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影响因素:
(1)非金属夹杂:脆性夹杂易造成裂纹,
降低接触疲劳寿命。塑性硫化物夹杂易 随基体一起变形,能够把氧化物夹杂包 住形成共生夹杂,降低氧化物夹杂的不 良作用。 (2)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表层硬度梯度 不应过大。一定范围内,接触疲劳抗力 随硬度随硬度升高而增大。
着循环不断进行,构成粘着磨损过程。
3五类典型粘着磨损
(1)轻微磨损:
粘着结合强度比摩擦副基体金属抗剪切强度都低, 剪切破坏发生在粘着结合面上,表面转移的材料较 轻微。
(2)涂抹:
粘着结合强度大于较软金属抗剪切强度,小于较 硬金属抗剪切强度。剪切破坏发生在离粘着结合面 不远的较软金属浅层内,软金属涂抹在硬金属表面。
3 磨粒磨损机理
(1) 微观切削:法向载荷将磨料压入摩擦表面, 而滑动时的摩擦力通过磨料的犁沟作用使表面 剪切、犁皱和切削,产生槽状磨痕。 (2) 挤压剥落:磨料在载荷作用下压入摩擦表面 而产生压痕,将塑性材料的表面挤压出层状或 鳞片状剥落碎屑。 (3) 疲劳破坏:摩擦表面在磨料产生的循环接触 力作用下,使表面材料因疲劳而剥落。
d:材料的硬度: 硬度高的金属比硬度低的 金属抗粘着能力强,表面 接触应力大于较软金属硬 度的1/3时,很多金属将由 轻微磨损转变为严重的粘 着磨损。 e: 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 降低摩擦副的表面粗糙度能 提高抗粘着能力。
硬度的影响
(2) 外部环境条件: a:润滑条件:在润滑油或润滑脂中加入油性或极压
(4) 消耗材料, 造成机械材料的大面积报废。
1.3 讨论内容:
(1) 磨损类型及发生条件、特征和变化规律。 (2) 影响磨损各种因素,包括材料、表面形
态、 环境、滑动速度、载荷、温度等。
(3) 磨损的物理模型、计算及改善措施。 (4) 磨损的测试技术与实验分析方法。
1.4
磨损过程的一般规律:
1.磨损过程曲线:典型磨损曲线通常由三种不同 的磨损变化阶段组成。
3.在尖端应力集中处产生二次裂纹,垂直 于初始裂纹。 4.二次裂纹向表面扩展,到达表面时,剥 落一块金属形成一凹坑。
(2)浅层剥落:
多出现在零件表面粗糙度低,相对滑动小,即摩 擦力小的情况下。
(a)裂纹产生于亚表层,该处切应力最大,塑性变
形最剧烈。
(b)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反复进行,
使材料局部弱化。
量急剧增大。精度降低、间隙增大,温 度升高,产生冲击、振动和噪声,最终 导致零部件完全失效。
非典型磨 损曲线
2. 磨损特性曲线----浴盆曲线
典型浴 盆曲线
磨损类型
2.1磨损
类型
2.2 表面破坏方式及特征
破坏方式
微动磨损 剥 层
基
本
特
征
磨损表面有粘着痕迹,铁金属磨屑被氧化成红棕色氧化物,通 常作为磨料加剧磨损。 破坏首先发生在次表层,位错塞积,裂纹成核,并向表面扩展, 最后材料以薄片状剥落,形成片状磨屑。
1.2 磨损的危害: (1) 影响机器的质量,减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齿轮齿面的磨损,破坏了渐开线齿形,传 动中导致冲击振动。机床主轴轴承磨损,影 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2) 降低机器的效率,消耗能量。如柴油机 缸套的磨损,导致功率不能充分发挥。 (3) 减少机器的可靠性,造成不安全的因素。 如断齿、钢轨磨损。
添加剂;选用热导性高的摩擦副材料或加强冷却降
低表面温度;改善表面形貌以减少接触 压力等都
可以提高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b:相对滑动速度:载荷一定的情况下,粘着磨损量 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增 加,表面温度升高,表面生成的氧化膜阻止了金属 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了粘着磨损。
c:载荷的影响:
(1)
磨合阶段:磨损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出现在初始运动阶段,由于表面存在粗糙 度,微凸体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大,磨 损速度快。
(2)稳定磨损阶段:摩擦表面磨合后达到稳
定状态,磨损率保持不变。标志磨损条 件保持相对稳定,是零件整个寿命范围 内的工作过程。
(3) 剧烈磨损阶段:工作条件恶化,磨损
磨粒磨损
1 定义: 摩擦过程中,硬的颗粒或硬的凸出物冲刷 摩擦表面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磨粒是摩擦表面 互相摩擦产生或由介质带入摩擦表面。 2 磨料磨损分类及其磨损特征:
分类 类型
磨料 固定 形态 自由 磨损 固定 磨损
特
征
实例
磨粒自由松散,可以在表面 刮板、输 滑动或滚动,磨粒之间也有 送机溜槽 相对运动。 磨料固定,在磨损表面作相 采煤机截 对滑动,磨料可以是小颗粒,齿、挖掘 也可以是很大的整体颗粒。 机斗齿
疲劳磨损
1.定义:摩擦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的作用 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而引起表面脱落的现象。 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宏观和微观疲劳磨损。
2. 宏观疲劳磨损:两个相互滚动或滚动兼滑动
的摩擦表面,在循环变化的接触应力作用下,材 料疲劳而发生脱落的现象。 ** 如齿轮、滚动轴承。
(1)
破坏形式:表面出现深浅不同的斑状凹坑。
胶
咬 点 研 划 凿
合
死 蚀 磨 伤 削
表面存在明显粘着痕迹和材料转移,有较大粘着坑块,在高速 重载下,大量摩擦热使表面焊合,撕脱后留下片片粘着坑。
黏着坑密集,材料转移严重,摩擦副大量焊合,磨损急剧增加, 摩擦副相对运动受到阻碍或停止。 材料以极细粒状脱落,出现许多“豆斑”状凹坑。 宏观上光滑,高倍才能观察到细小的磨粒滑痕。 低倍可观察到条条划痕,由磨粒切削或犁沟造成。 存在压坑,间或有粗短划痕,由磨粒冲击表面造成
(c)在非金属夹杂物附近形成裂纹,沿非金
属夹杂物平行于表面扩展。
(d)在滚动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又产生与表面
成一定倾角的二次裂纹,二次裂纹扩展
到表面,另一端则形成悬臂梁。
(e)反复弯曲发生断裂,形成浅层剥落。
(3)深层剥落: 对于表面硬化处理的部件,心部强度低、硬化层深
度不合理或硬度梯度太大等都易造成深层剥落。
表层最大剪应力处,扩展也比较缓慢,比裂 纹萌生阶段长,损伤断口有光泽。
(b)滚动兼滑动摩擦表面:同时存在接触压应
力和剪切应力,摩擦表面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而形成微观裂纹,裂纹起源于表面,萌生阶 段大于扩展阶段,断口比较暗淡。
(c)表面强化处理后:
裂纹往往起源于表面硬化层和基体
的交界处,裂纹扩展先平行于表面,
再垂直或倾斜于表面向外扩展。
损伤形式先为麻点,之后为大块剥 落,类似表层压碎的现象。
3. 微观疲劳磨损:
特征:滑动接触表面由于微凸体相互接触使材料
发生疲劳而引起的机械磨损现象。
来自百度文库
原因:表面材料脱落由载荷脉冲对微凸体的多次
作用造成的。 **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实际接触点是不连续的, 两表面的微凸体相互碰撞,产生冲击力,使微凸体 受到重复的冲击和变形,致使材料发生疲劳磨损。
4. 疲劳磨损的破坏机理:
(1)麻点剥落:当表面接触应力较小,摩
擦力较大、或表面质量较差,如表面存 在脱碳、烧伤、淬火不足、存在夹杂物 等缺陷时,容易产生麻点剥落。前者原 因在于表面最大综合切应力较高;后者 原因 是材料抗剪切强度低。
1.在最大综合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 形成裂纹。 2.润滑油挤入,在较高的压力作用下,裂 纹扩展,与滚动方向小于45度倾角。
2.3. 表面破坏方式与机理对应关系
粘着磨损
1 定义:
当摩擦副相对滑动时, 由于粘着效应所形成 结点发生剪切断裂,被剪切的材料或脱落成 磨屑,或由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此 类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2 粘着磨损机理: 在载荷的作用下,相互接触微凸体承受很 高的压力,首先发生变形,部分地方发生焊 接。当微凸体相对运动时,相互焊接的微凸 体发生剪切、断裂。脱落的材料或成为磨屑 过发生转移。如撕断处在焊接的部位,不发 生物质的转移。如撕断处不在焊接的部位, 则发生物质的转移。粘着-剪断-转移-再粘
** 初始裂纹常出现在过渡区,该区切应力不大,
但力学性能较弱,切应力高于材料强度而产生裂 纹。裂纹形成后先平行于表面扩展,即沿过度区 扩展,而后再垂直表面扩展,最后形成较深的剥 落坑。
7.5.疲劳磨损的影响因素 1. 在干摩擦或润滑条件下的宏观应力场 2. 摩擦副材料的机械性质和强度 3. 材料内部缺陷的几何形状和分布密度 4. 润滑剂或介质与摩擦副材料的相互作用
b:材料的互溶性: 1相同金属或互溶性大的材料摩擦副易发生 粘着磨损。 2异种金属或互溶性小的材料摩擦副抗粘着 磨损能力较高。 3金属与非金属摩擦副抗粘着磨损能力高于 异体金属摩擦副 。
c: 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处理:
--多相金属比单相金属的抗粘着磨损能力
高。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在金属表面生成硫 化物、磷化物或氯化物等薄膜可以减少粘 着效应,同时表面膜限制了破坏深度,提 高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3)擦伤: 粘着结合强度比两基本金属的抗剪强度都高。 剪切发生在较软金属的亚表层内或硬金属的亚表 层内,转移到硬金属上的粘着物使软表面出现细 而浅划痕,硬金属表面也偶有划伤。 (4)划伤: 粘着结合强度比两基体金属的抗剪强度都高, 切应力高于粘着结合强度。剪切破坏发生在摩擦 副金属较深处,表面呈现宽而深的划痕。
凹坑小而深的,磨屑呈扇形颗粒,称点蚀凹坑大 而浅的,磨屑呈片状,为剥落
(2)
产生原因:由于表面受循环的接触应力作用,
最大剪应力发生在表面下一定深度处。当该处强 度不足或存在缺陷,则首先发生塑性变形,经应 力循环后,产生疲劳裂纹,并沿最大剪应力方向 扩展到表面,最终导致表面材料脱落。
(a)纯滚动接触表面:裂纹的萌生多发生在次
(5) 咬死:
粘着结合强度比两基体金属的抗剪强 度都高,粘着区域大,切应力低于粘着 结合强度。摩擦副之间发生严重粘着而
不能相对运动。
三条粘着磨损规律:
1.磨损量与滑动距离成正比:适用于多种条件。
2.磨损量与载荷成正比:适用于有限载荷范围。
3.磨损量与较软材料的硬度或屈服极限成正比:
** 实际上,只有相同的金属材料组成摩擦副时,才
接 触 表 面 力 的 作 用 特 点
两体 磨损 三体 磨损 划伤 磨损 碾压 磨损 凿削 磨损
硬磨料或硬表面微凸体与一 犁铧、水 个摩擦表面对磨的磨损 轮机轮叶
磨粒介于两摩擦表面之间, 齿轮、滑 并在两表面间滑动 动轴承间
磨料的作用应力低于其压溃 犁铧、输 强度,材料表面被轻微划伤 送机溜槽 磨料与表面接触最大压应力 破碎滚筒 大于磨料的压溃强度 球蘑机球 磨料对表面有高应力冲击运 颚式破碎 动,材料表面被凿削 机齿板
当载荷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后,粘着磨损量会急 剧增加。
d:表面温度:
温度主要导致摩擦表面: (1)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如硬化、相变或软化。 (2)表面膜变化:破坏表面膜,导致氧化膜或 其它形式化合物膜形成。 (3)润滑剂的性质发生变化:油膜氧化或热降 解,油膜离析,分子链位向消失。一般情况 下,温度升高,材料硬度下降,在不考虑其 它因素的作用时,摩擦表面容易产生粘着磨 损。
概述:
1.1定义:摩擦副相对运动时,表面物质不断损失或
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表面物质运动主要包括机械 运动、化学作用和热作用。
(1) 机械作用使摩擦表面发生物质损失及摩擦表 面的物理变形。 (2) 化学作用使摩擦表面发生性状的改变。
(3) 热作用使摩擦的表面发生形状的改变。
(4) 其他作用造成各种作用的产生。
相 对 硬 度 磨 料 特 性 工 作 环 境
硬料磨损 软料磨损 干磨损 湿料磨损 流体磨损 一般磨损 腐蚀磨损 热料磨损
磨料硬度大于材料硬度 磨料硬度低于材料硬度 磨料是干燥的 磨料含水分,加速磨损 气或液体带磨料冲刷表面 正常条件下的磨料磨损 腐蚀介质中的磨料磨损 高温工作下的磨料磨损
石英-钢材 矿石-钢 球磨机干磨 球磨机湿磨 泥浆泵等 各类机械 化工机械等 沸腾炉等
能按硬度估计粘着磨损,合金或不同材料的摩擦副,
硬度不能反映粘着系数、粘着磨损或粘着引起的咬
死等情况。
5 粘着磨损的影响因素
(1)摩擦副材料:
a:材料性能:脆性材料比塑性材料的抗粘着能力高。 **塑性材料粘着结点的破坏以塑性流动为主,发生 在表层深处,磨损颗粒大。 **脆性材料粘着结点的破坏主要剥落,损伤深度较 浅,磨损颗粒较小,容易脱落,不堆积于表面。 **根据强度理论:脆性材料的破坏由正应力引起, 塑性材料的破坏决定于切应力。表面接触中的最 大正应力作用在表面,最大切应力离表面有一定 深度,所以材料塑性越高,粘着磨损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