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边缘效应:殿宇同意薄层的同一物质的斑点,在色谱展开过程中,靠薄层边缘处斑点的Rf值大于中心区域斑点的Rf值有所不同百分吸光系数E1%1cm:指浓度为1%(即1g/100L),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保留时间t 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极大点所需要的时间磁全同/磁等价:化学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以相同的大小耦合),则称这组核为磁等价的核弛豫:高能态的核经过非辐射途径而恢复低能态的过程称为~磁等价:化学位移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相同的大小耦合)参比电极:电极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恒定不变,仅提供Φ位测量来表示的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浓度的比值,用K 表示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两组份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费米共振:当泛频峰位于某一强基频峰附近时,原来较弱的泛频峰的吸收强度被明显强化,有时还发生谱带裂分.这种泛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的振动耦合合称~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集团,如C=C,C=0,N=N,-NO2,C=S等,或能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产生吸收的原子团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值与两组分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用以衡量两组分的分离程度分子离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而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称~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简称键合相化学位移:质子或其他种类的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共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外非活性振动:当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距不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红外光的吸收.化学等价: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称它们化学等价,即化学位移相等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简称键合相进动:核除绕自旋轴作自旋外,还要在垂直于外磁场的平面上作旋进运动,这种旋转称为~基频峰:是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线后,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检测限D:又称敏感度,是以检测器恰能产生3倍噪音信号时,单位时间引入检测器的组分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组分量来表示的简并: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在红外光谱中重叠,这种现象简称~交联度:表示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的含量,通常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交换容量:指每克干树脂中真正参加交换反应的基团数空白试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分析同样的操作和条件进行试验.蓝移(紫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lamben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收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A=ε?C?l)灵敏度s:又称响应值或应和值,是用来评价检测器质量和其他类型检测器相比较的重要指标麦氏重排:当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C=X(X为O、N、S、C)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渡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β键发生断裂脱掉一个中性分子摩尔吸光系数ε:指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浓色效应和淡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浓色效应或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淡色效应或减色效应.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作用下,核磁距按一定方向排列,不同取向的核磁距的能级差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此现象称~N律:凡不含N或含偶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偶数,含奇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奇数n+1律:某基团的H核与n个相邻的H核耦合时,将被分裂为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H核数无关耦合常数J:在简单耦合中,由自旋耦合产生的谱线间的距离称~屏蔽效应: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不同于外加磁场强度,稍有降低或增加的现象瑞利光/拉曼光:物质分子的电极与激发光光子相互作用时,分子受到瞬时变形,上升到非量子化能量区.在极短时间内,该分子向各个方向发射和激光相同的光,而回到原来能级,发射比激发光波长较长或较短的光.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组分在达到平衡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用K表示溶剂的极限波长:在某波长下,溶剂对光吸收,在此波长以上则无吸收,即溶液时透明的,该波长称~Rf比移值: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RDA裂解:一个六元环烯化合物裂解一般都产生共轭二烯离子和一个中性分子,伸缩振动:指原子间的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调整保留时间t R↗: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波长λ(nm)为横标,以吸收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曲线,称~弯曲振动:指原子间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即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的运动选择因子α:指难分离物质对的调整保留值之比.亚稳离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裂解的碎片离子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OR,-SH,-X等.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组分浓度改变而变化,其值大小以指示待测组分浓度的电极振动耦合: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基团靠的很近或者连接在同一个原子上时,由于其基本频率相同,形成振动相互作用,结果使频率发生改变,并使谱带分裂成双峰,其中一个高于原来的频率,另一个低于原来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耦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距间的相互干扰称作~自旋-自旋分裂:由自旋耦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的现象称~。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还不赶紧收藏!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还不赶紧收藏!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还不赶紧收藏!正文II今天给大家分享分析化学各章节名称解释汇总,附所有名称解释答案。

第二章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精密度、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置信限、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F检验、t检验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论1滴定分析法2滴定3化学计量点、指示剂、滴定终点、滴定终点误差、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突跃范围、理论变色点、滴定常数、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标定法、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分析浓度、平衡浓度、分布系数、质量平衡、质量平衡方程、电荷平衡、质子平衡、朗伯比尔定律第四章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两性物质、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非水滴定法、质子溶剂、酸性溶剂、碱性溶剂、两性溶剂、无质子溶剂、均化效应、区分效应、区分性溶剂第五章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螯合物、副反应系数、酸效应、配位效应、条件稳定常数、金属指示剂、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最高酸度、最低酸度、封闭现象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1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亚硝酸钠法、重氮化滴定法、亚硝基化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条件电位、盐效应、酸效应、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外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不可逆指示剂第七章沉淀法和重量法沉淀滴定法、银量法、重量分析法、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沉淀形式、称量形式、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溶解度、同离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盐效应、共沉淀、吸附共沉淀、混晶共沉淀、包埋共沉淀、后沉淀、重量因数、均匀沉淀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1电化学分析法、电解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原电池、电解池、液接界、相界电位、液接电位、盐桥、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不对称电位、碱差、酸差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光学分析法、吸收、发射、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吸收光谱、吸收峰、谷、肩峰、末端吸收、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紫)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强带和弱带、吸收带、谱带宽度、透光率、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1荧光、荧光分析法、三重态或三线态、单重态或单线态、振动弛豫、内部能量转换、外部能量转换、体系间跨越、磷光、荧光寿命、荧光效率、荧光熄灭、荧光熄灭法、瑞利光、拉曼光、Stokes位移与激发或吸收波长相比荧光发射波长更长称为Stokes位移。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人卫第六版)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人卫第六版)

第二章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Determinate error 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量重复出现。

4偶然误差〔 Accidental error,Random error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准确度〔Accuracy〕: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细度〔Precision〕: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7偏差〔Deviation 〕: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8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9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12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13中间精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4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5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

16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

17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X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X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准确度(accuracy):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2.精密度(precision):测定条件相同时,一组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3.偏差(deviance):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4.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5.方法误差:由于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所选方法不恰当所引起的误差。

6.仪器或试剂误差:由于仪器未经过校准或试剂不合规格所引起的误差。

7.操作误差:由于分析者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

8.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

9.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某种确定原因引起的误差,一般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10.恒定误差:在多次测定中绝对值保持不变,但相对值随被测组分含量的增大而减少,这种系统误差叫做恒定误差。

11.比例误差:在多次测定中,绝对值随样品量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但相对值保持不变,这样的系统误差叫做比例误差。

12.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也叫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13.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保留1位欠准数字)。

14.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15.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描述两个变量间相关性的参数。

第二部分容量分析法1.酸碱: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酸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酸溶质的量称为酸的浓度。

3.碱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碱溶质的量称为碱的浓度。

4.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讲是氢离子活度,用pH表示。

5.碱度: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严格讲是氢氧根离子的活度,用pOH表示。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

化学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一、滴定分析法概论:1、返滴定法:又称剩余滴定法或回滴定法。

当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时,滴定剂加入样品后反应无法在瞬时定量完成,此时可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标准溶液,待反应定量完成后用另一种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2、置换滴定法:对于不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的物质,有时可通过其他化学反应间接进行滴定,即通过加入适当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其被定量地置换成另外一种可直接滴定的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此生成物。

二、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2、溶剂质子自递反应(autoprotolysis reaction):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

3、质子条件式(proton balance equation):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

表达这种酸碱之间质子得失的关系式成为质子条件式。

4、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指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其共轭酸与其共轭碱具有不同的结构,并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5、指示剂变色范围(color change interval):指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pH 范围。

6、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7、标定(standardization):用配制的标准溶液滴定基准物质计算其准确浓度的方法。

8、滴定度(titer):指每毫升滴定剂可滴定待测物质的质量。

9、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在非水溶剂中的滴定分析方法。

10、质子溶剂(protonic solvent):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11、非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12、均化效应(leveling effect):将各种不同强弱的酸(碱)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溶剂阴离子)水平,使固有酸度(碱度)不能表现的效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自身指示剂:在分析化学中,指应用有色标准溶液本身终点时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指示终点。

滴定度:滴定度是指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标准溶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g/mL)。

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的正离子称为分子离子,它的质荷比值即代表了试样分子所对应的分子量数值。

小进行分离记录其信息,从而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滴定突跃:分析化学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化学位移:即是原子核如质子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重量分析法: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用pM’sp来表示。

原子化器:使试样干燥,蒸发并使被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ﻫ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空白试验: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空白试验。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ﻫ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度: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以符号TT/B表示,其下标中T、B分别表示标准溶液中的溶质、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T T/B=mB/V T,单位为g/ml或mg/ml分布系数:是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又称为分布分数以δi表示。

化学计量点: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ﻫ滴定终点: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可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叫物理分析。

2.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3.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4.发色团:是指能在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助色团: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强加的原子或原子团。

6.吸光度:溶液吸收光的强度,等于透光率的负对数。

7.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来确定待测原子浓度的方法,简称为峰值吸收。

8.长移和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称为篮移(或紫移或称短移),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长移。

9.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0.试剂空白: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或溶剂所得到的空白溶液。

11.共振吸收线:如果吸收的辐射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1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13.倍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4.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与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5.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互称为相关吸收峰。

16.红外活性振动:振动周期内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17.自旋偶合:分子中邻近的自旋核的核磁矩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人卫第六版)

分析化学所有名词解释(人卫第六版)

第二章1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Determinate error 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量重复出现。

4偶然误差( Accidental error,Random error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准确度(Accuracy):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密度(Precision):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7偏差(Deviation ):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8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9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1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12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13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4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5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

16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

17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分析化学 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 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的任务是鉴定试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任务是测定试样中某一或某些组分的量。

4.结构分析(structual analysis)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5.形态分析(speciation analysis)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6.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7.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使用较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8.物理分析法(physical analysis)是根据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9.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0.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是衡量准确度的指标。

11.标准值即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进行反复多次测定,然后将大量测定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而求得的测量值,这种通过高精度测量而获得的更加接近真值的值称为标准值。

12.标准参考物质即求得标准值的物质。

13.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14.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5.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叫物理分析。

2.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3.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4.发色团:是指能在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助色团: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强加的原子或原子团。

6.吸光度:溶液吸收光的强度,等于透光率的负对数。

7.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来确定待测原子浓度的方法,简称为峰值吸收。

8.长移和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称为篮移(或紫移或称短移),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长移。

9.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0.试剂空白: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或溶剂所得到的空白溶液。

11.共振吸收线:如果吸收的辐射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1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13.倍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4.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与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5.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互称为相关吸收峰。

16.红外活性振动:振动周期内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17.自旋偶合:分子中邻近的自旋核的核磁矩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

分析化学名词

分析化学名词
的络合物。 12. 络合掩蔽法——利用掩蔽剂与干扰离子间的络合反应,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以达到消除
干扰离子的方法。 13. 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掩蔽剂与干扰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4. 沉淀掩蔽法——利用沉淀反应。 15. 化学分离——通常采用沉淀法和气化法来除去干扰离子或将待测离子分离出来提高络合
们本身的颜色变化就能那表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7. 专用指示剂——能和特定组分发生专属反应生成有色物质的指示剂。 8. 预处理——滴定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待测组分价态发生改变的过程为预处理。
第七章 1. 银量法——以生成难溶性银盐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 2. 摩尔法(铬酸钾指示剂法) 3. 佛尔哈德法(铁铵钒指示剂法) 4. 吸附指示剂法(法扬斯法)
第四章
分区 快速笔记 的第 2 页
第四章 1. 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 质子自递反应——仅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传递作用。 3. 酸性/两性/碱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接受质子能力 4. 惰性溶剂——既无给出质子能力,也无接受质子能力。 5. 拉平效应——将不同强度的酸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水平的效应。 6.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度的效应。 7. 分析(标签)浓度——溶液体系达平衡时各种型体平各型体的浓度。 9. 酸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通常用PH表示。 10. 分布系数——各型体的平衡浓度除以溶液的分析浓度。 11. 物料平衡——MBE 12. 电荷平衡——CBE 13. 质子平衡式——PBE 14. 缓冲溶液是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缓冲)作用的溶液 15. 缓冲作用是指能对抗少量的酸、碱或稍加稀释而使其PH不易发生变化的性质。 16. 缓冲容量描述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大小。 17. 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的有效PH范围。 18. 滴定突变——滴定过程中PH的突变 19. 指示剂误差——指示剂颜色的改变不是恰好与化学计量点符合。 20. 滴数误差——当滴定至接近终点时,由于从滴定管滴下的液滴不是很小,不可能恰好在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名词解释1、相界电位:在金属与溶液的两相面上,由于带点质点的迁移形成了双电层,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相界电位。

2、液接电位:在两个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互相接触的界面间所产生的电位差,称液接电位3、酸差: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1的溶液时,测得的PH 大于真实值而产生的误差。

4、不对称电位:玻璃电极膜内外溶液的PH相等时,φ膜应等于零,但实际上φ膜并不等于零,仍有1∽3mv的电位差,这种就称为不对称电位。

5、永停滴定法:又称双电流或双安培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

6、电位滴定法:根据在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类滴定方法。

7、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

8、吸光系数: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9、摩尔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的吸光度,用ε或E m标记。

10、百分吸光系数:在一定波长时,溶液质量浓度为1%,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用E100%1cm表示。

Ee 1%1cm/10m*11、助色团: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厚子饱和基团,当他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加强。

12、红移:亦称长移,是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是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13、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及其他因素对抗外加磁场的现象14、化学位移: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化学位移。

15、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又称自旋-自旋偶合。

16、自旋分裂:由于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现象,又称自旋-自旋分裂。

17、化学等价:在核磁共振谱中,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价。

18、磁等价: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 返滴定法:先加入一定量过量的滴定剂,又称第一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物质或固体进行反应,待反应定量完成后,再用另一个标准溶液,又称第二标准溶液。

2. 酸效应曲线:配位滴定中,表示金属离子EDTA配合物的lgkfM 或lgY(H)与滴定允许的最小PH值的关系曲线。

3.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

4. 内标法:选择样品中不含有的纯物质作参比物质,加入待测样品溶液中,以待测物质和残壁物质的响应信号对比,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

5. 均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是溶液中缓慢而均匀的产生沉淀剂,达到一定浓度时,产生颗粒大结构紧密易滤过洗涤的沉淀。

6. 自身指示剂:以滴定液自身的颜色改变指示剂终点的方法。

7. 吸收光谱: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8. 边缘效应:同一物质的色谱斑点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的两边边缘部,它的Rf值大于中间部分的Rf现象。

9. 组分效应:10.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11. 区分效应:指分析化学中,能区分酸碱强度的效应。

12. 伸缩振动:指原子沿键轴方向的伸长和缩短,振动时只有键长的变化而无键角的变化。

13.分配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利用液体固定相对试样中诸组分的溶解能力不同,即试样中诸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试样中诸组分分离的色谱法。

14. 不对称电位:如果玻璃膜电极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15. 酸碱指示剂: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16. 吸附色谱法:固定相是一种吸附剂,利用其对试样中诸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试样中诸组分分离的色谱法。

17. 梯度洗脱:梯度性地改变洗脱液的组分(成分、离子强度等)或pH,以期将层析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的方法。

18. 金属指示剂: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与简答第⼆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误差⼤⼩来表⽰,误差越⼩,准确度越⾼。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致程度。

精密度的⼤⼩常⽤偏差来表⽰。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可⽤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可⽤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也可以⽤标准偏差表⽰。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结果,哪⼀种更合理?答:⽤标准偏差表⽰更合理。

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后,能将较⼤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的原因不同,可采⽤选择标准⽅法、进⾏试剂的提纯和使⽤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种标准⽅法与所采⽤的⽅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是否带⼊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扰,可通过空⽩试验扣除空⽩值加以校正。

第三章滴定分析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法有哪些答:使⽤滴定管将⼀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溶液中,直到待测物组分恰好完全反应,即加⼊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符合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这⼀类分析⽅法统称为滴定分析法。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

标定:标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二是有校准的意思。

滴定误差:分析化学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基准物质应符合五项要求:一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二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三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四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五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与酸碱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相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检测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定物质。

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分析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又被成为分析科学。

2.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3.滴定分析法要求:a. 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b. 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

c. 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对于反应速率慢的反应,有时可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d. 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4种滴定方法:(1)直接滴定法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直接滴定法,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

(2)返滴定法当反应很慢,或者反应不能立即完成的时候,可先准确的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使其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3)置换滴定法当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时,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

可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这种成为……(4)间接滴定法不能滴定剂直接反应的物质,有时可以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以滴定法间接进行测定【P11】4.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成为基准物质。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纯金属和纯化合物。

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比如结晶水的含量)b.试剂的纯度足够高(质量分数99.9%以上)c.性质稳定,不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亦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d.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副反应。

5.滴定度: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6.熔融法是指将试样与酸性或碱性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让其进行复分解反应,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不溶于水、酸或碱的无机试样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9、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

10、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转变为另一型体颜色的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11、理论变色点——当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溶液呈现指示剂的中间过渡颜色,这一点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12、滴定常数——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它反映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以Kt表示。

13、直接滴定——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14、返滴定(剩余滴定)——先准确地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15、置换滴定——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转换为另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可用适当的标准溶液滴定。

16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17、标准溶液——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18、标定法——先配制成尝试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19、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0、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21、分析浓度——溶液中该溶质各种平衡浓度的总和。

C,摩尔每升。

22、平衡浓度(型体浓度)——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浓度。

23、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24、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这种关系称为质量平衡。

25、质量平衡方程——质量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26、电荷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种关系称为电荷平衡。

25、质子平衡——当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这种关系称为质子平衡。

第三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4、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密度——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7、偏差——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5、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6、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7、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8、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9、重复性——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10、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1、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2、正态分布——对同一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测定,当N很大时,测量值的波动情况符合正态分布。

13、总体平均值——在指定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无限次测量所得无限多个测量数据集合体的均值,表示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14、总体平均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15、置信限——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

16、置信区间——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

17、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18、异常值或逸出值——一组平等测量数据中有个别的数据过高或过低。

19、舍弃商Q——用可疑值与邻近值之差的绝对值除以极差,所得的商。

20、相关与回归——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方面。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酸碱滴定法——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2、两性物质——在溶液中有两种离解方式,既可得到质子又可失去质子。

3、缓冲溶液——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作用的溶液。

4、酸碱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碱或弱酸,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5、甲基橙——一种双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碱。

6、酚酞——一种单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酸。

7、非水滴定法——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8、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9、酸性溶剂——是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

10、碱性溶剂——是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

11、两性溶剂——是既易接受质子又易给出质子的溶剂,又称为中性溶剂,其酸碱性与水相似。

12、无质子溶剂——是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13、均化效应——能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

14、区分效应——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效应。

15、区分性溶剂——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

16、结晶紫——以冰醋酸作滴定介质,高氯酸为滴定剂滴定碱时最常用的指示剂。

17、喹哪啶红——适用于在冰醋酸中滴定大多数胺类化合物,酸无碱红。

18、阿法萘酚苯甲醇——适用在冰醋酸-四氯化碳、醋酐等溶剂,酸绿碱黄。

19、百里酚蓝——滴定中等强度的酸,变色敏锐、终点清楚。

酸黄碱蓝。

20、偶氮紫——在碱性或偶极亲质子溶剂中滴定较弱的酸。

酸红碱蓝。

21、溴酚蓝——在甲醇、苯、氯仿等中滴定羧酸、磺胺类、巴比妥类等。

酸红碱蓝。

22、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23、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2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25、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26、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27、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28、滴定反应常数(K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

强碱(酸)滴定14强酸(碱):Kt,1/Kw,10;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t,Ka(b)/Kw。

Kt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29、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30、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全部或至少有一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31、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32、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33、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4、两性物质——既能给出也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5、共轭酸碱对——酸(HA)失去质子变为碱(A-),碱A-得到质子形成酸(HA),这种酸与碱的共轭关系称为共轭酸碱对。

36、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一分子溶剂作为碱接受一分子溶剂作为酸给出的质子,这种发生再溶剂分子见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37、酸碱的强度——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或碱从水分子中获取质子的能力。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

2、螯合物——在络合滴定中,广泛应用的是多基配位体的络合剂。

由于多基配位本能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它与金属子络合时,形成环状的络合物亦称为螯合物。

3、副反应指数——定量地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

4、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在H+与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5、配位效应——其他配位剂L与M发生副反应,使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Y进行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6、条件稳定常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

7、金属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并由于络合和离解作用而产生明显颜色的改变,以指示被滴定的金属离子在计量点附近浓度变化的一种指示剂,称为金属指示剂。

8、简单络合物——若一个配位体只含有一个可提供电子对的配位原子,称其为单基络合体,如CN,,Cl,等。

它与金属离子络合时,每一个单基络合体与中心离子之间只形成一个配位键,此时形成的络合物称为简单络合物。

若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n,则一个金属离子将与n个配位体结合,形成MIn物,也称为简单络合物。

9、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有时某些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较对的MY配全物更稳定,以至到达计量点时滴入过量EDTA,也不能夺取指示剂配全物(MIn)中的金属离子,指示剂不能释放出来,看不到颜色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10、指示剂的僵化——有些金属指示剂本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溶解度很小,使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还有些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稍差于对应EDTA络合物,因而使EDTA与MIn之间的反应缓慢,使终点拖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