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以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以及对策摘要:高校的和谐发展与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维
护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教育界目前还没有建立
起一个完整的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标准体系,因此,探索并构
建一套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新时期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标准化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影响高校安
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些都给高校的安全稳
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标准
体系是落实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1]的必然要求,对有力地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体系,各高校现有的安全稳定标准体系又存
在分散性、片面性的问题,因此,探索并构建一套高校安全稳定标
准体系是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期高校健康
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目的
1.解决泛化与弱化问题。目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校自身内部的因素,这是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不稳定隐患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来自高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当中的不安全因素,这种因素构成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诱因。所以,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所要考虑的潜在不安定因素范围很广,面临很多不可预知,难以把握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极易走上极端,造成“草木皆兵”[2],处处小心谨慎,甚至阻碍学校的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反过来,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极易造成马虎大意,对安全稳定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掉以轻心,不能及时予以预防处理,造成突发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2.解决主因与诱因问题。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在对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因与诱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还不够成熟。有的高校只重视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构成危害的内部因素进行预防,而忽视对外部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导致突发事件的发案率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高校忽视了主因与诱因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控制预防,没有及时切断产生不确定因素的途径,导致情况更加复杂,不
可控制性增加。
3.克服就事论事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在安全稳定工作中,由
于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直接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总体业务素
质不高,还存在就事论事,只关注事件本身和对自己单位的利益的
狭隘观念,仅利用自身已有的办法去处理问题。究其原因,是维稳
工作者对安全稳定事件本身的社会性和衍生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4.克服标准分散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多
次召开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教育部、相关
高校及专门研究机构围绕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开展了内容丰富、
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研究性工作。随着研究成果的相继推出,各
高校对安全稳定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逐步将相应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
践当中。有的高校借鉴相关成果,加强了保卫处的安全防卫功能,
成立了职能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应对突发事件更为有效的安全管
理处或安全稳定处;有的高校除了设置正式的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外,还充分发动师生员工的力量,成立了校园安全综合巡导小组,加强
日常安全巡查督导;有的高校特别增设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3],将
网络舆论作为安全稳定工作新的重要信息来源,以便作出科学合理
的决策。
二、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
的工程,在确定安全稳定体系内容的时候,应遵循取得最佳效果的
标准来构建。也就是说,高校安全稳定标准体系的内容应在具有实
际价值效益的项目中选定,并且要在能够获取标准化效益项目之中,按照所取得效益的大小排序。而标准化效益应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工作的全局利益出发,力求最佳效益,而不是某一项目局部的、片
面的标准化效益[4]。
2.相对统一原则。目前,各高校现有的安全稳定标准体系存在
分散性、片面性的问题。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应对高校
安全稳定工作准则做出统一的规定,以实现标准化的目的。统一要
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要有一定的量值,量值要有一定的上限和合
理有度的下限,以便于提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预防为主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对异常事
件的细微信息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做出处置,提高广大学生的危
机意识,将高校安全稳定方面的事件发生概率减小到最低限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应仅仅注重现实存在的危险因素,还要注重潜
在的危险问题[5],因此,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隐性问题应建立
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协商一致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共同协商探讨,在取得一致共识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安
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只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同,取得各
高校的认可,才能增强其权威性和执行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标准体
系的科学合理性,又可以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
条件。
5.动态求优原则。由于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
有很多,因此,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的制定应根据时间和环境条
件来确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社会环境
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在各个特殊时期制定相应的标准。因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及其内容的选定、标
准的高低等,都需要根据时间和环境,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
时反馈,对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三、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
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互相渗透,影响高校稳定的
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问题接踵而至,给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