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1、白点病病原体: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
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较常见的寄生虫性鱼病。
症状和病变: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色状脓胞,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虫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
病鱼的体表、鳃部和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
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挤擦或身体磨擦硬物。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防治:(1)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
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3)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4)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
(5)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
(6)红药水治疗。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六) 竖鳞病
1、 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 症状与流行:疾病早期,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脱落,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鳍膜面有半透明液体,病鱼贫血。主要危害鲤、鲫、金鱼、宽额鳢等,从较大的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多在越冬后期和春季发生,死亡率在50%以上。但要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鳞囊内,也可引起竖鳞病状,这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即可区别,本病为大量短杆菌,而后者为鱼波豆虫。
(七) 打印病
1、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性需氧,生长适温为28℃,PH值3-11中能生长。
2、 症状与流行: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及腹部两侧,患病部位出现近圆形红斑,故名;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露出白色真皮,严重时烂及肌肉甚至于露出骨骼、内脏,该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发炎,危害鲢、鳙、加州鲈、胭脂鱼等淡水鱼。
4、 治疗:以鱼虫清或灭孢灵按说明拌料投喂5-7天,之后全池遍洒虫克星,或晶体敌百虫0.5---0.8ppm 1-2次。
(十六) 孢子虫病
1、 症状与流行:随病原和寄生部位的不同而异,有的形成肉眼可见的大胞囊,有的胞囊很小,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有的寄生在肌肉内,引起鱼体高低不平或头部肿起一瘤状突起;有的病鱼极度消瘦,尾部上翘,在水中狂游(呈神经症状)。可寄生于鲢鱼的脑内,草鱼苗种的肠内,鲤鱼苗种的肌肉内,鲢鳙鱼的鳃上。
3、 预防:经常使用氨基酸NEM等活菌制剂调节水质;在调节水质的同时间隔进行改底;定期用车轮必杀杀虫;定期使用百毒杀,鳃轻松等进行消毒。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菌毒双杀、水菌清、毒灭或百毒净,或漂白粉1-1.5ppm,连用1-2次。②内服抗菌药物:如鱼福康+21金维他+护肝宝+三病绝杀,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鱼类疾病的防治
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
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
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4)发病
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
[治疗方法] (1)外泼药: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x10-
( 3)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4)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精品也课件有预防效果。
6
3.鲤水肿病
[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 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 继发性病原 。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
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
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
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
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精品现课竖件 鳞。
7
鲤水肿病
上为健康鲤鱼
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
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
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
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
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精品课件
18
疖疮病
[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 数不多。主要危害青鱼。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金鱼常见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一)鱼瘟。
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
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
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
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
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
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
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
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
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
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
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
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
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肤霉病、白毛病)。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特别鸣谢:金鱼吧友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zb342199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水霉病图2(外伤并发水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打印病图2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观赏鱼常见鱼病的防治
观赏鱼常见鱼病的防治1.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2.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治疗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一、爆发性流行病:⑴发病季节。
2-11月,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峻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⑶防治措施。
平均水深1米用硫酸铜500克、硫酸亚铁250克、食盐250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⑴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三、烂鳃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
⑵症状。
体色发黑,特殊是头部变得乌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严峻者鳃盖骨内表面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章的透亮小窗。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四、肠炎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以5-6月和8-9月为甚。
⑵症状。
肛门红肿,严峻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
⑶防治措施。
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药物一般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15-25公斤;内服选用磺胺胍,每1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药1克,第3-6天用药量减半。
五、粘孢子虫病:⑴发病季节。
5-7月。
⑵症状。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⑶防治措施。
全池遍洒0.3-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
六、车轮虫病:⑴发病季节。
4-8月。
⑵症状。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他特殊明显症状。
⑶防治措施。
0.7克/立方米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七、指环虫病:⑴发病季节。
5-7月。
⑵症状。
鳃粘液多,鳃丝暗灰或呈苍白色,严峻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各种鱼病介绍及鱼药属性使用方法
各种鱼病详解及鱼药属性和使用方法白点病A初期鱼体出现数粒小白点,末期则全身布满白点,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至严重时,则药石罔效。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宜减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中,亦可治愈。
(成虫杀除难,但仔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
B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O.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用5%的盐泡1-2天在用清水洗干净在养鱼黑点病病鱼头部可见长形的浅黄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时,呈黑色,即摇尾幼虫与后囊幼虫,它们亦侵袭鱼体眼睛、肌肉、血管、鳃、内脏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体部位发现不透明的斑块,则有可能受到感染。
此病不具传染性,但是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严重时可致死,目前并无药可愈,仅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虫挑除。
眼球凸出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
有时病鱼6艮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
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
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白头白嘴病[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
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
六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卿飙堂病的防治桝沅江市琼湖路109号信箱(413100)柳富荣冬季虽气温和水温较低,但一些适应低温条件生存的病原生物依然活跃。
开春后天气逐渐变暖,各种病原生物开始大量生长繁殖,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
因此,冬春季也是鱼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1.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成丛生长,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须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②苗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或每升10〜20毫克高猛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③每667立方米水体用水霉净100-150克对水全池泼洒;④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3克对水全池泼洒,隔2天后再用1次,5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2〜0.3克对水全池泼洒。
2.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
病鱼体表粗糙,多数尾部的部分鳞片像松球似的向外张开,鳞片基部水肿,挤压宁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10600)戴届全宁乡市大成桥镇梅鸣村村民小杨在屋后的山间林地喂养了2000羽鸡,140日龄时,鸡突然减食、精神沉郁,甚至出现死亡。
梅鸣村动物防疫员小邓了解情况后,当天做了4例解剖,发现鸡的心外膜有少许岀血点;肝呈棕黄色.表面散布着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卵巢明显岀血等;这些症状完全符合禽霍乱病变特征。
于是小杨到镇上的兽药店买来阿莫西林粉拌料喂鸡,后来还用过盐酸林可霉素粉等药,但病鸡仍然不见好转,并且死亡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了解情况后,笔者前往小杨的鸡场。
只见小杨饲喂的鸡,有的精神沉郁伏在地上;有的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离群呆立;有的甩鼻、呼吸困难;地下还有病鸡排出的黄色稀粪。
这些症状确实与禽霍乱相似,但笔者认为小邓的诊断肯定忽略了什么。
再次进行解剖后,笔者发现了2点差异:首先,病鸡的心包积液虽说淡黄透明,与患有禽霍乱相似;但积液量多而清亮,且患有禽霍乱的病鸡心包积液应该含有纤维素絮状物。
常见鱼病防治
常见鱼病防治一、鱼类微生物病1.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疱疹病毒引起的,防治方法是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
2.细菌类鱼病,如赤皮病、疥疮病、白皮病、腐皮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防治方法:⑴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呈25微升/升的浓度。
⑵使用漂白粉药浴,其浓度为10微升/升或全池泼洒其浓度为1微升/升。
⑶使用黄烟使池水呈3微升/升的浓度或用五倍子使池水呈2~4•微升/升浓度。
3.由真菌引起的鱼病,如水霉病、鳃霉病。
防治方法:⑴防止鱼体受伤,拉网操作须小心。
⑵用4/万食盐+4/万小苏打全池泼洒或浸洗。
⑶用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5~0.2微升/升浓度。
二、鱼类原虫病鱼类原虫病指的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粘孢子虫病及小瓜虫病。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鱼种放养前用8微升/升的硫酸酮浸泡20至30分钟。
3.用硫酸酮+硫酸亚铁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微升/升的浓度。
4.用1~4%食盐浸洗鱼体3~5分钟。
5.对球虫病应内服药饵,每100斤鱼重用硫黄粉50克,连喂4天。
粘孢子虫病则体外用0.5微升/升晶体敌百虫,体内服用敌百虫药饵15公斤糠加6两90%敌百虫,连续喂4天。
三、鱼类蠕虫病因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鱼病,称鱼类蠕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舌状涤虫病等。
防治方法:1.用0.65~0.7微升/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2.用生石灰彻底清墩,杀灭螺蛳。
苗种培育池内可泼洒硫酸铜,使池水成0.•7微升/升,间隔12~24小时,以同样浓度再泼洒一次。
四、鱼类甲壳动物病此病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鱼怪病等。
防治方法:1.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微升/升的浓度。
2.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5微升/升的浓度,•半月内连续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
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
身体隆起的一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叫附着盘。
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
在齿环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
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1、鱼塘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粪肥沤水饲养鱼苗和鱼种,避免车轮虫的大量繁殖;2、每6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苦楝枝叶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3、用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
变形虫病变形虫病是由鲩内变形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淡灰色,运动活泼,胞质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
细胞核透明,圆形。
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
此病主要危害草鱼,10厘米草鱼种开始感染,但以2龄以上的大鱼较普遍,一般寄生在后肠。
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发现,春、秋两季感染率比较高,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并发流行。
诊断时可剖开鱼腹,观察鱼肠病变情况,如发现病鱼后肠形成溃疡,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轻压鱼腹,即出现乳黄色粘液,这些情况虽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发红。
取后肠粘液,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鲩内变形虫。
防治方法: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侧殖吸虫病侧殖吸虫病又叫"闭口病"。
是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像小芝单麻,体内有口、腹吸盘;虫体后半部中可见睾丸和卵巢各一个,以及在体侧排列着块状的卵黄腺。
阴茎和子宫末段开口于身体的一侧,并有小刺。
卵梨形并具卵盖。
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然后进入螺体内发育成雷蚴、尾蚴为无尾型,形似成虫,它们移行到螺蛳的触角上,为鱼苗吞食后,在鱼肠中发育成成虫。
或进入其他螺体仙发育成囊蚴,被青,鲤鱼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成虫。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游动无力,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称"闭口病"6-7天的发病鱼苗,鱼体透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
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此病是鱼苗阶段常见的肠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但对鱼种仅影响其生长,并不造成大批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
防治方法:①每666.7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时,用100-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枯饼带水清塘,杀灭螺类中间寄主;②每10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③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杯体虫病寄生于淡水鱼的杯体虫主要有筒形杯体虫、中华杯体虫和卵形杯体虫。
杯体虫的身体充分伸展时像喇叭或呈高杯形。
身体的前端是口围盘,边缘着生纤毛。
身体的中部后部,有一个圆形、卵形或近似三角形的大核,旁边有一个圆形或细棒形的小核。
在身体的后端有一个吸盘,借以把身体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
杯体虫对鱼类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只是用附着在鱼的鳃或皮肤上,摄取周围水里的食物粒作营养,所以对寄主的组织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对年龄大的鱼影响不大。
如果是幼鱼被附着的数量很多,鱼的呼吸就受到妨碍,同时严重骚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逐渐瘦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此病以夏、秋两季最流行。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池塘水质清洁;2、对病鱼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洗30分钟;3、用毫克/升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洒。
尺蠖鱼蛭病尺蠖鱼蛭病是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尺蠖鱼蛭虫体呈长圆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5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有时会随寄主皮肤的颜色而变化。
身体前、后端各有一吸盘,后吸盘约比前吸盘大1倍。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
鱼蛭把卵产在黄褐色茧内,茧附着于水底各种物体上,从卵内孵出来即成鱼蛭。
尺蠖鱼蛭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
少量寄生时对鱼的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尤其是鱼种,因鱼蛭在体表爬行并吸血,鱼常被引起不安而跳出水面,咬破的体表呈现出血性溃烂,严重时则坏死。
鳃被侵袭时,病鱼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以致死亡。
同时鱼蛭又常是锥体虫病及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渔业危害甚大。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发现此种病,流行面广。
防治方法:1、采用%盐水浸洗病鱼小时,或用1/2万的二氯化铜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鱼蛭便可从鱼体上跌落下来,再用机械方法将鱼蛭处死;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叫"白内障病"、"瞎眼病"。
是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引起的鱼病。
我国常见的有湖北复口吸虫、倪氏复口吸虫和匙形复口吸虫三种。
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
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在鸥鸟的肠道中,排出的卵随粪便落入水中,孵化出毛蚴,遇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在其体内发育成胞蚴,产生无数尾蚴离开螺体后,遇第二中间寄主-鱼类。
寄生于鱼眼水晶体内,逐渐发育成囊蚴,鸥鸟吞食病鱼后,囊蚴在其肠道中发育成成虫。
病鱼头部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呈挣扎状活动,或卧于水面,或倒立水中,鱼体颤动逐渐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
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或成瞎眼。
此病能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尤以鲢、鳙鱼为甚,主要流行季节是春、夏季。
防治方法:1、鱼苗、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2、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施药2次,杀死椎实螺,或用水草诱集椎实螺清除;3、枪击或驱赶鸥鸟。
钩介幼虫病钩介幼虫病的病原体是蚌类的钩介幼虫。
每年的8月,蚌卵在母体的外鳃腔内受精后发育为钩介幼虫。
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钩介幼虫脱离母蚌,感染鱼类。
钩介幼虫在鱼体寄生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18-19摄氏度时寄生6-18天。
钩介幼虫吸取鱼体营养发育为幼蚌后,才离开鱼体,在水中长成成蚌。
钩介幼虫的身体略呈三角形,有两片壳,壳的腹侧边缘生许多钩,壳内并生出一条细长而粘的足丝。
幼虫就用钩和足丝固着在鱼的鳃和鳍上。
遭到钩介幼虫寄生的鱼,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将幼虫包在内面发育,并使微血管阻塞。
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内,则使鱼丧失摄食能力,从而萎瘪致死。
病鱼头部往往充血,出现红头白嘴现象,因此,群众称它为"红头白嘴病"。
此病主要危害草、鳙鱼夏花。
流行时期在5-6月。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饼清塘,清除池塘内的河蚌;2、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池内不混养蚌类;3、发病初期,将病鱼转到没有蚌类的鱼池饲养,可以使病情好转。
棘衣虫病棘衣虫病是由棘衣虫的成虫或胞囊寄生引起的鱼病。
棘衣虫的成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中。
虫体呈乳白色,有时呈淡黄色,长圆筒形,体前部1/3处稍膨大,吻短,吻钩呈螺旋排列,前大后小。
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在剑水蚤体内10天就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棘头体,被黄鳝吞食后感染,在肠中寄生发育成熟,繁殖后代。
这种含棘头体的剑水蚤被夏花草鱼等其他鱼类吞食后,幼虫不能在肠道中寄生,而是穿过肠壁,在宿主的腹腔中形成胞囊,保存下来。
棘衣虫是黄鳝肠道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夏花草鱼在短期大量吞食了阳性剑水蚤后,造成急性感染,幼虫从肠道迁移到腹腔时会引起炎症而造成死亡。