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1 乾隆长沙府志(1)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2 乾隆长沙府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3 同治长沙县志(1)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4 同治长沙县志(2) 同治临湘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5 光绪善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6 乾隆岳州府志光绪巴陵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7 光绪巴陵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8 乾隆平江县志同治平江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09 同治平江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0 光绪湘阴县图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1 乾隆华容县志光绪华容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2 乾隆湘潭县志光绪湘潭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3 光绪湘潭县志(2) 同治浏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4 民国醴陵县志(1)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5 民国醴陵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6 民国醴陵县志(3)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7 同治攸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8 同治茶陵州志同治酃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19 康熙湘乡县志同治湘乡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0 同治湘乡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1 康熙郴州总志嘉庆郴州总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2 嘉庆郴州总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3 嘉庆安仁县志同治安仁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4 同治安仁县志(2) 同治嘉禾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5 乾隆永兴县志光绪永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6 光绪兴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7 嘉庆桂东县志同治桂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8 乾隆桂阳县志同治桂阳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29 同治桂阳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0 民国汝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1 同治监武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2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3 康熙耒阳县志光绪耒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4 乾隆衡州府志(1)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5 乾隆衡州府志(2) 同治常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6 乾隆衡阳县志同治衡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7 乾隆清泉县志同治清泉县志清泉县乡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8 弘治衡山县志光绪衡山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39 光绪衡山县志(2)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0 乾隆祁阳县志民国祁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1 嘉庆新田县志光绪新宁县志乾隆浯溪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2 康熙永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3 道光永州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4 道光永州府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5 康熙零陵县志光绪零陵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6 光绪乾州厅志光绪宁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7 民国蓝山县图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8 光绪道州志同治江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49 康熙永明县志光绪永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50 光绪东安县志光绪邵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1 道光宝庆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2 道光宝庆府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3 道光宝庆府志(3)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4 康熙武冈州志同治武冈州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5 同治武冈州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6 同治城步县志同治绥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7 道光新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8 同治新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59 乾隆辰州府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0 乾隆辰州府志(2) 道光辰谿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1 雍正黔阳县志同治黔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2 嘉庆通道县志同治沅陵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3 民国溆浦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4 光绪会同县志康熙靖州志光绪靖州直隶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5 道光晃州厅志同治新修麻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6 同治沅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7 同治芷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8 同治永顺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69 乾隆永顺县志民国永顺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0 同治桑植县志光绪古丈坪厅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1 嘉庆永定县志同治续修永定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2 道光凤凰厅志光绪凤凰厅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3 宣统永绥厅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4 同治保靖县志乾隆安乡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5 光绪龙山县志同治武陵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6 嘉庆常德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7 光绪龙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8 同治直隶澧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79 同治安福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0 光绪桃源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1 民国慈利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2 嘉庆沅江县志嘉庆石门县志光绪石门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3 同治益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4 民国宁乡县志(1)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5 民国宁乡县志(2) 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 86 同治安化县志返回总目录__________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册乾隆长沙府志(一)第二册乾隆长沙府志(二)第三册同治长沙县志(一)第四册同治长沙县志(二) 同治临湘县志第五册光绪善化县志第六册乾隆岳州府志光绪巴陵县志(一) 第七册光绪巴陵县志(二)第八册乾隆平江县志同治平江县志(一) 第九册同治平江县志(二)第十册光绪湘阴县图志第十一册乾隆华容县志光绪华容县志第十二册乾隆湘潭县志光绪湘潭县志(一) 第十三册光绪湘潭县志(二) 同治浏阳县志第十四册民国醴陵县志(一)第十五册民国醴陵县志(二)第十六册民国醴陵县志(三)第十七册同治攸县志第十八册同治茶陵州志同治酃县志第十九册康熙湘乡县志同治湘乡县志(一) 第二十册同治湘乡县志(二)第二十一册康熙郴州总志嘉庆郴州总志(一) 第二十二册嘉庆郴州总志(二) 第二十三册嘉庆安仁县志同治安仁县志(一) 第二十四册同治安仁县志(二) 同治嘉禾县志第二十五册乾隆永兴县志光绪永兴县志第二十六册光绪兴宁县志第二十七册嘉庆桂东县志同治桂东县志第二十八册乾隆桂阳县志同治桂阳县志(一) 第二十九册同治桂阳县志(二)第三十册民国汝城县志第三十一册同治临武县志第三十二册同治桂阳直隶州志第三十三册康熙耒阳县志光绪耒阳县志第三十四册乾隆衡州府志(一) 第三十五册乾隆衡州府志(二) 同治常宁县志第三十六册乾隆衡阳县志同治衡阳县志第三十七册乾隆清泉县志同治清泉县志宣统清泉县乡土志第三十八册弘治衡山县志光绪衡山县志(一) 第三十九册光绪衡山县志(二) 第四十册乾隆祁阳县志民国祁阳县志第四十一册嘉庆新田县志光绪新宁县志乾隆浯溪县新志第四十二册康熙永州府志第四十三册道光永州府志(一)第四十四册道光永州府志(二)第四十五册康熙零陵县志光绪零陵县志第四十六册光绪乾州厅志光绪宁远县志第四十七册民国蓝山县图志第四十八册光绪道州志同治江华县志第四十九册康熙永明县志光绪永明县志第五十册光绪东安县志光绪邵阳县志第五十一册道光宝庆府志(一) 第五十二册道光宝庆府志(二)第五十三册道光宝庆府志(三)第五十四册康熙武冈州志同治武冈州志(一) 第五十五册同治武冈州志(二) 第五十六册同治城步县志同治绥宁县志第五十七册道光新化县志第五十八册同治新化县志第五十九册乾隆辰州府志(一)第六十册乾隆辰州府志(二) 道光辰溪县志第六十一册雍正黔阳县志同治黔阳县志第六十二册嘉庆通道县志同治沅陵县志第六十三册民国溆浦县志第六十四册光绪会同县志康熙靖州志光绪靖州直隶州志第六十五册道光晃州厅志同治新修麻阳县志第六十六册同治沅州府志第六十七册同治芷江县志第六十八册同治永顺府志第六十九册乾隆永顺县志民国永顺县志第七十册同治桑植县志光绪古丈坪厅志第七十一册嘉庆永定县志同治续修永定县志第七十二册道光凤凰厅志光绪凤凰厅续志第七十三册宣统永绥厅志第七十四册同治保靖县志乾隆安乡县志第七十五册光绪龙山县志同治武陵县志第七十六册嘉庆常德府志第七十七册光绪龙阳县志第七十八册同治直隶澧州志第七十九册同治安福县志第八十册光绪桃源县志第八十一册民国慈利县志第八十二册嘉庆沅江县志嘉庆石门县志光绪石门县志第八十三册同治益阳县志第八十四册民国宁乡县志(一)第八十五册民国宁乡县志(二)第八十六册同治安化县志。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作者:出版机构:凤凰出版社丛书名称:中国地方志集成出版时间:2005年05月书籍格式:【PDG 】【JPG或PNG】书籍清晰度:大图版【150DPI≤清晰度<300DPI】书籍大小(单位为MB或GB):13.5G书籍完整性:完整-------------------------------------------------------目录如下: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 乾隆太原府志(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 乾隆太原府志(二)道光阳曲县志道光太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 光绪续太原县志康熙徐清县志光绪补修徐沟光绪清源乡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 乾隆大同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 道光大同县志光绪天镇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6 崇祯山阴县志康熙灵邱县志光绪灵邱县补志光绪怀仁县新志光绪沁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7 雍正阳高县志顺治浑源州志乾隆浑源州志光绪浑源州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8 乾隆广灵县光绪广灵县补光绪长子县民国新修岳阳县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9 雍正朔平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0 民国马邑县志光绪左云县志雍正朔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1 乾隆宁武府志咸丰续宁武府光绪代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2 乾隆忻州志光绪忻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3 雍正定襄县志光绪定襄县补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4 光绪五台新志乾隆崞县志光绪续修崞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5 道光繁峙县志光绪繁峙县志乾隆保德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6 同治河曲县志同治榆次县志光绪榆次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7 光绪平遥县志光绪神池县志康熙岢岚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8 民国昔阳县志雍正辽州志民国重修和顺县志光绪榆社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19 乾隆太谷县志民国太谷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0 嘉庆灵石县志民国灵石县志_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1 光绪平定州志光绪平定州志补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2 光绪孟县志光绪寿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3 乾隆兴县志光绪兴县续志光绪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4 乾隆介休县志嘉庆介休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5 康熙永宁州志光绪交城县志乾隆孝义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6 光绪汾阳县志雍正石楼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7 乾隆汾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8 康熙文水县志光绪文水县志乾隆长治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29 光绪长治县志乾隆应州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0 乾隆潞安府志(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1 乾隆潞安府志(二)康熙宁乡县志民国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2 雍正泽州府志(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3 雍正泽州府志(二)康熙隰州志光绪续修隰州志乾隆重修襄垣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4 民国襄垣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5 道光壶关县志康熙黎城县志光绪黎城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6 乾隆高平县志同治高平县志光绪续高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7 乾隆凤台县志光绪凤台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8 乾隆阳城县志同治阳城县志光绪续阳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39 乾隆沁州志光绪沁州复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0 雍正沁源县志光绪沁源县续志民国沁源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1 乾隆武乡县志民国武乡新志光绪潞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2 民国平顺县志乾隆陵川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3 民国重修安泽县志光绪屯留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44 光绪汾西县志雍正平阳府志(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5 雍正平阳府志(二)光绪吉州全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6 乾隆临汾县志民国临汾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7 民国永和县志光绪翼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8 乾隆新修曲沃县志乾隆续修曲沃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49 光绪续修曲沃县志民国新修曲沃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0 民国襄陵县新志乾隆蒲县志光绪蒲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1 民国洪洞县志民国洪洞县水利志补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52 道光赵城县志道光太平县志(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3 道光太平县志(二)光绪太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4 道光直隶霍州志光绪续刻直隶霍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5 同治浮山县志光绪浮山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6 民国浮山县志光绪解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7 乾隆乡宁县志光绪续修乡宁县志民国乡宁县志光绪大宁县志道光偏关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8 民国解县志乾隆解州安邑县志光绪安邑续志乾隆解州安邑县运城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59 光绪直隶绛州志民国新绛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0 乾隆闻喜县志光绪闻喜县志斠光绪闻喜县志补光绪闻喜县志续民国闻喜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1 光绪垣曲县志乾隆绛县志光绪绛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2 光绪河津县志同治稷山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3 光绪续修稷山县志康熙夏县志乾隆解州夏县志乾隆解州芮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4 民国芮城县志乾隆解州平陸县志光绪平陸县续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5 光绪夏县志乾隆临晋县志光绪续修临晋县志民国临晋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6 乾隆蒲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7 光绪永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8 光绪虞乡县志民国虞乡县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69 乾隆荣河县志民国荣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 70 民国万泉县志雍正猗氏县志同治续猗氏县志光绪续猗氏县志。

凤鸣镇历史沿革及村落复原

凤鸣镇历史沿革及村落复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成果之一( 项目 号: 11JJD790034)
注释: ①赵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 方法·序一》,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 3 页。 ②岐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岐山县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 1 页地图。 ③岐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岐山县志·大事 记》,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 7 页。 ④参见岐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岐山县志· 建置沿革》,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 37 - 47 页。 ⑤( 清) 胡昇猷修: 《岐山县志》,《中国地方志集 成》陕西府县志辑 33,第 31 页。 ⑥西安地图出版社编: 《陕西省地图册》,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 年,第 58 - 59 页。
注: 五角星所标为今日凤鸣镇镇政府所在地②
山县东距西安 136 公里,西离宝鸡市 70 公里,因 多条公路穿越以及陇海线通过,而为通往西北和西 南方向的交通要道。
一、凤鸣镇历史沿革 商朝小乙 26 年,周太王率部从今彬县、旬邑 一带迁移 到 岐 山 周 原,并 且 定 国 号 为 “周”。从 此,大周部落以此为基地,开始不断兴起,最终取 代商朝统一天下。北周天和四年 ( 569) , “划雍县 ( 今凤翔县) 东境及鹑觚 ( 今长武县一带) 南境, 于岐阳村置三龙县”③,隋朝开皇十六年 ( 596) 将 三龙县治所向西移动 40 里 ( 今凤鸣镇) ,并且改 县名为岐山县,可见凤鸣镇作为岐山县的县治由来 已久,所以史籍中多有记载岐山县的文字,而少有 明确记载凤鸣镇的文字。 1984 年行政区划改革中,由于撤销人民公社、 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的政策出台,凤鸣镇人民政府正 式建立,这是最清晰的历史变迁,凤鸣镇第一次以 这样的名字出现,其由原来的城关公社、城关镇筹 备处合并而来,其中城关镇筹备处在 1982 年,由 城关公社居委会、城北和杏园大队组成,向前追 溯,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理出凤鸣镇在 1984 年以 前的政区名、辖境以及历史变迁④ :

南图藏《柑园小识》抄本初探

南图藏《柑园小识》抄本初探

南图藏《柑园小识》抄本初探芦笛【摘要】清人朱枫所撰《柑园小识》是一部具有较高的本草学和博物学价值的笔记,屡为《本草纲目拾遗》所引,但其全貌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南京图书馆藏有一份《柑园小识》的清抄本,由卷上和卷下组成,前有自序.本文对朱枫的生平、著作以及这份抄本的内容和价值加以介绍.【期刊名称】《长江学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柑园小识;朱枫;博物;春虫夏草【作者】芦笛【作者单位】伦敦大学学院历史系,伦敦WCIE 6BT【正文语种】中文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专为李时珍《本草纲目》补遗而作,是清代本草要籍之一。

该书引用资料极多,附记书名达五百多种,其中有些不见录于今日医书目录①尚志钧:《中国本草要籍》,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293页。

书中多次提及朱排山及其《柑园小识》,如“瑶池沙”(按,该条文中误引作“《柑园杂识》”)、“桃花盐”、“瀚海石”、“金果榄”、“野马豆”、“夏草冬虫”、“千年健”、“雪荷花”、“玫瑰花”、“茶菊”、“飞松子”、“藏枣”、“西国米”、“麒麟菜”、“洋鸭”、“狮子油”、“山羊血”、“带鱼”、“白皮子”、“吐铁”、“石蜐”、“对虾”等条②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版,第51—53、55、114—115、136—139、163、249—251、254—255、262—264、270、281、308—309、351—352、381—382、387—388、395—398、421—422、424—425、431—433页。

,其中有些条目完全引自后者,如“桃花盐”、“藏枣”、“洋鸭”条等,可见《柑园小识》在本草或博物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此书极为罕见,也很少被其它古籍提及或引用。

笔者仅在南京图书馆查得该书的一份抄本,意揣其很可能一直以抄本形式流传,未曾刊刻,故而流传不广、鲜为人知。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01-02乾隆西安府志/(清)舒其绅修;(清)严长明纂熙宁长安县志/(宋)宋敏求纂;(元)李好文绘;(清)毕沅校嘉庆长安县志/(清)张璁贤修;(清)董曾臣纂03嘉庆咸宁县志/(清)高廷法,(清)沈琮修;(清)陆耀遹,(清)董祐城纂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翁柽修;宋联奎纂04乾隆鄠县新志/(清)汪以诚修;(清)孙景烈纂民国重修鄠县志/张云程,赵葆真修;吴继祖纂乾隆咸阳县志/(清)臧应桐纂修道光续修咸阳县志/(清)陈尧书纂修0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刘安国修;吴廷锡,冯光裕纂06乾隆兴平县志/(清)顾声雷修;(清)张埙纂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王廷珪修;张元际,冯光裕纂嘉靖高陵县志/(明)吕柟纂修光绪高陵县续志/(清)程维雍修;(清)白遇道纂07乾隆泾阳县志/(清)葛晨纂修道光重修泾阳县志/(清)胡元煐修;(清)蒋湘南纂宣统重修泾阳县志/(清)刘懋官修;(清)宋伯鲁,周斯亿纂08嘉靖重修三原志/(明)张信纂修乾隆三原县志/(清)刘绍攽纂修光绪三原县志/(清)焦云龙修;(清)贺瑞麟纂09乾隆盩厔县志/(清)杨仪修;(清)王开沃纂民国盩厔县志/庞文中修;任肇新,路孝愉纂隆庆淳化志/(明)罗廷绣纂修乾隆淳化县志/(清)万廷树修;(清)洪亮吉纂10乾隆醴泉县志/(清)蒋骐昌修;(清)孙星衍纂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张道芷,胡铭荃修;曹骥观纂民国邠州县新志稿/刘必达修;史秉贞等纂乾隆三水县志/(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孙星衍纂同治三水县志/(清)姜桐罔修;(清)郭四维纂11-12宣统长武县志/(清)沈锡荣修;(清)王锡璋纂光绪永寿县志/(清)郑德枢,(清)赵奇龄纂光绪乾州志稿/(清)周铭旂纂修光绪乾州志稿补正/(清)周铭旂纂民国乾线新志/续俭,田屏轩修;范凝绩纂13嘉靖渭南县志/(明)南大吉纂修道光重辑渭南县志/(清)何耿绳修;(清)姚景衡纂光绪新续渭南县志/(清)严书麟修;(清)焦联甲纂14乾隆富平县志/(清)吴六熬修;(清)胡文铨纂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清)刘锟修;(清)田兆岐纂15乾隆临潼县志/(清)史传远纂修光绪临潼县续志/(清)安守和修;(清)杨彦修纂民国临潼县志/邓长耀纂修16-17雍正蓝田县志/(清)郭显贤原本,(清)李元升增修;(清)李大杰增纂光绪蓝田县志/(清)吕懋勋修;(清)袁廷俊纂民国续修蓝田县志/郝兆先修;牛兆濂纂18-19咸丰同州府志/(清)李恩继,文廉修;(清)蒋湘南纂光绪同州府续志/(清)饶应祺修;(清)马先登,(清)王守恭纂20道光大荔县志/(清)熊兆麟纂修光绪大荔县续志/(清)周铭旂修;(清)李志复纂民国续修大荔县旧志存稿/陈少岩,聂雨润修;张树枟,李泰纂民国大荔县新志存稿/聂雨润修;李泰纂21正德朝邑县志/(明)王道修;(明)韩邦靖纂万历续朝邑县志/(明)郭宝修;(明)王学谟纂康熙朝邑县后志/(清)王兆鳌修;(清)王鹏翼纂乾隆朝邑县志/(清)金嘉琰,朱廷模修;(清)钱坫纂咸丰初朝邑县志/(清)李元春纂民国平民县志/杨瑞霆修;霍光缙纂22乾隆郃阳县志/(清)席奉贤,(清)孙景烈纂乾隆澄城县志/(清)戴治修;(清)洪亮吉,孙星衍纂民国澄城县附志/王怀斌修;赵邦楹纂23隆庆华州志/(明)李可久修,(明)张光孝纂康熙续华州志/(清)冯昌奕修,(清)刘遇奇等纂乾隆再续华州志/(清)汪以诚修,(清)史萼纂光绪三续华州志/(清)吴炳南修,(清)刘域纂24乾隆华阴县志/(清)陆维垣,(清)许光基修;(清)李天秀等纂25民国华阴县续志/米登岳修;张崇善,王之彦纂26康熙蒲城县志/(清)邓永芳修;(清)李馥蒸纂乾隆蒲城县志/(清)张心镜修;(清)吴泰来纂光绪蒲城县志/(清)李体仁修;(清)王学礼纂乾隆白水县志/(清)梁善长纂修27乾隆韩城县志/(清)傅应奎修;(清)钱坫纂嘉庆韩城县续志/(清)冀兰泰修;(清)陆耀遹纂民国韩城县续志/赵本荫修;程仲昭纂嘉靖耀州志/(明)李廷宝修;(明)乔世宁纂乾隆续耀州志/(清)汪灏修;(清)钟麟书纂乾隆同官县志/(清)袁文观纂修28民国同官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纂29康熙潼关卫志/(清)唐咨伯修;(清)杨端本纂嘉庆续修潼关厅志/(清)向淮修;(清)王森文纂民国潼关县新志/罗传甲修;赵鹏超纂乾隆商南县志/(清)罗文思纂修30乾隆直隶商州志/(清)王如玖纂修乾隆续商州志/(清)罗文思纂修乾隆镇安县志/(清)聂焘纂修乾隆雒南县志/(清)范启源纂修;(清)薛馧订正31乾隆凤翔府志/(清)达灵阿修;(清)周芳炯,高登科纂32乾隆宝鸡县志/(清)许起凤修;(清)高登科纂民国宝鸡县志/(清)邓梦琴原本;(清)曹骥观续修;(清)强振志续纂光绪孝义厅志/(清)常毓坤修;(清)李开甲等纂33光绪岐山县志/(清)胡升猷修;(清)张殿元纂民国岐山县志/田惟均修;白岫云纂34嘉庆扶风县志/(清)宋世荤,(清)吴鹏翱,(清)王树棠纂康熙麟游县志/(清)吴汝为修;(清)刘元泰纂光绪麟游县新志草/(清)彭洵纂修道光重修汧阳县志/(清)罗曰璧纂修光绪增续汧阳县志/(清)焦思善修;(清)张元璧,(清)王润纂35宣统郿县志/(清)李带双原本;(清)沈锡荣增补36正德武功县志/(明)康海纂;(清)孙景烈评注雍正武功县后志/(清)沈华修;(清)崔昭等纂嘉庆续武功县后志/(清)张树勋修;(清)王森文纂光绪武功县续志/(清)张世英修;(清)巨国桂纂光绪凤县志/(清)朱子春修;(清)段树霖纂道光增修怀远县志/(清)苏其照原本;(清)何丙勋增补37康熙陇州志/(清)罗彰彝纂修乾隆陇州续志/(清)吴炳纂修光绪靖边县志稿/(清)丁锡奎修;(清)白翰章,(清)辛居乾纂雍正神木县志/(清)佚名纂修道光神木县志/(清)王致云修;(清)朱壎纂;(清)张琛增补38康熙延绥镇志/(清)谭吉璁纂修道光榆林府志/(清)李熙龄纂修39嘉庆定边县志/(清)黄沛修;(清)江廷球纂;(清)宋谦增辑民国横山县志/刘济南,张斗山修;曹子正纂;曹思聪续纂40嘉庆葭州志/(清)高珣修;(清)袭玉麟纂民国葭县志/(清)陈琯修;(清)赵思明纂41乾隆府谷县志/(清)郑居中,麟书纂修;(清)胡文铨纂乾隆绥德州直隶州志/(清)吴忠诰修;(清)李继峤纂光绪绥德直隶州志/(清)孔繁朴修;(清)高维岳纂42-43道光清润县志/(清)钟章元修;(清)陈第颂等纂道光吴堡县志/(清)谭偊纂修民国安塞县志/安庆丰修;郭永清纂康熙米脂县志/(清)宁养气纂修光绪米脂县志/(清)李炳莲修;(清)高照煦纂;(清)高增融校订民国米脂县志/严建章,高仲谦等修;高照初纂44嘉庆重修延安府志/(清)洪蕙纂修45道光安定县志/(清)姚国龄修;(清)米毓章纂咸丰保安县志/(清)彭瑞麟修;(清)武东旭纂光绪保安县志略/(清)侯昌铭纂修乾隆宜川县志/(清)吴炳纂修康熙洋县志/(清)邹溶修;(清)周忠纂光绪洋县志/(清)张鹏翼纂修道光西乡县志/(清)张廷槐纂修46民国宜川县志/余正东纂修,黎锦熙校订47道光重修延川县志/(清)谢长清纂修乾隆延长县志/(清)王崇礼纂修民国延长县志书/延长县公署纂修道光鄜州志/(清)吴鸣捷修,(清)谭瑀等纂嘉庆洛川县志/(清)刘毓秀修;(清)贾构纂48民国洛川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吴致勋纂49嘉庆续修中部县志/(清)丁瀚修;(清)张永清等纂民国黄陵县志/余正东修;吴致勋纂雍正宜君县志/(清)查遴纂修;(清)沈华订正50民国汉南续修郡志/(清)严如熤原本;(清)杨名飏续纂51乾隆南郑县志/(清)王行俭修;(清)余孔捷纂民国续修南郑县志/郭凤洲,柴守愚修;刘定铎等纂道光褒城县志/(清)光朝魁纂修康熙城固县志/(清)王穆纂修52道光续修宁羌州志/(清)张廷槐纂修光绪宁羌州志/(清)马毓华修;(清)郑书香,曹良楷纂康熙沔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光绪沔县志/(清)孙铭钟,罗桂铭修;(清)彭龄纂道光重修略阳县志/(清)谭瑀修;(清)黎成德等纂光绪新续略阳县志/(清)桂超修;(清)侯龙光纂道光留坝厅志/(清)贺仲瑊修;(清)蒋湘南纂53光绪定远厅志/(清)余修凤纂修光绪佛坪厅志/(清)刘煐纂修民国佛坪县志/张机高纂修嘉庆安康县志/(清)郑谦修;王森文纂乾隆平利县志/(清)黄宽纂修光绪续修平利县志/(清)杨孝宽修;(清)李联芳等纂54乾隆兴安府志/(清)李国麒纂修嘉庆续兴安府志/(清)叶世倬纂修康熙汉阴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嘉庆汉阴厅志/(清)钱鹤年修;(清)董诏纂55乾隆洵阳县志/(清)邓梦琴纂修光绪洵阳县志/(清)刘德全修;(清)郭焱昌,(清)姜善继纂嘉庆白河县志/(清)严一青纂修光绪白河县志/(清)顾騄修;(清)王贤辅,(清)李宗麟纂56-57道光石泉县志/(清)舒钧纂修道光宁陕厅志/(清)林一铭修;(清)焦世官,(清)胡官清纂道光翠¤县志/(清)陈仅,(清)吴纯修;(清)施鸣銮纂民国重修翠¤县志/杨家驹修;陈振纪,陈如墉纂民国砖坪县志/佚名纂。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02•【字号】陕政办函[2009]71号•【施行日期】2009.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函〔2009〕7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科学总结经验,充分展示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务院决定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由国家编纂的专业志书。

根据该志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作为这次特大地震的重灾省份之一,我省承担相关的编纂任务。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在完成国家抗震救灾志编纂任务的基础上,编纂《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陕西抗震救灾志》)。

现将《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牵头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积极提供资料,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志书编纂任务。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日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编纂实施方案编纂《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陕西抗震救灾志》),全面、客观地记述陕西省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对于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服务于当前和今后的防震、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陕西省县志目录

陕西省县志目录

陕西省县志目录陕西省县志目录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志 1991-2010》2017版.pdf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志》2003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志第一卷》1996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志第三卷》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志第二卷》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志第五卷》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志第四卷》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杨陵区志》2004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渭城区志》1996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秦都区志》1995版.pdf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志》2014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志》2001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志 1990-2005》2012版.pdf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志》2001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志》2007版.pdf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志》1999版.pdf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市志》1998版.pdf陕西省商洛市《商洛地区志》2005版.pdf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志》1998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县志》1989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地区志上册》2004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地区志下册》2004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志 1989-2009》2015版.pdf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安康市《洛南县志》1999版.pdf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志》1989版.pdf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志》2004版.pdf陕西省安康市《镇安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志》上册 1998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志》下册 1998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志》中册 1998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渭滨区志》1996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金台区志》1993版.pdf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志 1990-2010》2015版.pdf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志校注乾隆九年民国十四年》2010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志》2000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地区志》2000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市志》1994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志》1999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延安市《鄜县志续编》2012版.pdf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志》2008版.pdf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志》2003版.pdf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地区志》1994版.pdf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市志》1996版.pdf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志》2001版.pdf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志》1990版.pdf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志》2003版.pdf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志》1989版.pdf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志》1990版.pdf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地区志第一册》2005版.pdf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地区志第三册》2005版.pdf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地区志第二册》2005版.pdf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地区志第四册》2005版.pdf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志》1994版.pdf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志》1996版 .pdf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志》2002版.pdf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志 1990-2005》2012版.pdf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志》1995版.pdf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志 1991-2005》2014版.pdf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志》1996版.pdf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志 1989-2005》2013版.pdf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县志》1987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地区志》1996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市临渭区志》上册 2015版.pdf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市临渭区志》下册 2015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市志》2008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志 1990-2005》2012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志》1992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志 1987-2005》2013版.pdf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志 1984-2003》2010版.pdf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志》1989版.pdf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志 1990-2005》2012版.pdf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志》1991版.pdf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志》1991版.pdf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志》199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志》1987版.pdf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志》201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志》2000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志》1994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未央区志》2004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灞桥区志》200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碑林区志》200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莲湖区志》2001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阎良区志》2002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雁塔区志》200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一卷总类》1996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七卷社会人物》2006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三卷经济上》200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二卷城市基础建设》2000版.pdf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五卷政治军事》2003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六卷科教文卫》2002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志第四卷经济下》2004版.pdf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碑林区志 1994-2008》2012版.pdf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志》1999版.pdf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志》2000版.pdf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志》1992版.pdf 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志》1997版.pdf 陕西省铜川市《铜川市志》1997版.pdf。

26903394_出土墓志所见北齐北周军府考释

26903394_出土墓志所见北齐北周军府考释

2022.02(下)黄河黄土黄种人□张国辉《新唐书·兵志》载:“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

”府兵制,作为南北朝、隋唐时期一项重要的军事赋役制度,对北齐、北周和隋唐王朝影响深远,历来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以往学者对此着墨甚多,所获成果也十分丰富,然而对于北齐、北周军府①的府名和府数则鲜有述及。

本文以出土墓志为据,检出北齐军府7个、北周军府8个,并进行简要考证,以期从微观视角窥探府兵制兴立之初貌,填补北齐、北周军府之空白。

一、北齐1.开方府。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董师墓志》载:“祖嵩,齐开方府鹰扬。

”[1]1该府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已列出。

《宋书·刘元景传》载,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法起等度铁岭山,次开方口”[2]1982。

同年“十一月,元景率众至弘农,营于开方口”[2]1983。

《通典·州郡一》载:“文帝元嘉中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克魏碻磝、滑台、武牢、洛阳四城,其后又失。

又分军北伐,西军克弘农、开方二城。

”[3]开方府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尹庄镇开方口村附近,因开方城、开方口而名。

这里南通卢氏、襄阳,西入商州、长安,向北是崤函古道,往东可达洛阳,战略地位重要。

唐代亦续置开方府,《新唐书·地理志》虢州弘农郡条载:“有府四,曰鼎湖……开方。

”[4]986《武周柳行满墓志》载:“唐授虢州开方府车骑、幽州良社府统军。

”[5]2.长春府。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董荣墓志》载:“祖业,齐长春府统军。

”[1]28该府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已列出。

《隋书·地理志上》“冯翊郡朝邑县”载:“后魏曰南五泉,西魏改焉。

有长春宫。

”[6]809长春府位于同州朝邑县(治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7]),因设于长春宫附近而名。

唐朝亦续置长春府,《大唐游击将军守右领军卫长春府长上左果毅都尉检校朔州刺史上柱国宁君妻琅琊县君王氏墓志》载:“仪凤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于同州朝邑县长春府之第。

中国地方志集成目录

中国地方志集成目录

目录北京府县志辑(全7册)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天津府县志辑(全6册)200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河北府县志辑(全73册)2006.10上海书店 (2)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2005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4)辽宁府县志辑(全23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6)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7)黒龙江府县志辑(全10册) 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8)上海府县志辑(全10册)1991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社 (9)江苏府县志辑(全68册)199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9)浙江府县志辑(全68册)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11)安徽府县志辑(全63册)1998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4)福建府县志辑(全80册) 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16)江西府县志辑(全87册)1996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8)山东府县志辑(全95册)2004年南京凤凰出版社 (20)湖北府县志辑(全67册)200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2)湖南府县志辑(全86册)2002年7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4)广东府县志辑(全51册)2003年上海书店 (26)海南府县志辑(全7册)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27)四川府县志辑(全70册)1992.8 成都巴蜀书社 (28)贵州府县志辑(全50册)2006年成都巴蜀书社 (34)西藏府县志辑(全一册)1995年成都巴蜀书社 (36)陕西府县志辑(全57册)2007 南京凤凰出版社 (37)宁夏府县志辑(全9册)2008.12 凤凰出版社(暂缺内容) (41)甘肃府县志辑(全49册)2009-05凤凰出版社(暂缺内容) (41)青海府縣志輯(全5册)2008年12月鳳凰出版社 (41)台湾府县志辑(全五册)199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42)乡镇志专辑( 全32 卷共33 冊) 1992年 (42)北京府县志辑(全7册)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至三册光绪顺天府志一百三十卷、附录一卷第四册康熙昌平州志二十六卷、首一卷光绪顺天府志十八卷光绪昌平外志六卷第五册康熙宛平县志六卷康熙延庆州志九卷、续补一卷光绪延庆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康熙怀柔县新志八卷第六册民国密云县志八卷首一卷民国顺义县志十六卷、首一卷康熙通州志十二卷民国通县志要十卷金士坚修第七册民国平谷县志六卷康熙大兴县志六卷乾隆房山县志一卷民国房山县志八卷民国良乡县志八卷天津府县志辑(全6册)200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 一第二册光绪重修天津府志 . 二第三册民国天津县新志第四册民国薊县志 , 乾隆宝坻县志第五册康熙静海县志 , 民国静海县志第六册光绪武清县志 , 光绪宁河县志河北府县志辑(全73册)2006.10上海书店第一册乾隆正定府志第二册乾隆正定府志第三册光绪正定县志第四册光绪获鹿县志、乾隆行唐县新志、同治续修行唐县新志第五册同治灵寿县志、嘉庆束鹿县志、同治续修束鹿县治、民国晋县志第六册康熙藁城县志、光绪藁城县志续補、民国续修藁城县志、光绪直隶赵州志第七册民国高邑县志、雍正井陉县志、光绪续修井陉县志、咸丰深泽县志第八册乾隆新乐县志、光绪重修新乐县志、民国重修无极县志第九册乾隆赞皇县志、光绪续修赞皇县志、民国元氏县志、同治藁城县志第十册咸丰平山县志、光绪续修平山县至、光绪平山县续志、民国宣化县新志第十一册乾隆宣化府志第十二册乾隆赤城县志、同治赤城县续志、民国龙关县志、光绪怀来县志第十三册光绪蔚州志、民国张北县志第十四册道光保安州志、光绪保安州续志、民国怀安县志第十五册民国阳原县志、民国万全县志、民国隆化县志第十六册道光承德府志第十七册第十八册光绪永平府志第十九册光绪永平府志第二十册民国迁安县志、民国昌黎县志、民国卢龙县志第二十一册康熙玉田县志、光绪玉田县志、民国临榆县志第二十二册康熙遵化州志、光绪遵化通志第二十三册光绪抚宁县志、光绪乐亭县志、民国安次县志第二十四册民国滦县志第二十五册康熙丰润县志、光绪丰润县志、康熙三河县志、民国三河县新志第二十六册同治霸州志、民国霸县新志第二十七册民国香河县志、乾隆永清县志、光绪续永清县志第二十八册民国固安县志、光绪大城县志第二十九册民国文安县志、民国清苑县志第三十册光绪保定府志第三十一册光绪涞水县志、光绪定兴县志第三十二册第三十三册民国涿县志、民国容城县志第三十四册道光安州志、乾隆新安县志第三十五册光绪蠡县志、乾隆博野县志、民国定县志第三十六册同治阜平县志、光绪唐县志、光绪广昌县志第三十七册乾隆直隶易州志、民国新城县志第三十八册民国雄县新志、民国徐水县新志、民国高阳县志第三十九册乾隆祁州志、光绪祁州续志、光绪重修曲阳县志第四十册民国望都县志、民国完县新志、民国满城县志略第四十一册乾隆河间府新志、乾隆河间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沧县志第四十三册康熙盐山县志、民国盐山新志、乾隆肃宁县志第四十四册康熙吴桥县志、光绪吴桥县志、乾隆衡水县志第四十五册光绪东光县志、民国交河县志第四十六册康熙青县志、民国青县志、雍正阜城县志第四十七册民国南皮县志、乾隆饶阳县志第四十八册乾隆任丘县志、道光任丘县志续编第四十九册康熙献县志、民国献县志第五十册民国景县志第五十一册嘉庆枣强县志、枣强县志補正、康熙安平县志第五十二册同治深州风土记、道光武强县志重修第五十三册同治武邑县志、民国冀县志、雍正魏县志第五十四册雍正故城县志、光绪续修故城县志第五十五册光绪广平府志第五十六册光绪广平府志、民国广平县志第五十七册咸丰大名府志第五十八册咸丰大名府志第五十九册民国大名县志第六十册康熙元城县志、同治续修元城县志、民国邯郸县志第六十一册光绪永年县志、顺治曲周县志、同治曲周县志第六十二册雍正馆陶县志、民国续修馆陶县志、嘉庆涉县志第六十三册民国成安县志、民国邱县志第六十四册民国鸡泽县志、民国武安县志第六十五册民国肥乡县志、光绪临漳县志第六十六册民国磁县县志、民国刑台县志、民国宁晋县志第六十七册乾隆顺德府志、民国柏乡县志第六十八册乾隆隆平县志、光绪唐山县志、民国任县志第六十九册民国南宫县志、光绪钜鹿县志第七十册康熙沙河县志、民国沙河县志、民国威县志第七十一册康熙临城县志、道光内邱县志、民国新河县志第七十二册民国清河县志、同治平乡县志第七十三册民国广宗县志、康熙南和县志、光绪南和县志山西府县志辑(全70册)2005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乾隆太原府志(一)第二册乾隆太原府志(二) 道光阳曲县志道光太原县志第三册光绪续太原县志第四册乾隆大同府志第五册道光大同县志光绪天镇县志第六册崇祯山阴县志第七册雍正阳高县志第八册乾隆广灵县志第九册雍正朔平府志第十册民国马邑县志光绪左云县志雍正朔州志第十一册乾隆宁武府志咸丰续宁武府志光绪代州志第十二册乾隆忻州志光绪忻州志第十三册雍正定襄县志光绪定襄县补志第十四册光绪五台新志乾隆崞县志光绪续修崞县志第十五册道光繁峙县志光绪繁峙县志乾隆保德县志第十六册同治河曲县志同治榆次县志光绪榆次县续志第十七册光绪平遥县志第十八册民国昔阳县志第十九册乾隆太谷县志民国太谷县志第二十册嘉庆灵石县志民国灵石县志第二十一册光绪平定州志光绪平定州志补第二十二册光绪盂县志光绪寿阳县志第二十三册乾隆兴县志光绪兴县续志光绪祁县志第二十四册乾隆介休县志嘉庆介休县志第二十五册康熙永宁州志光绪交城县志乾隆孝义县志第二十六册光绪汾阳县志雍正石楼县志第二十七册乾隆汾州府志第二十八册康熙文水县志光绪文水县志乾隆长治县志第二十九册光绪长治县志乾隆应州续志第三十册乾隆潞安府志(一)第三十一册乾隆潞安府志(二) 康熙宁乡县志民国临县志第三十二册雍正泽州府志(一)第三十三册雍正泽州府志第三十四册民国襄垣县志第三十五册道光壶关县志康熙黎城县志光绪黎城县续志第三十六册乾隆高平县志同治高平县志光绪续高平县志第三十七册乾隆凤台县志光绪凤台县续志第三十八册乾隆阳城县志同治阳城县志光绪续阳城县志第三十九册乾隆沁州志光绪沁州复续志第四十册雍正沁源县志光绪沁源县续志民国沁源县志第四十一册乾隆武乡县志民国武乡县志光绪潞城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平顺县志乾隆陵川县志第四十三册民国重修安泽县志光绪屯留县志第四十四册光绪汾西县志雍正平阳府志(一)第四十五册雍正平阳府志(二) 光绪吉州全志第四十六册乾隆临汾县志民国临汾县志第四十七册民国永和县志光绪翼城县志第四十八册乾隆新修曲沃县志乾隆续修曲沃县志第四十九册光绪续修曲沃县志民国新修曲沃县志第五十册民国襄陵县新志乾隆蒲县志光绪蒲县续志第五十一册民国洪洞县志民国洪洞县水利志补第五十二册道光赵城县志道光太平县志(一)第五十三册道光太平县志(二) 光绪太平县志第五十四册道光直隶霍州志光绪续刻直隶霍州志第五十五册同治浮山县志光绪浮山县志第五十六册民国浮山县志光绪解州志第五十七册乾隆乡宁县志第五十八册民国解县志第五十九册光绪直隶绛州志民国新绛县志第六十册乾隆闻喜县志第六十一册光绪垣曲县志乾隆绛县志光绪绛县志 *第六十二册光绪河津县志同治稷山县志第六十三册光绪续修稷山县志第六十四册民国芮城县志乾隆解州平陆县志光绪平陆县续志第六十五册光绪夏县志第六十六册乾隆蒲州府志第六十七册光绪永济县志第六十八册光绪虞乡县志民国虞乡县新志第六十九册乾隆荣河县志民国荣河县志第七十册民国万泉县志辽宁府县志辑(全23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宣统承德县志书/(清)都林布修;(清)李巨源,徐守常纂;(清)金正元增修;(清)张子瀛,闻鹏龄增纂民国沈阳县志/赵恭寅修;曾有翼等纂宣统新民府志/(清)管凤苏纂修民国新民县志/王宝善修;张博惠纂民国辽中县志/徐维淮修;李植嘉等纂第二至四册康熙辽阳州志/(清)杨镳修;(清)施鸿纂民国辽阳县志/裴焕星,王煜斌修;白永贞等纂光绪辽阳乡土志/(清)洪汝冲修;(清)白永贞编第五至六册光绪海城县志/(清)管凤和龢,陈艺等修;(清)张文藻等纂民国海城县志/廷瑞,孙绍宗修;张辅相纂第七至八册民国抚顺县志/张克湘修;周之桢纂民国海城县志/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第九册宣统怀仁县志/(清)马俊显修;(清)刘熙春等纂民国桓仁县志/侯锡爵修;罗明述纂民国续修桓仁县志/常荷禄修;赵国栋纂第十册宣统抚顺县志略/(清)赵宇航,(清)程廷恒修;(清)黎镜蓉等纂民国兴京县志/沈国冕,苏显扬修;苏民等纂宣统昌图府志/(清)洪汝冲纂修民国昌图县志/程道元修;续文金纂宣统康平县乡土志/(清)李绍纲等编康熙铁岭县志/(清)贾弘文修;(清)董国祥纂;(清)李廷荣补辑第十一册民国铁岭县志/陈艺修;蒋龄益,郑沛纶纂民国铁岭县志/黄世芳,俞荣庆修;陈德懿等纂民国铁岭县续志/杨宇齐修;张嗣良纂第十二册万历开原图说/(明)冯瑗纂康熙开原县志/(清)刘起凡修;(清)周志焕纂民国开原县志/李毅修;王毓琪纂民国西丰县志/萧德润修;张思书纂;曹肇元补修;希廉等补纂第十三册康熙盖平县志/(清)骆云纂修民国盖平县志/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纂光绪盖平县乡土志/(清)张国珍编民国盖平县乡土志/章运熺修;崔正峰,郭春藻纂光绪盘山厅乡土志/(清)柴朴编民国复县志略/程廷恒修;张素纂第十四册民国凤城县志/马龙潭,沈国冕等修;蒋龄益纂民国庄河县志/廖彭,李绍阳修;宋抡元等纂第十五册咸丰岫岩志略/(清)台隆阿修;(清)李翰颖纂民国岫岩县志/刘景文,高乃济修;郝玉璞纂民国宽甸县志略/程廷恒修;陶牧纂宣统彰武县志/(清)赵炳荣纂修第十六册民国安东县志/关定保等修;于云峰等纂康熙锦州府志/(清)刘源溥,(清)孙成修;(清)范勋纂康熙锦县志/(清)王奕曾修;(清)范勋等纂民国锦县志略/王文藻修;陈善格,朱显廷纂第十七至二十一册民国义县志/赵兴德等修;薛俊升,王鹤龄等纂康熙广宁县志/(清)项蕙修;(清)范勋纂光绪广宁县乡土志/(清)萧春雨编康熙宁远州志/(清)冯昌奕等修;(清)范勋纂民国兴城县志/恩麟,王恩士修;杨荫芳等纂第二十二册民国北镇县志/王文璞等修;吕中清纂;杨焕文续修;刘振翮续纂民国建平县志/田万生修;张滋大纂民国锦西县志/张鉴唐,刘焕文修;郭逵等纂第二十三册民国绥中县志/文镒修;范炳勋等纂民国朝阳县志/周铁铮修;沈鸣诗等纂乾隆塔子沟纪略/(清)哈达清格纂吉林府县志辑(全10册)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第一册民国长春县志/张书翰,马仲援修;赵述云,金毓绂纂民国德惠县乡土志/石绍廉编民国双阳县乡土志/吉人修;吴荣桂,陈永奉纂光绪打甡乌拉乡土志/(清)打甡乌拉总管衙门纂修第二册民国农安县志/郑士纯修;朱衣点纂民国延吉县志/吴录贞修;周维桢纂第三册民国吉林方正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宾县志/赵汝梅,德寿等修;朱衣点等纂民国珠河县志/孙荃芳修;宋景文纂民国磐石县乡土志/姚祖训修;毛祝民纂民国珲春县乡土志/林珪修;徐宗伟纂宣统辉南厅志/(清)薛德履修;(清)张见田,于龙辰纂民国辉南县志/白纯义修;于凤桐等纂第四册民国辉南风土调查录/王瑞之编民国安图县志/马空群,陈国钧等修;孔广泉,臧文源纂光绪柳河县乡土志/(清)邹铭勋,奎斌编民国通化县志/李春雨,李镇华修;邵芳龄等纂第五册光绪通化县乡土志/(清)佚名编民国临江县志/刘维清,张之言修;罗宝书,邱在官纂民国临江县乡土志/俞荣庆编民国抚松县志/张元俊修;车焕文纂宣统西安县志略/(清)雷飞鹏等修;(清)段盛梓等纂光绪西安县乡土志/(清)孟宪彝,(清)金正元编第六册光绪海龙府乡土志/(清)海龙府劝学所编民国海龙县志/白永贞纂修民国海龙县志/王永恩修;王春鹏纂第七册民国辑安县志/刘天成,苏显扬修;张拱垣,于云峰纂光绪辑安县乡土志/(清)吴光国修;(清)于会清纂民国双山县志/李筠生修;李安仁纂民国双山县乡土志/牛尔裕编光绪东平县乡土志/(清)赵国熙编宣统奉天省靖安县志/(清)朱佩兰纂修光绪靖安县乡土志/(清)赵炳南编第八册宣统长白汇征录/(清)张凤台等修;(清)刘龙光,王大经纂民国怀德县志/赵亨萃,李宴春等修;赵晋臣,孙云章等纂光绪怀德县乡土志/(清)孙云章编光绪怀德县乡土志续补/(清)孙云章编宣统辽源州志书/(清)佚名纂民国辽源县乡土志/佚名纂第九册光绪奉化县志/(清)钱开震修;(清)陈文焯纂光绪奉化县乡土志/(清)陈嘉言编民国梨树县志/佚名纂民国梨树县志/包文俊修;李溶纂;曲廉本续修;范大全续纂民国奉天省洮安县志略/蒋国铨纂修光绪开通县乡土志/(清)忠林编第十册民国东丰县志/邢麟章,王瀛杰修;李耦纂光绪洮南府乡土志/(清)孙宝瑨编宣统安广县乡土志/(清)佚名编民国大赍县志/于英蕤纂修民国镇东县志/陈占甲修;周渭贤纂光绪伯都讷乡土志/(清)伯英纂修民国扶余县志/张其军纂修黒龙江府县志辑(全10册) 2006年南京凤凰出版社黑龙江府县志辑1 宣统呼兰府志/(清)黄维翰纂修民国双城县志/高文垣等修;张鼒铭等纂民国双城县乡土志/魏绍周修;温广泰纂黑龙江府县志辑2 民国呼兰县志/廖飞鹏修;柯寅纂光绪阿勒楚喀乡土志/(清)廖飞鹏编黑龙江府县志辑3 民国吉林方正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宾县志/赵汝梅,德寿等修;朱衣点等纂民国珠河县志/孙荃芳修;宋景文纂黑龙江府县志辑4 民国绥化县志/常荫廷修;胡镜海等纂民国望奎县志/严兆霖修;张玉书等纂民国庆城县志/佚名纂修民国青冈县志/兆麟纂修民国安达县志/佚名纂黑龙江府县志辑5 -6 民国宁安县志/王世选修;梅文昭纂民国安达县志/高芝秀修;潘鸿威纂民国肇州县志略/张樾纂修康熙宁古塔志/(清)方拱乾纂修康熙宁古塔纪略/(清)吴桭臣纂修黑龙江府县志辑7 光绪三姓志/(清)佚名纂修民国吉林依兰县志/杨步墀纂修民国宝清县志/齐耀珷修;韩大光纂黑龙江府县志辑8 民国汤原县志略/伊双庆纂修民国桦川县志/郑士纯,朱衣点等纂修黑龙江府县志辑9 民国拜泉县志/张霖如修;胡乃新等纂民国林甸县志略/伊双庆纂修民国依安县志/梁岩修;何士举纂民国讷河县志/崔福坤修;丛绍卿纂黑龙江府县志辑10 民国瑷珲县志/孙蓉图修;徐希廉纂民国黑龙江通北设治局通志/熊良弼纂修民国嫩江县志/赵富安纂修民国布特哈志略/孟定恭纂民国景星县状况/佚名编上海府县志辑(全10册)1991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嘉庆松江府志(一)第二册嘉庆松江府志(二)第三册光绪松江府续志第四册民国上海县志光绪重修华亭县志重修华亭县志拾补校讹第五册乾隆娄县志光绪娄县续志光绪南汇县志民国南汇县续志第六册光绪青浦县志民国青浦县续志第七册民国川沙县志康熙嘉定县志康熙嘉定县续志第八册光绪嘉定县志民国嘉定县续志第九册光绪宝山县志民国宝山县续志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光绪重修奉贤县志第十册光绪金山县志康熙崇明县志民国崇明县志江苏府县志辑(全68册)1991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第一册嘉庆新修江宁府志第二册同治续纂江宁府志第三册道光上元县志第四册同治上江两县志第五册光绪浦埤乘光绪靖江县志第六册光绪六合县志民国六合县续第七册同治苏州府志(一)第八册同治苏州府志(二)第九册同治苏州府志(三)第十册同治苏州府志(四)第十一册民国吴县志(一)第十二册民国吴县志(二)第十三册乾隆长洲县志第十四册乾隆元和县志第十五册道光崑新两县志第十六册光绪崐新两县续修合志(一)第十七册光绪崑新两县续修合志第十八册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第十九册民国镇洋县志雍正昭文县第二十册光绪吴江县续志乾隆吴江第二十一册康熙常熟县志第二十二册光绪常昭合志稿第二十三册乾隆震泽县志震泽县志续第二十四册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第二十五册光绪江陰县志第二十六册民国江陰县续志第二十七册乾隆镇江府志(一)第二十八册乾隆镇江府志(二)第二十九册光绪丹徒县志(一)第三十册光绪丹徒县志(二)第三十一册光绪丹阳县志民国应阳县第三十二册嘉庆溧阳县志光绪溧阳县第三十三册民国重修金壇县志光绪溧第三十四册民国高淳县志乾隆句容县第三十五册光绪续纂句容县志第三十六册康熙常州府志第三十七册光绪武進阳湖县志第三十八册光绪武阳志馀第三十九册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第四十册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光宣_ 第四十一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第四十二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二)第四十三册光绪增修甘泉县志(一)第四十四册光绪增修甘泉县志(二)第四十五册道光重修仪徵县志第四十六册嘉庆高郵州志道光续增高第四十七册光绪再续高郵州志民国三第四十八册咸丰重修兴化县志民国续_第四十九册民国宝應县志第五十册道光泰州志泰州新志刊谬民国续泰泰州志第五十一册光绪泰兴县志宣统泰兴县第五十二册光绪通州直隸州志第五十三册民国南通县图志光绪海第五十四册光绪淮安府志第五十五册同汉重修山阳县志民国续第五十六册光绪安东县志民国泗阳县第五十七册民国重修沐阳县志乾隆重第五十八册光绪盱眙县志稿民国宿遷_第五十九册光绪盐城县志民国续修盐第六十册民国阜宁县新志嘉庆东臺第六十一册同治徐州府志第六十二册民国铜山县志第六十三册民国沛县志咸丰邳州志第六十四册嘉庆海州直隸州志道光云第六十五册光绪丰县志光绪睢宁县志第六十六册乾隆江都县志嘉庆江都县第六十七册光绪江都县志民国江都县第六十八册民国泰县志稿浙江府县志辑(全68册)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第一册民国杭州府志. 一第二册民国杭州府志. 二第三册民国杭州府志. 三第四册康熙钱塘县志嘉庆钱塘县志补第五册康熙仁和县志嘉庆余杭县志光绪余杭县志稿第六册光绪富阳县志富阳县新旧志校记富阳县新志补正民国昌化县志第七册宣统临安县志临安县志补第八册光绪严州府志第九册民国建德县志民国寿昌县志第十册光绪於潜县志光绪淳安县志民国遂安县志第十一册康熙萧山县志第十二册光绪嘉兴府志. 一第十三册光绪嘉兴府志. 二第十四册光绪嘉兴府志. 三第十五册光绪嘉兴县志第十六册民国鄞县通志. 一第十七册民国鄞县通志. 二第十八册民国鄞县通志. 三康熙鄞县志第十九册乾隆桐庐县志光绪重修嘉善县志校勘光绪嘉善县志剳记第二十册光绪平湖县志民国平湖县续志第二十一册康熙海盐县志海盐县志补遗光绪海盐县志第二十二册民国海宁州志稿第二十三册光绪桐乡县志第二十四册同治湖州府志. 1第二十五册同治湖州府志. 2第二十六册光绪石门县志光绪乌程县志第二十七册光绪分水县志民国续修分水县志光绪归安县志第二十八册同治长兴县志民国德清县新志第二十九册同治安吉县志道光武康县志第三十册同治孝丰县志雍正宁波府志第三十一册光绪奉化县志民国奉化新志万历秀水县志康熙秀水县志第三十二册民国天台县志稿第三十三册民国象山县志象山县志文存疑第三十四册民国南田县志民国镇海县志镇海县新志备稿第三十五册光绪慈溪县志. 1第三十六册光绪慈溪县志. 2。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目录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目录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①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七年[1668]刊三十二年[1693]增修後印本。

版心书名及大题<真>皆剜补为<徵>。

雍正元年[1723]<仪真>改称<仪徵>,故此本印年雍正元年以後。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她不懂,为何倾尽所有的爱,换来的是百里一族的灭顶之灾。

台下之人仍是一身儒雅白衣,清俊的脸上,就连平日里对她宠溺的笑容都没有变过。

冷逸辰就这样含笑相对,却不肯多说只字片语。

权利?利益?她虽是寒月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她早已与身为寒月帝国帝皇的外公达成协议,她与冷逸辰成婚后,冷逸辰为帝,她为后,她会做好他的贤内助,她从来不是他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他为何要如此对她?冷逸辰仍是气定神闲的坐在不远处,手中的白羽扇仍旧轻摇着,完全不惧百里冰眼中的怒意,只是仿佛没有听到她的问话般,仍一派温和之笑,却坚定的吐出一个字,“杀!”百里冰怒上心头。

手中剑气如虹,眼看便要破势而出,却听到远处传来震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愤然吼声,“冷逸辰,我百里一族与你不死不休!”“噗!”百里冰同一时刻,一口鲜血狂喷而出,心脏之处传来剧痛。

她突的单腿倒下。

是皇帝外公的声音。

百里冰痛苦的闭上眼睛。

果然,冷逸辰在派人围杀她的同时,也对她的皇帝外公与其他族人动手了,看来百里一族今日恐怕难逃灭族之祸了。

她看着惜日对她呵护倍至的爱人,指甲恨得深入掌心,却感觉不到半丝痛意。

血阳残光,打在百里冰的脸上,映红了她的眼,也血洗了她的心。

“冷逸辰,你借我生辰之名,将我百里一族全部聚此,竟是为了灭我全族。

国图陕西旧志目录

国图陕西旧志目录

国图陕西旧志目录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方志丛书)陕西V:yan20180701目录介绍如下:0001安康县乡土志(民国).pdf0002安康县志(嘉庆).pdf0003安塞县志(民国).pdf0004白河县志(光绪民国补修重印本).pdf 0005白河县志(光绪).pdf0006白河县志(嘉庆).pdf0007白水县志(乾隆).pdf0008白水县志(顺治).pdf0009褒城县志(道光).pdf0010褒谷古迹辑略(同治).pdf0011宝鸡县志(民国).pdf0012宝鸡县志(乾隆29年).pdf0013宝鸡县志(乾隆55年).pdf0014保安志略(光绪).pdf0015邠州志(顺治).pdf0016朝邑县后志(康熙嘉庆刻本).pdf 0017朝邑县后志(康熙).pdf0018朝邑县乡土志(光绪).pdf0019朝邑县志(乾隆).pdf0020朝邑县志(正德嘉庆刻本).pdf 0021朝邑县志(正德康熙刻本).pdf 0022朝邑县志(正德清刻本).pdf0023朝邑县志(正德清同义文会刻本).pdf 0024城固县志(康熙光绪刻本).pdf 0025城固县志(康熙).pdf0027澄城县志(嘉靖).pdf0028澄城县志(乾隆).pdf0029澄城县志(顺治).pdf0030澄城县志(咸丰).pdf0031澄城续志(民国).pdf0032淳化县志(乾隆民国20年铅印本).pdf 0033淳化县志(乾隆民国23年铅印本).pdf 0034淳化县志(乾隆).pdf0035大荔县新志存稿(民国).pdf0036大荔县续志(光绪).pdf0037大荔县志(道光).pdf0038大荔县志(乾隆51年).pdf0039大荔县志(乾隆7年).pdf0040定边县志(嘉庆民国石印本).pdf 0041定边县志(嘉庆).pdf0042定远厅志(光绪).pdf0043凤县志(光绪).pdf0044凤翔府志(乾隆).pdf0045凤翔县志(乾隆).pdf0046凤翔县志(雍正).pdf0047佛坪厅志(光绪).pdf0048鄜州志(道光).pdf0049鄜州志(康熙).pdf0050扶风县乡土志(光绪).pdf0051扶风县志(嘉庆).pdf0052扶风县志(顺治).pdf0053府谷县志(乾隆).pdf0054富平县乡土志(清末).pdf0055富平县志(乾隆43年).pdf0057富平县志稿(光绪).pdf0058高陵县乡土志(民国).pdf0059高陵县续志(光绪).pdf0060关中胜迹图志(乾隆).pdf0061韩城县乡土志(光绪).pdf0062韩城县续志(嘉庆).pdf0063韩城县续志(民国).pdf0064韩城县志(乾隆).pdf0065韩城县志(万历).pdf0066汉南纪游(道光).pdf0067汉南续修郡志(民国).pdf0068汉阴厅志(嘉庆).pdf0069汉阴县志(康熙).pdf0070合阳县全志(乾隆).pdf0071横山县志(民国).pdf0072鄠县新志(乾隆).pdf0073鄠县重续志(雍正).pdf0074华阴县续志(民国).pdf0075华阴县志(万历).pdf0076华州志(隆庆民国4年本).pdf 0077华州志(隆庆万历8年增补本).pdf 0078怀远县志(道光民国抄本).pdf 0079怀远县志(道光民国石印本).pdf 0080黄陵县志(民国).pdf0081黄陵志(民国).pdf0082葭县志(民国).pdf0083葭州乡土志(清末).pdf0084葭州志(光绪民国石印本).pdf 0085葭州志(光绪).pdf0086葭州志(嘉庆).pdf0087泾阳县后志(乾隆).pdf0088泾阳县志(道光).pdf0089泾阳县志(康熙).pdf0090泾阳县志(乾隆).pdf0091靖边志稿(光绪民国石印本).pdf 0092靖边志稿(光绪).pdf0093蓝田县志(光绪).pdf0094蓝田县志(嘉庆).pdf0095蓝田县志(雍正).pdf0096类编长安志(元元贞).pdf 0097醴泉县志(崇祯).pdf0098醴泉县志(乾隆).pdf0099临潼县续志(光绪).pdf0100临潼县志(康熙).pdf0101临潼县志(乾隆民国铅印本).pdf 0102临潼县志(乾隆).pdf0103麟游县新志草(光绪).pdf 0104留坝厅志(道光).pdf0105陇州乡土志(光绪).pdf0106陇州续志(乾隆).pdf0107陇州志(雍正).pdf0108洛川县志(道光).pdf0109洛川县志(嘉庆民国铅印本).pdf 0110洛川县志(民国).pdf0111洛川志(顺治).pdf0112雒南县乡土志(光绪).pdf 0113雒南县志(乾隆).pdf0114吕泾野先生高陵县志(嘉靖).pdf 0115略阳县志(嘉靖).pdf0117马嵬志(光绪).pdf 0118郿县志(乾隆).pdf 0119郿县志(宣统).pdf 0120米脂县志(光绪).pdf 0121米脂县志(康熙).pdf 0122米脂县志(民国).pdf 0123沔县志(光绪).pdf 0124沔县志(康熙).pdf 0125沔县志(康熙)1.pdf 0126南郑县志(乾隆).pdf 0127宁羌州志(光绪).pdf 0128宁陕厅志(道光).pdf 0129平利县乡土志(清末).pdf 0130平利县志(乾隆).pdf 0131平民县志(民国).pdf 0132蒲城县新志(光绪).pdf 0133蒲城县续志(康熙).pdf 0134蒲城县志(乾隆).pdf 0135蒲城志(康熙).pdf 0136岐山县志(光绪).pdf 0137岐山县志(民国).pdf 0138岐山县志(乾隆).pdf 0139汧阳述古编(光绪).pdf 0140乾县新志(民国).pdf 0141乾州志稿(光绪).pdf 0142乾州志稿补正(光绪).pdf 0143乔三石耀州志(嘉靖).pdf 0144清涧县志(道光).pdf 0145清涧县志(顺治).pdf0147三水县志(乾隆).pdf0148三水县志(同治).pdf0149三续华州志(光绪).pdf0150三原县新志(光绪民国补刻本).pdf 0151三原县新志(光绪).pdf0152三原县志(乾隆31年).pdf0153三原县志(乾隆48年).pdf0154山阳县志(嘉庆).pdf0155陕西绘舆图图说(光绪).pdf0156陕西绘舆图章程(光绪).pdf0157陕西洛川县乡土志(光绪).pdf0158陕西南山谷口考(同治民国铅印本).pdf 0159陕西南山谷口考(同治).pdf0160陕西商州直隶州乡土志(光绪).pdf 0161陕西通志(康熙)卷01-10.pdf0162陕西通志(康熙)卷11-18.pdf0163陕西通志(康熙)卷19-20.pdf0164陕西通志(康熙)卷21-31.pdf0165陕西通志(康熙)卷32.pdf0166陕西通志(雍正)卷00-12.pdf0167陕西通志(雍正)卷13-25.pdf0168陕西通志(雍正)卷26-37.pdf0169陕西通志(雍正)卷38-50.pdf0170陕西通志(雍正)卷51-62.pdf0171陕西通志(雍正)卷63-74.pdf0172陕西通志(雍正)卷75-87.pdf0173陕西通志(雍正)卷88-100.pdf0174陕西志辑要(道光).pdf0175商南县志(民国).pdf0177神木县志(道光).pdf0178石泉县志(道光).pdf0179绥德直隶州志(光绪).pdf0180绥德直隶州志(光绪)1.pdf0181绥德州直隶州志(乾隆).pdf0182绥德州志(顺治).pdf0183同官县志(民国).pdf0184同官县志(乾隆民国铅印本).pdf0185同官县志(乾隆).pdf0186同州府续志(光绪).pdf0187同州府志(乾隆46年)卷00-32.pdf0188同州府志(乾隆46年)卷33-60.pdf0189同州府志(乾隆6年).pdf0190同州府志(咸丰)卷00-18.pdf0191同州府志(咸丰)卷19-34.pdf0192同州志(天启).pdf0193潼关卫志(康熙).pdf0194潼关县新志(民国).pdf0195潼关县志(康熙民国铅印本).pdf0196潼关乡土志稿(光绪).pdf0197渭南县志(雍正).pdf0198吴堡县乡土志(光绪).pdf0199吴堡县志(道光).pdf0200武功县续志(光绪).pdf0201武功县志(正德道光11年来鹿堂刻本).pdf 0202武功县志(正德道光8年党金衡慎德堂刻本).pdf 0203武功县志(正德道光8年风满楼刻本).pdf 0204武功县志(正德光绪13年刻本).pdf0205武功县志(正德光绪20年刻本).pdf0207武功县志(正德乾隆刻本).pdf 0208武功县志(正德同治12年刻本).pdf 0209武功县志(正德雍正刻本).pdf 0210武功县重校续志(康熙).pdf0211西安府志(乾隆)卷00-28.pdf 0212西安府志(乾隆)卷29-50.pdf 0213西安府志(乾隆)卷51-80.pdf 0214西乡胜迹录(民国).pdf0215西乡县志(康熙).pdf0216西乡县志(民国).pdf0217咸丰初朝邑县志.pdf0218咸宁县志(嘉庆民国铅印本).pdf 0219咸宁县志(嘉庆).pdf0220咸宁县志(康熙).pdf0221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民国).pdf 0222咸阳县乡土志(光绪).pdf0223咸阳县志(乾隆).pdf0224孝义厅志(光绪).pdf0225新续略阳县志(光绪).pdf0226新续渭南县志(光绪民国铅印本).pdf 0227新续渭南县志(光绪).pdf0228兴安府志(乾隆道光刻本).pdf 0229兴安府志(乾隆咸丰刻本).pdf 0230兴安州志(康熙).pdf0231兴平县士女续志(光绪).pdf0232兴平县乡土志(光绪).pdf0233兴平县志(民国).pdf0234兴平县志(乾隆).pdf0235续朝邑县志(万历康熙刻本).pdf0237续华州志(康熙光绪刻本).pdf0238续华州志(康熙).pdf0239续商州志(乾隆).pdf0240续潼关厅志(嘉庆).pdf0241续潼关县志(嘉庆民国铅印本).pdf 0242续武功县志(嘉庆).pdf0243续兴安府志(嘉庆).pdf0244续修大荔县旧志存稿(民国).pdf 0245续修蓝田县志(民国).pdf0246续修醴泉县志稿(民国).pdf0247续修南郑县志(民国).pdf0248续修宁羌州志(道光).pdf0249续修平利县志(光绪).pdf0250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000-016.pdf 0251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017-040.pdf 0252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041-058.pdf 0253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059-086.pdf 0254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087-115.pdf 0255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116-140.pdf 0256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141-163.pdf 0257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164-183.pdf 0258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184-206.pdf 0259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卷207-224.pdf 0260续修商志(康熙).pdf0261续修咸阳县志(道光).pdf0262续耀州志(乾隆).pdf0263洵阳县志(光绪).pdf0264洵阳县志(乾隆同治增刻本).pdf 0265洵阳县志(乾隆).pdf0266延安府志(弘治).pdf0267延安府志(嘉庆)卷01-40.pdf 0268延安府志(嘉庆)卷41-80.pdf 0269延川县志(顺治).pdf0270延长县志(乾隆).pdf0271洋县县志备考(民国).pdf 0272洋县志(光绪).pdf0273洋县志(康熙).pdf0274宜川县志(民国).pdf0275宜川县志(乾隆民国抄本).pdf 0276宜川县志(乾隆).pdf0277宜君县志(雍正).pdf0278永寿县新志(乾隆).pdf0279永寿县志(康熙).pdf0280永寿县志余(嘉庆).pdf0281永寿县重修新志(光绪).pdf 0282榆林府志(道光).pdf0283榆林县乡土志(民国).pdf 0284再续华州志(乾隆).pdf0285增补汧阳志(雍正).pdf0286增续汧阳县志(光绪).pdf 0287长安县志(嘉庆民国铅印本).pdf 0288长安县志(嘉庆).pdf0289长安县志(康熙).pdf0290长安志(宋熙宁光绪刻本).pdf 0291长安志(宋熙宁乾隆刻本).pdf 0292长武县志(乾隆).pdf0293长武县志(宣统民国铅印本).pdf 0294长武县志(宣统).pdf0295镇安县乡土志(光绪).pdf0296直隶邠州志(乾隆民国石印本).pdf 0297直隶邠州志(乾隆).pdf0298直隶商州志(乾隆).pdf0299中部县志(嘉庆民国铅印本).pdf 0300中部县志(嘉庆).pdf0301重修凤翔府志(康熙).pdf0302重修合阳县志(顺治民国抄本).pdf 0303重修合阳县志(顺治).pdf0304重修鄠县志(民国).pdf0305重修泾阳县志(宣统).pdf0306重修略阳县志(道光光绪刻本).pdf 0307重修略阳县志(道光).pdf0308重修汧阳县志(道光).pdf0309重修陕西乾州志(雍正).pdf 0310重修咸阳县志(民国).pdf0311重修延川县志(道光).pdf0312重修紫阳县志(民国).pdf0313盩厔县志(康熙).pdf0314盩厔县志(民国).pdf0315盩厔县志(乾隆).pdf0316盩厔县志(乾隆58年).pdf0317砖坪县志(民国抄本).pdf0318砖坪县志(民国).pdf0319紫阳县新志(康熙).pdf0320紫阳县志(道光).pdf。

_中国行政区划通史_明代卷_陕西_省略__明史_地理志_陕西部分疑误补正_李大海

_中国行政区划通史_明代卷_陕西_省略__明史_地理志_陕西部分疑误补正_李大海

— 8 3 —
第9 长武 县 , 万历十一年三月乙巳以邠 0页: 州宜禄镇置 。 又 《 明神宗实录 》 卷一百三十五 “ 复陕西宜禄镇为长 万历十一年三月乙巳条 : 。 又《 “ 明 史 · 地 理 志》 言: 万历十一年 武县 ” 。是长武县应以邠州 三月以邠 州 宜 禄 镇 置 ” 然 本州地析置 。 明 代 淳 化 县 虽 属 邠 州 所 领 , 此处仍宜作 “ 加上邠州成化十四年四月由所 。 领淳化县析置的三水县 ” 《 又, 明实录 》 记载淳化县析置三水县的 系年 , 存两说 。 一 是 前 引 的 成 化 十 四 年 四 月 另一则是成化十三年九月庚辰 , 据此条 癸卯 , “ 实录云 : 析陕西淳化县复置三水县 …… 时陕 西守臣奏 , 淳化县三十六里在元时为三水县 , 今民稠赋繁 , 道路辽隔 , 请割大义等十六里仍 旧额立一县 , 以分治之 …… 事下户部覆奏 , 从
历史地理 第二十七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 明代卷》 陕西布政司献疑
— — — 兼及 《 明史 · 地理志 》 陕西部分疑误补正 *
李大海
靳润成合著的 《 中国行政区划通 由郭红 、 ( , 复旦 大 学 出 版 社 , 依 史 · 明代卷 》 2 0 0 7 年) 、 《 、 《 、 《 据《 明史 》 明 实 录》 明 会 典》 大明一统 、 《 寰宇通志 》 等史书及大量方志 、 文集 、 笔 志》 记等资料 , 对明代布政司系统和都司卫所以 及总督巡抚设 置 、 辖区的动态变迁进行了详 是目前国内关于明代地方行政区 尽的考证 , 划复原研究领 域 中 , 最为权威和系统的学术 成果 。 是著共分三编 , 第一编由郭红撰写 , 对 明代各 布 政 使 司 及 其 所 属 府 州 县 的 沿 革 过 作了较为 系 统 和 全 面 的 梳 理 。 全 编 以 两 程, 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章 ( 另有概论 、 交阯布政司 , 及明初辽东都司地区的府州县三章 ) 各章下 直隶州为 纲 , 统 以 州 县, 分别叙述各级 以府 、 政区有明一代 沿 革 变 化 的 来 龙 去 脉 , 并对相 应的政区治所今址进行了说明 。 从各章内容 及其叙述顺序推测 , 其依据可能主要来自 《 明 。 史 · 地理志 》 和《 明实录 》 上述各布政 使 司 府 州 县 的 沿 革 过 程 , 纲 目清晰 , 系 统 全 面, 不少论述较之《 明史·地 理志 》 更加清楚 明白, 尤引《 明 实 录》 为 据, 无 疑大大增加了结论的可信程度 。 但或许因为 本编并非两位作者所专攻 ( 第二编都司卫所 , 由郭红撰 写 ; 第 三 编 总 督 巡 抚, 由靳润成撰 , 写) 故也存 在 个 别 问 题 。 诸 如 体 例 不 一 、 叙 述欠妥 、 今地 不 确 、 误 读 史 料 乃 至 考 证 疏 漏, 等等 。 本文兹 以 第 七 章 陕 西 布 政 司 为 例 , 试

中国地方志集成

中国地方志集成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一册道光《济南府志一》※第二册道光《济南府志二》第三册道光《济南府志三》第四册乾隆《历城县志》第五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第六册乾隆《淄川县志》宣统《三续淄川县志》第七册乾隆《博山县志》民国《续修博山县志》第八册民国《临淄县志》光绪《德平县志》民国《德平县续志》第九册光绪《嶧县志》第十册乾隆《德州县志》嘉庆《禹城县志》第十一册光绪《陵县志》民国陵县志《陵县续志》第十二册民国《徳县志》第十三册民国《齐河县志》第十四册民国《济阳县志》第十五册同治《临邑县志》民国《续修临邑县志》第十六册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乾隆《乐陵县志》第十七册民国《商河县志》第十八册宣统《重修恩县志》乾隆《武城县志》道光《武城县志续编》民国《增订武城县志续编》第十九册乾隆《夏津县志》民国《夏津县志续编》第二十册光绪《宁津县志》咸丰《庆云县志》民国《庆云县志》第二十一册咸丰《武定府志一》第二十二册咸丰《武定府志二》光绪《惠民县志》第二十三册民国《阳信县志》第二十四册民国《无棣县志》光绪《利津县志》民国《利津县志续志》第二十五册光绪《霑化县志》民国《霑化县志》第二十六册民国《邹平县志》第二十七册民国《重修博山县志》嘉庆《长山县志》第二十八册民国《新城县志》民国《桓台县志》乾隆《蒲台县志》第二十九册民国《续修广饶县志》乾隆《青城县志》民国《青城续修县志》第三十册民国《乐安县志》康熙《齐东县志》民国《齐东县志》第三十一册咸丰《青州府志一》第三十二册咸丰《青州府志二》第三十三册光绪《益都县图志》第三十四册民国《寿光县志》第三十五册嘉庆《昌乐县志》民国《昌乐县续志》第三十六册光绪《临朐县志》民国《临朐县续志》第三十七册康熙《杞纪》道光《安邱新志》民国《续安邱新志》咸丰《滨州志》第三十八册乾隆《诸城县志》道光《诸城县续志》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第三是九册道光《重修胶州志》乾隆《昌邑县志》光绪《昌邑县续志》第四十册乾隆《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第四十一册民国《潍县志稿二》民国《高密县志》第四十二册民国《增修胶志》第四十三册道光《重修平度州志》民国《平度县续志》第四十四册乾隆《莱州府志》康熙《靖海卫志》乾隆《威海卫志》第四十五册道光《冠县志》乾隆《掖县志》嘉庆《续掖县志》第四十六册道光《再续掖县志》光绪《三续掖县志》民国《四续掖县志》第四十七册同治《即墨县志》顺治《招远县志》道光《招远县续志》第四十八册光绪《登州府志一》第四十九册光绪《登州府志二》同治《黄县志》第五十册道光《重修蓬莱县志》光绪《蓬莱县续志》第五十一册乾隆《栖霞县志》光绪《栖霞县续志》乾隆《福山县志》第五十二册民国《福山县志稿》第五十三册康熙《莱阳县志》民国《莱阳县志》第五十四册光绪《文登县志》同治《重修宁海县州志》第五十五册民国《牟平县志》第五十六乾隆《海阳县志》光绪《海阳县续志》道光《荣成县志》第五十七册光绪《费县志》宣统《蒙阴县志》第五十八册民国《临沂县志》民国《续修临沂县志》光绪《日照县志》第五十九册乾隆《郯城县志》嘉庆《续修郯城县志》道光《长清县志》第六十册民国《长清县志》第六十一册乾隆《沂州府志》嘉庆《莒州志》第六十二册民国《重修莒州志》第六十三册康熙《泰安州志》乾隆《泰安府志一》第六十四册乾隆《泰安府志二》民国《重修泰安县志》第六十五册光绪《肥城县志》嘉庆《平阴县志》光绪《平阴县志》第六十六册民国《东平县志》乾隆《新泰县志》第六十七册民国《莱芜县志》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第六十八册道光《章邱县志》第六十九册光绪《宁阳县志》第七十册光绪《东平州志》第七十一册乾隆《兖州府志》第七十二册光绪《滋阳县志》康熙《邹县志》光绪《邹县志》第七十三册乾隆《曲阜县志》第七十四册民国《续修曲阜县志》光绪《泗水县志》第七十五册道光《滕县志》宣统《滕县续志》民国《续滕县志》第七十六册道光《济宁直隶州志一》第七十七册道光《济宁直隶州志二》咸丰《济宁直隶州续志》民国《济宁直隶州续志》第七十八册民国《济宁县志》万历《汶上县志》康熙《续修汶上县志》光绪《菏泽县志》第七十九册光绪《鱼台县志》光绪《嘉祥县志》咸丰《金乡县志》第八十册乾隆《曹州府志》第八十一册民国《单县志》第八十二册宣统《聊城县志》道光《成武县志》第八十三册道光《巨野县志》民国《续修巨野县志》第八十四册光绪《曹县志》第八十五册光绪《郓城县志》民国《定陶县志》乾隆《东明县志》第八十六册民国《东明县新志》道光《博平县志》光绪《博平县续志》第八十七册嘉庆《东昌府志一》第八十八册嘉庆《东昌府志二》光绪《高唐州志》第八十九册康熙《堂邑县志》民国《清平县志》第九十册民国《茌平县志》第九十一册民国《冠县志》道光《观城县志》第九十二册道光《东阿县志》民国《续东阿县志》民国《东阿县志》第九十三册康熙《阳谷县志》光绪《阳谷县志》光绪《寿张县志》第九十四册康熙《朝城县志》光绪《朝城县志略》民国《朝城县续志》乾隆《临清直隶州志》第九十五册民国《临清县志》光绪《莘县志》。

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研究

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研究

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研究摘要: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是陕西明代佛教艺术遗存的一颗璀璨明珠。

至今为止所发表的材料中, 对蓝田水陆庵诸圣水陆殿内彩塑的题材内容多有研究, 笔者在实物考察的基础上, 对诸家的说法综述, 并进一步分析其图像的含义。

关键词:水陆庵;陕西蓝田;寺观彩塑;近年来,水陆庵彩塑艺术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水陆庵彩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基于此,本文试从文化推广和保护利用的视角对水陆庵彩塑艺术做出分析,以期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1水陆庵明代彩塑的研究现状及图像的含义目前, 水陆庵中精妙的彩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3年—2007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开展的项目“三维扫描及数字化图像制作技术在蓝田水陆庵的应用研究”已经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并在此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影像水陆庵》一书 (文物出版社, 2009年版) 。

北大李凇教授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显示了对水陆庵彩塑艺术的研究兴趣, 曾著有《佛国三千满壁辉——陕西水陆庵明代彩塑艺术》一文 (原载《艺术家》) 1998年第4期) 。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晓春在毕业论文《陕西蓝田水陆庵彩塑之二十四尊神将造像研究》从雕塑风格的角度侧重研究了彩塑中的二十四尊神将造像风格。

2012年西安美院硕士研究生从锐奇毕业论文《陕西蓝田水陆庵“降生”主题壁塑构图初探》中针对北山墙壁塑群中的“降生”主题佛传故事部分从构图方式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当代艺术》.2011.3) 蓝田县水陆庵文管所编印的由樊惟岳、周启民先生合著的《水陆庵》从内部工作人员的视角对于水陆庵方方面面的情况作了详尽的介绍。

此外, 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助理安吉利卡·博切特在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发表了学术报告《陕西明代水陆庵雕刻的图像特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水陆庵的普遍关注。

2 蓝田水陆庵彩塑造型艺术特点2.1线条之书写性回归到历史的原境中,晚明时期佛教塑像式微,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水陆庵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清代关中南北向道路交通研究

清代关中南北向道路交通研究

60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贾淋婕,生于1999年,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史。

基金项目:西北大学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清代关中交通地理研究》;编号:S202010697179。

清代关中南北向道路交通研究*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贾淋婕,聂炜鑫,曲彬滨摘要:清代陕西是沟通华东、西南及西北之枢纽。

清廷以“秦居天下上游”而重视该区交通建设。

经过二百余年建设,形成了以关中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延伸的七条主要道路和众多小路分支,其中南北向道路主要有三条,北通延安、榆林,东南达商洛、荆楚,西南连汉中、四川。

研究南北向道路的建设发展历程、承担的功能等方面,可以更深刻体会关中及所沟通地域的城市经济,同时也可以管窥王朝政策对道路建设和道路配置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关中盆地;道路;驿站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1-0060-0003关中自古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至清代,清政府出于控扼西北的需要,对关中地区的道路建设尤为重视,广设铺递、驿站,东西横贯关中盆地,西连甘青,东达中原。

而南北走向亦有通过连云栈道北上直达榆林边墙。

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道路交通史以及商路的研究,缺乏从历史交通地理的角度分析道路的走向、兴衰,并研究其变化的自然、社会原因。

此前我们已经针对清代关中东西向交通道路做了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清代三个时期的《陕西通志》,从历史交通地理学角度,在梳理关中盆地南北向驿站与道路变化的基础上,研究清代关中地区南北向道路的建设和发展。

一、沟通陕南等地的四川官路四川官路关中段地势平坦,呈东西走向,其起于西安府长安县,西50里至咸阳县,西南行50里至兴平县,兴平县向西90里至武功,向西60里至扶风县后西行60里至岐山县,后向西50里至凤翔县,凤翔县西南90里经宝鸡县。

其驿站及马匹马夫配置具体如表1。

宝鸡陈仓驿向南过大散关后进入“连云栈道”,道路逐渐崎岖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01-02乾隆西安府志/(清)舒其绅修;(清)严长明纂熙宁长安县志/(宋)宋敏求纂;(元)李好文绘;(清)毕沅校嘉庆长安县志/(清)张璁贤修;(清)董曾臣纂
03嘉庆咸宁县志/(清)高廷法,(清)沈琮修;(清)陆耀遹,(清)董祐城纂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翁柽修;宋联奎纂
04乾隆鄠县新志/(清)汪以诚修;(清)孙景烈纂民国重修鄠县志/张云程,赵葆真修;吴继祖纂乾隆咸阳县志/(清)臧应桐纂修道光续修咸阳县志/(清)陈尧书纂修
0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刘安国修;吴廷锡,冯光裕纂
06乾隆兴平县志/(清)顾声雷修;(清)张埙纂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王廷珪修;张元际,冯光裕纂嘉靖高陵县志/(明)吕柟纂修光绪高陵县续志/(清)程维雍修;(清)白遇道纂
07乾隆泾阳县志/(清)葛晨纂修道光重修泾阳县志/(清)胡元煐修;(清)蒋湘南纂宣统重修泾阳县志/(清)刘懋官修;(清)宋伯鲁,周斯亿纂
08嘉靖重修三原志/(明)张信纂修乾隆三原县志/(清)刘绍攽纂修光绪三原县志/(清)焦云龙修;(清)贺瑞麟纂
09乾隆盩厔县志/(清)杨仪修;(清)王开沃纂民国盩厔县志/庞文中修;任肇新,路孝愉纂隆庆淳化志/(明)罗廷绣纂修乾隆淳化县志/(清)万廷树修;(清)洪亮吉纂
10乾隆醴泉县志/(清)蒋骐昌修;(清)孙星衍纂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张道芷,胡铭荃修;曹骥观纂民国邠州县新志稿/刘必达修;史秉贞等纂乾隆三水县志/(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孙星衍纂同治三水县志/(清)姜桐罔修;(清)郭四维纂
11-12宣统长武县志/(清)沈锡荣修;(清)王锡璋纂光绪永寿县志/(清)郑德枢,(清)赵奇龄纂光绪乾州志稿/(清)周铭旂纂修光绪乾州志稿补正/(清)周铭旂纂民国乾线新志/续俭,田屏轩修;范凝绩纂
13嘉靖渭南县志/(明)南大吉纂修道光重辑渭南县志/(清)何耿绳修;(清)姚景衡纂光绪新续渭南县志/(清)严书麟修;(清)焦联甲纂
14乾隆富平县志/(清)吴六熬修;(清)胡文铨纂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清)刘锟修;(清)田兆岐纂
15乾隆临潼县志/(清)史传远纂修光绪临潼县续志/(清)安守和修;(清)杨彦修纂民国临潼县志/邓长耀纂修
16-17雍正蓝田县志/(清)郭显贤原本,(清)李元升增修;(清)李大杰增纂光绪蓝田县志/(清)吕懋勋修;(清)袁廷俊纂民国续修蓝田县志/郝兆先修;牛兆濂纂
18-19咸丰同州府志/(清)李恩继,文廉修;(清)蒋湘南纂光绪同州府续志/(清)饶应祺修;(清)马先登,(清)王守恭纂
20道光大荔县志/(清)熊兆麟纂修光绪大荔县续志/(清)周铭旂修;(清)李志复纂民国续修大荔县旧志存稿/陈少岩,聂雨润修;张树枟,李泰纂民国大荔县新志存稿/聂雨润修;李泰纂
21正德朝邑县志/(明)王道修;(明)韩邦靖纂万历续朝邑县志/(明)郭宝修;(明)王学谟纂康熙朝邑县后志/(清)王兆鳌修;(清)王鹏翼纂乾隆朝邑县志/(清)金嘉琰,朱廷模修;(清)钱坫纂咸丰初朝邑县志/(清)李元春纂民国平民县志/杨瑞霆修;霍光缙纂
22乾隆郃阳县志/(清)席奉贤,(清)孙景烈纂乾隆澄城县志/(清)戴治修;(清)洪亮吉,孙星衍纂民国澄城县附志/王怀斌修;赵邦楹纂
23隆庆华州志/(明)李可久修,(明)张光孝纂康熙续华州志/(清)冯昌奕修,(清)刘遇奇等纂乾隆再续华州志/(清)汪以诚修,(清)史萼纂光绪三续华州志/(清)吴炳南修,(清)刘域纂
24乾隆华阴县志/(清)陆维垣,(清)许光基修;(清)李天秀等纂
25民国华阴县续志/米登岳修;张崇善,王之彦纂
26康熙蒲城县志/(清)邓永芳修;(清)李馥蒸纂乾隆蒲城县志/(清)张心镜修;(清)吴泰来纂光绪蒲城县志/(清)李体仁修;(清)王学礼纂乾隆白水县志/(清)梁善长纂修
27乾隆韩城县志/(清)傅应奎修;(清)钱坫纂嘉庆韩城县续志/(清)冀兰泰修;(清)陆耀遹纂民国韩城县续志/赵本荫修;程仲昭纂嘉靖耀州志/(明)李廷宝修;(明)乔世宁纂乾隆续耀州志/(清)汪灏修;(清)钟麟书纂乾隆同官县志/(清)袁文观纂修
28民国同官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纂
29康熙潼关卫志/(清)唐咨伯修;(清)杨端本纂嘉庆续修潼关厅志/(清)向淮修;(清)王森文纂民国潼关县新志/罗传甲修;赵鹏超纂乾隆商南县志/(清)罗文思纂修
30乾隆直隶商州志/(清)王如玖纂修乾隆续商州志/(清)罗文思纂修乾隆镇安县志/(清)聂焘纂修乾隆雒南县志/(清)范启源纂修;(清)薛馧订正
31乾隆凤翔府志/(清)达灵阿修;(清)周芳炯,高登科纂
32乾隆宝鸡县志/(清)许起凤修;(清)高登科纂民国宝鸡县志/(清)邓梦琴原本;(清)曹骥观续修;(清)强振志续纂光绪孝义厅志/(清)常毓坤修;(清)李开甲等纂
33光绪岐山县志/(清)胡升猷修;(清)张殿元纂民国岐山县志/田惟均修;白岫云纂
34嘉庆扶风县志/(清)宋世荤,(清)吴鹏翱,(清)王树棠纂康熙麟游县志/(清)吴汝为修;(清)刘元泰纂光绪麟游县新志草/(清)彭洵纂修道光重修汧阳县志/(清)罗曰璧纂修光绪增续汧阳县志/(清)焦思善修;(清)张元璧,(清)王润纂
35宣统郿县志/(清)李带双原本;(清)沈锡荣增补
36正德武功县志/(明)康海纂;(清)孙景烈评注雍正武功县后志/(清)沈华修;(清)崔昭等纂嘉庆续武功县后志/(清)张树勋修;(清)王森文纂光绪武功县续志/(清)张世英修;(清)巨国桂纂光绪凤县志/(清)朱子春修;(清)段树霖纂道光增修怀远县志/(清)苏其照原本;(清)何丙勋增补
37康熙陇州志/(清)罗彰彝纂修乾隆陇州续志/(清)吴炳纂修光绪靖边县志稿/(清)丁锡奎修;(清)白翰章,(清)辛居乾纂雍正神木县志/(清)佚名纂修道光神木县志/(清)王致云修;(清)朱壎纂;(清)张琛增补
38康熙延绥镇志/(清)谭吉璁纂修道光榆林府志/(清)李熙龄纂修
39嘉庆定边县志/(清)黄沛修;(清)江廷球纂;(清)宋谦增辑民国横山县志/刘济南,张斗山修;曹子正纂;曹思聪续纂
40嘉庆葭州志/(清)高珣修;(清)袭玉麟纂民国葭县志/(清)陈琯修;(清)赵思明纂
41乾隆府谷县志/(清)郑居中,麟书纂修;(清)胡文铨纂乾隆绥德州直隶州志/(清)吴忠诰修;(清)李继峤纂光绪绥德直隶州志/(清)孔繁朴修;(清)高维岳纂
42-43道光清润县志/(清)钟章元修;(清)陈第颂等纂道光吴堡县志/(清)谭偊纂修民国安塞县志/安庆丰修;郭永清纂康熙米脂县志/(清)宁养气纂修光绪米脂县志/(清)李炳莲修;(清)高照煦纂;(清)高增融校订民国米脂县志/严建章,高仲谦等修;高照初纂
44嘉庆重修延安府志/(清)洪蕙纂修
45道光安定县志/(清)姚国龄修;(清)米毓章纂咸丰保安县志/(清)彭瑞麟修;(清)武东旭纂光绪保安县志略/(清)侯昌铭纂修乾隆宜川县志/(清)吴炳纂修康熙洋县志/(清)邹溶修;(清)周忠纂光绪洋县志/(清)张鹏翼纂修道光西乡县志/(清)张廷槐纂修
46民国宜川县志/余正东纂修,黎锦熙校订
47道光重修延川县志/(清)谢长清纂修乾隆延长县志/(清)王崇礼纂修民国延长县志书/延长县公署纂修道光鄜州志/(清)吴鸣捷修,(清)谭瑀等纂嘉庆洛川县志/(清)刘毓秀修;(清)贾构纂
48民国洛川县志/余正东修;黎锦熙,吴致勋纂
49嘉庆续修中部县志/(清)丁瀚修;(清)张永清等纂民国黄陵县志/余正东修;吴致勋纂雍正宜君县志/(清)查遴纂修;(清)沈华订正
50民国汉南续修郡志/(清)严如熤原本;(清)杨名飏续纂
51乾隆南郑县志/(清)王行俭修;(清)余孔捷纂民国续修南郑县志/郭凤洲,柴守愚修;刘定铎等纂道光褒城县志/(清)光朝魁纂修康熙城固县志/(清)王穆纂修
52道光续修宁羌州志/(清)张廷槐纂修光绪宁羌州志/(清)马毓华修;(清)郑书香,曹良楷纂康熙沔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光绪沔县志/(清)孙铭钟,罗桂铭修;(清)彭龄纂道光重修略阳县志/(清)谭瑀修;(清)黎成德等纂光绪新续略阳县志/(清)桂超修;(清)侯龙光纂道光留坝厅志/(清)贺仲瑊修;(清)蒋湘南纂
53光绪定远厅志/(清)余修凤纂修光绪佛坪厅志/(清)刘煐纂修民国佛坪县志/张机高纂修嘉庆安康县志/(清)郑谦修;王森文纂乾隆平利县志/(清)黄宽纂修光绪续修平利县志/(清)杨孝宽修;(清)李联芳等纂
54乾隆兴安府志/(清)李国麒纂修嘉庆续兴安府志/(清)叶世倬纂修康熙汉阴县志/(清)赵世震修;(清)江泽延纂嘉庆汉阴厅志/(清)钱鹤年修;(清)董诏纂
55乾隆洵阳县志/(清)邓梦琴纂修光绪洵阳县志/(清)刘德全修;(清)郭焱昌,(清)姜善继纂嘉庆白河县志/(清)严一青纂修光绪白河县志/(清)顾騄修;(清)王贤辅,(清)李宗麟纂
56-57道光石泉县志/(清)舒钧纂修道光宁陕厅志/(清)林一铭修;(清)焦世官,
(清)胡官清纂道光翠¤县志/(清)陈仅,(清)吴纯修;(清)施鸣銮纂民国重修翠¤县志/杨家驹修;陈振纪,陈如墉纂民国砖坪县志/佚名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