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论文

合集下载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蹲踞式起跑是极其重要的动作,它需要运动员对短跑技术精湛,通过蹲踞式起跑可以使身体快速启动,提高肌肉力量并获得更高的速度,从而更轻松、更快的完成比赛。

本文将从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蹲踞式起跑的元素、蹲踞式起跑的重点以及个人训练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掌握蹲踞式起跑动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技术要领1.在短跑蹲踞式起跑中,运动员需要在起跑线处进行蹲踞,双手前伸,双腿分别重叠,两膝部分凹陷,背部紧凑,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四肢尽量卡住跑道,使身体尽可能保持原位,以便于快速启动。

2.运动员在起跑时要放松神经系统,尽量把身体的紧张感抒解掉,特别是腰部,否则容易变得紧绷,影响起跑的效果。

3.同时,运动员要根据赛道和能力状况确定停留时间,确保把蹲踞姿势尽可能保持一段时间,此时尽量地压缩肌肉,在执行蹲踞式起跑时释放出潜力,从而获得更快的启动速度。

元素1.姿势:当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些姿势包括舵手向前的双手,双腿紧实的重叠,身体的平衡和双膝的凹陷等。

2.肌肉:当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要尽可能压缩肌肉,让他们的肌肉有足够的潜力在起跑时释放出来,从而获得更好的动作启动能力。

3.神经系统: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需要放松神经系统,消除紧张感,保持抖动,使身体游刃有余,从而更轻松、更快地完成比赛。

重点1.保持正确的姿势: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确保身体能够尽快启动,保持良好的平衡,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

2.压缩肌肉:在蹲踞式起跑时,运动员应在停留时尽量压缩肌肉,使他们在起跑时有足够的潜力可供释放,从而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启动速度。

3.放松神经系统: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要放松神经系统,把身体的紧张感抒解掉,让身体能够游刃有余,从而更轻松地完成比赛。

个人训练策略1.熟悉技术要领:为了更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运动员应熟悉起跑的技术要领,确保能保持正确的姿势,放松神经系统,尽可能压缩肌肉等。

浅析蹲踞式起跑技术

浅析蹲踞式起跑技术

浅析蹲踞式起跑技术作者:陈明珠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5期[摘要]本文就起跑器的安装方法、两手两臂的支撑、重心所处的位置、起跑后的身体姿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试图为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蹲踞式起跑起跑器支撑旋转力矩预张力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305-011 起跑器的安装起跑器的安装应从运动员实际情况出发,以能发挥最大肌肉力量,获得最大起跑冲力、全部动作舒适和放松为原则。

经长期的实践与研究,起跑器安装的方式有“普通式”、“接近式”和“拉长式”等多种类型。

普遍使用趋向于具有个人特点的“普通式”。

“拉长式”前脚离起跑线较远(2脚长),上体较平,重心较前,同时“预备”时两臂的负担较重,起跑时抬起上体较困难。

另一方面前、后起跑器的距离短(1脚长),两腿蹬起的时间间隔短,但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小。

“接近式”虽然蹬离起跑器的时间最短,但水平向前冲量却最小(冲量=力×时间),所以水平加速度较低。

其次前脚离起跑线仅一脚长,“预备”时为了提高角度,臂部抬起较高,重心前移,稳定性差,易造成抢跑犯规。

上述种种弊端对起跑的效果均有不利影响。

目前已很少有人采用。

根据起跑动作生物力学特征以及有关研究文献资料表明,较好的起跑特点之一是两腿蹬离起跑器要有力和前、后腿几乎同时用力后蹬。

目前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均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训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的不同采用符合个人起跑特点的“普通式”,即前起跑器离起跑线一个半脚长或略有伸缩,前、后起跑器相距一个半脚长或稍有缩短。

“普通式”在“预备”时,躯干前倾角100°--110°以及髋、膝、踝三大关节的屈角较适宜,前膝屈95°--105°,后膝屈120°--130°,后踝足背屈约65°,同时两大腿夹角为30°--40°,一前一后小腿趋于平行,也构成了适宜的用力角度。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1.引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蹲踞式起跑又是短跑
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会介绍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站姿准备
首先,跑者应该站在起跑线上,脚踩在起跑线之内。

双手放在臀
部两侧,保持上身直立,凝神屏气,全神贯注。

3.蹲下体位
接下来,跑者应该同时将两脚脚尖着地,蹲下,臀部往后缩,身
体向前倾斜。

手臂自然地向前伸展,并且大臂与身体和大腿形成90度角,小臂和地面形成平行。

4.进行蹬脚
当发令员喊“准备,”并且发出起跑枪声以后,跑者应该向前踩
出一步,同时将另一个脚跟离地。

离地的脚应该脚尖向内,脚掌向外。

这一过程需要孕育潜力,涌起全身的力量。

5.踩起
接下来,跑者用离地的那腿向前一踩,起跑。

同时,另一只腿也
要迅速地踩起来,准备向前交替踩步。

6.注意事项
在起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起跑时需要全身协调。

其次,力量应该从大腿和臀部发出,而不是从膝盖和小腿发出。

最后,跑者需要保持头部和脊椎呈一条直线,不要过度弯腰或向后仰。

7.结论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的重要技巧之一。

只有掌握了规范的动作要领,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短
跑的蹲踞式起跑有更深入的了解。

浅谈对蹲距式起跑高重心预备姿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浅谈对蹲距式起跑高重心预备姿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浅谈对蹲距式起跑高重心预备姿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浅谈对蹲距式起跑高重心预备姿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论文关键词]生物力学高重心预备姿势蹲踞式起跑[论文摘要]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了高重心预备姿势对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有利作用。

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二、结果与分析1.目前我国短跑运动员起跑预备姿势是:预备姿势时臀部稍高于肩,重心较低,前腿膝关节开放角约为90度,后腿膝关节开放角约为120度,两腿前后距离较大,它与普通式起跑预备姿势相似,目前大多数短跑运动员采用的姿势,接近于一般预备姿势。

近些年来某些国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高重心预备姿势更为优越。

预备姿势时臀部抬腿的很高,超过肩15—20厘米,重心很高并超过肩。

前膝关节约为90度,后腿膝关节开放约为130—140度,两腿前后距离较近。

本文把接近于上述情况的成为“高重心”预备姿势。

目前尚未见有关高重心预备姿势的具体研究的资料。

现接近于一般预备姿势及接近高重心预备姿势各自优缺的方法,来对高重心预备姿势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主要从三方面对上述两种预备姿势进行分析比较:2.两种不同的预备姿势对起跑的影响(1)两足离起跑线的长短,与两腿离起跑器的力量有一定的正变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两腿蹬离起跑器的力量,是随它们的距离加长而增大的。

两脚离起跑线距离大,在预备姿势时可使人体重心更多前移,使得起跑后蹬角度小,产生的有效推力较大。

“一般”预备姿势,前脚离起跑线较近,而“高重心”预备姿势离在起跑线较远,因此“高重心”预备姿势在起跑时两腿蹬地力量较大而均匀,两腿蹬地时推动人体的有效力也较均匀。

(2)两腿膝关节开放角的大小。

2024年蹲踞式起跑试讲稿范文(三篇)

2024年蹲踞式起跑试讲稿范文(三篇)

2024年蹲踞式起跑试讲稿范文____年蹲踞式起跑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蹲踞式起跑技术。

首先,让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起跑姿势。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中最常用的起跑姿势之一,它注重了起跑的爆发力和稳定性,在比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将通过我的讲解和实际演示,向大家展示我在蹲踞式起跑中的技术和动作要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蹲踞式起跑的基本要领。

在起跑前,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起跑区域,确保距离起跑线的距离和脚的位置是合适的。

接着,站在起跑线上,将脚距离与肩同宽,双膝微曲,然后慢慢弯腰至接近四肢接触地面。

起跑时,双手置于地面上,手指伸直,大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定的间隙,使手的位置稳定。

对于蹲踞式起跑的爆发力,我认为三个核心要素:起跑姿势的稳定性、起跑动作的快速和力量的迸发。

首先是起跑姿势的稳定性。

蹲踞式起跑的起跑姿势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起跑时身体的稳定性。

良好的姿势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处于稳定的状态,防止过早爆发的情况发生。

所以,在站在起跑线上时,双膝微曲,身体重心稍微偏前,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保证起跑时的稳定性。

其次是起跑动作的快速。

蹲踞式起跑的关键在于起跑时的爆发力和速度。

我们需要快速地将上半身从地面推起,然后通过腿部的力量迅速将身体推出。

这个动作需要我们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够做到敏捷迅速。

最后是力量的迸发。

蹲踞式起跑需要我们迸发出足够的力量,从而能够在起跑的瞬间快速加速。

为了增加迸发力,我们需要注重力量的训练,比如进行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

同时,要注重发力的协调性,要保证双腿的力量发力均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迸发出力量。

总结起来,蹲踞式起跑的三个核心要素是姿势的稳定性、动作的快速和力量的迸发。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需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练习,并且不断调整和改进。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领和技巧,才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良好的起跑水平。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以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蹲踞式起跑是田径项目中常见的起跑动作,它是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使用的起跑姿势。

正确的蹲踞式起跑姿势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出发,提高起跑速度和爆发力。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蹲踞式起跑的要领。

蹲踞式起跑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 准备姿势:双手触地,身体重心向前倾斜,双腿蹲踞着地,脚蹬着起跑器。

双手的位置应该与肩膀宽度相同,与肩膀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撑点。

2. 腰背挺直:保持腰背挺直,避免出现弓背或者驼背的姿势。

腰背挺直有助于提高起跑时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3. 腿部角度:双腿的角度决定了起跑时的爆发力。

正确的角度是大腿和小腿之间形成一个约90度的角度。

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起跑时的爆发力和平衡性。

4. 脚的位置:脚蹬着起跑器时,要保持脚掌完全着地,脚尖与起跑器的角度大约为45度。

脚的位置对起跑时的稳定性和推力都有影响,所以要保持正确的脚的位置。

以上就是蹲踞式起跑的要领,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动作的重难点。

蹲踞式起跑的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灵活度:蹲踞式起跑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灵活度,特别是髋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度。

如果灵活度不够,可能会导致起跑时的动作不流畅,影响起跑速度和爆发力。

2. 平衡性:保持平衡是蹲踞式起跑的关键。

运动员要在蹲踞的状态下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还要保持起跑时的平衡。

平衡性的不好会导致起跑时的摇摆和倾斜,影响起跑速度和稳定性。

3. 爆发力:蹲踞式起跑要求运动员在起跑的瞬间迅速发力,产生爆发力。

爆发力是起跑时决定速度和加速度的关键因素。

如果爆发力不够强,可能会导致起跑时的速度慢和竞技成绩下降。

4. 协调性:蹲踞式起跑要求运动员在起跑的瞬间完成双腿的推力和身体的前倾。

这需要良好的协调性和动作的配合。

如果协调性不好,可能会导致起跑时的动作不协调,影响起跑速度和稳定性。

以上就是蹲踞式起跑动作的要领及重难点。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1.姿势准备。

蹲在起跑线上,用双手撑地,两腿与肩同宽,背部保持笔直,头部与脊椎保持一条直线。

手臂伸直,肩膀与地面平行,掌心贴地。

2.脚掌位置。

将两脚脚跟稍微并拢,脚尖分开约45度,以方便脚踏出的力量输出。

脚掌着地的部分应该是脚的前1/3区域,而非整个脚掌着地。

3.肩部位置。

肩膀要放置在手臂上方,不屈曲。

双臂放在身体两侧,手掌放平,每只手指与大拇指间留有一定间隙。

4.身体重心。

将重心放在两手与双脚的支撑点之间,并尽量集中在前部。

这样可以帮助保持稳定,提供更好的起跑动力。

5.眼睛注视。

注视的对象应该是起跑线的前方,保持集中注意力。

避免看向自己的脚或者侧方,以免影响起跑的平衡和速度。

6.起跑动作。

起跑信号响起后,用力推出后脚,同时上半身要尽量保持向前倾斜,保持腰背挺直,减少阻力。

前脚在后脚踏出并伸直之后尽快踏出。

7.腰腹力量。

起跑时,要尽量利用腰腹部的力量抬起身体,使动作更加迅猛。

同时保持呼吸放松,提高起跑表现。

8.开始跑动。

起跑信号响起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身体转化为最大的运动力,尽量发挥自己的爆发力,迅速加速,尽可能地增加速度。

9.提速与维持速度。

在加速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跑姿,将上身尽可能向前倾倒,双手摆臂力度要大,腿部节奏要快,落地时间要短。

10.结束动作。

跑过终点线后,尽量减速平稳停下,不要突然停止跑动,以免受伤。

同时,根据需要保持呼吸放松。

总之,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对于短跑成绩至关重要。

正确的起跑姿势能够提供更好的爆发力和加速度,从而帮助选手在短跑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每个短跑选手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起跑姿势,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起跑是短跑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比赛中最为常见的起跑方式,它能够减少起跑时间和节约体能,提高起跑速度和加速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一、准备姿势1.1 站立姿势站立姿势是蹲踞式起跑的前置动作,它决定了后续动作的顺序和效果。

站立姿势要求站立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脚掌放平,眼睛平视前方。

1.2 弯腰姿势弯腰姿势是站立姿势向蹲踞式起跑姿势的转换动作。

弯腰姿势要求从站立姿势开始,先向前弯腰,手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地面上,双腿伸直,脚跟离地,脚尖着地,头部抬起,眼睛平视前方。

1.3 蹲踞姿势蹲踞姿势是蹲踞式起跑的基本姿势。

蹲踞姿势要求从弯腰姿势开始,双腿弯曲,膝盖向前移动,双手握住地面,距离肩膀略宽,肩膀向下沉,背部保持平直,头部向下低垂,眼睛向前看。

蹲踞姿势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掌放平,脚跟离地,脚尖着地。

二、起跑动作2.1 起跑姿势起跑姿势是蹲踞式起跑的关键动作。

起跑姿势要求从蹲踞姿势开始,前腿弯曲,膝盖向前移动,后腿伸直,脚跟着地,脚尖向上,重心向前倾斜,背部保持平直,头部向下低垂,眼睛向前看。

起跑姿势要求双手握住地面,距离肩膀略宽,肩膀向下沉。

2.2 起跑动作起跑动作是起跑姿势向加速跑动的转换动作。

起跑动作要求从起跑姿势开始,前腿向前迈出,脚掌着地,后腿向后蹬出,脚跟离地,脚尖向上,重心向前移动,背部保持平直,头部向前抬起,眼睛向前看。

起跑动作要求双臂向前挥出,手掌向下,加速跑动。

三、技巧要点3.1 身体平衡蹲踞式起跑要求身体平衡,重心向前倾斜。

身体平衡是起跑速度和加速度的关键因素,要求练习者在进行起跑动作时保持身体平衡,防止倒地或者失去速度。

3.2 腿部力量腿部力量是蹲踞式起跑的重要技能之一。

腿部力量越强,起跑速度和加速度越快。

练习者可以通过腿部训练,如深蹲和单腿蹲,增强腿部力量和爆发力。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

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以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及重难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中常见的起跑动作之一,它要求运动员以强有力的爆发力迅速起跑,以获取最佳的出发速度。

在蹲踞式起跑动作中,要注意一些要领和重难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一、蹲踞式起跑的要领1. 准备姿势:首先,站在起跑线上,双脚与肩同宽,身体保持直立。

然后,弯曲双膝,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

此时,重心应该稍微向前倾斜,以便更好地产生爆发力。

2. 出发姿势:接下来,将身体向前倾斜,同时将双手放在起跑线前方,与肩同宽。

此时,重心应完全放在前脚掌上,以便能够迅速地向前推进。

3. 爆发动作:最后,迅速用力推开地面,同时将身体向前抬起。

双腿应迅速伸直,身体向前倾斜,以获取最大的加速度。

双臂应向前伸直,与身体保持平行,以增加前进的稳定性。

二、蹲踞式起跑的重难点1. 身体协调:蹲踞式起跑要求运动员在起跑时,身体各部分需要协调配合。

双腿要用力推开地面,双臂要向前伸直,身体要向前倾斜。

运动员需要通过训练,使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无缝地衔接,以达到最佳的起跑效果。

2. 爆发力控制:蹲踞式起跑需要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爆发力。

爆发力的控制是一个难点,过早或过晚的爆发都会影响起跑效果。

运动员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力度,以获得最佳的起跑爆发力。

3. 腿部力量:蹲踞式起跑主要依靠腿部力量产生爆发力。

因此,运动员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这包括进行深蹲、腿部推举等力量训练,以提高蹲踞式起跑的爆发力。

4. 身体平衡:蹲踞式起跑要求运动员在起跑时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

腿部的力量输出、身体的倾斜角度、前臂的位置等都会影响身体的平衡。

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找到最佳的身体平衡点,以确保起跑时能够稳定前进。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起跑的速度和效果。

通过掌握蹲踞式起跑的要领和重难点,并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调整,运动员可以提高起跑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简述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要领

简述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要领

简述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要领一、引言蹲踞式起跑是田径比赛中最常见的起跑方式之一,尤其在短距离项目如100米和200米中应用广泛。

这种起跑方式强调快速的反应速度以及身体的爆发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要领。

二、准备姿势1. 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间距约一脚宽。

前脚与起跑线的距离因人而异,一般建议初学者保持在一脚半到两脚之间。

2. 两腿自然弯曲,上体前倾(躯干稍向前探出),双手握拳或手臂自然放松置于两侧。

此时注意重心略微靠前,处于前腿状态。

3. 起跑时头部保持正直,目视前方3-5米处。

颈部肌肉紧绷,随时准备用力蹬地起跑。

三、起跑技术要点1. 听到“预备”口令后,调整呼吸,保持冷静。

身体各部位逐渐进入待发状态,但不要过于紧张。

2. 当听到枪声或裁判员的哨音时,迅速完成最后一步跨步并立刻蹬离地面。

这一过程要求做到快速且协调一致。

3. 起跑后的di一步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步骤,应全力以赴,尽量确保迈出的di一步到位。

随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速或者调整步伐节奏。

4. 注意双臂的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前进的速度。

主要依靠腿部力量进行发力,上肢适当配合呼应即可。

四、助跑与踏板技巧1. 在发出最后一步的动作过程中,上半身略向右转(也可以保持不变)。

这有助于在通过支撑点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而避免滑倒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起身移动时要顺势旋转上半身角度而不必刻意改变方向位置以保证更好的抓板能力。

特别是在结束内八变外八的内刃转换着地瞬间腰部的右旋可以形成稳定坚实的桥形结构帮助缓冲并控制身体重心的偏移程度为下一步蹬伸做好铺垫;而从外八转变为下一步行进方向的直线则要注意腰部的左旋及踝关节的正确对正来保证正确的行进方向并防止出现横向滑动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助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好大腿的力量带动小腿进行积极的扒地动作使重心更好地运动起来减少前进阻力以达到节省体力提高跑步效率的目的;最后一定要注意最后的踏上板的过程一定不能失去平衡也要特别小心不踩太实导致迈不开步或站不起来重新再来等状况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影响比赛成绩也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困扰;总之抓住一切机会贴近器械而且不要过分用力以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影响到整个起跑的过程表现。

短跑中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分析

短跑中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分析

为研究对象 。
1 _ 2 、 研 究 方 法
实 验一测 出结果如表 1所示 : 无论男女 生 , 采用蹲踞 式起跑 的
学生 3 0 M成 绩 普 遍 好 于 使 用 站 立 式 起 跑 的 学 生 :让 步 骤 1中采 的学 生换用蹲踞 式起跑技 术动作 后 ,大部 分学生在 步 通过查 阅 图书馆藏 书 、 期刊 , 广 泛 的学习 、 吸 纳 和 利 用 现 有 的 骤 2中的 3 0 M成绩都 优于 自己第 一次 的成 绩 ,平 均成 绩快 了 0 . 1
跑 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 所以, 我 们 应 该 充 分 认 识 到 在 短 跑 比赛 中起 跑
② 在 这 四 十 名 学 生 中 ,对 站 立 式 起 跑 的 同 学 快 速 教 授 蹲 踞 式
的不可 替代作 用。 起跑 的姿势 、 起跑 时重 心的 高度 、 蹬 离起跑 器 的 起 跑技 术动作 , 不 要求 动作 特别标 准 , 但 至少 要掌握 基本 框架 ; 对 踞式起跑技 术动作 。 在 田径 比赛 中 , 如果能 正确地掌握 蹲踞式起跑 “ 步骤 1 ” 顺序 , 8人 一 组 进 行 3 0 M 计 时跑 , 统计成绩 。 技术 , 就能更好地完成 起跑动作 , 加快 初速度 , 提高运 动成绩 。 蹲踞 式起跑作为 短跑 中不可取代 的起跑方 式 , 也 有进一步 优化 的必 要 ,
关键词 : 短 跑 蹲 踞 式起 跑 技 术 动 作 影 响 因素 问题 研 究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8 9 0 2 -( 2 0 1 7 ) - 0 8 一 L XY
随着短跑运 动员技 战术水 平 的不 断提高 , 在激烈 的 比赛 中 , 起

简析蹲踞式起跑技术

简析蹲踞式起跑技术

822019年3月刊(总第71期)运动训练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3-82-02简析蹲踞式起跑技术程力超(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蹲踞式起跑是运动员短跑比赛时普遍采用的起跑方式,起跑效果远远优于站立式起跑,是运动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早在1887年,受到袋鼠奔跑的启发,美国著名田径教练玛尔菲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技术。

由于历史原因,这种蹲踞式起跑姿势与其他人的起跑姿势不一样,在当时这种姿势动作较为难看,受到人们的嘲笑,最重要的是这种“蹲踞式”起跑技术并未给短跑运动员带来成绩方面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发展,“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多次实验改良,终于在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美国田径运动员托马斯·伯克运用“蹲踞式”起跑技术先后获得了400m和100m冠军,从而使这种“蹲踞式”的起跑技术成为世界田径运动员普遍采用的起跑姿势。

本文通过对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蹲踞式起跑器安装的类型,介绍了提高蹲踞式起跑速度的3种训练方法,并分析了影响蹲踞式起跑的因素,以期对我国田径教学及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蹲踞式起跑器安装的类型1.1 普通式在世界田径大赛中,普通式起跑是大多数运动员所采取的姿势。

从理论上说,普通式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掌半长或略有退后,40~50cm,前后起跑器距离约15cm。

由于运动员的起跑习惯和发力点不同,起跑器前后距离也不一样。

普通式起跑器使运动员在起跑时蹬起时间短,通过较小的腿部力量获得最大的向前冲力,使运动员更容易抬起上体到适宜的高度,有利于身体平衡,使身体重心快速上移,从而在短时间内加快步幅、提升加速度。

1.2 拉长式对于身材高大、腿部较长且步幅大的运动员,拉长式起跑姿势为其量身定做。

运动员运用拉长式起跑,在起跑时蹬起时间间隔长,后起跑器的蹬力大。

在起跑线后两脚掌处是拉长式起跑器安装的最佳位置,后起跑器与前起器距离一脚掌长较好,前起跑器距离起跑线两脚长适宜,运动员上肢保持较为平稳的姿势。

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写作文

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写作文

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写作文
《有趣的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
嘿,今天咱来说说这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呀!记得那次在操场,阳光那叫一个灿烂哦,体育老师就准备教我们这神奇的蹲踞式起跑。

老师把我们召集起来,一脸认真地说:“同学们,今天来学学蹲踞式起跑啊!”我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得不行呢。

老师就开始演示啦,只见他蹲下身子,屁股撅得高高的,那模样可好玩啦。

然后老师说:“看到没,这前脚要这样摆,后脚要那样撑住。

”我们看着老师的样子,都忍不住偷笑,感觉老师这会儿像只准备起跑的大青蛙。

接着老师就让我们一个个来试试,我排在后面,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

等轮到我的时候,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蹲下,哎呀,感觉自己好别扭呀,但还是硬着头皮准备好了。

老师在旁边喊着:“预备,跑!”我一下子就冲了出去,结果因为太慌张了,差点就摔了个狗啃泥呢,哈哈。

大家都试过之后,老师又给我们纠正了一些小错误,然后让我们再练习几次。

这下我们可就熟练多啦,跑起来也感觉更带劲了。

这就是我体验的蹲踞式起跑片段教学呀,虽然有点搞笑,但是真的很有趣呢!现在每次想到那个画面,都还忍不住笑出声来呢!这蹲踞式起跑还真是有意思呀,体育的世界真是充满了新奇和欢乐呀!。

小学蹲踞式起跑演讲稿范文

小学蹲踞式起跑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而又重要的体育项目——蹲踞式起跑。

在我国的田径运动中,蹲踞式起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短跑成绩,还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蹲踞式起跑。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蹲踞式起跑的起源。

蹲踞式起跑起源于古希腊,当时的人们在比赛中为了提高速度,采取了蹲踞的姿势。

后来,这一姿势逐渐演变成现代的蹲踞式起跑。

在我国,蹲踞式起跑已经成为田径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基本步骤。

一、站位在起跑线上,我们要站在标记的起跑点上,两脚前后分开,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抬起。

这样可以保证起跑时的稳定性。

二、预备姿势当裁判员喊出“预备”时,我们要保持身体紧张,两脚用力踩地,双臂自然下垂,保持呼吸均匀。

三、起跑当裁判员发出“跑”的口令时,我们要迅速抬起臀部,用力向后推地,使身体向前冲出。

同时,前脚掌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动。

四、起跑后的动作起跑后,我们要迅速抬起双臂,用力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

同时,保持头部正直,眼睛向前看,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

五、冲刺阶段在冲刺阶段,我们要继续保持高抬腿、快速摆臂的动作,尽量使身体保持直线前进。

同时,调整呼吸,保持体力。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蹲踞式起跑的要点。

1. 稳定性:起跑时的稳定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我们要在起跑线上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两脚用力踩地,确保起跑时能够迅速发力。

2. 发力顺序:起跑时的发力顺序要正确,首先要抬起臀部,然后是前脚掌用力蹬地,最后是双臂用力摆动。

3. 呼吸:起跑后的呼吸要均匀,不要因为紧张而屏住呼吸。

4. 冲刺技巧:在冲刺阶段,要保持高抬腿、快速摆臂的动作,使身体保持直线前进。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心得体会。

1. 坚持练习:学习蹲踞式起跑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我们要有毅力,坚持不懈。

2. 互相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探析

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探析

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探析通过实践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中两脚位置的论证研究,并从理论上阐述分析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优劣。

通过本文研究得出身位及两脚位置决定运动成绩。

标签:起跑“预备”姿势;身位;两脚位置1.前言决定百米成绩起跑的快慢不仅由个人的反应速度、肌肉力量决定,还由起跑的预备姿势决定。

短跑竞赛要求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前要安装好起跑器,使两脚有固定的支撑,并形成良好的预备姿势,以获得较快的起跑速度。

起跑器的安装有拉长式、接近式和普通式三种。

拉长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长,后脚距离前脚两脚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接近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长,后脚距离前脚一脚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普通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半长,后脚距离前脚也为一脚半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这三种蹲踞式起跑姿势各有优劣,世界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水平基本不相上下,只赢在0.01秒,所以身位及两脚位置正确可以占据0.01秒的优势。

通过研究得出个人觉得更理想的起跑姿势中的两脚位置。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靖远煤业公司一中20名高二年级男女运动员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各种有关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相关资料,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得出个人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中的两脚位置的看法。

(2)实验法:对靖远煤业公司一中20名高二年级男女运动员“预备”姿势中的两脚位置摆放训练,通过20米的成绩来评价研究中的两脚摆放位置对短跑的价值。

3.分析与讨论前脚距离起跑线后沿大约一脚距离,后腿膝盖与前脚的脚尖基本平行,后脚的脚尖自然触地,两腿之间的距离大约10cm。

这个姿势是本文所研究的。

短跑比赛中(1)在预备姿势中,三个合理角度分别为:后膝关节角度130度左右、前膝关节角度90度左右、双臂与躯干夹角85度左右,前膝关节应保持内扣,并位于两臂中间的位置上。

以往跑的概念是“预备”时强调重心前移,使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有时会造成后膝关节角度过大,后脚不能蹬紧起跑器。

蹲踞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范文

蹲踞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范文

蹲踞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范文第一篇:蹲踞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范文蹲踞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预备”时重心不前移,臀部不上抬。

纠正方法:按各就位、预备做起跑的分解练习,强调重心前移,讲明重心前移的作用,采用两人一组相互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2、起跑时抢跑。

纠正方法:教师讲解起跑时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克服紧张情绪,针对有意起跑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强调预备时臀部要缓缓抬起,并多做练习体会正确动作;若起跑器与起跑线距离太近或太远,应适当调整;加强腿部和腰腹部、背肌及手指力量的练习;延长或缩短“预备”的时间练习起跑,多采用听信号起跑的练习方法。

3、预备时后腿蹬的太直。

纠正方法:讲清动作要领,调整两脚之间的距离,反复调整预备姿势的静态练习。

4、起跑时后蹬无力。

纠正方法:多做预备姿势的静态练习,同时发展手臂和腿部力量,要求预备时脚压紧起跑器后壁。

5、蹲踞式起跑时第一步停顿造成二次起跑。

纠正方法:用线划出第一步脚的落点,距起跑线约一脚至一脚半,限制第一步步长;强调第一步脚落点时前脚掌向后做扒地动作。

多做原地斜向支撑后蹬跑练习和直体前倾自然跑出练习;背绳带负重做起跑练习。

6、蹬离起跑器时两臂不能协调配合,同时向后或向前摆动。

纠正方法:讲情摆臂的作用和技术要点,加强起跑时两腿与两臂的配合练习。

7、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

纠正方法:检查起跑器的角度;强调起跑时前腿充分蹬直,重心积极前移,起跑后强调身体前倾追赶重心;利用斜杆限制起跑时上体抬起过早,反复练习进行强化。

8、起跑后步幅大、步频慢。

纠正方法:前几步设标志线限步幅;采用小步跑,下坡跑,加快摆臂练习,增加步频速度和腿部力量练习。

9、急跑时前几步身体不稳。

纠正方法:注意起跑时的头部动作和视线目标;反复做上台阶和上坡跑练习,并加强弱腿的力量练习。

第二篇:蹲踞式起跑说课稿六年级体育课《蹲踞式起跑》说课稿一、本课指导思想:本课教学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学生自主练习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

对短跑技术中蹲距式起跑组织教学法的研究

对短跑技术中蹲距式起跑组织教学法的研究

对短跑技术中蹲距式起跑组织教学法的研究摘要】起跑技术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技术,蹲踞式起跑是一种常见的短跑起跑技术,本文讲述了短跑教学中蹲踞式起跑的研究。

【关键词】短跑技术;蹲踞式起跑;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96-01前言短跑技术包括起跑、途中跑、加速跑、和冲刺技术。

其中起跑技术非常关键,短跑是一个高速完成的项目所以必须赢在起跑线上,在起跑的一瞬间就要领先对手才有希望夺冠。

1 蹲踞式起跑的角度问题蹲踞式起跑是一种大家所常见的蹲在地下的一种起跑姿势,两手支在起跑线上两只脚踏在起跑器上,口令员喊道:各就位,预备。

这时候臀部抬起来目视前方,预备式的姿势存在三个角度(见图一)∠1∠2∠3分别是双臂和躯干、前大腿和小腿、后大腿和小腿的角度。

身体重心要保持在45厘米左右的高度保持比较稳定的重心,这样的重心在听到枪响之后有助于运动员迅速的发力前冲,支撑手和前后脚都要发力,有利的后蹬整个人要射出去争取最快的速度。

∠1不要低于80度否则重心前移,在起跑的时候双手会控制不住身体很容易造成抢跑犯规,∠2∠3的角度不能过大,否则在起跑的时候由于没有充分的发力所以不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人就不会在起跑的时候冲起来就不会得到速度优势。

∠2∠3的角度也不能过小,否则发力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速度发挥,而且会造成起跑技术动作不连贯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2 起跑的蹬、摆技术比较关键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之后双手要用力撑地,然后双臂要有利的摆动来带动双腿向前冲,同时双脚要猛蹬起跑器后退回收向前摆动带动身体,前腿充分的蹬开拉直整个动作要连贯舒展一气呵成不要出现停顿。

有利的蹬地和摆动可以带动身体从静止状态速度的发力前冲,蹬地和摆臂可以加速运动是起跑中比较关键的技术,蹬地可以获得向前的冲力,摆臂可以使身体平衡向前发力控制节奏,在起跑的瞬间蹬地和摆臂动作同时进行,动作必须协调一致连贯进行否则就会破坏起跑的节奏。

蹲踞式起跑毕业设计前言

蹲踞式起跑毕业设计前言

蹲踞式起跑毕业设计前言
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托玛斯·伯克用近似“蹲踞式”的起跑方法,以12秒整的成绩夺得100米跑冠军。

这也是他继400米赛后又一次取得胜利。

当时短跑比赛的起跑姿势可谓千姿百态,有直立着的,有弯着腰的,也有双手摊开的。

伯克使用“蹲踞式”起跑时曾因其姿势古怪而受到哄笑,但在100米预赛时他以11秒8的成绩创造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现代奥运会纪录,其后又在决赛中获得冠军。

伯克的成功使田径界在短跑比赛中开始普遍采用“蹲踞式”的起跑技术。

本毕业设计就蹲踞式起跑展开阐述,其主要内容由蹲踞式气泡的动作要领,规则以及优势组成。

蹲踞式起跑的注意事项

蹲踞式起跑的注意事项

蹲踞式起跑的注意事项以蹲踞式起跑的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蹲踞式起跑是田径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选手的起跑速度和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蹲踞式起跑的一些注意事项,帮助你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正确的姿势是蹲踞式起跑的关键之一。

在准备起跑时,选手应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双腿间距应与肩膀的宽度相适应,脚掌要紧贴起跑线,脚趾稍微朝外。

身体重心应放在前脚掌上,上身微微前倾,但不要过分弯腰。

双臂要自然下垂,手心朝内,与身体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的姿势可以让选手更好地利用起跑力量,保持稳定性。

起跑时的动作要流畅而有力。

起跑时,选手应该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准备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在裁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选手应迅速用脚掌向后推进,同时用手臂向前挥动。

这个动作要迅速而有力,力量要集中在脚掌和手臂上,以保证起跑的速度和力量。

呼吸要均匀有节奏。

在起跑前,选手应该做好深呼吸,以增加氧气供应,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

在起跑的过程中,选手应保持自然而均匀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呼吸不畅造成的不适感。

眼神要专注。

起跑时,选手的眼神应该专注于前方,准确地锁定目标。

这样可以使选手保持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和紧张感,提高起跑的精准度和速度。

要注意起跑后的姿势调整。

在起跑之后,选手需要迅速调整姿势,以保持稳定和平衡。

双臂要自然下垂,手臂要稍微向后摆动,以保持稳定的前倾姿势。

同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尽量避免过度用力或呼吸不畅造成的不适感。

总结起来,蹲踞式起跑是田径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选手在起跑前要注意正确的姿势,保持稳定和平衡;起跑时的动作要流畅而有力,力量要集中在脚掌和手臂上;呼吸要均匀有节奏,增加氧气供应;眼神要专注,锁定目标;起跑后要迅速调整姿势,保持稳定和平衡。

只有注意这些细节,选手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训练中要重视起跑技巧的训练和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起跑能力,以提高竞技水平。

浅谈蹲踞式起跑

浅谈蹲踞式起跑

人们一直在探讨蹲踞式起跑技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蹲踞式起跑方式,使其更趋于合理,更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能力不同,体形也不一样,所以即使是最佳的蹲踞式起跑技术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

笔者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体育考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素质对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改进,并加强起跑时头的姿势及呼吸方式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一、蹲踞式起跑的类型采用蹲踞式起跑的目的就是要求人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后蹬力量,使身体获得最大的启动加速度,为加速跑阶段速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蹲踞式起跑的方式有“普通式”、“接近式”和“拉长式”。

“普通式”前起跑器离起跑线一脚半或略有伸缩,前后起跑器相距一脚半左右,两起跑器中轴间距离15厘米左右,可根据体育考生髋部和后蹬力量的大小而定。

实践证明,“普通式”在“预备”时,躯干前倾角,髋、膝、踝关节的屈角都较适宜,同时也构成了适宜的用力角度,起跑效果好,适用于大部分考生。

“接近式”前起跑器离起跑线仅一脚长,前后起跑器相距较短。

虽然蹬离起跑器的时间短,但水平向前的冲量却很小,水平加速度低。

另外,为了使大小腿的夹角达到较适宜的角度,臀部抬得较高,重心前移,稳定性差,易造成抢跑犯规。

目前很少采用,但对于身体较矮、下肢力量强的考生采用此方式效果较好。

“拉长式”前起跑器离起跑线两脚长,上体较平,“预备”时两臂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前后起跑器距离仅一脚长,两腿蹬起的时间间隔短,但用于后起跑器上的蹬力小。

适用于身体较高或上身长下肢短的考生。

二、各就位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2~3次深呼吸,采用深呼急吸式,此种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调动呼吸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然后轻快地走近起跑器,用双手支撑于起跑线后沿,呈单腿跪撑姿势,双脚抵紧起跑器。

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40~50厘米处。

由于大部分体育考生(特别是女生)手指力量较差,采用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呈“八”字形支撑,拇指负担过重,稳定性差,易造成抢跑犯规,现在采用五指分开似圆锥形,以五指指端撑地,使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各手指上,克服了“八”字支撑拇指负担过重的缺点,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肩部和上体重心位置,便于起跑时双臂微屈,双手推地,瞬间形成“四轮驱动”的动力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论文
摘要:前脚距离起跑线后沿大约一脚距离,后腿膝盖与前脚的脚尖基本平行,后脚的脚尖自然触地,两腿之间的距离大约10cm。

该动作通过研究证明能提高短跑运动项目的成绩。

1.前言
决定百米成绩起跑的快慢不仅由个人的反应速度、肌肉力量决定,还由起跑的预备姿势决定。

短跑竞赛要求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前要安装好起跑器,使两脚有固定的支撑,并形成良好的预备姿势,以获得较快的起跑速度。

起跑器的安装有拉长式、接近式和普通式三种。

拉长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长,后脚距离前脚两脚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接近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长,后脚距离前脚一脚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普通式: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半长,后脚距离前脚也为一脚半长,两个脚中轴线间隔约为15厘米。

这三种蹲踞式起跑姿势各有优劣,世界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水平基本不相上下,只赢在0.01秒,所以身位及两脚位置正确可以占据0.01秒的优势。

通过研究得出个人觉得更理想的起跑姿势中的两脚位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靖远煤业公司一中20名高二年级男女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各种有关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的相关资料,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得出个人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姿势中的两脚位置的看法。

(2)实验法:对靖远煤业公司一中20名高二年级男女运动员“预备”姿势中的两脚位置摆放训练,通过20米的成绩来评价研究中的两脚摆放位置对短跑的价值。

3.分析与讨论
前脚距离起跑线后沿大约一脚距离,后腿膝盖与前脚的脚尖基本平行,后脚的脚尖自然触地,两腿之间的距离大约10cm。

这个姿势是本文所研究的。

短跑比赛中(1)在预备姿势中,三个合理角度分别为:后膝关节角度130度左右、前膝关节角度90度左右、双臂与躯干夹角85度左右,前膝关节应保持内扣,并位于两臂中间的位置上。

以往跑的概念是“预备”时强调重心前移,使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有时会造成后膝关节角度过大,后脚不能蹬紧起跑器。

随着起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后起跑器坻足板与水平面的角度有过去的70°~80°减小到现在的65°~70°。

随着身体重心支点分布的改变,后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以前后膝关节角度过大,使后蹬肌群不能得到充分拉伸,也就无法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从而影响起跑效果。

如果后膝关节角度过小,就会使身体重心过于降低,由于身体重心的过于降低,就会延长后腿的蹬伸时间,同时还需要较大的肌肉力量。

对于力量较差
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容易造成技术上的脱节,而出现一些错误动作,如跳起、停顿等。

经过对相关材料的整理分析,得出后膝关节角度在130度左右时不仅使伸肌群可发挥最大的肌力参加伸膝工作,而且屈膝的肌群也同时运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参加伸膝工作,从而使支撑腿发挥最大的蹬伸速度。

在蹲踞式起跑教学和训练中,许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过大或第一步落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

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为位移速度。

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是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

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预备”时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

我们从蹲踞式起跑的发力过程可以知道,身体起动时力量首先从后腿发出,后腿短时间内产生蹬伸力量越大,身体获得向前的动量也就越大。

但是,后腿加速前摆会牵动前腿一侧髋关节旋内肌群强烈收缩,致使骨盆产生绕纵轴向支撑腿一侧转动。

髋和膝又是两个相邻关节,如果骨盆向支撑腿一侧转动,必然会带动同侧膝关节外张。

此时,前腿膝关节外张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会使骨盆加速转动,前腿蹬伸时就会产生送髋的动作,导致第一步距离过大。

如果在预备时膝关节外张,后腿前摆时就会加大骨盆向支撑腿一侧的转动幅度,并且转动幅度随着前腿膝关节外张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因为髋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若膝关节屈膝外张,必然会引起髋关
节的外展,其局部肌肉基本处于放松状态,这就增大了髋关节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自由度。

当后腿加速前摆时,致使骨盆向支撑腿一侧过度转动并与跑的方向发生偏离,造成起跑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

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和训练中,我们让运动员在预备姿势时保持前腿膝关节内扣,并放置于两臂中间的位置上,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起动时骨盆过度转动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从摆动原理中可以知道,后腿从蹬伸变为加速前摆,摆至于前腿并拢是速度达到最大值,而骨盆的转动速度也达到最大值。

此时,由于前腿膝关节内扣,使髋部旋内肌群保持了适宜的紧张,这些肌肉的活动对髋关节起到附加约束的作用,限制了骨盆向支撑腿一侧过度转动的自由度。

当后腿继续前摆时,骨盆只能按预先确定的路线,快速带动前腿膝关节向跑的方向运动,这样就避免了骨盆过度转动所造成起跑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着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发生。

在预备姿势时,将前腿膝关节放置于两臂中间的位置上也有助于后蹬力量的发挥。

因为身体起动的一刹那,后腿在强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和两臂协调的摆动下加速前摆,会使身体获得较大的动量,而骨盆的旋转又带动前腿膝关节向前运动,并与跑的方向保持一致,其后蹬力量不易分散。

在对靖远煤业公司一中20名高二年级男女运动员研究之前对该20名运动员进行成绩测试。

然后教运动员们使用本文研究的姿势并且测试他们的成绩。

试验结果分析: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然后算出两次测试的差数的平均数=0.032,标准差S=0.018,有效性P。

由试验数据可知:P《001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认为方法有效。

4、结论:
前脚距离起跑线后沿大约一脚距离,后腿膝盖与前脚的脚尖基本平行,后脚的脚尖自然触地,两腿之间的距离大约10cm。

该动作通过研究证明能提高短跑运动项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史作阳.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新探讨[J].田径,1998,9:12-13
[2] 戴宏贵.对短跑技术中蹲踞式起跑组织教学法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9,1:67—68
[3] 陈建国.对蹲踞式起跑“预备”动作的理论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1999,6:77—79
[4] 李树明.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0,2:2—3
[5] 李岩.起跑技术[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0,3:16
[6] 栾敏学.蹲踞式起跑的四个特征[J].田径,2002,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