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复习题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复习题第一篇: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复习题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教学训练一、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发展趋势1、注重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2、注重研究手段革新。
3、理念不断深化,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明显。
4、注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5、注重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河流健康相结合。
6、注重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二、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的种类(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或称横坡耕作),沟垄种植,垄种区田,坑田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度为主,包括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混播,覆盖耕作(留茬或残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地膜覆盖)等;(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免耕等。
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的任务(一)蓄水保土,控制农田土肥水流失。
(二)增产显著,经济效益高。
(三)用养结合,不断培肥地力。
(四)经济有效,治理速度快。
(五)简变易行,适应范圈广,便于推广。
(六)有助于退耕坡地,农、林、牧全面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尽快调整。
四、退耕还林幼苗期林农间作技术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在退耕还林的造林地上,利用行间、株间空隙土地,间作低秆农作物,药材、蔬菜等,以耕代抚,促进树木生长,并能收到以短养长之利。
林农间作,必须以林为主。
①林农间作的坡地,必须采取工程整地措施,间作的作物必须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②农作物要距幼树30 cm 以上。
③耕作、收割农作物不能伤害幼树。
④间作作物宜选择豆科或其它低秆作物,禁止与根茎类作物间作。
⑤不能借口林农间作搞变相的开荒扩种。
⑥当林木郁闭度达到0.5以上时,应停止间作。
五、雨养农业关键技术一、高产抗旱品种二、抢墒播种及等雨播种技术三、免耕覆盖及蓄水保墒技术四、以肥调水技术五、抗旱种衣剂和保水剂六、合理的施肥应考虑许多因素: 1土壤类型;2倒茬情况;3耕作史;4产量史;5气候(降雨量);6前茬化肥施用量;7石灰撒施情况;8土壤探测结果;9正在采用的耕作方法和将要采用的耕作方法。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1.水土保持林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加土壤的抗蚀抗冲性。
2.在一定的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应该依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主导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还要以植物作为参考,以林木生长状况作验证。
3.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1)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划分;2)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划分;3)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4.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要求:1)根系发达,特别是须根发达;2)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具有土壤改良性能;3)生长迅速,枝叶发达,郁闭紧密;4)适应性强。
5.造林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即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6.确定密度原则:1)以密度作用规律为基础;2)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3)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4)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
7.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
8.混交林的混交类型:乔木混交、主伴混交、乔灌混交、综合混交。
9.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植生组混交。
10.改善立地条件:1)增加光照,提高地温;2)缩小温差,增加温度;3)改善水分状况,减少蒸腾和蒸发;4)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5)改善土壤空气状况。
11.造林整地技术规格:1)深度;2)宽度;3)长度;4)断面形状;5)间距;6)其他质量要求。
12.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消毒、拌种、浸种、催芽。
13.播种造林方法:块状播种、逢播、条播、穴播、撒播。
14.分殖造林适用条件:营养器官萌芽能力强,并且能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
15.林分管理:1)间苗;2)平茬除蘖;3)修枝;4)间伐。
16.造林技术设计内容:造林类型、苗木规格、整地工程、造林密度、造林树种组成、造林季节、造林方法、幼苗抚育管理。
17.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区域或流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规划和营造的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与其他林种相结合所形成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5篇材料)第一篇:《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2010.12.27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思考题(水保07级,共53题)第一章概论(3)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有哪些?3、简述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7)1、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2、简述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3、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有哪些?4、简述系统论的基本原则;5、系统工程的概念是什么?6、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7、什么是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概况(7)1、贵州森林资源的特点有哪些?2、简述生态区划的内容;3、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是什么?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5、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6、我国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有哪些?7、什么是退耕还林?现在实施的内容是什么?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5)1、林业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几方面?2、简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3、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和步骤有哪些?4、简述林业专项规划设计的步骤;5、造林典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是什么?第五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24)1、什么是防护林?什么是防护林体系?2、山丘区水土保持林林种有那些?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3、简述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原则5、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6、什么是封山育林?简述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7、封山育林的适用条件是什么?8、试述封山育林技术措施。
9、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趋势是什么?10、简述林分立体配置应注意的问题1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1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途径是哪种?14、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5、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16、什么是适地适树?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17、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18、什么是造林密度、经营密度?19、如何确定造林密度(即原则和方法)?20、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21、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22、怎样检查造林成活率?23、幼林补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4、试述水库防护林的造林关键技术。
水保林学思考题
思考题:第二章●如何正确评价水保林对降雨的作用及根系的固土作用?●影响土壤水蚀因素有哪些?●水保林对降雨动能如何影响?思考题:第三章1、森林立地及森林立地类型的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包括哪些?3、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及特点思考题:第四章1、名词解释适地适树2、简答题(1)选择造林树种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3)如何确定适地适树的方案?3、论述题(1)试述造林树种选择的基础。
(2)以黄土高原某一流域为例叙述如何选择水土保持林树种。
思考题:第五章●1、简述造林密度的概念及意义。
●2、为什么密度增加导致林分分配给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减少?●3、林分密度是如何影响生物量的?●4、确定林分合理结构的关键是什么?●5、试述造林密度确定的方法。
●6、简述种植点配置的概念及方式。
思考题:第六章1、林分结构、森林树种组成、混交林等的概念。
2、论述树种混交的基本原理。
3、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4、营造混交林有哪些好处?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及其作用。
5、何谓人工林的合理密度?有什么衡量标准?如何调控?6、试述造林密度在人工林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以及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思考题:第七章1、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
2、简述造林整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3、简述全面清理的主要方法。
4、简答造林整地的主要技术规格。
5、常用的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请为湿润山区、平原、水湿地和干旱山地各选择一种合适的整地方法,并说明理由。
思考题:第八章1、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的因素。
3、分析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措施对苗木存活的时间的影响。
思考题:第九章1、松土除草的作用2、林木修枝的意义。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内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林一、名词解释1、林冠截留: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地面净雨量:经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的两次分配作用后,到达林地地面的实际有效降雨量。
3、吸收贮水量:在土壤吸附力或毛管力作用下保持的水量,其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对林木生长的有效性。
4、土壤抗冲性: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
5、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6、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7、地理种源: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各地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它们产生不同的种内气候适应性,形成不同的地理种源。
8、水土保持林体系:在一个区域或流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规划和营造的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与其他林种相结合所形成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9、垂直配置:合理搭配的乔灌草种在林分内分层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10、重力持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那一部分水量。
其值越大,越有利于对降雨的吸收和重力水的排除。
11、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12.平茬:利用某些萌芽力强的树种,截取地上部分,促进重新萌生新枝的一种抚育措施13入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但土壤中的水量14.入渗量:入渗开始后一定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总水量二、简答题1.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强土壤的抗蚀抗冲性2.立地条件: 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发育生长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其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风、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植被的组成、数量、根系等情况,也包括人为活动情况。
(完整版)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一、名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又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分大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尺度水分交换。
小循环: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又降落至海洋中,或者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后又降落至陆地上,形成的局部水分循环。
容许土壤侵蚀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的年均土壤流失量。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土壤侵蚀。
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
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土壤侵蚀强度: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t/km2 • a)。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保规划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林草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总称。
水土保持林学考试复习题
<<水土保持林学>>考试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土保持林2水土保持林学 3.生态林业 4.近自然林业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近自然林业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水土保持林发展的现状。
2.目前我国水土保持林存在哪些问题?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②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④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三、论述题试述我国水土保持林发展的前景。
(1)从目前国内外水土保持林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大尺度景观水平的研究甚少,研究的范围往往仅局限于小范围的流域,不能有效地解释景观水平的问题。
在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建设中,忽视了区域(或流域)的整体效益。
因此,今后应加强景观水平水土保持林体系研究。
(2)水土保持林体系稳定性的研究,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
林分稳定性是水土保持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森林经营追求的目标。
(3)应把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水土保持林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据,加强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土保持林体系近自然经营技术。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精华版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防止地表侵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
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4.科研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森林的效益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能源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林的种类:1、分水岭防护林:山顶防护林、梁峁顶防护林2、坡面防护林:坡面水土保持林、护坡薪炭林、坡面护牧林、护坡用材林、护坡经济林、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梯田地埂林3、侵蚀沟道和山地沟道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边防护林、沟底防冲林、坝坡防护林4、水库、河川防护林:水库防护林、护岸护滩林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因素。
(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
影响枯落物截留量的因素(1)枯落物的水容量(或持水量)指在自然条件下,单位干重枯落物所能吸收水分的数量,一般用它干重吸水的百分数或相当的降雨毫米数表示。
(2)枯落物的数量枯落物的数量决定于输入量和分解速度。
(3)枯枝落叶的干燥程度。
干燥>湿润。
暴雨时明显,连续降雨不明显。
水土保持林对径流的影响(1)对径流深(h)的影响(2)对地表糙度(n)的影响表现在林冠截留、地被物截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与贮水、人工造林、土内径流。
水土保持学试题及答案
水土保持学试题及答案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维护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跨学科学科。
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学好水土保持学十分必要。
下面就来看看几道水土保持学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水土保持?答:水土保持是一种维护水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人类活动或实践。
其目的是通过维护水文地理过程,控制土壤水分丧失、控制土地受侵蚀、保持土地肥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2. 什么是水土流失?答:水土流失是指因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导致土壤、水分、营养物质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物质被水流、风力等作用搬移和消耗的现象。
3. 下列哪一种土壤类型最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A. 壤土B. 黏土C. 砂土答:C. 砂土。
砂土结构疏松,空隙率大,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弱,容易遭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4. 什么是植被覆盖率?答:植被覆盖率是反映某一地区通常在生长季节内植被盖度和植被种类的指标,通常采用植被覆盖度或植被盖度来描述。
5. 下面哪一项不是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方法?A. 植树造林B. 雨水收集利用C. 孔雀石绿控制答:C. 孔雀石绿控制。
孔雀石绿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可能提高植被覆盖率。
6. 下面哪个湿地类型能更好的防止洪水灾害?A. 岩质湿地B. 沼泽湿地C. 土壤湿地答:B. 沼泽湿地。
沼泽湿地能很好地吸收和保持雨水,稳定水位,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小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
以上是几道有代表性的水土保持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了解水土保持学有所帮助。
我们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田园风光,让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更加完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而可持续之地。
水土保持学试题(含答案)
水土保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土壤侵蚀2.水土保持规划3.轮作4.生态脆弱带5.农田防护林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简述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2.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因素有哪些?3.简述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的作用、类型。
三、问答题(共计62分)1.农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18分)2. 什么是水土流失?举例说明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24分)3.简述沙漠化的原因与危害。
(20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1.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侵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2.水土保持规划: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总体纲要,也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3.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空间过渡带。
5.农田防护林: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结构和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农田(旱作农田与灌溉农田)上的人工林。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简述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原理。
答:1、生态经济学原理:包括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平衡。
(1分)2、生态学原理:包括a.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b.恢复生态学原理;c.景观生态学理论。
(2分)3、系统科学原理: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大系统控制论等。
(1分)4、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为前提。
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包括五个要素。
(2分)2.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因素有哪些?答:促进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地表轮廓并直接决定着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和其发展过程。
水土保持工程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m/
gr
ou
四、有一浆砌石拦砂坝,经计算得知坝体自重为 112.5t,淤积物重 29.8t,基 底扬压力为 38.5t, 作用在坝上游的水平力之和为 53.8t, 坝基土压力为 10.2t, 坝体与基础的摩擦系数为 f=0.55,试校核该坝的抗滑稳定是否满足要求。 (20 分)
p/
na
三、简述谷坊工程的种类与作用。(10 分)
ou
p/
na
te
sc
5. 水保工程和其他措施相辅相成,不是孑然独立(5 分) 6.随着科学的发展,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其他措施,水保措施重要性是不变的,将与其他措 施一起发挥作用(2 分)
水土保持工程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 1~1.5 分,共 40 分) 1.坡面集水工程的种类有 、 、 、 、 、 、 。 2.山坡固定工程种类 、 、 、 、 、 、 、 、 、 。 3.梯田的断面要素 、 、 、 、 、 、 。 4.水库的特征水位 、 、 、 。 水库的特征曲线 、 。 二、简述淤地坝调洪演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 分)
co
gr
3
(4 分)
ou
、 、 。 、
样题网查看二: /SHUILI/class/?.html
p/
50 × 20 = 11.9m3/时=12 m3/时(4 分) 7 × 12
na
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五、答案要点:
te
Ks=
f ×∑N
∑P
=
0.55 × (112.5 + 29.8 − 38.5) 57.09 = = 1.31 >1.05 53.8 − 10.2 43.6
一、填空题(每空 1~1.5 分,共 40 分) 5、 水窖、涝池、山边沟渠、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保水技术。 6、 挡墙、抗滑桩、削坡和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植物固坡措 施、落石防护工程、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7、 梗坎高度 H、田面宽度 B、梗坎坡度α、地面坡度θ、田面毛宽 Bm、梗坎占地 Bn、田 面斜宽 B1。 8、 死水位(最低水位) 、设计水位、设计洪水水位、校核洪水水位。水库面积曲线、水库 容积曲线。 二、简述淤地坝调洪演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0 分) 1.基本原理:水量平衡原理(3 分) 2.淤地坝调洪演算的方法:概化三角形法。 (7 分)
林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林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集合体)。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3、种间竞争: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
4、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单位。
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食与被食的关系,能量依次传递的关系。
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大多是多种生物之间的网状关系。
8、营养级:是指在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9、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10、森林演替:在一定的地段上,一个森林群落依次被另一个森林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11、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也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12、引种驯化:是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13、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14、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经过体外DNA重组和转移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新种质的过程。
15、细胞工程:是指人们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根据预先的科学设计,改变细胞遗传基础,以及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细胞、组织乃至完整植株的技术。
16、抚育采伐:是指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以前,为保留木的良好生长,在林内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一系列措施。
17、主伐更新:对成熟林木进行采伐,同时在采伐过的林地上迅速恢复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修改稿)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
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②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14 美国的“新林业”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16 印度的“生态林业”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附:(1)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2)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林业工程)重点复习题
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林业工程)重点复习题绪论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一)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防止地表侵蚀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二)原理与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抚育管理三)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林体系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森林的作用森林的效益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能源库;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是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生态效益 A.水源涵养B.防风固沙 C.水土保持D.改善气候E.净化水质 F.净化大气G.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第一章水文效应第一节对降雨的再分配第二节土壤水文性质改良作用第三节消减洪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文过程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
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水土保持林学分章思考题
绪论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2、水土保持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森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5、水土保持林与水源涵养林有何区别?4、了解“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第一章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森林对降水有几次分配?2、林冠截留将降水分配成哪几部分?3、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因素。
4、枯枝落叶层的水文效应及影响因素。
5、水保林是如何提高土壤入渗能力的?6、重力持水量和吸持贮水量的含义。
7、森林为什么能涵养水源?8、水土保持林是如何影响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流速的?9、林木根系固土作用的影响因素。
10、倾斜坡面上林木根系的分布特点。
11、森林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章造林立地与适地适树1、如何做到适地适树?2、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方法及其特点。
3、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哪些?海拔、坡向、坡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对林木生长有何意义?4、发展水保林应选择什么样的树种?5、以定西市安定区复兴小流域为例叙述如何选择水土保持树种。
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1、造林密度对林分树高、直径生长、林分生物量有何影响?2、什么是合理密度?3、确定造林密度的依据是什么?4、种植点的主要配置方式及特点。
5、确定造林密度的意义。
第四章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1、营造混交林的意义。
2、简述混交树种选择的原则。
3、混交造林中如何进行混交树种的选择?4、黄土高原区常见的混交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5、北方地区比较成功的混交类型。
6、油松与柠条混交种间关系调节技术。
第五章造林地的整地1、简述造林地整地深度如何确定?2、如何理解整地的蓄水保墒作用?3、造林整地的作用有哪些?4、常用的局部整地方式的适用条件。
第六章造林方法及幼林的抚育管理1、播种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确定播种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播种造林之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对种子进行处理?4、植苗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5、植苗造林时,如何保护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6、植苗造林过程中,栽植前可采取哪些保护措施以维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7、分殖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水土保持试题与答案
水土保持试题与答案1. 试题一:什么是水土保持?请简要解释。
答案: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提高农田产量和地表水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和综合管理活动。
2. 试题二:列举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答案:(1)植被覆盖措施:通过植物的根系和茂密的枝叶,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植被能够吸收雨水,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源污染。
(2)梯田建设:梯田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在山坡上修建平台,使坡面变为梯田,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梯田还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农田产量。
(3)水土保持林带建设:在农田周围或山脚下种植防风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高强度风灾,减少土壤风蚀。
此外,水土保持林带还可以起到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
3. 试题三: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意义。
答案:水土保持对于维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保持农田肥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和森林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此外,水土保持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 试题四:描述一种水土保持的成功案例,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答案: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中国水土保持的一项成功案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植树造林、梯田建设、创新技术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成功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这一成功案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的投入和支持。
其次,科学合理地选择了适应当地特点的水土保持方法,如植树造林和梯田建设。
此外,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意识的提高,也为黄土高原的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5. 试题五:列举三种防治水源污染的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原理。
答案:(1)建立农田防渗固壁:通过在农田排水沟沟底和河道岸坡等地设置防渗固壁,可以阻止肥料、农药等农田污染物淋溶入地下水或河流,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修改稿)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
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②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14 美国的“新林业”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16 印度的“生态林业”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附:(1)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2)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4)干流量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干流量。
7、什么是林内降雨量?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
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
8、土内径流的形式有哪些?影响土壤渗流的因素?1)基质流:结构孔隙中所流水流,层流2)管流:大孔隙中的水流,紊流3)亚表层降雨径流:近地表层快速径流4)土壤含水量:5)土壤物理性质:孔隙度、结构、质地、间层、结皮附:枯枝落叶的水土保持作用:✧截留、吸收部分降雨;✧彻底消灭降雨动能;✧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稳定;✧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表粗糙度,分散、滞缓、吸收过虑地表径流;✧拦截过滤固体径流,沉积沙粒;✧防止土壤蒸发,稳定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树木生长✧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9、影响根系固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①树种:根型、根系发育状况、根系的穿透力根系的表面积②根系的物理特性:根系的直径、根系的抗拉强度、根系的通直性。
③穿过剪切面的根量:根面积率越高抗剪强度越大、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量紧密相关。
④树木的年龄:树木的年龄与根系的固土能力有紧密关系。
幼林小,中状林大,老林下降。
⑤采伐对根系固土能力的影响:采伐后,根系逐渐腐烂,根系的固土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采伐后4~5年易发生滑坡20年生刺槐,伐后2年、4年固土能力分别下降了49.1%、60.15%。
2)环境因素①土壤种类:沙质→壤质→粘质:摩擦力增加。
②土壤紧实度:紧实度越高摩擦力也越高,但紧实度越高根系生长越不良。
③土壤水分:水分增加,摩擦力减小。
3)地质条件①A类:土层薄,无过渡层,岩石无裂隙,根系不能深入基岩。
②B类:土层薄无过度层,岩石有裂隙,根系可以深入基岩。
森林的根系可以极大地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采伐森林使坡体不稳定。
③C类:土层薄,有过渡层存在,过渡层的抗剪强度大于表土,过渡层导水率低,易对表土造成孔隙水压力。
森林根系在表土分布密,在过渡层分布稀。
根系对土体的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使表土层与过渡层之间的抗剪强度极大增强。
采伐森林使坡体不稳定。
④D类:土层深厚,土壤对林木根系生长没有限制作用,根系分布比较深。
10、什么是适地适树?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11、什么是立地?什么是立地分类、立地条件类型、立地指数?1)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4)立地指数:一定基准年龄时的林分上层水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五十年为基准年龄,立地指数为20。
指:树龄50年时树木的高度为20米。
12、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有哪些?①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
②土壤: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殖质含量。
③水文: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
④生物: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
⑤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历史、现状。
13、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依据和方法1)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依据:林木-环境的关系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
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依据;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
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
2)划分的方法a.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
命名:因子+级别(程度)。
b.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与林木生长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因子若干,对每个分级后组成立地类型表,同时以植物群落作为确定因子种类、级别的参考。
命名:使用因子代码组合。
c.综合法: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的结合。
命名:用数码代号。
d.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用某一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立地条件。
优点:可以反映出定量的关系,可以与多个环境因子建立关系。
缺点:只说明效果,不说明原因。
同一地位级代表的立地条件并不相同,采取的营林措施也不相同。
立地指数必须与一定的树种相联系,不能成为许多树种的共同尺度,使用上不方便。
14、简述适地适树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必须充分调查了解自然条件及其地域分布规律,研究掌握当地所处的立地系统及其特征,掌握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在结合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研究确定适于各种立地类型生长的乔、灌树种。
2)认真研究总结各造林乔、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根据当地立地类型特点,为不同树种选择适宜的立地类型,以贯彻因树适地原则。
3)考虑各个树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的多种生态经济效能,力争树种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以求达到最佳最大的效益目的。
4)不同立地类型上,不论林种有何差异,均应以选择乡土树种为主,并注意与引进有价值的树种相结合的原则,要注意树种的多样化原则,在一些立地质量低下的地区或一些特殊立地和生产需要的地区,要注意乔、灌、草多种植物的引用。
方法:单因子对比分析;多因子相关分析;立地条件对比分析;乡土树种与引种。
附:适地适树的定义: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15、怎样评价适地适树的成败?(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力);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2)、数量化标准:①立地指数;②平均材积生长量;③立地期望值:相当于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
用以评价经济效益水平。
16、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生物学持续稳定、具有较高的效益、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注意选择优良灌木树种。
17、简述树木引种及其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树木引种指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的树木或外地域的树木变为本地人工栽培树木的技术活动。
影响因素有:树木的生态学特征、气候因素(温度、降雨)、土壤因素(土壤PH、土壤透气性、土壤肥力)。
18、什么是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19、简述造林密度及其意义。
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
20、简述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和种植点的配置。
确定原则: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
根据林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确定方法:①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②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③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
④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
种植点的配置:①行状配置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树冠发育均匀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行内早郁闭正三角形:行距小于株距,相邻的种植点相互错开,树冠发育均匀品字形:相邻行的各株相对错开位置,树冠发育均匀②群状配置植生组配置,簇式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配置,群内植株密集、群间的距离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