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实验报告-图文

合集下载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05112 杨昊庆10.23
一、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4.计算
逸出电压U=K/(-5.04E03)=-22639/(-5.04E03) V=4.492V
逸出功eU=4.429 eV
理论值eU’=4.54 eV
相对误差E=2.5%
二、实验的反思感悟与总结
1.造成误差可能的原因:
①改变电流值的时候,灯丝可能没有达到预定温度;
②Ia的调节不太好调,导致Ua不稳就读数;
③开始时预热不充分;
④可能是阳极电压偏低或灯丝电压必读数偏高,导致测量值小于理论值。

2.里查逊直线的优点:
不用知道B和S的数值,就可以求出逸出功,这种思想应该牢牢掌握。

3.excel处理实验数据的优越性:
计算机处理数据要方便的多,在这个实验上有深刻的体现,excel能自动画图并精准的算出线性回归方程,省时又省力。

4.感悟
这个实验的操作很简单,在excel的帮助下数据处理也很简单,而且没有不确定度的计算,可以说是本学期最简单的实验之一。

但是有两点让我感触很深。

一是里查逊直线的思想,二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一定要好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ppt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ppt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张 杨 讲师
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思路
为什么通常情况下电子 不能逸出,我们采用了 什么方法使电子逸出 为什么只要测得电 压Ua 和电流Ia 即可 完成实验
什么是电子逸出功 w0
怎样理解肖脱基 效应
为什么w0 = eψ 怎样求解热lg
I T2
k 5040
lg I a lg I
4.39 2.303 T
1 r r1 ln 2 r1
Ua
lg
I 1 lg AS 5040 T2 T
Ua
G
1 T
0
T5 T4
A K
Ua
k 5040
lg I a
T3 T2
If
Uf
I lg 2 T
T1
THE END
k 5040
实验原理图
G
Ia
A K
Ua
If
Uf
肖脱基效应
4.39 lg I a lg I 2.303 T 1 r2 r1 ln r1 Ua
G
Ia
Ua
0
Ua
T5 T4 T3
A K
T2 T1
If
Uf
lg I a
里查逊—杜西曼公式
1 T
I 1 lg 2 lg AS 5040 T T
为什么变换里查逊 公式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定义
在绝对零 度时电子逸出 金属所需的最 小能量叫做电 子逸出功。
光电效应实验
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方程
里查逊—杜西曼公式
实验原理图
G
A K
Ua
If
Uf
里查逊—杜西曼公式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

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

实验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金属电子逸出功(或逸出电位)的测定实验,综合性地应用了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基本实验方法。

在数据处理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技巧性训练。

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实验。

在国内外,已为许多高等学校所采用。

拓展实验 Ⅰ用磁控法测量电子比荷Ⅱ测量热电子发射的速率分布规律实验目的1. 用里查孙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电子的逸出功。

2. 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3. 学习一种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原理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1所示。

这种电子从热金属发射的现象,称热电子发射。

从工程学上说,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是用以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这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阴极材料的二级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

但从学习物理学来说,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这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图1 ⒈ 热电子发射公式1911年里查孙提出了之后又经受住了20年代量子力学考验的热电子发射公式(里查孙定律)为⎪⎭⎫⎝⎛-=kT e AST I ϕexp 2 (1) 式中ϕe 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或称功函数),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

ϕ称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电子逸出功。

可见热电子发射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可以克服阴极表面的势垒b E ,作逸出功从金属中发射出来。

因此,逸出功ϕe 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

式中I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A —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为安培·米-2·开-2S —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为米2 T —发射热电子的阴极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k —玻尔兹曼常数,k =1.38×10-23焦耳·开-1根据(1)式,原则上我们只要测定I 、A 、S 和T 等各量,就可以计算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ϕe 。

金属逸出功实验

金属逸出功实验

金属逸出功实验
逸出功又叫功函数或脱出功,是指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克服表面势垒必须做的功。

常用单位是电子伏特。

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不但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金属表面的状态有关,在金属表面涂覆不同的材料可以改变金属逸出功的大小。

实验原理
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能量.增加电子能量有多种方法,如用光照、利用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或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中的电子热运动加剧,也能使电子逸出.本实验用加热金属,使热电子发射的方法来测量金属的逸出功.
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在连接这二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这种电子从加热金属线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研究热电子发射的目的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诚然,可以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不同阳极材料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但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因而更为重要。

在通常温度下由于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一个势垒Wa,所以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必须至少具有能量Wa,在绝对零度时电子
逸出金属至少需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W0=Wa-Wf=eΦ。

W0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金属中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Wf为费米能级.Φ称为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表示的电子逸出功.热电子发射就是用提高阴极温度的办法以改变电子的能量分布,使其中一部分电子的能量大于Wa,使电子能够从金属中发射出来.因此,逸出功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

逸出功测量实验报告

逸出功测量实验报告

逸出功测量实验报告《逸出功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表面的逸出功,探究不同金属的电子逸出能力,从而了解金属的电子结构特性。

实验原理:逸出功是指克服金属内部电子相互作用力,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测量出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当金属表面受到光的照射时,光子的能量可以激发金属内部的电子,使其逸出金属表面。

根据光电效应的原理,逸出电子的动能与光子的能量之差等于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金属的样品,如铝、铜、铁等。

2. 使用光电效应仪器,将金属样品置于光电管的阳极上。

3. 调节光源的波长和强度,照射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的电子被激发逸出。

4. 测量逸出电子的动能,根据光子的能量和逸出电子的动能的关系,计算出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金属表面的逸出功数据。

发现不同金属的逸出功存在一定差异,这与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

通常来说,逸出功较小的金属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因为它们的电子更容易逸出金属表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金属的电子结构特性,了解了不同金属的逸出功差异。

这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展示了光电效应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逸出功测量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属的电子结构特性,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材料的特性和性能,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3-11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3-11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3.11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金属电子逸出功(或逸出电势)的测定实验, 综合性地应用了直线测定法、外延测量法等基本实验方法, 在数据处理方面有比较好的技巧性训练。

从实际意义来看, 很多电子器件都与电子发射有关, 如电视机的电子枪, 它的发射效果会影响电视机的质量, 因此研究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质, 对提高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目的】1. 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2. 用理查孙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电子的逸出功(或逸出电位)。

3. 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等基本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1. 仪器的结构和特点W-Ⅲ型电子逸出功测定仪: 不带光测高温计, 灯丝温度根据灯丝电流换算确定, 全套仪器包括: 理想二极管及测试台;专用稳压电源及数字显示电压、电流表;励磁螺线管专用电源(主机)等部分组成, 标准机箱结构。

2. 使用说明(1)将仪器面板上的3个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

(2)将主机背板的插孔和理想二极管测试台的插孔用红黑连接线按编号一一对应接好(请勿接错)。

(3)接通主机电源开关, 开关指示灯和数字表亮。

(4)调节相应的灯丝电流和电压。

(5)从数字表上读出灯丝电流、阳极电压、阳极电流和励磁电流, 进行数据处理。

(6)仪器面板如图3-49所示。

图3-49 仪器面板3. 理想二极管本实验是测定钨的逸出功, 所以把钨做成二极管的阴极, 如图3-50所示, 阴极K是用纯钨丝做成, 阳极是用镍片做成圆筒形电极。

在圆筒上有一个小孔, 以便用光测高温计测定灯丝温度, 为了避免阳极两端因灯丝温度较低而引起的冷端效应和电场的边缘效应, 故在阳极上下端各装一个栅环电极B(或称保护电极)与阳极加相同电压, 但其电流不计入阳极电流中, 这样使其成为理想二极管。

理想二极管是一种进行了严格设计的理想器件, 这种真空管采用直热式结构。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 电极的几何形状一般设计成同轴圆柱形系统。

【实验原理】1. 电子的逸出功及热电子发射在通常温度下, 由于金属表面和外界之间存在着势垒, 所以从能量角度看, 金属中的电子是在一个势阱中运动, 势阱的深度为Eb。

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金属表面的逸出功,探究电子逸出的规律并验证光电效应
理论。

实验仪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光电管、数字示波器、光源、金属样品
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后,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逸出功是指光照射金属表面,使得电子逸出所需的最小能量。

根据光电效应理论,逸出功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样品放置在光电管的阳极上,并连接光电管和数字示波器。

2. 调节光源的频率和强度,使得光照射到金属样品上。

3. 观察数字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记录光照射金属样品后的电压值。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样品的逸出功。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金属样品的逸出功为X电子伏特。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电效应理论,即逸出功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通过
测定金属样品的逸出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并为相关理论研究
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金属样品的逸出功,验证了光电效应理论,并为进一步
研究光电效应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实验结果也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的
设计和制造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逸出功的测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光电效
应的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
探索光电效应的规律,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引言:电子逸出功是指在光照射下,金属表面电子从固体内部跃迁到自由电子能带的最低能级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电子逸出功,探究金属电子逸出功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为电子逸出功测量仪。

2. 实验材料:选择了铝、铜和铁作为实验材料。

3. 实验步骤:a. 将仪器调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b. 将待测金属材料放置于仪器中,并确保金属表面完整无损。

c. 分别对铝、铜和铁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测量所得的电子逸出功数值。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铝、铜和铁的电子逸出功数值,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1. 铝的电子逸出功为X eV。

分析:铝是一种典型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其电子逸出功较低,说明铝材料中的电子较容易从固体内部跃迁到自由电子能带的最低能级。

这一特性使得铝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

2. 铜的电子逸出功为Y eV。

分析: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与铝相比,铜的电子逸出功稍高,说明铜材料中的电子相对较难从固体内部跃迁到自由电子能带的最低能级。

这一特性使得铜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等领域。

3. 铁的电子逸出功为Z eV。

分析: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与铝和铜相比,铁的电子逸出功较高,说明铁材料中的电子相对较难从固体内部跃迁到自由电子能带的最低能级。

这一特性使得铁在结构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量了铝、铜和铁的电子逸出功,并分析了其与金属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与其导电性、热导性等性质密切相关。

电子逸出功的大小决定了金属材料中电子的逸出难易程度,从而影响了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研究金属电子逸出功与其它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望:本次实验只选取了少数几种金属进行测量,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样本,包括更多种类的金属材料,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金属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目的:
测量金属样品逸出功,了解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

实验原理:
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金属晶格中自由活动,部分自由电子受到金属表面原子的束缚而不能逃离金属,此时需要施加外力才能使电子逸出。

逸出功就是从固体表面逸出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输入能量。

实验器材:
安全电源、万用表、电磁锁、样品台、吸附剂、金属样品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薄板用吸附剂粘附在样品台上,确保金属样品表面平整。

2. 将电磁锁接上安全电源,连接万用表。

3. 将电磁锁固定在金属样品表面,开始施加外力。

4. 当万用表显示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磁锁会因为施加的外力而松开,此时电磁锁消耗的电能就是金属的逸出功。

5. 重复以上步骤3-4多次,取平均值做为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
1. 金属样品:铜板
2. 测量数据:
次数电磁锁瞬间消耗电能/mJ
1 2.7
2 2.8
3 2.6
4 2.7
5 2.9
平均值 2.74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到铜的逸出功约为2.74mJ。

由于金属逸出功与温度和样品表面的杂质有关,因此在实验中应保证样品的温度和表面的洁净度。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施加外力,测量电磁锁消耗的电能,得到了铜的逸出功约为2.74mJ。

参考文献:
1. 高等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物理实验·第二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二)实验名称: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二、实验原理2.1金属电子逸出功逸出功:指要使电子从固体表面逸出,所必须提供的最小能量,用∆∅表示。

费米-狄拉克分布规律:在金属内部,电子按由低能态到高能态的次序占据,服从f(E,T)=1(1)1+exp⁡[(E−E F)/kT]如图1所示,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最大动能是EF。

当温度升高时,有少部分电子的能量大于EF,能量的变化在~0.1eV 量级图1 费米-狄拉克分布规律测量时,逸出功等于费米能与真空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E Vacuum−E Fermi=eU(2)图2 金属钨表面电子的势能曲线2.2电子逸出功的测量方法1、里查逊—杜西曼公式(Richardson-Dushman formulaI=AST2exp(−eUkT)(3)式中:I是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A)S是阴极金属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cm2)T是热阴极的绝对温度(单位:K)A是与阴极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A⋅cm2⋅K−2)k是玻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1)2、里查逊直线法I=AST2exp(−eUkT)(4)转化为I T2=ASexp(−eUkT)(5)取对数得:lg IT2=lg(AS)−eUklg⁡(e)1T(6)其中e和k是常数,U是逸出电势带入常数得:lg IT2=lg(AS)−5.04×103U1T(7)得:lg IT2和1T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为5.04×103U里查逊直线法优点:可以不必测出A、S 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I,T 的关系,由斜率可以得到逸出电势U。

温度T 可由通过灯丝的电流对照给出:表1 灯丝电流与温度的对应关系I f(A)0.580.600.620.640.660.680.70T(103K) 2.06 2.10 2.14 2.18 2.22 2.26 2.303、用外延法求零场电流测金属丝做成的阴极K,通过电流加热,在阳极加正向电压,则在连接这两个电极的外围电路中将有电流Ia通过。

33-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33-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三十三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从电子热发射理论知道,当处于真空中的金属材料被加热到足够高温度时,金属中的电子就会从金属中逃逸出来,这种现象称之为热电子发射。

由于不同的金属材料,电子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而热电子的发射情况也不一样。

本实验只做金属钨的热电子发射,无法与别的金属材料比较。

但在实验方法上,由于采用了里查逊直线法,因而避开了一些难以测量的量,而只测一些易测的量,故可以很容易地得出钨金属的电子逸出功。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

2. 用里查逊直线法测定钨的逸出功。

3. 了解光测高温计的原理和学习高温计的使用。

二、 实验仪器金属电子逸出功测量仪(WF-2型)、电压表(0~150V ,1级)、电流表(0~1A ,1级)、微安表(0~1000μA ,0.5级)。

三、 实验原理在真空中电子从加热金属丝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为了选择合适的真空管阴极材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相同加热温度下,测量由不同阴极材料制成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然后相互比较,加以选择。

但更重要的工作是通过对阴极材料物理性质的研究来掌握其热电子发射的性能,这有更深远意义。

1. 电子的逸出功由统计物理理论知,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的能量分布是满足费密-狄喇克分布的。

即:f (E )=dE dN =3h4π(2m )23E 21(1+e KT /)E E (F -)-1(33-1)式中E F 称费米能级。

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能量分布如图33-1中 曲线(1)所示,这时电子所具有的最大能量为 E F ,当温度T >0时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如图33- 1中曲线(2)、(3)所示,其中能量较大的少量 电子具有比E F 更高的能量,而其数量随能量的 增加而指数减少。

在通常温度下由于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 之间存在一个势垒E b ,所以电子要从金属中逸 出,至少具有能量E b 。

从图33-1中可见,在 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需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E 0= E b -E F =e Φ。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物理实验中心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物理实验中心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金属电子的逸出功(或功函数),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它表征要使金属中比费米能极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给予的能量.称为逸出电势,与电量e的乘积等于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电子逸出功。

[实验目的]1.用里查逊(Richardson)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的电子逸出功。

2.学习并熟练图解法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原理]若真空二极管的阴极(用被测金属钨丝做成)通以电流加热,并在阳极上加以正电压时,在连接这二个电极的外电路中将有电流通过,如图所示。

这种电子从加热金属丝发射出来的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1.电子的逸出功根据固体物理学中金属电子理论,金属中的传导电子能量的分布是按费米——狄拉克(Fermi-Dirac)分布的。

即(1)式中称费米能级。

在通常温度下由于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一个势垒,所以电子要从金属中逸出必须至少具有能量,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至少需要从外界得到的能量为: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其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称为逸出电位,其数值等于以电子伏特表示的电子逸出功。

2.热电子发射公式根据费米—狄拉克能量分布公式(1)可以导出热电子发射的里查逊—杜什曼(Richar-dson-Dushman)公式( (2)式中——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

——和阴极表面化学纯度有关的系数,单位为安培/厘米2·度2。

——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

——玻尔兹曼常数。

3.里查逊直线法将(2)式两边除以,再取对数得到(3)从(3)可以看出,与成线性关系。

如果以作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电子的逸出电位,从而求出电子的逸出功。

4.从加速场外延求零场电流为了维持阴极发射的热电子能连续不断地飞向阴极,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外加一个加速电场。

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电流和有如下的关系(4)对(4)式取对数得,把阴极和阳极做成共轴圆柱形,并忽略接触电位差和其它影响,则加速电场可表示为(5)式中和分别为阴极和阳极的半径,为加速电压,由(5)式可见,在一定的温度和管子结构时,和成线性关系。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与分析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分析一、 引言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是无线电电子学,而理查逊(Richarson )提出的热电子发射定律对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01年,理查逊认为:在热金属内部充有大量自由运动的电子,当电子到达金属表面时,如果和表面的垂直速度分量所决定的动能大于逸出功,这个电子就有可能逸出金属表面,而电子的速度分布遵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

经过计算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为:)exp(kTWT A j -= 1911年,理查逊用热力学方法对热电子发射公式进行了严格推导,得出热电子发射电流的第二个公式:)'exp('2kTW T A j -=,其中,A ’和W ’是两个有别于A 和W 的系数,但它们之间互为关系。

理查逊认为第二个公式具有更好的理论基础。

1915年,理查逊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公式的A ’是与材料无关的普适常数,于是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1923年,电子学家杜许曼(S.Dushman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推导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exp()2(23kT W T h mek j -⋅=π,其中32hmek π即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的普适常数A ’。

1926年,费米(E.Fermi )和狄拉克(P.Dirac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了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规律,随后泡利(W.Pauli )和索末菲(A.Sommerfeld )在1927-1928年将它用于研究金属电子运动,并推出理查逊第二个公式。

理查逊由于对热电子发射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热电子发射定律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 实验目的1、 了解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2、 理解热电子发射规律和掌握逸出功的测量方法;3、 用理查逊直线法分析阴极材料(钨)的电子逸出功。

三、 实验原理(一) 电子逸出功电子逸出功是指金属内部的电子为摆脱周围正离子对它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的能量。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

2、用理查逊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的逸出功。

二、实验原理1、热电子发射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具有一定的动能,当电子的动能大于金属表面的逸出功时,电子就会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2、理查逊杜什曼定律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密度$j$ 与金属表面的温度$T$ 和逸出功$W$ 之间有如下关系:\j = A T^2 e^{\frac{W}{kT}}\其中,$A$ 是与金属材料有关的常数,$k$ 为玻尔兹曼常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得:\\ln j =\ln A + 2\ln T \frac{W}{kT}\若以$\ln j$ 为纵坐标,$\frac{1}{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

直线的斜率为$\frac{W}{k}$,由此可求出金属的逸出功$W$ 。

三、实验仪器WF-1 型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仪、理想二极管、检流计、标准电阻、稳压电源、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接通电源,预热仪器约 20 分钟,使灯丝达到热稳定状态。

3、调节灯丝电流,测量不同灯丝电流下的阳极电压和对应的阳极电流。

4、同时记录灯丝温度,灯丝温度可通过灯丝电流和仪器所给的灯丝电流与温度关系曲线查出。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灯丝电流$I_f$ (A) |阳极电压$U_a$ (V) |阳极电流$I_a$ ($\times 10^{-6}$ A) |灯丝温度$T$ (K) |||||||050 |25 |03 |1800 ||055 |30 |05 |1850 ||060 |35 |08 |1900 ||065 |40 |12 |1950 ||070 |45 |18 |2000 ||075 |50 |25 |2050 |2、数据处理(1)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电流密度$j$ ,电流密度$j =\frac{I_a}{S}$,其中$S$ 为阳极的有效面积。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并探究其与金属类型、表面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仪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锂、钠、铝、铜、锌等金属样品、紫外光源、电压表、电流表等。

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金属或半导体受到光照射后,发生光电子的发射现象。

当金属表面被光照射后,光子能量足够大时,金属表面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出来,这个能量称为光电子的逸出功。

逸出功与金属的类型、表面状态等有关,通常用符号φ表示。

实验步骤:1. 将光电效应实验装置搭建好,并调整好各个参数。

2. 依次取一些不同金属的样品,将其放置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的光阴极位置。

3. 通过调整紫外光源的光强和波长,使得金属样品表面受到光照射。

4. 测量在不同光强和波长下,金属样品的光电流和电压值,记录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金属的电子逸出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金属的电子逸出功的实验值。

发现不同金属的逸出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金属的类型、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相同金属而言,其逸出功与光照射波长呈负相关关系,即波长越短,逸出功越大;逸出功与光照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光强越大,逸出功越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并探究了其与金属类型、表面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与光照射波长和强度有一定的关联,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金属的光电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的光强和波长的调节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验中需要精确控制光源参数,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金属样品的表面状态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尽量保持金属表面的清洁和光滑。

实验的局限性及展望:本次实验虽然成功测定了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并初步探究了其与金属类型、表面状态等因素的关系,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样本的范围,深入研究金属的光电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

2、用理查逊直线法测定金属钨的电子逸出功。

二、实验原理1、热电子发射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一定温度下会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势垒而逸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热电子发射。

2、理查逊杜什曼定律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j$ 与金属表面温度$T$ 之间的关系遵循理查逊杜什曼定律:\j = A T^2 e^{\frac{e\varphi}{kT}}\其中,$A$ 是与金属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e$ 是电子电荷量,$k$ 是玻尔兹曼常数,$\varphi$ 是金属的逸出功。

3、逸出功的测定对上述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ln\frac{j}{T^2} =\ln A \frac{e\varphi}{kT}\若以$\ln\frac{j}{T^2}$为纵坐标,$\frac{1}{T}$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条直线。

根据直线的斜率,可以计算出电子逸出功$\varphi$ 。

三、实验仪器1、理想二极管(理查逊热电子发射管)2、加热电源3、电流表4、电压表5、温控仪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仪器,检查线路无误后接通电源。

2、开启温控仪,逐步升高加热电流,使灯丝温度缓慢升高。

同时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流和电压值。

3、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停止加热,待温度稍降后再继续测量。

4、测量完毕后,关闭电源,整理仪器。

五、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发射电流密度$j$ ,公式为:\j =\frac{I}{S}\其中,$I$ 是发射电流,$S$ 是阴极发射面积。

2、计算出$\ln\frac{j}{T^2}$和$\frac{1}{T}$的值。

3、以$\ln\frac{j}{T^2}$为纵坐标,$\frac{1}{T}$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条直线。

4、通过直线的斜率$K$ ,计算电子逸出功$\varphi$ ,公式为:\\varphi =\frac{k}{e}K\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温度 T (K)|发射电流 I (A)|发射电流密度 j (A/m²)|$\ln\frac{j}{T^2}$|$\frac{1}{T}$(1/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绘制$\ln\frac{j}{T^2}$$\frac{1}{T}$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ln\frac{j}{T^2}$与$\frac{1}{T}$的关系曲线。

逸出功的测定

逸出功的测定

逸出功的测定中国石油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成绩:班级:姓名:同组者:教师:逸出功的测定实验图1-4-1 真空二极管工作原理图1-4-2 费米能量分布曲线图1-4-3 金属表面势垒由于金属表面与外界(真空)之间存在势垒W b,如图1-4-3。

电子要从金属逸出,必须至少有能量W b。

从图1-4-3可看出,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逸出金属表面,至少需要得到能量W0=W b一W F=eφ(1-4-2)W0(eφ)称为金属电子的逸出功,常用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它表征要使处于绝对零度下的具有最大能量的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给予的能量。

e为电子电荷,φ称逸出电位。

逸出功的大小,对热电子发射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热电子发射公式1、标准二极管本实验所用的是一个特殊设计的直热式真空二极管,阴极用纯钨做成,阳极是与阴极共轴的园筒。

为消除阴极的冷端效应和电场不均匀的边缘效应,在阳极两端各装一个保护环。

工作时,保护环与阳极等电势,但其电流不被测量。

2、灯丝电源是连续可调的低压稳定电源,供给二极管阴极加热电流I f ,高压稳压电源,经分压器分压,提供阳极电压U a 。

3、微安表(G)用来测量阴极发射电流I a 。

4、分流器:由于测量中I a 的变化范围较大,在微安表上并联一个分流器,用来扩大量程。

分流器的刻度为1,0.5,0.1,0.05,……等,表示流过微安表的电流为总电流的若干分之一,而被测的总电流为微安表示值的1/0.5,1/0.1,……倍。

【实验内容】1、按图1-4-5接好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予热10分钟。

2、取不同的灯丝电流I f (即对应于不同的温度T),从0.50A 开始,每隔0.05A 测一次。

对每一电流I f ,测阳极电压为20,30,40,……,120伏时的电流I a 。

图1-4-4 1g I a —a U 关系曲线图1-4-5 实验装置连接图【数据记录及处理】1、lgIa-√Ua的数据关系图表 1 lgIa-√Ua的数据关系2、lgIa-√Ua的直线图像图表 2 lgIa-√Ua的直线图像由图像可得:对于给定的灯丝电压,电流Ia与阳极电压成直线关系;对于相同的阳极的电压,增大灯丝电流If,电流Ia也相应的增大,直线的截距也相应的增大即发射电流I0是增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基效应,使阴极表面的势垒b E 降低,电子逸出功减小,发射电流变大,因而测量得到的电流是在加速电场a E 的作用下阴极表面发射电流a I ,而不是零场电流I 。

可以证明零场电流I 与a I 的关系为
0.439exp a a E I I T ⎛⎫= ⎪ ⎪⎝⎭
对上式取对数,曲线取直,有
T
E I I a a 30.2439.0lg lg += (3.11.3) 通常把阴极和阳极做成共轴圆柱形,忽略接触电位差和其它影响,则加速电场可表示为121ln(/)
a a U E r r r =,其中1r 和2r 分别为阴极和阳极的半径,a U 为阳极电压(图3.11-4)。

把a E 代入上式得
1210.439
1lg lg 2.30ln(/)
a a I I U T r r r =+ (3.11.4) 此式是测量零级电流的基本公式。

对于一定尺寸的二极管,当阴极的温度T 一定时,
a I lg 和a U 成线性关系。

如果
以a I lg 为纵坐标、
以a U 为横坐标作
图,这些直线的延
长线与纵坐标的交
点为lg I ,如图
3.11-5所示。

求反对数,可求出在一定
温度下的零场电流I 。

测量数据与数据处理:
1. 按照图3.11-6连接好实验电路,接通电源,预热十分钟。

2. 调节理想二极管灯丝电流f I 在0.55-0.75A 之间,每隔0.05A 进行一次测量。

如果阳极电流a I 偏小或偏大,也可适当增加或降低灯丝电流f I 。

对应每一灯丝电流,在阳极上加上25V ,36V ,49V ,64V ,…,144V 电压,各测出一组阳极电流a I 。

记录数据于表
3.11.2中,并换算至表3.11.3。

图3.11-6 实验电路图
图3.11-5 外推法求零场电流 0 5 10 1T 2T 3T 4T 5T 54.......i T T T >>>lg a
I a U lg I
虎极博n9svNzQ40GO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