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旅游发展市场报告-2014
武汉行业报告
![武汉行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edb1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1.png)
武汉行业报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也日益迅速。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本报告将对武汉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和展望,以便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武汉市的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工业资源。
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等行业在武汉市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汽车制造业更是武汉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武汉市的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其次,武汉市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汉市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特别是金融业,武汉市拥有着丰富的金融资源和优越的金融环境,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人才的聚集。
未来,武汉市的服务业有望成为支撑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另外,武汉市的科技创新也备受重视。
作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市拥有着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其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同时,武汉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吸引和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武汉市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总的来说,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城市自身的努力,武汉市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市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初探
![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8be5e50be23482fb4da4c75.png)
关键 词 :城 市旅 游 ;发 展 条 件 ;定位 ;武 汉
中 图分 类 号 :F 9 .6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7 — 3 X (0 0 5 0 9 — 4 52 3 7 6 1 9 1 2 1 )0 — 0 3 0
三 、 汉 发 展 城 市 旅 游 的 S oT分 析 武 W ( ) 势 一 优
1区位 优 势 .
境 友好 型 社 会 建 设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总 体 方 案 》 获 国
务 院 批 复 , 武 汉 旅 游 业 发 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外 部 环 境 。 为 二 、 汉ຫໍສະໝຸດ 城 市 旅 游 发 展 历 程 武
文 明 发 展 的 产 物 ,城 市 旅 游 的 发 展 态 势 反 映 了 城 市 政
治、 经济 、 化 等 方 面 的综 合 形 象 。随着 工 业 化 的发 展 , 文 世界上许 多大型城市越来越 重视城 市旅游 的发展 , 城
市 旅游 的重 要 性 也 已 经被 大 众 所 认 可 【 1 市 旅 游 已逐 1 。城
续 增 长 的产 业 化 发 展 阶段 。 这 里 以 1 8 — 0 8年 武 汉 市 入 境 旅 游 统 计 数 据 来 96 20 说 明 武 汉 城 市 旅 游 的 发 展 历 程 。 如 图 2 1所 示 ,3年 — 2
城 市 作 为一 定 区域 内 的经 济 、 治 、 化 、 通 、 政 文 交 科 教 等 中心 , 身 就是 重 要 的旅 游 目的 地 , 旅 游 的 综 合 本 是 载 体 , 现 代 旅 游 业 发 展 的重 要 依 托 。 市 旅 游 是 城 市 是 城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7a5f312edd36a32d737581f5.png)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5年3月12日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97403元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23ad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e.png)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被誉为“九州通衢、天下三岸”。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为了了解武汉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武汉旅游资源1. 历史文化资源武汉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名胜,如黄鹤楼、户部巷、琴台路等,这些都是旅游者热衷于参观的景点。
此外,武汉还有南湖、花湖等美丽的湖泊,吸引着众多游客。
2. 现代城市景观武汉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特别是武汉武汉中环广场、万松园、东湖磨山景区等,都是旅游者喜欢逛街购物和观光的地方。
二、武汉旅游市场现状1.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武汉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游客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2. 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与游客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游客在武汉的旅游消费多样化,不仅购物消费增加,还有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
三、武汉旅游问题与挑战1. 缺乏专业化旅游管理人才目前,武汉的旅游行业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缺乏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 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武汉的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比如,停车位不足、厕所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了游客体验。
3.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虽然武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需要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吸引力。
四、武汉旅游的发展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 提升旅游设施建设应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停车位、厕所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品质,改善旅游环境。
3.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要发挥武汉的特色,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举办特色文化节、开展民俗体验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
武汉市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武汉市旅游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1913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1.png)
武汉市旅游调研报告范文武汉市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武汉市作为中国内陆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其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本次旅游调研主要以武汉市的旅游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旨在为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概况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鹤楼、东湖、武汉大学等历史文化景点,以及长江、汉江两大江流经的美丽风景。
此外,武汉市还有著名的湖泊如鄂湖、团湖等,以及世界知名的武汉楚文化遗址、红楼、长江大桥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对于武汉市开展旅游业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武汉市旅游发展现状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武汉市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旅游人数持续增长:近年来,武汉市的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和旅游。
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武汉市的旅游景区人数更是达到高峰。
2.旅游消费水平提高: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旅游观念的普及,武汉市的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简单的观光到更具有体验性的旅游活动成为主流。
3.旅游业结构不平衡:武汉市的旅游业结构目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市区内的文化历史景点较多,游客主要集中在这些景点,而郊区的自然景点游客相对较少。
需要进一步推动郊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旅游服务质量相关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武汉市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1.旅游信息不够完善:游客在找寻旅游信息时,经常会遇到信息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
建议加强旅游信息网站、APP等平台的建设,提供准确、全面的旅游信息和导览服务。
2.旅游交通不便利:部分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利,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工具,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在交通规划和设施建设上,应该更加注重旅游需求,提升旅游交通的便捷性。
3.旅游服务流程不合理:在旅游景区内,部分服务流程存在欠缺和不合理的问题,如游客接待、游览顺序等。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https://img.taocdn.com/s3/m/fb6d1a0a844769eae009edc0.png)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从全国来看,武汉市旅游业并不突出,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限制因素。
武汉市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宣传不力,旅游服务欠缺,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整合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往往超过旅游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问题。
对此,武汉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多个景点联合开发,从而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武汉市旅游业服务宣传基础设施地方特色正文: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1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武汉北有木兰山、将军山等;中有龟山、蛇山、磨山、洪山、珞珈山、马鞍山、九峰山等;南有目前己建为旅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风景区等。
“一组湖群”:全市拥有湖泊140处,372个。
著名的湖泊有:东湖、莲花湖、梁子湖、龙阳湖等。
“两江汇流”是指:武汉是依山傍水的“江城”。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
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
1.2武汉市旅游基础设施1.2.1武汉市旅游交通现状旅游交通是为了旅游者有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2]。
武汉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由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武汉市客运量不断增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各占一定的比例。
武汉对外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合武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使武汉中部区域优势凸显,拉近了武汉与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605c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png)
武汉旅游业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武汉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武汉旅游业的现状、旅游资源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展望。
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武汉旅游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史、规模和特点,并探讨武汉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分析武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同时展望未来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武汉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对武汉旅游业现状、旅游资源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总结。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武汉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为政府部门、旅游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武汉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武汉旅游业现状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
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市服务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武汉市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市每年的接待游客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次,旅游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武汉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014年武汉旅游十件大事出炉
![2014年武汉旅游十件大事出炉](https://img.taocdn.com/s3/m/b1b7f60f02020740be1e9ba1.png)
武汉市旅游局今日发布2014年武汉旅游十件大事,全面盘点旅游业发展成果,其中建立“文明旅游银行”位列十件大事之首,这是武汉继全国首创“旅游奖文明”经验后再度推出的文明旅游创新举措,也为武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亮丽色彩。
去年以来,武汉市旅游局与骨干旅行社共同发起“旅游奖文明”出境旅游团,把“旅游奖文明”推广到境外线路,充分彰显了武汉文明旅游正能量,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
今年10月,武汉市旅游局又创新推出“文明旅游银行”,15家旅行社和景区参加“文明旅游银行”联盟,游客参加“银行”成员组织的文明旅游团,全程文明旅游就能获得积分,换取门票、免费旅游名额,甚至可成为“武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再度在市民和游客中掀起热议,许多市民纷纷报名参加“文明旅游银行”的旅游团和旅游志愿活动。
2014年,武汉旅游业发展可圈可点,大事喜事不断。
在国际旅游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武汉旅游保持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预计武汉2014年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和12.42%,其中境外游客170万次,同比增长5.35%。
同时,武汉市以总分全国第一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城市旅游综合素质显著提升;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创5A成功,武汉3家国家5A级景区和5家全国百强社两项数据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武汉旅游企业不断做优做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持续突破,世界级的汉秀剧场和世界电影乐园项目在12月20日联袂开业,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也在2014年启动建设。
全面落实旅游产业升级计划和配套政策,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旅游惠民制度化,5月19日被确定为武汉新城区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日;智慧旅游全面推进,武汉旅游资讯大平台上线,大武汉旅游年卡热销;武汉获批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继开通直达莫斯科、旧金山的洲际航线,成为中部地区唯一直达欧美的城市,为武汉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成果在2014年武汉旅游十件大事中都得到体现,也印证了武汉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f7a1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2.png)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市目前主要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之列。
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以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
作为中国九省通衢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三、主要行业市场分析1. 互联网科技武汉市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成立不久就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集聚地。
这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未来,武汉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医疗健康武汉市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此外,武汉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武汉市以高校众多而著名,在一流大学的辐射下,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从小学辅导到高考冲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未来,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旅游文化武汉市的旅游文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湖、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等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作为创意之都,也举办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武汉设计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等。
武汉市旅游企业调研报告
![武汉市旅游企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e260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a.png)
武汉市旅游企业调研报告武汉市是中国内地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作为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本次调研是针对武汉市的旅游企业展开的,旨在了解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与武汉市的旅游企业代表进行深入访谈和收集相关数据,我们得出了一些关键的发现。
首先,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东湖、黄鹤楼、武汉大学等知名景点。
同时,武汉市也是长江三峡旅游的重要起点,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然而,目前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旅游产品的单一性,以及缺乏差异化和创新化。
许多旅游企业在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上存在缺失,导致游客对于武汉旅游的兴趣不断下降。
其次,旅游业的规模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一些旅游企业对于游客体验的重视不够,导致游客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首先,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旅游产品。
其次,旅游企业应该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武汉市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化,以及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武汉市的旅游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我们也希望武汉市的旅游企业能够注重生态环保,推出更加可持续的旅游产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1bec0b90c69ec3d5bb75b1.png)
2014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区发展和改革局翟先斌(2014年7月15日)一、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今年上半年,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
预期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至7.5%,维持全年GDP增长7.5%预测不变。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一些省市把加大投资作为遏制经济下滑的最主要手段。
从全省情况来看。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市场、外贸出口增幅继续提升。
从全市的情况来看。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除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指标差日历进度外,其他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
同时,全市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4月以来,全市工业效益出现下滑,食品医药、盐磷化工、纺织服装、汽车机电和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增幅较低。
二、上半年主要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6%,占年计划目标171.8亿元的43.6%,掉日历进度6.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1.6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年计划目标159亿元的51.3%,超日历进度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年计划目标40.8亿元的50.9%,超日历进度0.9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年计划目标88.3亿元的50.4%,超日历进度0.4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年计划目标15.7亿元的63.1%,超日历进度13.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4336.8万美元,同比增长115.1%;占年计划目标6790万美元的62.2%,超日历进度12.2个百分点。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4bb16e533b3567ec112d8a0e.png)
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江日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五大计划",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为"十二五"规划完成和"万亿倍增"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33.80万人,比上年增加11.80万人。
户籍人口827.31万人,增加5.2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8.03万人,增加1.85万人;非农业人口559.26万人,增加3.6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25‰,其中,人口出生率12.22‰,人口死亡率4.97‰。
人口净迁移率0.04‰。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9.48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3.76亿元,增长9.5%。
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48.6:47.7调整为3.5:47.5:49.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
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78.47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3.68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26.55万户,其中新登记4.65万户;个体工商户51.60万户,其中新登记7.60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3.40万户,其中新登记4.50万户。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9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02亿元,增长15.6%。
其中,税收收入906.76亿元,增长14.3%;非税收入194.26亿元,增长22.0%。
表2: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afe7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8.png)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湖北旅游业持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报告将对湖北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特色景点、旅游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解湖北旅游业提供参考。
一、湖北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北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万亿元。
其中,武汉市、宜昌市、恩施市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成为湖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在旅游业发展中,湖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湖北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二、湖北特色景点。
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着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另外,宜昌的三峡风光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除了以上著名景点外,湖北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神农架、鄂西大峡谷、楚天台、白帝城等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
三、湖北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湖北旅游业在2019年创造了约60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旺,比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湖北还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提升。
这些举措为湖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浅析武汉城市旅游的建设与发展
![浅析武汉城市旅游的建设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c7a165b84ae45c3b358cdf.png)
, 呢?原 因是武汉城市建筑和规划特色没有 港 。在灯光与波光的相互映照下 ,武汉的 方面 。比方说歌剧 洪湖赤卫 队》 这么优
秀 的节 目没有在武汉形成某种传统 实在是 形成合力 。 夜景该是多么 的美呀 1 武汉的人 文历史景观没有成 片而是散 2 注重 人文历史 景观 、 、 地质特 色的保 护与 可惜 。作为特大城市的武汉 ,每年却看不 落在城市 的各个角落 ,这些景观 的单独存 再开发 。 在与周边 的现代建筑无法融合 ,使得 其本 到几部描写本地生活 的影视剧作 品,是没 人文历 史景 观虽 来 1历 史 ,有其 1身 有 投 资 还 是 剧 本 问题 ?值 得 商 榷 。武 汉 的 3 3 身的文化形象不单纯 ,甚至怪诞。武汉 的 的厚重与深邃 ,但 毕竟是 屹立于 现代都市 都市生活应该 已经脱离 了早期城市文化特 征——作坊 文化 ,而步入 了大商业文化范 湖泊 、河流 ,原本是武汉 的眼睛 ,因水的 中,也要享受 现代文 明的照耀 。 灵动而使城市鲜活。但城市建筑和规划却 景 观 不 仅 自身要 干 净 ,景 观 里 的 人要 畴 。因此 ,反 映武汉 人 日常生 活的影视剧
上 海 黄 浦 江 的 东 西 两 岸 一 一 浦 东 的 陆 家 而缺少对 本地旅游资源 的关照也是武汉城
嘴 、浦西的外滩是上海的城市 中心 ;香港 市旅游 疲软 的一 个重要原因。武汉 的辛亥 维 多利 亚港 是香港 的城市 中心 ;再 看纽 革 命等历 史题材 、高新技术创新的创业题 约 ,曼哈顿是它的城市 中心等等。这些 中 材 、东湖等水景所营造的浪漫题材都可 以 心又无一例外的都是商务 中心 ,就是所谓 助 推武汉的城市旅游 。 武汉城市 风光游 ,基础还是 很好的 , 的 “ D” CB ,这 也 说 明 了现 代 城 市 文 化 的 发端就是商业文化。而且 ,也都 无一例外 只是武汉 的文化特 色还不十分 浓厚 ,或者 的 是 在 水 边 。与 这 些 城 市 相 比 ,我 们 不 无 说被洗 白了不少 ,这样的文化对游人来说 遗憾地发现 ,武汉简直是在 “ 暴殄天物” :
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
![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f666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一、市场概述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武汉旅游市场也迅速崛起。
目前,武汉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二、市场特点1. 丰富的旅游资源:武汉拥有许多自然景区和人文景观,如东湖、黄鹤楼、户部巷等。
这些景区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交通便利: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这些交通设施可以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3.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武汉的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景点参观,还有湖上游船、夜游等特色产品。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旅游产品。
4. 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武汉的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旅游市场的总收入约为300亿元,同比增长10%。
2019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武汉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巨大。
四、市场竞争1. 景点竞争:武汉拥有许多知名景点,在旅游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一些具有特色的景点,如东湖、黄鹤楼等,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 旅行社竞争:武汉的旅行社众多,竞争激烈。
一些有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旅行社更能吸引游客。
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也对传统的旅行社构成了一定的竞争。
3. 市场环境竞争:武汉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关注。
这些企业和资本进入市场,增加了竞争的压力。
五、市场发展趋势1. 业态升级: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提升,传统的景点参观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未来,武汉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体验式旅游和个性化定制,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旅游产品。
2. 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信息和预订渠道,使得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武汉旅游市场和进行预订。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ec1b0cf12d2af90242e610.png)
武汉市旅游地接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走访或电访了武汉市36家旅行社和武汉市旅游局,对武汉市的旅游地接市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特汇报如下:一、武汉市旅游市场的现状武汉历史悠久,是湖北省省会,同时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城市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湖北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可以从2002年的武汉地接情况中可以得到反映。
(武汉市200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484万人,其中入境海外游客28.37万人)但从更高要求来看,目前武汉较成熟或重点推介的旅游项目景点,如黄鹤楼、归元寺、东湖风景区等,仍存在吸引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不可能成为远程游客到武汉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另外,从武汉游客的类型来看,目前到武汉的游客主要是商务客人或中转过路客,武汉尚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与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战略地位极不相称。
《湖北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已经明确提出把武汉市建设成为一个“龙头”的思想:“按照建立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构想,在加强‘大江、名楼、名湖、名寺、名店、名街’整治开发的同时,加快现代大型主题乐园、商贸会展中心、科技博览中心、体育竞技中心、音乐文化中心、旅游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建立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文化载体鲜明、自然风景优美的现代都市旅游形象,由过境地向集散地、进而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确立其湖北旅游业的龙头、中国商贸会展之都、华中地区最大的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
”因此,从武汉拥有的丰富资源、优越的区位和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等各方面分析来看,武汉旅游应该有更好的表现。
(资料提供武汉市旅游局刘静处长)二、旅行社的旅游基本线路、费用及旅游产品的市场与展望从各个旅行社了解到,武汉游主要以一、二日游为主,旅游的线路集中在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省博物馆和东湖,旅行社俗称为“四菜一汤”。
基本费用在300圆左右。
武汉市旅游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武汉市旅游行业研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0230950029bd64793e2c02.png)
武汉市旅游行业研究报告————————————————————————————————作者:————————————————————————————————日期:2武汉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7-2022年前言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产业总称。
旅游是人员流动的过程,旅游全过程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旅游者出游之前的信息服务;旅游过程中的交通、住宿、饮食、游览、购物、娱乐、导游等各种服务和相关产品;返回常住地之后的信息反馈和追踪服务。
将这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整体旅游产品或组合旅游产品。
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与旅游业相关产业超过了110个。
根据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对近5年我国旅游产业溢出效应的分析:近5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就业带动效应可达1:3.5;旅游行业相关产业产值带动效应可达1:4.4。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武汉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武汉市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总体规模、武汉市旅游景区发展运营分析、武汉市旅行社及星级酒店市场现状与规模、旅游开发运营企业以及旅游行业的投资前景。
【出版日期】2016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9800元电子版:9500元纸介+电子:9800元第一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一节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述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三、旅游信息化发展情况四、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中国旅游总体规模分析一、中国居民旅游人数规模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情况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四、国内居民旅游花费总额第三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一、入境游客人数规模分析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分析三、入境旅游客源分布情况四、港澳台入境游客规模分析第四节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分析一、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分析二、因私出境旅游人数分析三、赴日旅游市场状况分析四、赴台旅游市场状况分析第五节黄金周及假日旅游市场分析一、元旦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三、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第二章武汉市旅游市场环境分析第一节武汉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武汉市GDP增长情况分析二、武汉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三、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四、武汉市经济形势发展展望第二节武汉市旅游政策环境分析一、中国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分析二、国家金融支持旅游相关政策三、武汉市旅游行业相关政策分析四、武汉市旅游产业规划政策分析第三节武汉市旅游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武汉市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二、法定节假日带薪假期实施三、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四、武汉市旅游交通基础情况第三章武汉市旅游市场分析第一节武汉市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一、国内旅游收入规模分析二、旅游外汇收入规模分析三、旅行社数量及人员分析第二节武汉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一、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分析二、入境游客人数规模分析三、入境旅游客源分布情况四、武汉市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一)居民出境旅游人数(二)赴日旅游市场分析(三)赴台旅游市场分析第三节武汉市黄金周及假日旅游市场分析一、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二、元旦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三、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四、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第四章武汉市旅游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武汉市生态旅游市场分析第二节武汉市红色旅游市场分析第三节武汉市乡村旅游市场分析第四节武汉市度假旅游市场分析第五节武汉市温泉旅游市场分析第五章武汉市旅游景区运营分析第一节武汉市旅游景区运营分析一、武汉市旅游景区企业数量二、武汉市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三、武汉市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第二节武汉市重点旅游景区运营分析一、旅游景区A(一)景区游览面积分析(二)景区游客数量情况(三)景区经营收入情况(四)景区门票收入分析二、旅游景区B(一)景区游览面积分析(二)景区游客数量情况(三)景区经营收入情况(四)景区门票收入分析三、旅游景区C(一)景区游览面积分析(二)景区游客数量情况(三)景区经营收入情况(四)景区门票收入分析第六章武汉市星级酒店运营分析第一节武汉市星级酒店运营分析一、武汉市星级酒店数量及分布二、武汉市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三、武汉市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第二节武汉市三星级酒店运营分析一、武汉市三星级酒店数量情况二、武汉市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三、武汉市三星级酒店的出租率第三节武汉市四星级酒店运营分析一、武汉市四星级酒店数量情况二、武汉市四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三、武汉市四星级酒店的出租率第四节武汉市五星级酒店运营分析一、武汉市五星级酒店数量情况二、武汉市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三、武汉市五星级酒店的出租率第七章武汉市旅游管理及服务市场分析第一节旅游行业管理及服务分析一、旅游公共服务市场情况二、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分析三、旅行社规模及经营效益四、旅游饭店管理服务现状五、旅游投资及信息化建设第二节武汉市旅游管理及服务分析一、武汉市旅游公共服务情况二、武汉市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三、武汉市旅游规划建设情况四、武汉市旅游教育培训分析第三节武汉市旅游行业发展策略及建议一、武汉市旅游行业发展的问题二、武汉市旅游行业发展的对策三、武汉市旅游行业发展的建议第八章武汉市旅游企业竞争力分析第一节企业A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二节企业B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三节企业C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四节企业D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五节企业E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二、企业旅游产品分析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九章2017-2022年武汉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第一节2017-2022年中国旅游市场前景预测分析一、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国内游市场二、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将提速三、高端旅游成未来新的旅游热点第二节2017-2022年武汉市旅游市场预测分析一、武汉市旅游行业发展目标二、武汉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三、武汉市旅游市场前景预测第三节2017-2022年武汉市旅游市场风险分析一、产业政策风险二、市场竞争风险三、市场需求风险四、经营管理风险五、自然灾害风险第四节2017-2022年武汉市旅游市场投资策略一、高铁旅游开发策略建议二、旅游免税行业投资策略三、多元化经营景区投资潜力最新目录推荐1、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工业4.0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查及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2016-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一带一路”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海外工程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运营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3、“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商机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旅游行业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能源行业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4、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民营银行筹建咨询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社区银行创新发展策略及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调查及市场前景咨询报告》《2016-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报告《2016-2021年中国众创空间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运营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市场调研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网红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2016-2021年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投资商机研究报告》6、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全球及中国无人机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7、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8、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社区O2O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医疗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养老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旅游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9、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城市更新运作路径及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市政工程建设及PPP模式应用策略研究报告》10、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2016-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调查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培训市场潜力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16-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武汉市旅游资源状况及分类
![武汉市旅游资源状况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702b410a8114431b90dd81d.png)
武汉市旅游资源状况及分类摘要: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自古便有九省通衢之称。
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武汉市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同国内其他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如杭州、上海等地相比,其发展速度明显迟缓,因此为了更清楚的对武汉市的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对武汉市再次进行旅游资源的认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武汉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按照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其分为5个主类,12个亚类,25 个基本类型,从而掌握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有助于进一步对武汉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关键词:武汉市;旅游资源引言: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各种文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也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创优工作确立了科学依据。
而武汉则是在《2000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中成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城市,也是华中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促进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接续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对武汉市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则是评价的基础工作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事实上是就具体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本文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武汉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
1.武汉城市旅游的基本情况武汉市简称汉和武,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
武汉欢乐谷春游市场调研方案
![武汉欢乐谷春游市场调研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3ed5deff9aef8951e061a.png)
2014年武汉欢乐谷春游市场调研筹备方案目录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1)1调研目的 (1)2调研背景 (1)二调研时期及各阶段安排 (2)1调研时期 (2)2调研计划 (2)3调研进展及工时 (3)三调研对象、地域范围、方式(附调研问卷问题方向) (4)1调研对象方式 (4)2调研地域范围 (5)3调研方式 (5)附:调研问卷问题方向 (6)四调研报告制作题纲 (8)附:调研报告题纲 (8)一调研目的及背景1 调研目的∙目的:为2014年武汉欢乐谷春游期间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与实际操作支持。
∙理论部分:将以《2014年武汉欢乐谷春游市场策略报告》形式展现。
报告将包含事实现状与策略建议两部分。
∙实际操作部分:以提供的报告为参考,并依据实际情况与现有资源,执行营销活动。
2 调研背景∙自2012年4月28日开园以来,截止2013年12月武汉欢乐谷已在武汉运营20个月。
年均接待游客人次达350万人次以上(按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左右推算),在武汉市已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随着武汉整体交通设施的完善,欢乐谷对周边地区的幅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对武汉8+1城市圈消费者的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进一步提高欢乐谷营运业绩,做好2014年春游市场的营销活动,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消费者进行调研。
二调研时间及各阶段工作安排1 调研时间∙2014年元月-2月中旬,春游开始前。
为期4周左右。
∙最后截止时间2月底。
为3.7女生节、3.8妇女节可能的营销活动预留时间2 调研计划3 调研进展及工时∙调研进展。
在调研过程中需要执行的是看得见的进展。
通过EXCEL表格展现每周的工作进展。
∙调研工时。
以掌握以过程所花费时间。
以及各执行人员完成时间量以便作出调整。
三调研对象、地域范围、方式(附调研问卷问题方向)1 调研对象方式∙由于武汉欢乐谷是华中地区唯一的欢乐谷项目。
游客不仅仅集中于武汉市,也有大量周边游客的游玩。
所以调研对象分为本地与外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至民国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 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 洲前列,因位于长江沿岸,为 交通枢纽,工业较为发达,与 位于北美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 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 方芝加哥”。
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 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 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来描写武昌的繁华。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 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 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 级)的治所。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 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 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 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 大的城池之一。布政使司衙门驻 武昌府位于现今湖北武汉市。
223年,东吴孙权在武 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 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 筑了一座瞭望塔——黄 鹤楼。苏轼在《前赤壁 赋》中说的“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 是指武汉(而当时的武 昌则是今天的鄂州)。
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 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唐时期
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 治所。
21.1
8343.52
8
1603.67
15.2
8070.18
9.3
1132.4
12.3
8011.78
11.9
1360.7
15
8006.6
10
1061.1
15
7650.8
9
900.8
17.4
7223.7
10
932.3
12.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武汉地理位置
城市面积 地理特色 相邻城市
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形似 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 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 其中有43个在中心城区。武汉的水域面积达2217.6平方 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4还多一点,其中湖泊面积为 803.17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 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 交通十分发达,清代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21.4
19500.6
7.7
3963.2
9.3
15420.1
11.6
2202.39 15.24
14500.2
10.6
961.12
14.45
14370.2
10.5
13015.7
12.5
1569
14
12656.7
9.8
1771.02
6.55
9108.89
12.31330源自269051.2710.2
1690.02
(暂时停飞)、德里(货运航线,暂时停飞)、马德拉斯(货运
航线,暂时停飞)
国内货运 通航城市 (8个)
北京、西安、长沙、南京、石家庄、深圳、杭州、郑州
武汉饮食
武汉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早——是指武汉的“过早”。过早是湖北地区对吃早餐的俗称,尤以武汉为主,襄阳,宜昌等地也有此俗称。在武汉,因受到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影响
2013福布斯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福布斯旅游城市排行榜
武汉经济地位
201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90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总量位居全国第9名,是长江沿线城市带上第三大经济体。 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市和重庆主城区,高于南京市,人均GDP
超1万美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 在国内主要城市比较中,武汉旅游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旅
全年举办各类展会节事活动618场,其中展览297场,会议221场。展览总面积2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其中,3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览15场,增长50%;10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展览6场,增长2倍;参展参会客商1102万人次, 增长153%。会展业直接收入44.46亿元。
武汉市2013年度旅游统计信息
州、南昌、淮安、济宁、丽江、南通、台州、无锡、西宁、兴义、
扬州、盐城、运城、遵义、湛江
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台南、花莲、巴黎、旧金山(一机到
底经停上海)、新加坡、曼谷、清迈、普吉岛、福冈(一机到底
国际及地 经停上海)、静冈(一机到底经停上海)、首尔、济州岛、胡志 区通航城 明(暂时停飞)、澎湖(暂时停飞)、台中(暂时停飞)、暹粒 市(25个) (暂时停飞)、东京(暂时停飞)、大阪(暂时停飞)、吉隆坡
夜——是指吃“夜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空调还未普及。生活在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人,在晚饭后有上街乘凉的习惯。有些人则在此时于街边开始贩
卖食物,比如凉面、米粉、米饭、鸡蛋、凉菜、自己卤好的牛肉、牛肚、牛筋、肥肠、鸡鸭,等等。后有商人租起门面,做起生意。到1993年左右形成了 以吉庆街为中心,包括邻近的交易街、瑞祥路、大智路在内的大排档市场。现在吉庆街的夜宵,除了吃喝,更有吹拉弹唱的艺人们助兴。可以喝酒,欣赏艺 人表演,品尝武汉各种特色夜宵食物,比如鸭脖子。
游收入排名第6位。
武汉夜景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天津 苏州 重庆 成都 武汉 杭州 无锡 南京 青岛 大连 沈阳
201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
GDP(亿元) 增长率(%)旅(游亿总元收)入增长率(%)
21602.1
7.7
3229
• 国家公路“两纵两横”规划的京港澳、沪蓉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武汉交 汇。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也在此交汇。
• 2009年,武汉7条高速出口通道全面建成,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 达530公里,与全长188公里的武汉外环线,贯通由6座长江大桥组 成的内环、三环、外环线,构建起武汉到6个远城区政府所在地半小 时、到城市圈8个城市1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
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 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 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 “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 筑墓群。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 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 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 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 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 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 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 十里的规模。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 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 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
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 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 辟了英、德、俄、法和日五国 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 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 出口业务。
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 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 驱。
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于此, 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6000年前 3500年前
223年
581年 960年
1368年
1858年
武汉交通(一)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更 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公路网络
• “十一五”期末,武汉公路总里程达12000公里,公路密度达149.5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在全国省会城 市中位居前列。
• 与此同时,武汉市也在加强市内快速路的建设,截至2011年底,已 建成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武汉二环线(除汉阳段外)等市内快速 路。
武汉交通(二)
老通城豆皮
老谦记牛肉 枯炒豆丝
厚生里的什 锦豆腐脑
同兴里油香
田恒启糊汤米 粉
四季美 汤包
蔡林记热干面
一品香 一品大包
顺香居 重油烧梅
谈炎记 水饺
五芳斋 汤圆
精武路鸭脖子
武汉传统文化艺术——戏曲曲艺
汉剧——是武汉具有主导性的传统剧种,有300多年历史,而汉
口由于地理、交通和经济的优势聚集了各路汉剧名流。 现存的传统剧目有660多个,三国题材的历史剧占有相当比例,演 唱时以武汉方言为主,声腔上最早实现了西皮、二黄合奏。
武汉在全国旅游城市中连续两年排名第十位。武汉市旅游业收入从2001年的16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90.02亿元,增 长21.1%,武汉旅游总收入占比武汉市国民总经济的18.7。
旅游景区39个,其中5A级2个,4A级16个,3A级12个。旅游星级以上宾馆97家。其中,五星级14家,四星级31家,三 星级40家。
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市省辖市、孝感市的汉川市 毗邻;
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 县、麻城市相接。
全球定位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 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武汉城市历史
新石器时代
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 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 烧土、石斧、石锛以及 鱼叉。
铁路网络
• 武汉将成为中国铁路“两纵两横”的交汇点,全国路网主枢纽和客运 中心。从武汉到周边1000公里范围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只要4-5小 时,半小时直达武汉城市圈兄弟城市。
• 2009年底,武汉站的开始运营使武汉进入“高铁时代”。
• 武汉市目前与北京、郑州、长沙、广州、合肥、南京、上海间每日都 有动车组往返,与北京西之间的首发城际列车(含动车组)多达7对, 同时与南昌间有高速列车相通,与省内主要城市咸宁、宜昌、十堰、 襄阳、黄石、随州之间都有管内城际特快列车往返。
商周时期
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 龙城遗址是距今约 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 宫城,是迄今中国发 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 代古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