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内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领会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现实生活中有关有序实数对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构建有序实数对的平台.

【情感与态度】

认识直角坐标系的作用,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坐标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认识直角坐标系,感受有序实数对的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有序实数对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回顾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数轴?实数与数轴建立了怎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上的点同实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师引申:实际上这个实数可以称为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建立铺垫.

2.问题提出.

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投影片,你发现了什么?

投影显示有关有序实数对的情境.

【情境1】

我们都有过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大家知道,影剧院对所有观众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一个座位在剧院中的位置,这样观众就能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地“对号入座”.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发现了电影院中的“几排几号”是有序实数对.

【情境2】

请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英语口语测试:

(1,4),(2,3),(5,4),(2,2),(5,7).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体会认识有序实数对的重要性.

二、建立表象,数形结合

新知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

小明:音乐喷泉在中山北路西边50米,北京西路北边100米.

小丽能根据小明的提示从图中用“·”标出音乐喷泉的位置吗?

思考:

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这样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确定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横轴),习惯上我们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形成了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下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发现:O的坐标(0,0),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广西北海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2,1)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3,a+1)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

A.-1<a<3

B.a>3

C.a<-1

D.a>-1

3.如图为九嶷山风景区的几个景点的平面图,以舜帝陵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玉王宫岩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4.写出图中点A、B、C、D、E、F的坐标.(注:每小格的长度代表单位“1”.)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一些新问题.

【参考答案】1.B

2.A

3.(1,3)

4.解:A(-3,-2),B(-5,4),C(4,-4),D(0,-3),E(2,5),F(-3,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本节我们要掌握以下三方面的知识内容:

1.能够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

2.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3.掌握象限内、x轴及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1.课本第5页练习1、2、3.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领会其特征,经历现实生活中有关有序实数对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构建有序实数对的平台,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坐标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知识与技能】

充分应用平面上点的坐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坐标系中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坐标描点,绘制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生动美感.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形成的图形.

【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理解.

一、回顾交流,检测所学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点:

(1)点A在y轴上,位于原点上方,距离原点2个单位的长度;

(2)点B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1个单位的长度;

(3)点C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2个单位的长度;

(4)点D在x轴上方,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

(5)点E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4个单位长度,依次连接这些点,你能得到什么图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择一些横、纵坐标满足下面条件的点,标出它们的位置,看看它们在第几象限.

(1)点M(x, y)的坐标xy<0;

(2)点M(x, y)的坐标xy=0;

(3)点M(x, y)的坐标xy>0.

【教学说明】将上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二、范例学习,理解新知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图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1)A(5,2),B(2,2),C(2,-2).

(2)A(-1,2),B(-2,-1),C(2,-1),D(3,2).

【解】(1)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1),它的面积是1

2

×3×4=6.

(2)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2),它的面积是4×3=12.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规范解答步骤,学生模仿,便于今后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章可循.

例2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请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四边形的四个顶点A,B,C,D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解】如图(2),以顶点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为:A(0,0),B(4,0),C(4,4),D(0,4).

教师提问:你还能另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并写出A、B、C、D坐标.

【教学说明】此题可以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A.(2,2)

B.(3,2)

C.(3,3)

D.(2,3)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若A(1,1),B(2,0),则C点的坐标为()

A.(-3,-2)

B.(3,-2)

C.(-2,-3)

D.(2,-3)

3.已知点A(0,4),B(0,2),C(m,5),且△ABC的面积为12,则m的值是.

4.(青海中考)如图所示,在象棋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2,-2),“马”位于点(1,-2),则“兵”位于点.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2,4),B(6,6),C(8,2),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

【参考答案】1.B 2.B 3.±12 4.(-4,1)

5.解:分别过A、B、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如图,四边形OABC的

面积=S△AOD+S梯形ABED+S梯形BCFE-S△COF=1

2

×2×4+12(4+6)×4+

1

2

(6+2)×2-

1

2

×

8×2=4+20+8-8=24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归纳.

(1)怎样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2)四个象限点的特点?

(3)如何描点,又如何找出点的坐标?

1.课本第7页练习1.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作业.

这是一节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的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让整节课生动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应用平面上点的坐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坐标系中的图形,经历由坐标描点,绘制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生动美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与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坐标系中的图形平移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的规律,另一个是研究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平移变换.

【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变化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复习回顾

探究:根据下面条件画一副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强家、小敏家、小刚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选取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很多,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那就是:选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分别取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m).依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取得小刚家的位置是(150,200),类似地,小强和小敏家的位置分别是(-150,350)和(300,-175).

2.教师归纳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依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的内部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问题牵引,引入研究

【问题】如图,△ABC在坐标平面上平移后得到新图形△A1B1C1.

(1)△ABC移动的方向怎样?

(2)写出△ABC与△A1B1C1各点的坐标,比较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

(3)如果△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2B2C2.写出这时各顶点坐标,比较两者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

观察比较△ABC与△A1B1C1:对应点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移动后改变了,即:将横坐标都减去5可得到移动后的点的坐标.

请同学们解答完第(3)个问题后,将图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探究一下.

【归纳结论】

平移规律:

描述平移的一个方法是用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y)的变化来表示.

(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a>0)

(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 y±b)(b>0)

(3)在坐标系内,上下、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b)(a>0,b>0)

三、范例学习,理解新知

例1如图,将△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

【解】得到结论有:

A(-2, 6)→(4, 6)→A1(4, 4)

B(-4, 4)→(2, 4)→B1(2, 2)

C(1, 1)→(7, 1)→C1(7, -1)

例2说出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

(1)A(x, y)B(x-1, y+2)

(2)A(x, y)B(x+3, y-2)

(3)A(x+3, y-2)B(x, y)

【解】(1)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2)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3)点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教学说明】逆向思维训练,给出变化的坐标,让学生了解点的位置的变化,会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图形在平面上平移的意义.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 所处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

A.(2,4)

B.(1,5)

C.(1,-3)

D.(-5,5)

3.(广西梧州中考)已知线段AB的A点坐标是(3,2),B点坐标是(-2,-5),将线段AB平移后得到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5,-1),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

是.

4.如图,把△ABC放置在网格中,点A的坐标为(-3,1),现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是.

5.三角形ABC中,A(-2,2),B(-4,-2),C(1,0),把三角形平移后,三角形某一边上的点P(x,y)对应点为P′(x+4,y-2),求平移后所得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1.D 2.B

3.(0,-8)

4.(1,3)

5.解:∵点P(x,y)的对应点为P′(x+4,y-2),

∴平移变换规律为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

∵A(-2,2),B(-4,-2),C(1,0),

∴平移后A的对应点坐标为(2,0),B的对应点坐标为(0,-4),C的对应点坐标为(5,-2).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形,按下面的要求平移,那么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 y)是如何变化的?

①向左或向右移动a(a>0)个单位;

②向上或向下移动b(b>0)个单位;

③向左或向右移动a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移动b个单位(a>0,b>0).

1.课本第14页练习2、3.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通过对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验证、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然而,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深,认为本节课离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还很远.

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这两个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和掌握坐标系有关概念,体会图形的变换规律,学会运用平移变换规律进行描点作图.

【情感与态度】

培养合作交流、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坐标系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重点是点的表示及描点方法、点的特征、平移的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是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及点的坐标特征、应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括有序数对坐标系画法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坐标应用表示地理位置平移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知识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两种方法:

(1)平面直角坐标系法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很多,由于坐标系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计算的繁简程度,所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以能简捷地确定平面内点的坐标为原则.

②由点的坐标也可以确定点所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方法是采用“逆向思维”,通过

在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来寻求问题的解题思路.

(2)方向角和距离定位法

用方向角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方向角是表示方向的角,距离是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用方向角和距离定位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要注意中心点的位置,中心点变化了,则方向角与距离也随之变化.

无论在平面内用何种定位法确定点的位置,一定要注意用两个数据表示,二者缺一不可.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1.利用点的坐标特点解题

(1)利用坐标符号特征;

(2)利用对称点的特征;

(3)象限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点.

例1(多媒体显示)已知A(a-1, 5)和B(2,b-1)关于x轴对称,求a+b的值.

拓展练习:一变:改为“关于y轴对称”;

二变:改为“关于原点对称”;

三变:“直线AB平行x轴,求b”;

四变:“A点在第二象限,求a范围”;

五变:“B点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求b”.

(学生独立完成,上黑板演示或口答)

2.确定物体的位置

(1)用平面内的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2)用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多媒体显示)教材第9页习题11.1第4题.

拓展练习:一变:“书城在人民广场的什么位置”(方向和距离);

二变:“若用(2,1)表示人民广场位置,则其余建筑位置如何确定”.

3.动手操作题

教材第12页例题(多媒体显示)

拓展练习:一变:“将三角形ABC沿y轴正向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二变:画出三角形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说明】复习平移规律,拓展学生视野与思维,培养动手能力.

4.数形结合解题

例3(多媒体显示)在坐标系中,点到x轴距离为2,到y轴距离为1,求该点坐标.

变化题:点(m-1, m+1)到x轴距离为2,求m值.

【教学说明】考察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广西梧州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点(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1,2)

B.(1,-2)

C.(-1,-2)

D.(-2,-1)

2.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如图,将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那么点D的对

应点D′的坐标是()

A.(0,1)

B.(6,1)

C.(6,-1)

D.(0,-1)

4.若点P(m-3,m-9)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

6.若点M(5-a,2a-6)在第四象限,且点M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试求(a-2)2014-a-2015的值.

7.(1)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线段依次连接点(1,0),(1,3),(5,3),(5,0),(1,0)和(0,3),(6,3),(3,5),(0,3),两组图形共同组成一个什么图形?

(2)如果将上面各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那么同样方式连接相应各点,

所得的图形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1.A 2.B 3.D

4.3<m<9

5.2

6.解:由题意得,5-a+2a-6=0,解得a=1.

所以,(a-2)2014-a-2015=(1-2)2014-1-2015=1-1=0.

7.解:(1)如图,两组图形共同组成一个房子;

(2)所得的图形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口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梳理成系统知识.

1.课本第17~18页A组复习题第1~5题,B组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复习课的练习.

本节复习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回答问题的方式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小结,回顾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它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易出错、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

识后,出了一组典型例题,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全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

9.如图所示, 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 10. 两个一次函数y=-x+5和y=﹣2x+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通过平移把点A(2,-1)移到点A’(2,2),按同样的平移方式,点B(-3,1)移动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 12.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 A’、B 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 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 B’的理由是. 13.某地雪灾发生之后,灾区急需帐篷。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帐篷上的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与生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乙中先完成一天的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因机器故障停止生产小时。 《 ②当t=时,甲、乙生产的零件个数相等。 14.如图所示,△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和外角∠ACE,若∠D﹦240,则∠A﹦. { 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得分评卷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制作人:胡永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二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上海市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一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 0()0(2a a a a a a ; ②)0()(2≥=a a a ③)0,0(≥≥?=b a b a ab ; ④)0,0(>≥=b a b a b a 16.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 即 ).0,0(≥≥=?b a ab b a 3.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4.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0) ).0,0(≥≥=?b a ab b a =a ≥0,b>0) n =≥0)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y=ax 2+bx+c (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叫做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 2.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3.求根公式x =:12x x ==; △=2 4b ac -≥0 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一般来说,如果二次三项式2ax bx c ++(0a ≠)通过因式分解得2ax bx c ++=12()()a x x x x --;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 2.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如果2 4b ac -≥0,那么先用公式法求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再写出分解式 如果24b ac -<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那此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 3. 实际问题:设,列,解,答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8.1.函数的概念 1.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 和y ,如果在变量x 的允许取之范围内,变量y 随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 3.表达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是自称为函数解析式()y f x = 4.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之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变量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那么对于x 在定义域内去顶的一个值a ,变量y 的对应值叫做当x=a 时的函数值 18.2 正比例函数 1. 如果两个变量每一组对应值的比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kx (k 是不等于零的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气质常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得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得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得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得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得点与有序实数对得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得坐标、已知点得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得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得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得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得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点来描述物体得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得问题得解决与数学得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得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得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得坐标与坐标轴上得数字之间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您描述自己在班级中得位置,您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得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就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与列号 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得方向上得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得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就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得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得不就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得这个实数对就是有序得、谁来说说我们 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得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得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得点就是一一对应得,有序实数对就是不就是也可以与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得数轴、水平得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得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 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得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得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得坐标就是3,垂足N在y轴上得坐标就是5,我 们就说P点得横坐标就是3,纵坐标就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就是点P得坐标、在x轴上得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得坐标就是0,所以它得纵坐标就就是0;在y轴上得点,过这点向x轴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总结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三章一次函数 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 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 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 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二、一次函数 1、一般形式:y=k x+b(k、b为常数,k≠0),当b=0时,y=k x(k≠0),此时y是x的正 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y=kx+b (k≠0) k>0k<0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较差,分析问题能

力较弱,两极分化较严重,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命题与证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题材,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实践军事上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坐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形结合的基础,本章还学习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从运动的观点来体现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以及命题与证明等几何知识。本章是在学生对几何结论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和结论的学习,比较系统的对证明的思维方法和表达形式展开研究。第一节呈现出三角形边角关系,对三角形的分类以及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一个认识;第二节给出了命题、定理的概念,为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三节给出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并进行了严格的证明。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课本复习讲义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课 本复习讲义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 常用“割补法”。割:分割,把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容易求解的图形,分别求解,然后相加即可。补:补齐,把图形补成一个容易求解的图形,然后再减去补上的那些部分。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 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完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一定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在第二象限内,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 的坐标为 ( ) A.(-4,3) B.(-3,-4) C.(-3,4) D.(3,-4) 3.一次函数y=﹣2x ﹣3不经过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 5.函数y= 2 1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2 B. x <2 C. x≥2 D. x >2 6在△ABC 中,∠A ﹦31∠B ﹦51 ∠C ,则△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7.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 b ﹤0 8.如图,直线y ﹦kx ﹢b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则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 9.如图所示,OD=OB,AD ∥BC,则全等三角形有 (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10. 两个一次函数y =-x +5和y =﹣2x +8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内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 2.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 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回答教材P2的问题.(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思考: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解: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XX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达标测试卷。 全套试卷共7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十一章使用(1份) 2. 第十二章使用(1份) 3. 第十三章使用(1份) 4. 第十四章使用(1份) 5. 第十五章使用(1份) 6. 期末检测卷(2份)

第11章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5·金华)点P(4,3)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如果点P(m+3,2m+4)在y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A.(-2,0) B.(0,-2) C.(1,0) D.(0,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A.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B.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 C.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D.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 4.(中考·昭通)已知点P(2a-1,1-a)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5.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D(1,-1),则点B(1,1)的对应点E,点C(-1,4)的对应点F的坐标分别为() A.(2,2),(3,4) B.(3,4),(1,7) C.(-2,2),(1,7) D.(3,4),(2,-2) 6.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0,-1),“象”位于点(2,-1),则“炮”位于点() A.(-3,2) B.(-4,3) C.(-3,0) D.(1,-1) (第6题) (第7题)

(第9题) 7.如图,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 +b的值为() A.2 B.3 C.4 D.5 8.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A在原点,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D在y轴负半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 A.(3,3) B.(-3,3) C.(3,-3) D.(-3,-3) 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将四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2,纵坐标都增加3,所得新图形的面积为() A.40 B.42 C.44 D.46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以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 A.(66,34) B.(67,33) C.(100,33) D.(99,34)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电影票上“4排5号”记作(4,5),则“5排4号”记作________. 12.(2015·广东)如果点M(3,x)在第一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是益阳市行政区域图,图中益阳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1,0),安化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3,-1),那么南县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________. (第13题) (第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