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第5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案
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教学内容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子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2.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3.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4.分析条件的选择5.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电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2.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3.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4.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三.教学要求1.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2.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3.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各组件的工作原理4.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5.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6.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四.学时安排5学时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
在每一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E电子、△E振动、△E转动分别表示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E电子>△E振动>△E转动。
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
所以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E分子=E电子+ E振动+ E转动当用频率为ν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hν时,即有△E= hν(h为普朗克常数)此时,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仪器分析实验5-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实验五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绘制(包括导数光谱)以及定量测定方法。
3. 掌握。
4. 了解氨基酸类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二、实验原理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广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吸收光谱法,分子中的电子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中,每一种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属于一定的能级。
电子由于受到光、热、电等的激发,从一个能级转移到另一个能级,称为跃迁。
当这些电子吸收了外来辐射的能量,就从一个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
图1 电子跃迁示意图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如果改变通过某一吸收物质的入射光的波长,并纪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这样得到的谱图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I。
与透过光强度I之比的对数与该物质的浓度c及样品池厚度b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此式为Lambert-Beer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其中A为吸光度。
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因而,我们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物质结构进行鉴定和进行定量分析、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150~800nm)单色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强度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光学性质是对光有吸收作用。
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域均无光吸收,在远紫外区均有光吸收,而在近紫外区(220nm-300nm)只有三种AA有光吸收能力,这三种氨基酸分别是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因为它们的结构均含有芳香共轭π键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E=A / C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C = 0.003001g ×(1-水分)/ 100ml)
二.鉴别: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 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 材料本身的吸光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 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玻璃吸收池因为能吸收紫外光,故只 能用于320nm以上的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因不吸收紫外光而常用 于300nm以下的紫外光区,但也可用于 可见光区。
最常用的光路长度为: 1cm的吸收池。
表示方法:
(1)百分吸收系数(E):
以
E 1% 1cm
表示。
E=A/C(%)×L(cm)
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即为
E 1% 1cm
。
在用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时,E11c%m 通常要
大于100
(2)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C)为1mol/L,光路长 度(L)为1cm时,相应的吸光度为摩尔吸 收系数,以ε表示。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 范围为190~900nm。
第二节 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吸收系数
1.光吸收基本定律: 比尔—郎伯(Beer—Lambert)定律
为光吸收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分析的 理论基础。 Lambert于1730年提出了光 强度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1852年 Beer提出了光强度与吸收介质中吸光物 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每种元素都 有各自的空心阴极灯,因此原子 吸收光谱是锐线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环境仪器分析》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
碘钨灯:波长范围340-1200 nm。无论钨灯或碘钨灯, 在可见区发射的能量与工作电压4次方成正比,因此,预 使光源稳定,必须由一个很好的稳定电源。
紫外区:气体放电光源,如氢、氘灯。适用的波长 范围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 干涉作用制成的,它可用 于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 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 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 的分辨能力。
优点:色散波长范围宽 、分辨本领高、成本低、 便于保存和易于制备等;
缺点:各级光谱会重叠 而产生干扰。
2019/10/31
6
3、样品室
样品室(吸收池,常用比色皿)
紫外区:必须是石英池 可见和近红外区:玻璃 池或石英池
2019/10/31
7
4、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光
电子倍增极
敏
阴
极
电子倍 增极
光
R1
R2
R3
R4
负电压
阳
R
极
mA
R5
5、读数装置: 记录仪、数字显示器
2019/10/31
8
二、常用紫外-可见仪器类型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例如:0.2M Na2SO4 溶解偶氮基—N=N—染料(甲基橙), 可以选择0.2 M Na2SO4作为溶剂参比。
2019/10/31
36
(2)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 按显色反应条件下,只是不加入试样,同样加 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可消除试剂中的组分 产生吸收的影响。
Fe2+ + 邻二氮菲 → 橙红色络合物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01. 溶液有颜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若某溶液呈蓝色,它吸收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若溶液无色透明,是否表示它不吸收光?答:溶液呈蓝色,表明其吸收了蓝光的互补光,即黄光(若答是吸收了黄光外的所有可见光,不能说错,但是这样的情况过于巧合,少见!)。
若溶液无色透明,仅能说明其不吸收可见波段的光。
2. 分别在己烷和水中测定某化合物UV-Vis 光谱,发现该化合物的某个吸收峰由285 nm (己烷)蓝移至275 nm (水),(1)判断产生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2)试估算该化合物与水生成氢键的强度。
答:(1)溶剂极性增大,λmax 蓝移,表明该吸收峰是由n →π*跃迁产生的。
(2)()()⎪⎪⎭⎫⎝⎛λ-λ⋅⋅=己烷氢键max O H max A 11hc N E 2 ⎪⎭⎫ ⎝⎛⨯⨯⨯⨯⨯⨯⨯⨯=--99834-23102851-102751100.31063.61002.61mol J 28.15-⋅=3. 按从小到大顺序对下列化合物的λmax 排序,并简单说明理由(不要想得太复杂)A. NO 2B. NO 2t-C 4H 9t-C 4H 9 C.NO 2CH 3 D. NO 2C 2H 5答:B<D<C<A (空间位阻依次减小,共轭程度依次增加,λmax 红移)4.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6,用其他仪器方法已经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加氢后得到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答: 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且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可知该化合物含两个共轭但非同环双键(同环共轭双键基值为253 nm );该化合物含异丙基(双键不会出现在异丙基上),根据加氢后产物结构可推出该化合物可能结构如下:根据Woodward 规则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λmax =214+5(环外双键)+5⨯2(烷基取代)=229 nm ,与所测值相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8
参比溶液、吸光度范围
参比溶液的选择
➢ 问题:邻二氮菲法测定水溶液中的铁离子含量应选择何种 参比溶液?
➢ 溶剂参比 ➢ 试剂参比 ➢ 试液参比 ➢ 褪色参比
吸光度范围
测量吸光度过高或过低,误差都很大, 一般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0.2~0.8。
➢ 问题:如果测定值过大或过小应如何处理?
精选完整ppt课件
项目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精细化工专业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引入
项目2: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化妆品样品的维
生素C和铁含量进行分析评价
子项目1: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砷含量进行测定
子项目2: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维生素C的含量的进 行测定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教学内容
入射波长 显色剂用量 温度、时间 溶液酸度 溶剂
精选完整ppt课件
32
显色剂用量
确定方法 配制一系列被测元素浓度相同不同显色剂用量的溶液,分别测其吸 光度,作A-CR曲线,找出曲线平台部分,选择一合适用量即可。
吸光度与显色剂浓度的关系曲线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显色条件--溶液酸度
确定方法
精选完整ppt课件
35
稳定性、干扰消除
稳定性实验 绘制A对t的曲线,选择吸光度平坦的部分确定最佳的显色时间。 干扰的消除
➢ 改变酸度、氧化剂、掩蔽剂消除; ➢ 改变入射波长; ➢ 改变合适的参比溶液。
精选完整ppt课件
36
显色温度、溶剂选择
显色温度 ➢ 大多数显色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有些反应必须在较高温 度下。 ➢ 绘制工作曲线和进行样品测定时应该使溶液温度保持一致。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由图可见ΔT =1%, T 在20%~ 65%之间时, 浓度相对误差较小, 此为 最佳读数范围。
所以要求选择适宜的吸光度范围 (0.2-0.7), 以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最 小。
2024/10/5
措施: (a)控制溶液的浓度;(b) 选择不同厚度的比色
2024/10/5
2
溶液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当一束太阳光照射某一溶液时, 太阳光中某一颜色的光 被吸收, 其互补色光透过溶液, 刺激人的眼睛, 使人感觉到它 的颜色。
实例:
1)高锰酸钾吸收绿光显紫 红色;
2)重铬酸钾吸收蓝光显黄 色;
3)邻菲罗啉铁溶液吸收蓝 绿光显红色。
2024/10/5
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如国产710型,730型); 3.双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如国产WFZ800-5型)
2024/10/5
2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使用
2024/10/5
21
2024/10/5
22
721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
➢ 1.预热仪器。为使测定稳定, 将电源开关打开, 使仪器预热20min, 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 不要连续光照。预热仪器和不测定时应将比 色皿暗箱盖打开, 使光路切断。
ε: 摩尔吸收系数,单位L·mol -1·cm-1。(讲解78页 例题)
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
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 > 105: 超高灵敏;
ε = (6~10)×104 : 高灵敏;
ε < 2×104
: 不灵敏。
2024/10/5
10
吸光度的加和性
仪器分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键, 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 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 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 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 强。在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 称为K带。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⑷ n→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 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孤 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π* 跃 迁。丙酮n→π*跃迁的λmax为275nm εmax为22 L·mol-1 ·cm -1(溶剂环 己烷)。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 和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 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 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 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 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 N等。
食品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习题一、填空题1.朗伯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液层厚度正比,比耳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一比尔定律,其定义为A=KCL。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常用符号ε表示,故光的吸收定律的表达式可写为A=εcL。
3.吸光度和透射比〔τ%〕关系式是A=2-logT。
4.一般分光光度分析,使用波长在35Onm以上时可用玻璃比色皿,在350nm以下时应选用石英比色皿。
5.紫外吸收光谱法大多应用于鉴定含有双键尤其是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如含羰基、羧基、硝基等的脂肪族化合物,以及含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6.752型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准式光路,其波长围为200—1000nm,在波长320—1000nm围200-320nm围用氢弧灯作光源。
1.当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其投射比τ,当其浓度增大1倍时,仍符合比耳定律,那么此时溶液投射比为2τ。
〔×〕2.可见、紫外光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
〔×〕3.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
〔×〕4.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没有关系。
〔√〕5.摩尔吸光系数ε越大,说明该物质对某波长光透过的能力越强。
〔×〕6.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某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强。
〔√〕7.722型分光光度计和752型分光光度计都是以钨灯作为光源的。
〔×〕8.拿比色皿时只能拿毛玻璃面,不能拿透光面,擦拭时必须用擦镜纸擦透光面,不能用滤纸擦。
〔√〕9.饱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区不产生光谱吸收,所以常以饱和碳氢化合物作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溶剂。
〔√〕三、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 D 〕。
A.400~70Onm;B.2O0~40Onm;C.20O~6O0nm;D.4O0~76Onm;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C 〕。
(完整word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 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 )或可见光区(400~850nm )产生吸收。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ogT1=ECL 式中 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率;E 为吸收系数;C 为溶液浓度;L 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 )为1%(g/ml ),光路长度(L )为lcm ,相应的吸光度即为吸收系数以%11cm E 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C )为摩尔浓度(mol/L ),光路长度为lcm 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
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O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甲醇 n→σ*跃迁: λmax 183nm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λ一般>200nm,εmax > 104。 不饱和基团(乙烯基、乙炔基)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迁。 乙烯 π→π*跃迁: λmax 165nm
丁二烯 π→π*跃迁: λmax 217nm
n→π*跃迁:
所需能量最小, λ >200nm, -C=N-
色——蓝色。
我们通常见到的有色物质,都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可见光的 部分光,呈现出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是由于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引
起的。
分子内部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所以分
子的能量 E分子=E电+E振+E转 。
这些能量是量子化的,只有光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时,才能被吸收。
苯环本身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 收带,转动能级消失,谱带较宽。 • 芳香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 230~270 nm, 具有精细结构 • ε~200
•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
时,其精细结构消失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4、E带: (乙烯型ethylenic band) 由苯环环形封闭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2、K带:(共轭作用konjugation))) 由共轭双键的π→ π*跃迁产生 (—CH=CH—)n, —CH=C—CO— 特点:λmax>200nm,强ε>104 共轭体系增长, ε↑, λ↑(红移)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3、B带:(苯benzenoid)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录
Conten点 方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对照品 比较法
定量分析
比色法
定量 分析
吸收系 数法
计算分 光光度
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 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 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 吸光度后,按公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求得cb。
对于(3),需要解方程组
感谢观看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式中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为对照品溶 液的浓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 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 定。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5-9)个不同c的标准溶液,在 适当λ-通常为λmax下,以适当的空白溶液作参比,分别测定 A,做出A-c曲线,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试液吸光度Ax, 计算出对应的Ax。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计算分光光度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 行。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 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 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案
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教学内容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子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2 .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3 .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4 .分析条件的选择5 .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 .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电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2 .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3 .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4 .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三.教学要求1 .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2 .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3 .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各组件的工作原理4 .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5 .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6 .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四.学时安排 5 学时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 20 0 ~ 80 0 nm 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
在每一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 E 电子、△ E 振动、△ E 转动分别表示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 E 电子△ E 振动△ E 转动。
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对紫外-可
见光的吸收程度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一、光的基本性质
波动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
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可用波长、频率来表示。 波长 :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nm) 频率 :单位时间里通过一固定点处波的数目(S-1) = c/ c = 3×1010 cm/s
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无机物、有机物吸收光谱的特点
定性分析的方法
纯物质对照
与标准谱图对照
返回
back
标准吸收光谱谱图
Sadtler. Sdandard Spectra (Ultraviolet).
Heyden, London, 1978. 共收集了46000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Aromatic Compounds, Wiley, New York, 1951. 共收集了 579种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返回
光的粒子性 光由光子组成,具有能量。
△E = h = hc/
h为普朗克常数 6.63×10-34J.s根据Fra bibliotek=hc/ 可知
E越大,越小。
E越小,越大。
波谱分区 能量 大
小
紫、蓝、青、绿、黄、橙、红 书上P5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60nm
光谱分区
能 波 量 长 大 200nm 400nm 小 760nm 2.5um 25um 中红外
1、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A:表征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量。
A = lgI0/It = -lgT = kbc
T--透过率
A--吸光度
仪器分析紫外
(3)影响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溶剂的影响 ①溶剂极性的变化会改变紫外吸收 光谱的形状 例:苯酚在非极性的庚烷溶液中在 270nm处出现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并有精细结构;在极性的乙醇溶 液中,原先的精细结构变得不明 显或消失,B带成宽的包状。
②溶剂极性的变化改变吸收波长 极性大的溶剂会使p → p*跃迁红移, 使n → p*跃迁兰移。 p
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萘、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 是与苯本身相比较,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 加。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 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氮杂环化 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应的碳化合物极 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萘相似。
分子的能级示意图
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 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 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 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3 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b的乘积成正比: A=lg(I0/It) = - lgT= a b c1=εb c2 A—吸光度; T —透过率; I0 —入射光强度; It —出射光强度; b —溶液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a —吸光系数, L·-1· -1 ; c1 —溶液浓度,g· -1 g cm L c2—溶液的摩尔浓度,mol· -1 L ε—摩尔吸光系数L· -1· -1 mol cm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 >C=O基团主要可产生π → π * 、 n → σ * 、 n →π*三个吸收带, n →π*吸收带又称R 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 物,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由于醛酮这类物质与羧 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 →π*吸收 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 →π*吸收带,但是,羧酸 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 子对的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色团上 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π电子产生n →π*共轭,导致π *轨道 的能级有所提高,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π*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n →π*吸收带 280-310nm蓝移至210nm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以上几种跃迁中,只有-*和n-
* 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
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 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常用术语 1,生色团:
有 机 物 中 含 有 n →π* 或 π→π*
跃迁的基团;
2,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 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常见助 色团助色顺序为: -F<-CH3<-Br<-OH<-OCH3<-NH2<NHCH3<-NH(CH3)2<-NHC6H5<-O-
如果吸收介质是溶液(测定中一般 是溶液),式中反射光强度主要与器 皿的性质及溶液的性质有关,在相同 的测定条件下,这些因素是固定不变 的,并且反射光强度一般很小。所以 可忽略不记,这样: Io=Ia+It
即: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透明的吸 收介质后,入射光被分成了吸收光和 透过光。 待测物的溶液对此波长的光的吸收 程度可以透光率T和 吸光度A用来表示。
3.物质的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 波长的特点: 1)不同的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 不同,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对同一物质,其浓度不同时, 吸收曲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只是吸收程度要发生变化,表现在曲 线上就是曲线的高低发生变化。
六.光的选择性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 1.可见光的颜色和互补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 是不同的。平常所见的白光(日光、白 炽灯光等)是一种复合光,它是由各种 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的。利用 棱镜等分光器可将它分解成红、橙、黄、 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
§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工作 原理:
0.575
光源
单色 器
吸收 池
检测 器
显 示
(一)光源: 用于提供足够强度和稳定的连续光 谱。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 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 丝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 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钨灯和碘钨 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 ~ 2500nm。 氢灯和氘灯。它们可在160 ~ 375 nm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 另外,为了使光源发出的光在测量 时稳定,光源的供电一般都要用稳压 电源,即加有一个稳压器。
二、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远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 紫外-可见光谱三类。
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需
吸收波长为远红外光,因此,形
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
光谱。
分子的 振动能级差 一般需吸收红 外光才能产生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 时有分子的转动运动。这样,分子振 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括转动光谱, 故常称为振-转光谱。由于它吸收的
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 性的吸收某些波长(频率)的光而由 较低的能级E跃迁到较高能级E‘上,所 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 之差: △E= E‘-E
其光的频率为:γ=△E/h 或光的波长为:λ=hc/△E
由于分子选择性的吸收了某些波长 的光,所以这些光的能量就会降低, 将这些波长的光及其所吸收的能量按 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分子的 吸收光谱。
能量处于红外光区,故又称红外光谱。
电子的跃迁 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
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 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一)、跃迁类型 主要有σ→σ*、n→σ*、n→π* 、 π→π*
* n* n
* n
E
*
*
a.σ→σ* 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b. π→π* 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 的π→π*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 C、n→π* 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 400 nm),吸光强度较小, d.n→σ* 跃迁吸收波长仍然在150 ~ 250 nm范围,因此在紫外区不易观察 到这类跃迁。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 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 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 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3,红移与蓝移(紫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引入 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团之后,吸收 峰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效 应称为红移效应。
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 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后,吸收峰的波 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 蓝移(紫移)效应。如-R,-OCOR,
四.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2.摩尔吸光系数: 当溶液浓度c的单位为mol/L,液层 厚度b的单位为cm时,K叫“摩尔吸光 系数”,用ελ表示,其单位为 L/mol· cm,此时:
A=ελbc
由此式可知:ελ=A/bc,它表示 的是当c=1mol/L,b=1cm时,物质对波 长为λ的光的吸光度。
对于K的这两种表示方法,它们之 间的关系为: ελ=aM M为吸光物质的分子量。
2.非平行光和光的散射: 当入射光是非平行光时,所有光通 过介质的光的光程不同,引起小的偏 离。另外,当溶液中含有悬浮物或胶 粒等散射质点时,入射光通过溶液时 就会有一部分光因散射而损失掉,使 透过光强度减小,测得的吸光度增大, 从而引起偏离吸收定律。
3.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1)离解作用: 2)酸效应: 3) 溶剂作用:
800
λ1
白光
600
500
λ
入射狭缝 准直透 镜 棱 镜 聚焦透 出射狭缝 镜
2
400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制 成的,它可用于紫外、可见及红外光 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有良好的、 几乎均匀一致的分辨能力。
3.吸收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 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 有加合性,且对每一组分分别适用, 即: A总= A1+ A2+ A3…+ An =ε1bc1+ε2bc2+ε3bc3…+εnbcn 4.吸收定律对紫外光、可见光、 红外光都适用
三.实际溶液对吸收定律的偏离及原因: (一)偏离:被测物质浓度与吸光 度不成线性关系的现象,如下图。
(二)分光系统: 分光系统也叫单色器。单色器是能 从光源辐射的复合光中分出单色光的 光学装置,其主要功能:产生光谱纯 度高的光波且波长在紫外可见区域内 任意可调。
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 (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 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 缝等几部分组成。其核心部分是色散 元件,起分光的作用。
如果用△ E电子,△ E振动以及△E转 动表示各能级差,则: △ E- >△ E- >△E电子 振动 转动
由于组成分子能量的几部分都具有 一定的能级,所以分子也具有一定的 能级,如图是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
由图可见,在每一个电子能级上有 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个 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间距更小的转动 能级。由于这个原因,处在同一电子 能级的分子,可能因振动能量不同而 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同理,处于同一 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上的分子, 由于转动能量不同而处于不同的能级 上。
透光率——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 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用T来表示,计 算式为: T= It /Io T常用百分比(T%)表示。 吸光度——透光率的倒数的对数叫 吸光度。用A表示: A=-lgT
二、朗伯—比耳定律: (一)定律内容: 当用一束强度为Io的单色光垂直通 过厚度为b、吸光物质浓度为c的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于溶液的厚度b 和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c的乘积。数 学表达式为: A=-lgT=Kbc
第五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 光度法
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
外-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 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的运动,以 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间的振动和分子 作为整体的转动。分子的总能量可以 认为等于这三种运动能量之和。即: E分子= E电子+ E振动+ E转动
分子中的这三种运动状态都对 应有一定的能级。即在分子中存在着 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这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其中电子能 级的间距最大(每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叫间距或能级差),振动能级次之, 转动能级的间距最小。
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吸收带形状
的变化。改变溶剂的极性,还会使吸收带 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下表为溶剂 对一种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 H2O * 230 238 237 n * 329 315 309
243 305
由于溶剂对电子光谱图影响很大, 因此,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 须注明所用的溶剂。与已知化合物紫 外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 是否相同。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 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A
C
(二)偏离吸收定律的原因: 1.入射光为非单色光: 严格地说吸收定律只适用于入射光 为单色光的情况。但在紫外可见光分 光光度法中,入射光是由连续光源经 分光器分光后得到的,这样得到的入 射光并不是真正的单色光 ,而是一个 有限波长宽度的复合光,这就可能造 成对吸收定律的偏离。
对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其原因是 由于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摩尔 吸光系数不同造成的。所以只要在入 射光的波长范围内,摩尔吸光系数差 别不是太大,由此引起的偏离是较小 的。
五.吸收曲线(吸收光谱)及最大 吸收波长 1.吸收曲线:每一种物质对不同 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如果我 们让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 物质,分别测定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 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程 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
例:丙酮 max = 279nm ( =15)
15 12
9 6 3 200 220 260 280 320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