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第十八章社会病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社会生态学病因
1. 2. 3. 4. 5. 6. 7. 社会整合力 人际冲突 角色冲突 富裕与贫困 生活事件 人口老化 家庭与婚姻

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普及有关的知识 减少自杀的机会 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 机构 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 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 报道


“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他们之间的模仿是这个群体中大大都人的行为方式,通过彼 此感知,彼此反馈,即在“传”的历程中确定自己的言行。在这 个群体中,倘使他们遇到的生活不懂的题目不克不及解决, 效仿他们的偶像是天然而然的,如果偶像自杀,他们也会选 择同样的自杀方式,并且以为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这种消 极的彼此的心理传染,心理学家们又叫做“社会形态不天良理 传染”。 这起自杀悲剧,使我想到1986年4月在日本发生的闻名 歌星冈田有希子自杀事件。冈田有希子是日本青年崇拜的偶 像,她自杀消息一传开,仅只两个月内就有114名少男奼女 仿效自杀。原来,自杀就是个人精力或者情绪的困扰到了不 克不及控制,彻底精力崩溃的表现。造成人们去效仿她,这 个征象不克不及不导致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遍及注重至此 事,并称之为“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 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 播途径的一组疾病,过 去称为性病 (venereal disease)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1. 2. 3. 4. 5. 6. 7.
5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梅毒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甲型H1N1流感 淋病 麻疹
6 7 8 9 10


1、什么叫做社会病? 2、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自杀?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 如何控制和预防性传 播疾病?

广泛性 时代性 复杂性 危害性 社会性

社会诊断 是对个人、家庭或群体的社会情况(因素) 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 Dever分类: 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占45%~50% 环境因素占20%~25% 生物学因素占20%~25% 保健服务因素占10%

社会处方 即社会卫生措施。社会处方的要点: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 2.合理营养 3.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创造美好舒 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适当运动 5.控制应激,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社会与法律制度 社会习俗 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潮 人口流动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健康性观念和安全性行为 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 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 对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

法定结婚年龄以前所有的妊娠现象, 包括有意怀孕(intended pregnancy) 和无意怀孕(unintended pregnancy)。

概念(Concept) 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 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 化学物质的行为。 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 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 质称为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根据伤害发生地点分:

根据伤害性质分:
• • • • • 交通伤害 溺水 中毒 跌落(跌倒) 火灾与烧(烫)伤
机动车伤害 工作场所伤害 家庭伤害 公共场所伤害
• 窒息 • 医源性伤害 • 职业伤害
生物
自然 环境
车 祸
心理 行为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地域 等方面) 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生理条件、生 物周期 、驾驶技术) 心理行为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 、生活 事件、 不良行为的影响 )
城市 农村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性别、年龄差异 大多数国家自杀男高于女,中国的自杀女 (12.9/10万)、男(15.2/10万)。 15~24岁青年组女高于男,65岁及以上组老 年组男高于女。
(1)移民:欧裔和华裔的自杀率均高于居住国本地 居民。 (2)职业:我国自杀的高危人群是学生、待业者、 家庭主妇、小贩和农民等。 (3)婚姻状况:离婚者自杀率最高,丧偶和未婚者 次之,已婚最低。 (4)文化水平:我国文化程度越高,自杀率越低; 英国正好相反。 (5)宗教:宗教信仰对自杀有抑制作用。 (6)民族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大麻 致幻剂 阿片类 挥发性溶剂 烟草
吸毒的危害 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
1、视觉与听觉明显畸形,引起非人格化 2、 影响生育能力,心脏病发病率上升。 3、有很强的耐受性和依赖性,复吸率一般在95% 以上 成为艾滋病重要传播途径

破坏社会稳定 对局部经济甚至对全球经济产生损害作用


1 .在城市应专门设置车祸医疗急救系统 2 .推行三级预防 (1)预防车祸发生(一级预防) (2)避免和减轻车祸造成的危害(二级预 防) (3)车祸受伤者的治疗和康复(三级预防)
3 .建立健全事故情报系统 4 .遵照交通安全法规进行有效监督和评 价 5 .卫生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通力合作,防 止车祸的发生。
4.人群分布
三、自杀的生物-心理-社会病 因
(一)生物学病因
(二) 心理学病因 1. 自杀行为心理过程
1. 自杀是动物的本性 2. 自杀行为的家庭聚集性和遗传性 3. 自杀行为与生物钟 4. 自杀行为与出生创伤
2.
(1)心理反应性情绪障碍 (2)自杀意念形成 (3)自杀求助与预演 (4)自杀行为发生 自杀“心理传染” 维持效应 “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自杀电视”
2.地区分布 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 式及居民素质有关,呈现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高发与低发区、城市与农村分布不同。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 15 30 6 35 40 55 11 60 12 65 13 70 14 75 15 80 16 85 1 2 20 3 25 4 5 7 45 8 50 9 10

严重影响躯体健康 :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 熟过程,过早地发生性行为引起妊娠,常常有不良 妊娠后果的高危险性。 造成各种心理创伤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学习 知识技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发 生性行为并导致妊娠、人工流产、生育,对青少年 心理可造成长期的影响。


不良性行为可导致性病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疾病 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一类疾病。青少年婚前性行为 由于未经婚前检查,男方或女方有可能是性病或艾 滋病感染者。 带来各种社会问题
维持效应
相关:2010年5月,深圳富士康接连出现员工坠 楼事件,媒体及网络都全面跟进,影起很大反响, 也引起社会上关于媒体责任与维持效应的相关讨论。
维持效应
研究:菲利普斯研究兴趣之一就是追踪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 代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维特效应」。他发现对轰动性的自 杀事件报道,在报道所涵盖的地区,紧接著自杀率就会有大 幅度上升。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 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後,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 这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 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 的手段。 菲利普斯是通过对1947年到1968年之间美国自杀 事件的统计得到「维特效应」证据的。他发现每次轰动性自 杀新闻报道後的两个月内,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五十 八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自杀事件的报道, 都杀死了五十八个本来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人。菲利普斯同时 发现,自杀诱发自杀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对自杀事件广为宣传 的地区。而且,这种宣传越是广泛,随後的自杀者就越多。 例如,在媒体报道了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新闻之后,那一年全世界 的自杀率是增长了10%。

毒品的可获得性 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 成长的环境 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 忍程度

禁毒政策和法律 实行安全注射措施 加强心理卫生工作 做好吸毒危害性的健康教育 吸毒成瘾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 吸毒的三级预防

(一)概念(Concept) 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 意外伤害除了引起人体损伤外,也可能造成精神 创伤或心理障碍。
(一)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信念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影响 医学化的影响

一般地说,处于社会劣势的群体精神疾病患病率较 高,而处于社会优势的群体精神疾病患病率较低。 目前倾向于用多元的理论来进行阐释。


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 心理基础的破坏 导致精神应激的增加 被动移民和难民增加


(四)文化源性应激

有些信念可以直接引起 应激 特殊的文化期望可能导 致人们遭受更多的压力 某些文化标签带来应激


(五)对精神病人的歧视
• 不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 剥夺其基本权利 • 将病态行为裁定为非道德 的行为而加以歧视和谴责 • 对精神病人进行社会隔离

社会病概述 自杀的概述、社会根源与预防 吸毒的定义、社会根源与预防 意外伤害的概述、车祸的定义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社会根源与预防 青少年妊娠的危害、社会根源与防治 精神疾病的定义、社会根源
维持效应
简介:菲利普斯的理论叫做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即自杀模仿现象。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 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 《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 精神,它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时代的普遍启蒙意义。 对于维特的精神和性格,诸位定将产生钦慕与爱 怜;对于他的命运,诸位都不免一洒自己的同情泪。 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 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 风潮,为此,好几个国家将《少年维特之烦恼》列 为禁书。
自杀
意外伤害
吸毒
相关 社会病
青少年妊娠 性病 艾滋病
精神疾病
第二节 自 杀
概述 流行特征 自杀的社会病因 自杀的预防

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 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 杀. 根据自杀的结果的分为两类:

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
二、流行特征
1.自杀死亡率 西欧、东欧、俄罗斯和日本自杀率较高,澳 大利亚(13.02/10万)\美国、英国较低。据估 计,全世界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0万(中国约20 万)。


青少年生理发育成熟后,有了性冲动的产生,但 又不具备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的能力 现代社会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性禁锢观念同样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和青少年妊娠 产生重大的影响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 育水平 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 性道德 打破性禁锢,推进青 少年的性知识教育



在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心理、 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 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 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掌握:社会病的概念;自杀的预防;性传播疾病的 预防和控制 熟悉:吸毒的控制与预防 了解:精神疾病产生的社会根源;意外伤害的概念、 种类


第一节 社会病概述

社会病的概念 社会病的特点 社会病防治原则及措施 相关的社会病

ຫໍສະໝຸດ Baidu
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并与个人的行为生活 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