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合集下载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医学]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 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 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素问· 阴阳应象 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 调经 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意。 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 而是通过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 种症状、体征的概括。具体的说,热证是指一组有 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 体征。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即虚与实主
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 盛衰。 《素问· 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所 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阴阳 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热证候,亦存在着虚实之分, 所以分析疾病中邪正的虚实关系,是辨证的基本要 求,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为 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邪,虚证宜补正,虚实辨 证准确,攻补方能适宜,才能免犯实实虚虚之误。
(二)虚实转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力量对比的变化,实证可以转 变为虚证,虚证亦可转化为实证。实证转虚临床常见;虚证转实 临床少见,实际上常常是因虚而致实,形成虚实夹杂证。
实证转虚——是病情先表现为实证,由于失治、误治,以
及邪正斗争的必然趋势等原因,以致病邪耗伤正气,或病程迁延, 邪气渐却,阳气或阴血已伤,渐由实证变成虚证。
2、真热假寒: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
证候。其产生机理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 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 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亦称阳盛格阴证。其临床 表现:高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 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 干,脉数有力等一派热证,但又会出现四肢厥冷、 脉沉的寒象。虽肢冷而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 必灼热,脉虽沉但必数而有力,由此可以判定肢 冷、脉沉均为假寒。

中医基础:辨证及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辨证及八纲辨证
19
2.热证
基本概念: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 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 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分类: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17
1.寒证
基本概念: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导致机体 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阳 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致。
分类: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
3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通过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 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 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 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4
二、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 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其实,它们并 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是对病情的大 体分类而已。
无苔
声高息 胀满 便秘 舌质坚 有
粗,烦 痛剧 溲赤 敛苍老,力
躁谵语 拒按
苔厚
32
(四)阴阳辨证
阴阳学说在辨证诊断上的应用,主要有 两个方面。
33
(一)阴阳是类证的纲领
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 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 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 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 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辨 证

辨  证

常见虚证
临床表现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自汗, 证 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血虚 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 证 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 或经闭,舌淡,脉细无力 阴虚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颧红,五 证 心烦热,口干咽燥,眩晕失眠,尿黄便 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 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自汗, 证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 胖嫩,苔白,脉沉弱或细迟
2、丁某,男,成人 主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泄泻5 天。 病史:病起五天,寒热高亢,得汗不解, 头痛,胸闷、恶心、肠鸣、泄泻、口苦 检查:脉浮滑濡数,苔黄腻 问题:此为表里同病证 (1)请指出属于表证和里证的表现 (2)表里证各是什么原因所致?
三、虚实—邪正盛衰 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 (一)虚证 *正气虚衰,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少气懒言, 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疼痛喜按,舌胖嫩 或瘦薄,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疗法则:补法
第五章
辨பைடு நூலகம்

目的要求:
1、了解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 的步骤、各种辨证方法的意义、特点。 2、掌握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八纲辨证——基础 第二节 脏腑辨证——慢性病、内伤杂病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温热病(传染 性、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一、表里——病位深浅、病情轻重 (一)表证 *六淫侵袭肌表所致的证候。
亡阴所涉及的脏腑,常与心、肝、 肾等有关,临床一般不再逐一区 分。亡阴若救治不及,势必阳气 亦随之而衰亡。
亡阴与亡阳辨证简表
汗 四肢 舌 脉
细数 无力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 (2)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
5、常见证型:
(1)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表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概述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 皮毛、肌腠、经络 里— 脏腑、气血、骨髓
表里具有相对性
(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内外浅深 表证— 病位较浅 里证— 病位较深
2、辨别病势的进退
病邪由表入里—— 病渐深重,为病进 病邪由里出表—— 病渐减轻,为病退
(四)寒证与热证的真假辨别
含义:疾病在严重阶段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 寒热真假
疾病发展 寒极 有时会出现一些与病的本质 寒极似热—真寒假热
热极 相反假象(症状,体征)
热极似寒—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证——里实热重证 含义:指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证候——阳盛格阴证 病因病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
二、证的错杂 含义:性质相反的两纲证候同时存在。
类型: (一)表里同病 (二)寒热错杂 (三)虚实夹杂
三、证的转化
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一纲的证候向相反的另一纲转化,原来的证候 随之消失。
(一)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指先有表证,而后出现里证,同时表证随之消失。
邪盛或正虚
表证
病邪入里→里证
失治、误治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四)虚证与实证的真假辨别 1、真实假虚证: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的症状。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

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一、心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部分大脑皮质的功能)《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忧愁思虑则伤心。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心主血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内经》诸血皆属于心。

心者,其充在血。

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内经》心主舌。

心气通于舌,心气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者,其华在面。

4.汗为心液《内经》心在液为汗。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从上述心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所讲的心,基本包括了西医讲的心脏和部分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心病证治1.心阳(气)虚弱证[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

兼见面色苍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

心气虚轻。

心阳虚重,气虚以倦怠为主,阳虚畏寒为主。

西医对照:心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气衰竭虚证。

周围循环衰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

心阳虚:是指的心脏生理性搏动力量相对较弱,近似于西医所说的窦性心律不全,如脉率不齐,搏动缓慢搏动无力,血压过低等一些心脏功能性症状。

心气虚:一般指的是心脏自身生理性代谢失尝近似于西医所说的心肌梗心肌炎室性心律等一类的证状属心脏自身病变引起的症状。

[发病机理] 本证多因久病体虚,或精神刺激等,损伤心气,心阳。

[治疗大法] 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对症方药] 参附汤加味。

[重点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特效腧穴] 内关极泉天池心气虚:可用四君子汤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八纲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八纲辨证方法详解1.阴阳辨证2.表里辨证3.寒热辨证4.虚实辨证三、脏腑辨证方法详解1.脏腑辨证基本原则2.脏腑辨证具体方法3.脏腑辨证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四、八纲与脏腑辨证的结合运用1.八纲脏腑辨证互补2.案例分析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其中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核心。

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脏腑辨证则是以五脏六腑为理论基础,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辨证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大家提供实用的中医诊断技巧。

二、八纲辨证方法详解1.阴阳辨证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之首,一切疾病都可以从阴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阴阳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阴阳辨证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2.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判断疾病病位的方法。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里证则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等症状。

通过表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的病位,为治疗提供方向。

3.寒热辨证寒热辨证是判断疾病寒热性质的方法。

寒证表现为寒战、腹泻、四肢厥冷等症状,热证则表现为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寒热辨证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寒热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4.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判断疾病虚实性质的方法。

虚证表现为乏力、虚弱、精气亏损等症状,实证则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停滞等症状。

虚实辨证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虚实程度,为治疗提供指导。

三、脏腑辨证方法详解1.脏腑辨证基本原则脏腑辨证以中医脏腑学说为基础,遵循脏腑相关、脏腑相互影响的原则。

在脏腑辨证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病情、病史、脉象、舌象等多种因素。

2.脏腑辨证具体方法脏腑辨证方法主要包括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证。

例如,心肝血虚辨证、肺脾气虚辨证等。

3.脏腑辨证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脏腑辨证具有定位准确、定性明确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通过脏腑辨证,可以精确判断病变脏腑,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辨证

《中医诊断学》——辨证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2.阴虚证
实质:阴液亏虚,阴不制阳,滋养濡润作用减弱。 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 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 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常见证型: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等。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素问》 治疗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素问· 圣真要大论》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一)心气虚证
【概念】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因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 【审证要点】心悸、胸闷、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数而无力,或结、代。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嫩,脉沉迟、微弱、细。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2.阳证
阳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症状表 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临床表现: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口渴饮冷,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舌红绛苔黄黑生 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中医学教学课件:八纲辩证和脏腑辩证

中医学教学课件:八纲辩证和脏腑辩证
八纲辩证和脏腑辩证
第一节 辨证的基本概念
运用中医的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史、 症状、体征等资料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 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病势从而作出 证候诊断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
证、症、病的概念
1、病 病史上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不因患者 和地域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是对某种疾病 矛盾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概括。如:疟疾、痢疾、 白喉、痛经等。
2、气虚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 力,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淡,脉虚弱。
3、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4、阴虚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 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证
产生原因:1、风寒暑湿燥火、疫疠、虫毒等邪气 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2、内脏功能失调,气 化失职,气机阻滞,形成痰饮水湿淤血宿食等有 形病理产物。
退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证 候为虚证。 实:指邪气盛,凡以邪气过盛,机体功能表现为 有余、亢奋、停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证候为实证。
1、虚证
产生原因:1、先天禀赋不足;2、后天失调和疾病耗 损(饮食失调、过度劳倦、久病失治)
临床表现:
1、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 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经量少,延期或闭经, 舌淡脉细无力。
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兼见头身痛、喷嚏、 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症状。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为主。
证候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两个发展趋势:好转
病情向愈
加重
里证
2.里证
概念: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 的证候。

中医辨证学

中医辨证学

八纲辨证(纲领证)、病性辨证(基础证)、脏腑辨证(具体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第七章、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表里(病变部位)、寒热(病变性质)、虚实(邪正斗争)、阴阳(病证类别)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

外邪侵犯肌表,病位浅 => 表证病在脏腑,病位深 => 里证(一)表证(寒热并见!)表证: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二、寒热辨证(发热≠热证!恶寒(畏寒)≠寒证!)热寒阳邪侵袭 => 阳气偏盛 => 阳盛则热阴邪致病 => 阴气偏盛 => 阴盛则寒阴液亏损 => 阴不制阳 => 阴虚则热阳气亏损 => 阴寒内盛 => 阳虚则寒(一)寒证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外感阴寒邪气,内伤久病伤阳,过服生冷寒凉 => 寒证特点:症状:冷——恶寒,畏寒,冷痛,喜暖,肢冷,脉紧稀——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淡——口淡,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苔润,口不渴静——脉迟,蜷卧病位:(二)热证热证: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外感火热阳邪,过服辛辣温热,机体阳气过盛,久病阴液耗损 => 热证特点:症状:热——发热,恶热,喜冷稠——痰、涕稠,小便短深——痰黄,面赤,涕黄,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苔燥少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动——脉数,烦躁不宁病位:三、虚实辨证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实),精气夺则虚(正气不足)”;“虚实者,有余不足也”实证: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八纲脏腑经络证治

八纲脏腑经络证治

八纲脏腑经络证治1.八纲证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类基本证候。

八纲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所搜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八纲进行归纳,从而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1).阴阳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切疾病的病理变化都可归纳为阴阳偏盛偏衰两大类。

凡是不及的、抑制的、衰退的、寒性的皆属于阴,凡是太过的、兴奋的、亢进的、热性的皆属于阳,这是中医辨证基本的分类。

①.阴证其临床表现为颜面苍白,暗淡无光,神疲嗜卧,畏寒不渴,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微弱。

②.阳证其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有光,神烦不安,发热口渴,呼吸迫促,声音洪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滑数。

临床上阴证多为里虚寒证,治疗上针用补法,宜深刺久留针,并用灸法;阳证多为表实热证,治疗上针用泻法,宜浅刺少留针,或点刺出血,少灸或不灸。

阴证和阳证可相互转化,阴证转为阳证多为病情缓解,阳证转为阴证多为病情加重。

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人体阴阳耗伤太过,还可出现亡阴亡阳证候,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多有生命危险。

亡阴亡阳的临床表现,除了有原发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亡阴证还兼有大汗,汗出而粘,身热,手足温,呼吸短促,烦躁不安,渴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等症;亡阳证则兼有大汗,汗冷如珠,身凉,手足冷,呼吸气微,精神萎靡,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而润,脉微细欲绝。

亡阴亡阳证的治疗,取任脉、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灸。

亡阴配肾经腧穴。

2).表里表里是鉴别疾病部位的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病变发生在皮肤、肌肉、经络等浅表部位的属于表,病变发生在脏腑的属于里。

一般说,表证病情相对较轻,里证病情相对较重。

①.表证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恶风寒,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为主。

由于感受邪气的不同和患者个体差异,表证又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

表证治宜取督脉、手太阴、手阳明和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宜浅刺。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辨证,就是在综合分析四诊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疾病的病因,明确病变部位,确定病证的病机,判断邪正的消长、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加以归纳概括。

儿科辨证方法基本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疾病的特点,某些辨证方法在儿科更为常用,其证的临床表现也与成人有所差异。

本节仅介绍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

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以此来分析、归纳疾病的部位、性质的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通过八纲辨证来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机体与病邪斗争的情况。

一般顺序是:先辨别表里,找出病变部位,然后辨别寒热、分清病变性质;再进一步辨别虚实,了解人体正气的盈亏与病邪的盛衰;最后再分辨阴阳,加以总的概括。

下面把八纲分成四组介绍。

(一)阴阳阴阳,即八纲的总纲,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用阴阳二纲加以概括,是观察分析疾病发生变化的纲领。

一般来讲,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反之,阴虚则阳盛,阳虚则阴盛。

1.阴证是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出现的病证,以虚寒证为代表。

阴证的产生,有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者,更多的则是因先天不足、后天虚损而出现的证候。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或晦黯,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语声低怯,呼吸表浅,喜热恶冷,形寒肢冷,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细弱,指纹沉而淡红。

2.阳证是机体阳气亢盛,脏腑功能亢进,导致阳亢热盛的证候,以实热证为代表。

阳证的产生,有外感热邪或风寒化热,有伤于热食、热药,或各类疾病脏腑阳气偏亢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红目赤,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语声粗浊,喜冷恶热,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或有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有力或洪大,指纹紫滞(二)表里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轻重深浅的两个纲领。

在人体,凡皮肤、毛窍、肌肉、经络等为外属表,凡五脏六腑、髓海为内属里。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1)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1)
精品课件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精品课件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
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
平衡。
精品课件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二)脏腑辨证的源和流
《内经》有寒热虚实之论述

《伤寒论》具体用于诊疗
具体应用
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治病八字》 《景岳全书·传忠录 》
程钟龄《医学心语·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祝味菊于《伤寒质难》
精品课件
提出八字 作为纲领 系统完善 提出八纲二字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 个纲领。
表里辨证,适应于外感病,其意义在于察知病情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精品课件
心与小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是论述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
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
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精品课件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

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定调理原则。

我们悬灸保健养生虽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我们面对的顾客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游移状态,也就是亚健康。

养生保健重在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平衡就健康,失衡则百病丛生。

因此作为悬灸保健师必须掌握八纲辨证,才能使用正确的悬灸保健技术为顾客服务。

一、阴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大致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

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气滞的证候,属寒、属虚。

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

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表3—1)二、表里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人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脏在内,属里。

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机体口鼻,皮毛等表浅部位之证侯,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在疾病初期。

2、里证: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侯,五脏六腑在内,属里,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病程较长。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3-2)表3-2 表证、里证鉴别表三、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辨证 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 括。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 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 有汗或无汗等症。
表寒证(伤寒表实证):以感受寒邪为
主,其特点是: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 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
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病。里证 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外邪不解,内传 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三是情志内伤 、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表证里证的鉴别
表证是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等症常 见,内脏证候不明显,舌象变化不明显, 脉象多浮;里证是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内脏证候为主,舌象多有变化,常见沉脉 及其他多种脉象。
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 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 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 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 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 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 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 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素问·圣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即寒证要用热剂,热证要用 寒剂,两者治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如寒热不 辨,其不良反应立竿见影,后果严重。因此, 寒热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尤其重要。
寒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人体的功能
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 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 内盛所致。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 等。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
法则,引导人们辨证地看待病、症和证的 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 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 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还可根据辨证结果,分别采取“同病异治 ”或“异病同治”的方法。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
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 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此治法 也不同。
领。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 证与阳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 方面证候。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只 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表里辨证--表证、里证、表里证鉴别要点
寒热辨证--寒证、热证、寒热证鉴别要点
虚实辨证--虚证、实证 阴阳辨证--阴阳是类证的纲领、阴阳有具体的辨证 内容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
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 一方法治疗。
八纲辨证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 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 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 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一)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表里同病。出现的原 因有两类:一类是外感病,由表证发展至兼见里证;或外 感病未愈,复伤于饮食劳倦等。一类是内伤病未愈而又感 外邪。
表里同病时,往往出现虚、实、寒、热等各种情况。 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较为复杂。以表里与虚实或寒热分别 组合而言,可见以下八种情况:
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
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 白,肢冷踡卧,口 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 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热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功能活
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 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 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所致。 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伤风表证(中风表虚证):以感受风邪
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其特点是:恶风、微 发热,汗出,脉浮缓 。
表热证(外感风热证):是感受风热之邪,
其特点是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 正常或尖边稍红,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 浮数。.
表里辨证 里证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范围非常广泛,可以 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 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也不尽一致,但 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 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 干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寒证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恶寒喜温,口不渴,排出物清 稀,面色白,舌苔白,脉迟或紧;热证 发热喜凉,口渴,尿黄便结,面赤,舌 红苔黄脉数。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 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 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 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即是此意。
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 而是通过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 种症状、体征的概括。具体的说,热证是指一组有 热象的症状和体征;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 体征。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里俱虚 表里俱 实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实 表实里虚
(二)表里转化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相争表证不 解,可以内传而变成里证,称为表证入里;某 些里证,其病邪可以从里透达向外,称为由里 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对于预测疾 病的发展与转归,及时改变治法,及时截断病 势,或因势利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 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 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 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 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 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