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与检测技术)
自动控制专业 课程大全
自动控制专业课程大全
自动控制专业是一个涉及自动化技术、控制理论、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课程设置通常会涵盖以下内容:
1.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物理学、电路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控制系统原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
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模拟电
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这些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的核心,涵盖
了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3.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包括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
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等,这些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必备
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
4. 计算机技术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
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这些课程使学
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
5. 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课程,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使学生了解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6. 实践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控制工程实践、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践等,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自动控制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其未来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专业 课程
自动化专业课程简介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中的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建模、分析和控制。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个方面。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物理基础:包括力学、电磁学等,为后续的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课程提供物理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为后续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提供电子技术支持。
•控制理论基础:包括控制原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为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等。
•数字信号处理:介绍数字信号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滤波器设计等。
•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介绍各种自动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等。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等。
•自动化设备与系统集成:介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PLC、DCS等。
专业选修课程•工业机器人技术: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过程控制与优化:介绍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优化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介绍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和电路设计;控制系统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设计和调试各种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独立完成一个自动化项目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学生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基础;2. 具备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和实现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3. 具备自动化系统的调试、测试和维护能力,能够解决自动化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4.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协作;5. 具备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跟踪技术发展并适应工作需求。
二、课程设置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动化专业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操作和调试技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实习实训:学生将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了解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和挑战;3. 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年级将进行一年的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完成一个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毕业要求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基础;2. 技术能力:学生应具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能够解决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3.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和调试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自动化领域中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5.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协作;6. 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应具备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跟踪技术发展并适应工作需求。
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题库
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题库(277题)(注*的不适于中、初级职称)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2、什么是机械设计技术?机械设计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往往是以机械技术为主实现的。
3、什么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和输出技术,它们大都倚靠计算机来进行,因此,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密且相关的。
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用工业控制机(包括PLC,单片机等)进行信息处理。
机电一体化产品中,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装置指挥整个产品的运行。
4、什么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就是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技术的范围很广,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设计、系统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最优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多地与计算机控制技术联系在一起,成为机电一体化中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
5、什么是传感与检测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他将所测得的各种参数如: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力、温度等和其他形式的信号等转换为统一规格的电信号输入到信息处理系统中,并由此产生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决定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和动作幅度。
传感器检测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的性能。
6、什么是执行与驱动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分为电动、气动、液压等多种类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多采用电动执行元件;驱动装置主要指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目前多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及集成化的功能电路构成。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 (2)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标题: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引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涉及自动化技术与控制理论的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材。
本文将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动化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
1.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辟和调试。
1.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二、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专业课程:包括PLC控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设计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等。
三、实践教学3.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2 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或者实验室进行实习,让他们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3.3 创新项目:组织学生参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设计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毕业设计4.1 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毕业设计课题,设计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自动化系统。
4.2 设计过程:学生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编程实现、实验测试等环节,全面展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3 毕业论文:学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展示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就业方向5.1 自动化工程师:毕业生可以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等工作,为企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
5.2 控制工程师:毕业生可以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优化、调试等工作,参预工业自动化项目的实施。
5.3 研发工程师:毕业生可以从事自动化技术研究和开辟工作,参预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大学专业详解:工学(仪器仪表类)
⼀专业详解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机电结合,掌握机械⼯业⾃动化、电⼒电⼦和计算机应⽤等技术,从事机械装备运⾏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控制等⽅⾯⼯作的⾼级⼯程技术⼈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学、机械学、微电⼦技术、电⼒电⼦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应⽤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法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试验与⽣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
毕业⽣应获得以下⼏⽅⾯的知识与能⼒: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学、电⼦技术、信息处理、⾃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3、系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学、电⼦技术、测量学、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 4、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 5、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能⼒,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资料; 6、掌握中外⽂资料检索和应⽤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法,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主要课程:⼯程⼒学、机械设计、电⼯与电⼦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微机原理及接⼝技术、测试技术、⾃动控制原理、软件⼯程、机械制造⼯程、数控技术、cad/cam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学学⼠ 080402S 电⼦信息技术及仪器 培养⽬标:本专业是⼀门以电⼦测控技术、智能仪器技术和⾃动测试技术为技术基础,以计算机及电⼦信息技术为⼯具的⾼新技术学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能⼒,具备从事计算机⾃动测试系统,智能化仪器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及使⽤的⾼级⼯程技术⼈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主要学习电⼦信息理论、计算机应⽤理论、⾃动测试与控制的基础理论、测试系统组成原理和设计⽅法,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及基础训练,具备从事本专业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程应⽤的基本能⼒。
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
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
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等。
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是以数学与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各种自动化装置分析与设计各类控制系统,为
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专业。
专业有四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过程控制方向,第二个是嵌入式系统方向,第三个是
运动控制、机器人方向,第四个是人工智能方向。
本专业讲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
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
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
专业。
主要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
业英语、智能控制,计算机编程C语言,C++语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应用广泛且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
本文将探讨自动控制原理的定义、应用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自动控制原理的定义自动控制原理是一种通过使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来实现系统自动调节的技术。
它的目的是使系统能够自动地响应外部变化,并保持所需的状态。
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是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地检测系统状态,并根据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优化。
二、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原理可以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运行,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交通运输中,自动控制原理可以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在航空航天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可以用于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提高飞行安全性。
三、自动控制原理的重要性自动控制原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自动控制原理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危(wei)险环境下,如核电站、化工厂等,人工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自动调节,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自动控制原理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对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调节,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这对于资源有限的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应用广泛且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原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简介一、专业概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种,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涵盖了机械设计、工艺制造、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中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支撑。
2.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 专业选修课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涵盖了更加深入和专业化的内容,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系统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实践教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并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四、就业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个制造业领域就业,如机械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航空航天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等。
他们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工艺制造、自动化控制、设备维护等工作。
同时,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
五、就业前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各个制造业领域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就业机会丰富。
同时,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智能制造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r (t )Βιβλιοθήκη e(t )
b(t )
控制器
u (t )
被控对象
c(t )
反馈装置
方框图中信号的常用名称: r(t): 系统的输入信号: 其中使系统具 有预定性能或预定输出的,又可称为给定 输入信号或参考输入信号。如电位器的输 出电压。 c(t): 系统的输出信号或叫输出量:又 常叫做系统对输入的响应。如电动机的转 速。 b(t): 叫反馈信号: 而把系统中输出信号转 换成反馈信号的元件或装置, 称为反馈 元件或反馈装置。如测速发电机。
性。 1932年,Nyquist提出了一种相当简便的方 法,根据对稳态正弦输入的开环响应,确定闭环的 稳定性。1934年,Hezen提出了用于位置控制系 统的伺服机构的概念,讨论了可以精确跟踪变化的 输入信号的继电式伺服机构。19世纪40年代,频 率响应法为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从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伊凡思(Evans)提 出并完善了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是古 典控制理论的核心。由这两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系统 是稳定的,并且或多或少地满足一些适当的性能要 求。一般来说,这些系统是令人满意的,但它不是 某种意义上的最佳系统。 本书重点讲解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
在图1—1(b)所示的系统中虽然可以实现 自动控制,但由于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主要 表现在控制的结果,总存在着一定范围的误 差值。为克服上述不足,可在原控制系统中 增加一些设备而组成较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 如图1—2所示。
二、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 自动控制最常见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开环控 制和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输入量不受输出量影响的控制系 统称开环控制系统。图l—3(a)所示的他励直 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
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它将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和开发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是为已取得非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的一种快速学习和获得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的途径。
该方案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完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并通过相应的考试和实践环节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顺利完成学习计划并获得学分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获得自动化专业的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的设计旨在培养具备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该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除了专业核心课程,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还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环节。
这些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等。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实验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习环节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
而设计和毕业论文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自动化相关的设计或研究项目,并撰写论文进行表达。
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学习,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要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条件保障。
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
自动化专业培养和毕业要求引言概述: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训练、科研能力和毕业要求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和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自动化专业培养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电子电路、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和实验训练,熟练掌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动化技术在不断发展,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自动化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路、控制理论等,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2.2 专业课程: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3 实践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训练:3.1 实验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设备,熟悉自动化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3.2 实习: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运行情况,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毕业设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项目,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计量学院测控专业方向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检测及控制)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涉及温度、压力、流量等热工过程参数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及智能化热工仪表的研究;探讨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动态检测和控制,实时测试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热工自动检测和控制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开发研究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应用覆盖面广,广泛适用于仪器仪表、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冶金、汽车和轻纺等行业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学、热工原理、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显示技术与仪表、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用接口技术、过程控制实验等。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化热工仪表的研究,开发、应用及生产过程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检测及控制)专业介绍:本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技术,开展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面向几何量和机械量等的计量测试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各种精密测试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应用传感器、光电检测和计算机等新技术,使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向高精度、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微型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广泛适用于国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先进制造业、仪器仪表业、国防军事部门等国民经济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光学、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测控仪器电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光电检测技术、智能化仪器设计、精密测量技术和现代精密仪器设计等。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从事几何量和机械量等的计量测试与测控技术及仪器设备应用开发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兰交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表
兰交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表兰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表一、课程简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下属的一个专业方向。
该专业以培养具备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与运维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 信号与控制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介绍信号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信号处理、系统建模与控制、控制方法与算法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信号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2.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该课程主要介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信号机、道岔、闭塞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 列车控制与调度该课程主要介绍列车控制和调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调度算法、列车运行图优化等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掌握列车控制与调度的技术和策略。
4.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该课程是专业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和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将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在课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优化,提升自己的工程设计能力。
三、课程安排根据学期和学分要求,兰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的安排如下:大一上学期:- 数学分析- 大学物理- 英语- 电路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大一下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实验- 英语口语- 数字电路- C语言程序设计大二上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 电磁场与电磁波大二下学期:- 工程数学- 信号处理与分析- 通信原理- 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大三上学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轨道交通工程力学- 电力电子技术- 程序设计与实践大三下学期:- 列车控制与调度-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 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系统理论- 人机交互技术大四上学期:-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设计与实践- 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技术- 交通流理论与控制- 硕士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大四下学期:- 公共选修课-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四、总结兰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设置丰富,涵盖了信号与控制的理论基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列车控制与调度等内容。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1. 什么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利用各种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测量和控制的一种技术体系。
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应用控制系统,使得被控对象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和规律进行运行和控制。
2.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组成的一个整体,用于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监测和控制。
被控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控制的实际物理系统或过程,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传感器则用于对被控对象的状态进行监测和测量,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3.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反馈控制原理、开环控制原理和闭环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是指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以使输出接近期望值。
开环控制原理是指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律和参数,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不考虑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
闭环控制原理则是将反馈控制原理和开环控制原理相结合,既考虑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又考虑预先设定的规律和参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4. 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军事防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备的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防卫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实现对飞行器、导弹、火炮等武器装备的控制,提高作战效果和作战安全性。
5. 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自动控制原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件_1_5-检测技术介绍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AUTOMATIC
INSTRUMENTS
课程性质:数控专业专业课;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模/数电》, 《自动控制原理》, 《微 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等; 学时:64课时(其中实验部分占8课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如测量误差的理论分析 等; ✓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及其应用 ; ✓ 能够掌握自动化仪表基本类型,以及智能仪表的基本 结构、基本功能和基本设计方法。
12
4、对随机误差的进一步分析
① 标准偏差表示法(取 k中k =1)
此时置信概率
P P
p d
0.683
即随即误差落入区间 的,几率为68.3% 。
② 极限偏差表示法(取 k 为极限误差)
工程上,一般取
此时,
m 3
P P
3
3 3
p d
0.997
13
5、标准偏差的估计算法
有限次测量,估计值 ˆ
4、如何剔除?(实施步骤)
18
【例】对某物理量进行6次等精度测量,得到20.46,20.52, 20.49,20.50,20.48,20.61。取P=0.95,试判别是否存在坏值。
【解】不难计算出 x 20.51
由BESSEL公式法
6
xi 20.512
ˆ i1
0.05
6 1
应用格拉布斯准则,查表可知,
在构成测量系统时, 应将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巧妙地组合 在一起加以应用, 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CHA.4 检测系统基本特性
一、概述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测量和标定 理想的检测系统——单向系统和线性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学院研究生复试综合1参考书与考试大纲
2013-10-08
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考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60%)和检测技术(40%)
参考书:
1、《自动控制原理》,厉玉鸣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张宏建等,《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二考试大纲
(1)自动控制原理
1、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概念
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被控对象的微分方程模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及其等效变换;信号流图;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低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质量指标;控制系统的劳斯稳定判据;常规控制规律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
4、频率特性分析法
系统频率特性的定义;系统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对数坐标图;Nyquist 稳定性判据;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分析、设计方法;5、采样控制系统
采样过程及采样定理;脉冲传递函数;连续模型的离散化;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采样系统的分析;
(2)检测技术
1、检测技术及传感器基础
传感器基本概念、基础效应、分类和命名与表示;检测基本概念;参数检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检测仪器仪表、系统及基本性能;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测量误差及分类;误差处理基本方法;检测仪表的防爆与防护。
2、电参数传感器
电参数传感器概述;电位器、热电阻等电阻式传感器;应变效应、应变
式电阻传感器及应用;电容式传感器概述;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误差分析
及处理;电感式传感器概述;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电涡流式传感器及应用3、检测信号变换
简单变换、差动变换、参比变换、平衡、反馈变换等信号变换结构;有源/无源检测元件的转换电路;平衡电桥;不平衡电桥结构、不平衡电桥特性;自平衡电桥;其他变换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三运放构成的仪表放大器。
4、温度、压力、物位、流量检测技术
测温方法分类、温标概念;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测温冷端补偿方法;热电偶测温电路和安装。
压力的表示法、压力检测仪表的分类;液柱式压力检测技术及仪表、使用和误差分析;弹性式压力检测技术及仪表;电远传式压力检测技术及仪表;应变、压阻、压电等物性式压力检测技术及仪表。
物位检测的主要方法和分类;差压法检测原理、量程迁移、静压式液位检测技术;浮力式、电容式、超声式等液位检测技术及仪表。
流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和分类;容积式流量计检测原理、工作特性与特点;节流式流量检测原理和流量方程;节流式流量计组成和特点;浮子式流量计检测原理、流量方程和特点;涡轮式流量计检测原理、流量方程和特点;电磁式、涡街式流量检测原理及相关流量计;超声波流量检测原理、安装方法和特点;科式、补偿式、推导式等质量流量计检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