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阅读复习教案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新闻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新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分析新闻事件。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新闻文章,涵盖不同领域的新闻,如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科技新闻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新闻主题、掌握关键信息、推断作者观点等。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分析新闻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预先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新闻文章,并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活动。
2. 准备教学课件或者活动板书,以便展示新闻文章和引导学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则有趣的新闻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闻的思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文章,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主题、掌握关键信息和推断作者观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新闻事件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新闻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个人观点等。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提炼出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和学生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一份小型研究报告或者展示。
五、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来评价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3.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归纳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同时要涵盖不同领域的新闻,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新闻复习教案

1、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师分析:
这则新闻的信息区间就集中在导语一段,正文是对导语的进一步说明和适当补充,最后一段是次要信息。
以“导语”为搜寻概括的重点,同时兼顾其它内容,筛选答题信息点
时间:分别有“2004年12月11日晚11时36分左右”、“当日晚11时36分”、“12日下午3时”,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人物:兰州警方、张先生、冯先生、米先生。其中,兰州警方是主要的。
答案1:主:日政府(或文部省)宣布教科书“合格”
副:“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答案2:主:日本教科书将投入使用
副:该书稿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
教师点拨:
(1)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一般只有“人物”和事件。
1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毛泽东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四、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五、教具准备:mp3六、教学过程:第一教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讨论。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关于生字新词:要塞()阻塞()堵塞()塞子()荻港()获得()溃退()歼灭()阡陌()纤维()锐不可当():当真()不含:业已:绥靖阌聿星宿鄂豫古宛县潢川濂隅三、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

《新闻两则》教案优秀7篇《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1探究式教学2分小组讨论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流程图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②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新闻:即消息③,也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特点:④及时、准确、生动结构:⑤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层次⑥小结及作业:⑦讲解链接① 板书标题,稍微提一下作者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② 板书学习目标,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
③ 简介新闻的概念,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回答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及时性,强调一个“新”字。
结合课后第一题,使学生明确阅读新闻就要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一致。
④ 准确、生动这两个特点先不说,在分析课文的主体部分时有学生总结。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⑤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后第二题,找出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并理解各自的作用。
标题:概括全文导语: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详细阐释导语的内容背景、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为使学生掌握,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前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来,后面的学生按顺序说出后一个,强化记忆。
⑥ 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中路军『抓住“首先”一词,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二、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提示了为什么接着写西路军』三、东路军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揭示新闻的语言特点,同时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语言简洁、生动的表现手法。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语义丰富;“二十四小时既已”时间明确,速度快,作战顺利。
初中新闻阅读教案

初中新闻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提高新闻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时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新闻阅读技巧。
3. 社会热点新闻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新闻阅读技巧。
2. 难点:新闻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传授新闻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热点新闻,提高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法:课后布置新闻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新闻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新闻阅读的兴趣。
2. 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 传授新闻阅读技巧:如何快速获取新闻核心信息,分析新闻观点等。
4. 案例分析:选取社会热点新闻,分组讨论,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
5. 课堂小结:总结新闻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关注社会热点。
6. 课后作业:布置新闻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新闻阅读作业:评估学生对新闻的分析能力和时事观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提高新闻阅读能力,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时事观念。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新闻阅读技巧,了解国内外大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新闻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闻类文本阅读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单元复习课教案(一)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巩固落实新闻的有关知识和课文内容。
充分认识新闻消息结构和语言等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观点立场。
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认识“好新闻”的要素。
学习“新闻采访”,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认识新闻消息结构和语言等主要特点,理解作者传达的观点立场;学习“新闻采访”。
教学难点:认识新闻消息语言主要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立场;学习“新闻采访”。
教学方法:阅读归纳法,比较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梳理新闻有关知识。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预留的作业的答案。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预留的作业:阅读《什么是新闻特写》,完成表格。
二.复习新闻:1.“独有”的结构回顾有关新闻结构的知识点。
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倒金字塔式”结构请同学们结合单元课文,举例说说新闻的结构;自由发言。
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三.复习新闻:2.“漂亮”的标题回顾有关新闻标题的知识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主标: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标:解释说明,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例子体会:说说下面新闻的标题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引题:重拳出击主标:狐狸斗不过好猎手副标:逮捕经济犯罪嫌疑人311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完成《课时特训》第6页:6和9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
新华网日内瓦1月16日电总部设在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16日宣布,该组织今年的年会将于本月23日至27在达沃斯举行,年会的主题是“合作创新的力量”。
据世界经济论坛官员介绍,确定这一主题是因为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通过合作和创新才能得到解决,他们希望这一主题有助于与会者就全球关注的各种问题展开辩论。
据介绍,在“合作创新的力量”这一大主题之下,这次会议的议程又分为5个小主题,分别涉及商业、经济与金融、地缘政治、科技、价值观与社会等方面。
短新闻两篇之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案

短新闻两篇之一:《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能准确、快速地捕捉这两篇新闻的基本信息,能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 学习和掌握新闻结构的多样性,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 引导学生去感受历史,培养珍视现在、珍视和平的信念,培养关注社会、洞察世相、了解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新闻信息的能力。
重点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学习和体味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短新闻两篇》,是寓意深刻、情感丰富、耐人品读的名作。
一方面要兼顾到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次接触新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初中所学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教学时应以指导阅读为主,通过指导阅读、质疑解难,筛选信息,使学生把握每篇新闻的主要写作特色及其特有的新闻价值。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共同提高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建议由最近某则大家都在关注的新闻切入。
作为一个现代人,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许许多多的新闻。
我们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具备较强的新闻阅读和新闻采写能力。
尤其当遇到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时,采写报道的内容、场面往往是多角度、多侧面的、多层次的。
这就要求记者能穿越时空隧道,在新闻发生现场能独具慧眼捕捉到精彩的细节画面,并能用朴实无华的动态语言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短新闻两篇》的第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看看作者在哪些地方独具慧眼,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受。
二、复习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是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一)新闻信息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为:真、新、有价值。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教案3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教案3 苏教版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气势和条理分明的特点。
3、学习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4、感受课文中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四、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目睹过新闻消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教材上学习新闻消息还是第一次。
新闻消息,怎么读,如何写?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了解新闻消息的知识。
了解知识后,就要运用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本文时,就要运用所了解的新闻消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消息的写作要领。
五、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教学内容如下:背景简介(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荻港di2 获得huo4 锐不可当dang1 当真dang4 溃退kui4 歼灭jian1 阡陌qian1 纤维xian1 要塞sai4 阻塞sai1 堵塞 se4二、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投影或小黑板)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板书: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导语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主体说出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两则》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内容预览: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超实用高考英语专题复习:专题04新闻报道——新高考英语写作精讲+写作模板(教案)

专题04新闻报道——新高考英语写作精讲+写作模板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提醒考生,愈是临近高考,能否咬紧牙关、学会自我调节,态度是否主动积极,安排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饱满的情绪迎接挑战,其效果往往大不一样。
以下是本人从事10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以下学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志者事竟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英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英语最后的复习要树立信心,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要想“别人也难”,遇到容易的则要想“细心审题”。
越到最后,考生越要回归基础,单词最好再梳理一遍,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另附高考复习方法和考前30天冲刺复习方法。
【典题解读】(2020·新高考全国I卷)假定你是李华,上周日你校举办了5公里越野赛跑活动。
请你为校英文报写一篇报道,内容包括:1.参加人员;2.跑步路线:从校门口到南山脚下:3.活动反响。
注意:1.写作词数应为80左右;2.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A Cross-Country Running Ra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读】这是一篇应用文写作之新闻报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新闻阅读(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17 新闻阅读课标全国卷尚未考过新闻类阅读。
各地模拟题的题目形式与传记阅读相同。
命题侧重于考查新闻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一、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
2.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那么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阅读步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表达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表达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步骤四: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可以从表达、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新闻的六要素:⼈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新闻两则教案⼀教学⽬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
3.把握课⽂中的⼈物、事件,认识中国⾰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
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课时⼈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讲解关于新闻的⼀般知识(1)新闻⼜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最常⽤的⼀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的重⼤事件或新⽓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
(4)新闻的表达⽅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析课⽂学习阅读消息1 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苦⼼经营后,于4⽉20⽇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4⽉21⽇⽑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 ⾃读课⽂,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4 学⽣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可分两部分: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
从作战兵⼒、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总领全⽂。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渡过兵⼒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中议论的句⼦并说说其作⽤从敌我两⽅⾯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概。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新闻两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同学阅读新闻的爱好。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同学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投影]新闻(动画)二、[老师引导]你平常在哪里能够发现新闻?[同学沟通]:报纸、电视、广播、网上三、[老师引导]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学问?[同学沟通]待定四、[投影]老师建议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解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划出你要把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老师指导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同学沟通]六、[投影]强调要点特点:真实性(真)简明性(简)时效性(新)结构:标语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语言:简明、精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七、[力量训练]投影网上新闻美发觉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寻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觉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
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美国有关部门随即绽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盼望找到更多的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缘由。
(完)要求同学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盼望同学多读新闻增长最新学问,作出理智推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沟通。
《新闻两则》教案篇2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初中新闻材料标题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新闻材料标题写作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标题的基本格式和特点;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新闻材料,提炼标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新闻标题的定义和作用;2. 新闻标题的格式和特点;3. 如何从新闻材料中提炼标题;4. 练习编写新闻标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闻标题的格式和特点,如何从新闻材料中提炼标题;2. 难点:如何使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力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新闻标题,让学生猜测新闻内容,引发学生对新闻标题的兴趣。
2. 讲解新闻标题的定义和作用: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它能够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分析新闻标题的格式和特点:新闻标题一般由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其中主标题是核心,引标题和副标题起到补充和解释的作用。
新闻标题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新闻的重点。
4. 讲解如何从新闻材料中提炼标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新闻材料,教给学生提炼标题的方法,如找出新闻的主体、事件、地点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和提炼。
5. 练习编写新闻标题:教师给出一些新闻材料,让学生练习提炼标题,并相互交流、评价。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新闻,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编写新闻标题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新闻材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 鼓励学生多阅读新闻,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新闻类教案模板高中

【课程名称】高中新闻写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要求,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参与新闻事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新闻标题、导语、正文、结语等部分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新闻写作中的事实核查和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1. 新闻写作中如何平衡事实与观点。
2.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新闻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新闻写作的案例、新闻稿件和新闻采访技巧资料。
2. 学生准备新闻写作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闻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 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频或阅读一篇新闻稿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事实、观点、立场。
2. 介绍新闻写作的结构: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3. 分析新闻标题、导语、正文、结语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 讲解新闻写作中的事实核查和道德规范。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新闻稿件,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取新闻素材,撰写一篇新闻稿件。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闻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二、深化学习1. 讲解新闻写作中如何平衡事实与观点。
2. 分析新闻写作中的事实核查和道德规范。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社会热点事件,撰写一篇新闻评论。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初二新闻标题指导教案

新闻标题练习指导教学目标:1熟悉消息的要素与结构,掌握拟写标题常见的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3树立写消息不难的意识,学会欣赏新闻。
教学重难点:掌握拟写消息的标题。
课时:1课时导入教师提问:消息的要素有哪些?消息的结构?你认为消息的标题有哪些要素?请学生回答。
一那消息的标题又该怎么写?请先看练习。
1、3、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江苏扬州市中考题)(看导语)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
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文化部门查禁四款电脑游戏”或“文化部要求查禁四款非法电脑游戏2、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山东济南市中考题)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
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说明:这两则新闻标题的拟写需要后面主体中提示语的补充,才能够最后完成。
参考答案:1、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已突破15万。
2、中国人站立南极冰盖之巅。
)3为下面的消息写一则标题(导语+补充语)北京时间8月25日凌晨4时许,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子三米板跳水比赛中,我省体育健儿彭勃以总成绩787.38分获得了男子三米板跳水冠军,为我过夺得了第24枚金牌,这也是自汉城奥运会上许艳为我省夺得第一枚金牌以来,我省健儿获得的又一殊荣。
彭勃取得的这枚奥运会金牌,在我省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大大地鼓舞正在为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而努力拼搏的江西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阅读
学习目标:
1.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
2.掌握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新闻相关知识
1、新闻:新闻又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准确、简明、及时地进行报道的一种形式。
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2、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要素。
3、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二、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新闻又叫消息,它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消息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标题、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导语有时可省略。
2.新闻的主体部分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核心部分。
3、学会判断新闻标题的正题、副题和引题以及新闻的导语部分
三、出示中考考点,讲解拟写标题的方法
1、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4分)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斌强,是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2007年,他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周一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将母亲安置在学校宿舍里,a 工作有多累,生活有多艰难,他 b 这样坚持,风雨无阻。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
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几乎通(xiāo)难以睡个安稳觉。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但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
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
(3)根据材料内容,为报道陈斌强事迹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教师强调审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2、如何恰当地给新闻拟标题?
讲解思路:利用新闻的结构特点。
3、讲解方法格式:对象+事件
技巧:1.找出导语,压缩导语。
在导语里选出关键词。
教师讲解: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对主标题的概写,基本形式是:格式:对象+事件,技巧:1.找出导语,压缩导语。
在导语里选出关键词。
2. 适当参考主体部分。
注意事项:标题一般不需要出示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对象和事件,一般为不停顿短句,文末不用标点,不能用书名号。
4、典例训练
典例一: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限14字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
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提示:这则新闻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
出示答案: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提示一:
突出最重要:
重要词语要体现【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表示极端程度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代表事件的意义与报道价值。
】
例:“最”、“首”、“全部”、“严重”、“新”
典例二: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
牙防组自成立以
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
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和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提示:这则新闻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
出示答案:卫生部决定撤销全国牙防组
提示二:
最精练:适当采用简称【把较长的词组,压缩简化】或采用高度概括性的说法
例:
“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
“四个现代化”简称为:“四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为:“十八大”
典例三根据材料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5字)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4年部分节假日放假安排,引发公众热议。
昨晚,新浪网就“你如何看待2014年放假安排”展开调查。
截至昨晚10点半,5.1万余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超过88%的网友反对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期,超84%的网友表示对该放假安排不满意。
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新的调休方案尽量减少了“中国式挪假”带来的麻烦,可以避免连续工作带来的过度劳累。
提示:这则新闻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
出示答案:除夕当天不放假多数网友不满意
提示三:
善于省略,有些情况下,突出结果省略过程和细节。
四、学生自主练习
练习一: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答案:宋楚瑜率领访问团返抵台北
练习二:根据内容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
本报讯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拨款6亿人民币,在今后3年为中国科学院聘请300名海外优秀中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说,每位受聘科学家将获得200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资助。
他们将参加以中科院为主体的国家创新工程的课题研究。
他介绍说,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新材料与制造、资源与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八大领域。
此次招聘重点是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外专家学者,同时中科院也将引进一些国内的优秀人才。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答案:中国政府拨款6亿聘请海外科学家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前一段时间,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些中小学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令老师们大蹙眉头,不法分子在学校周围向学生兜售有淫秽或不健康内容的书画,音像制品,还有的把电子游戏厅开设在学校周围……日前,旅顺警方重拳出击,对滋扰学校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彻底加以清理,对电子游戏厅一律取缔。
通过整顿,现在全区56所中小学校园秩序井然。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答案:旅顺警方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
练习四:给下面这则消息的补写标题(不超过8个字)。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峥嵘岁月。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
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
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答案:抗日战士聚徐州
五、小结
六、作业:《指导与训练》112页训练提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