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最新《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1、神经病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精神病广义概念类似精神疾病,更多使用狭义概念,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其广义概念类似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了对异常现象的研究与理解,其狭义概念指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那些更多的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例如神经症或焦虑障碍。

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含义大致相同,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精神障碍的所有内容,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也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

DSM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病程指某种疾病发病后倾向于持续的时间,例如精神分裂症倾向于慢性病程,即指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现,甚至持续终身。

预后预期某种心理障碍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如变好或变坏,并预期这一过程的大致时间。

恐怖症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

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临床表现为场所、社交、特定恐惧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

潜伏期从几日到数月不等,多数在6个月之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

简答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以社会文化、社会常模及社会适应的情况进行判别。

Barlow和Durand提出的心境障碍的界定标准:(心理上的失调;(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非典型性的反应,即个体的行为异乎寻常,无法被社会及文化所接受。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障碍与异常心理的科学;研究心理学异常、表现形式、原因、机制、鉴别、评定的方法,矫正、预防和措施。

2、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3、各种不同的判别标准:(1)Barlow和Durand:心理上的失调、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非典型性的反应(2)Nevid,Rathus和Greene:不同寻常的行为、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对现实的解释或感知是错误的、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行为是危险的(3)张伯源、陈仲庚: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统计学标准4、发展历史人物:希波克拉底:由自然因素造成的柏拉图:生理需求驱动加尔:颅相学弗洛伊德:与内心冲突有关,冲突与性欲有关。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点5、大脑的主要结构额叶: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高级的认知功能颞叶: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顶叶:感觉的内在整合中心,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枕叶:控制是觉得分辨和视觉的记忆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7、对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1)对于心理病理学,其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和研究是极具吸引力的,如果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用生物学方法治愈它,方法可能更快、更便宜。

(2)对于生物学派理论是不能不加批评的接受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治疗都是成功的。

(3)同时,生物学研究也会因出伦理学问题。

8、常见心理防御机制(1)退化:心理发展从较高阶段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以阻止焦虑并满足目前需要。

(2)否认现实:拒绝感知和接受现实(3)转移: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的释放或满足冲动。

(4)合理化:创造一个可接受的借口,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开脱。

(5)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事物上。

(6)认同:采用处于高位的某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以期提高自我价值。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因为在上述四个指标里,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应该综合使用。

3心理异常的轻重怎样辨别?反映机能、社会功能、自知力等等方面的区别。

4西方变心发展简史:①希波克拉底:早已把心理异常现象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

②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

③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

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1生物医学观点: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治疗,称为变心的生物医学观点。

该观点认为社会因素只有在具有敏感或衰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精神疾患,这里素质因素属生物学范畴,主要贡献:化学药物治疗2司培林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的主要内容:所谓右半球对心理机能不起主要作用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如形象的感知和记忆等均由右半球来完成,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所谓“优势”也只是相对的,只有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才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可靠保证。

3睡眠时相:是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状态或从睡眠到觉醒的一种过渡的机能状态。

包括: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麻醉相和抑制相这些机能。

变态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3.神经性厌食症: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4.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5.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在睡眠中,难以入睡是常见的主诉,其次是维持睡眠困难和早醒。

6.嗜睡:嗜睡症是白昼睡眠过度及睡眠发作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状况。

7.精神活性物质:又被称为成瘾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8.物质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候群,个体清楚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继续使用。

包括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9.物质滥用:又被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10.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期望的效果。

11.戒断症状: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12.痴呆:是一种由大脑病变或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抽象思维、判断、语言等多种功能的减退,可伴有幻觉、幻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

13.谵妄:是一种快速发作的、随时间波动的、对治疗有快速反应的认知障碍,与痴呆一样,谵妄时可能出现记忆缺陷、感觉缺陷、定向障碍和沟通问题。

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5.露阴癖: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向异性暴露生殖器官引起性唤起和性行为。

变态心理学 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 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概念1、变态心理: 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3、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4、性心理障碍:是指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形式,并将这种偏离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获得性兴奋、性满足的方式。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观点,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

6、思维中断:表现为思维进程可以被突然打断。

患者会体验到脑子里一片空白,旁观者会发现患者在谈话进行时突然中断。

7、刻板动作:患者持久地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8、机能性幻听:是指患者在出现客观听觉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声,是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中回响。

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11、强迫意向:患者怀有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它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动。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且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本我从此得到满足是因为疾病本身。

继发性获益:症状可以让患者免于承担责任,得到更多照顾。

3、器质性:症状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证据,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4、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情感假性幻觉:患者的幻觉想想不清晰,位置不精确,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感觉到主要区别体现在患者所体验到的映像的定位差异:假性幻觉的映像只是出现在患者的心灵中或“脑内”,而真性幻觉的映像出现在患者的外部空间。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

变态心理学一、简答与简述1、变态心理学含义:又称病理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异常行为的特点、原因,并形成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p72、精神症状的主要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4、妄想的分类: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1)按内容分类:①关系妄想:把现实中无关的事情认为俞他本人有关。

②被害妄想:坚信周围人某人或某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③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④物理影响妄想: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不能自主。

⑤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⑥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的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应受惩罚。

⑦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经过检查也不相信自己没有病。

⑧嫉妒妄想:坚信对象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跟踪配偶的日常活动。

⑨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坚信某个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

即使对方拒绝也不改变自己。

⑩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

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与家人的隐私,别人就知道了。

还有其他不常见的类型,比如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2)按起病根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①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有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

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专业
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人们超出常态的思维、行为和感
知现象,提供有助于诊断精神疾病和预防精神危机发展的重要知识。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知识领域包含:易化症和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病因学、病
理学和流行病学。

这些病症的症状特征、定义、认知和行为症状,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都
要求有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3、变态心理学也涉及认知行为科学,包括认知改变与行为障碍,以及如何应用相关
理论和技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4、变态心理学研究同时涉及精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作用机制,精神病理,医患关系,精神病药物治疗风险,以及如何理解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都要求充
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诊断辨别能力。

5、变态心理学还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提供了有关神经心理障碍多学科、多技术诊断和
治疗方法,以及涉及不同群体支持和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临床和社会决策的研究和实施,以及预防精神危机和精神危机干预,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6、变态心理学研究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既要考虑技术性的诊断和治疗角度,也
要考虑社会系统运行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以及其他的社会学科和社会政策视角。

通过深入
学习变态心理学,可以加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预防精
神危机发展、认知病理和药物疗法的把握能力,为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变态心理学重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

一、绪论1.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变态心理学又叫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学科。

2.研究内容仅仅适用于一部分人或一些人一生中出现问题的那部分时间。

3.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

4.神经病: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疾病。

5.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含义大致相同。

精神病学研究的所有内容。

.6.精神病:广义与精神疾病同;狭义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三个特点: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缺乏症状自知力。

7.心理障碍: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偏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的理解。

8.异常心理的辨别标准: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的、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

9.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流行病学法、案例研究。

二、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1.心理动力学模型:在人格和变态的研究中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着人们的心理。

变态人格: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或良知。

2.防御机制,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持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以使自我能够继续它的协调功能。

3.焦虑是警告自我运用防御机制的信号。

三、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1.心理评估概念:心理评估是指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2.评估手段:观察法、会谈法、测验法3.美国DSM多轴诊断系统4.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5.等级诊断原则:是否正常、是否由器质病变引起、主导症状是精神病性还是非精神病性、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鉴别,诊断6.多轴诊断原则:临床症状、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一般医学情况、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功能的全部评定。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精神异常、人格畸变和心理障碍的科学。

2.变态行为的特征:不正常、违背社会规范、病态。

二、变态心理学的类别1.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3.性别身份障碍:如性别认同障碍。

4.恋物癖和恋物狂:指向不寻常的物体或情境发展出迷恋、依赖或性快感。

5.性行为障碍:如性偏执、性虐待等。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行为来探究变态心理现象。

2.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测量和观察变态行为。

3.统计学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现象。

四、变态心理学中的常见疾病和症状1.强迫症:表现为频繁的、不自主的、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和思维。

2.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过分担忧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和不安。

3.抑郁症: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的低落情绪,伴随着失去兴趣、自卑、睡眠障碍等症状。

4.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现实感受和幻觉的分裂,意识混乱、人格解体等。

5.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内疚感和同情心等。

6.边缘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自我认同困扰、情绪不稳定等。

五、变态心理学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于精神障碍,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分析等,通过改变病人的思维和行为来缓解症状。

3.环境疗法: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应性训练和支持,促进康复。

4.社会支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资源,帮助病人重建社交网络和自我认同。

六、变态心理学与社会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维稳具有重要意义。

2.对变态心理学的了解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变态行为的警惕性。

3.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高变态心理疾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要点,旨在帮助你回顾和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复习习题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心理学知识习题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精神异常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答案:A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答案:B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以异常情绪过程为对象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D.以错误认知结构为对象答案:C8.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超我”与神经症绝对没有关系D心理过程主要是意识的答案:B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答案:A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的是()。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答案:B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答案:C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A.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层次性B.潜意识层占据的心理空间大于意识层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答案:D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答案:D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x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妄想(概念、特点):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山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的教育水平,但是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加以纠正。

三个特点:不能被说服、个人所独有的、自我卷入(主角是我)。

2.幻觉(概念、分类):无对彖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觉器官分类: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

根据幻觉体验分类: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类: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3.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心理与行为变化)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4.广泛性焦虑障碍:CCMD-3定义为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彖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5.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6.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典型临床症状为闯入、冋避和麻木,高唤醒。

7.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分为导泻型和非导泻型。

8.厌食症: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分为限制型和导泻型。

9.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一、概念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束都突然。

二、辨析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与难点《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其重点在于探讨人类异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异常的原因和影响。

变态心理学涉及到人类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变态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变态性欲、强迫症等。

变态心理学的重点之一是研究人类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形成不仅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变态心理的形成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变态心理学的另一个重点是研究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

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往往给个体本身和他人带来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对于个体而言,这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自我否定和社交困难等。

而对于社会来说,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可能引发犯罪行为和社会恶性事件,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保护个体和社会的利益。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确立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形式千差万别。

目前,关于变态心理疾病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尚存在争议,各国和学者之间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进行变态心理学研究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状况和标准开展工作,以避免过于主观或武断的判断。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和数据。

由于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特殊性,相关疾病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诊断和治疗,且对外界保密性较高。

这使得研究者难以直接接触和观察研究对象,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和案例研究等间接获取信息。

同时,由于存在隐私和伦理问题,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守研究伦理的要求,确保研究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参与者的权益。

总之,变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心理学学科,重点研究人类变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变态心理学 重点内容

变态心理学 重点内容

变态心理学重点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广义上是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轻重不一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总称。

狭义上是指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2、变态心理学的特征统计学的偏移、社会规范的偏离、个人痛苦的体验、行为功能障碍、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2)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3)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4)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

4、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一)生物因素研究(1)遗传(2)脑结构(3)躯体疾病(4)神经生化(5)化学物质(6)性别与年龄(二)心理因素研究(1)个性特点个性又称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缺陷是正常个性的异常偏移,是影响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人格障碍是个性缺陷的极端,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心理障碍类型。

极端内向、敏感、孤僻、多疑、偏执、自我中心、追求完美、心胸狭窄、嫉妒等与异常心理的形成、预后和防治有明显的关系。

(2)认知方式认知偏差是具有倾向性特定的不良“认知模式”。

不良认知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它们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

(3)应对水平应对又称应对策略。

制约应对方式的因素:应激源、环境条件、人格(决定性因素)根据应对的指向性分类: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获得社会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以及家庭、单位和社团组织等给与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慰藉、关怀、尊重和帮助。

社会支持分类:主观感觉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情绪支持、归属支持、实质支持(三)社会因素研究(1)生活事件: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遭遇的重大变故。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1.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主要关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动机。

其中,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等都会对其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同时,犯罪心理学还包括犯罪心理评估、刑事司法心理学等内容。

2.性变态心理学性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性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变态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性变态行为包括性侵犯、恋童癖、虐待狂等,其发生一般与个体的性特征、性经历和人格发展等密切相关。

研究性变态心理学可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性变态行为。

3.精神病理学精神病理学研究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和疾病机制。

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其症状与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环境因素有关。

精神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4.自残行为自残行为是指个体故意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如切割、烧伤、撞击等。

自残行为一般与个体的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残可能是个体借此释放内心痛苦或试图获得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研究自残行为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

5.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障碍可以分为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两大类。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而心理障碍则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等。

精神障碍的发生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6.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外界压力和威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应激反应可分为正常应激反应和病理应激反应两种。

正常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病理应激反应则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研究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

7.药物滥用药物滥用是指个体对药物的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

药物滥用可能会导致成瘾和依赖,严重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

药物滥用的形式包括吸食毒品、滥用处方药等。

研究药物滥用可以帮助制定预防和康复计划。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正常心理活动B. 异常心理活动C. 心理治疗方法D. 心理测量技术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幻觉B. 妄想C. 情绪低落D. 思维紊乱答案:C3. 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 恐慌障碍B. 广泛性焦虑障碍C. 社交焦虑障碍D. 特定恐惧症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系统脱敏疗法答案:C5. 根据DSM-5,以下哪项不是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之一?A. 症状的持续时间B. 症状的严重程度C. 症状的频率D. 个人的文化背景答案:D二、填空题6. 变态心理学中的“变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异常心理活动7.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强迫思维;强迫行为8. 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发生在经历了________之后。

答案:创伤性事件10. 人格障碍是一种________的异常心理特征。

答案:持久性三、简答题11. 描述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案:焦虑症的三个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担忧和紧张,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度焦虑;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以及避免引起焦虑的情境。

12. 什么是心理创伤?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何关联?答案: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了极端压力性事件后,心理上受到的深刻影响。

它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联在于,PTSD是一种可能在经历心理创伤后发展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持续的再体验创伤事件、避免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绪麻木以及增加的警觉性和反应性。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侧重于改变个体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学1〕定义: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工作重点:①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②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③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3〕评价标准〔郭念锋〕: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4〕研究方法:实验法、单被试实验设计、流行病学方法、案例研究2.神经病: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精神障碍: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了异常的心理与行为。

精神病: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

心理障碍:有心理原因所致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第四章精神分裂症1.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座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一〕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患者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难以使人理解。

①思维散漫: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缺乏必然的联系。

②思维破裂:联想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

③语词新作:将同源的现象,近似的词汇归集一起,对其中的一些词赋予新的含义。

④象征新思维:把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语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

⑤言语贫乏:语量显著减少,当言语内容贫乏时,即使说话很流利,但所表达要领的数量本质上减少。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或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妄想〕①被害妄想:病人觉得周围发生的事矛头是指向他的,认为别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消灭他。

②牵连观念:病人认为在他周围出现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他的缘故。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

变态心理学期末期末

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与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得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得一门科学。

2.判别心理异常得指标:(1)统计学指标:判别一个人得心理就是否正常,最明显得标志就就是拿她得心理活动与大多数人进行比较与对照。

瞧一瞧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否一致,再做统计学处理 (2)社会适应性与评价得指标:这一标准根据人得行为就是否与该行为得社会常模相接近来判断。

(3)以个人经验韦指标:人们把自己对于正常心理得体验与经验座位出发点与参照点,来判别各种心理活动就是属于正常还就是异常,这都就是以个人经验韦标准得方法。

(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包括生理与组织得检查指标,心理实验与心理测验得检查指标。

3.法国医生比奈尔认为精神病也就是一种需要治疗得疾病,主张给予精神病人以人得待遇,她亲自解开精神病人身上得锁链,给她们自由,阳光与新鲜空气,使精神病人收容所完全改观。

4.克雷丕林把变态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现代心理学联系了起来,而比奈尔仅仅就是希波克利特得简单继承。

克雷丕林对变态心理学得最大贡献就是在实验心理学与精神病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5.兴奋性递质就是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

抑制性递质就是多巴胺,5-羟色胺,r-氨基丁酸。

6.行为障碍得心理学观点:(1)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问题与心理障碍就是潜意识中压抑得矛盾冲突得表征。

(2)行为主义观点:变态心理学就是对环境刺激形成得条件反射,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得作用,不适当行为就是错误学习与不适当条件联系得结果(3)人本主义观点:认识不断得成长与发展得,人得自我实现得固有倾向就是人得基本需要与行为动力,一旦自我实现得过程受阻,人就会发生心理障碍(4)认知心理学观点:人得心理障碍得产生就是来源于个人得错误得认知7.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各有各得独特内容,同时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含与相互制约得不可分割得关系。

生物学因素就是最基本得因素,就是整个模式得核心部分,就是心理需二因素赖以产生得物质基础,也就是心理与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得物质承受者。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

變態心理學1、變態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の理論方法來研究人類心理障礙與異常心理の科學;研究心理學異常、表現形式、原因、機制、鑒別、評定の方法,矯正、預防和措施。

2、工作重點:描述現象、發現原因、治療幹預3、各種不同の判別標准:(1)Barlow和Durand:心理上の失調、感到痛苦或受到損害、非典型性の反應(2)Nevid,Rathus和Greene:不同尋常の行為、社會不能接受或打破社會常模の行為、對現實の解釋或感知是錯誤の、個體處於明顯の痛苦之中、行為是非適應性の或是自我挫敗式の、行為是危險の(3)張伯源、陳仲庚:以個體の經驗為標准、社會常模和社會適應の標准、病因與症狀存在與否の標准、統計學標准4、發展曆史人物:希波克拉底:由自然因素造成の柏拉圖:生理需求驅動加爾:顱相學弗洛伊德:與內心沖突有關,沖突與性欲有關。

華生、斯金納:行為主義觀點5、大腦の主要結構額葉:語言能力、精細の自主運動、高級の認知功能顳葉:控制聽覺和部分視覺加工系統頂葉:感覺の內在整合中心,調控運動和軀體感覺枕葉:控制是覺得分辨和視覺の記憶6、神經遞質:乙醯膽堿、多巴胺、內啡肽、γ-氨基丁酸、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7、對生物醫學模型の評價(1)對於心理病理學,其生物學方面の解釋和研究是極具吸引力の,如果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學因素造成の,那麼就可以用生物學方法治愈它,方法可能更快、更便宜。

(2)對於生物學派理論是不能不加批評の接受の,並不是所有の生物學治療都是成功の。

(3)同時,生物學研究也會因出倫理學問題。

8、常見心理防禦機制(1)退化:心理發展從較高階段退回到早期發展階段の行為,以阻止焦慮並滿足目前需要。

(2)否認現實:拒絕感知和接受現實(3)轉移:用另一個目標作為替代品,從而安全の釋放或滿足沖動。

(4)合理化:創造一個可接受の借口,為不可接受の行為開脫。

(5)投射:把自己內心不被允許の沖動、態度和行為推向別人或周圍事物上。

(6)認同:采用處於高位の某個人の想法、價值觀,以期提高自我價值。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定或证实潜在疾病的性质。 ⑥ 躯体化障碍患者往往滥用药物,长期存在不遵医嘱的现象,而疑病症患者害怕
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3、转换性障碍的特点:
拒绝作弊— 2 —诚信考试
变 态心理学
期 末复习重点
① 无生理或器质性改变。 ② 很多患者表现出对症状的漠不关心。 ③ 一般发生在大的应激事件之后,发作比较快,比较突然。 ④ 症状具有选择性,如“失明”的病人,但他们通常不会撞到其他人或物体。 ⑤ 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机能障碍能够消除、变化,在治疗师的暗示下也能再现。 ⑥ 转换障碍的病人是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的 ,但其自身意识不到,且并非有意装病。 4、神经性厌食症的分类及其特点 DSM-IV 根据使用的限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① 限制型,即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的方法,严格限制吃入事物的数量,并且 控制摄入的热量。 ② 暴食-泻出型,即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该类病人吃相对较少的东西就会 泻出,通常利用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且这种行为发生 得十分频繁。 5、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 ① 控制能力减弱 ② 实际饮用量比预想的更大或时间更长 ③ 生理抗药性 ④ 生理戒断性 ⑤ 对其他活动的忽视 ⑥ 长期以来有控制或戒除的欲望,或有失败经验 ⑦ 尽管知道对身心有伤害,但仍继续使用 6、A 型行为的特点及其易患疾病 行为特征: ① 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工作速度快;脾气急躁,缺乏耐心。 ② 争强好胜、脾气暴躁,常雄心勃勃,目标远大;有时甚至一意孤行,独断专横。 ③ 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
句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句子的简单堆积 ,甚至出现词语杂拌。(随境转移) 例:病人说“我在里头和稀泥,我认识你,你叫巴甫洛夫,加拿大人,白求恩叫你 老爷。哎,八里洼卖肥皂呗!织女星比太阳大 8 倍,所以出来。个星期,一星期等 于 8 天,你就是 1979 年,一言。为定。”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 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 例: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暖气片不放手,甚至在一日三餐时 也不松手。医护人员询问其原因何在,患者说:“因为暖气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 心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 词语新作:是指病人将概念融台、浓缩或将无关概念加以拼凑,自创一些文字、词 语、概念、图形、符号或语言来代替一些特殊的概念。其意义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 而别人看来则荒诞离奇。 例:如将兰和男(兰男)写在一起表示气质高雅、心性淡然的美男子。 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 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患者自觉脑 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 抑郁症。 思维贫乏:指思维联想数量的减少,概念贫乏,内容空洞,病人平时无主动言语, 对询问往往能答,大致切题,但内容单调空洞,呈病理性简述,仅回答:“没有什么,… “不知道”。病人的体验是“脑子空空的,没有什么可想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病人对此泰然处之。 诡辩性思维:它的特点是议论内容空洞,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依据,所议论的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神经病
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

2、精神病
广义概念类似精神疾病,更多使用狭义概念,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3、心理障碍
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其广义概念类似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了对异常现象的研究与理解,其狭义概念指重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外的那些更多的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例如神经症或焦虑障碍。

4、精神障碍
又译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含义大致相同,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精神障碍的所有内容,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也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

5、DSM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6、CCMD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7、ICD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
8、病程
指某种疾病发病后倾向于持续的时间,例如精神分裂症倾向于慢性病程,即指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现,甚至持续终身。

9、预后
预期某种心理障碍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如变好或变坏,并预期这一过程的大致时间。

10、恐怖症
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

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临床表现为场所、社交、特定恐惧症。

1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

潜伏期从几日到数月不等,多数在6个月之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

简答
1、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
(1)以社会文化、社会常模及社会适应的情况进行判别。

(2)Barlow和Durand提出的心境障碍的界定标准:①心理上的失调;②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③非典型性的反应,即个体的行为异乎寻常,无法被社会及文化所接受。

(3)Nevid,Rathus和Greene的观点:①不同寻常的行为;②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③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④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⑤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⑥行为是危险的。

(4)张伯源、陈仲庚提出的标准:①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涉及出现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②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③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医学模式常用的标准,主要根据致病因素(如物理、生化、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和症状的存在与否进行判断④统计学标准: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

(5)医学诊断分类描述体系:DSM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
2、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
(1)生物医学模型:
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探索心理疾病。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归类为综合征,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以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基因为主要角度解释综合征。

(2)心理动力学模型
以心理动力学为理论基础,认为病因是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达到妥协的结果;治疗以心理分析治疗为主。

(3)认知行为模型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异常是通过学习得到的,通过研究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可以了解人类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

以行为治疗为主。

认知主义观点认为异常行为是歪曲的认知、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图式造成的,通过改变认知偏差、认知行为矫正等认知治疗可以矫正异常行为。

(4)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流派认为异常行为被认为是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了阻碍或歪曲。

根据人本主义的指导思想进行的治疗是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朝着个人自我实现和对社会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5、广泛性发育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起病于婴儿时期具有严重和广泛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等发育性缺陷。

包含孤独症、砸藻贼贼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其中最受注意为孤独症,其特征是对自己周遭环境表现出顽强的冷漠、无动于衷和缺乏感应性。

临床表现有:
(1)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只用简单词语交流或使用模仿语言,故言语沟通困难。

(2)非语言交流障碍: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缺乏相应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愤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以表示他们的意愿。

(3)感觉和动作障碍:坐不住,动个不停,做出怪异姿势。

(4)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拒绝环境改变或学习从事新的活动,重复动作和自我刺激行为(5)智能和认知障碍:约有3/4孤独症儿童有智力迟滞现象。

3、临床心理疾病评价方法
包括观察法、会谈法和测验法三类。

(1)观察法
观察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即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下观察了解来访者的行为表现;
直接观察,如直接观察来访者有无衣着不整、表情冷漠、言语行为反常等;
通过来访者关系密切的亲属(如父母)、朋友等知情人的观察得知其出现的问题;
在标准情境下进行观察。

标准情境是指某些特定环境条件(如医院门诊)根据一定程序和内容进行观察;或人为设置某些特定的情境,如让来访者做某些事时观察其反应或行为。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
(2)会谈法
根据会谈内容区分,可以有最初会谈、收集个案情况的晤谈和诊断性会谈。

最初晤谈:问候和关心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

收集个案情况的晤谈:了解和收集信息资料,包括:症状、病史和相关因素;生理和健康神经系统状况;社会文化背景。

诊断性会谈:诊断性会谈的重点是检查精神症状,可以按精神状况检查提纲进行会谈。

精神检查提纲包括检查来访者:有无感知觉障碍,如幻觉;有无智力和思维过程障碍,如妄想;有无注意力和定向力障碍;有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自知力。

根据形式,会谈可分为非结构式会谈、结构式会谈和半结构式会谈。

(3)测验法
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定量描述的一类方法。

常用心理测验可以按功能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神经心理测验。

4、精神分裂症概念及主要症状
(1)概念: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是所有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类。

多起病于青壮年,患者的社会功能基本丧失,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

(2)临床症状:包括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紧张症、自知力障碍。

①思维障碍:包括妄想、逻辑障碍、联想障碍。

a妄想: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错误推理、判断,对此坚信不移,不能以说明方法使之改变。

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等。

b逻辑障碍:包括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

c联想障碍:包括象征性思维和语词新作。

②感知觉障碍: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触。

③情感障碍:包括情感平淡、情感倒错、表情倒错。

④紧张症:包括木僵、违拗症、刻板症。

⑤自知力障碍:不知道自己当前正常与否(有部分自知力)如思维影响。

6、多动症及其主要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又名儿童多动症,是一类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多动不宁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坐立不安等。

论述
2、心境障碍
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

(1)躁狂发作:
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分为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

(2)抑郁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行为减少,丧失兴趣,精力丧失,自我评价低等。

(3)双相障碍
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4)持续性心境障碍
a、环性心境障碍
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单程度较轻,不符合抑郁或躁狂的诊断标准。

一段抑郁后出现一段躁狂,然后恢复正常心境状态;一般正常的间歇期可达数月,其主要特征为持续性心境不稳;抑郁躁狂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关系不大,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又称“环性人格”
b、恶劣心境障碍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有求治要求,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影响。

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缓解,缓解期不超过2月,与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躯体主诉多见睡眠障碍和疼痛症状。

抑郁性神经症。

c、混合发作
一次发作中同时有抑郁和躁狂症状,一般是快速循环性双相障碍中出现的。

活动明显增多,话多,同时有消极抑郁的想法。

混合状态较短,很快转入抑郁相或躁狂。

易误诊为分裂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1、实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