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民区间有害气体检测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依据及原则 (5)
3危险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5)
4.施工准备 (7)
5、总体施工部署 (8)
6、有害气体检测方案 (9)
7、施工控制 (11)
8、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15)
1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天宫殿站~民心佳园站区间
有害气体检测安全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1.1天宫殿站~民心佳园站正线区间
天宫殿站至民心佳园站区间隧道右线起点里程K15+483.037,终点里程K17+820.662,区间长2.338km。本区间隧道拱顶埋深1.2~53m,除局部浅埋外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区间以单洞单线的形式分别与两端的车站连接,区间中部为单洞双线隧道,单洞单线隧道与单洞双线隧道之间设置喇叭口过渡段。隧道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钻爆法施工。
在里程K16+580.000处设置施工通道,施工通道标准段净宽6m,为直墙拱断面,错车道净宽8m。K16+960.000处设置区间通风机房,通风机房净宽12.8m,为马蹄形断面。本区间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不设排水泵房。
表1.1 正线区间围岩分类表
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 围岩级别
K15+483.037 K17+775 2291.963 Ⅳ
K17+775 K17+820.512 59.8 Ⅵ
1.2四、十联络线区间
四、十联络线区间隧道起点里程K0+077.076,终点里程右K0+535.030,区间长458m。本区间隧道拱顶埋深17~55m,为深埋隧道。区间以单洞双线的形式分别与四、十号线区间正线连接,单洞单线隧道与单洞双线隧道之间设置喇叭口过渡段。隧道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钻爆法施工。
表1.2 四、十联络线区间围岩分类表
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 围岩级别
K0+077.076 K0+128.135 51.104 Ⅳ
K0+128.135 K0+284.050 155.916 Ⅴ
K0+284.050 K0+535.030 250.934 Ⅳ
2
1.3施工通道
天宫殿站~民心佳园站区间施工通道全长374.96m,与正线区间相交于里程约K16+750处。
施工通道标准开挖断面经变更后为45.6m2,净宽7.5m,净高6m,底板设计高程为286~246.55m,最大纵向坡率为14%。工程所处地段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后经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现场区为渝长高速公路及内环快速路,局部为原始地貌,经开挖和回填后,目前场地地势平缓仅局部呈台阶状,地形坡度3~5°,地面高程约290~310m,高差约20m。隧道围岩基本分级为Ⅳ级,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
表1.3 施工通道围岩分类表
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长度(m) 围岩级别
K0+000 K0+045 45 Ⅴ
K0+045 K0+374.96 329.96 Ⅳ
1.4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天宫殿站~民心佳园站区间线路主要沿城市主干道行进,人工填土基本上以素填土为主,杂填土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和厂区之中,分布范围较小。素填土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石含量20~40%,粒径200~1000mm,碎石含量10~30%,结构一般松散~中密,局部存在架空现象,稍湿,堆填时间2~10年;杂填土多呈杂色,以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结构一般呈松散~稍密状,稍湿,堆填时间2~10年。现对地层岩性特征介绍如下:1)粘土
紫色~黄褐色,一般呈可塑~硬塑状。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高,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中为沟谷的地段。
2)砂岩
灰色~紫灰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岩质硬,岩体完整性好,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IV级。
3
3)砂质泥岩
褐红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为主,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厚一般0.5~3.0m,岩质软,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层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4)页岩
深灰色为主,泥质结构,极薄~薄层状厚层状构造。中风化岩心呈短~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5)灰岩
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后层状构造,主要有方解石等矿物组成,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岩质较硬、岩体完整,中风化岩芯呈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2)地质构造
区间里程K15+484.207~K17+868段地质构造上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倾角平缓,岩层产状315º∠6~13º,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J1:90~120 ∠54~78º;J2:170~210º∠65~78º);里程K17+868~K17+887段地质构造上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倾角平缓,岩层产状315º∠6º,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J1:90~120 ∠54~78º;J2:170~210º∠65~78º);里程K17+887~K18+200段地质构造上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岩层倾角平缓,岩层产状130º∠6º,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J1:270~300 ∠54~77 ;J2:190~220 ∠67~84 );背斜轴部位于里程K17+887位置附近,隧道洞轴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小角度斜交,隧址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沿线无断层通过,场地稳定。
(3)水文地质
该区间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一般厚度较小,沟谷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大;基岩为主要砂岩和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仅局部分布有页岩及泥质灰岩,含水微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池塘水体渗漏及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