用,最后与以相同的速度v =3.0m/s 运动,求:()木块的最大速度 v A ()滑块离开时的速度 v C减速,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 当滑到上时达最大速度, 在上继续减速,刚滑到上时速度为 v c ,与等速•••m c V c 5BV A =(m c m fe )v(m c m B )V—m B V A*2m/sm e点评:系统动量守恒是系统内物体作用过程中任意时刻动量都与初动量相等。

长为I ,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 m的滑块的初速度v 0滑到木板上,木板长度至少为多少才能使滑块不滑出木板。

(设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V o点评: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对物体的冲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