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科技事业管理
第六章 科技事业管
2、多元分散型的科技管理体制
特征:决策机构多样化;管理部门分散化;计划管理 与自由研究并举;主要通过法律与经济的手段进行管 理;企业是应用技术研发投资主体 典型国家:美国 优点:科学研究自由活跃;大学与企业的作用得以充 分发挥;研究成果与市场结合密切 缺陷:国家科技战略容易受政府首脑个人影响;科技 研发经费的分散化使科技资源不容易集中于重要的科 技项目
1、科技的涵义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统称。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 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 展出来的技能和操作方法,包括相应的工具和装备。 科学与技术相互区别: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发展规 律。 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科学与技术逐步融合,界限 模糊,形成科技的概念。
2、科技活动的涵义
三、科技管理体制及其不同类型
科技管理体制的涵义 多元分散型的科技管理体制 集中协调型的科技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型的科技管理体制 思考与讨论
1、科技管理体制的涵义
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制 度的总称 科技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企业、研发机构 以及其他主体在科技活动中的权限与职能的划分;依 据这一点,区分了科技管理体制的不同类型: 多元分散型 集中协调型 集中统一型
4、科技管理的重要意义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以高新技术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生 产力的生产关系 把握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 现代科技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大科技,没有高水平的 科技管理,就没有高水平的、方向正确的科技发展 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全 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事业管理第5章-科技事业管理
本章重点
• 科技管理的含义 • 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不同类型科技管理体制的比较 • 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 • 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
壹
科技与科技管理
科技的内涵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统称。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任 务是认识世界,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技术: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科学原理而发展起 来的各种技能与操作方法。广义技术包括生产工 具和工艺装备与设备以及指导实践和从事生产实 践的全部知识。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贰
科技管理体制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英、德、法) 也称为分散与集中相协调型科技管理体制,是介于 多元分散型和高度集中型之间的一种中间类型。 主要特点: 第一,政府主导、分散管理 英国政府宏观科技管理模式主要扮演推动者角色, 英国科技管理部门不设立公立研究机构,而是通过 七个研究理事会进行管理和经费支持。研究理事会 接受科技办公室研究理事会总司长的领导
管理的统筹性与权威性 • 改革和调整国家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 • 革新研发体制与模式 • 加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与实施
贰
科技管理体制
改革国家科技管理体系,强化中央政府对科技管 理的统筹性与权威性 1988年: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8年:科学技术处升为科技部 1999年: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4年:科技部长升为副总理级 2008年:成立教育科学技术部和知识经济部 2013年:成立未来创造科学部
壹
科技与科技管理
加强科技管理的意义 第一,加强科技管理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新技术革 命的需要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呈现网络化展开的新局面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和技术联系日益紧密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 科技事业管理
1、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及科技事业 产品的性质
(1)科技事业活动类别 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和以满 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科技活动 思考:谈谈你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_
1、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及科技事业 产品的性质
具体:A基础科学研究 B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C应用技术研究 D公益性研究和其他公益性活动及技术推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 家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2%,GDP仅占世界的5%,而美国人口 仅占世界的4.6%,GDP却占世界的28.1(2005年)。美国的 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位,但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在世界第129位。 “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 90%以上由外资企业出口,如2005年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占中国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7.4%。中国出口企业拥有自有商标的不 到20%,占出口额不足10%。换句话说,90%的出口商品是“贴 牌”商品(贴外国品牌)。2006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中,中国 一个也没有;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也只占12个靠后的位置。
科技实力中等水平
中国研发投入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在国际上的 地位低于其经济产出的地位。2001年,中国研究开发投入总额为 125.6亿美元,不及韩国的一半,是美国二十五分之一。我国的研发投 入占GDP比重仅有1.23%(2004年),创新型国家至少占2%,美、 日等发达国家占3%左右。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有30%, 创新型国家在70%以上,美、日等发达国家在80%以上。我国对外技 术依存度高达50%,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创新 型国家在30%以下,美国仅有5%。 我国获得(美、欧、日)三方专利数占世界比例无足轻重,创新型国 家要求占绝大多数。国际高新技术领域基本上被发达国家垄断,如生 物工程领域的世界专利,美国拥有59%,欧洲拥有19%,日本拥有 17%,其他国家仅有5%;在人类DNA排序方面的专利,美国拥有40%, 欧洲拥有24%,日本拥有33%,其他国家仅有3%。中国一年的发明专 利申请量只相当于日立或索尼一个公司,而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 索尼公司是中国全国的16.66倍。我国除在航天、大型计算机等少数 领域有一定优势外,多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整体科技实 力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军队文职】《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军队文职】《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点总结【大纲】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管理科技事业与科技事业产品;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科技事业管理的内容;科技管理体制。
二、教育事业管理教育事业与教育事业产品;教育事业管理的概念;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教育事业管理体制。
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与卫生事业产品;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卫生事业管理体制。
第二章I公共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管理(一)科技事业与科技事业产品1.科技事业【(1)科技事业的概念】科技事业是指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由政府和公共部门主导的科技活动。
【广义的科技事业】包括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有组织、有系统开展的活动。
【(2)科技事业的分类】1【研究与发展】①科技活动的核心,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②其中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1【科技教育与培训】培养具有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1【科技服务】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1【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1)基础科学研究。
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3)应用技术研究。
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直接针对现实的尤其是企业的需要,产品比较容易商业化,并通过市场方式提供(4)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主要指涉及公众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运用和推广11按照目的和功能分类】(1)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2)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2.科技事业产品【(1)科技事业产品的分类】11基础科学研究概念】主要是指针对自然科学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11基础科学研究特点】①研究成果是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需的,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②但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商品化,无法推向市场[(3)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1【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①基础研究产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品、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产品一般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②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而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1【外部性】即外部收益性,体现在基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被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应用时,会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巨大促进。
公共事业管理中体现科技事务管理的例子
公共事业管理中体现科技事务管理的例子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深刻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包括公共事业管理领域。
科技事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的例子出发,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中科技事务管理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
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科技事务管理的例子。
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监控摄像头等,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监控交通状况,根据车流量和交通需求进行智能调度,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交通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城市交通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2. 电子政务评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评台已经成为了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政府部门通过建设电子政务评台,实现了政务信息的数字化、上线化,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便利性。
市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评台进行各项政务服务,如申办证件、查询政策、办理事务等,极大地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约了时间成本。
在科技事务管理的理念下,电子政务评台还能够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科技事务管理的例子。
通过引入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技术,医院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诊疗流程的智能化控制、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等功能。
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为医疗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另外,医院信息化建设还能够实现医患互动,提高了医患交流的效果,增强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4. 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科技事务管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地环保部门通过建设环境监测与治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如大气污染、水质情况等,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通过引入遥感技术、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监测系统可以全面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实现环境数据的全网采集。
公共事业-第四章科技管理
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分散管理 第二,分工有序,协调合作 第三,管理方式,灵活多样
(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型科技管理体制 的优点
一是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二是注意了管理权限的下放,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协调,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各类管 理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因而能够实现科技 的快速发展。
当时的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 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
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 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 突出重点”的方针
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 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 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 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 目标:
⒉科技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⒊科技管理的长远性和预见性
(二)科技管理的原则 ⒈系统性原则 ⒉前瞻性原则 ⒊能级性原则 ⒋协作性原则 ⒌综合平衡原则
案例: 863计划 863计划的由来、战略意义和宗旨 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
星球大战计划)
随后出现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
四、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一)各国都制定有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 科技管理有法可依
(二)各国都设立有科技主管部门对国家 科技活动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三)各国都形成政府主导,产学研相互 协调的科研体制
(四)各国都有完整的科研计划和严格的项 目管理制度
第三节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及完善 一、建国后我国科技体制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型的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管理体制。
一、现代社会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 和基本内容
• 文化事业活动是公众满足自身娱乐和精神需 求的活动。在现代社会,公众对文化事业活 动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事业活动的内容也 日益丰富,样式也日趋繁多。大致分为公益 性文化活动和营利性文化活动两大类别。
• (一)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公 益性文化事业活动
第二节 教育事业管理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 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一定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 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但这种非排他性的产 生必须以保证教育效果为条件。 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的增加,产 生了教育的总成本与投入,质量的矛盾。 2、教育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教育是 一种具有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内部收益;受教育者增加了知识、掌握了技 术,提高了适应社会、获取工作和较高报酬的能 力。 外部收益:通过培养受教育者,解决了社会 发展的需求。
2、教育活动的类别划分
A、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目标的教育活动 即为保证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社会成员必
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 B、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企业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活动 第一、这里的个人需要包括:一是个人和家庭
公共事业管理科技事业管理
+ 1.2.1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 1.2.2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本质是技术开发、推广和使用部门以及其 他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协作网络,其目的 是要协调各个技术创新相关单位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实 现国家国家创新资源的优化配合,促进国技术进步和创新,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创新 与扩散的协作网络一般是以一种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的。 这一协作网络的参与者或称行为主体既有公有部门也有私 有部门,不仅包含大学、科研机构,还包括政府、企业和 中介机构等。在这一系统网络中,不仅包含技术创新这一 核心要素,也包含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这些 创新相互支持,相辅3; 完善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的对策 (1) 深化改革,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
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和主体
(2) 科技发展政策的制定主体应当进行必要的扩展,将企业、
尤其是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纳入进来,在必要时将公 民个人纳入进来,形成社会化的决策主体
(3) 对当前学科体系和科研资助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新
科技事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哪几类? 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有哪些? 如何不断完善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管理? 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如何建设我国的国家创新 体系? + 什么是科技发展社会化?科技发展社会化对科技 事业管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 如何完善我国的科技事业社会化管理.?
+ + + +
+ 建设历程回顾
(1)孕育阶段(1949—1978年)。 (2) 萌芽阶段(1978—1998年)。 (3) 初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 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仍旧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发展成熟,科技 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创新体系内部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仍不够紧密。 (2) 国家创新体系的外部环境供给相对不足。 (3) 国家创新体系产出能力不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四章科技管理
2021/1/14
4
第一节 科技管理的内涵
二、科技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一)科技管理的职能 (二)科技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2021/1/14
5
第一节 科技管理的内涵
三、科技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一)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 (二)科技管理的原则
2021/1/14
6
第一节 科技管理的内涵
四、加强科技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二)是实现科技“兴国、富国”的需要 (三)是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需要 (四)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2021/1/14
7
第二节 各国科技管理体制比较
一、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及模式
(一)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的特点 (二)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的优点 (三)多元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的局限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基本现状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 (三)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推进
改革
2021/1/14
14
本章思考题
1.科技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2.试述科技管理的内容、特点和主要原则。 3.加强科技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4.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5.中国传统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病主要有哪些? 6.现在中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
报.2006-6-16)
案例2: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
1.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体制改革途径有哪些? 2.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体制改革的阻力有哪些? 3.如何更好的保障我国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资料来源:刘志伟、李胜瑭:《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科技网/special/2012kjcxdh.htm ,2012年7月 5日访问。)
公共事业管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这套科技体制建立的背景:我国处于被西方敌对国 家包围的封闭状态,有联系的比较先进的国家就是苏联 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整个政治、经济体制都是以 苏联的体制为“样本”建立的。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建立
这套科技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在管理亡采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中 型模式。这种科整体制在20世纪50、60年代具有一定的 优势,便于打破国际势力的封锁,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政府主导,即在研究与开发投入和重大科技 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基本处于从属 地位。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式的科技管理体制下, 建立的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 科技结构,其特点是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和任务,带 动技术的转移。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弊端
2、科研与生产相脱离,“两张皮”现象严重 科研组织的工作任务完全由国家以计划形式管理, 科技活动完全游离于社会经济活动之外,结果是:一方 面,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经济效益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也不能成为专门 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之间难以形 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国家有限的 科技研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研究资源的 浪费。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南京“中央”研究院、北 平研究院,加上为数不多的大学,就是全国的科技机构。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 平研究院以及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 科学院。在1956年国务院学科规划委员会成文之前,中 国科学院不仅是全国最高学术中心,也同时承担了全国 科技管理中心的职责。
科技事业单位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
科技事业单位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科技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科技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其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科技事业单位的特点科技事业单位是为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 使命导向:科技事业单位的使命是为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发展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
2. 高度专业化:科技事业单位集中了一批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3. 长期稳定性:科技事业单位通常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运作机制,能够给予科研人员相对稳定的研究环境和经费支持。
二、科技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人才流失:由于科技人员的流动性增加,科技事业单位容易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2. 市场导向:科技事业单位需要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组织效率:科技事业单位由于传统的部门化管理模式,存在沟通效率低、决策缓慢等问题。
三、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科技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
以下是一些创新模式的探索:1. 强化人才管理:科技事业单位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用,建立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率。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事业单位应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3. 强化项目管理:科技事业单位应建立灵活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项目执行能力,以应对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创新组织形式:科技事业单位可以尝试引入平台化组织形式,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科研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5. 加强信息化建设:科技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人才协同的效率,加速科研进程和技术创新。
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
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科技的进步为公共事业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公共事业的发展。
首先,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政府部门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公众意见和反馈信息,了解民众的需求和诉求,便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同时,科技还可以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道路流量的监测和调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此外,科技还可以简化和自动化行政管理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再次,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创新和优化。
通过科技创新,政府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服务,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例如,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开展在线办事服务,如电子证照、网上申报等,方便公众办理事务,节省时间和精力。
最后,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公共安全和风险防控能力。
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各类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和应对。
例如,在城市安全管理中,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安全状况,迅速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科技还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政府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制定,降低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类风险。
综上所述,科技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对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 科技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PPT课件
第二节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一、国家创新体系
–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
•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 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 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 机构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 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 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 三、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的完善
– (一)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现存的问题 – 2.科技发展政策中,对原创性鼓励不足,创新领域没
有相应支持 – 3.科技发展政策中,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不足
第三节 科技发展政策管理
• 三、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的完善
– (一)我国科技发展政策现存的问题 – 4.科技发展政策体系分割,决策主体各自为政
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 (4)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 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
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 和研究等; • 技术推广主要是指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 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 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 所谓市场提供,就是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 而且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价格,即让市场通过对这一 科技产品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来决定其价格补偿程度,其价 格的高低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
第一节 科技事业管理概述
• • 二、科技事业管理 • (二)科技事业管理的内容
– 2.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 – (1)技术商品的管理 – 技术商品是整个技术市场活动的核心,技术商品管理的状况直
• 二、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讲-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科技事业管理
三、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的问题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 内在机制问题
2
科技工作的宏 观调控问题
1
5
科技政策研究 与落实问题。
科技投入问题
3
4
科技人员管 理问题
四、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
1.调整科技管理政策和措施,落实“稳住一 头”。
落实“稳住一头”,即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高 技术研究,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和国防事业长 远发展的重大研究开发。
1.改变科技工作的运行机制,发展了多种形 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
2.改革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扩大了科研单 位自主权;
3.改革科技人员的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了专 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4.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又提出了“稳住一头, 放开一片”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方 针。
科学技术必须同科学的社会管理相结合, 也就是“科技加管理”,才能促进科技、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更 快、更好地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第二节 科技管理
一、科技管理的内容 确定并贯彻科技发展方针和战略; 制定并实施规划和计划; 出台并执行科技政策和法规、实行科技体制改革; 以及科研机构的设备和布局; 课题项目的确定和实施; 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广; 科技经费的筹集和分配、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的
第七讲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
之 科技事业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 了解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 熟悉科技管理的模式;
掌握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改革的经验 以及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科技支撑发展,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的科技
一、 现代科技的综合化
现代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呈现 出综合化发展趋势
公共管理事业体系下政府自然科学科技管理定位
摘要:政府在开展科学科技管理的活动中,须严格遵循科学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则。
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究公共管理事业体系下政府自然科学科技管理定位。
关键词:公共管理事业;政府;自然科学;科技管理现阶段,为了进一步的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任务实现,必须从中央入手到各个地方的政府,都要重视对科学技术的管理。
在传统对科学技术管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管理和研究是从科学技术活动的层面上开展的。
科技管理主要从微观层面上开始,再到中观,而后到宏观层面上,这样的过程经常会出现科技论科技的效果,不能够在广阔的角度上对政府科技管理进行审视,造成在宏观层面上对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科学管理活动宏观定位不明确。
一、政府自然科技管理活动(一)政府管理概念公共管理事业主要是指公共事务的各项管理活动过程,公共事务的各种管理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内所有的成员共同地对有关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是作为一种社会化事物,更是社会化流程。
自然科学科技管理的重要性:公众所想要努力追寻的公共利益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它不仅能改善政府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还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产值,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它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劳动者和全民族的素质,还可以推动现代国防发展,增强国防力量。
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工业农业和国防事业等,均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也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本身无法控制其影响方向,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也可能危害社会,政府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必须对之进行管理,促使其向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了政府的运行职能的效率,还逐渐融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当中,从而渗入政府的基本职能范围,成为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对象,科学技术管理也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
政府管理具体体现在一定的社会活动共同体,对群体中内部的成员进行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物品的管理,有以下几个层面上的特征:1.社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贴、 税减免
应用科学研究
科学 技术 产品
公共生产 私人生产
私人投资
的 提 供 政 策
2 科 学 技 术 产 品
公共 提供
公共财政支撑,无偿或 者基本无偿
政府补贴的方式,使生产者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推广
2.继续促进科研机构转换机制,落实“放开 一片”。 3.继续深化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的改革。
五、 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
进一步完善 科技法制建设 继续完善和发 展技术市场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开发体系
思考题: 1.科技事业管理涉及哪些内容? 2.试分析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3.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各有什么特 点? 4.简述美、日、韩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 5.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6. 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应我国科技事业管理?
科学技术必须同科学的社会管理相结合, 也就是“科技加管理”,才能促进科技、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更 快、更好地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第二节 科技管理
一、科技管理的内容 确定并贯彻科技发展方针和战略; 制定并实施规划和计划; 出台并执行科技政策和法规、实行科技体制改革; 以及科研机构的设备和布局; 课题项目的确定和实施; 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广; 科技经费的筹集和分配、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的 配置等等。
基础科学研究 通常所说的科学研究,主要是指自然科学 中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要回答的是“是什么”、 “为什么”,它提供的是物化的可能,是 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发明 或技术研究的先导; 特点:其研究成果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 现商品化,无法推向市场,但又是社会生 存与发展必需的东西。
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 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
公益性研究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 技术推广主要是指涉及到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 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相当程度上,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都属于技术
1、只有政府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
性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一、政府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科学 研究的保证作用,首先是科学研究所具有 的外部性的需求;
第二、政府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科学
研究的保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科 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的需求。
2、只有政府才能保障科学技术成果的生产
三、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的问题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 内在机制问题
2
科技投入问题
3
科技工作的宏 观调控问题
1 4 5
科技人员管 理问题
科技政策研究 与落实问题。
四、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
1.调整科技管理政策和措施,落实“稳住一 头”。
落实“稳住一头”,即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高 技术研究,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和国防事业长 远发展的重大研究开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关注和要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 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其中,除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可以归为软科学的 行为科学研究和微观经济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企业 等应用外,更主要的是公众整体的和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研究; 基本特点: 其研究的结果关系到整个公众的利益和全社会; 价值巨大; 其价值通常难以量化; 且与企业的营利活动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可能市场 化。
混合 提供
市场 提供
使用者提供,市场价格
(二)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 第一、技术商品的管理 一是技术商品的鉴定; 二是对专利商品转让的管理; 三是对许可证贸易的管理; 四是对技术商品价格的管理——技术价格 的形成进行引导、监督和调整;
第二、技术市场参与者的管理
一是对技术出让方的管理,主要是审查转让技术 权益的合法性,即技术商品的所有权和持有权。 为此,需要根据专利法等,分清专利技术权益和 非专利技术权益,以及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 关系; 二是对技术受让法的管理,主要是使其严格信守 技术转让或技术实施合同; 三是对技术中介方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资格及经 营服务范围进行管理,中介机构具有经营和管理 服务的双重身份; 四是技术合同管理,主要是技术商品的交易必须 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如《合同法》等,订立书面 合同,按照合同进行技术商品的交易的实施。
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化的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和国家所大力发展的 事业
一方面,大科学兴起,科学技术研究从较分散 的个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发展成为 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需要强大的社 会支持。
小结: 从现代科技发展的综合化、社会化趋势中, 可以看出,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社 会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
二、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 1.调整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搞活微观自主经营; 2.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科 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研究对资金、设备 和人才的要求数量大、质量高,往往非一国的 财力、物力和人力所能胜任,各国都十分重视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应用技术研究
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就其特性而言,即通常所说的技术发明活动,它
是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
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究提供的物化可能 变为现实。 特点: 直接针对现实的尤其是企业的需要; 产品比较容易商业化,并通过市场方式提供。
2、科技事业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 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公益性 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外部性高于应用技术研 究的外部性
四、政府在科技事业发展中作用 基础性研究等方面必须由政府直接负责, 虽然应用开发性研究中政府不应该具体涉 足,但应用性研究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和 提供也与政府密切相关。
三、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
对科研机构实 行分类管理 加强企业科研开 发能力
稳步增加科技投入
切实做好人才的 培养和使用工作
第四节 我国科技管理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1. 高度集中型的科技管理模式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我 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政治路线和计划经 济体制,科技工作自然也按苏联、东欧模式,建 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型管理体 制。 (1)科技管理权力集中; (2)科技计划约束性强; (3)科技经费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 (4)科技管理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
研究或技术发明的范畴,难以实现或不能市场化。
(二)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 第一、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 的科技活动——应用技术研究;
第二、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 科技活动——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 究和技术推广,以及公益性研究 .
三、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 1、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VS一定的的非排他 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基础研究产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品、 公益性和技术推广产品 :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 ; 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具有一定的非排他 性,而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二、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既可以按 其研究的性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其活动 的目的和功能进行划分。
(一)现代科技事业活动从研究本身的性 质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应用技术研究; 第四、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第三节 国外科技管理 一、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 (一)美国(多元分散型) 1.美国科技管理的特点: 组织上的多元化; 计划管理与自由研究相协调;
重视通过合理划拨可以经费来实现有效的 管理; 企业是科技投资的主体。
小 资 料
美国是私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私有企业是科技 活动最重要的投资者、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私有企 业是美国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产业界既是研究开 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是最重要的承担者和成果 占有者。90年代以来,产业界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其科研投入和支出占全美总投入和支出的比例均逐 年上升。2000年,产业界R&D实际投入约为1760亿 美元,占全美R&D实际投入的三分之二。 同年,产业界的R&D使用额占全美R&D总支出的比例 更高,超过四分之三,达到1992亿美元。也就是说, 美国政府的科技投入,相当大一块也是直接给了企 业。例如2000年,联邦政府研究开发经费的实际投 入额为696亿美元,去向大概三三开,就是三分之 一给了联邦政府自己下属的研究机构,三分之一给 了高等院校和独立非营利研究机构,还有三分之一 左右,共222亿美元,是给了企业和设在企业内部 的联邦研究开发机构。这块经费占产业界研究开发 经费的11%。
2.弊病 随着国民经济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大,特 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化,这种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的 弊病逐渐显露出来 (1)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脱节,技术 转移的环节严重受阻; (2)宏观管理结构僵化,国家直接管理过多 过死; (3)人才使用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