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正反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教案

【篇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

反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1、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学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合作交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

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汇报点评: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第1--3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随着()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教学效果好。

2、正比例

正比例(一)

学习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导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自学感悟:

完成课本43页第4题

仔细观察: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合作交流:

结合两个实例,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邮票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

付的钱数与数量的比值相同。

四、汇报点评:

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正比例关系:y/x =k(一定)

五、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六、拓展延伸:

知识巧记

正比例,好脾气,两量相关要谨记。

同扩同缩好兄弟,比值永远不变异。

板书设计:

正比例=k(一定)

导学反思:

分析比较,总结出成正比例量的意义,把这意义从局部的路程和时间、数量和总价以及高度和体积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

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正比例的意义。然后,老师用例子说明,

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最后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式。正比例(二)

学习目标 :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yx

【篇二:小学数学《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成正比例的量》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9—41页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

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

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

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让我们再来体验一

下这个游戏吧!

2、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两名同学为一组,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赢一

次加5分,时间为30秒。(学生游戏,师巡视。)

3、学生汇报,将学生汇报的数据填入下表:

4、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表中有哪两

个量?观察这两种量的变化,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5、学生汇报,师小结: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

二、合作交流,建构模型 1、出示以下两个表格:

表2:乙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2、分组讨论:

(1)表1、表2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

(2)哪个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表1中甲车的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表2中乙车的

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

4、教师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

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成正比

例的量

5、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想一想:上面例子中甲车的路程和

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乙车的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

比例的量?为什么?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小组尝试:判断下面的每张表格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1)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3)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如下表。

7、字母关系式

教师提问:如果字母y 和x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

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y/x=k(一定) 8、教学例3(小组讨论)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1)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

判断的根据.三、汇报交流,总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两种量

是否成正比例?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四、拓展应用,形成技能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②每人树植棵数一定,参加植树人数和植树总棵数。③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④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⑤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2、a和b相关联的两种量,下面哪个式子表示a和b成正比例?

① a+b=12 ② a/b=5 ③ ab= 9 ④ a-b=3.8 ⑤ b=7a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游戏导入—建构模型—总结归纳—形成

技能”四个步骤,从学生们熟悉的游戏导入,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路程随经过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通

过观察、比较、分析最后归纳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在大量的练习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魅力,并能

够正确判定两个量是否是正比例关系的量。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3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量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系的量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比和比例的意义;已学过的等量关系式

2、原型:水的体积是随着高度变化的实验。

3、探究的问题:①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如何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我们以前认识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说出几个等量关系式吗?这些等量关系式还有哪些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规律。

(二)探究与解决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具体—归纳—演绎”三个环节。

1、具体

⑴操作演示

演示例1研究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随高度变化的实验:水的高度每增加2㎝,体积就增加50㎝2。

让学生计算出每组数据相对应的底面积,将数据填再课本中的表格中。

⑵观察和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引发学生思考:

①水的体积与高度有关系吗?

②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③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质疑、完善。教师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明确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关系: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的体积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都相等,这比值也就是水的底面积,写成关系式

体积底面积(一定)高

⑶补充事例

再让学生研究一对其他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如路程和时间。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相等,即速度,写成关

路程系式就是 =速度(一定)时间

2、归纳

⑴启发学生思考:依据上面的例子和分析,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充分说一说,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概括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式y(一定),让学生说出x、y、k在上两个例子中分别表示什么?x

然后追问:如何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3、演绎

⑴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⑵教学例2,先由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发现,利用正比例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练习七第1题,第2题,第3题。

(四)小结与提高

小结学到的知识、方法以及学习的过程等,评价学习的表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知识梳理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二、教材细读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让学生从“变化”中看到“不变”,体会并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并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孕伏。 具体地说: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1和例3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例1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1)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例1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80,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不变。 (2)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式子“ =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1数量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 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3)体会相关联的量。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4)揭示正比例意义。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3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依次是: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 路程 时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表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启发学生想,只要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统计表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计和总计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与合计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统计表只有合计.在

复式的统计表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 教法建议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 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1.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1、出示袁隆平相片,让同学猜他是谁。猜一猜,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出示资料同学们看来行行出状元,在农业上作研究也能做出伟大的成就来,你们要努力长大后成为有用人才,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现在袁爷爷有一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发芽情况最好?与同学进行交流。小组合作并列式解答要过程。汇报用除法求出发芽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几分之几。得出三个分数,那如何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得出三个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读出来,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从而得出,三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2、问:你发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了吗?下面老师又带来一组信息,世界杯比赛如果你是巴西队教练你该派哪位队员罚点球?

说一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①学生独立思考,选出一名队员。 ②与同学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③教师点名提问,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队员罚点球次数罚中次数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七号2018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18/20 三号107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7/10 五号2521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次数的21/25 因为:18/20= 90/1007/10=14/100 21/25=84/100 90/100>84/100>14/100 从而得出派7号队员去罚点球比较合适。 3、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什么体会?把你的体会说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而像92/100、90/100、86/100 像这种分数我们也可以写成92% 90% 86%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数——百分数。 4、介绍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举行一个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 2、请各小组自我介绍。 3、师:希望各小组成员正如你们组的名字一样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4、老师宣布:比赛现在开始。多媒体出示比赛规则,请一位同学宣读。 第一回合的比赛: A、回收各小组的问题,再由各小组长抽签决定要回答的题目。 B 、小组讨论5分钟。 C、各组轮流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可以给本组其它成员一次补答的机会,如果补答正确可得5分,如果答错则由其它小组的成员补答,答对得5分。

5、学生活动开始。 (1)小组长抽签。 (2)小组讨论交流,做好答题的准备。(5分钟的准备时间) (3)开始答题。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义”的小组先作答,其他小组成员当裁判。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意义 请答题: 1、说说比和比例的意义,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2、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举例说明: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题时,请一位同学充当记分员,每答对一道题就把笑脸帖到该小组的小旗上面,老师边板书,答题完毕由这位同学宣布成绩。)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请答题: 1、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 3、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小组接着作答。 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恭喜,你们组抽到的研究主题是: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 请答题: 1、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任何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方法,所以由单式统计表过渡到复式统计表不再是困扰学生的问题。本设计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要求,更要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即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本设计通过演示两个统计表合成一个统计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突破教学难点,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然后教师提问:“它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单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一说自己平时都有哪些爱好。(生互相交流) 2.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现场统计,要求每人限选一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写统计表。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 教案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教案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掌握百分数的特征,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渗透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同学们,前一阶段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什么?(生:第十四届亚运会)师:对,中华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取得了令对手望尘莫及的金牌数(150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第十四届亚运会结束2019年10月14日。)师: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第十四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2019年10月师: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在哪里见过?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4、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04页的例题。思考:(出示)(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3)什么叫百分数?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2、集体反馈,揭示意义。(出示表格)(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要用百分数进行比较?(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1、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 2、一间教室,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75块,如果用面积是0. 25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多少块? 3、建筑工地原来用4辆汽车,每天运土60立方米,如果用6辆同样的汽车来运,每天可以运土多少立方米? 4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3周约3.6小时,运行20周约需多少小时? 5、一种铁丝,7.5米长重3千克,现在有19.5米长的这种铁丝,重多少千克? 6、汽车在高速公路上3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7、修一条公路,4天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又修了6天,又修了多少米?

8、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8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几天可以读完? 9、今春分配给学校一些植树任务,每天栽200棵6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需要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栽多少棵? 10、农场用3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照这样速度,用5辆同样拖拉机,每天共耕地多少公顷? 11、一艘轮船,从甲地从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多航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1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 13、学校计划买54张桌子,每张30元,如果这笔钱买椅子,可以买90张,每张椅子多少钱? 14、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60转,如果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40转,从动轮的齿数应是多少?

1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16、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5分) 17、地图上的26厘米,在比例尺为1∶1300000的地图上约是多少千米?(5分) 18、李师傅计划生产450个零件,工作8小时后还差330个零件没有完成,照这样速度,共要几小时完成任务? 19、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80本。如果每本页数减少20%,这批纸可以装订多少本? 20、某印刷厂计划四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8天就印刷了5600本,照这样速度,四月份能印多少本? 21、食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05千克可以烧30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90千克,这批煤可以多烧多少天? 22、跃进机床厂原计划30天制造机床200台,结果做20天就只差40台没有做,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比赛项目? 【说明:创设学生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尝试统计,发现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学生的空白表格)。 反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统计表,如: 狗 猴 长跑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 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 学生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加跳高和长跑比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赛项目分,统计参加各种比赛的动物有多少只。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意义》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P77-7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掌握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 1、五年级挑选一名投篮运动员参加区里的比赛,3个候选人中你选谁? 队员罚中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2、还需知道罚球的总数,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总数投中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17 3号队员5043 要求:先独立思考,并将选择方法记录下来,同桌交流。 3、反馈交流想法。 4、说一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100呢? 5、小结:()()()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母都是1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示,那就是去掉分母,在分子后面直接加%,例如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分数也改写成百分号的形式。一起读一下。 过渡句:借助百分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哪杯盐水咸的问题。看来百分数是个好助手! 二、理解意义 1.学生信息交流:你课前收集到哪些百分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 思,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你还了解到什么? (1)六(2)班今天出勤率是97.2%,我们班的出勤率是100%。 (2)白酒的酒精浓度是68%,普陀山米酒的酒精浓度是7%。 3.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对具体信息中的百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没有这 些具体的信息,比如说85%,它又表示什么呢? 4.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呢?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教案

第1课时比和比例(1) 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作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作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作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作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多点一些基础较差的人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 【含义】 A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 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 识的综合运用。 B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 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 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 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题精讲】 例1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 300÷(4-3)×12=3600(米) 答: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例2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设91分钟可以做X应用题则有 28∶4=91∶X 28X=91×4 X=91×4÷28 X=13 答:91分钟可以做13道应用题。 例3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设X天可以看完,就有 24∶36=X∶15 36X=24×15 X=10 答:10天就可以看完。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 四篇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模板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进行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明确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比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表格、关系式或图像进行判断。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该部分知识有个系统性的认识。 4.在复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感知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构、完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追问:那么男生提问:我们班有多少男生呢?女生呢? 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呢? 提问:谁能在说出一个比和这个比组成比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关于比和比例,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的知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会有什么感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这些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练习。 (1)求比值0.36:0.48 40:28 (2)化简比120:72 360千克:0.45吨 (3)解比例 (4)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a.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b. c.如果y=8x,x和y。 d.出米率一定,稻谷的质量和大米的质量。 (5)用比例解决问题 a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4分钟加工60个。照这样计算,8分钟加工多少个? b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60个,8小时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看过动画片《燃烧的蔬菜》么?今天我们和蔬菜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新课好不好?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2.(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从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教案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优质课《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优质课《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百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3.能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目标导学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 进分数世界,一同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百分数。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 百分数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包含哪些知识,请看投影。(出示知识树)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出 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主动探究 (一)出示例题 昨天篮球队组强投篮练习,这是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次投篮练习中,谁投中的比率高些?怎样比较谁的投中率高?相 信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大家心里都有了各自的想法,那么自己的答 案究竟对不对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下面还是请大家到书中寻找答案吧!请结合自学提示,认真阅读教 材内容。思考、自学时间为5分钟。开始。 自学提示: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

1.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先,再比较。 2.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就是。 3.张小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就是。 4.吴力军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就是,因为>>,所以,投中 的比率高一些。 5. 叫百分数,也叫或。 6.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二)小组汇报。 三、互助交流,教师点拨 (一)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百分数,那么百分数究竟怎样读,怎样写呢?请看投影。 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不能读成一百分之二十二) 【篇二:2014年版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案】第六单元百分数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单元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的应用题。单元难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2. 能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板书: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二、归纳整理 师:你整理了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请与同桌交流。 1.学生交流。 2.学生汇报。(展示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的整理单,同时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整理的情况。注意让全体同学明白既要整理得有条理,又要尽量完整,不遗漏。) 师:谁来说说你整理了有关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说出内容的框架)师:还有谁要补充的?(把知识点补充完整)师:你能告诉我们你用的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方法吗?(学生可能答不出)师:我们来看他先把比的有关知识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接着,又把有关比例的知识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其实他是在把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分类,这样既有条理,又不容易遗漏知识,这样的整理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列举法,这种方法很好。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请举手示意。(生举手)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整理方法吗?(生:有)请你上来把你整理的知识说以下。(生:……)师: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整理?(生:……)师:用一个表格的形式来整理,因此,我们称它为列表法。好,说一下你都整理了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生说) 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师:用这种列表法来进行整理,有什么好处呢?(生:……)师:对,用列表法整理知识,易于比较:你们看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基本性质等,可以作很好的对比,看起来一目了然,简洁明了。同样用表格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同学请举手。 师:还有别的整理方法吗?(生:有)请你带着你的整理单上来吧。 师:你是用了什么什么方法整理?(生:……)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那么,今后,我们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可以选用你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但在整理时,我们要注意知识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些知识又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空表格)好,谁来说比意义是什么?(生:……)(生边说师边出示相应的内容)当学生说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时,师:你能用咱们班的男生数和女生数说一个比吗?(生写:后说出各部分名称)当学生说道比的基本性质可一化简比时,师指着:这个比需要化简吗?怎么化简? 师:那比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谁来说?(生:……)(生边说师边出示相应的内容)当学生说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时,师:你能再写出一个比来这个比组成一个比例吗?(生写:)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这两比的比值相等。之后说出各部分名称)当学生说道的基本性质时,师指着:这个比例,说:()×()=()×()。 师:老师用的是什么整理方法呀?(生:列表法)

小学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过关测试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过关测试题一、对号入座。20% 1.35:()=20÷16=25 () =()%=()(填小数) 2.因为1 4 X=2Y,所以X:Y=():(),X和Y成() 比例。 3.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一个比例由两个比值是2的比组成,又知比例的外项分别是1.2和5,这个比例是()。 7.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从2:8、1.6:52和121:3 1这三个比中,选两个比组成的比例是( )。 10.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 )克。如果再熔入30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 二、明辨是非。16%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4:5。( )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 )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 )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 )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分数成正比例。 ( ) 三、选择题.12%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

小学数学《认识百分数》教案

认识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课前收集了两种饮料(课件出示),如果从营养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2、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数了吗?你愿意把你收集的百分数交流一下吗? 3、揭题:你们收集的可真多,可见,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百分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百分数不仅在我们收集到的各种标签中,在篮球比赛中也会用到百分数,请看这是NBA魔术队和骑士队的一场比赛,现在的比方是

95:93,骑士落后,时间还有1秒钟,情况十分紧急,骑士队主教练赶忙叫了暂停,他的助手给他递上了一份现场数据,请看:(出示) 2、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派谁投最后一球?(评价) 3、看来呀,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如果是看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很难做出统一的决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投中和投篮次数结合起来考虑呢? 4、你们可以通过独立思考,通过计算,也可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帮教练做个决定。 5、同学们,想好办法了吗? 6、同学们说的有理有据,做出了统一的决定,我们来看这三个分数,都是谁和谁比?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写成坟分母是100的分数,虽然数字发生变化了,但意思没有 变,64 100还是表示什么意思, 65 100 表示什么? 60 100 呢? 7、这三分数都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投中率) 8、这三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9、这三个数呀,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你能说说什么是百分数? 10、小结:百分数是两个数在比,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我们一起读一下(出示意义) 11、现在你们决定选谁?好,我们一起去看看。球进了,漂亮,球技太高了,你们也了不起,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小学数学六年下比和比例教案

一、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把图形按1:2的比缩小,指的是缩小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3、计算图形放大、缩小后的边长,明确对应边长度的关系。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把一副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都应是原来的 10:5=2:1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用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小练习:写出比值是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写下来。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20:5和1:4 3)0.6:0.2和0.75:0.25 一辆汽车第一次加油35升,付168元,第二次加油40升,付192元。 1)第一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2)第二次加油的费用和数量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如果能组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 18:2=9是不是比例?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9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比,它不能与18:2组成比例。 比例中等号的两侧必须都是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外项和内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3:6=2:4 2:4=3:6 3:2=6:4 2:3=4:6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6和2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 2)同样3和4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作比例的外项。 3)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即3×4=6×2 4)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 ×d=b ×c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练习: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 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51 ,写出这个比例。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1和51 ,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2,这个比例式可能是( )或( )。 若5x=6y,则x:y=多少? 三、比例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