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补焊工艺守则
铸件焊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铸件焊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为了保证铸件焊补工的操作安全,防止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特制定本铸件焊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章工作前准备1. 单独作业铸件焊补工作通常需要单独进行,必须进行单独作业安排。
2. 人员准备操作铸件焊补工的工人必须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在作业中参与。
3. 工具准备铸件焊补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为确保工作安全,必须进行工具的全面准备和分类管理。
4. 环境准备铸件焊补工作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环境满足操作的要求。
第三章工作操作规程1. 焊接前的预备工作在铸件上进行焊接之前,必须进行如下预备工作:(1) 清洗铸件表面焊接铸件前必须对铸件表面进行清洗,确保焊接的地方干净、稳定,并无油污、铁锈等杂质影响焊接效果。
(2) 预热铸件铸件一般为铸造工艺得出的高强度的金属件。
如果直接焊接,易导致由于热应力引起的裂纹和韧性较差等问题,必须进行预热处理。
(3) 线割缺口如果铸件表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必须采用线割等方法清除缺陷,以确保焊接质量。
2. 焊接方法铸件上使用多种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如手工氩弧焊、气焊等方法。
在进行铸件焊接工作时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并配合相应的焊接材料。
3. 焊接安全管理焊接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如对焊接部位进行防护、防火措施等,使焊接过程尽可能安全、可靠。
4. 焊接后处理焊接完毕之后,必须对焊接后的铸件进行后处理,包括磨平焊缝、热处理等工作,以确保焊缝强度和连接稳定。
第四章安全防范铸件焊补工作的安全防范是工作的关键,必须如下严格执行:1. 金属通风系统应该使用,系好防毒面具,保护呼吸。
铸件焊补工作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等保护措施,保护呼吸系统安全。
2. 环境安全铸件焊补工作现场应做到周围人员不准进场,有专人看管区域;不得使用明火进行焊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 全面检查铸件焊补工作进行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人员是否配备防护措施等。
铸铁件修补工艺守则GAIWAN
铸铁件修补工艺守则1 修补前的准备1.1 焊补前将缺陷部位杂质清理干净,露出金属本体,铲成坡口。
1.2 单个较大的孔洞类缺陷铲成杯形,如图一所示。
1.3 蜂窝状气孔及散砂眼,按其深度铲成,如图二所示。
1.4 缺陷产生在铸件尖端部位铲成,如图三所示。
1.5 未穿透的裂纹缺陷,在裂纹始末两端(或末端)5~10mm 处钻Φ5~Φ8㎜ 的止裂透孔,在裂纹两侧铲成V 字形坡口,如图四所示。
1.6穿透性的孔洞及裂纹铲成,如图五、图六所示。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2 焊补2.1 允许焊补的范围:2.1.1导轨上不与其它重要零件滑(滚)动结合的表面及端部产生的气孔、缩孔、砂眼、渣孔等缺陷,当缺陷的数量和尺寸不超过表2.1规定,可用焊补方法修补。
但是重量小于1000㎏的小型铸件,如导轨长度小于1000mm 时,不允许焊补。
表2.12.1.2 处于导轨端部无相对运动,受力较小部位的裂纹缺陷,在焊接技术能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时允许焊补。
2.1.3 固定结合面和外露加工面上的孔洞类缺陷,其总面积不大于所在表面积的5%,每处缺陷面积(最大)不超过3000mm2时,允许焊补。
2.1.4 其他加工面的孔洞类缺陷,如缺陷总面积不大于所有面积的10%时,允许焊补。
2.1.5非加工面的孔洞类缺陷,机械损伤及缺肉等,在不影响机床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允许焊补,但缺陷总面积不得超过缺陷所在表面面积的15%。
非加工面上的裂纹类缺陷,如果缺陷长度不超过所在表面相应方向长度的1/4时,允许焊补;筋板上的缺陷,其允许焊补长度可不受此限制。
焊补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防止裂纹扩展或产生新裂纹。
2.1.6 一般非加工面上,面积大于10000mm2的孔洞类缺陷,可用厚度与铸件壁厚相同的钢板或铸铁板加工成相应形状后嵌入焊补,但不得降低铸件的强度或刚度。
2.2 不允许焊补的范围:2.2.1 导轨面与其它重要零件滑(滚)动结合的表面(或部位)上的缺陷不得焊补。
2.2.2 导轨上的横断裂纹不得焊补。
高锰钢铸件焊补工艺守则
高锰钢铸件焊补工艺守则T/GTB-402-01-391、范围1.1 本守则规定了高锰钢产品铸造缺陷的焊补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高锰钢轧臼壁、破碎壁及齿板等系列产品。
1.2 本守则规定的产品是指经检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金相组织)合格的产品2、引用标准GB/T5680-2010 高锰钢铸件S.Q.S 轧臼壁及破碎壁铸造规程JB/ZG4000.6 铸钢件焊补通用技术条件GB984 堆焊焊条GB983 不锈钢焊条3、参考标准GB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429 耐热钢技术条件4、缺陷的范围4.1 待焊补的缺陷于孔眼类铸造缺陷,或在清除其它铸造缺陷后所形成的孔眼,沟槽合凹坑等缺陷。
4.2 将各类铸造缺陷后清除后所形成的需焊补的缺陷分为三类:4.2.1中等范围的缺陷:缺陷的深度小于25mm,且面积小于40×50(20cm²)的缺陷(小于2mm的单个孔眼,可不算缺陷,故不需焊补)。
4.2.2中等范围的缺陷:缺陷的深度小于25mm,且不超过铸件壁厚的1/3(两者按最小值判断),同时该缺陷的面积不大80×80m(即64 cm²),且焊补面积不大于该表面积的1/3(按两者最小值判断)。
4.2.3大范围缺陷,超过4.2.2规定的缺陷。
5、下述缺陷不允许焊补5.1 图纸或工艺规定某些不容许焊补或铸件的某些特定部位。
5.2 铸件厚度大于40mm的穿透性裂纹。
5.3 齿板的穿透性裂纹。
5.4 轧臼壁吊耳的穿透性裂纹。
5.5 清整后缺陷深度大于铸件壁厚的1/2,缺陷总面积超过所在表面面积30℅的缺陷。
6、允许焊补的缺陷6.1 施焊审批程序:6.1.1小范围缺陷由检验员划出标记,精整工段焊工补焊。
6.1.2中等范围缺陷,由检验员划出标记,精整清理缺陷后,经主管技术人员(或有关部门)认可后即可进行补焊。
6.1.3大范围缺陷,精整清理缺陷后填写焊补卡片,报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大补焊。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范2
技術文件和資料文Biblioteka 編號:TY/TD/107標題:
版號:D/A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范
頁碼:2/4
方法:用手提砂轮机打磨或用钻床钻去缺陷部位,或用气动打磨机磨去缺陷部位,必要时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
3.3.2不同类缺陷的坡口要求:
a.对于孔洞类,夹杂类缺陷
缺陷部位的坡口形状,应使焊补部分向外扩张,即上大下小扩张角必须大于40°
a =45°~60°;R≥5mm.
手工氩弧焊
3.4焊补
3.4.1焊补设备及采用方法
不论精铸件,砂铸件均采用手工氩弧或电弧焊机,对铸件缺陷进行焊补:
a.对于精铸件,缺陷面积较小时,一律采用氩弧焊;
坡深至露出完好的金属为止,坡底不允许存在尖角,一般情况R>3mm.
b.对表面缺陷,残缺类缺陷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处理,一般情况缺陷面积较大时,即A+B/2;H>5时,应用手提砂轮或风动砂轮机打磨止露出金属即可.
当缺陷面积较小时,即A+B/2;H<5时,应严格按a.孔洞类,夹杂类缺陷开坡口要求,开出坡口.
(注:A.B.H分别为缺陷的长,宽,深.)
c.对于裂纹,冷隔类缺陷
在开坡口前应在裂纹或冷隔末端以外大于2mm处钻孔,深度超过裂纹或冷隔深度2-3mm,然后严格按下表要求开设坡口.
铸钢件裂纹,冷隔类缺陷开坡口要求
缺陷性质
坡口要求
未穿透的裂纹或冷隔
U型坡口:
a =15°~20°;R≥3mm.
手工电弧焊
U型坡口:
铸钢件补焊规范及措施
铸钢件补焊规范及措施
一、焊前准备:
1、焊前清除缺陷处的表面铁锈、油污和水分等杂质,焊条应烘干。
2、铸钢件缺陷部分,如裂纹、气孔等,需清除干净。
3、补焊处的焊缝角度及坡口应符合API TK-2005中7.9的规定减小母材的融合比。
4、铸钢件未有缺陷处进行保护,防止飞溅和焊点,未补焊处防止受热变形,如侵入水中等。
二、焊接操作:
1、焊接前应使用烘干的焊条。
(焊条的选用应根据母材和焊接相配)
2、尽可能用短弧焊,以防止空气进入焊接点引起气死、裂纹,降低接头性能
3、热影响区在高温停留时间不应过长,以免晶粒粗大。
4、用250-350°C 的温度预热工件。
(注:在焊接时要保持与预热温度相同的层间温度)
5、锤击焊缝,以减少焊接应力。
6、工件补焊后应采取相应的热处理措施进行消应力,并进行超声波探伤直至工件合格。
7、做好标记,并有追溯性。
三、铸钢焊件预防:
1、加强设计要求和用户的技术的研究、协商。
2、对铸钢件的厂家质量严格控制。
3、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执行操作。
铸钢件焊补工艺守则
1.认真检查工具和焊机等设备,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铸件的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的检查方法,一般用肉眼观察。
对于耐高温、高压等关键产品,必要时可用渗透法等无损探伤的方法检查。
3.铸件缺陷的清除一般使用气割、碳弧气刨、风铲和砂轮等方法进行。
4.碳弧气刨清除缺陷时要注意碳刨工艺4.1压缩空气的温度以室温为宜,压力为4~6公斤/平方厘米;4.2电弧长度应选择在1~3毫米为宜;4.3碳棒伸出长度在800~1000毫米,待烧剩到30毫米左右时停下调整;4.4刨槽深度与碳棒倾角的选择如下表:刨槽深度/m 2.5 3 4 5 6 7~8碳棒倾角α25℃30℃35℃40℃45℃85℃4.5 碳素钢、普通低碳钢:用直流反接法铸铁、铜及其合金:用直流正接5.缺陷清除后的焊补坡口应是倾斜和圆滑过渡,表面不得有棱角和毛刺坡口,两侧氧化皮应清除。
其坡口型式,应根据铸件的厚度缺陷形状、大小、深浅而定;常用坡口型式有以下几种:5.1未穿透的缺陷5.2穿透的缺陷,穿透间隙较小者,且间隙小于20mm5.3穿透的缺陷,穿透间隙较大者,且壁厚大于20mm用t(3~4mm)铜板作垫板,焊后除去。
5.4空间尺寸很大的穿透缺陷,可以嵌入金属块焊补,其金属的材料应与铸件母材近似:6.铸件缺陷周围50~60毫米内彻底清除油污、锈斑、水份等7.铸件焊补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措施:对于较短的裂纹或缺陷用直通式、焊接式、对称式焊接;对于较长的裂纹或缺陷用逆向分段焊或跳焊法;对于贯穿裂纹,间隙很大或刚性很大的铸件焊补时采用多层多道焊,轴孔可由上而下,逐圈堆焊,每次焊波相叠合不应小于三分之一焊波宽度;8.焊条的选择和准备根据铸件的钢种和缺陷的大小,刚性等选用相应的焊条。
凡属酸性焊条,焊前应将焊条在100~150℃烘焙1小时,低氢碱性焊条应在300~450℃烘焙2小时,然后放置80~100℃和恒温箱中,随用随取。
焊条选择范围见下表钢种焊条牌号焊机及接法焊补时铸件温度ZG10、ZG25 结422 交直流两用室温WCB 结502 交直流两用室温ZG35 结422 交直流两用室温ZG35 结507 直流反接室温ZG45 结507 直流反接150℃~250℃ZG50 结507 直流反接150℃~250℃ZG55 结857 直流反接150℃~250℃ZG35CrMo 结857、结757铬、结107铬直流反接200℃~300℃ZG40Cr 结607、结857、铬857 直流反接200℃~300℃ZG25CrNiMo 结857 直流反接150℃~200℃如有特殊要求,按工艺卡或另行规定进行焊补。
不锈钢铸件焊补导则
不锈铸钢件焊补导则1 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水泵零件不锈钢铸件发生缺陷时的焊接修补。
2 焊接修补方法2.1 热处理前的焊补2.1.1 去除缺陷2.1.1.1 用铲、砂轮(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应用硅砂轮或铝基无铁砂轮)等工具去除缺陷。
2.1.1.2 缺陷去除后,用液体渗透或其他方法确认缺陷是否去除干净。
2.1.1.3 将缺陷打磨成图1所示的形状,以便于焊接修补。
图 1表1焊条型号(牌号)母材牌号热处理前焊补 机加工后焊补ZG15Cr12 G202,G207,G217 A207, A302,A307,A402,A407ZG20Cr13 G202,G207,G217 A107,A207,A307,A407ZG15Cr13Ni1 G202,G207,G217 A107,A207,A307,A407ZG06Cr13Ni4Mo E410NiMo A207ZG07Cr19Ni9 A102, A122 A102, A122ZG1Cr18Ni9 A122 A122ZG0Cr18Ni9Ti A132 A132ZG1Cr18Ni9Ti A132 A132ZG0Cr18Ni12Mo2 A102, A202 A102, A202ZG00Cr17Ni12Mo2 A022 A022ZG0Cr18Ni12Mo2Ti A212 A212ZG1Cr18Ni12Mo2Ti A212 A212ZG00Cr22Ni5Mo3N E2209 E22091ZG06Cr27Ni7Mo2N E2594(UPTRAMET2507) E2594(UPTRAMET2507)Z3CND19-10M E316L E316LCD4MCuN E2594(UPTRAMET2507) E2594 (UPTRAMET2507)Z5CND13—04 E410NiMo E410NiMoCE3MN E2594(UPTRAMET2507) E2594 (UPTRAMET2507)2.1.2焊条不同材质不锈钢焊补按表1选择焊条,并按焊条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烤。
2023年铸件焊补工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铸件焊补工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铸件焊补工的安全,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铸件焊补工作的职工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铸件焊补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铸件焊补工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五条铸件焊补工应具备正常的听力、视力和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严重疾病或酗酒等影响工作安全的情况。
第六条铸件焊补工应熟悉铸件焊补工艺,并掌握相关焊接技能和安全操作要求。
第七条铸件焊补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确保健康状况符合相关岗位要求。
第八条铸件焊补工应熟知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第九条铸件焊补工应对焊接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没有杂物和易燃物。
第十条铸件焊补工应在工作场所内配备消防设施,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第十一条铸件焊补工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火服、耳塞、焊接面罩等。
第十二条铸件焊补工应严禁在无关区域吸烟,并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清洁。
第十三条铸件焊补工应遵守工作纪律,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第二章安全操作要求第十四条铸件焊补工在进行焊接作业前,应先检查焊接设备的电气连接是否正常,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第十五条铸件焊补工在操作焊接设备时,应注意设备周围的防护和隔离措施,确保他人不受到伤害。
第十六条铸件焊补工应熟悉所使用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规范,按照规范进行焊接作业。
第十七条铸件焊补工在焊接前应检查所使用的焊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防止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焊接质量低下或产生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铸件焊补工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焊接操作方法,保证焊接质量和操作安全。
第十九条铸件焊补工应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认设备工作正常。
第二十条铸件焊补工应熟悉焊接作业区域的安全逃生通道和紧急报警设备的位置,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一条铸件焊补工应注重个人防护,如使用防火服、护目镜、防护手套等,保证自身的安全。
(完整版)铸件焊补工艺规程
铸件焊补工艺规程本标准适用于铸钢件缺陷(疏松、缩孔、包砂、冷隔、裂纹、缺肉)的焊接修补及质量工作检查的依据。
1焊补前的准备1.1焊接修补前必须用角磨机或电弧气刨将铸钢件缺陷内部、外部清理干净,不允许有油污、污垢、铁锈(氧化皮)粘砂等影响焊接修补质量的脏物。
1.2开出坡口,使铸件内部未氧化的金属露出,否则将会使电弧熄灭而无法焊补或重出现裂缝、气孔和未焊透的缺陷。
铸件缺陷坡口的确定1.3对有可能延伸的裂纹应在裂纹两端钻截断孔,一般距离裂纹20mm,孔深超过裂纹深2-3mm,然后再铲坡口,截断孔作为坡口的两端包括在焊补之内。
2焊补工艺2.1补焊要求(1)由于焊补铸件表面不进行机械加工,所有焊前铸件不需预热(2)贯穿裂纹间隙很大或刚性很大的铸件,焊补时可采用单面逐步堆焊法。
(3)在焊补过程中为减少焊接应力可进行敲击焊缝(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 。
(4)对于不预热的铸件或采用多层焊时,为减少焊补过热尽量用小直径焊条和小电流,间断焊补,使焊缝稍冷后,敲掉溶渣再继续焊补。
(5)焊接修补后焊肉及熔合区不得有火渣、气孔、裂纹、未焊透、咬边、缺肉等缺陷。
(6)对于焊接修补的非加工面都必须进行整形,消除焊补痕迹。
整形可用砂轮打磨方法完成。
2.2焊补工艺参数2.2.1焊材选用焊条和焊丝类型的选择必须考虑工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一般先用成份与焊件金属相同或相近的焊条,参见表 12.2.2焊条使用要求(1)焊条在使用前应根据焊条药皮特性进行烘干处理,切忌急冷、急热、具体要求参见表2。
烘干后焊条应及时装入保温筒随取随用。
(2)焊条严重受潮,黏在一起或药皮脱落,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使用的焊条冷至室温4小时以后,必须按工艺重新烘干。
表22.2.3焊条直径的选用见表3表32.2.4各种直径焊条对应电流见下表表4 J422焊条直径与电流表5A102焊条直径与电流表6 A302焊条直径与电流3焊后检查(1)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检验标准的规定,焊缝高度不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程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程1.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起重机采用的铸钢件进行焊补的技术要求。
2.焊前准备铸件焊前准备工作包括:缺陷的清理、焊接坡口的制备、焊前预热、焊接材料的选择,电流强度规范的调整等。
1)焊补前应由专职检查人员检查焊前准备的各道工序和工艺规定的质量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焊补;2)铸钢件毛坯缺陷焊补前,必须经过退火或正火处理;3)根据焊件不同情况,可采用气割、电弧气刨、砂轮打磨、机械加工等方法清理铸件缺陷和焊接坡口的加工;4)在应力集中处在制备坡口前应先在两端钻孔,防止裂纹延伸,孔径选取φ8~15mm,钻孔深度超出裂纹深度3~4mm;5)焊接坡口加工后,在坡口周边15~30mm范围内用磨光机打磨,去除氧化物及渗碳层,露出原金属光泽;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处缺陷之间的非缺陷部位,若长度小于40mm时,应将两缺陷相距沟通成焊槽。
为了改善应力状态和焊接方便,焊槽的几何形状不应有锐角形状,转角处应圆滑过渡;7)对穿透性裂纹和其它缺陷,需要采用垫板或镶板时,垫板允许用低碳钢代替,而镶板的钢号必须和母材一致;8)根据铸件壁厚和焊接条件确定焊接坡口形式;如表1所示9)一般情况下,按铸件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焊条;10)铸件缺陷周围50mm范围内如有油、锈、粘砂等杂物,焊前要清理干净;11)焊条使用前要烘干。
碱性焊条的烘干温度在250~350℃,保温1~2h。
酸性焊条的烘干温度一般在150~200℃,保温1~2h。
严禁用火焰直接烘烤;12)铸件缺陷清理后,经检查确认缺陷清理质量合格后,方准许进行焊补。
表13.焊补工艺1)一般铸钢件焊补工艺(1)焊补缺陷处理范围按表2,如超出此范围需经总工程师核准后方可焊补;(2)铸件焊补必须在室内进行,并且不准在通风处,在进行焊补时周围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3)碱性焊条低氢型必须采用直流反接法(即工件为负极),焊缝与母材交界处,必须很好的熔合;(4)碱性焊条的焊接不易操作,焊缝容易出现气孔,引弧时应在工艺板上进行,电弧稳定后再进行缺陷的焊补;(5)碱性焊条在焊缝过程中灭弧时,电弧不能拉长,必须压弧后迅速灭弧,弧坑应尽量减小,避免弧坑出现气孔和裂纹。
铸钢件补焊通用工艺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本通用工艺规程规定了涉及我公司铸钢件等缺陷的清除、补焊技术要求和工艺管理,确保补焊后符合质量要求。
适用于铸造碳钢件、铸造不锈钢件、铸造高锰钢件缺陷的清除、补焊。
2. 引用标准、法规JB/T5000.7-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补焊》JB3223-96 《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GB/T5117-1995 《碳钢焊条》ASTM A217/A217M-2007《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JB/T9625-1999 《锅炉管道附件承压铸钢件技术条件》JB/T6902-1993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检查、超声波检查方法》3. 补焊前缺陷判定、清理和坡口形式的确定3.1 缺陷判定3.1.1对于铸钢件阀门壳体,需在水压试验(PRT)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探伤(UT)、目视检查(VT)等确定缺陷种类、尺寸,并标识出来。
球形气孔、夹渣、夹砂注明直径;条形气孔、夹渣、夹砂注明宽长;链条状裂纹注明长度。
3.1.2超过规定的贯穿性裂纹、穿透性缺陷(穿底)、蜂窝状气孔、无法清除的夹砂/夹渣、大面积的缩松等,以及双方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不能补焊的重大缺陷,原则上不允许补焊。
3.2 缺陷清理3.2.1 压力试验后,应将水排放到低于缺陷100mm位置,然后清除缺陷;3.2.2 清除方法可以用碳弧气刨或机械进行打磨,一般碳钢铸件缺陷剔除,可用≥4mm-J422焊条,180~250A电流,将缺陷除干净,用角磨机磨出金属光泽;3.2.3 裂纹等缺陷清除前应采取止裂措施,两端钻不小于10mm止裂孔,然后开坡口;3.2.4 清除缺陷前,焊工判断缺陷状况;3.2.5 如采用碳弧气刨清除缺陷时,在气刨前应放尽压缩空气管道或空气压缩机内的水,同时严格清除气刨后的渗碳层。
3.2.6 采用机械方法清除缺陷时,可用角向磨光机、砂轮机、扁铲等工具;3.2.7 补焊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渗透探伤(MT)检验确认。
3.3 坡口形式的确定根据产品工件的结构、缺陷种类(裂纹、孔穴、气孔、夹砂、夹渣等)及壁厚确定坡口形式,并用碳弧气刨(J422焊条)或机械进行开坡口。
铸件焊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铸件焊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铸件焊补(工)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人员安全、设备完好,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章作业场所和设备第二条铸件焊补作业场所应设有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的通风设备和有效的烟尘排放装置。
第三条铸件焊补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检修保养应定期进行。
第四条铸件焊补作业场所应设有合规的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消防设施保养和演练。
第三章人员安全第五条铸件焊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操作。
第六条铸件焊补作业人员应穿戴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第七条铸件焊补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和适合工作。
第八条铸件焊补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更改焊补作业程序和参数,必须按照规程操作。
第四章操作规程第九条铸件焊补作业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作业场所干净整洁。
第十条铸件焊补作业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设备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铸件焊补作业时,应在充足的照明条件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
第十二条铸件焊补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
第十三条铸件焊补作业时不得离开现场,必要时可以有专人看守,确保安全。
第十四条铸件焊补作业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设备和作业场所的正常状态。
第五章紧急处理第十五条铸件焊补作业中如发生火灾、瓦斯泄漏等紧急情况,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如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等。
同时及时报警和疏散人员。
第十六条铸件焊补作业中如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紧急救护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十七条铸件焊补作业中如发生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设备维修,并报告上级。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八条铸件焊补作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铸件焊补作业应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操作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规程。
铸件焊补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铸件焊补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铸件焊补工作安全,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铸件焊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铸件焊补工是指对铸件进行修补、补焊或加固等工艺操作。
第四条铸件焊补工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铸件焊补工作应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操作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第六条所有从事铸件焊补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本规程的内容,并遵守规程中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工作环境安全第八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第九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杂物堆放整齐,防止滑倒或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十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物品,如灭火器、眼镜、工作手套、护目镜等。
并定期检查这些物品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第十二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以确保工人的正常操作和观察。
第十三条铸件焊补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从业人员进出口,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第三章个人防护措施第十四条所有从事铸件焊补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工作服、安全帽、隔热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第十五条在进行高温焊接操作时,必须佩戴隔热手套和防护面具,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烧伤。
第十六条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止眼睛受到明火和碎屑的伤害。
第十七条焊补工人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或服用药物。
第十八条任何情况下,焊接操作人员都不得穿过焊丝或割断焊丝电源线。
第十九条工作结束时,焊接操作人员必须将电源开关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
第二十条焊接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根据需要穿戴防护服装,防止外界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第四章设备安全第二十一条铸件焊补工作所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经过合格的检验,杜绝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汽轮机铸钢件营造是汽轮机制造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但由于
工作负荷及其他原因,铸钢件难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等损伤。
为了保证汽轮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需要对铸钢件进行补焊修复。
下
面是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的一些导则:
1. 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
补焊时应该选择符合要求的焊条和焊
接材料,使得补焊区域能够达到与铸件相近的性质。
2. 清洁与准备工作。
在补焊前,要将铸钢件表面的脏污、油脂、锈迹等清除干净,以防止有害物质对于焊接的影响。
同时,需要对于
受损部位进行清理和准备,使之适合进行补焊。
3. 焊接技术。
补焊过程应控制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
并在焊接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焊接质量。
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补焊部位,需采用相应的焊接技术和焊接方法。
4. 焊后处理。
焊接后还需要对于焊缝和热影响区进行后处理,
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并保证焊缝的平整。
总之,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清洁
与准备工作、焊接技术、焊接材料、焊后处理等方面。
通过细致的施
工和严格的操作,可以实现对铸钢件损伤进行有效的修复。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程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程1.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起重机采用的铸钢件进行焊补的技术要求。
2.焊前准备铸件焊前准备工作包括:缺陷的清理、焊接坡口的制备、焊前预热、焊接材料的选择,电流强度规范的调整等。
1)焊补前应由专职检查人员检查焊前准备的各道工序和工艺规定的质量要求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焊补;2)铸钢件毛坯缺陷焊补前,必须经过退火或正火处理;3)根据焊件不同情况,可采用气割、电弧气刨、砂轮打磨、机械加工等方法清理铸件缺陷和焊接坡口的加工;4)在应力集中处在制备坡口前应先在两端钻孔,防止裂纹延伸,孔径选取φ8~15mm,钻孔深度超出裂纹深度3~4mm;5)焊接坡口加工后,在坡口周边15~30mm范围内用磨光机打磨,去除氧化物及渗碳层,露出原金属光泽;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处缺陷之间的非缺陷部位,若长度小于40mm时,应将两缺陷相距沟通成焊槽。
为了改善应力状态和焊接方便,焊槽的几何形状不应有锐角形状,转角处应圆滑过渡;7)对穿透性裂纹和其它缺陷,需要采用垫板或镶板时,垫板允许用低碳钢代替,而镶板的钢号必须和母材一致;8)根据铸件壁厚和焊接条件确定焊接坡口形式;如表1所示9)一般情况下,按铸件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焊条;10)铸件缺陷周围50mm范围内如有油、锈、粘砂等杂物,焊前要清理干净;11)焊条使用前要烘干。
碱性焊条的烘干温度在250~350℃,保温1~2h。
酸性焊条的烘干温度一般在150~200℃,保温1~2h。
严禁用火焰直接烘烤;12)铸件缺陷清理后,经检查确认缺陷清理质量合格后,方准许进行焊补。
表13.焊补工艺1)一般铸钢件焊补工艺(1)焊补缺陷处理范围按表2,如超出此范围需经总工程师核准后方可焊补;(2)铸件焊补必须在室内进行,并且不准在通风处,在进行焊补时周围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3)碱性焊条低氢型必须采用直流反接法(即工件为负极),焊缝与母材交界处,必须很好的熔合;(4)碱性焊条的焊接不易操作,焊缝容易出现气孔,引弧时应在工艺板上进行,电弧稳定后再进行缺陷的焊补;(5)碱性焊条在焊缝过程中灭弧时,电弧不能拉长,必须压弧后迅速灭弧,弧坑应尽量减小,避免弧坑出现气孔和裂纹。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范1
技術文件和資料
文件編號:TY/TD/107
標題:
版號:D/A
铸钢件焊补工艺规范
頁碼:1/4
1.目的
通过适宜的焊补工艺,修复铸钢件缺陷,使焊补部位获得与铸件本体相同或相
似的组织和性能,满足铸件的技术性能要求.
2.适应范围
适用与公司生产的碳钢类和不锈钢类铸件的小区域(缺陷深度小于铸件壁厚的40%)的手工电弧和氩弧补焊.
3.内容
3.1采用焊补手段修复铸钢件缺陷的原则:
a.用户对铸件的质量要求中允许焊补的;
b.缺陷深度小于铸件壁厚40%的铸件;
c.通过采用适宜的焊补工艺,能确保铸件的使用性能不受到影响的;
d.焊补前缺陷部位处理.焊补.打磨精整.热处理成本小于铸件报废损失的;
3.2采用焊补手段修复铸钢件缺陷的类别:
a.空洞类缺陷
b.裂纹.冷隔类缺陷
c.表面缺陷d.残缺类缺陷e.杂类缺陷3.3焊补前的准备
3.3.1铸件缺陷部位的清理:
不论是碳钢件和不锈钢件,不论是砂铸件还是精铸件,焊补以前,必须对铸件缺陷部位进行适当清理,以使焊补易于操作,并保证焊补部位的质量.
焊补前清理包括:
a.去除铸件表面粘砂,氧化皮,油污等表面污物;
方法:用手提砂轮机打磨表面污物.
b.剜出表面缺陷部位
铸钢件补焊工艺守则(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铸钢件补焊工艺守则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碳素钢铸件和低合金钢铸件缺陷的焊补。
二、焊前的准备:1.缺陷部位的清理:焊补前需将铸件缺陷部位的粘砂、氧化皮、气孔、裂纹等缺陷清除干净,并开出净口,使铸件焊补处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方法:(1)碳弧气刨(2)砂轮打磨(3)火焰切割(4)电焊条挖等。
坡口形状:应根据铸件壁厚和缺陷的特点(大小、深浅)决定,见表一。
说明坡口示意图对于末穿透孔室或裂纹应开成“U”形坡口,裂纹要清理彻底,可用砂轮打磨底部,用五倍放大镜或用着色探伤检验无裂纹等缺陷。
铸件缺陷部位壁厚小于20mm。
一般穿透裂开“V”型坡口。
当坡口间隙比较大时,可垫一块厚3~4mm铜板,焊后将铜板拆去。
铸件缺陷部位壁厚大于20mm。
一般穿透裂开“X”型坡口坡口间隙比较大时,可在间隙处放厚2~4mm 相同材质的钢板。
坡口间隙很大时,可在间隙处嵌入相同材质的填块。
说 明:(1)坡口示意图只用示意坡口各种相关尺寸,由具体实际情况决定。
(2)所有坡口及钝边间隙应要求焊缝能焊透。
2.焊条的选择:应根据母材的要求来选择,见表二表焊接材料 焊 条 备 注ZG230-450 J422、J507 重要结构选用J506、J507ZG270-500 J506、J507 不等强度可选用J426、J φ27ZG310-510 J506、J507 不等强度可选用J426、J φ27ZG 1Cr 18Ni 9T i A137、A132 特殊结构选用A237ZG 0Cr 13Ni 4M OA237ZG 0Cr 13Ni 6M OA237ZG 20MnS i J506、J5073、焊条的焊干要求:碱性低氢型焊条在使用前要求烘干,并做到用多少拿多少,见表三。
表焊条牌号 烘干温度(0C ) 烘干时间(h )备 注J426 250~3500C 1~2hJ427 300~4000C 1~2hJ506、J507 350~4000C 1~2hA132 100~2000C 1~2hA237 200~2500C 1~2h4、铸件的预热由于材质、结构形状、大小的不同,焊补时会产生应力、变形甚至裂纹,因此焊前铸应进行预热。
铸件焊补工艺规程
铸件焊补工艺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泵用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铸钢件、抗磨白口铸铁件、抗蚀白口铸铁件、铸铜件的焊补工艺、焊后处理、焊条及焊后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图样或其它技术文件中对焊补无特殊规定或特殊要求的泵用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和铸钢件。
2 焊补许可条件2.1铸件需要焊补时,应取得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意。
2.2需要焊补的铸件许可条件应符合图样及定货合同的有关规定。
3焊补方法3.1气焊法气焊法是把氧气和乙炔作为热源和母体熔化的焊接方法。
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的退火处理,或采用振动时效等有效消除应力的处理方法消除应力。
适用范围:铸件出现铸造缺陷时,在焊补前或焊补后能够采用有效措施,可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或退火处理,能够防止变形和不影响铸件最终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可采用气焊。
3.2电弧焊法电弧焊法是采用焊条的电焊方法。
这种方法分为冷焊和热焊两种。
适用范围:一般铸件在非加工部位而且承受压力或强度要求不高的部位,或加工过程中及精加工后发现缺陷,由于不能采取有效的焊补后热处理措施,在断定能够确保使用功能不会因局部受热产生的变形或应力变形而影响质量、精度的情况下,可采用电弧冷焊,但由于焊后容易产生硬化,不要用于焊后再加工的表面。
当材质受热容易产生裂纹时,可采用电弧热焊。
3.3其他方法对于其它的焊补方法,只要焊接牢固,能保证铸件焊补质量,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允许采用。
4、灰铁、球铁铸件焊补工艺4.1气焊4.1.1焊前准备a)用扁铲、凿子、砂轮或其它方法将铸件缺陷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对符合SBB122、SBB137、图样及定货合同有关规定的裂纹、冷隔必须焊补时,应开V形、U形或X坡口,对延伸性裂纹的端部应钻截止孔(直径4~8mm);b)为了提高焊补部位的熔合性和防止焊接边界激冷以及焊接后的热变形,焊接前应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200~700℃,小件可进行整体预热。
局部预热时,预热范围一般为焊补部位的20倍左右;c)应选用与母体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的焊丝;灰铸铁件和球墨铸铁件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表1的铸铁气焊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钢件补焊工艺守则文件编号:GY—JS—04
编制:
校对:
会签
批准:
福建政和水轮机制造有限公司
2003年月日
铸钢件补焊工艺守则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碳素钢铸件和低合金钢铸件缺陷的焊补。
二、焊前的准备:
1.缺陷部位的清理:焊补前需将铸件缺陷部位的粘砂、氧化皮、气孔、裂纹等缺陷清除干净,并开出净口,使铸件焊补处露出金属光泽。
清理方法:(1)碳弧气刨(2)砂轮打磨(3)火焰切割(4)电焊条挖等。
坡口形状:应根据铸件壁厚和缺陷的特点(大小、深浅)决定,见表一。
表一
说明坡口示意图对于末穿透孔室或裂纹应开成“U”形坡口,
裂纹要清理彻底,可用砂轮打磨底部,用五倍放
大镜或用着色探伤检验无裂纹等缺陷。
铸件缺陷部位壁厚小于20mm。
一般穿透裂开“V”型坡口。
当坡口间隙比较大时,可垫一块厚3~4mm铜板,焊后将铜板拆去。
铸件缺陷部位壁厚大于20mm。
一般穿透裂开“X”型坡口
坡口间隙比较大时,可在间隙处放厚2~4mm相同材质的钢板。
坡口间隙很大时,可在间隙处嵌入相同材质的填块。
说明:(1)坡口示意图只用示意坡口各种相关尺寸,由具体实际情况决定。
(2)所有坡口及钝边间隙应要求焊缝能焊透。
2.焊条的选择:应根据母材的要求来选择,见表二
表二
3、焊条的焊干要求:碱性低氢型焊条在使用前要求烘干,并做到用多少拿多少,见表三。
表三
4、铸件的预热
由于材质、结构形状、大小的不同,焊补时会产生应力、变形甚至裂纹,因此焊前铸应进行预热。
一般情况:(1)碳当量Cep<0.45时不需预热,但厚度≥60气温低于-50C特大钢性构件时适当预热100~1500C。
注:冲击式转轮水斗焊补时均需预热。
(2)碳当量Cep≥0.45,铸件预热200~3000C,当壁厚较薄<10mm,形状简单,缺陷小的不重要件,可不进行预热。
四、焊补方法:
1、对于焊补短的裂纹可以用直通焊,对称焊,逐步退焊。
2、对于长的缺陷可用逆向分段焊,跳焊。
3、对于圆形的缺陷孔,可用环形的焊缝焊补。
4、铸件表面堆焊,焊纹重叠要求每道焊纹重叠≥1/3焊缝宽度。
5、在焊补过程中,可用小锤击焊缝以减少焊接应力。
6、于薄壁铸件或多层焊时,为避免过热,应尽量用小直径、小电流间断焊接,使焊
缝稍冷后再继续施焊。
7、焊接电流选择见表四
表四
焊条牌号电流种类
电流参数(A)
φ2.5 φ3.2 φ4.0 φ5.0
J422 交或直流正反接60~90 80~150 110~230 160~310 J426 交或直流反接60~90 80~150 110~230 160~310 J427 直流反接60~90 80~150 110~230 160~310 J506 交或直流直反接60~90 80~150 110~230 160~310 J507 直流反接60~90 80~150 110~230 160~310 A132 交或直流反接50~80 80~140 110~190 160~240 A137 直流反接50~80 80~140 110~190 160~240 A237 直流反接50~80 80~140 110~190 160~240
8、补面积较大且缺陷在铸件重要部位,焊后应立即退火处理。
五、焊后检验
1、按铸件热处理工艺执行。
2、对已经热处理后铸件的补焊,如果面积大,缺陷严重及重要的受力部位,焊补后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