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政策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摘要】不管你有没有开始复习考研政治,只要学过政治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我们国家我们党各个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而这些土地政策也是考研常考的问题,因为多而杂,所以总是不容易记住。

今天小姐姐为大家整理了我国我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复习助力!【重点梳理】一、非我党时期的土地政策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2、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二、我党时期的土地政策1927年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要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面的内容,在这其中考试中涉及考点最多的就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也各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这一时期我们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

八年级上册土地政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土地政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土地政策知识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土地政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土地政策的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在城市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八年级上册土地政策知识点。

一、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国有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目的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但使用权可以被划分给个人或企业。

这种土地使用权的划分旨在鼓励经济增长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

同时,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则旨在让农民拥有一部分土地使用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创业。

二、城市土地增量控制和节约集约用地为了控制城市的土地增量,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土地增量控制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这些政策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制调整用地、合理开发用地、动态管理土地、建立矿产资源补偿制度等方面。

总体来说,这些政策旨在保证城市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维持城市景观,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土地收储政策土地收储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收购土地并转让给开发商的方式来掌控土地发展,避免开发商的炒作和投机行为。

有些政府会通过向开发商出售地块的方式来获得政府赚钱的渠道,以便更好地调控市场和发展。

四、农地承包和承包金政策中国采取了承包制度,农民承包公共土地,并向政府支付一定的承包金。

政府则向承包人提供土地租赁和技术援助。

承包金是由农民和政府共同支付的,旨在保证农民获得合理的农业收入,同时也保证政府能够控制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五、土地利用标准和中国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标准意味着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做出严格的规定。

这种规定涉及到建筑工地的用途、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的划分等等。

与之配套的,还有中国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旨在制定一套全国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标准,从而更好地规范和控制土地发展。

六、土地价格调控和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土地价格调控旨在控制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和供应,以维护土地利益者的利益。

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
1.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
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变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但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专题复习(二)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专题复习(二)
- 版权所有-
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表现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 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2)世界多极化。 (3)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 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4)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 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恐怖主义(危害P32)
“ 冷战”后的 和平主题
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表现P32)
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仍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 版权所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 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 版权所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指责伊朗企图利用核计划为借口秘密研发核武器.伊朗坚决否 认这种指责,坚称本国核计划完全出于和平目的,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不容剥夺.为向伊朗施压,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了 多轮制裁.而且美国本国也对伊朗实施了严厉制裁,多位美国高级官员声称, 不排除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可能性. 材料二:201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出席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他指出,国际社会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方面总体取得重要进展,但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发展合作面临 新的挑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4分)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4分) 材料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材料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 (3)选择一个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建议。(4分) 发展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等。

【人教版八下历史·小专题】土地政策调整 专题复习

【人教版八下历史·小专题】土地政策调整 专题复习
小专题土地政策调整专题复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土地政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1950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农业合作化1953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责任制1978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小专题社会生活专题复习社会生活的变化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物资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行车等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等原因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改革开放后,随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知识点

土地改革知识点

土地改革知识点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改革的背景十分复杂。

在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长期存在,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却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经济凋敝。

土地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土地改革初期,政府通过宣传和动员,让广大农民了解土地改革的政策和意义。

随后,开展了土地调查和评估,确定土地的归属和分配方案。

在分配土地时,遵循了公平、合理的原则,按照家庭人口、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配。

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能够自主决定种植作物和经营方式,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有了土地,就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农村的经济状况。

再者,土地改革巩固了工农联盟。

农民得到了土地,对共产党和新政权更加拥护,加强了工农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此外,土地改革还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农村的劳动力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土地改革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变化。

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地主阶级被打倒,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农村的文化和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

然而,土地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工作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另外,土地改革后,一些农民缺乏生产资料和技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八年级下册有关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有关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一)新中国的土地问题---主题:新中国的农村政策认识: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3、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作用:①摧毁封建土地制度②消灭地主阶级③农民翻身④巩固了政权⑤发展农业生产3、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4、作用:促进农业发展。

3、原因: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教训-------启示)四、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2、实质:解放生产力3、影响:调动积极性,促农业发展(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曲折过程一、正确:中共八大:1956年(失误后---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①正确分析入社会主义后主要矛盾(生产力---人民需要)②确立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消极)对我国所处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性质:内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严重灾难)(2)危害:①经济下降②政治---动乱③民主与法制---破坏(3)启示:①反对个人崇拜,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三)新中国外交高峰-----启示:国力是外交的保障(1)4次①建国第一年②50年代③1972年④1991年后(2)表现:①1949年与17国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③1972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④中国1991加入APEC 2001加入WTO、举办APEC会议(3)原因:①国力强盛②外交政策灵活基础过关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作为宪法。

年第一届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的宪法。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的宪法。

八下历史 专题一 土地政策

八下历史 专题一   土地政策
1978年至今
在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
开辟了一条新路。
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的发展水平
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的社会主义道路
土地私有变为土地公有
土地制度最深刻的变革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完成了对农业的,实现了土地。
1958—1978年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一次失误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第一到三单元易混易错考点总结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次农村政策(土地政策/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知识梳理】
事件
具体措施
易考点
影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50--1952年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
实行
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巩固;大大解放了,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引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通过本次复习,我们将详细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残余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范围内还存在大量的封建土地制度残余,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而广大农民却缺少土地和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

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呼声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获得土地和生产资料,以改善生活状况和提高生产积极性。

三、土地改革的内容时间与地点时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地点: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广泛展开,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具体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与影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被彻底摧毁,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土地改革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更加拥护新生人民政权,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练习巩固填空题土地改革使_____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被彻底摧毁,_____阶级消灭了,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简答题请简述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土地政策知识点整理

土地政策知识点整理

土地政策●其他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方案,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1928《井冈山土地法》:●井冈山●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立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1929《兴国土地法》●兴国●第二个土地法●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中农利益●“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30年代初●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党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发展生产:(削弱剥削)●抗日根据地●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利益●毛泽东“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解放战争时期●1946《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地主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资产阶级●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部分地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地主及公共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党是农民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建国后●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存富农经济●三大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农民私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改革开放前后●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近年-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对待富农的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财产●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存富农经济●三大改造时期:●从限制富农到逐步消灭富农的政策。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易错点18 近现代中国土地政策调整-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易错点18  近现代中国土地政策调整-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18 近现代中国土地政策调整1.打土豪、分田地: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2.减租减息: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3.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7月开始的解放区土改。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0年冬——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5.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

6.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实质是追求平均主义: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

7.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978年底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01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

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

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

材料陈述了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反映了土地革命是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故B符合题意。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立”都发生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发生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发生在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D 三项,故选B。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土地改革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土地改革

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

增加农民收入;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5、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世界史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高于当地市场价。

(实质是对农奴一次变相的掠夺).与美国内战时颁布的《宅地法》区别:俄国是高价赎买,美国无偿获得。

农产品价格练习:民富则国昌,民穷则国衰。

富民强国一直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各国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素的士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士地所有。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牲畜、农具、多会的根食及共在衣村中多余的房屋。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1分)根据材料分析这一重大举措的划时代意义。

(1分)(2)材料二是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结合这段话,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4)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日本分别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本国人民关心的土地问题来改善民生?(3分)(1)开展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 分)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任写1点,)(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或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或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八下历史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八下历史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八下历史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1)实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2)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7年)(1)原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集体土地公有制)(3)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历史巨变,使中国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人民公社(1958—1978年)(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

(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专题四 中共的土地政策(课件) -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四 中共的土地政策(课件) -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历年真题】
1.河北十里店村贫雇农的人均土地1947年为2.9亩,是1937年
的三倍多。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C.土地改革的开展
C B.全面抗战的开始
D.三大战役的发动
感谢聆听
六、改革开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第一村)。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集体所有(所有制),分户经营(经营方式), 自负盈亏(分配方式)。 (3)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 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改革深化: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 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 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一 场不顾客观条件、争相推动农业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 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普遍的群众性运动。
五、十年建设时期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 模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基本上是一乡一社,甚至数乡 一社。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大办 人民公社的过程,实际上成为大刮“共产风”的过程。 危害:不断增加“公有”成分的错误做法,完全违反等 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其结果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而且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的 破坏。
四、过渡时期
2、农业改造 (1)农民自愿互利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通过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6年基本完成 (3)结果: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为社会主义的集 体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土地由私 有变为公有。

中国近现代的土地政策 课件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近现代的土地政策  课件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D.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习题巩固
3.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
C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30000 35343 38728 40712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材料解析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原创)
材料一
习题巩固
图1《天朝田亩制度》
图2 红四军在平原县城书写宣传墙标
(1)“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
谁就会赢得农民。”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判断哪
一幅图“赢得了农民”,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2;理由:土地革命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巩固了农村革命
B. 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D. 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习题巩固
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
“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
正确的是
A.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C
B.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彻底摧毁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
知识梳理
事件 时间
内容
实质
影响
人民 公社化
运动
将规模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合并为规模大的农村人民公 盲目追求公有化
- 社,生产队和社员的部分财 程度,掀起“共 1984年 产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即 产”风,向共产
“一大二公”,在分配上搞 主义过渡。 平均主义,大办公共食堂, 吃大锅饭。

2022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精解精练-土地改革

2022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精解精练-土地改革

2022中考历史专项考点精解精练-土地改革
【内容标准】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白得废止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①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中国农村和社会经济进展。

②新中国的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为了争取农村宽敞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政策:1950、6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止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1952年底差不多完成,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意义:①完全废止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复原和进展,为国家的工业化预备了条件。

中考演练:
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要紧是因为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止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生产合作化④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②
③ D. ①③②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对 农村的生产关系做了调整,实行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012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 上,推出的农村土地政策为:
土地流转
一、选择题
1、20世纪中期流行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 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受歌谣
反映当时处于(B ) A 、土地改革时期;B 、“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土地改革
(2)1949年至1956年,在共产党 的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 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 程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
(3)1958年在我国农村发动了一 场运动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这是: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1: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地主的土地 图2: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占全国农民的 96.3℅以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两 个事件有那些共同之处?(4分)
解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两 个事件有那些共同之处?(4分)
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同之处有:党领导下的变革;涉及农村土地所有制;都促进 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都与农民的利益相关。
[昨日的跨越]
图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4:20世纪80年代,安徽凤阳县 委书记赵玉书做“粮食增产超三大 步”的专题报告
(2)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凤阳县粮食增产明显。 这得益于图3会议所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请分析 内在的联系。(4分)
解答
(2)20世纪80年代,安徽省凤阳县粮食增产明显。 这得益于图3会议所做出的什么历史性决策?请分析 内在的联系。(4分)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 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人口比重
贫农、中农
85.5
富农、地主
14.5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1950年 土地占有比重 45.2 54.8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的主要原因是( D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实行
二:关于“农村土地政策”主题的材料题
1、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一次次的农村土地政 策的变更,见证了历史前进的步伐,让千千万万的农民享受到了好政 策带来的实惠..... [昔日的求索]
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 (2)这一事件有哪些危害?(2分) (3)这一事件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分)
材料题
材料:1977年,临海黄坦公社皂树村第三小队偷偷分了田; 1980年以后,他们已经正大光明种“自己的田”了。
问题:皂树村为什么实现从“偷偷”分田到正大光明种 “自己的田”的转变?
(1)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1分) (2)这一事件后,新的土地与封建土地制度有什么本质区
别?(2分) (3)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2分)
如: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恢复和发展了农村经济;
.....
“农村土地政策”练兵场2
2、材料一:全国共有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7.4亿亩土 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 纳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从此,广大人民真正获得 了翻身解放。
财产被收归公社所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总之,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造成重大损失。它实际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分辨: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
材料二: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占全国农民的 96.3℅以上。
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两个事件之间 有那些共同之处?(4分)
回答:(1)党领导下的变革; (2)涉及农村土地所有制; (3)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都与农民的利益相关;
.....
“农村土地政策”练兵场3
3、材料:爱好历史的小西同学在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 七十年》一书中摘录了下面一段话: 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 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 会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 畜、果树等也都补上收归公社所有。
• 不同:大跃进运动是在生产领域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在农业领域表 现为“以粮为纲”,浮夸成风,在工业领域表现为“以钢为纲”,全 民大炼钢铁运动。核心是全民大炼钢铁。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
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表现为大刮
共产风、“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农民的许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改革开放政策制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材料题
图: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
问题:图一中建国初期的农民分土地指什么事件?有何意义?(2分)
材料题
• 材料:1956年底,全国入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 六多,基本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 问题:材料中的入社指的是什么?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 回答:指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 作社。(2分)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1分)
链接:比较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异同点
• 相同:都说明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 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规定:我国农村近阶段要推行土地流转制度。 所谓“土地流转”特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农户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
永嘉:三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正式启动
• 永嘉网讯[记者 叶蒙]2012年10月9日,三江街道江头村召开村民 代表大会,永嘉县、瓯北镇、三江街道和三江片开发建设指挥部 相关负责人,和近50名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向他们宣传土 地留转政策及三江开发建设的美好蓝图。由此,三江片农村集体 土地流转工作正式启动,这将有力助推三江片的开发建设。
92.1
91.4
7.9
8.6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D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D 、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的 基本完成
4、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发生这一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专题复习
注: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占全国农民的96℅以上。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 4 )次大变化
土地 改革
农业的 社会主 义改造
人民公 社化运 动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952年底 1956年底 1958年
1979年
查缺补漏,就其中一次做出我的解说? 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哪一次?
答: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 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2 分)
“农村土地政策”练兵场1
1、材料: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来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到 1952年9月,3亿农民分到了约4700万公顷土地,地主也 同样分得一份土地,把自己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5)次大变化
土地 改革
农业的 社会主 义改造
人民公 社化运 动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土地 流转
1952 年底
1956 1958年 年底
1979年 2012年
议一议:怎样的农村土地政策才受老百姓欢迎呢?
永嘉乌牛镇大面积开发乌牛早基地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大本营
(1)1952年底在农村掀起一场消 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运 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