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2篇)
![2024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95a3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2.png)
2024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
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
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
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
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
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
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
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
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
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
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
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2022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2022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aabcf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1.png)
2022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2022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1有幸读了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万老师将自己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这样的划分引起了我的深思,先来介绍一下万老师对着五个阶段的划分:第一个阶段:教知识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
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
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
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
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教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
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
于是我开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
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
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
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
2023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2023年《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f46a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e.png)
(教师的五重境地)读后感(教师的五重境地)读后感——匡艳1、如果一件事短期看来有价值,中期不明朗,长期有害,这件事决不能做;反过来,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什么价值,中期不清楚,长期有益,这件事肯定值得去做。
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我们的课堂,怎么取舍?这是个度的问题,只追求长期有益,不看短期价值,家长不干;只看短期价值,不管长期效果,与学生成长不宜。
2、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两方面的训练:第一是学习习惯,第二是思维方法。
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异,提炼出本学科是思维方法是我们该具备的专业性。
功利一些就是这种题型怎么答才能拿高分,为什么答案是这个方向,而其它的常规易错处错在哪里。
3、课堂不能只依赖老师的讲解。
必要的讲解必不可少,但是哪怕自认为自己的讲解思路清楚,直指要害,整个课堂也不能充满充满了教师的声音。
深有同感,我个人就是一个太热爱唱独角戏的人,导致好的学生嫌啰嗦,差点的学生嫌太快跟不上,不如多分配些课堂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和个人提问。
教师“懒〃,就能带来学生的“勤〃:勤于思考,勤于质疑。
但是课时量有限和教学进度的必须跟进可能是这种模式的最不好协调局部。
4、作者的几个做法很有意思,值得借鉴:第—“造师方案〃:期中考试之后,我选了一个章节,将全班同学分为7组,每一组承当一节课的教学工作。
据说效果不错。
高三后半年这样做好似不太合理,预备高一教学任务不太紧张时试试看。
第二,他的电脑里有两个文件夹,其中一个用来记录灵感,另一个用来搜集素材。
有些素材实在有利于我们在必要的时候用于课堂教学或是与学生私下交流。
预备借鉴。
5、做老师也好,做家长也好,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成长的过程就是悟道,悟道就像破茧一样。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关注如何援助孩子成长,孩子关注的却往往是独立和别离。
(教师的五重境地)——朱万丽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完这本书,这是我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问题。
为了传播知识?为了学生考个好大学?还是为了学生的开展?我想,每位老师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完整版)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完整版)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a649b11ed9ad51f11df26d.png)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很庆幸在经历了多年辛苦的班主任摸索工作后读到这本发人深省的书,这本书让我们获益良多。
万玮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及心得凝聚在这本书中,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广博的人生阅历向我们阐述了他心中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目前可能还处在殚精竭虑教知识的阶段,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我们在有些时候甚至还有些手忙脚乱。
所以对万老师传授的一些方法及他的一些理念深感赞同,接下来我们也会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做教育的远视者初上讲台,所有新教师们几乎都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自己所教的课程上。
每天都在研究教材教法,满脑子都是怎样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活动设计准备好,我也如此。
再加上有繁杂的班主任工作和各种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我的教学常常达不到自己最初的预期。
为此,有段时间我感到特别焦虑,心情低落,情绪起伏大,甚至导致自己内分泌失调脸上痘痘疯长。
现在想来,还是自己年轻气盛,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我的情绪基本上只是随着成绩单上的数字反馈而起伏,我的喜怒只是由于那几十分钟的课堂效果而反复。
而实质上,教育并不应该被局限在几门课程的分数或是几堂课的效果,我的急功近利使自己差点成为了一个教育短视者。
如果老师不仅仅考虑孩子在他负责的这一阶段跑得如何,更关注孩子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发展,他所采取的策略可能就会大为不同。
比如大量的阅读和发展体育。
前者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阔孩子的眼界,后者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这样的教育应当被我们予以更多的重视,因为这些才是目前看得见的能够给孩子带来长远积极价值的教育途径。
二、教学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任教的第一个学期,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作预设。
将每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结合学生目前的只是特点作详尽的分析。
每节课下课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准备的内容讲完了吗”因为在准备的时候花了太多的心力,总觉得如果一堂课能将自己所有的预设全部从脑海中变成口头授课,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二篇)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777e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a.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
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
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
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
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
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
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
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
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
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
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
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教师的五重境界》的读后感
![《教师的五重境界》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53cd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9.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的读后感万玮所著的《教师的五重境界》,那么教师的五重境界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是指作者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知识,第二阶段——教方法,第三阶段——教状态,第四阶段——教人生,第五阶段——教自己。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教师的五重境界》的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看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万玮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写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学会破框,促进成长。
看完此书,我对其中破框思维深为认同。
文中写到:一位年轻的年轻班主任被班里的一名问题学生弄得头疼不已,心生怨恨,向万玮老师倾诉他是如何倒霉,因为这名学生不停闯祸,他已经被主任和校长点名批评多次。
万玮老师开导他:“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磨炼你的吗?你一向有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太好的机会!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
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
我们的头脑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机拍照片一样,在聚焦的同时,也有了取景框。
我们只看到框里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体。
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千差万别。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同学,玩心很重,上课小动作不断,干扰同学学习,一向令任课老师头疼。
还经常迟到,且爱在课堂上捣乱。
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讲话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应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也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
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
他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喜爱劳动。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f05463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3.png)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一、初读之感。
1.2 接着书中描述的这种逐步递进的境界,让我觉得像是在看一场教师的成长纪录片。
从单纯教知识到开始注重教技能,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就好比是从给人鱼到教人捕鱼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开始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重境界的教师,就像一个小工匠,精心雕琢着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了自己划桨的能力。
二、深入理解。
2.1 再往后看,到了教思想这一境界,我真是拍案叫绝。
教师要是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可不得了。
这就如同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智慧的种子,让他们不仅仅学会知识和技能,还能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见过这样的教师,课堂上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师就像一个思想的引路人,带着学生在思维的大道上漫步,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无比开阔。
2.2 到了教境界这一层次,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这时候的教师,就像一个精神导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思想,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境界。
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我印象中有一位老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学问的严谨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们。
学生们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一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知识充满敬畏的境界。
2.3 最后读到教智慧这一境界,我觉得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达到这个境界的教师,那简直就是教育界的大师。
他们能够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就像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他们能把学生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点燃,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无限可能。
三、总结感悟。
3.1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
它让我看到了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为教智慧境界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097ab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5.png)
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读后感一、初读之感。
1.1 当我读到关于教师五重境界教方法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这个理念真的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它让我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多样。
以前我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教师就是传授知识嘛,把书本上的东西告诉学生就得了。
但这五重境界的说法,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1.2 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的不同层次和追求。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种对教师工作深度的剖析。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五重境界一摆出来,就能让人清楚地看到一个教师的功力到底在哪个层次。
二、五重境界的剖析。
2.1 第一重境界可能就是那种最基础的,简单地照本宣科。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老师,他们上课就像在念课本,学生听着也是索然无味。
这就像炒菜只放盐,没有其他调料,平淡无奇。
这一境界的老师往往没有真正理解教学的本质,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2.2 第二重境界呢,可能就是开始注重方法了。
教师会想办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比如说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这就像给菜加了点酱油,有了点味道。
但这还不够,还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
2.3 第三重境界就更高一筹了。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
这就像大厨做菜,会根据食客的口味来调整菜品。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弱,这个时候老师能因材施教,那教学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这一境界的老师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2.4 第四重境界就更厉害了。
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背后的东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就好比是带学生去探寻宝藏,而不是直接把宝藏给他们。
这样的老师是真正在启发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2.5 第五重境界那就是最高境界了。
教师在这个境界里,已经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共同探索。
这就像武林高手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7篇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5654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9.png)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7篇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7篇通过阅读,教师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思维提升,为此可以书写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
那么,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精选篇1当我终于看完《教师的五重境界》的最后一篇《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时,脑海却一直盘旋这一句话: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于是,以此做标题记录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学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一位叫木村的日本农民,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种苹果。
他所谓的只傻一次,其实是傻了一辈子。
不用农药和化肥,不除草,想种苹果树,本身就是“傻得天真可爱”的想法。
更“傻荒唐可笑”的是,他还把苹果当自己的孩子,时常轻抚这些苹果树,常跟它们“唠嗑”:给它鼓劲“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向它致歉“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
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
”。
结果很美好!痴心坚守十年,终于创造“奇迹”:不用农药不用肥料而种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苹果。
木村种苹果的诀窍到底是什么?“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曾带着全家一起捉虫,虫子无穷无尽,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正抵御那些害虫。
木村始终信奉:苹果是主角,我只是帮助它生长。
毕竟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
所以,木村在苹果树缓慢而用力生长进行中时,总是对着果树傻傻地虔诚鼓励“实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
然而,很多农民种植苹果时,为了让苹果树开花结果,而采用各种手段:除草,施肥,洒药。
如此功利速成的结果便是,结出的并不是自然的苹果,切开后,遇风即烂。
一如当今教育生态的写照:家长与教师不遗余力的为孩子“拔苗助长”:除草——没收手机电脑,禁止课外书,取消运动,禁止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施肥——大大小小的补课班,无论是科任教师的小灶,还是补习机构的大班,乃至请到家里一对一的辅导;洒药——各种说教励志故事、心灵鸡汤、心理辅导等,皆是帮助孩子集中精力走向应试。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6篇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7444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2.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6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
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
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75702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1.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前言《教师的五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书籍,通过描绘教师的成长过程,深入探讨了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以及教师在不同境界下的表现和影响力。
本书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思考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教师的第一重境界:知识的水平知识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本书中被称为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保持自身的专业素质。
知识的水平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影响力。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教育的艺术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是教育的艺术。
这一境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艺术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三、教师的第三重境界:心理的洞察力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心理的洞察力。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
通过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的洞察力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师的第四重境界:人格的魅力教师的第四重境界是人格的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品行培养,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和信仰的对象。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0616c95727a5e9846a6145.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读后感大全近期拜读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真的让我在班主任工作上提升很多。
《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系统介绍万玮老师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经验,详细总结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心态,全面详实地向我们介绍他心中的教师五重境界,即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
书中详实的实践经验,令我受益匪浅。
一、高品质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教学的核心不应当只是讲知识,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塑造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新一代。
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学习的目的,从而合理的自行分配时间,做到自觉积极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和理解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孩子们真正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应当切实将课堂教育教学目标定为指导学生学习,摆脱传统教育枷锁,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在知识的海洋里独立探索和畅游,把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教育重点放在其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上,这也将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
从《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内,我学习和总结出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情况的全局把握,才能最科学合理的实施针对性的教书育人。
根据书中的经验,我总结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实施班级管理:1.关注班级,理解学生。
要培养几个得力的班级干部,通过他们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和“小秘密”。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进入学生内部,多和他们谈心,细心观察每位学生,要做到对整个班级、每名学生,甚至是每个任课老师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2.以己不欲,勿施于人。
要多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年龄视角及心理特点来思考学生的行为举动,集合其性格及家庭多方面因素,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持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高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民主自由,开放管理。
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加强班级组织规章制度的渗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积极的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加大班干部的管理权限,让学生们学会自主管理,力求在开放管理的基础上,坚持整体教育目标不动摇的情况下,做到班级管理民主自由。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2692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b.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1在谈专注是个非凡的品质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说明专注的目标要明确及正确。
程璐老师(事例中的名师)专注于开办班级博客,这件事情费时费力费心思,且短时期内对于成绩的提高效果不会太明显。
但是从长远看,从致力于班级管理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这个方法无疑深得家长和学生的心。
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生的精彩,让那一方共用的教室成为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生产分数的地方。
学生能够在以自己为素材的鲜活事例中,反反复复思考,回顾,反省,汲取各自所需的动力。
总而言之,程璐老师是个目光长远的人,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上挑选了看似见效慢却更实用的方法,因为他专注的是德育,是内驱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
这让我想起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人和德国人比赛做工程:中国人很快动工;而德国人却还在慢慢画图纸,研究琢磨一个个细节。
结果可想而知,德国人尽管速度慢了,但是效果却是最棒的。
原因很简单,德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质量,而中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速度。
要抨击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这个例子很适合。
再细思,德国人在琢磨的过程中,是不会去理会进度,以及速度的过程性考核;更不会去理会竞争者的进度。
就像程璐老师在做“班级博客”时,不会心心念念算计它对分数的作用,这种对过程质量的专注保证了结果的纯粹。
这就是正确及明确的专注。
和程璐老师一样,万老师笃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
人育好了,状态好了,成绩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学生懂道理,有内驱力,教师也就不再是“赶尸人”。
反观当下,短期成绩提升是可见的衡量标准,是短期鞭策,题海战术容易达成的。
但是在这期间,当教师的心思全部放在成绩这一标准的追逐上,其它的事情显而易见也不会做,也等不起。
教师五重境界心得体会
![教师五重境界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6f7cc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7.png)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在阅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五个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
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五重境界的体会。
首先,教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
我在教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总是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教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第三,教状态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在教状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四,教人生是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关怀。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心理、身体健康等方面。
在教人生的过程中,我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最后,教自己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现。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自己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总之,《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五重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最新3篇
![教师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fc4f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1.png)
教师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最新3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最新3篇一读完《教师的五重境界》,“格局”一词,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格局跟什么有关?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格局与他的经历有关。
从‘书香门第’‘将门虎子’来看,格局不可避免地有遗传的成分,而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选择的结果。
”“学校教育则是学生格局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的格局也就是教师的格局,而学生的格局是由教师的格局决定的。
”读到此处,不由得深思。
作为教师,我拥有怎样的格局?如何改善教师自身的格局,来帮助学生提升其人生的高度?一、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如果教师能从学生格局出发,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对自身的一种定位。
为学生读书,就要去读教育、教学类的好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
关于教育类的好书,有这些好书值得一读:《教师的五重境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56号教师的玄机》《读书成就名师》《做最好的老师》《六项精进》《静悄悄的革命》《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
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明确了教师服务学生的定位;读《第56号教师的玄机》,被这位外国同行的敬业精神打动;读《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从陈大伟教授的案例写作指导中,学会了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中的案例做理性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以下这些好书给了我智慧与力量:《解读语文》《名作细读》《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蔡明讲语文》《王君讲语文》《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等。
《名作细读》给我个性解读的勇气,《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给我写作教学方面的引领,余映潮老师的“80讲”给我教学细节的.科学指导……读书时,我总会用铅笔在书上做批注,如果时间充裕,我就把读书心得整理成电子文档,发表在博客上。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2篇)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1ec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d.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放假在家,我读了万玮所著的《教师的五重境界》,那么教师的五重境界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是指作者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知识,第二阶段——教方法,第三阶段——教状态,第四阶段——教人生,第五阶段——教自己。
作者还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
实际上这五重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细细品读,书中作者很多亲身经历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以思考,尤其是教数学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最重要的是读完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教师的境界又在何处?关于境界,成功,都源于我怎样给教师定位,就应做个什么样的教师,这样才能朝着自己决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到达成功的彼岸,进入自己的境界。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最基础的主角乃授之知识,除此之外,重在育人。
书中对“教师是谁”做出了很多解答,应对不同身份主角的人,教师的身份亦不同。
然而,我认为,不管应对多少不同主角的人,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主角,在学生面前,我们是“师”更是“友”。
只有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到达最好的教育目标。
如何让教师称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我有着这样的一点理解。
(一)多一份人格魅力《论语》有言:君子不重则不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于内心真正对;教师产生温情与敬意。
所谓:亲其道,信其师。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营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受动者。
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
教师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标准的普通话,飞扬的文采,妙语连珠的课堂语言,优美的书法字体,能给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加分,勾起学生的景仰,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教师,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
教师五个境界心得体会
![教师五个境界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1b632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b.png)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教师五个境界的内涵,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教师五个境界的感悟与体会。
一、传授知识初入教师行业,我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养能力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我逐渐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我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塑造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
因此,我努力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激发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激发这些潜能。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的特长,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五、传承文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境界中,我认识到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我还关注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教师五个境界是我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财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教师的五重境界》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教师读书笔记简短
![《教师的五重境界》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教师读书笔记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7be7764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b.png)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阅读《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书中阐述的教师五重境界,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一重境界“教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授给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
然而,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领悟到,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第二重境界“教方法”,让我明白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授他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复习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
第三重境界“教状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我意识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良好的状态下学习。
第四重境界“教人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第五重境界“教自己”,让我明白了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我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五重境界融入到教学中。
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教师。
我相信,通过努力践行这五重境界,我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
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书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我阅读了两本好书,书名分别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和《教师的五重境界》。
这两本书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诠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达到的五重境界,同时也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喊出了教师要善待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主要就《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斧正。
每辆车的车窗都有两个雨刮器,每当天落雨时,雨水将窗玻璃上灰尘淋得浮起来,弄花我们的视线,将雨刮器左右一打,玻璃即可明净通透,雨点旋即落下,溅成一朵朵雨花,再刮再净。
每每读到神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我的脑海总会想起雨天开车的情景。
我们的教育就是那块窗玻璃,终日纠缠于学生的繁琐事务与学校和家长中,如何能不染尘埃,我们只有透过这块玻璃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继而反馈自身。
因此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得学学神秀的笨功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教育之法与擦玻璃颇有相通之处。
擦玻璃不得法,反而搞花了玻璃,任你怎样勤拭,也只是越擦越模糊。
同样,日夜埋头苦教,不断重复自己,终究会产生疲怠感,反而事倍功半。
原因有二,一为离本依末,二为无计可施。
有的放矢是擦玻璃的第一步,必须洗净抹布,用净布拭之。
在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目标,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
首先,我们的教育应当关注长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
在当前中考的指挥棒
下,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但是分数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状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单纯利用作业量来机械的记忆知识点。
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一个是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当然,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其次,在教学中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社政课要有社政味,让他们学会自学、学会阅读。
再次,发扬学生长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想方设法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刻意指出学生的短处进行打压,补短的终极目的在于扬长。
对症下药又如擦玻璃的第二步,做任何事必须要有恰当的方式方法,否则就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与考试分数,还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过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程中,我们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主导者,不要把自己对他们的期望过分强加到他们身上,毕竟孩子即将迎来逆反期。
其次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贴近生活的事物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共鸣,太过抽象的东西学生听不懂,就更别指望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了。
再次,我们要分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无非在于信心不足、贪玩分心和回报遥远三个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突破方向主要还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拆分目标三方面着手。
人世间的道理遍布于万物之间,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的教育同样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启示。
通过遵循这些教育原理,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方法肯定会越来越科学,而我们的教学成果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