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小小测量员教案
小小测量员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测量员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员技能,如测量长度、面积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测量线等。
2.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测量书桌的长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测量员的工作,并让学生思考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2. 学习测量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常用的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3. 测量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可以使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讨论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际测量的过程,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困惑。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提问进行总结,强调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准确性和耐心。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测量书桌的长度等。
6. 小结与反思: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他们对测量员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表现,包括使用测量工具的正确与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测量知识等。
3. 学生对测量员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是否准确和深入。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及教学反思《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
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五、延伸活动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3、幼儿游戏:跨步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能够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通过测量,辨别大小不同的物品。
教学准备
1.讲师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准备不同长度的小物件,如木条、纸张、橡皮等。
3.准备拼图游戏或其他兴趣活动。
教学过程
1. 导入
将一些长度相同的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猜测长度并测量,讲解厘米是长度单位,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表达方式。
2. 学习
1.了解厘米单位:通过学习图片、短语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厘米的定义
和使用场景。
2.讲解使用测量工具:让学生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让学生观察尺子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物品大小。
3.通过示例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组长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用测量工
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大小。
3. 练习
1.练习测量:教师将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放在箱子中,让学生用测量工
具确认物品长度并填写在物品旁边的纸上。
2.拼图游戏:将不同长度的纸条交给学生,或让学生用剪刀切成特定长
度,要求学生根据长度拼出指定的形状。
4. 总结
让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测量工具。
教学效果和评估
1.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
长度。
2.通过测量和拼图活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且对长度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提高。
参考资料
无。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测量单位。
2.能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
3.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测量工具(尺子、秤、量杯等)小纸片、小石子、玩具等测量表格、图表教学过程:导入:1.根据学生的年龄,引入测量的概念,例如: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是测量吗?测量就是准确地知道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大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很多的测量单位,比如:米、千克、毫升等等。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游戏:拿出一些小纸片,让学生猜测每个纸片的长度。
然后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看哪个纸片猜得最准确。
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大小。
3.让学生自由探索测量工具(尺子、秤、量杯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主体:1.长度的测量a.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让学生报告自己的测量结果,并统计出每个物体的长度。
b.让学生运用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例如:哪个物体比较长?哪个比较短?2.重量的测量a.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轮流使用秤来测量一些小石子或玩具的重量,记录测量结果。
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b.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哪个物体比较轻?哪个比较重?3.容量的测量a.使用量杯来测量液体的容量先介绍量杯的用途和刻度的含义,然后让学生使用量杯测量一些液体的容量,记录测量结果。
再让学生比较不同液体的容量。
b.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哪个量比较多?哪个比较少?4.整理和总结让学生观察测量表格或图表的结果,引导他们总结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结束: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进行测量比赛,看哪个小朋友的测量最准确,同时展示学生的测量表格或图表,并与家长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测量员本领大》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测量员本领大》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如尺子、衡量杯、天平等;2.认识和使用不同的测量单位,如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3.掌握测量技能,能够准确测量物品的长度、重量等;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2.测量单位的认识和使用;3.测量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1.测量单位的认识和使用;2.测量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测量技能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模拟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们介绍不同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时候需要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
2.主体活动(40分钟)(1)认识和使用测量工具1)让学生们自己拿起尺子,测量自己身高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互相比较身高的大小。
2)教师出示衡量杯,让学生猜猜容量,然后倒入水或沙子,让学生自己感受量的多少。
3)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件物品(如玩具捣蛋鬼、橘子等)进行测量,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天平,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2)认识和使用测量单位1)教师带领学生们认识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如米、千克等,让学生们自己感受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让他们用尺子测量距离,并把结果转换成米或厘米。
2)教师出示一个小的物品,让学生们猜它的重量,并使用天平进行测量,然后让他们把测量结果转换成不同的重量单位。
(3)测量技能的掌握1)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示范,对一件物品进行多次测量,比较结果,分析哪个结果更准确。
2)再次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针对同一件物品进行多次测量,并比较结果,提高他们的测量准确性。
3)使用图片或实物进行情景模拟,例如把一盒牛奶倒入不同大小的杯子中,让学生们比较不同杯子中牛奶的量。
3.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重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长度单位与测量》,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直尺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准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直尺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测量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公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公园里的长椅、树干和石头的长度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一起来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吧!”2. 新课导入(15分钟)(1)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2)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测量卡片,引导学生测量并记录长度。
(2)针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并记录在测量卡片上。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直尺的使用方法3. 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2. 作业题目:将1米换算为厘米。
答案:1米 = 10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直尺的使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我们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测量的乐趣》。
具体内容包括:长度、质量、容积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使用直尺、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直尺、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取数据。
教学重点: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天平、量筒、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
学具:每组一套直尺、天平、量筒,以及相同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如:衣服、鞋子大小等。
讲解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知(10分钟)讲解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测量工具。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天平、量筒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测量一本书本的长度、一支铅笔的质量、一个杯子的容积。
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过程,讲解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检查测量结果,讨论并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问学生: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积?六、板书设计1. 长度、质量、容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直尺、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书包的容积。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在使用测量工具时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容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物比较大小,形成对物体大小的直观感受。
2.能够使用简单工具(如尺子、罗盘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3.能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教学重点
1.实物比较大小。
2.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学难点
1.掌握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及单位转换。
教学准备
1.一些小物品(如书、水杯、铅笔等)。
2.长度尺子。
3.同学们的记录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讲授新知识前,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比如书、水杯、铅笔等。
问:这些物品的大小有何不同?哪一个物品最大?哪一个物品最小?
让学生互相观察、比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新知识讲解
•接下来,让同学们看一下尺子,并且将尺子铺在桌子上,让同学们用手指触摸一下。
问:尺子的哪一面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尺子的缩放有多少刻度?
让同学们先自己观察,然后说出观察结果。
如果有同学没听懂,教师可以多次重复讲解。
•再把尺子拿起来,让同学们用尺子量自己笔盒的长度。
问:笔盒的长度是几个刻度?单个刻度代表什么长度呢?
让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或组长可以帮助组员进行计算。
•最后,讲解长度单位。
如厘米、毫米等。
问:如果笔盒长是10厘米,在尺子上对应的是10个。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测量员本领大》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小测量员本领大》1. 活动简介本次数学活动旨在通过测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用户想象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将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引导幼儿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培养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的能力。
4.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笔记本、铅笔和尺子。
•多种物品如纸张、书、玩具等,供幼儿测量使用。
4. 活动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约5分钟)•和幼儿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二:测量物体的长度(约10分钟)•将一些日常物品如纸张、书、玩具等放在幼儿面前。
•要求幼儿使用尺子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引导幼儿讨论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判断力。
步骤三:测量物体的高度(约10分钟)•找一些具有高度的物体如杯子、瓶子等,放在幼儿面前。
•让幼儿使用尺子测量这些物体的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引导幼儿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用户想象力。
步骤四:测量物体的重量(约10分钟)•准备一些重量不同的物品如玩具、水果等。
•让幼儿感受这些物品的重量,并试图通过感觉来判断哪个更重。
•引导幼儿使用秤或秤盘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让幼儿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步骤五:应用测量(约15分钟)•准备几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幼儿应用所学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玩具的高度是10厘米,那么另一个玩具的高度是多少?•引导幼儿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解决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
步骤六:总结活动(约5分钟)•和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技能。
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教案标题: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孩子测量物体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能力。
3. 培养孩子观察、记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秤、塑料容器、各种大小的物体(如积木、水果、小玩具等)。
2. 教材:儿童数学教材《小小测量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采用唤起孩子兴趣的方式引入测量的主题,例如:带来一把神奇的魔法尺子,它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孩子猜测一下能不能测量到一只飞翔的小鸟的长度?2. 概念讲解: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并感知物体的长度。
然后,教师向孩子介绍尺子的用途和工作原理,让孩子明白用尺子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动手实践:教师分配尺子给每个孩子,让孩子自由操纵尺子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纸上画一些线段,让孩子测量线段的长度,并相互比较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最长的手指有多长?”“你和桌子谁的高度更高?”引导孩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4. 实践扩展:教师引导孩子到周围的环境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门等,让孩子利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来。
5. 小结:教师带领孩子总结学习到的内容,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使用尺子的技巧。
6. 导入新概念: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东西有多重?”教师引导孩子思考,并介绍秤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7. 重量测量实践:教师让孩子用秤来测量几个物体的重量,例如水果、书籍、玩具等。
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让孩子猜测哪个物体更重,并进行实际比较。
8. 容量测量实践:教师介绍容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然后带领孩子进行容量测量的实践。
教师提供不同大小的塑料容器,让孩子用它们来装不同的液体(如水、沙子等),观察液体的容量差异,并进行比较。
9. 总结实践经验:教师和孩子一起总结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时的注意事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或纸上,以便日后复习和参考。
小小测量员中班数学教案
小小测量员中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非标准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绘本:《小小测量员》或类似的绘本。
2. 测量工具:纸张、铅笔、线段等。
3. 提前准备的测量任务。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幼儿展示绘本《小小测量员》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测量是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并尝试给出简单的解释。
2. 解释测量的含义:测量是用来了解物体大小和长度的活动。
我们可以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测量。
引导幼儿思考一些常见的测量活动,例如测量身高、重量以及时间等。
操作实践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测量任务。
- 测量书桌的长度- 测量教室的宽度- 测量同伴的步长- 测量一张纸的长宽等。
2. 引导幼儿讨论可以使用的测量工具,例如纸张、线段、铅笔等。
3. 提醒幼儿组织好自己的小组并分工合作。
4. 小组成员在实践中使用纸张、线段等工具进行测量,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5. 引导全体幼儿进行讨论和比较,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总结每个小组的发现。
拓展讨论1. 引导幼儿思考不同测量工具的用途和限制。
例如,为什么我们使用纸张来测量书桌的长度?为什么我们不使用线段?2.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小测量员,选择一个测量任务并准备好相关的工具。
其他幼儿可以扮演物体或场景,小小测量员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游戏活动1. 进行一个测量挑战活动: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测量任务。
规定一段时间,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完成任务并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2. 进行测量小比赛:幼儿轮流进行测量任务,比较不同小组的测量结果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差异。
总结1. 回顾今天的活动和讨论。
询问幼儿他们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2. 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大小和长度。
扩展活动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大小和长度。
2. 提供更多的测量任务给幼儿,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和秤等。
3.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4.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2.能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3.能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1.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尺子、秤等。
2.测量对象:班里的小朋友、教室里的物品。
3.绘图纸、铅笔和颜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小小测量员》。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测量的经验,如量体重、量身高等。
3.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言。
第二步:测量班里的小朋友(15分钟)1.老师发放尺子和秤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测量班里的小朋友身高体重等。
2.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绘图纸上,并画出小朋友的侧影图。
第三步:测量教室里的物品(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如书桌椅子等。
2.让学生利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尺寸,如长、宽、高等。
3.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绘图纸上,并画出物品的侧影图。
第四步:比较测量结果(10分钟)1.老师让学生将测量结果拿出来,比较身高体重、物品长宽高等。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身高体重、物品大小等的大小关系,并用颜色笔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第五步:总结归纳(5分钟)1.老师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介绍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测量知识。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学生能否正确使用尺子、秤等测量工具并记录测量结果。
3.学生能否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4.学生是否能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资料1.《小小测量员》教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小小测量员》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基本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3.培养观察力和测量能力。
4.增强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使用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2.认识厘米和毫米单位。
3.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2.数学学习材料。
3.为孩子们准备好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如铅笔、手帕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可以先引导孩子们对测量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比如让孩子们伸出手臂并比较自己和同桌的手臂长度,或者让孩子们找到教室里几个常见的物品,然后猜测它们的长度并比较验证。
2. 知识点引入让孩子们认识一些测量工具和单位,如尺子、直尺、量角器等,然后教授厘米和毫米的单位,并让孩子们测量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
3. 基本测量技巧的教学让孩子们比较手指的长度和尺子的长度,并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尺子、直角尺等测量工具,体验测量的过程,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技巧。
4. 实际测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教室和校园中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实践活动来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老师可以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一个测量任务,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测量,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
5. 总结回顾通过让孩子们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来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点。
并让孩子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为下一节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和体验掌握基本的测量技巧和方法,并加深他们对于测量工具和单位的认识。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较好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小小测量员》教案通用
《小小测量员》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小测量员》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长度测量》的第1节和第2节。
详细内容包括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教学重点: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直尺、卷尺、测量记录表等。
学具:每组一把米尺、一把直尺、一把卷尺、测量记录表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如长度、距离、尺寸等。
(2)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米尺、直尺、卷尺等。
(3)演示如何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3. 例题讲解(10分钟)(1)给出一个具体的测量题目,如测量黑板的长度。
(2)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示范如何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如测量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等。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每组派代表分享测量结果。
(2)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测量员》2. 内容:(1)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测量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的长度、窗户的宽度等。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测量不准确、数据记录不规范等,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测量,如温度测量、质量测量等,了解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板书设计;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难点:长度、面积、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解析:测量准确性是测量的核心,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教师应着重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读数时要垂直于刻度线,避免视线偏差;使用测量工具时,要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帮忙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解析:实践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例题讲解:以教室长、宽、高为例,演示如何进行长度测量。
解析:例题讲解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生动的实例,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答案:面积=长×宽,体积=长×宽×高。
2.作业题目: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记录温度变化。
答案:根据温度计读数,记录温度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在测量实践中的表现,总结教学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时比较物品重量,家庭装修时测量房间尺寸等。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课堂拓展:介绍温度、重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原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1.测量工具:尺子、卷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等。
2.测量方法:长度、面积、体积测量方法。
小小测量员教案
小小测量员教案小小测量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2.实际操作测量。
四、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量角器等;2.测量实物:书本、桌子、椅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本书,并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这本书有多高、多宽、多厚。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测量的概念。
2.讲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分钟)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测量。
说明测量的基本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准备好测量实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3.示范使用测量工具(15分钟)向学生展示尺子、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观察、探究。
4.小组合作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测量工具和实物,让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测量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总结分享(10分钟)请几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发现和经验,学生也可以提问和讨论。
6.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播放测量相关的视频或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测量的知识。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实物,记录它们的尺寸,并写一篇关于测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当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小组合作和分享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这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有待改进。
2024年《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4年《小小测量员》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测量》单元,内容包括:1. 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2. 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直线和曲线的测量;3. 应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够熟练进行长度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测量方法的掌握。
难点:曲线测量的方法,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一把卷尺、测量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学校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测量问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2)展示直尺和卷尺,指导学生认识刻度,学习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直线测量方法,演示测量过程;(2)讲解曲线测量方法,演示测量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延伸(5分钟)讲解长度单位换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更长的距离。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米2.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3. 测量方法:直线测量、曲线测量4. 注意事项:从零刻度开始、保持尺子紧贴被测物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书桌的长度和宽度,换算成米。
答案:书桌长度为1.2米,宽度为0.6米。
2. 拓展作业:思考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明天课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测量方法。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曲线测量和长度单位换算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
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第 2 页共 6 页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青蛙过河》【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十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按照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并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 3 页共 6 页
3、积极参与排序游戏,对数量的排序感兴趣并掌握方法。
【活动准备】
1、一片荷叶、两朵荷花、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
2、1~10的数字卡片一套。
3、小青蛙彩图一张,小旗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蛙图片,故事引入:
师:这是谁呀?(小青蛙)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今天啊我们的小青蛙要和好朋友们一起到河对岸玩。
他有许多许多好朋友,都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图像卡片,感知十以内数量:
1、师按顺序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2、看着卡片上物体的数量来拍手数数:“一片荷叶我拍手一下,两朵荷花我拍手两下……”集体来拍手数数,直至说完十张卡片。
三、学习十以内数字的排序:
1、师:小青蛙的朋友们到齐了,现在他们要一起过河了,请小朋友来给小青蛙的朋友排排队,(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数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
看,小青蛙拿着小旗子迫不及待地要出发了呢!(出示小旗子图片,放在小青蛙下方)
2、师将卡片顺序打乱,请一名幼儿给卡片排序,其他幼儿检查。
3、再请一名幼儿在卡片的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4、师:有了小朋友们的帮忙,小青蛙的朋友们已经整整齐齐地排
第 4 页共 6 页
好队了,我们从小青蛙开始来给好朋友们点点名,看看有没有掉队的。
(一片荷叶……十根水草)
5、师:你们看看小青蛙的朋友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队的?(数量从少到多)
四、知道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他们是按照数量多少来排队的,也就是说从一排到十。
那每一个数字和它前后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师用指一个数字,例如“3”:3的后面是几?4和三谁大?4比三多多少?3比4少多少?(以此形式来举例其他的相邻数字,可指定幼儿回答)
五、幼儿参与排序操作:
师:小青蛙和朋友们过了河,看到了河对岸美丽的风景,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但是小朋友们要排好队小青蛙才愿意带你们去哦。
师将1~10的卡片随机贴在十名幼儿的身上,让幼儿根据数字进行排队。
(师当小青蛙,拿旗子)
活动建议:可将1~10的数字卡片投放到区域,供幼儿排序操作。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